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为五斗米折腰的古代人物是谁? “不为五斗米折腰”的古代人物是

\u4e0d\u4e3a\u4e94\u6597\u7c73\u6298\u8170\u201d\u7684\u53e4\u4ee3\u4eba\u7269\u662f

\u662f\u9676\u6e0a\u660e\u3002
\u4e0d\u4e3a\u4e94\u6597\u7c73\u6298\u8170\u8fd9\u4e2a\u6210\u8bed\u6765\u6e90\u4e8e\u300a\u664b\u4e66\u9676\u6f5c\u4f20\u300b\uff1a\u201c\u543e\u4e0d\u80fd\u4e3a\u4e94\u6597\u7c73\u6298\u8170,\u62f3\u62f3\u4e8b\u4e61\u91cc\u5c0f\u4eba\u90aa.\u201d \u6bd4\u55bb\u4e3a\u4eba\u6e05\u9ad8,\u6709\u9aa8\u6c14,\u4e0d\u4e3a\u5229\u7984\u6240\u52a8.
\u9676\u6e0a\u660e\u51fa\u8eab\u4e8e\u4e00\u4e2a\u5b98\u50da\u5bb6\u5ead\uff0c\u66fe\u7956\u9676\u4f83\u505a\u8fc7\u5927\u53f8\u9a6c\uff0c\u7956\u7236\u9676\u8302\u3001\u7236\u4eb2\u9676\u9038\u90fd\u505a\u8fc7\u592a\u5b88\u3001\u53bf\u4ee4\u4e00\u7c7b\u7684\u5b98\u3002\u5916\u7956\u5b5f\u5609\u8fc7\u5f81\u897f\u5927\u5c06\u519b\u3002\u4e0d\u8fc7\u5230\u4e86\u4ed6\u7684\u65f6\u4ee3\uff0c\u5bb6\u5883\u5df2\u7ecf\u8870\u843d\uff0c\u6240\u4ee5\u4ed6\u4e00\u751f\u8fc7\u7740\u7a77\u56f0\u7684\u751f\u6d3b\u3002\u4ed6\u5904\u5728\u4e00\u4e2a\u664b\u3001\u5b8b\u6613\u4ee3\u7684\u65f6\u671f\uff0c\u653f\u6cbb\u7684\u9ed1\u6697\uff0c\u9636\u7ea7\u6597\u4e89\u7684\u5c16\u9510\uff0c\u6c11\u65cf\u77db\u76fe\u7684\u6fc0\u5316\uff0c\u90fd\u6df1\u6df1\u5730\u5f71\u54cd\u7740\u4ed6\u3002\u4ed6\u9752\u5e74\u65f6\u671f\u6000\u6709\u5927\u5fd7\uff0c\u4f46\u662f\u540e\u6765\u548c\u9ed1\u6697\u73b0\u5b9e\u4e00\u63a5\u89e6\uff0c\u4fbf\u4f7f\u8fd9\u79cd\u601d\u60f3\u53d1\u751f\u4e86\u53d8\u5316\u3002\u4e2d\u5e74\u65f6\u671f\u4e3a\u9965\u5bd2\u6240\u8feb\uff0c\u66fe\u505a\u8fc7\u51e0\u4efb\u5c0f\u5b98\u3002\u665a\u5e74\u65f6\u671f\u5b8c\u5168\u8fc7\u7740\u8eac\u8015\u7684\u751f\u6d3b\u3002

