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十年代万元户 二十岁的“万元户”姑娘

  “治穷致富才是俺们农村青年的出路”  一九七九年仲夏,陇海——兰新线上。  一列特快开出郑州,向西北疾驰。车窗里,李昆兰默默注视着飞速闪过的豫中平原,泪如雨下。她才十五岁,却独身一人离开了家乡太康县王集乡。
  她家里年年欠债,连续五年逃荒要饭,穷得十里八乡都知道。为了养活一家老小,父亲忍痛把小弟弟送了人,母亲哭得死去活来。那几年,一些人上门讨债,父亲涨红着脸,拉着她们姊妹几个的手,站在门口一遍又一遍大声地说:“人死债不烂,我死了孩子还!”在那度日如年的岁月里,只有一个念头在昆兰脑子里盘旋:离开农村,奔一条生路。
  考大学,是跳出“农门”的主要途径。然而,落榜的消息使这一希望破灭了。她躲进小屋痛哭了一场。父亲理解女儿的心思,狠狠心,卖掉了全家糊口的粮食,交给昆兰一百元钱:“去新疆投奔你姨吧,如果找到工作,死也别回这穷地方来。”
  昆兰在乌鲁木齐当上了临时工,月薪十几元,不够吃不够穿,更不用说替家里还账。加之人生地疏,生活不习惯,天长日久,昆兰想家了。正在这时,她从报刊上、广播中不断看到、听到农民靠发展家庭加工业和养殖业致富的消息;不久,父亲又来信说:大队实行了生产责任制,家里承包了十四亩土地,弟妹们干劲十足,穷日子要熬出头了。昆兰看到了党的政策的威力,看到了农村的光明前途。她想:过去穷,是因为极左路线的干扰破坏,人们畏富如虎,谈富色变,生产“大呼隆”,只得过穷日子。如今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拨乱反正,号召农民富,俺是共青团员,有知识有文化,又不比别人缺胳膊少腿,能眼瞅着乡亲们在家乡致富而无动于衷吗?嫌家乡穷,看不起它,就是看不起祖祖辈辈生长在那儿的农民,也就是瞧不起父母和自己啊!治穷致富,才是俺们农村青年的出路,应该把自己的劲使在家乡建设上……昆兰坐不住了,一种改造家乡的责任感使她由消沉转到振奋。她不顾姨妈一家的劝阻,踏上了回归的列车。她噙着激动的泪水,心里说:“有党的富民政策撑腰,俺昆兰再也不走了,非要干出点名堂不可!”
  “要干,就得有一股闯劲”
  听说昆兰想致富,母亲苦笑一下:“妮儿,你还小,女孩子能干啥?”
  “娘,男孩子能干啥,女孩子也能干啥!”
  “说得好听。”
  是啊,种完责任田后,干什么才能致富呢?一天,她正在吃饭,突然听到电台广播舞阳县农民养土鼋致富的新闻,高兴得撂下饭碗喊了起来:“爸,啥叫土鼋?”
  “傻妮,土鼋就是土鳖虫,能制药。”
  “养那虫子能富,俺也养,俺到舞阳学养土鳖去!”
  “不行!一个小妮,咋能到处跑?”妈妈反对了。
  “娘,您让俺闯闯吧,成天呆家里,咋富起来呢?”
  “中!虫小志大是条龙,俺妮有志气,爸支持你!”
  第二天,东方刚刚破晓,昆兰带上父亲借来的五十元钱上路了。她找到了那位养土鼋的大婶,迫不及待地问:“婶,土鼋吃啥?”
  “你吃啥它吃啥,你能吃的它也能吃!”
