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代墓葬文化? 汉代墓葬文化的兴盛和墓葬艺术品的富集和汉武帝时期察举制的执行...

\u6c49\u4ee3\u5893\u846c\u6587\u5316\u7684\u5174\u76db\u548c\u5893\u846c\u827a\u672f\u54c1\u7684\u5bcc\u96c6\u548c\u6c49\u6b66\u5e1d\u65f6\u671f\u5bdf\u4e3e\u5236\u7684\u6267\u884c\u6709\u4ec0\u4e48\u5173\u7cfb\uff1f

\u6c49\u4ee3\u5893\u846c\u6587\u5316\u7684\u5174\u76db\u548c\u5893\u846c\u827a\u672f\u54c1\u3002

1\u3001\u5893\u846c\u6587\u5316
\u6c49\u671d\u5b8c\u6574\u7684\u846c\u7389\u5236\u5ea6\u4e0d\u4ec5\u4f53\u73b0\u4e86\u5f53\u65f6\u7389\u6587\u5316\u7684\u7e41\u8363\uff0c\u4e5f\u662d\u793a\u4e86\u5f53\u65f6\u539a\u846c\u98ce\u6c14\u7684\u9f0e\u76db\uff0c\u662f\u4e00\u79cd\u72ec\u7279\u7684\u5893\u846c\u6587\u5316\uff0c\u4e5f\u53d7\u5230\u4e86\u5f53\u65f6\u7684\u5bdf\u4e3e\u5236\u6267\u884c\u7684\u5f71\u54cd\u3002
2\u3001\u4fe1\u4ef0
\u6c49\u4ee3\u5893\u846c\u58c1\u753b\u4e2d\uff0c\u7ecf\u5e38\u4f1a\u51fa\u73b0\u5893\u4e3b\u4e4b\u9b42\u5347\u5929\uff0c\u7fbd\u4eba\u5f15\u9886\u5893\u4e3b\u5230\u8fbe\u5929\u5802\u4e50\u571f\u7684\u5f62\u8c61\u3002\u8fd9\u79cd\u5bf9\u4e8e\u4ed9\u754c\u7684\u8ffd\u6c42\uff0c\u751f\u52a8\u5730\u4f53\u73b0\u4e86\u5148\u79e6\u4ee5\u6765\u795e\u4ed9\u4fe1\u4ef0\u7684\u5f71\u54cd\u3002
3\u3001\u793e\u4f1a\u4eba\u6c11
\u5893\u846c\u58c1\u753b\u867d\u7136\u662f\u7528\u6765\u4f9b\u5949\u6b7b\u8005\u7684\uff0c\u4f46\u662f\u5176\u4e2d\u6240\u53cd\u6620\u7684\u5185\u5bb9\u5374\u662f\u690d\u6839\u4e8e\u5f53\u65f6\u7684\u793e\u4f1a\u4e0e\u4eba\u6c11\u7684\u3002\u6c49\u4ee3\u7684\u5893\u846c\u58c1\u753b\u4ee5\u5176\u72ec\u7279\u7684\u98ce\u683c\u5728\u5386\u53f2\u4e0a\u6709\u7740\u4e0d\u53ef\u66ff\u4ee3\u7684\u4f4d\u7f6e\uff0c\u800c\u521d\u671f\u7684\u5bdf\u4e3e\u5236\u7684\u6267\u884c\u4e25\u683c\uff0c\u5bf9\u9053\u5fb7\u6807\u51c6\u7b49\u90fd\u6bd4\u8f83\u9ad8\uff0c\u5893\u846c\u6587\u5316\u7684\u5174\u76db\u548c\u5893\u846c\u827a\u672f\u54c1\u7684\u5bcc\u96c6\u4e5f\u662f\u5bdf\u4e3e\u5236\u7684\u9f0e\u76db\u65f6\u671f\u3002

\u6269\u5c55\u8d44\u6599\uff1a
\u5b5d\u5ec9\u5bdf\u4e3e\u5236\u7684\u96cf\u5f62\u662f\u51fa\u73b0\u5728\u6c49\u6587\u5e1d\u65f6\u671f\uff0c\u7531\u6c49\u6b66\u5e1d\u786e\u7acb\u4e0b\u6765\u7684\uff0c\u4e8e\u5143\u5149\u5143\u5e74\u6b63\u5f0f\u65bd\u884c\u3002\u5176\u4e3b\u8981\u5185\u5bb9\u5982\u4e0b\uff1a
1\u3001\u9762\u5411\u5168\u4f53"\u540f\u6c11"\uff1b
2\u3001\u63a8\u4e3e\u4eba\u5fc5\u987b\u8981\u90e1\u592a\u5b88\u6216\u8005\u56fd\u76f8\u4ee5\u4e0a\uff1b
3\u3001\u4e00\u5e74\u4e3e\u4e00\u6b21\uff1b
4\u3001\u6bcf\u4e2a\u90e1\u56fd\u9650\u5236\u4eba\u6570\u3002
\u4e4b\u540e\u7684\u5bdf\u4e3e\u5236\u603b\u4f53\u662f\u5728\u8fd9\u4e00\u57fa\u7840\u4e0a\uff0c\u4f46\u8fd8\u662f\u52a0\u5165\u4e86\u5f88\u591a\u65b0\u7684\u5236\u5ea6\uff0c\u6bd4\u5982\u8bd5\u804c\u5236\u5ea6\u3001\u6309\u7167\u90e1\u56fd\u4eba\u53e3\u6570\u6765\u786e\u5b9a\u5f53\u5730\u5dee\u8ddd\u4eba\u6570\u5236\u5ea6\u3001\u9650\u5236\u5e74\u9f84\u5236\u5ea6\u3001\u4e3e\u4e3b\u8d44\u683c\u4ee5\u53ca\u88ab\u4e3e\u8005\u7d20\u8d28\u7b49\u7b49\uff0c\u8fd8\u89c4\u5b9a\u4e86\u5bdf\u4e3e\u7684\u79d1\u76ee\uff1a\u5b5d\u5ec9\u3001\u8302\u624d\u3001\u8d24\u826f\u65b9\u6b63\u3001\u6587\u5b66\u3002\u5c24\u5176\u662f\u5728\u6c49\u987a\u5e1d\u65f6\u671f\uff0c\u5bdf\u4e3e\u5236\u7684\u5b8c\u5584\u7b97\u662f\u8fbe\u5230\u4e00\u4e2a\u5cf0\u503c\u3002