\u6269\u5c55\u8d44\u6599\uff1a
\u9676\u6e0a\u660e\u751f\u4e8e\u516c\u5143365\u5e74\u2014\u6b7b\u4e8e\u516c\u5143427\u5e74,\u5b57\u5143\u4eae\uff0c\u4e00\u8bf4\u540d\u6f5c\u5b57\u6e0a\u660e\uff0c\u6d54\u9633\u67f4\u6851\u4eba\u300229\u5c81\u65f6\u51fa\u4efb\u6c5f\u5dde\u796d\u9152\uff0c\u4e0d\u4e45\u5c31\u8f9e\u5b98\u5f52\u9690\u3002\u540e\u505a\u5f6d\u6cfd\u4ee4\uff0c\u90e1\u91cc\u6d3e\u4e00\u7763\u90ae\u6765\u53bf\uff0c\u53bf\u540f\u53eb\u4ed6\u675f\u5e26\u8fce\u63a5\uff0c\u4ee5\u793a\u656c\u610f\u3002\u4ed6\u8868\u793a\u201c\u4e0d\u613f\u4e3a\u4e94\u6597\u7c73\u6298\u8170\u5411\u4e61\u91cc\u5c0f\u513f\u201d\uff0c\u5f53\u5929\u5c31\u79bb\u804c\u56de\u4e61\uff0c\u53ea\u5f53\u4e8680\u4f59\u5929\u5f6d\u6cfd\u4ee4\uff0c\u4e3a\u6b64\u5199\u4e86\u300a\u5f52\u53bb\u6765\u8f9e\u300b\uff0c\u65f6\u5e7441\u5c81\u3002\u4ece\u6b64\uff0c\u8fc7\u8d77\u201c\u8eac\u8015\u81ea\u8d44\u201d\u7684\u751f\u6d3b\uff0c\u4e00\u76f4\u5230\u53bb\u4e16\u3002\u6709\u300a\u9676\u6e0a\u660e\u96c6\u300b\u3002\u6563\u6587\u4ee5\u300a\u6843\u82b1\u6e90\u8bb0\u300b\u6700\u4e3a\u6709\u540d\u3002
\u53c2\u8003\u8d44\u6599\uff1a\u9676\u6e0a\u660e\uff08\u4e1c\u664b\u8bd7\u4eba\uff09_\u767e\u5ea6\u767e\u79d1

一、这个典故的主人公是陶渊明,成语来源于《晋书·陶潜传》,吾不能为五斗米折腰,拳拳事乡里小人邪。

二、不为五斗米折腰的故事:

1、陶渊明由于淡泊功名,为官清正,不愿与腐败官场同流合污,而过着时隐时仕的生活。陶渊明最后一次做官,是义熙元年(405年)。那一年,已过“不惑之年”(四十一岁)的陶渊明在朋友的劝说下,再次出任彭泽县令。

2、到任八十一天,碰到浔阳郡派遣督邮来检查公务,浔阳郡的督邮刘云,以凶狠贪婪闻名远近,每年两次以巡视为名向辖县索要贿赂,每次都是满载而归,否则栽赃陷害。县吏说:“当束带迎之。”就是应当穿戴整齐、备好礼品、恭恭敬敬地去迎接督邮。

3、陶渊明叹道:“我岂能为五斗米向乡里小儿折腰。”意思是我怎能为了县令的五斗薪俸,就低声下气去向这些小人贿赂献殷勤。说完,挂冠而去,辞职归乡。此后,他一面读书为文,一面躬耕陇亩。

扩展资料:

1、陶渊明(352或365年—427年),字元亮,又名潜,私谥“靖节”,世称靖节先生,浔阳柴桑(今江西省九江市)人。东晋末至南朝宋初期伟大的诗人、辞赋家。

2、曾任江州祭酒、建威参军、镇军参军、彭泽县令等职,最末一次出仕为彭泽县令,八十多天便弃职而去,从此归隐田园。他是中国第一位田园诗人,被称为“古今隐逸诗人之宗”,有《陶渊明集》。

3、陶渊明是中国文学史上第一个大量写饮酒诗的诗人。他的《饮酒》二十首以“醉人”的语态或指责是非颠倒、毁誉雷同的上流社会;或揭露世俗的腐朽黑暗;或反映仕途的险恶;或表现诗人退出官场后怡然陶醉的心情;或表现诗人在困顿中的牢骚不平。

4、从诗的情趣和笔调看,可能不是同一时期的作品。东晋元熙二年(420年),刘裕废晋恭帝为零陵王,次年杀之自立,建刘宋王朝。《述酒》即以比喻手法隐晦曲折地记录了这一篡权易代的过程,对晋恭帝以及晋王朝的覆灭流露了无限的哀惋之情。

