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梦》《水浒传》《三国演义》《西游记》是中国古典文学的精华。请选择其中一部写出读书卡片 除了《红楼梦》《西游记》《三国演义》《水浒传》,中国古典文学...

\uff0e\u300a\u7ea2\u697c\u68a6\u300b\u300a\u6c34\u6d52\u4f20\u300b\u300a\u4e09\u56fd\u6f14\u4e49\u300b\u300a\u897f\u6e38\u8bb0\u300b\u662f\u4e2d\u56fd\u53e4\u5178\u6587\u5b66\u7684\u7cbe\u534e\u3002\u8bf7\u9009\u62e9\u5176\u4e2d\u4e00\u90e8\uff0c

\u6240\u9009\u4f5c\u54c1\uff1a\u300a\u4e09\u56fd\u6f14\u4e49\u300b

\u4e3b\u8981\u4eba\u7269\uff1a\u8bf8\u845b\u4eae

\u76f8\u5173\u60c5\u8282\uff1a \u4e09\u987e\u8305\u5e90\uff0c\u8349\u8239\u501f\u7bad\u7b49

\u4eba\u7269\u8bc4\u4ef7\uff1a\u806a\u660e\u7edd\u9876\uff0c\u901a\u6653\u5929\u6587\u5730\u7406\u519b\u4e8b\u653f\u6cbb\uff0c\u5fe0\u4e8e\u541b\u4e3b\u3002

\u671b\u91c7\u7eb3\uff0c\u8c22\u8c22\uff01

\u8bba\u8bed \u5927\u5b66 \u4e2d\u5eb8 \u955c\u82b1\u7f18 \u897f\u53a2\u8bb0 \u5c71\u6d77\u7ecf \u5b59\u5b50\u5175\u6cd5

贾宝玉 林黛玉 薛宝钗 王熙凤 花袭人 王夫人 贾母 史湘云 贾元春 贾探春 贾惜春 妙玉 平儿 鸳鸯 贾政 巧姐 李纨 薛宝琴

红楼梦

01.贾宝玉

各个作家都有一位或几位重要人物,作为自己的代言人。如赛万帝思的《唐.吉柯德
》,莎士比亚的《哈姆雷特》,歌德的《浮士德》,扥尔思太在《战争与和平》里的安耳
但柔可夫与昂都仑勿几康思基。《红楼梦》里曹雪芹的代言人,当然是贾宝玉。宝玉是一
位天生的哲学家,生来就有他的人生观,不像其他作品里主人翁的人生观是学而后知的。
然宝玉从生到出家,十九年间没有读什么书,但他知道很清楚应当怎样生活。看来似乎不
近人情,那有不读书,且没经过世故,就有人生观的道理。但知道的作者的用意,也就不
足为怪。《红楼梦》的开端,作者就说历经一番梦幻之后,藉“石头”的投胎入世,用第
三者的态度,叙述自己对人生的认识,再者,中国以往的社会基础为家庭,大家庭实际就
是范围较小的社会,一生下来就得与人接触,他要没有自己的个性,就显不出宝玉之为宝
玉。换言之,表现不出他的人生观与现实社会的冲突。因为要表现这种冲突,所以作者在
第三回介绍宝玉的时候,就用一首“西江月”词,表示说“行为偏僻乖张,那管世人诽谤
”。宝玉的人生观是什么呢?不了解他的人都以为他是糊涂,没目的,无事忙;其实不然
。他的人生观就是“爱”。得到了爱就是幸福;否则,就是苦痛。至于人生的贫贱富贵,
尊卑际遇,他毫不在意。但对付女子,却小心谨慎,一句话也不敢错说。他恨不得天下所
有的女子,都收到大观园里,尽自己一分对女性的天职。他被父亲苦打后,各个人都对他
怜惜悲感,尤其宝钗瞧他的时候,说错了话,以致姣羞怯怯,他心中愈发感动,将疼痛早
已去在九霄云外,且心里想道:“我不过挨了几个打,他们一个个就有这些怜惜之态,令
人可亲可近!假如我一时遭殃横死,他们还不知是何等悲戚呢?既是他们这样,我便一时
死了,得他们如此,一生事业,纵然尽付东流,也无足叹惜了!”这是宝玉人生观的自白

贾宝玉之所以不朽,因为一方面他象征了中国数千年来绅士社会的爱情;另一方面,
他象征着人类的“情种”,我们相信古今中外,没有一个理想人物,在比宝玉更多情的。
关于宝玉的情,读花人有一段很妙的议论道:“宝玉之情,为天地古今男女所不能尽之情
,而适为宝玉为林黛玉心中、目中、意中、念中、谈笑中、哭泣中、出思梦魂中、生生死
死中、悱恻缠绵固结莫解之情,次为天地古今男女之至情。惟圣人能为尽性,惟宝玉能尽
情,负情者多矣,惟宝玉其谁与归?孟子曰:‘伯夷圣之清者也,伊尹圣之任者也;柳下
惠圣之和者也’。我故曰:宝玉圣之情者也”。(注一)宝玉一落胞胎,嘴里便衔一块五
彩晶莹的玉,故起名“宝玉”。这“玉”是整部《红楼梦》的关键。照中国旧时的风俗,
凡男女儿童,偶然有同样玩具,都有成为夫妇的可能。黛玉忌妒宝钗,就为宝钗有东西可
配,而自己没有,偏偏宝玉又不信那些和尚道士的“金玉奇缘”。冲突与悲剧,就由这里
产生了。宝玉的几次砸玉,那一次不是为向黛玉表白心思?红楼梦的整个故事,由他们三
位作纲领,织成了一部人类心理的百科全书。宝玉之情,虽专于女性,而由专于黛玉。黛
玉虽知宝玉专情于己,然因宝钗的金锁与湘云的麟麒关系,总是疑信参半,终不放心。一
天,宝玉不得不向她明言,请她放心。之后,二位都心知神会,再无疑虑。可是故事也就
此转变了。黛玉妒的金锁,果不出他所妒,终于成为玉钗成婚的媒介。贾母也因宝钗的性
格温柔和平,黛玉性乖体弱,恐非长寿,结果,定了宝钗;这是宝玉不知道的事。宝玉因
许多事情已经悲凄哀苦,弄得情色若痴,后来又失玉。就在这种神智皆迷的当儿,贾姆设
法令他与宝钗成亲。他们结婚之时,也正是黛玉辞世之时。