在大连地区发现的汉代墓多用砖垒筑,特别是东汉时期,兴起用花纹砖筑墓,在墓室内壁用绚丽多彩花纹砖进行装饰。筑墓砖的花纹有圆球、连环纹、叶脉纹、菱纹等花纹砖砌成,有的上面还涂有红、黄、白彩,给墓室装饰得富丽堂皇。营城子发掘的汉代墓葬,大量的墓葬形制中就有花纹砖砌筑的。   出土的花纹砖在大连地区分布得相当广泛,除庄河市和长海县以外,其他地区均有发现。如旅顺口区铁山街道尹家村、刁家村,北海镇李家沟、三涧堡镇土城子,甘井子区营城子镇营城子村、沙岗子村、前牧城驿村,金州区登沙河镇老亮台和瓦房店市李官镇李官村、长兴岛镇蚊子嘴西岗等的东汉古墓中,都发现了许多灰色花纹砖。这些花纹砖都是用来装饰墓内的花纹。在东汉初期建筑的砖墓,砖都是在一面印有绳纹。到东汉末期许多砖墓都是用花纹砖,使墓内装饰变得十分讲究。花纹砖的使用,反应了东汉时期大连地区人口分布已经相当广泛,经济比较发达,文化也高度发展。   筑墓使用花纹砖的多少与墓室的多少和大小,与墓主人的社会地位和财富多少有关。花纹砖种类很多,规格也不一样。由于用途不一样,分别筑门、门上券和墓壁,所以砖有方砖、长方砖、长方楔形砖、子母口砖等。砖上花纹组合也有一定艺术性,根据筑墓需要有的在正面,有的在砖头一端,也有在砖的侧面,但花纹都是朝向墓内,构成墓内墙壁装饰花纹图案,使墓室华丽美观。按花纹砖图案的不同,分为六种类型。   1.圆圈纹砖,有单圆圈、双圆圈、三圆圈、四圆圈与十字、三角、菱形、点纹、网格、人字纹等组合的花纹图案。   2.钱纹和文字砖。有钱纹与网格纹、菱形纹、同心圆、斜对角线等组合纹。钱文有五铢、大泉五十和无文等。文字砖在瓦房店市李官镇李官村灰砖上刻有“戊”、“寅”、“卯”、“北”等干支文字。旅顺口区铁山街道刁家村五室花纹砖墓中的一块墓志砖上刻有“吾从四月三日来,七日世辰有疾,至十日,伯辰入换,一月来二日启完为事七日,世辰归”等,记载死者情况。   3.方菱线几何纹砖,有单、双排或多菱形纹与三角、矩尺、半圆、斜格、田字格等组合纹。叶脉纹(亦称羽状纹)、斜线三角纹、斜十字纹、网格纹等。   4.动物纹砖有双鱼、三鱼、羊、龟、鸟、螃蟹、鹿、龙等,有的是几种动物图象在一起组合。   5.人物纹砖,多为人头像,在金州区华家屯镇老亮台出土的人物是圆头上有五条放射线双眼,两只胳膊向两边下垂,双腿直立;普兰店市汉墓中出土的是椭圆形头像,头上带三山冠,耳鼻眼嘴齐全,嘴上衔环,下面有一只羊头,羊头下面有双鱼纹。   6.狩猎纹砖,在金州区华家屯镇老亮台汉墓中出一块砖,正面印有中间有一手持弓箭人,猎人前面有一只卧地鹿,猎人后面立一只鹿。   上述花纹砖内容,都寄寓一种含意,圆圈纹,寓意“富贵”、叶脉等纹含有“长青”、“千秋”之意,鱼表示有余,富裕,龟表示“延年益寿”,鹿表示“禄食有余”,羊表示“吉祥”。还有狩猎场面,也反映了一种消遣游玩享乐之意。   大连汉代花纹砖受中原画像砖和空心砖花纹图案影响,多是寓意花纹,除个别狩猎纹砖外,很少反映生产活动以写实为特点的内容。

在大连地区发现的汉代墓多用砖垒筑,特别是东汉时期,兴起用花纹砖筑墓,在墓室内壁用绚丽多彩花纹砖进行装饰。筑墓砖的花纹有圆球、连环纹、叶脉纹、菱纹等花纹砖砌成,有的上面还涂有红、黄、白彩,给墓室装饰得富丽堂皇。营城子发掘的汉代墓葬,大量的墓葬形制中就有花纹砖砌筑的。
  出土的花纹砖在大连地区分布得相当广泛,除庄河市和长海县以外,其他地区均有发现。如旅顺口区铁山街道尹家村、刁家村,北海镇李家沟、三涧堡镇土城子,甘井子区营城子镇营城子村、沙岗子村、前牧城驿村,金州区登沙河镇老亮台和瓦房店市李官镇李官村、长兴岛镇蚊子嘴西岗等的东汉古墓中,都发现了许多灰色花纹砖。这些花纹砖都是用来装饰墓内的花纹。在东汉初期建筑的砖墓,砖都是在一面印有绳纹。到东汉末期许多砖墓都是用花纹砖,使墓内装饰变得十分讲究。花纹砖的使用,反应了东汉时期大连地区人口分布已经相当广泛,经济比较发达,文化也高度发展。

  筑墓使用花纹砖的多少与墓室的多少和大小,与墓主人的社会地位和财富多少有关。花纹砖种类很多,规格也不一样。由于用途不一样,分别筑门、门上券和墓壁,所以砖有方砖、长方砖、长方楔形砖、子母口砖等。砖上花纹组合也有一定艺术性,根据筑墓需要有的在正面,有的在砖头一端,也有在砖的侧面,但花纹都是朝向墓内,构成墓内墙壁装饰花纹图案,使墓室华丽美观。按花纹砖图案的不同,分为六种类型。

  1.圆圈纹砖,有单圆圈、双圆圈、三圆圈、四圆圈与十字、三角、菱形、点纹、网格、人字纹等组合的花纹图案。

  2.钱纹和文字砖。有钱纹与网格纹、菱形纹、同心圆、斜对角线等组合纹。钱文有五铢、大泉五十和无文等。文字砖在瓦房店市李官镇李官村灰砖上刻有“戊”、“寅”、“卯”、“北”等干支文字。旅顺口区铁山街道刁家村五室花纹砖墓中的一块墓志砖上刻有“吾从四月三日来,七日世辰有疾,至十日,伯辰入换,一月来二日启完为事七日,世辰归”等,记载死者情况。

  3.方菱线几何纹砖,有单、双排或多菱形纹与三角、矩尺、半圆、斜格、田字格等组合纹。叶脉纹(亦称羽状纹)、斜线三角纹、斜十字纹、网格纹等。

  4.动物纹砖有双鱼、三鱼、羊、龟、鸟、螃蟹、鹿、龙等,有的是几种动物图象在一起组合。

  5.人物纹砖,多为人头像,在金州区华家屯镇老亮台出土的人物是圆头上有五条放射线双眼,两只胳膊向两边下垂,双腿直立;普兰店市汉墓中出土的是椭圆形头像,头上带三山冠,耳鼻眼嘴齐全,嘴上衔环,下面有一只羊头,羊头下面有双鱼纹。

