脱胎于美团云的 OneCloud 获 5000 万元 A 轮融资

距离上一轮Pre-A轮融资还不到8个月的时间,近日融合云服务商OneCloud(北京云联万维技术有限公司)再次宣布完成5000万元A轮融资。 此轮融资由具备政府背景的贵阳创投领投 ,新股东北京冰青跟投,翊翎资本、真格基金等老股东也纷纷参与跟投。



OneCloud创始团队为美团云的核心团队, 创始人兼CEO的郝闯北大毕业,深耕2B领域近20年;CTO邱剑清华毕业,素有“美团云技术第一人”称号,是云计算行业老兵,对技术和产业有深入的认知;COO滕传永,先后在百度和美团负责业务和基础设施运维相关工作,深谙大型企业云计算运维经验。 这种同时拥有技术和市场背景的创业组合,在技术创业圈实为难得。

在产业认知方面,由于创始团队在美团云期间服务于快速成长的美团业务,对云计算技术服务和云计算产业发展有了第一手的深刻认识。看到混合云及多云的发展大势,也看到了企业在混合云及多云上的需求和痛点,于是在2017年出走创业,从而提出了业界领先的“产品化融合云”理念。


OneCloud作为独立于公有云和私有云基础设施以外的第三方,提出“产品化融合云”来解决这一问题。



目前,OneCloud 平台主要包括私有云、多云管理以及公有云采买&增值服务等功能,OneCloud将VMware、裸金属等企业原有异构IT基础设施及私有云和多个公有云以新的架构逻辑统一到了一个全新的平台上,实现全局视角的运维管理和内部运营,用户无需单独管理某个云平台,只需使用OneCloud即可实现企业全部IT基础设施的全面云化运维管理和运营,降本增效。


OneCloud于 2017年下半年推向市场, 每年的营收增长都在500%以上。2019年,OneCloud的营收在几千万的水平,预计今年的营收将突破2亿。


“从最早与投资方接触到资金到账,前后不到一个月时间。”OneCloud创始人兼CEO郝闯表示。此次融资是后疫情时代、新基建加速落地大背景下,云计算领域获得的一笔代表性投资;同时,这也是OneCloud产品化策略的一次胜利,是在受疫情影响下陷入冰窟的股权投资市场中的一阵暖流。

贵阳市创业投资有限公司的负责人田昌红表示:“2020年,5G、人工智能、工业互联网、云计算等领域被列为“新基建”的重要组成部分,新基建将进一步推动云计算技术的应用与普及,助力企业进一步在线化和云化。OneCloud所做的事情是在帮助企业上云、用云,和多云管理,是新基建的必要组成部分。贵州省和贵阳市一直是大数据及新基建领域的排头兵。贵阳创投投资的众多 科技 企业都能和OneCloud快速发生化学反应。”

真格基金CEO方爱之表示:“OneCloud团队出色,产品服务、商业模式优秀,营收增长非常迅猛。作为天使轮投资人我们将持续支持和陪伴郝闯和他的团队。”

OneCloud创始人兼CEO郝闯表示,“随着企业数字化转型和业务及办公方式在线化的提速,IT基础设施全面云化的进程会被进一步提速,客户对上云、用云和多云管理的需求会进一步被激发出来。面对广阔的市场空间,OneCloud高度产品化的一站式解决方案明显优于定制化方案,这是高度产品化对于定制化的一次胜利。”

据悉,此轮融资将用于产品服务的进一步迭代升级、搭建生态伙伴体系以及推行全球化策略。


产品化融合云OneCloud:一朵云,管理企业的全部异构IT基础设施

作为“产品化融合云”理念的首倡者, OneCloud为企业上云、用云、多云管理等全部需求提供一键部署、产品化解决方案。凭借高度产品化的优势,OneCloud快速在市场上崛起,目前已有超过上百家政企客户,2018-2020年连续两年年度营收增长超500%。

OneCloud体现了“产品化融合云”的理念,顾名思义,OneCloud团队希望通过一朵云,来管理客户的全部异构IT基础设施,无论是企业本地的裸金属环境、还是虚拟化环境亦或者是各种公有云环境,屏蔽了混合云及多云管理的复杂度,将企业从繁琐的云资源管理中解放出来,化繁为简,让各种云融合到一朵云中。

2020年,行业实践已经证明混合云及多云是不可阻挡的大势所趋。公有云厂商频频推出私有化的部署方案,试图打入企业本地数据中心,如AWS推出了Outposts,Azure推出Azure Stack,Google Cloud推出GKE on-prem;私有云厂商则在方案中不断加入对接公有云的能力,例如VMware拿出了VMware Cloud on Public Cloud(对接了AWS,Azure,阿里云等)以及vRealize系列多云管理工具,IBM推出了IBM Cloud Paks for Multicloud Management,将能力向公有云延展;与此同时,Google Cloud和Azure等公有云厂商也开始打造各自的多云管理平台,例如Anthos和Arc。