5、此时陶渊明已躬耕隐居多年,乱世也看惯了,篡权也看惯了,但这首诗仍透露出他对世事不能忘怀的精神。

参考资料:不为五斗米折腰-百度百科



是东晋的陶 渊 明 。
陶渊明(365—427),字元亮,别号五柳先生,晚年更名潜,卒后亲友私谥靖节。东晋浔阳柴桑人(今九江市)人。
陶渊明出身于破落仕宦家庭。曾祖父陶侃,是东晋开国元勋,军功显著,官至大司马,都督八州军事,荆、江二州刺史、封长沙郡公。祖父陶茂、父亲陶逸都作过太守
年幼时,家庭衰微,八岁丧父,十二岁母病逝,与母妹三人度日。孤儿寡母,多在外祖父孟嘉家里生活。孟嘉是当代名士,“行不苟合,年无夸矜,未尝有喜愠之容。好酣酒,逾多不乱;至于忘怀得意,傍若无人。”(《晋故征西大将军长史孟府君传》)渊明“存心处世,颇多追仿其外祖辈者。”(逮钦立语)日后,他的个性、修养,都很有外祖父的遗风。外祖父家里藏书多,给他提供了阅读古籍和了解历史的条件,在学者以《庄》《老》为宗而黜《六经》的两晋时代,他不仅像一般的士大夫那样学了《老子》《庄子》,而且还学了儒家的《六经》和文、史以及神话之类的“异书”。时代思潮和家庭环境的影响,使他接受了儒家和道家两种不同的思想,培养了“猛志逸四海”和“性本爱丘山”的两种不同的志趣。

陶渊明少有“猛志逸四海,骞翮思远翥”(《杂诗》)的大志,孝武帝太元十八年(393),他怀着“大济苍生”的愿望,任江州祭酒。当时门阀制度森严,他出身庶族,受人轻视,感到不堪吏职,少日自解归“。(《晋书陶潜传》)他辞职回家后,州里又来召他作主簿,他也辞谢了。安帝隆安四年(400),他到荆州,投入桓玄门下作属吏。这时,桓玄正控制着长江中上游,窥伺着篡夺东晋政权的时机,他当然不肯与桓玄同流,做这个野心家的心腹。他在诗中写道:“如何舍此去,遥遥至西荆。”(《 辛丑岁七月赴假还江陵夜行涂口》)对仕桓玄有悔恨之意。“久游恋所生,如何淹在滋?”(《庚子岁五月中从都还阻风于规林二首》)对俯仰由人的宦途生活,发出了深长的叹息。隆安五年冬天,他因母丧辞职回家。元兴元年(402年)正月,桓玄举兵与朝廷对抗,攻入建康,夺取东晋军政大权。元兴二年,桓玄在建康公开篡夺了帝位,改国为楚,把安帝幽禁在浔阳。他在家乡躬耕自资,闭户高吟:“寝迹衡门下,邈与世相绝。顾盼莫谁知,荆扉昼常闭。“表示对桓玄称帝之事,不屑一谈。元兴三年,建军武将军、下邳太守刘裕联合刘毅、何无忌等官吏,自京口(今江苏镇江)起兵讨桓平叛。桓玄兵败西走,把幽禁在浔阳的安帝带到江陵。他离家投入刘裕幕下任镇军参军。(一说陶渊明是在刘裕攻下建康后投入其幕下)。当刘裕讨伐桓玄率兵东下时,他仿效田畴效忠东汉王朝乔装驰驱的故事,乔装私行,冒险到达建康,把桓玄挟持安帝到江陵的始末,驰报刘裕,实现了他对篡夺者抚争的意愿。他高兴极了,写诗明志:“四十无闻,斯不足畏,脂我名车,策我名骥。千里虽遥,孰敢不至!”(《荣木》第四章)刘裕打入建康后,作风也颇有不平凡的地方,东晋王朝的政治长期以来存在“百司废弛”的积重难返的腐化现象。经过刘裕的“以身范物”(以身作则),先以威禁(预先下威严的禁令)的整顿,“内外百官,皆肃然奉职,风俗顿改“。其性格、才干、功绩,颇有与陶侃相似的地方,曾一度对他产生好感。但是入幕不久,看到刘裕为了剪除异己,杀害了讨伐桓玄有功的刁逵全家和无罪的王愉父子。并且凭着私情,把众人认为应该杀的桓玄心腹人物王谥任为录尚书事领扬州刺史这样的重要的官职。这些黑暗现象,使他感到失望。在《始作镇军参军经曲经阿曲伯》这首诗中写道:“目倦山川异,心念山泽居”“聊且凭化迁,终返班生庐”。紧接着就辞职隐居,于义熙元年(405年)转入建威将军、江州刺史刘敬宣部任建威参军。三月,他奉命赴建康替刘敬宣上表辞职。刘敬宣离职后,他也随着去职了。同年秋,叔父陶逵介绍他任彭泽县令,到任八十一天,碰到浔阳郡派遣邮至,属吏说:“当束带迎之。”他叹道:“我岂能为五十斗米向乡里小几折腰。”遂授印去职。陶渊明十三年的仕宦生活,自辞彭泽县令结束。这十三年,是他为实现“大济苍生”的理想抱负而不断尝试、不断失望、终至绝望的十三年。最后、赋《归去来兮辞》,表明与上层统治阶级决裂,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决心。