  6.狩猎纹砖,在金州区华家屯镇老亮台汉墓中出一块砖,正面印有中间有一手持弓箭人,猎人前面有一只卧地鹿,猎人后面立一只鹿。

  上述花纹砖内容,都寄寓一种含意,圆圈纹,寓意“富贵”、叶脉等纹含有“长青”、“千秋”之意,鱼表示有余,富裕,龟表示“延年益寿”,鹿表示“禄食有余”,羊表示“吉祥”。还有狩猎场面,也反映了一种消遣游玩享乐之意。

  大连汉代花纹砖受中原画像砖和空心砖花纹图案影响,多是寓意花纹,除个别狩猎纹砖外,很少反映生产活动以写实为特点的内容。
  汉代是相对稳定繁荣的封建大帝国,为强化封建统治,统治者借助经济基础和宗法意识形态,掀起厚葬之风,使汉代的葬制、葬礼、墓园、墓室及随葬品都超出历朝历代。辽南汉墓深受内陆影响,但因地方性的诸多因素,又出现极为突出的特点。

  辽南汉代墓葬有两个极为突出的特点,一个是用贝壳作墓室材料而形成的贝墓,仅在辽南集中出现(接近辽南的山东长山岛少量存在)。二是反映氏族宗法制度的“族坟墓’,亦为内陆所少见。

  贝墓存在于辽南的沿海地区,已发掘的有100余座。贝墓是以海蛎、海螺、蛤蜊、鲍鱼壳、海帽等为主要材料建成的墓室。做法是先掘好土圹,在墓底铺一层贝壳,四周竖立木板为椁,入墓后盖上木板,空隙处塞实贝类,然后封土。据文献记载,最早的贝墓出现于春秋时期,《左传》记载:“宋文公卒,始厚葬用蜃炭。”这里说的“蜃”,便是贝类,《辞海》解读是大蛤。郑玄解释:“蚌蛤之蜃,犹塞也,将井椁塞下以蜃,御湿也。”所以用贝壳筑墓,是因为贝壳坚硬不朽,又防御潮湿,保护尸体不易腐坏(《周礼·地官》)。

  辽南贝墓最早由日本人于1931年发掘数座。新中国成立至今,辽宁考古工作者于1954年发掘大连市营城子41座;1957年发掘旅顺口李家沟26座;1975年至1978年发掘普兰店市花儿山乡30余座。此外,还在瓦房店市、金州区、旅顺口区,大连湾等沿海地区分别发掘数十座。

  辽南贝墓绝大多数出现在西汉时期,东汉初期仅有少部分。其墓葬形制与内陆一致。西汉前期多为单室墓,中期多为夫妻分室合葬墓,后期多为夫妻同室合葬墓,后期至东汉初期为贝石墓(即以贝壳与卵石或石椁合筑)和贝砖墓(以贝壳与长方形素砖合筑)为主。

  辽南的贝墓之多、之集中,为我国各地区的墓葬所仅见。其原因是辽南地区近海,人们养成喜爱贝类的食俗,因长期经验,发现贝壳坚硬而又隔绝潮湿,所以取来作为墓葬的材料。再是辽南沿海的贝类丰富,30多年前,海水落潮时潮出的贝类蛤蜊遍布、锥螺成堆,汉代自当更为丰富。从发掘的贝墓分析,许多贝类,尤其是锥螺内脏完好,说明是在筑墓时现从海水中取来的。

  但是,随着砖石结构的墓葬产生与发展,贝墓逐渐消失。因为贝壳筑墓毕竟没有砖石使用方便,砖石可以砌出宽大整齐的墓室,贝壳零散,作为墓葬材料,要借助木板。当人们的生活居室的主要建筑材料以砖和石为主后,墓室自然也就要改用砖石。所以,西汉后期以前为贝墓,后期至东汉初期为贝石,贝砖配合使用,到东汉中期已不再有贝墓。

  贝墓起源并集中在辽南,山东长海县受辽南的影响也出现少量贝墓,而内陆地区不见贝墓, 内陆省的沿海也少有发现。

  第二个特点是“族坟墓”异常突出,是先秦“同族相葬”制度的延续。

  宗族是以血缘关系和地域关系构成的社会关系形态,是上古氏族公社的基本社会结构。进入阶级社会后,奴隶主进一步强化宗族、宗法,以此统治人民。与当时的土地国有制相适应,与严密的宗法制度相配合,死者也按宗法制度“同族相葬”,这就是历史典籍中说的“族坟墓”。这种墓葬制度,在西周和战国时期极为盛行。

  然而,战国末年各国变法导致土地私有制逐渐合法化。西汉时土地自由买卖,使墓地也逐步成为一家一户所有的私有财产,“族坟墓”制度遂被破坏。代之而起的是家族墓地,不同的家族根据其地位选择墓地,强宗豪族的墓地连绵多代,但一般家族世代族人增多,各房各支,各家都可以自择墓地,这就造成了”族坟墓”的瓦解。

  然而西汉王朝建立后,为强化集团统治,仍以种种方法使奴隶社会的宗族关系继续存在下去。其中一法是让每个宗族成员固定在一个地缘土地上,世代聚族而居,同时以丧葬形式强化这种血缘与地缘关系。使每个成员都视祖茔神圣不可动摇,生是亲属,死必同茔,即使远离故乡而生活,死后也要“叶落归根”,葬入祖茔。东汉的郑玄为之诠解说:“族,犹类也,同宗者生相近,死相迫。”一宗一祖“生相亲爱,死相哀痛”。由于汉代统治者的提倡、宣传,使同地而居,同族而葬的观念代代相传,影响深远。

  这种影响在辽南地区格外突出,每每发掘汉代墓葬,皆是排列整齐有序,密集相接的墓群,分散或孤立的汉墓甚少。1953年春,在鞍山市沙河东的窑场建设工程中,一次清理400多座密集相连的汉墓。同年,在海城大屯清理一个80余座墓葬的汉墓群。1954年,在辽阳太子河筑堤清理200多座墓室的汉墓群,1955年又在辽阳三道壕清理数群东汉墓,其中一个童棺墓地,一次掘出368个排列十分密集的儿童瓦棺墓。大连地区的汉墓更是成群发掘出现,例如:1954年在营城子一次清理40多座西汉贝墓、十几座砖室墓,共计52座汉墓同属一族。旅顺铁山地区、江西区、北海区、大连湾、金州董家沟、普兰店花儿山乡及庄河、瓦房店等地区皆发掘几十座密集相接的汉墓群。

  例如大连市营城子汉墓,一个墓地数百座汉墓,有贝墓、贝石墓、贝砖墓、砖室墓、石板墓。这个墓群跨越年代达四五百年之久,属于同类型墓葬集中在一起,越是外围时代越晚。由此可知,这些墓主都是按宗族内各直系宗亲的血缘关系及世系辈份,依次埋入墓地的。这就是贾谊所说的:“六亲有次,不可相逾,相逾则宗族扰乱,不能相亲。”(贾谊:《新书》)。