对企业用户来说,在打理好现有私有云环境的同时,面对降本增效、支撑业务创新的需求,还要做好上公有云的准备。然而,私有云和公有云两者属于完全不同的技术架构,公有云脱胎于互联网业务,私有云则演变自传统企业IT,企业强行落地混合云将无法高效地组织资源为业务赋能,将带来管理上、成本上、效率上的诸多问题。

三大场景满足用户轻松上云:私有云、多云管理、公有云增值服务

在实际应用中,融合云OneCloud通过三大场景帮助用户轻松上云、用云、多云管理。



好的理念需要技术产品能力作为支撑才能付诸实现。OneCloud短短2年时间收获100多名客户,收入增长迅猛,与这三个方面有很大关系。



OneCloud的成功是高度产品化的胜利

所有的市场成功背后都在于要真正解决用户需求,为用户提供价值。对于企业服务市场来说,只要混合云及多云管理的难题一天不解决,这种市场机会就会一直存在。OneCloud取得市场成功和资本青睐的很大一部分原因就在于,它是以高度产品化的方案,解决企业的共性需求。

一直以来,企业服务市场关于走标准化产品还是客户定制化方案的路径一直争论不久,通常要在两者取其一。标准化产品面向企业大量共性需求,靠着过硬的产品化能力征服更多用户,从而在短时间内能获得快速成长;而强调定制化服务的企业,需要针对特性企业需求定制化开发,服务周期较长,服务规模有限,但客单价较高。

OneCloud在一个平台上解决企业上云用云的诸多问题,以高度产品化方案降低管理的复杂度,帮助诸多客户走完上云的最后一公里,这些企业共性需求很多。在云计算下半场,OneCloud高度产品化的方向,正是市场的需求。

VIPKID是OneCloud的典型客户。VIPKID运维总监谷玉虎谈到:“OneCloud团队在我们公有云费用优化项目上,给予了我们非常大的帮助和支持。他们技术好,响应快,整个合作经历非常愉快。我们之前调研的国外很多领先的多云管理产品功能上非常接近,我们调研了众多国内外产品,最终选择与OneCloud合作。”

在2018年6月,比特大陆选择OneCloud作为整个IT的管理中台,覆盖了研发云,GPU计算云,和VMware统一管理等场景。

比特大陆运维经理武毅表示:“我们选择一件产品和解决方案的时候,一方面会考虑产品功能及架构,也会考虑团队的技术储备,另一方面也考虑用户提出的需求后的产品迭代速度,OneCloud在这三个方面都做的很好”。

2019年3月以来,民生易贷陆续使用了OneCloud的KVM虚拟机管理功能,裸金属纳管,VMware管理和容器管理等功能,目前,民生易贷通过OneCloud实现了统一管理,下一阶段,希望在架构中采用容器技术。

民生易贷之所以选择云联的原因首先就在于看重了产品的稳定性,同时,也希望通过使用OneCloud的产品学习到大型互联网公司的运维经验。

2019年10月,北邮开始选择OneCloud来管理校内的各套VMware系统、裸金属等资源,使用OneCloud的内置私有云进行资源自助化服务的尝试,运维和运营效率大大提升。


要做多云领域的全球第一的软件和服务提供商

目前,OneCloud平台上已经实现公有云资源采买功能,可以灵活挑选和组织公有云资源,下一阶段,OneCloud还将添加更多的增值服务。无论是公有云的采买、接入、管理,还是私有云的部署、多云异构IT的管理, 企业都将在OneCloud平台完成,从而形成“软件+服务+交易”相互促进的商业模式。

在生态伙伴策略方面,OneCloud正在构建自己的生态圈,目前已与国内外头部的公有云厂商、公有云MSP、软硬件厂商、行业ISV、系统集成商等合作伙伴达成合作。由于OneCloud的方案采用了开源的方式,这将有助于与许多行业生态合作伙伴进行集成和合作,加快OneCloud的生态构建。目前,OneCloud正在积极寻求与更多伙伴展开合作。

从市场拓展来看,由于目前OneCloud有很多客户都有海外业务,OneCloud在服务客户海外市场拓展中发挥了重要作用。考虑到中国企业出海的巨大趋势、海外市场对产品化的私有云、多云管理需求的渴望程度以及海外业务对于OneCloud营收增长的贡献,未来,OneCloud还将持续布局全球化业务。

OneCloudCEO郝闯对于未来的发展充满信心,他表示:“ 持续产品迭代+生态伙伴策略+放眼全球,我们要做多云领域的全球第一的软件和服务提供商。



扩展阅读:0cloud加速器官网 ... 美团外卖平台 ... uncle snail螺蛳叔叔官网 ... 采访cliff young的文章 ... 零点云0cloud官网 ... 0cloud 零云 下载 ... 0cloud安卓下载 ... cliff young的优点 ... java clone方法 ...

本站交流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欢迎反馈与建议,请联系电邮
2024© 车视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