02.林黛玉

林黛玉的人生观与宝玉一样,只求一个爱。贫富贱贵,兴衰际遇,也是不闻不问。为
要烘托出黛玉的爱,不能不让他俩发生冲突,所以作者一开始就给他一个不适意的环境。
幼而失母,继而丧父,因此,尽管贾母等万般怜爱,饮食起居,都同宝玉一样,较之迎春
姊妹等,还高一等,然总是寄居。他得步步留心,时时在意,遂养成她的善感。再者,她
原同宝玉一起长大的,二人异常亲密,不想来了一个宝钗,年岁虽大不多,而品格容貌,
似在黛玉之上;行为豁达,随分从时,又不像她那样孤高自许,于是人人喜悦,这有引起
黛玉的多疑。由这二种环境,曹雪芹造成了黛玉性格之多疑与善感。然黛玉之妒宝钗,以
前是泛泛的,稚气的,从宝玉的介绍,得读那些外传野史,多半才子佳人,都因小玩物上
撮合;且年岁较长,渐知男女之爱,对宝钗妒的对象由宝钗本人转为宝钗的金锁。她以没
有东西可配为憾,这话不知从她嘴里提过多少遍。不料,一天宝玉又得一个金麒麟,恰恰
又与湘云的一对,令黛玉更加一层忧惧。这一层一层的冲突,一次一次的风波,使宝玉与
黛玉的心都显露出来。
每位作家,都有他创造人物的特殊方法。他描写黛玉的妒,就用直接法。第八回,宝
钗怕冷酒于五脏有害,不让宝玉吃,黛玉就藉紫鹃让云雁送手炉的机会道:“也亏了你,
倒听他的话!我平日和你说的话全当耳旁风;怎么他说的你就依,比圣旨还快呢!”贾母
在张道士们敬的贺礼里,找出一个玉麒麟,宝钗说湘云也有一个。探春赞美宝钗处处留心
。黛玉冷笑道:“他在别的上头心还有限,惟有这些人戴的东西上是留心呢!”〈二十九
回〉宝钗因宝玉挨打与薛蟠吵嘴,整整哭了一夜,翌晨回家,路遇黛玉,黛玉道:“姊姊
也自己保重些儿,就是哭出两缸泪来,也医不好捧疮!”( 三十四回) 总之,曹雪芹没有
让黛玉错过一次机会,不去显示他的妒意。她同宝玉生气,不多由妒而发,如是一次的印
象,使黛玉在我们的脑里,成了一位妒的典型人物。至如黛玉的善感,勿需举例,他所有
的诗词,无不是充满了哀伤。《葬花词》和《桃花行》都是他最深心的表现。一次,黛玉
错酒令,宝钗不唯不讥笑,反而善意劝导他,从此,她深知宝钗的为人,前疑冰释,然前
因多疑,体格白赢,终于一天说到“熬不上”的话。她现在不妒宝钗,相信宝玉,可是已
经病入膏肓,不可救药。

03.薛宝钗

作者为使他的人物性格显明,往往把两个相反的人放在一起。同样,红楼梦有一位贾
宝玉,也有一位薛宝钗。再者,假使认为唐.吉柯德与桑首代表两种典型:一是象征着理
想主义者,令一是象征着物质的追求者,那么,宝玉就是唐.吉阿德,宝钗就是桑首。宝
钗不像桑首那样仅求物质满意,或者她还轻视物质,但他们都没有理想;尤其薛宝钗。她
要做的,仅为世俗所谓的“美德”她处处照世俗所谓的美德行事,毫无反抗精神。宝钗性
格恰恰与宝玉的相反,一个是极端的现世主义者,一个是理想主义者,想在现世里找到人
生幸福。若说宝玉不喜欢读书,这不过说宝玉不喜欢像别人一样,读些四书、五经和八股
文,以求得到一官半职。但宝钗处处反对。钗黛等起诗社,每人得有别号,而宝钗就送“
无事忙”,或“富贵闲人”给宝玉,内中涵着讽刺的意思。她从没有错过机会,不讽刺宝
玉的。倘若她不是女性,他早同她疏远了;即令如此,据袭人讲,他曾给她过没脸,因为
劝他去会会官宦,谈谈经济。宝玉对宝钗所最叹息的是:“好好的一个清净洁白女子,也
学的沽名钓誉,入了国贼禄蠹之流!这总是前人无故生事,立意造言,原为导后世的须眉
浊物;不想我不幸,亦且琼闰绣阁中亦染此病,真是有负天地钟灵毓秀之德!”一次她正
与湘云论时,忽而转题道:“究竟这也算不得什么,还是组织针黹是你我的本分;一时闲
了,倒是把那于身心有益的书看几章,却还是正经”(三十回)。这话转得令人惊异,然
也正是曹雪芹的苦心。古语说“三句话不离本行”,宝钗的人生观是这样,自然处处都拉
到这个题目上。她又对黛玉道:“自古道‘女子无才便是德’,总以贞静主。”宝钗的现
实思想,表现得多么清楚。曹雪芹要描写的,想从她的性格里,铸成中国女性的一切美德
。红楼梦的人物从上至下,没有不喜爱宝钗的,黛玉后来也敬爱它她。从宝钗的性格里可
找出四个特质。第一、是孝。第二、是待人忠厚。第三、是性格温柔。第四、比较起来,
她无所不知无所不晓。实际社会上或许找不到这样的人,但在人类的意识理里,这种人是
存在的。黛玉所代表的是才,宝钗所代表的是德。说实在,宝钗并不阴险,若说她有手段
则可,阴险则未必。然世人所以认为宝钗阴险的,自有其心理背景。高鹗使玉钗成婚,黛
玉气死,人之恨宝钗,由此而来。说她阴险的,都由“恨”心出发。(注二)

04.王熙凤

每位新的人物出现,做作者总是先概括地讲几句这个人物的性格。同样,用冷子兴的
口介绍凤姐道:“谁知娶了这位奶奶之后,倒上下无一人不称颂他的夫人,琏爷倒退了一
舍之地。模样又极标致,言谈又极爽利,心机又深细。竟是男人万不及一的。”次又用特
殊的手法,正式介绍凤姐。黛玉刚到贾府,正与贾母谈话,忽听后院有笑声,并大声说话
,她很惊讶,心想这里人都是敛声屏气,怎么此这么放诞无礼,原来就是贾府有名“泼辣
货”王熙凤。接着,她就问黛玉吃的玩的,只管告诉她;老婆子们的不好,也只管告诉她
,并问行李和吩咐收拾房间。又回王夫人发了月钱,和找缎子等等。由这段话,作者给我
们介绍了她在荣府管家,是怎样地忙碌。曹雪芹赋与熙凤的性格是能干和阴险。熙凤和浮
士德卷下所描写的“学士”,是属于同一典型,都是气壮力强,野心勃勃的青年人象征。
他们真以为世界由他们开始,且为他们而设。把这话与熙凤对浮虚说的:“你是素日知道
我的,从来不信什么阴司地狱报应的,凭是什么事,我说行就行。”,以及她素日行止和
趾高气扬,目中无人的情形,他们恰恰为同一类人物。因恃强的缘故,事事不愿令人褒贬
,即令病也不愿别人提。这种恃强心理,又是虚荣心作祟。浮虚求她为张家退婚,她本不
愿意管,但听静虚说:“虽如此说,只是张家也知我来求府里,如今不管这事,张家知道
没工夫管这事,不希罕他的谢礼。倒像府里连这点子手段也没有的一般!”这几句话打动
了她的心。再如贾芸求事,她见了她本是“连正眼也不看”,但听到贾芸说:“昨日晚上
还提起婶娘来,说婶娘身子生得单弱,事情又多,亏婶娘好大精神,竟料理得周周全全;
要是差一点儿的,早累得不知怎样了。”你瞧,她听了这话,“满脸是笑,不由的止了步
”。曹雪芹要怎样结束熙凤,不知道。高鹗的结束,以情理讲,尚不算坏。熙凤在荣府管
家,所以言行令从的,固由她的才干,然要是没有贾母等作保障,就难那样事事顺利。在
她管事期间,不知得罪了多少人,她自己也知道,她对平儿讲:“你知道我这几年生了多
少省俭的法子,一家子大约没有个背地里不恨我的。我如今也是骑上老虎了,虽然看破些
,无奈一时也难宽放。”她既得罪人,这些人遇机报复也是自然的。