  1953 年发掘的鞍山沙河东的一个汉墓群400多座。而据调查估计这个墓地原有汉墓在千座以上(孙守道:《论辽南汉魏晋墓葬制之发展演变》、《辽海文物学刊》1989年第1期)。根据发掘的400多座墓葬,其排列方位、形制、随葬特点、墓葬材料、墓室结构,都说明这个墓群是一个宗族墓地,而因入墓时代不同,排列有序,并体现了绵延相接的特点。

  辽南地区的汉墓群正是先秦“族坟墓”的延续,说明宗法关系在墓葬制度中体现强烈。这一情况在内陆地区虽有反映,但没有辽南地区反映集中。从汉代的这种突出的墓葬制度,又反映了汉代时期,辽南地区的社会宗法制度、宗法关系、宗法观念较内陆强烈、稳固。从而为我们研究辽南的历史文化、社会关系和意识形态,提供了重要参考。

不知道了,上次看电视看过,哈哈,好像是什么差不多的坟墓

墓葬结构部分
镇墓器物:
守墓石雕:置于墓葬外或墓门前的石雕像,有时作动物形象,有时则以人物或神祇为肖像。
镇墓兽:古人放置在墓前或墓中的野兽像,常作想象中面目睁拧或具有避邪能力神兽,如天禄、避邪、或獬豸等。
镇墓俑:其用处如同镇墓兽一般,目的在以长相奇特或惊人的偶像保护墓葬,避免邪灵入侵。

墓葬种类:
竖穴墓:竖穴墓是从地上垂直向下开挖一个墓坑作为棺室的墓葬种类,与今日台湾所流行的土葬方式相似。不过汉代正式的竖穴墓还需加上木椁,以隔出几个放置随葬品的空间。
砖室墓:砖室墓顾名思义是指以砖块作为建造墓室的材料,砖的种类有很多,比较特出的是空心砖。砖室墓的规模往往较竖穴墓为大,完整的砖室墓如同生人的住屋一般,包括有前室、中室、后室及耳室等房间。
崖墓:崖墓基本上是依山开凿的横穴墓;由外而内通常有墓道、甬道、墓室及墓室等四部分。
黄肠题凑墓:黄肠题凑墓墓穴基本上与一般木椁墓相同,为竖穴士坑,其特点在使用大量长短宽厚相同的枕木「黄肠」环绕在椁室四周,形成一面护墙,此墙又称「题凑」。这种「题凑」起初可能只是环绕在椁室的外围,形成保护椁室的围墙。

墓葬结构:
墓道:砖室墓中由墓门进入墓室的主要走道。
腰坑:竖穴墓未到棺椁前的壁面上横开一个小坑,多做为器物放置室,如同砖室墓中的耳室。
椁:棺材外面的套棺。
耳室:耳室是指在砖室墓的墓道或主室旁,加开的小室作为随葬器物放置区,功能相似于竖穴墓的腰坑。
墓坑口:墓坑口专指竖穴墓的入口,主要分为斗口式及阶梯式。
甬道:连接墓道及墓室的小道。

随葬品部分
食器:
灶:即炊物之处。
豆:古代的盛食器皿。
案:长方形的桌子。古时吃饭用或置物的器具称案,分有足与无足两种。
桔槔:取井水用的汲水器具。
釜:古代的烹饪器具,主要用来蒸饭。
樽:古代的盛酒器具,有三足,分成盆形、筩形两大类。
甑:用来蒸饭的炊具。为底小口大的盆形器,底部有可透入蒸汽的孔。
篲:竹帚。
辘轳:井上汲水的起重装置。与桔槔不同处在于辘轳用于深井。
铁锸:铲土用的农具。
箸:筷子。
瓮:陶器,口小腹大,是盛液体的容器。如「酒瓮」。
坛:为腹大而长的小口瓦器。
瓿:古时盛酱醋的小瓮。
罐:泛称圆形的盛器或涤洗用具。
卮:盛酒的圆器。
锺:盛酒的器具。现在用「盎」字。如「酒锺」。
钵:圆形的盛器或涤洗用具。
觚:古代时盛酒的器具。
匜:注水或盛酒的器皿。
匏型器:古代时用兽骨做的解绳结的锥子。
鼎:三条腿两个耳子的青铜器。可以做种种用途,如烹饪、炼丹、煮药、煎茶、焚香等等。又相传是夏禹铸九鼎作传国之宝。所以改朝换代说「鼎革」「定鼎」。
敦:古时盛黍稷的器具。
鏊:烙饼用的平顶锅。
鋗:古代时用兽骨做的解绳结的锥子。
盉:古代的调味器,青铜器。
魁:羹斗。指容器头部大且柄长的盛食器。
鐎斗:附把手的小盆。为温热或烹煮器。形状似今日炒菜锅,但锅底较深。
角:酒器。形状似动物的犄角。

衣物
平巾帻:巾帻为汉代男子的服饰,属身份低微者拥有。平巾帻,即是平顶的巾帻。而官宦在戴冠时,也需先戴上巾帻才戴冠。
冠:男子在20岁时开始戴冠,同时举行戴冠礼,以表示成年。冠为中国古代帝王与官吏戴的礼帽。
胜:古代女子头上戴的装饰品。引申为祥瑞之物。
进贤冠:汉代文儒戴的帽子,前高七寸,后高三寸,长八寸。
绶带:即丝带。主要是系帷幕或印纽的丝带。古代常用不同颜色的丝带来表示官吏的身份。

住屋建筑
铺首衔环:「铺首」即是门上设以衔环的底座,以兽形为花样,其质材为铜,表面涂以金银。「铺首衔环」即铺首嘴里咬着环。
阙:古时陵墓、宫庙等建筑物,入口处设立一对高大亭观形建筑称作阙,是一种标志性的建筑。
庑殿:古代建筑屋顶的一种。由一条正脊和四条垂脊连接四个斜坡面所组成。
干栏式屋:中国南方民医为躲避瘴疫或蛇虫侵扰,故将住屋离地而造,人们并利用楼梯进屋廊。
歇山顶:由一个四面斜坡之屋面,与正脊等形划坡或四坡的屋顶形式。
悬山顶:传统建筑双坡屋顶形式之一。特点为屋面两侧伸出山墙之外。
望楼:军队、海岸或城堡中另筑的高楼,用来观测敌情、气象或通报等等。
碓房:碓是石制的舂米具。专门用碓舂米的作坊叫「碓房」。
庄园:中国古代的一种封建制度。由地主将大规模土地租给佃农耕种,收取租金的田地。
囷:圆形谷仓。
瓦当:即瓦头,多为正圆形。部分瓦当刻有文字或图样。
瓦垄:
藻井:中国宫殿式建筑涂画文彩的天花板。
曲尺式屋
楼阁式屋
三合式屋