  这话好呛人哟!昆兰低头一看自己的衣服——破破烂烂,脸蓦地一下红了:她瞧不上俺、不愿睬俺。这个念头一出现,两行眼泪刷地涌出了眼眶。
  “穷也要穷得有志气,俺不信将来富不过你!”昆兰暂时忍气吞声,掏出剩下的三十六元钱,买了二两土鼋卵,赶回了家。
  这二两土鼋种,李昆兰视为至宝,一进家门,就挖坑砌池,配制饲养土,为它们筑造了一平方米大的新巢。
  土鼋卵渗和着昆兰的祝愿与希望放进了饲养池。四十多天以后,小土鼋出世了。一丁点一丁点白色的幼虫,带给了昆兰莫大的慰藉。幼虫由白变灰、变黄,见天长大了起来。昆兰天天守候在池边,注视着土鼋的生长变化。怕池内干燥,她就无数遍洒水;担心土鼋饿着,她无数遍喂食……几天以后,不幸的事发生了:池内的土鼋全钻了出来,在池面上艰难地爬行,蠕动,挣扎着死去。李昆兰脸变了颜色,她把手往土里一插,哎呀,火一般炙人——饲养土发高烧!快,翻池,搀土,紧急抢救……但是,已经来不及了。由于喷水过勤,饲养土中的锯末与残存的食物发酵增温,使小土鼋一个个地死掉了。
  昆兰傻眼了。她一屁股坐在池边,失声痛哭了起来……
  一连几天,昆兰吃不香,睡不好。她为父亲担心:借人家的钱咋还?她为自己着急:你能办大事吗?真是个败家子!可是,她又不甘心。她找到母亲:
  “娘,再给俺些钱。”
  “又买那鬼虫子?你那三十多块咋扔的?没钱了!”
  “那,俺可没法活了!”
  看昆兰那副愁眉苦脸的样子,母亲却扑哧一声笑了:“死妮,那土鳖虫咱村里有的是,草垛里,灶洞下,墙旮旯中……”
  这意外的收获,使昆兰喜不自禁!可是,一个姑娘家,咋好乱串门呢?
  一天早晨,她把弟妹们吆到一块:“姐姐交给你们一个任务,跟姐去各家扒土鼋,扒完拿到姐这儿换糖吃。”
  昆兰率领着这支童子军对土鼋展开了大围剿。她们趴在别人家阴暗的灶门口,用小铁铲慢慢扒开湿土,用小手指轻轻掏出龟缩在砖缝土隙间的土鳖虫,然后小心翼翼地放进瓦罐。灶灰飞扬起来,弄得他们一脸一身,呛鼻子糊眼;灶膛的余火,烤得他们汗水直滴,在脸上脖子上冲刷出一道道汗痕,湿透衣衫。
  他们扒遍了全村,扒遍了邻近的前岗、欧庄、任庄,连八里外姥姥家的衡路口村也没放过。七八天功夫,他们跑遍了三百多户的灶房,扒获土鼋一万三千多只。
  弟弟妹妹抱着一罐罐土鳖找姐姐换糖来了。昆兰哪有糖啊!她把弟妹们紧紧拢在一起,说:“等姐姐养土鳖卖了钱,一定给你们买新衣……”
  当昆兰的同学们知道了一万多只土鳖的来历时,十分钦佩昆兰这种“干事业”的勇气。昆兰说:“俺也是闯闯、试试呗!不能等人家干成了咱再干,一等二看,时间过去了,啥也弄不成。要干,就得有一股闯劲……”
  “想富,就要掌握农业技术”
  大胆,不等于莽撞;探索,要讲究科学。昆兰第一次饲养土鼋失败后,深深感到:勤劳致富,既要靠政策、靠勇气、靠胆量,更重要的,还要靠农业科学知识。不懂科学,就好象瞎子摸路,不可能不跌交。她懊悔自己没有早些认识到这一点,浪费了许多光阴;她决心从头开始学习,不仅要继承老一辈农民吃苦耐劳的精神,还要尽快弥补空虚的头脑,做一个能用科学知识指导生产实践的新型农民。

本站交流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欢迎反馈与建议,请联系电邮
2024© 车视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