05.薛蟠

性格的养成,以写实主义者曹雪芹看来,不是天生,而是由于环境。环境的不同,性
格也随之而异。至于薛蟠,更是环境的产儿。作者讲得明明白白,他“幼年丧父,寡母又
怜他是个独根孤种,未免溺爱纵容些,遂致老大无成。且家中有百万之富,现领着内孥钱
粮,采办杂料。”溺爱又富有,目然养成了任性;加以宝玉二府是他的亲戚,在社会上任
意胡为,法律又无可奈何,因此,造成了公子哥儿薛蟠的典型。我们看宝玉挨打,宝钗误
信由于他的犯告,而引起的风波。“薛蟠本是个心直口快的人,见不得这样藏头露尾的事
;又是宝钗劝他不要逛去;她母亲又说他犯舌,宝玉之打,是他闹的,早已急得乱跳,赌
神发誓得分辨。又骂众人:‘谁这样编派我!我把那囚攮的牙敲了!分明为打了宝玉,没
的献勤儿,拿我做幌子!难道宝玉是天王?他父亲打了一顿,一家子定要闹几天!既拉上
我也不怕,索性进去把宝玉打死了,我替他偿命,大家干净!’一面嚷,一面找起一根门
闩来就跑。慌得薛姨妈抓着骂道:‘作死的孽障,你打谁去!你先打死我来!’薛蟠的眼
急得铜铃一般,嚷道:‘何苦来!又不叫我去!又好好的赖我!将来宝玉活一日,我耽一
日的口舌,不如大家死了清静!’薛蟠见宝钗的话句句有理,难以驳正,此母亲的话,反
难回答;因此便要设法拿话堵他去,就无人敢拦自己的话了。也因正在气头上,未曾想话
之轻重,便道:‘好妹妹,你不用和我闹,我早知你的心了。从前妈妈和我说,你这金要
拣有玉的缠可配,你留了心见宝玉有那劳什子,你自然如今行动护着他’……薛蟠见妹妹
哭了,便知自己冒撞,便赌气去到自己房里安歇不提”。后来薛蟠又和向妈妈和宝钗赔不
是道:“‘妈妈也不必生气,妹妹也不必烦恼,从今以后我在不同他们一处吃酒闲逛如何
?’宝钗笑道:‘这才明白过来了。’薛妈妈道:‘你要有个横劲,那龙也下蛋了?’薛
蟠道:‘我若再和他们一处逛,妹妹听见了,只管碎我,在叫我"畜生",如何?何苦来,
为我一个叫娘儿两个天天操心!妈妈为我生气,还有可恕;若只管叫妹妹为我操心,我更
不是人!如今父亲没了,我不能多孝顺妈妈,多疼妹妹,反叫娘因子生气,妹妹烦恼,连
个畜生不如了!’口里说着,眼睛里禁不住也滚下泪来。”(注三)只这一段字,薛蟠的
整个心灵,都在这里。他心底本是纯良,然因任性,成了“呆霸王”。薛蟠的一切行为,
主由“任性”而来。


宝钗的结局

01.红楼梦八十回后的宝钗
宝玉奉旨无奈,娶了他并无感情的薛宝钗,略如前文论。然则在曹雪芹的原书中,他
又是如何落笔以写宝钗的文字呢?可概括成一句话:玉、钗婚后,却仍然保持着原来的旧
关系。有人说:“黛玉死后,宝钗在某种程度上填补了宝玉感情上的一段空缺。”又说:
“根据二十回的一条脂批而论定,二人婚后感情美满,谈心话旧。在黛玉死后,宝玉、宝
钗之结合,成为十分自然的事。”这种合二为一论,目前还是有很多人期期不敢苟同。谈
心话旧,可以说是对的,但并不会是“情话缠绵”。他们成其夫妇了,又未成其夫妇。履
行了家长给安排下的喜事礼仪—仅仅如此。他们实际上还是姨姊弟。看宝钗悲叹不详的失
谜:朝罢谁携两袖烟?琴边衿里总无缘。晓筹不用鸡人报,五夜无烦侍女添。焦首朝朝还
暮暮,煎心日日复年年。光阴芢苒须当惜,风雨阴情任变迁。( 注四)在曹雪芹笔下,常
常是一笔两用甚至数用,诗词雅谜,诸人的名字多出唐诗,对宝钗一名出处,特举李商隐
的“宝钗无日不生尘”。到八十四回中,其实也暗示得明白:宝玉对宝钗一向只有敬重,
而绝无轻薄狎昵之心。敬重而不亵昵,是两人关系的基本特点。但是这却又不尽然等于“
感情美满”。八十回前,有一段写及宝玉以杨妃比宝钗,宝钗大怒,反唇相稽,词色锐厉
,锐不可当,给了宝玉一个大“下不了台”。试看此种情形,和宝、黛之间的那种实因情
重而引起的口角呕气,全然不是同一性质。故美满二字,未可轻下。

02.画册判词及红楼梦曲文

红楼梦第五回
可叹停机德(脂批:此句薛。)
堪怜泳絮才(脂批:此句林。)
玉带林中挂
金簪雪里埋(脂批:寓意深远,皆生非其地之意。)(注五)
其中末句指宝钗的结局,当与第三句指林黛玉卒同意,即黛玉已就木,宝玉亦冷藏以
终身。如果宝钗后嫁贾雨村,怎说“金簪雪里埋”呢?“皆”字足以显示出林、薛两人命
运相同。作者用“可叹停机德”来形容她。如果他改嫁给忘恩负义的贾雨村,作者决不会
用这种句子颂扬她。退一步说,宝钗后改嫁雨村为贵夫人,则为何将她与黛玉合在一个画
页及判词中?岂不太不搭调了?尚且宝钗亦在宝玉出家不久即卒,作者不用“土”字而用
“雪”字,是针对上文的“林”字是代表黛玉的姓氏,故用雪的谐音字薛,乃不用“土”
,因一个埋字以足。

