障碍一: 做了一段时间,但看不到成效

人生本没有什么意义,但我们每个人都要为自己确立一个意义。——­毕淑敏

做了一段时间看不到成效,所以就没有动力做下去。这个障碍会让很多人在践行 “100天自律”计划时半途而废,其实这也是很多人半途而废的理由。如果我们无法彻底厘清这个障碍产生的原因,那么不仅“100天自律”计划没法持续下去,而且日常工作和生活中的计划也很难真正实现。

一、障碍分析

根据波利亚解题四步法,我们先列出来关于这个障碍的问题清单。

1. 为什么看不到成效?

2.为什么成效对于我们这么重要?

3.时间和成效之间有着什么关系?

我们根据这个问题清单去厘清产生这个障碍的根本原因,从而为我们找到有效的解决方案。

1.为什么看不到成效?

原因一,有可能是我们练习的方法不对。

作家格拉德威尔在《异类》一书中提出“一万小时定律”。在书中写到,“人们眼中的天才之所以卓越非凡,并非天资超人一等,而是付出了持续不断的努力。1万小时的锤炼是任何人从平凡变成世界级大师的必要条件。”

从这本书之后, “一万小时定律”开始风靡,很多人以为只要在一件事情上花费足够多的时间,就一定恩能够看到效果。然而这个理论它其实不符合大量的社会现实,例如家门口那个下了一辈子棋的人早已超过一万小时,然而他还是“臭棋篓子”。

就如练习拉小提琴,每天就是一首曲子拼命练的方式就是傻练。什么叫真正的练习?是把大的那个知识体系拆碎,成为一个一个小模块,成为一个一个小的知识罐头,然后分头去练,这叫练习。美国有一个音乐学院就很变态地要求,一首曲子要拆成非常细碎的片断,一点一点地去练;甚至提出一个很极端的看法,叫如果听你练琴的人听得出来你在拉哪首曲子,对不起,你的训练方法已经错了。

比如说你要是想成为一个吉他演奏家,那你就要回到最细碎,也很枯燥、很无聊的指法训练,叫爬格子。你要是想成为一个钢琴演奏家,那你一生可能要不断回到最具体的指法训练,比如说那个哈农指法训练。体育界也是一样,美式的橄榄球,据说他们只有1%的训练量是在实战比赛,那平时都练个啥呢?不是打比赛,而是拆开来,比如说速度迅速、特定的队形训练、某个特定球员身上某个特定的肌肉群的训练,全是拆开的。姚明就讲过一句话,说美国NBA的篮球明星,他们训练平时往往是打拳击,那你说拳击跟篮球有什么关系?但是拳击可以训练一个人下肢的移动速度,和上肢的力量,这反过头来对篮球就特别有用,这也是一个拆解的思路。

你计划做的事情,每天做的方法对么?能拆解出来这些细节么?

就拿我个人来说,早期练字的时候,每天照着字帖临摹一页,然而100多天下来,依旧看不出效果,自己意识到这种训练方法应该有问题,开始咨询专业人士,才知道要从最基础的笔画开始练习,而且每个字要写一篇,不像过去我每篇恨不得临摹一篇文章。

原因二,有可能是我们练习的时间还没到。

虽然我们说“一万小时定律”不是能让你成为高手的充分必要条件,然而,“一万小时定律”却是成为高手的必要条件。

有句话说:大多数人努力程度之低,远远没有达到拼天赋的程度。很多人做事情都是浅尝辄止,遇到困难就放弃,这就给那些掌握了正确方法,并持续不断付出的人更多的机会。

哲学上讲“从量变到质变”,我们想要看到“质变”的成效,那得先经历“量变”的积累,这是需要时间的。

原因三,有可能我们没有感受到成效。

如果家里有小孩的话会有这方面的感觉,每当有亲戚朋友见到小孩的话,总会感慨怎么长得这么快,而我们自己却没有感觉,因为每天都看着小孩,这种微小的变化我们是体会不到的。

我们在践行“自律100天”计划时,因为每天的变化都是微小的,所以因为这种感觉的偏差而导致我们感受不到。

2.为什么成效对于我们这么重要?