陶渊明辞官归里,过着“躬耕自资”的生活。夫人翟氏,与他志同道合,安贫乐贱,“夫耕于前,妻锄于后”,共同劳动,维持生活,与劳动人民日益接近,息息相关。归田之初,生活尚可。“方宅十余亩,草屋八九间,榆柳荫后檐,桃李满堂前。”渊明爱菊,宅边遍植菊花。“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从杂诗》)至今脍灸人口。他性嗜酒,饮必醉。朋友来访,无论贵贱,只要家中有酒,必与同饮。他先醉。便对客人说:“我醉欲眠卿可去。”义熙四年,住地上京(今星子县城西城玉京山麓)失火,迁至栗里(今星子温泉栗里陶村),生活较为困难。如逢丰收,还可以“欢会酌春酒,摘我园中蔬”。如遇灾年,则“夏日抱长饥,寒夜列被眠”。义熙末年,有一个老农清晨叩门,带酒与他同饮,劝他出仕:“褴褛屋檐下,未足为高栖。一世皆尚同(是非不分),愿君汩其泥(指同流合污)。”他回答:“深感老父言,禀气寡所谐。纤辔(回车)诚可学,违已讵非迷?且共欢此饮,吾驾不可回。”(《饮酒》)用“和而不同”的语气,谢绝了老农的劝告。他的晚年,生活愈来愈贫困,有的朋友主动送钱周济他。有时,他也不免上门请求借贷。他的老朋友颜延之,于刘宋少帝景平元年(423年)任始安郡太守,经过浔阳,每天都到他家饮酒。临走时,留下两万钱,他全部送到酒家,陆续饮酒。不过,他之求贷或接受周济,是有原则的。宋文帝元嘉元年(424年),江州刺史檀道济亲自到他家访问。这时,他又病又饿好些天,起不了床。檀道济劝他:“贤者在世,天下无道则隐,有道则至。今子(你)生文明之世,奈何自苦如此?”他说:“潜也何敢望贤,志不及也。”檀道济馈以梁肉,被他挥而去之。他辞官回乡二十二年一直过着贫困的田园生活,而固穷守节的志趣,老而益坚。元嘉四年(427年)九月中旬神志还清醒的时候,给自己写了《挽歌诗》三首,在第三首诗中末两句说:“死去何所道,托体同山阿”,表明他对死亡看得那样平淡自然。