车马交通
大车:有卷棚的车,可载物兼载人。
四维:
轩车:两边有蕃板的车,古代大夫乘坐。
斧车:为车的坐厢中立大斧之车,主要为公卿以下、县吏以上的官吏乘坐。
轺车:无蔽,是吏民都可乘坐的轻便车,多用一马拉载,在汉画中出现最多。
骈车:有蔽的车,四面都有衣蔽,等级较高。大多为女子所乘。
辎车:类似于骈车,同为有蔽的车,与骈车不同是辎车前无衣蔽,且为男女通乘。
轓车:有车耳,车舆两侧向外反卷者,可鄣轮泥并作扶手。
安车:坐乘的车,有四匹马,汉画像中多当作主车。

生活娱乐
六博:古代的博戏。博指箸,一套博具中有六根箸,故称六博。此外,赌者双方各有六枚棋子,六黑、六白,开始前先投箸,以决定棋子的走法。
弄丸:双手快速的抛接若干颗球,通常一手接球,数颗悬空,连续不停。又称"抛丸"或"戏丸"。
弄瓶:
旋球:
旋盘:
橦戏:
迭案:在桌上倒立。
ㄊㄠˊ 鼓:两旁有耳的小鼓,类似今日的波浪鼓。握住它的柄摇动,两旁的耳还会自击。
建鼓:建鼓原本置于官府大门的前面。官府启闭,击鼓为号。要向官府伸冤,也可击鼓。汉画有些建鼓画在官府之前,也有不少成为百戏音乐表演中的乐器之一,有两人在鼓的两侧,手持鼓搥击鼓。
竽:属笙类乐器。三十六簧,比笙大,管数也较多。在整个合奏中,竽是主要的旋律乐器,同时也是诸乐的定音标准。
排箫:管乐器名。将竹管编连起来,依序从吹低音的长管到吹高音的短管排列,分有32管的大箫与16管的小箫,排箫常用于合奏。
笙:管乐器的一种。由13根长短不同的竹管所组成,每根竹管皆有一个簧。
埙:古乐器名。其材质大都以陶为主,故又称陶埙。音孔从一到三、五个不等,现今的埙音孔有五六个。
管:箫、笛一类的乐器统称。
瑟:弹拨乐器。
钟:敲击乐器。
罄:敲击乐器。
铙:敲击乐器。
匣:藏放东西的小箱子。
笥:用竹或苇作成,用来盛饭或放衣物的方形器具。
筒:竹管,宽口,用来放置器物。如伞筒或邮筒(古代寄信用的竹筒)。
洗:盛水东西的用具。如「笔洗子」。
盂:盛液或饮食物的容器。如「水盂」「痰盂」。
水丞:文具名。贮存砚台墨水的容器。
奁:为古代盛梳妆用品的器具,引申为嫁妆的总称。
贮贝器:中国南方少数民族用来贮存贝壳货币的容器。
五铢钱:钱名,汉武帝元狩五年(公元前一八一年)开始铸造,重五铢,上有「五铢」篆字。自汉迄隋,都有治铸,但形制大小不一。铁,是古重量单位名,二十四铢等于一两。
纺纶:纺纱的轮轴。
锭:古代通货名,将金、银铸成固定的形式,通「铤」。
熏炉:焚香用具。流行于汉晋。
博山炉:炉体呈半球形,上有镂空山峦形盖,山上饰羽人,走兽等,象征海上仙山博山,故名。
麟趾:以麒麟角趾作为造型的金银货币。
网坠:绑在渔网周围的石头,帮助渔网沈入水底。
镰:农家收割或割草的用具,通常叫「镰刀」。
犁:耕开田土的农具。
箕:簸去米糠的圆形竹器,真径三尺,边有矮沿。如「簸箕」。
虎子:古时做成虎形的便器。
针衣:放置针线的布袋。
玦:半环形的玉佩。
璧:平面圆形的玉,中间有孔的叫璧。
璜:半圆形的佩玉。
<> 觿:古代时用兽骨做的解绳结的锥子。

巫医军事
弩:以机械来发射的弓,又称窝弓,射程非常远,相传为黄帝所发明。
斧钺:古时斩刑所用之刑具。
戟:古兵器。结合戈与矛的一种长枪,其竿端附有枝状的利刃。
钩镶:为一种钩、推两用的兵器。其中部装有小盾牌,用以抵挡乱剑挥砍,而钩则可勾住对方的武器,因此钩镶的使用常与另一兵器配合。利用钩镶勾住敌人的兵器,再用另一兵器挥砍。
铠甲:古时战士穿的铁甲。
铁锤:古兵器名。以铁为锤,柄上端有一个用金属作成的圆球物,可以击人。
环首刀:古时斩刑所用之刑具。
匕:短剑。因剑首形状像汤匙(匕),故名之。
矛:古代的一种武器,长杆上头有带刃的铁尖,能剌人;也叫「矛子」。
戈:古兵器,像戟,横刃。
弓箭:作远距离攻击的武器。
簇:细小竹箭。
医工盆:医疗用具。此盆在口沿及器壁上皆刻有「医工」两字,应为医官的使用器具。
灌药器:成斗状,可以帮助病人服食药物。
过滤器:共分两层,上层为筛状盆,下层为普通盆,用来过滤及搜集流质物。
医针:西汉医疗器具,针细长,柄部截面为方形,到了针身截面转为圆形柄上部有小孔。为中国古代针刺医术的重要工具。
五管瓶:又称「五管瓶」。由于造型特殊,出土时也有粮食痕迹故又称「粮仑」、「粮罂」或较有宗教味道的「魂瓶」。其特征是在罐顶有五个瓶口,中间一个较大,另四小瓶围在旁边。罐肩的则装饰以鸟兽或人物形象。
司命神:「司命神」是楚国五神其中一位,主要管理生死,故出现形象常识手持簿集。此司命神作男子状,右手持书囊(又说五弦琴),左手抱一婴孩,是汉代人经常祭祀的神祇之一。
占拭:占星或占卜工具由天盘地盘组成,天盘圆形直径6公分,地盘为方形,天盘中心镶北斗七星,内圈刻十二月神,外圈刻二十八星宿。地盘内圈刻天干,外圈刻地支。为东汉盛行天圆地方学说的产物。