03.居处寓意

宝钗入荣国府,初居梨香院,后居蘅芜院。作者安排此环境给她,与她的性格、修养
、命运是一致的,尤黛玉之于潇湘馆,宝玉之于怡红院。红楼梦第四十回:一同进了蘅芜
院,只觉异香朴鼻,那些奇草仙藤,愈冷愈苍翠。… … 及尽了房屋,雪洞一般,一色玩
器全无。案上只有一个土定瓶,中供数十菊花,并两步书、茶瓯茶杯而已。床上只挂片青
纱帐幔,金褥也十分朴素。… … (贾母说)二则年轻的姑娘们,房里这样素净也忌讳。
宝钗卧室的陈设,素净的如孀居,被贾母看出来了,要替她改设。那案上朴质的花瓶,暗
示她“定”守其“贫”到归“土”。活着时也如一枝秋菊傲霜节,独战西风,看书饮茶度
日而已。(注六)

04.春灯谜语

红楼梦第二十二回:
暂记宝钗制谜云
朝罢谁携两袖烟?琴边衿里总无缘。
晓筹不用鸡人报,五夜无烦侍女添。
焦首朝朝还暮暮,煎心日日复年年。
光阴芢苒须当惜,风雨阴情任变迁。(注七)

此谜相当于前述的判词、曲文,也是宝钗结局的有力证据,“光阴芢苒须当惜”,和
宝钗的思想和日常生活一致。

05.柳絮词

宝钗填的临江仙咏絮词,可能是导致误以她改嫁“证据”之一,因为其中“好风频借
力,送我上青云”之句。薛家进京除了避祸外,主要是送宝钗待选,情况和元春相类。宝
玉固然才貌稀有,又和宝钗锁是一对,但她也明白他的思想性格和自己不同,嫁给他的后
果当先知晓,但母命甚至元春之命难违,作此词时心态是否意味着青云指宫中呢?这岂是
雨村所能比。综合上论,可见宝钗未改嫁为雨村的贵夫人,而是过着很不“侥幸”的冷凄
孤寂的生活。

三、黛玉的眼泪

曹雪芹对林黛玉之死另有他的解释和理论,不仅仅是由于她的体弱多病。从红楼梦起
头即可得知。第一回,那和尚说的话很重要,引录一段如下:那僧笑道:“… .只因西方
灵河岸上,三生石畔,有绛珠草一株。时有赤瑕宫神锳使者,日以甘露灌溉,这绛珠草,
使得久延岁月。后来既受天地精华,复得雨露滋养,遂得脱却草胎木质,得换人形,仅修
成个女体,终日游于离恨天外,饥则食蜜青果为膳,渴则饮灌愁海水为汤,只因尚未酬报
灌溉之德,均其在五内便郁结成一段缠绵不舒之意。近日这神锳使者,凡心偶嬂,乘此昌
明太平朝世,意欲下凡,造历幻缘,已在警幻仙子案前挂了号。警幻亦曾问及灌溉之情未
偿,趁此到可了结。”那绛珠仙子道:“他是甘露之惠,我并无水可还。他既下世为人,
我也去下世为人,但把我一生所有的眼泪还他,也偿还的过他了。”… .那道人说道:“
果真是罕闻,实未闻有还泪之说。想来这一段故事,比历来风月故事,更为琐碎细腻了。
”(注八)上面所说的,绛珠草和绛珠仙子就是黛玉,神锳使者就是宝玉,而绛珠仙子下
凡的主要原因就是用眼泪来偿还以前所欠神锳使者的灌溉之恩,所以一旦眼泪流完,她的
使命也就告终,可以向警幻仙子去消案了。所以这样看来,林黛玉之喜哭、善哭、常哭,
并不是泛泛之文,而是其中有深意存焉。林黛玉,动不动就流眼泪,并不仅仅是因为她多
愁善感,或父母早死,身世可怜,而是有着一股更深的、源自前世的,自己都不知道的力
量在冥冥中指使她。所以凡事有林黛玉出现的场面,总是流泪时多,不流泪时反而少。例
子不胜枚举,其中最有意义的一段是第四十九回,宝玉去问黛玉为什么同宝钗二人感情忽
然融洽起来,黛玉又哭了起来:宝玉连忙劝道:“这又自寻烦恼了。你瞧瞧,今年比旧年
越发瘦了,你还不保养?每天好好的你必是自寻烦恼,哭一会子,才算完了这一天的事。
”黛玉拭泪道:“近来我只觉心酸,眼泪却像比旧年少了些似的,心里只管酸痛,眼泪却
不多。”宝玉道:“这是你哭惯了,心里疑的,岂有眼泪会少的?”(注九)
这一段文字,与第一回及第五回的“还泪”、“泪尽”之说放在一起读,有其特殊意
义。(一)黛玉几乎是每天非哭流泪不可,因为不如此,她无从完成她的使命。(二)到
第四十七回时,黛玉的眼泪已越流越少离开她眼泪流尽而死的日子已不为远了。“泪尽夭
亡”四字正是黛玉一生的缩写。可是对黛玉最好的描写却是她自己所写的一首“桃花行”
,原诗太长,只节引一段:

胭脂鲜艳何相类 花之颜色人之泪
若将人泪比桃花 泪自长桃花自媚
泪眼观花泪易干 泪干春尽花憔悴
憔悴花遮憔悴人 花尽人倦易黄昏
一生杜宇春归尽 寂寞帘栊空月痕(注十)