陶渊明是汉魏南北朝800年间最杰出的诗人。陶诗今存125首,多为五言诗。从内容上可分为饮酒诗、咏怀诗和田园诗三大类。

1、饮酒诗 陶渊明是中国文学史上第一个大量写饮酒诗的诗人。他的《饮酒》20首以“醉人”的语态或指责是非颠倒、毁誉雷同的上流社会;或揭露世俗的腐朽黑暗;或反映仕途的险恶;或表现诗人退出官场后怡然陶醉的心情;或表现诗人在困顿中的牢骚不平。从诗的情趣和笔调看,可能不是同一时期的作品。东晋元熙二年(420),刘裕废晋恭帝为零陵王,次年杀之自立,建刘宋王朝。《述酒》即以比喻手法隐晦曲折地记录了这一篡权易代的过程。对晋恭帝以及晋王朝的覆灭流露了无限的哀惋之情,此时陶渊明已躬耕隐居多年,乱世也看惯了,篡权也看惯了。但这首诗仍透露出他对世事不能忘怀的精神。
2、咏怀诗 以《杂诗》12首,《读山海经》13首为代表。《杂诗》12首多表现了自己归隐后有志难骋的政治苦闷,抒发了自己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高洁人格。可见诗人内心无限深广的忧愤情绪。《读山海经》13首借吟咏《山海经》中的奇异事物表达了同样的内容,如第10首借歌颂精卫、刑天的“猛志固常在”来抒发和表明自己济世志向永不熄灭。
3、田园诗 陶渊明的田园诗数量最多,成就最高。这类诗充分表现了诗人鄙夷功名利禄的高远志趣和守志不阿的高尚节操;充分表现了诗人对黑暗官场的极端憎恶和彻底决裂;充分表现了诗人对淳朴的田园生活的热爱,对劳动的认识和对劳动人民的友好感情;充分表现了诗人对理想世界的追求和向往。作为一个文人士大夫,这样的思想感情,这样的内容,出现在文学史上,是前所未有的,尤其是在门阀制度和观念森严的社会里显得特别可贵。陶渊明的田园诗中也有一些是反映自己晚年困顿状况的,可使我们间接地了解到当时农民阶级的悲惨生活。陶渊明的《桃花源诗并记》大约作于南朝宋初年。它描绘了一个乌托邦式的理想社会。表现了诗人对现存社会制度彻底否定与对理想世界的无限追慕之情。它标志着陶渊明的思想达到了一个崭新的高度。陶渊明是田园诗的开创者。它以纯朴自然的语言、高远拔俗的意境,为中国诗坛开辟了新天地,并直接影响到唐代田园诗派。

陶渊明现存文章有辞赋3篇、韵文5篇、散文4篇,共计12篇。辞赋中的《闲情赋》是仿张衡《定情赋》和蔡邕《静情赋》而作。内容是铺写对爱情的梦幻,没有什么意义。《感士不遇赋》是仿董仲舒《士不遇赋》和司马迁《悲士不遇赋》而作,内容是抒发门阀制度下有志难骋的满腔愤懑;《归去来兮辞》是陶渊明辞官归隐之际与上流社会公开决裂的政治宣言。文章以绝大篇幅写了他脱离官场的无限喜悦,想象归隐田园后的无限乐趣,表现了作者对大自然和隐居生活的向往和热爱。文章将叙事、议论、抒情巧妙地融为一体、创造出生动自然、引人入胜的艺术境界;语言自然朴实,洗尽铅华,带有浓厚的乡土气息。韵文有《扇上画赞》、《读史述》九章、《祭程氏妹文》、《祭从弟敬远文》、《自祭文》;散文有《晋故征西大将军长史孟府君传》,又称《孟嘉别传》,是为外祖孟嘉写的传记;此外还有《五柳先生传》、《桃花源记》、《与子俨等疏》等。总的来说,陶文数量和成就都不及陶诗。

陶渊明的作品感情真挚,朴素自然,有时流露出逃避现实,乐天知命的老庄思想,有“田园诗人”之称。

陶渊明啦~ 公元405年秋天,陶渊明为了养家糊口,来到离家乡不远的彭泽当县令。这年冬天,他的上司派来一名官员来视察,这位官员是一个粗俗而又傲慢的人,他一到彭泽县的地界,就派人叫县令来拜见他。

  陶渊明得到消息,虽然心里对这种假借上司名义发号施令的人很瞧不起,但也只得马上动身。不料他的秘书拦住陶渊明说:“参见这位官员要十分注意小节,衣服要穿得整齐,态度要谦恭,不然的话,他会在上司面前说你的坏话。”

  一向正直清高的陶渊明再也忍不住了,他长叹一声说:“我宁肯饿死,也不能因为五斗米的官饷,向这样差劲的人折腰。”他马上写了一封辞职信,离开了只当了八十多天的县令职位,从此再也没有做过官。