神怪祥瑞
九尾狐:青丘之山,有兽,此兽因有九尾,体态如狐,故称九尾狐。相传它所发出的声音像小孩,其肉可食,且对食者有益。再者,它还象征子孙繁衍,因此,被后人归为祥瑞。汉画像中常出现于西王母图中。
三足乌:相传三足乌为日之精,长喙利爪,并且替西王母取食。
女娲:相传女娲是我国古代神话中具有各种能力的女神,如烁石补天、搏土作人、掌管婚嫁、制作乐器等……。
伏羲:传说华胥氏一女子,在"雷泽"地方,无意间踩到了一个巨人的脚印上,因而怀孕生下了伏羲。相传伏羲为蛇身人首,具有圣德,掌治春天,制造八卦,及司婚制乐的男神。
伏羲女娲:在汉画像石中,伏羲、女娲头戴冠帽,身穿汉人穿的宽袖大袍,腰部以下是蛇躯,且屡见不鲜。对于他们的传说,有的说为兄妹,有的说为夫妻,又有的说是由兄妹变为夫妻。但主要的说法是他们本为兄妹,遭遇洪水,世间仅存他俩,因而结为夫妻,传衍人类。成为人类的始祖, 并保护与造福着人类。
羽人:又称'飞仙'。全身为羽毛,双臂为翼,在云中飞行。此即古人对仙人的描述。
西王母:西王母在古人心中的形象是:蓬头散发,豹尾虎齿且善于狂啸,头戴首饰,居住于昆仑山,旁有许多侍者替她服务的一位女神。汉代西王母的传说流传甚广,甚而政府正式规定祭祀西王母,主要是因为西王母她拥有不死药,与当时汉代人追求长生不死的愿望相谋而合,因此在汉画像石中常可看见关于西王母的作品,再者或许是上述原因,使的在画像中的西王母面色与体态并非文献上所说的那样恐怖,反而庄重大方,雍容华贵。
东王公:相传东王公居住在东荒山中,为东海中之男仙领袖,头发皓白,人形鸟面而虎尾,常与西王母并列。
凤凰:古人传说中象征祥瑞的神鸟。雄的称凤,雌的称凰。
三珠果:相传三珠树生于赤水之北,其树如柏,又有说其形状像扫帚,叶皆为珠,因称三珠果。
盘古:在中国神话传说中,盘古为开天辟地之人。龙首蛇身,嘘为风雨,吹为雷电,张目为昼,闭目为夜。在他死后,血液化为江河,肌肉化为田土,左眼为日,右眼为月,发髭变为星辰等。
太一:又作"泰一"。即天帝之意。
开明兽:相传开明兽居于昆仓山,身大似虎。
嘉禾:又称"大禾",长得非常茁壮的禾稻。古时用以表祥瑞之意。
朱草:传说中一种红色的瑞草。相传只有在太平盛世时才出现。

历史人物
周公:周公为周文王之子,周武王的弟弟,名旦。在周武王死后,辅佐成王,并制礼作乐。
项橐:他是七岁神童,传说孔子也曾向他请益。其言能让孔子当为法戒。
皋陶:虞舜之臣,偃姓,又称咎繇。相传为东夷族的领袖,被舜任命为掌管刑法,后被禹选为继承人,因早死,为继位。
关龙逢:夏朝末年的忠臣。夏桀昏庸无道,关龙曾多次直谏,因而被桀所杀。
召公:名奭。因采邑于召,称为召公。曾辅佐武王伐纣,受封于燕,为周朝燕国的始祖。成王时与周公分陕而治,陕以西由他管理。
晋献公:春秋时代,晋武公之子,名诡诸。在位26年,灭虞虢诸小国。
申生:春秋时代,晋献公之太子。因晋献公宠爱骊姬,欲立与骊姬所生之子奚齐为王,将申生派于曲沃,后因骊姬的捏造事实,使得申生自杀而亡。
奚齐:晋献公之庶子,骊姬之子。献公卒,被立为王,后被里克所杀。
卓子:春秋晋国人,奚齐的弟弟。在奚齐死后,继承王位,不久也被里克所杀。
骊姬:春秋时代骊戎之女。晋献公攻获骊戎,被夺之,立为夫人,生奚齐、卓子。献公死后,其子相继继位,但接被里克所杀,骊姬之后也被里克鞭杀于市。
齐景公:春秋齐国国君,齐庄公之弟,名杵臼。在位时,好治宫室,抽取重税,用刑残酷。
武庚:殷纣王之子,名禄父。武王伐纣后,任命武庚续殷,管理商之遗民。武王殁,与管叔蔡叔叛变,被周公所杀。
管叔:管叔鲜。周武王弟,周公兄,封于管。武王死后,周公摄政辅佐成王,管叔与蔡叔挟武庚叛变,周公东征,被杀。
晏婴:春秋齐人,字平仲,人称晏平仲。其父晏弱于齐灵公26年死后,继任齐国的大夫,历任灵公、庄公、景公三世。以节俭力行,诤谏直劝,名显诸侯,主张以「礼」治国。
古冶子:春秋人,曾以勇力事奉齐景公。有一次随景公渡黄河,河里的大鳖咬住驾车左边马匹的脚,马受惊便拉着车奔入急流中,古冶子逆流百步,又顺水九里,把那只鳖杀了。
田开疆:春秋齐人。与古冶子、公孙接共以武力事景公。曾助景公打败敌人三军。
公孙接:曾接连与二虎搏斗,并获胜利。以武力胜景公。

历史故事
二桃杀三士:春秋时,公孙接、田开疆、古冶子三人以勇力侍奉齐景公,因恃宠而骄,宰相晏婴建议景公除去三人,于是设陷请景公赐二桃于三人,论功而食。结果其中二人各说自己的功劳,先拿了桃子。第三位说完以后,前两位觉得自己功劳不如,反先拿桃,是贪功不知谦恭,非真勇士的行为。于是归还桃子而自杀,第三位觉得自己独活是不仁不义,也自杀。
孔子见老子:据《史记》记载,孔子曾问礼于老子。老子是一位博学长者,掌管周朝政府的图书档案。孔子向他请教时还带了不少学生。
周公辅成王:周武王死后,成王年幼即位,由周公、邵公辅政。周公代行征讨,更治礼作乐,开周室八百年太平之基。成王年长,周公即还政,成为汉代人心目中的先圣之一,也是人臣的楷模。汉朝士大夫喜欢以周公作榜样。
季札挂剑:春秋时吴国公子季札出使晋国,途中路过徐国,并拜谒徐君,徐君喜欢季札身上配戴的宝剑,但因为出使上国需佩带宝剑,所以未赠与。在回国的路上,又经过徐国,得知徐君已死,季札即将剑赠于嗣君。随从即说:此剑为吾国之宝,况徐君已死,又何必赠之?季札说:虽徐君已死,但我心中已默许,怎可因徐君之死而违背诺言?于是将剑赠于嗣君,嗣君不受,季札即将剑挂在徐君墓前的树上而去。
泗水升鼎:据《史记》记载,周代九鼎之一落入泗水。秦始皇东巡过泗水,遣人打捞,鼎升起又掉落,失去踪影。这个故事象征秦始皇上不应天命,下不得人心。
仓颉造字:相传仓颉为黄帝的史官,有四只眼睛,他观察鸟兽的足迹而创造文字。
荆轲刺秦王:战国时代,荆轲奉燕太子丹之命,赴秦刺杀秦王政。于是伪装进献樊于期首级与燕督亢地图,荆轲在见秦王时,即以匕首刺杀秦王,但未成功,而不幸被杀。

