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蓝光行动 美国蓝光行动失败后的下场

  蓝光行动是发生在美国的一项比较著名的军事营救计划,该事件发生后,引起无数美国人关注,不过美国蓝光行动最终还是以失败告终,那么您知道美国蓝光行动失败后的下场是什么样的吗?接下来的故事就由我来告诉你吧!

  美国蓝光行动失败后的下场:

  美军特种作战部队的战斗力在世界上是数一数二的,但是,美军的特种作战也有失败的记录。

  年11月4日,几百名伊朗学生突然冲进了美国驻伊朗大使馆,并将大使馆人员扣作人质。伊朗学生的行动得到了伊朗 *** 的支持。事件发生后,美国 *** 一方面进行外交斡旋,争取人质能够得到释放,一方面秘密制订营救人质的行动计划。

  月9日,美国陆军“兰光”反恐怖特种作战部队的顾问梅多斯和他的助手奉召赶到华盛顿,受命制订一项紧急营救人质的计划。几天后,梅多斯拟订了一个初步方案:用几架直升机将营救队运至大使馆附近,由C-130加油机随行加油,营救对再从预定地点出发,乘车冲进大使馆,救出人质。

  根据这个计划,美军从陆、海、空三军及海军陆战队中抽调了队员,组成了一支以直升机队、C-130机队、营救队为骨干的联合特谴队。营救队队员主要是来自“兰光”反恐怖特种部队的队员。

  在外交斡旋的同时,营救计划也在不断完善。1980年3月,谈判仍然毫无进展,再加上考虑到季节和气候等条件的影响联合特谴队要求将作战日期定在4月24日和25日两天。卡特总统便于4月16日下达了“同意执行的”命令。

  最后完善的作战计划是,美国海军将派出核动力航空母舰“尼米兹”号在 *** 海的阿曼近海待命;4月24日下午7:30(当地时间),8架RH-53D直升机从“尼米兹”号航空母舰上起飞,飞往德黑兰。同时,6架负责加油和运载92名营救队员的C-130飞机从埃及开罗的机场起飞,绕过 *** 半岛,途径阿曼,飞往德黑兰。

  日00:00前后,两只队伍首先到达德黑兰东南320千米处的霍腊散省卡维尔沙漠的塔巴斯市,在一号地点会合。在这里,C-130加油机给直升机加满油,营救队员换上直升机继续飞行,于拂晓前进入德黑兰,在该市东北部的山岳地带的二号地点放下营救队员,盖上网罩待命。

  营救队员在二号地点待命休息一天后,于25日晚分乘秘密潜入伊朗的特工人员和伊朗的支持者事先准备好的车辆,向大使馆进发。到达大使馆后,一切切断大使馆与外界的联系,一边冲进大使馆救出人质。

  救出人质后,先将人质运到与大使馆毗邻的阿穆杰蒂艾体育场,再由直升机将人质运到C-130飞机待命的三号地点(德黑兰以南80千米处的一个沙漠简易机场)。从一号地点起飞的C-130飞机按回合的时间到达三号地点,载上直升机运送来的人质、营救人员和飞行员起飞返回。如果提前到达、则打开发动机待命。直升机留在原地。结束时间定在晚上23:00左右。

  联合特遣队的总指挥官是詹姆斯陆军少将,营救队指挥官是查理-皮特曼,C-130的指挥官是詹姆斯-凯尔空军上校。

  经过5个多月的训练,联合特谴队队员们已经熟悉了美国大使馆的各个方面的情况。1980年4月19日至23日,联合特谴队部署完毕。次日下午,各队在新的位置上准备完毕。

  24日下午7:30左右,随着查理-皮特曼的一声令下,8架RH-53D直升机从“尼米兹”号航空母舰上缓缓起飞,向1号地点飞去。夜幕降临以后,直升机进入伊朗的东南地区。他们为了避开伊朗的雷达网,采取了低空飞行的方式。他们到达1号地点的距离是960公里。与此同时,6架C-130飞机也从8埃及的开罗机场起飞,向1号地点飞去。

  搭载营救队的直升机在伊朗东南部低空飞行了大约2个小时,6号机上的螺旋桨故障灯突然一闪一闪地亮了起来,飞行员感到一阵紧张,两位飞行员商量一下,把直升机降落在一块平地上。经过短暂检查,发动机确有故障。无奈,6号机的营救队队员只得挤上一起着陆的8号机继续飞行,而6号机只能原地等待援救。

  小时后,直升机队又遇到了一阵不小的沙暴。飞行员使劲地稳住驾驶杆,拼命冲出了沙暴。但是,编队指挥员载机1号机在沙暴中发生故障,不得不紧急着陆。指挥员立即把这一意外情况用密语报告给基地最高指挥官。

  更不幸的是,1小时后直升机编队又遇到一股更强劲的沙暴。飞行员们感到了从未有过艰难,他们顽强地驾驶著直升机,心中只有一个念头,要冲出去,把特遣队员送到目的地。但是,天气实在是太糟糕了。漫天的黄沙遮天蔽月,航路上的能见度不到100米。编队在沙暴中飞行了2个小时,闯过了沙暴,在距离1号地点90公里处的一个地方着陆。尽管闯过了这一关,但飞行员们已经疲惫不堪,有的还失去了空间位置感。



扩展阅读:《巢穴》美国 ... 美国ms13 ... 美国肥胖 ... 美剧《禁忌8》 ... 美国队长蓝光在线观看 ... 美剧《禁忌》2新版 ... 美国保姆 ... 宋鲁郑 美国失大于得 ... 美版蓝光与正版蓝光多肉 ...

本站交流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欢迎反馈与建议,请联系电邮
2024© 车视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