陶渊明是东晋后期的大诗人、文学家,他的曾祖父陶侃是赫赫有名的东晋大司马、开国功臣;祖父陶茂、父亲陶逸都作过太守。但到了东晋末期,朝政日益腐败,官场黑暗。陶渊明生性淡泊,在家境贫困、入不敷出的情况下仍然坚持读书作诗。他关心百姓疾苦,有着“猛志逸四海,骞翮思远翥”的志向,怀着“大济苍生”的愿望,出任江州祭酒。由于看不惯官场上的那一套恶劣作风,不久就辞职回家了,随后州里又来召他作主簿,他也辞谢了。
后来,他陆续做过一些官职,但由于淡泊功名,为官清正,不愿与腐败官场同流合污,过着时隐时仕的生活。陶渊明最后一次做官,是义熙元年(405年)。那一年,已过“不惑之年”(四十一岁)的陶渊明在朋友的劝说下,再次出任彭泽县令。到任八十一天,碰到浔阳郡派遣督邮来检查公务,浔阳郡的督邮刘云,以凶狠贪婪闻名远近,每年两次以巡视为名向辖县索要贿赂,每次都是满载而归,否则栽赃陷害。县吏说:“当束带迎之。”就是应当穿戴整齐、备好礼品、恭恭敬敬地去迎接督邮。陶渊明叹道:“我岂能为五斗米向乡里小儿折腰。”意思是我怎能为了县令的五斗薪俸,就低声下气去向这些小人贿赂献殷勤。说完,挂冠而去,辞职归乡。此后,他一面读书为文,一面躬耕陇亩。
陶渊明妻翟氏,与他志同道合,安贫守节,“夫耕于前,妻锄于后”,
朋友来访,无论贵贱,只要家中有酒,必与同饮。尽管生活贫困,但他始终不愿再为官受禄。宋文帝元嘉元年(424年),江州刺史檀道济亲自到他家访问,他对江州刺使送来的米和肉坚拒不受。朝廷曾征召他任著作郎,也被他拒绝了。
他原本可以活得舒适,荣华富贵,至少衣食不愁,但那要以人格和气节为代价,于是他选择了艰苦但宁静而自由的田园生活。有得必有失,陶渊明获得了心灵的自由,获得了人格的尊严,写出了具有独特风格并流传百世的诗文。为后人留下了宝贵的文学财富和弥足珍贵的精神财富。
他的一生,充满了对人生真谛的渴望与追求。他的诗歌如《饮酒》、《杂诗》等,质朴无华,清丽自然,寓绚于素,韵味隽永,或者咏史抒怀关心时局,或者充满“性本爱丘山”的生活志趣。他的辞赋如《归去来兮辞》,表达了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决心。他的散文如《桃花源记》、《五柳先生传》等,表现了返朴归真、高远脱俗的意境,对美好未来充满了向往。后人有“一语天然万古新,豪华落尽见真淳”之誉。他那不为“五斗米折腰”的气节,更是勉励后人以天下苍生为重,以节义贞操为重,折腰时心已愧,不趋炎附势,保持善良纯真的本性,不为世上任何名利浮华所改变。

是陶渊明~! 陶渊明是中国古代著名的文学家,他不仅诗文非常有名,而且他蔑视功名富贵,不肯趋炎附势也同样很有名。   陶渊明生于公元365年,是中国最早的田园诗人。陶渊明生活的时代,朝代更迭,社会动荡,人民生活非常困苦。