雕刻技法
高浮雕:
浅浮雕:
透 雕:
阴线刻:

雕刻花纹
垂幛纹:
八叶纹:
水波曲线纹:
水波纹:
直线纹:
卷云纹:
斜线纹:
陶 纹:
菱形纹:

其它
羽葆:以鸟羽连缀为装饰。后用于仪仗中,为华盖之饰。
便面:主要用来遮面,盖扇之类,可用来赶马,具长柄,为矩形的大扇。
流苏:古时用五彩羽或丝线制成的繐子,多用作车马、帐幕、楼台等的垂饰。
笏:古时臣子上朝手中执的竹版。
节:符节。古代使者所持以表信物,也是执行王命的凭信。
琅玕:似玉的美石。
锦囊:用锦制成的袋子,古人大多用以藏诗稿或重要文件。
棨戟:古代用木制成的一种符信,其形状似戟,有加衣套。古时官吏出行在通过关口或抵达目的地时,用以证明身份的仪仗。
督邮:汉置,为郡府属吏。主要掌管督送邮书,此外还代替郡守监察诸县,宣布教令,以及抓盗贼,审囚犯,收缴租赋等。分东、南、西、北、中部,称五部督邮。
dcmap.gif(19.78 KB)下载次数:02008-2-20 12:33