四、林黛玉和薛宝钗非情敌

说黛玉和宝钗二人之间一点冲突也没有,当然是违心之论。可是也只发展一小部分而
已,两人并没有对立起来,更说不上成为情敌。相反的,黛玉和宝钗中间的误会还逐渐消
失,终于彼此间产生了了解和同情,感情反而比别人更形浓厚。她们之间的互相了解始于
第四十二回,刘姥姥第二次来大观园饮宴行酒令时,轮到黛玉,无心中漏出了几句西湘记
的戏文,给宝钗听到了,在无人处问她,黛玉向她求饶,宝钗向她说了一套大道理,最后
并说:“…你我只该作些针线之事才是,偏又认得了字,不过拣那郑经书看看也罢了。最
怕是见了这杂书,移了性情,就不可救了。”一席话,说的黛玉垂头吃茶,心下暗服,只
有答应是的一字。
我们知道黛玉素性高傲,不敢轻易许人,更不肯服人。这次对宝钗如此,完全是由于
心中感激,并不是有什么短处给宝钗拿在手,藉以要挟所致。第四十五回,黛玉旧病复发
,宝钗去探望她,引出黛玉这样一段话来:“你素日待人,固然是极好的,然我是个多心
的人,只当你心里藏奸。从前日日你说看杂书不好,又说我那些好话,我大感激你。往日
竟是我错了,实在误到至今。细细算来,我母亲去世的早,又无姊妹兄弟,我长了今年十
五岁,竟无一人像你前日德的话教导我。怨不得云丫头说你好。我往日见他赞你,我还不
受用;昨儿我亲自经过,才知道了。比如要是你说了那个,我再不轻放过,你竟不介意,
为劝我那些话,可我竟自误了。…”这一段话,真可说是肺腑之言。一方面可以看出宝钗
待人诚恳,并不是在故市小惠,笼络人心,以造成自己的地位。另一方面也可看出黛玉的
灵慧讨人喜欢,要是别人以真心待她,她也会以真心待人。从前人把黛玉和宝钗看成对立
的情敌,非但错得离谱,而且有违作者的本意。到了第五十八回,宝钗的母亲,薛姨妈搬
进大观园住,根本就住在潇湘馆内,照顾黛玉,黛玉感激不尽,就随着宝钗叫薛姨妈为“
妈”,并改叫宝钗为“姊姊”,二人的感情又深了一层。第六十二回,还有一段描写更为
传神:袭人便送了那钟去。偏和宝钗在一处,笑到道:“一钟茶,那位渴了,那位先接了
吃,我再倒去。”宝钗笑道:“我却不渴,只要漱一漱口就壳了。”说着,先拿起喝了一
口,剩下半杯,递在黛玉手内。袭人笑道:“我再倒去。”黛玉笑道:“你知道我这病,
大夫不许多吃茶,这半钟尽壳了,难为你想的到。”说毕饮干,将杯放下。
袭人虽嘴里不说,心里一定觉得很奇怪,黛玉平日爱洁成癖,而且和宝钗又是这里不
和,那里不和的,现在竟然肯喝宝钗剩下的半杯茶!要不是两人感情非常好,黛玉固然不
会喝,宝钗更不会如此托大,自讨没趣。(注十一)关于黛玉和宝钗之间的关系,也可以
分三层来讲:(一)黛玉和宝钗年数渐大,渐渐懂事,不再像以前那样小孩子气。(二)
黛玉很清楚知道宝玉心中除自己之外,并无他人,然而由于当时宗法社会的风俗习惯的束
缚,大家都不能作任何公开的表示。第二十八回,黛玉向宝玉提起金玉两个字,宝玉急于
剖白,对黛玉说:“我心里的事也难对你说,日后自然明白。除了老太太、老爷、太太这
三人,第四个就是妹妹了。要有第五个人,我也说个誓。”这是宝玉在急得不得了,恨不
得把心挖出来给黛玉看时说的话,可是在这种情况下,他还是说黛玉在他心中只不过占第
四位。

(三)黛玉和宝钗

程为知己,完全和原著的主题与曹雪芹写红楼梦的宗旨吻合。
至于什么是原作的主题和宗旨?曹雪芹最不愿意落人窠臼,他这部红楼梦绝对与普通
才子佳人书不同,黛玉和宝玉更不是男女二主角,由于小人—如凤姐、袭人等—中间的挑
拨阻挠,婚姻不能如意。同时,他还明白说出,他的目的不过在为“半世亲睹亲闻的几个
女子”作传。而在这些女子之中,最特出的,毫无疑问,是黛玉和宝钗二人。而且两人是
并重的。为此,即使在书中极小的地方,作者都非常留心,唯恐读者误会,处处令黛玉宝
钗二人各展所长,不让其中任何一人独露头角,以免造成轻此重彼的印象。所以在第二十
二回中,黛玉、宝钗、湘云三人去质询宝玉,想把他劝醒,不要迷于禅机时,我们所看到
的是黛玉天资高,口才好;宝钗却是读书多,学问博,两人抢尽锋头,相形之下,宝玉和
湘云就黯然失色了。
还有很重要的一点,就是红楼梦中没有一个十全十美的角色,每个人都有他的长处和
缺点,连黛玉和宝钗都不能例外。这也就是红楼梦伟大的地方之一。每个人都是有血有肉

曹雪芹(1715~1763)是清代小说家。名霑(zhan),字梦阮,号雪芹、芹圃、芹溪,先世本来是汉人,后来成为满洲正白旗“包衣”。康熙年间,从曾祖父曹玺起,三代四人世袭江宁织造60年,成了煊赫一时的贵族世家。后因清宫内部斗争激烈,其父被株连,获罪削官,家产被抄,家道日渐衰微。曹雪芹一生恰值曹家由盛极而衰的时期。曹雪芹晚年移居北京西郊,生活更加贫困。1762年他的小儿子夭亡,曹雪芹悲痛欲绝,一病不起。1763年2月12日终因贫病无医而去世(也有说1764年去世的)。

曹雪芹是一位诗人,其诗立意新奇,风格近于唐代诗人李贺。他又是一位画家,喜绘突兀奇峭的石头。可惜,他的诗画留存下来的不多。曹雪芹最大的贡献是创作了文学巨著《红楼梦》。

《红楼梦》写于曹雪芹凄凉困苦的晚年,原名《石头记》,基本定稿80回,曾以手抄本流传。1791年,程伟元、高鹗第一次以活字版印刷出版,全书120回,书名改为《红楼梦》。小说写贾宝玉、林黛玉、薛宝钗之间的爱情婚姻悲剧,从中表现了贾、王、史、薛四大家族的兴衰,揭示了封建社会末期渐趋崩溃的社会真实内幕,反映了那个时代对个性解放和人权平等的要求以及初步的民主主义精神。《红楼梦》运用现实主义创作手法,自然、逼真地叙述和描写了丰富的现实社会生活,塑造了一大批典型人物。作者善于在日常生活矛盾中根据人物身分地位刻画人物,又善于以艺术氛围烘托人物内心情绪。他笔下的人物,如多情而又富有叛逆精神的贾宝玉,孤芳自赏、多愁善感的林黛玉,贤淑善良又巧于迎合的薛宝钗,泼辣、狠毒的王熙凤,逆来顺受的尤二姐,刚烈不屈的尤三姐等无一不是栩栩如生。在事件和人物的刻画上,作者采用对比的方法,将美与丑、虚与实、统治与被统治的描写相互补充,创造出一个含蓄深沉、博大精深的艺术世界。《红楼梦》语言简洁纯净,准确传神而多彩,达到炉火纯青的境界。书中诗词歌赋的运用,对人物塑造、情节展开起了很好的作用。《红楼梦》的光辉成就达到中国古典小说的顶峰,对后世家庭社会小说有极大影响。