  • 涓嶄负浜旀枟绫涓鎶樿叞鏄皝 涓嶄负浜旀枟绫充笉鎶樿叞鏄摢浣
    绛旓細1銆佷笉涓轰簲鏂楃背涓嶆姌鑵版槸闄舵笂鏄銆2銆佷笉涓轰簲鏂楃背鎶樿叞杩欎釜鎴愯鏉ユ簮浜庛婃檵涔﹂櫠娼滀紶銆嬶細鈥滃惥涓嶈兘涓轰簲鏂楃背鎶樿叞,鎷虫嫵浜嬩埂閲屽皬浜洪偑銆傗 姣斿柣涓轰汉娓呴珮,鏈夐姘,涓嶄负鍒╃鎵鍔.3銆侀櫠娓婃槑鍑鸿韩浜庝竴涓畼鍍氬搴紝鏇剧闄朵緝鍋氳繃澶у徃椹紝绁栫埗闄惰寕銆佺埗浜查櫠閫搁兘鍋氳繃澶畧銆佸幙浠や竴绫荤殑瀹樸傚绁栧瓱鍢夎繃寰佽タ澶у皢鍐涖備笉杩囧埌浜嗕粬鐨...
  • 涓嶄负浜旀枟绫虫姌鑵版槸璋鐨勫悕瑷?
    绛旓細闄舵笂鏄庣殑涓嶄负浜斿绫虫姌鑵:闄舵笂鏄庢槸涓滄檵鍚庢湡鐨勫ぇ璇椾汉銆佹枃瀛﹀,浠栫殑鏇剧鐖堕櫠渚冩槸璧但鏈夊悕鐨勪笢鏅嬪ぇ鍙搁┈銆佸紑鍥藉姛鑷o紱绁栫埗闄惰寕銆佺埗浜查櫠閫搁兘浣滆繃澶畧.浣嗗埌浜嗕笢鏅嬫湯鏈,鏈濇斂鏃ョ泭鑵愯触,瀹樺満榛戞殫.闄舵笂鏄庣敓鎬ф贰娉,鍦ㄥ澧冭传鍥般佸叆涓嶆暦鍑虹殑鎯呭喌涓嬩粛鐒跺潥鎸佽涔︿綔璇.浠栧叧蹇冪櫨濮撶柧鑻,鏈夌潃鈥滅寷蹇楅稿洓娴,楠炵慨鎬濊繙缈モ濈殑蹇...
  • 涓嶄负浜旀枟绫虫姌鑵扮殑鍙や唬浜虹墿
    绛旓細闄舵笂鏄
  • 鎴愯涓嶄负浜旀枟绫虫姌鑵扮殑涓讳汉鍏鏄皝
    绛旓細绛旀锛氶櫠娓婃槑 涓嶄负浜旀枟绫虫姌鑵颁粙缁 1銆佲滀笉涓轰簲鏂楃背鎶樿叞鈥濊杩扮殑鏄櫠娓婃槑涓嶆弧瀹樺満閫㈣繋鐨勯檵涔狅紝鎸傚嵃鍘昏亴锛屽綊鐢板洯灞呯殑鏁呬簨;2銆佲滀笉涓轰簲鏂楃背鎶樿叞鈥濇剰鎬濆氨鏄负浜烘湁楠ㄦ皵涓嶆洸鎰忛㈣繋锛屽仛涓涓湁姘旇妭鐨勪汉;3銆佸彞涓殑鈥滀簲鏂楃背鈥濆嚭鑷笢姹夌殑浜旀枟绫抽亾锛屾剰鎬濆氨鏄伯椋熼挶璐織鐗┿
  • 涓嶄负浜旀枟绫虫姌鑵扮殑鍚嶄汉鏄皝
    绛旓細1銆佷笉涓轰簲鏂楃背鎶樿叞鐨勫悕浜烘槸闄舵笂鏄銆2銆佷笉涓轰簲鏂楃背鎶樿叞鍑轰簬銆婃檵涔?闄舵綔浼犮嬶細鈥滄綔鍙规洶锛氣樺惥涓嶈兘涓轰簲鏂楃背鎶樿叞锛屾嫵鎷充簨涔¢噷灏忎汉閭紒鈥欌濄傚悗鏉ユ紨鍙樻垚涓涓眽璇垚璇紝鎰忔濇槸姣斿柣涓轰汉涓嶅焊淇楋紝鏈夐姘旓紝涓嶄负鍒╃鎵鍔ㄣ3銆侀櫠娓婃槑锛352鎴365骞粹427骞达級锛屽瓧鍏冧寒锛屽張鍚嶆綔锛岀璋モ滈潠鑺傗濓紝涓栫О闈栬妭鍏堢敓锛屾禂闃虫煷妗...
  • 鍚句笉鑳戒负浜旀枟绫虫姌鑵版渶鏃╂槸鎸囪皝 鍚句笉鑳涓轰簲鏂楃背鎶樿叞鏄鎸囪皝