  • 璇曡堪姹変唬闅忚懍闄跺櫒鎵鍙嶆槧鐨勭ぞ浼鏂囧寲?
    绛旓細姣斿楗缁撴瀯鍙戠敓鍙樺寲銆佺児楗妧娉曚篃鏈夋墍杩涙锛屽叾浠栫ぜ浠埗搴︿篃杩涗竴姝ュ畬鍠勩傛墍浠ワ紝澶氱瑙掑害閮戒績杩涗簡鍣ㄥ叿鏂囧寲鐨勫彂灞曪紝涓轰簡鍒涢犲嚭鏇村涓嶅悓鍔熺敤鐨勫櫒鍏锋潵婊¤冻浜轰滑鍦ㄧ敓娲讳腑鐨勬煇绉嶉渶瑕侊紝浠ラ櫠鐡蜂负浠h〃鐨勫櫒鍏锋枃鍖栧緱鍒颁簡蹇熺殑鍙戝睍銆姹変唬闄剁摲鐨勪富瑕佸姛鑳戒腑锛屾湇鍔′簬浜轰滑鐨勬棩甯搁ギ椋熷拰澧撹懍瑕佹眰鏄袱涓渶閲嶈鐨勬柟闈
  • 姹変唬鐨勫鏈変粈涔堢壒鐐?
    绛旓細澹佺敾鐨勯鏉愬緢骞挎硾锛岄櫎浜嗙鐏垫吔銆佸巻鍙叉晠浜嬩箣澶栵紝涓昏鏄〃鐜板笣鐜嬬敓鍓嶇殑鍚勭鐢熸椿鍦洪潰銆 姹変唬涔澧撹懍褰㈠紡鍙婄绫讳紬澶氾紝甯歌鐨勫钁被鍨嬶紝鏈夊湡鍦规湪妞佸銆佸礀澧撱佺┖蹇冪爾澧撱佸皬鐮栨嫳鍒稿銆佺煶澧撴暟绉嶃傚ぇ鍨嬪湡鍦规湪妞佸闄ゅ笣鐜嬪锛岃渚帇鍙婅揪瀹樻樉璐典害澶氶噰鐢ㄣ傚皬鍨嬬殑鐢ㄤ竴绌翠竴妫猴紝姘戦棿涔熺敋涓烘祦琛屻備緷灞卞礀寮鍑跨殑澶у瀷澶氬...
  • 璇烽棶姹夊涓庡攼澧鐨勫尯鍒湁鍝簺,椋庢牸鏈変粈涔堜笉鍚?
    绛旓細棣栧厛锛屾眽澧撴瘮杈冨锛岀湡鐨勫緢澶氥佺幇鍦ㄥ彂鐜扮殑宸茬粡涓婁竾搴т簡 绗簩锛屾眽浠h渚浗鐜嬪鍙戞帢寰堝锛屽彂鐜颁簡澶ф壒鐝嶈吹鏂囩墿锛屾枃鐗╃晫鏈変竴绉嶈璇嗭紝灏辨槸鎴樻眽涓嶅垎锛岃鐨勬槸瑗挎眽寰堝涓滆タ鍜屾垬鍥界殑涓滆タ寰堝儚锛屾眽浠f祦琛屽帤钁紝閲岄潰淇濈暀浜嗗緢澶氭眽浠ュ墠鐨勪笢瑗匡紝绗笁锛屾眽浠f槸涓浗鍘嗗彶涓婂彜鏈熺殑缁撳熬锛姹変唬澧撹懍閲岄潰淇濈暀鐨勭墿璐鏂囧寲璧勬枡锛屾槸...
  • 鍙や唬姘戦棿澧撶┐鐨勫舰寮忓拰鏂逛綅鏈夎澶氬悕绉,濡傞噹鐚挎攢鏋溿佺編濂虫嫓鍫傜瓑,瀹冧滑鏄...
    绛旓細鍦ㄦ暣涓眽甯濆浗鎴栨眽鏂囧寲鍦堜箣鍐,澧撹懍褰㈠埗澶х害鍙垎涓轰富娴佷笌鏃佹敮涓ょ被銆備富娴佸钁舰鍒,鏄户鎵垮厛绉︿互鏉ョ殑绔栫┐鏈ㄦ澧撱佸湡娲炲銆佷互鍙婄敱姝や簩鑰呭彂灞曞嚭鏉ョ殑妯┐鐮栧澧,鏄姹変唬澧撹懍鏅亶褰㈠埗銆傛敮娴佹柟闈,鍒欏鍥涘窛鐨勫礀澧撱佸北涓滅殑鐭虫澘澧撱佷笢鍖楀湴鍖虹殑璐濆绛,灞炴柤鍏锋湁鍦版柟鐗硅壊鐨勫钁舰鍒,鍥犳鍏剁壒娈婃ч珮,杈冧笉鏅強銆傜珫绌存湪妞佸姹変唬绔栫┐...
  • 姹夋枃甯濋湼闄佃鍙戠幇,鐨囧笣闄靛涓轰綍閮芥槸鈥滀簹鈥濆瓧褰?
    绛旓細杩欎竴鏂归潰璇存槑浜嗘垜鍥藉彜浠h吹鏃忓浜庡钁殑閲嶈绋嬪害锛屽彟涓鏂归潰涔熷彲浠ュ弽鏄犳眽浠g殑鍙戝睍鍜岀粡娴鏂囧寲銆傝澶氱殑璇镐警灏嗙浉姝诲幓鏃讹紝涓鑸細浣跨敤涓瓧褰㈠拰鐢插瓧褰㈢殑闄靛锛岃拷姹傜殑鏄乏鍙冲绉般傝屽彧鏈夊儚鐨囧笣杩欑鏈楂樼瓑绾х殑缁熸不鑰咃紝灏变細閫夋嫨鍍忎簹瀛楀瀷杩欎簺鍥涙柟缁熶竴鐨勮璁″竷灞銆備簩锛姹変唬闄靛璁捐璺熼姘村竷灞鏈夊叧銆傚湪鎴戝浗鍙や唬銆傚浜庤嚜鐒朵笘鐣...
  • 涓滄眽澧撹懍鍒婚櫠淇戞槸鎬庝箞鍙戝睍鐨?
    绛旓細淇戜骇鐢熶簬涓浗鍙や唬鈥滀簨姝诲浜嬬敓鈥濈殑涓ц懍鐞嗗康锛屾渶鏃╃殑淇戝嚭鍦熶簬娈峰鍟嗕唬鐜嬪澧涓紝鏄ョ鎴樺浗鏃舵湡浠ラ殢钁繎鐨勫叴璧蜂唬鏇夸簡浜烘畨鏃т織銆姹変唬闆曞鏄彜浠i洉濉戣壓鏈彶涓婄殑澶у彂灞曟椂鏈燂紝杩欎釜鏃舵湡淇戠殑绉嶇被銆佹暟閲忋佹潗璐ㄣ佹按骞充篃閮借揪鍒颁簡鏂扮殑楂樺害銆備互鐩墠鍑哄湡鐨勬儏褰㈢湅锛屽叧涓タ姹夊笣闄甸櫠淇戞暟閲忎负鏈澶氾紝闄朵繎涓鑸珮50鈥60鍘樼背銆傛垨...
  • 鍗楅槼涓ц懍涔犱織
    绛旓細濡備粖,澶ч噺鍑哄湡鐨勪腑鍥界敾鍜岀煶鍒绘垚涓虹爺绌姹変唬澧撹懍鏂囧寲鐨勭弽璐佃祫鏂欍傛眽浠g殑闅忚懍鍝侀櫎浜嗕紶缁熺墿浠跺,杩樺紑濮嬪湪澧撹懍涓煁钘忛噾閾跺拰鑹烘湳鍝併傞殢鐫绮樺湡鐑у埗鐮栫摝鎶鏈殑鏃ョ泭鎴愮啛鍜屾櫘鍙,鐮栫摝涓嶄粎璁╀汉浠彲浠ュ缓閫犳埧灞,鑰屼笖寮濮嬬敤鐮栧潡鍜岀煶澶村缓閫犲瀹ゆ潵淇濇姢妫烘潗銆傚湪涓涓瘜瑁曠殑瀹跺涵,鐮栧鍙綔涓哄妫,鏈ㄦ:浠嶇敤浜庣洊妫,浣挎:鏇村潥鍥鸿愮敤銆傝タ姹変腑鏈熶互鍓...
  • 涓滄眽鐨勫鍏锋湁浠涔堢壒寰?
    绛旓細棣栧厛锛屼粠鑰冨彜瀛︾殑瑙掑害涓婄湅锛屼笢姹夋椂鏈熷拰瑗挎眽鏃舵湡鐨澧撹懍宸茬粡鍙戠敓浜嗗法澶х殑鍙樺寲锛屼富瑕佽〃鐜板湪澧撹懍褰㈠埗绛夋柟闈紝瑗挎眽鏈勾鑷充笢姹夛紝鏈ㄦ澧撻愭笎娑堝け锛屽彇鑰屼唬涔嬬殑鏄爾瀹ゅ銆佺煶瀹ゅ锛岀爾瀹ゅ绉嶇被鏈夊緢澶氾紝鍖呮嫭绌圭椤躲佸埜椤躲佹椤剁瓑锛屽钁粨鏋勯愭笎瓒嬩簬澶嶆潅锛屽湪鍘熸湁鐨勫熀纭涓婂鍔犱簡鑰冲銆佷晶瀹ょ瓑閮ㄥ垎锛屽彟澶栵紝澹佺敾澧撱佺敾鍍...
  • 涓轰綍浜轰滑璇粹姹変唬澧撹懍鈥濅腑鍥戒慨浠鏂囧寲鐨勫紑濮?
    绛旓細涓鑸兘鏄枃浜烘瘮杈冧俊浠颁簬閬撴暀锛屽洜涓洪亾鏁欑殑褰㈣薄姝f槸瀹冧滑鎯虫嫢鏈夌殑褰㈣薄锛屽啀鍔犱笂姹夋湞鐨勬枃鍖姘旀皼鏄瘮杈冨拰璋愮殑锛岀壒鍒槸姹夋甯濇椂鏈燂紝鏂囧寲鏄崄鍒嗙洓琛岀殑锛岄偅涓椂鍊欐眽璧嬩篃鏄骇閲忔渶澶氱殑銆傝繖涓绯诲垪鍘熷洜鏃舵湡姹夋湞鐨勫钁鎴愪负鍒汉鎵璇翠腑鍥戒慨浠欐枃鍖栫殑寮濮嬨備慨浠欐枃鍖栧湪鎴戝浗涔熸槸鎮犱箙锛屽埌濡備粖涔熷彲浠ョ湅鍒帮紝渚嬪淇粰灏忚銆佺數瑙嗗墽鐨勭洓琛...
  • 姹変唬璇镐警鐜嬫礊宕澧撹懍鑰冨彜鍙戠幇
    绛旓細姹変唬璇镐警鐜嬪涓鑸垎涓哄礀娲炲澧撱佺珫绌村博鍧戝鍜岀珫绌村湡鍦瑰銆傛墍浠ラ棶棰橀棶鐨勫簲璇ユ槸鈥滃礀娲炲澧撯濇垨鈥滃礀娲炲鈥,鑰岄潪鈥滄礊宕澧撹懍鈥濄備粠鍦板煙涓婄湅,鍥犲北涓鸿棌鐨勭珫绌村博鍧戝鍜屽礀娲炲涓昏瑙佷簬鍦板鍗楁柟鍦板尯鐨勯暱娌欑帇澧撱佹鐜嬪鍜岄儴鍒嗘鐜嬪銆備粠骞翠唬涓婄湅,瑗挎眽鏂囧笣鏃舵湡寮濮嬪嚭鐜颁簡"鍥犲北涓鸿棌"鐨勫钁礀娲炲(妤氱帇灞遍櫟鍜岀嫯瀛愬北妤氱帇闄)...
  • 扩展阅读:汉代陶罐真品价格表 ... 汉代墓葬平剖面图 ... 汉代墓地陪葬品陶器 ... 汉代古墓最常见陪葬品 ... 中国丧葬文化习俗 ... 汉代墓葬美术 ... 汉代民间土墓葬品图 ... 汉代平民墓最深几米 ... 各朝代墓地特点口诀 ...

    本站交流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欢迎反馈与建议,请联系电邮
    2024© 车视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