元末明初,我国的小说创作进入了一个新的时期,尤其是章回体小说步入日臻完善的阶段。中国的第一部流传最广、影响最深、成就最高、气魄最大的章回体古典小说《三国演义》,即《三国志通俗演义》,就是通过生活在这一历史时期的、杰出的小说大家——罗贯中的椽笔诞生并风行于世的。他在我国的文学发展史上,建树了不可磨灭的伟大功绩。同时,为世界文学的宝库,也增添了灿烂的光彩。

罗贯中,名本,别号湖海散人。生卒年不详。太原清源人(今太原市清徐县),其祖籍四川成都府,先祖罗仲祥后唐时仕青州(即今清徐)。后因原籍水灾且路远途遥。落籍太原清源,迁居城西白马山(今白石沟)寺沟村。其父罗锦生有六子,贯中行居第二。

大约是罗氏先祖为仕宦出身的缘故吧,后世罗氏家族很重视对后代进行“水源木本”的家族历史教育,一直保持了“耕读传家,诗礼教子”的家风。在这种家传的影响之下,贯中从小喜爱读书,博洽经史,为后来的创作奠定了良好的基础。然而,贯中所处的时代是一个民族矛盾和阶级矛盾异常尖锐复杂的时代。元朝蒙古贵族的残酷统治和压榨,激起了全国人民的反抗,推翻元朝统治的斗争如火如荼。各方义军,诸如朱元璋、陈友谅、张士诚,不仅与元军奋战,而且还进行着相互的兼并。据说,步入青年的罗贯中,就在这个历史大动荡的影响下,浪迹江湖,参加了张士诚领导的起义军,并入其幕府,充任幕客。而且,王圻的《稗史汇编》就说他“有志图王”,是一个有政治抱负的人。这一点从他后来所著的《三国演义》中,可以看出一些端倪。

罗贯中从事小说稗史的创作,似乎应得益于他政治上的失意。正是由于此,他才有时间和有可能致力于文学创作,成为我国文学史上首先用全力从事小说创作的作家。他有许多的著作传世,诸如《隋唐志传》、《残唐五代史演义》、《三遂平妖传》、《粉妆楼》和杂剧《宋太祖龙虎风云会》等。相传,他还写过十七史通俗演义,并曾参与了《水浒传》的撰写。尺蠖斋评释的《西晋志传通俗演义》序文就说:“罗氏生不逢时,才郁而不得展,始作《水浒传》,以抒其不平之鸣。”

贯中的长篇巨制《三国演义》,大约是他后期的作品。这部古典文学名著,描述了从东汉中平元年(18年)的黄巾起义,到西晋武帝司马炎太康元年( 280年)统一中国的将近一个世纪中,魏、蜀、吴三国间的政治和军事斗争历史。他依据陈寿《三国志》提供的历史线索和历史人物,博采裴松之对《三国志》补缺、备异、惩妄、论辩,所保存的大量宝贵史料,吸取了西晋至元一千多年来民间传说的丰富营养,并在此基础上结合自己参加元末农民起义军的生活经历,发挥个人的卓绝艺术才能,纵横捭阖,巧妙驾驭,形象生动地描述了近一百年中浩瀚繁富的历史事件,完成了这部75万字的古典名著。

在这部名著中,贯中寄托了自己个人的爱憎情感,客观地揭露了封建统治集团之间政治的、军事的、公开的、隐蔽的、合法的和非法的矛盾斗争。淋漓尽致地刻划了封建统治阶级争名夺利、勾心斗角、尔虞我诈、明火暗刀的策略伎俩和阴谋诡计。有意或无意地揭示了农民无法生活、挺而走险、纷纷起义的真实历史背景和原因。

至于《三国演义》的艺术成就,则是多方面的,充分地显示了罗贯中在人物的刻划方面有着惊人的技巧。全书四百多个人物形象中,不管是曹操、刘备、孙权这些群雄之首,还是诸葛亮、关羽、张飞、赵子龙、黄忠、鲁肃、周瑜、黄盖、郭嘉、许攸、张辽、陆逊以及王允、董卓、吕布这些巨谋勇将,忠奸之臣,都具有鲜明的生动的个人特性。尤其是对张飞、诸葛亮和曹操的形象塑造,真可谓出神人化,呼之欲出。

罗贯中对战争的描绘是极其成功的,这一点充分证实他确实参加过元末农民起义的战争活动。所以能够把那一幕幕惊心动魄的战场,瞬息变化的战斗形势,描述的那样千变万化,各具特色,显示出战争的多样性和复杂性。然而,正是由于罗贯中有参加战争的经历,再加上他超人的艺术技巧,以及创作时的苦心孤诣,惨谈经营,才在他的笔下出现了描述战争战役,重点突出,错落有致,疏密相间,虚实照应;铺排战争场面,大肆挥洒,波澜起伏,风驰电掣,气势磅礴;渲染战场气氛,随意勾勒,生动逼真,有声有色。

罗贯中是我国元末明初的一位杰出的古典小说家,是他把意回体小说这一文学式样推向成熟的阶段。后来的很多学者和作家曾给予他极高的评价,把他同马司迁、关汉卿相提并论。他的伟大的文学创作成就,成为中国文学、世界文学宝库中的珍贵财富。他所创作的《三国志通俗演义》,不仅在国内家喻户晓,妇孺皆知,而且被翻译成十多个国家的文字,风行全世界,受到世界各国人民的喜爱。在国外,他的《三国演义》被称之为“一部真正具有丰富人民性的杰作”,而《大英百科全书》则称他为“第一位知名的艺术大师”。

施耐庵,元末明初人,一般认为是长篇小说《水浒传》最早的创作者。关于其生平,至今尚无确切的资料,据说他生于元成宗元贞二年(1296年),卒于明太祖洪武三年(1370年)。原名耳,又名子安,祖籍苏州,曾出仕钱塘,又传他曾参加张士诚军。但这些都还待证实

吴承恩(1510?——1582?)明代小说家。字汝忠,号射阳山人,怀安山阳(江苏淮安)人。他生于一个有学官沦落为商人的家族,家境清贫。吴承恩自幼聪明过人,《淮安府志》载他“性敏而多慧,博极群书,为诗文下笔立成。”但他科考不利,至中年才补上“岁贡生”,后流寓南京,长期靠卖文补贴家用。晚年因家贫出任长兴县丞,由于看不惯官场的黑暗,不久愤而辞官,贫老以终。

吴承恩自幼喜欢读野言稗史,熟悉古代神话和民间传说。科场的失意,生活的困顿,使他加深了对封建科举制度、黑暗社会现实的认识,促使他运用志怪小说的形式来表达内心的不满和愤懑。他自言:“虽然吾书名为志怪,盖不专明鬼,实记人间变异,亦微有鉴戒寓焉。”