    绛旓細鈥滃惥涓嶈兘涓轰簲鏂楃背鎶樿叞鈥鏄寚闄舵笂鏄銆傛垚璇嚭鑷婃檵涔﹂櫠娼滀紶銆嬶細涔冧娇涓椤蜂簲鍗佷憨绉嶇Й锛屼簲鍗佷憨绉嶇渤銆傜礌绠璐碉紝涓嶇浜嬩笂瀹樸傞儭閬g潱閭嚦鍘匡紝鍚忕櫧搴旀潫甯﹁涔嬶紝娼滃徆鏇帮細鈥滃惥涓嶈兘涓轰簲鏂楃背鎶樿叞锛屾嫵鎷充簨涔¢噷灏忎汉閭紒鈥濊繖鍙ヨ瘽鐨勬剰鎬濇槸锛屾垜鎬庤兘涓轰簡鍘夸护鐨勪簲鏂楄柂淇革紝灏变綆澹颁笅姘斿幓鍚戣繖浜涘皬浜鸿纯璧傜尞娈峰嫟銆傚叕鍏405骞...
  • 涓嶄负浜旀枟绫虫姌鑵涓讳汉鍏鏄皝
    绛旓細鈥滀笉涓轰簲鏂楃背鎶樿叞鈥濇槸闄舵笂鏄鎵浣滐紝闄舵笂鏄庡張鍚嶉櫠娼滐紝鏄垜鍥芥渶鏃╃殑鐢板洯璇椾汉杩欏垯鎴愯鐨勬剰鎬濇槸鐢ㄦ潵姣斿柣鏈夐姘旀竻楂 杩欎釜鎴愯鏉ユ簮浜庢檵涔﹂櫠娼滀紶锛屽惥涓嶈兘涓轰簲鏂楃背鎶樿叞锛屾嫵鎷充簨涔¢噷灏忎汉閭傛寚鐨勬槸闄舵笂鏄庨櫠娓婃槑绗竴娆″嚭浠曞仛瀹樺湪浠29宀佹椂锛岃惂缁熼櫠娓婃槑浼犳洶鈥滀翰鑰佸璐紝璧蜂负宸炵キ閰掍笉鍫畼鍚忚亴锛屽皯鏃ヨ嚜瑙e綊鈥濇剰鎬濆氨鏄...
  • "涓嶄负浜旀枟绫虫姌鑵鈥鐨勫彜浠d汉鐗╂槸( )
    绛旓細"涓嶄负浜旀枟绫虫姌鑵扳濈殑鍙や唬浜虹墿鏄紙闄舵笂鏄锛
  • 鈥涓嶄负浜旀枟绫虫姌鑵鈥濈殑涓讳汉鍏鏄皝?
    绛旓細闄舵笂鏄銆傗滀笉涓轰簲鏂楃背鎶樿叞鈥濇潵婧愪簬銆婃檵涔β烽櫠娼滀紶銆嬶紝鍘熷彞锛氬惥涓嶈兘涓轰簲鏂楃背鎶樿叞锛屾嫵鎷充簨涔¢噷灏忎汉閭傝繖鍙ヨ瘽鐨勬剰鎬濇槸璇撮櫠娓婃槑鏈汉娣℃硦鍚嶅埄涓嶄负鍔熷悕鍒╃鎵鍔
  • 涓嶄负浜旀枟绫虫姌鑵扮殑涓讳汉鍏鏄皝
    绛旓細鈥滀笉涓轰簲鏂楃背鎶樿叞鐨勨濅富浜哄叕鏄闄舵笂鏄銆傗滀笉涓轰簲鏂楃背鑰屾姌鑵扳濆嚭鑷垜鍥芥檵鏈濇椂鏈熻憲鎴愮殑銆婃檵涔﹂櫠娼滀紶銆嬨佸叾浣滆呭氨鏄垜鍥借憲鍚嶈瘲浜洪櫠娓婃槑銆佸叾鍘熸枃鏈夛細鈥滃惥涓嶈兘涓轰簲鏂楃背鎶樿叞銆佹嫵鎷充簨涔¢噷灏忎汉閭濄佽繖閲岃鐨勫氨鏄櫠娓婃槑涓轰簡鍏诲绯婂彛銆佸氨鍘诲仛浜嗗幙浠ゃ佷絾鍙堝洜涓嶆効鎰忓悜鈥滀埂閲屽皬浜衡濇姌鑵般佹寕鍗拌屽幓銆佸洖涔$鐢扮殑鏁呬簨銆傚悗...
  • 扩展阅读:才高八斗的主人公是谁 ... 古有英雄为半斗米折腰 ... 五斗米折腰的典故是谁 ... 退避三舍的主人公是谁 ... 生活竟为五斗米而折腰 ... 不为三斗米不折腰是谁 ... 闻鸡起舞的主人公是谁 ... 揭竿而起的主人公是谁 ... 不为5斗米折腰的古代人物 ...

    本站交流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欢迎反馈与建议,请联系电邮
    2024© 车视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