我们人类从基因上是追求反馈的,尤其是即时反馈。在狩猎采集时代,人类会为了解决一些特定的问题,制造一些用途特别明确的生活物品。每做一件事,都能直接看到它的结果。比如,做一个小首饰,戴在头上,很好看;做一把小石刀,可以切开兽皮,等等。做的事和这事的用途、结果之间的关系,是直接的、可见的。

但是在现代社会呢?几乎你当前做的每一件事,都缺乏直接可见的结果。比如,你寒窗读书十二年,是为了最后一下子的高考,但我们每认一个字,每做一道题,却不能直接兑换为高考分数。

再比如,你工作了,你的每一项工作,当下的结果都不可见,总是要等到月度考评或年终的时候,才能看到成绩。

这就有必要谈到很多人沉迷游戏的原因,是因为游戏有清晰的即时反馈。在游戏里,你每打一只怪,都会非常明确地获得100点的经验值,绝不落空。你的每一个成就,都会记录在徽章系统、排行榜系统和分数系统里。你可以随时知道自己的进步,现在的游戏,会竭尽全力地优化这些反馈。

3.时间和成效之间有着什么关系?

[endif]

效果

[if !mso]

[endif]时间和成效之间的关系,可以参照下面一张图

[endif]

时间

[if !mso]

[endif] 

在做一件事情的初期阶段,一般都看不到什么效果,而且这个阶段会持续很长的一段时间,很多人都是因为没有熬过这段时间而放弃掉。

就如经济学上有个著名的“边际收益递减”,你饿的时候,吃第一个馒头没有感觉,吃第二个馒头也没有感觉,一直吃到第七个馒头才感觉自己饱了,你不能说前面六个馒头白吃了吧。

我们想要达到那种“眼睛可见的飞扬状态”,即看到成效,是要经过前面长时间没有明显效果的“积累”。这就需要极大的耐心,而耐心又是大多数人缺失的,因为人们从本性上追求“即时反馈”。

二、方案

解决方案一:正确的练习方法

为自己正在做的事情找到适合的练习方法,如果是一件新的事情,那就要拆解成为最基础的练习环节和练习套路。

有一个说法是:我们不需要重新发明一遍轮子。大部分的方法其实早已存在,我们要做的事情就是找到这些正确的方法。

其实套路也是人类文明的本质,所有的知识体系全部是这么构架出来的,就是我们把前人的经验封装在一个小的概念当中,然后后人拿来就用,而不是至于临场重新去思考。举个例子,全世界各个民族的早期文明,一个人要想显得自己有水平、有文化,那表现是什么呢?就是他会被大量的谚语、俗语、成语和诗歌,为什么?因为这些东西都是前人或者他人成型的经验的最明面的表达方式。

例如过去我一直有运动的习惯,虽然看似取得了一点成绩,然而还是因为方法不当让自己的脚受伤,后来我找了一个专业的私教,才知道关于运动的那些练习套路。

解决方案二:让自己具备“长期”思维

“士别三日当刮目相看”这是夸张的说法,也给很多人造成了误区,其实,真正的学习带来的成长和改变不仅三天看不出来,甚至三个月也没有什么改变,用前百度首席科学家吴恩达的说法是:学习的秘诀是不要只学一个周末,而是周复一周,年复一年,持续上十年。时间的尺度是以月或年为单位的,而不是周。”

如果不具备长期思维最终让大多数人只能看到眼前的回报,而不停地去追逐那些短期有用、但长期没用,甚至有副作用的事情。

在这方面的一个不错的解决方法就是:先去做那些长期看来一定有用的事情。因为只有真的体会过长期给你带来的好处,你才会在其他事情上也同样采取这种标准。例如我选择了练字和运动这两件事情,三年下来,我的字终于从“像狗爬一样”到现在可以做出能看的笔记,我的运动也从一个彻底的门外汉而到现在可以去指导别人。