吴承恩杰出的长篇神魔小说《西游记》以唐代玄奘和尚赴西天取经的经历为蓝本,在《大唐西域记》、《大唐慈恩寺三藏法师传》等作品的基础上,经过整理、构思最终写定。作品借助神话人物抒发了作者对现实的不满和改变现实的愿望,折射出作者渴望建立“君贤神明”的王道之国的政治理想。小说借助唐僧师徒在取经路上经历的八十一难折射出人间现实社会的种种情况。小说想象大胆,构思新奇,在人物塑造上采用人、神、兽三位一体的塑造方法,创造出孙悟空,猪八戒等不朽的艺术形象。全书组织严密,繁而不乱,语言活泼生动且夹杂方言俗语,富于生活气息。主题上冲淡了故事原有的宗教色彩,大大丰富了作品的现实内容,具有民主倾向和时代特点。作品讽刺幽默。呈现出不同于以往取经故事的独特风格。

《西游记》的出现,开辟了神魔长篇章回小说的新门类,书中将善意的嘲笑、辛辣的讽刺通严肃的批判巧妙的结合的特点直接影响着讽刺小说的发展。《西游记》是古代长篇小说浪漫主义的高峰,在世界文学史上,它也是浪漫主义的杰作。《美国大百科全书》认为它是“一部具有丰富内容和光辉思想的神话小说”,《法国大百科全书》说:“全书故事的描写充满幽默和风趣,给读者以浓厚的兴味。”从19世纪开始,它被翻译为日、英、法、德、俄、等十来种文字流行于世。

吴承恩的诗文多散佚,有后人辑集的《射阳先生存稿》4卷存世。

三国蛮好看的,情节轰轰烈烈的.

三国good!!!!!!!!!!!!!!!!!!!!!11

你的问题太大了。不过,我个人认为《红楼梦》是最有嚼劲的

  • 涓浗鍥涘ぇ鍚嶈憲鐨勪綔鑰呭垎鍒槸璋
    绛旓細涓浗鍥涘ぇ鍚嶈憲鐨勪綔鑰呭垎鍒槸銆婃按娴掍紶銆浣滆咃細鏂借愬旱锛銆婁笁鍥芥紨涔銆嬩綔鑰咃細缃楄疮涓紱銆婅タ娓歌銆嬩綔鑰咃細鍚存壙鎭╋紱銆婄孩妤兼ⅵ銆浣滆咃細鏇归洩鑺广1銆佺綏璐腑锛 绾1330骞粹旂害1400骞达級锛屽悕鏈佹墠鏈紝瀛楄疮涓紝鍙锋箹娴锋暎浜恒傚厓鏈槑鍒濅綔瀹讹紝鎴忔洸瀹躲傜綏璐腑鐢熶簬鍏冩湯绀句細鍔ㄤ贡涔嬫椂锛屾湁鑷繁鐨勬斂娌荤悊鎯筹紝涓嶈嫙鍚屼簬娴佷織锛屾浘鍙備笌鍙嶅厓...
  • 鎴戝浗鍥涘ぇ鍙ゅ吀鏂囧鍚嶈憲鏄粈涔?
    绛旓細涓浗鍙ゅ吀闀跨瘒灏忚鍥涘ぇ鍚嶈憲锛岀畝绉板洓澶у悕钁楋紝鏄寚銆婃按娴掍紶銆銆銆婁笁鍥芥紨涔銆嬨併婅タ娓歌銆嬨銆婄孩妤兼ⅵ銆锛堟寜鐓ф垚涔﹂『搴忥級杩欏洓閮ㄥ法钁椼1銆併婃按娴掍紶銆嬬殑鏁呬簨婧愯捣浜庡寳瀹嬪鍜屽勾闂达紝鎻忚堪浜嗗畫姹熴佸惔鍔犱寒锛堝惔鐢級銆佹檨鐩栫瓑36浜鸿捣涔夐犲弽鐨勬晠浜嬨傘婃按娴掍紶銆嬫槸涓浗鍘嗗彶涓婄涓閮ㄧ敤鍙ょ櫧璇濇枃鍐欐垚鐨勬瓕棰傚啘姘戣捣涔夌殑闀跨瘒绔犲洖浣...
  • 銆婄孩妤兼ⅵ銆,銆婁笁鍥芥紨涔銆,銆婃按娴掍紶銆,銆婅タ娓歌銆嬬殑浣滆呭垎鍒槸浠涔...
    绛旓細鐢变簬瀹﹂斿洶椤匡紝鏅氬勾缁濇剰浠曡繘锛岄棴闂ㄨ憲杩般備簲銆銆婄孩妤兼ⅵ銆嬨併婁笁鍥芥紨涔夈銆銆婃按娴掍紶銆銆併婅タ娓歌銆嬫槸涓浗鍙ゅ吀灏忚鐨勫洓搴ч珮宄帮紝鏄叕璁ょ殑鈥滃洓澶у悕钁椻濄
  • 鍥涘ぇ鍚嶈憲浣滆呴兘鏄皝?
    绛旓細鍥涘ぇ鍚嶈憲鍒嗗埆鏄銆婃按娴掍紶銆銆銆婁笁鍥芥紨涔銆嬨併婅タ娓歌銆嬨銆婄孩妤兼ⅵ銆锛屼綔鑰呭垎鍒槸鏂借愬旱銆佺綏璐腑銆佸惔鎵挎仼銆佹浌闆姽銆傘婃按娴掍紶銆嬪垱浣滀簬鍏冩湯鏄庡垵銆併婁笁鍥芥紨涔夈嬪垱浣滀簬鍏冩湯鏄庡垵娲骞撮棿銆併婅タ娓歌銆嬪垱浣滀簬鏄庝唬锛屽張鍚嶃婅タ娓搁噴鍘勪紶銆嬨併婄孩妤煎垱銆嬪垱浣滀簬涔鹃殕浜斿崄鍏勾锛1791骞达級銆1銆併婄孩妤兼ⅵ銆嬶紝涓浗鍙や唬绔犲洖浣撻暱...
  • 鍥涘ぇ鍚嶈憲鐨勪功鍚嶅拰浣滆
    绛旓細鍥涘ぇ鍚嶈憲锛屾槸鎸銆婃按娴掍紶銆嬨婁笁鍥芥紨涔夈嬨瑗挎父璁銆嬨婄孩妤兼ⅵ銆銆1銆併婃按娴掍紶銆嬩綔鑰咃細鏂借愬旱锛1296骞粹1370骞达級锛屻婃按娴掍紶銆嬬殑浣滆呯┒绔熸槸璋佸叿鏈変簤璁紝鐩墠鏈骞挎硾璁ゅ彲鐨勮娉曡涓轰綔鑰呮槸鏂借愬旱銆傚巻鍙蹭笂杩樻湁鍏跺畠鍑犵瑙傜偣锛屽寘鎷簡缃楄疮涓锛屾柦鎯犺锛岄儹鍕嬫墭鍚嶈锛屽畫浜鸿绛夈2銆併婁笁鍥芥紨涔夈嬩綔鑰咃細缃楄疮涓紙 绾1330...
  • 涓浗鐨勫洓澶у悕钁楁槸浠涔
    绛旓細1銆佸洓澶у悕钁楋細銆婄孩妤兼ⅵ銆銆併婅タ娓歌銆嬨銆婃按娴掍紶銆銆銆婁笁鍥芥紨涔銆嬨2銆併婄孩妤兼ⅵ銆嬬畝浠嬶細涓浗鍙ゅ吀鍥涘ぇ鍚嶈憲涔嬮锛屾竻浠d綔瀹舵浌闆姽鍒涗綔鐨勭珷鍥炰綋闀跨瘒灏忚 銆傛棭鏈熶粎鏈夊墠鍏崄鍥炴妱鏈祦浼狅紝鍏崄鍥炲悗閮ㄥ垎鏈畬鎴愪笖鍘熺浣氬け銆傚師鍚嶃婅剛鐮氭枊閲嶈瘎鐭冲ご璁般嬨傜▼浼熷厓閭璇烽珮楣楀崗鍚屾暣鐞嗗嚭鐗堢櫨浜屽崄鍥炲叏鏈 锛屽畾鍚嶃婄孩妤兼ⅵ銆嬨備害...
  • 涓浗鍥涘ぇ鍚嶈憲鏈夊摢鍑犻儴?
    绛旓細鍥涘ぇ鍚嶈憲鍒嗗埆鏄銆婃按娴掍紶銆銆銆婁笁鍥芥紨涔銆嬨併婅タ娓歌銆嬨銆婄孩妤兼ⅵ銆锛屼綔鑰呭垎鍒槸鏂借愬旱銆佺綏璐腑銆佸惔鎵挎仼銆佹浌闆姽銆傘婃按娴掍紶銆嬪垱浣滀簬鍏冩湯鏄庡垵銆併婁笁鍥芥紨涔夈嬪垱浣滀簬鍏冩湯鏄庡垵娲骞撮棿銆併婅タ娓歌銆嬪垱浣滀簬鏄庝唬锛屽張鍚嶃婅タ娓搁噴鍘勪紶銆嬨併婄孩妤煎垱銆嬪垱浣滀簬涔鹃殕浜斿崄鍏勾锛1791骞达級銆1銆併婄孩妤兼ⅵ銆嬶紝涓浗鍙や唬绔犲洖浣...
  • 鍥涘ぇ鍚嶈憲鍐呭绠浠(绠鐭)
    绛旓細1銆銆婃按娴掍紶銆嬨婃按娴掍紶銆浠ュ畫姹熼瀵肩殑璧蜂箟鍐涗负涓昏棰樻潗锛岄氳繃涓绯诲垪姊佸北鑻遍泟鍙嶆姉鍘嬭揩銆佽嫳鍕囨枟浜夌殑鐢熷姩鏁呬簨锛屾毚闇蹭簡鍖楀畫鏈勾缁熸不闃剁骇鐨勮厫鏈藉拰娈嬫毚锛屾彮闇蹭簡褰撴椂灏栭攼瀵圭珛鐨勭ぞ浼氱煕鐩惧拰鈥滃畼閫兼皯鍙嶁濈殑娈嬮叿鐜板疄銆2銆併婁笁鍥芥紨涔銆嬨婁笁鍥芥紨涔銆嬫晠浜嬪紑濮嬮粍宸惧叺璧蜂箟锛岀粨鏉熶簬鍙搁┈姘忕伃鍚村紑鏅嬶紝浠ユ弿鍐欐垬浜変负涓伙紝鍙嶆槧浜嗛瓘...
  • 鍥涘ぇ鍚嶈憲鏄摢鍑犱釜??
    绛旓細鍥涘ぇ鍚嶈憲锛屾槸鎸銆婃按娴掍紶銆銆銆婁笁鍥芥紨涔銆嬨併婅タ娓歌銆嬪拰銆婄孩妤兼ⅵ銆锛岃繖鍑犻儴灏忚鏄彜鍏稿悕钁椾腑鐨勫穮宄般傛瘡涓閮ㄤ綔鍝侊紝閮藉叿鏈夐矞鏄庣殑鏃朵唬鐑欏嵃鍜屾枃鍖栫壒鐐广備竴銆佹按娴掍紶銆1.浣滆咃紝鍏冩湯鏄庡垵锛屾柦鑰愬旱锛2.浣撹锛屼腑鍥界涓閮ㄦ瓕棰傚啘姘戣捣涔夌殑闀跨瘒绔犲洖浣撶櫧璇濆皬璇淬3.涓昏鍐呭锛屽叏涔﹂珮娼儴鍒嗘槸姊佸北鑻遍泟鎺掑骇娆★紝浣庢疆鏄瓊鑱...
  • 鎴戝浗鍙や唬鍥涘ぇ鏂囧鍚嶈憲鏄?
    绛旓細涓浗鍙や唬鍥涘ぇ鏂囧鍚嶈憲钁楋紝鏄寚銆婃按娴掍紶銆銆銆婁笁鍥芥紨涔銆嬨併婅タ娓歌銆嬨銆婄孩妤兼ⅵ銆杩欏洓閮ㄥ法钁椼傚洓澶у悕钁楃户鎵胯浇鐫鏃犳暟鏂囧寲绮惧崕锛屽湪娴╃氬鐑熺殑鍙ゅ吀灏忚棰嗗煙涓鍥涘骇灞圭珛涓嶅掔殑楂樺北锛屼换娌ф捣妗戠敯濡備綍鍙樺够锛屽叾浼熷哺韬Э濮嬬粓涓嶈婀伃銆備笉璁烘槸鍦ㄨ壓鏈墜娉曡繕鏄湪鎬濈淮娣卞害涓婏紝瀹冧滑閮戒唬琛ㄤ簡涓浗鍙ゅ吀灏忚鐨勫穮宄帮紝鏄偁鎮...
  • 扩展阅读:三国演义 罗贯中 小说 ... 红楼梦翻云覆雨 ... 水浒色英雄传 ... 儿童版水浒传免费收听 ... 惊艳水浒传之孙二娘 ... 水浒x传 ... 新版水浒传在线免费观看 ... 94版三国演义免费看全集 ... 2024红楼梦金玉良姻 ...

    本站交流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欢迎反馈与建议,请联系电邮
    2024© 车视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