公众号“孤独大脑”的老喻给过一个极简的人生成就公式:成就=核心算法×时间²。

这里的核心算法可以理解为正确的练习方法,接下来就是长期地去做,持续地去做,最终一定会取得想要的成就。

解决方案三:通过记录等方式,让自己明确感受到成长

为了让我们可以对微小的变化有感觉,可以采用记录并回看记录的方式,这样就有了参照的标准。

我们在前面已经见过可以用手写笔记或者拍照等方式做记录。

就如我刚开始运动的时候是从跑1公里开始的,最早期通过软件记录自己跑一公里的时间是9分钟,三个月下来可以跑到7分钟之内,如果没有这些记录,我自己是没啥进步的感觉。

方案四:设计即时反馈的践行流程

如果有可能,我们可以为自己做的事情找到可以为我们提供即时反馈的“教练”或者“导师”。

例如美国有一个非常棒的大学篮球的教练,叫约翰·伍登,有一些心理学家专门跟踪他在训练场上的那些行为,发现他只有5%和6%的话是在表扬和批评,说白了很少关心你们是好还是坏。他有75%的话都是在非常具体地给你反馈,这个动作做得怎么样,改,下一个动作去做什么。这个人在训练场上的话永远很短,心理学家在旁边掐表,从来没有一句话超过20秒。

我们还可以为自己设计一套即时反馈的践行流程,让自己更有乐趣去践行下去。

例如我在跳绳的时候,每次跳够500下就放一支笔在地上,地上一支支增加的笔就是一种即时反馈,让我可以把枯燥的跳绳都能跳到10000下。

方案五:培养自己的耐心

耐心会产生奇迹,就如爱因斯坦说,“复利是世界上第八大奇迹,它的威力甚至超过了原子弹”。而复利就是关于金钱在时间的耐心下产生出来的奇迹。

现实生活中大部分的事情都在消耗着我们的耐心,例如游戏的即时反馈,例如外卖的及时送达,例如短视频的流行,这些所谓商业的便利就是在满足着我们“即时反馈”的需要,对于培养耐心没有任何好处。

耐心可以说是做成一切事情的必要条件,没有耐心的人什么都干不成。怕麻烦的人会被麻烦缠身一辈子?那为什么就是有的人拥有耐心不怕麻烦呢?那是因为这些人对于短期目标期待几乎没有,即对于即时反馈没有太大需要,而更多的是让自己活在未来。可以说,一个人活在多远的未来,就会有多大的耐心。

耐心的培养可以从日常生活当中的小事开始,例如开始从头学习一项技能,接受刚开始笨拙而低效率的自己;例如可以养植物,用精心的培育感受时间的力量;例如可以让自己从短发变成长发……

我们践行的“自律100天”计划,就是为了培养人们更多的耐心,因为市面上流行21天养成一个习惯的说法,其实,真正践行过的人都知道,21天根本没办法让我们真正养成一个好习惯,必须要付出更多的时间。

三、持续实践

在实践的过程中根据以下问题清单进行检查:

1.我正在做的事情方法正确吗?

2.我身边有没有专业人士可以给予我正确的指导?

3.对于短期目标我有没有期待过高?

4.我的长期目标明确吗?

5.我可以看到自己多远的未来?

6.为了自己的目标,我每天是否可以安排出时间做有助于目标实现的事情呢?

7.我的情绪稳定么?

8.每天的记录能按时做么?

四、复盘总结

1.按照正确的方法做正确的事情。

2.只要方向正确,慢一点也没关系。

3.越是看不到效果越是要持续做下去,因为做下去才有可能看到效果。

4.功不唐捐,每一步路都不会白走。

5.日拱一卒,聚沙成塔,相信时间的力量。

6.调低短期目标,放大长期目标。

7.生活在多远的未来,就有多大的动力。

8.人生成就公式=核心算法×时间²,要找到核心算法并坚持执行。

9.耐心是做成事情的宝贵品质。

扩展阅读:6-12岁孩子注意力不集中 ... 认知障碍的五种表现 ... 精神分裂症最害怕什么 ... 抑郁症算几级精神病 ... 抑郁症最终是疯还是傻 ... 双相障碍的可怕之处 ... 双向情感障碍是什么 ... 儿童抽动症症状6个阶段 ... 精神分裂的10个前兆 ...

本站交流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欢迎反馈与建议,请联系电邮
2024© 车视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