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文通旅游景点介绍 河南文化景点介绍


民权县景点



庄子故里、庄周墓、葵丘会盟台、江淹墓、秋水湖等。
1、庄子故里:位于民权县城东北30千米处的庄子镇青莲寺村。村中有东西、南北两条主街,北街原为古巷,有宅一座,系庄子所居,呼为庄子胡同。
2、庄周墓:位于民权县老颜集乡唐庄村东,距县城33千米,是河南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庄周陵园占地面积29040平方米。
3、葵丘会盟台:位于民权县城东17.5千米处,黄河故道北岸,紧临秋水湖,现存土丘高出地面2米,面积约1500平方米,现存会盟殿一座及民权县人民政府新立石碑一通,碑上阴刻“葵丘会盟台遗址”,为春秋诸候会盟之处。
4、江淹墓:位于民权县程庄镇岳庄村。墓冢高1.5米,周长10米,墓前有石碑一通,为明成化年间所立,上书:金紫光禄大夫醴陵侯江文通之墓。陵园内有一砖坊,两边各有石碑,记载江淹生平及江氏后代重修碑记和名录。
5、秋水湖:位于民权县城东北15千米处,原名林七水库,南岸属孙六镇、城关镇,北岸属林七乡、王桥镇,西起任庄公路桥,东到林七大坝,呈东西向带状。

淮安一日游哪里好玩



淮安是风光秀丽、底蕴深厚的旅游胜地。全市共有各级文物保护单位100多处,馆藏文物4万余件,目前已开发或正在开发的旅游景区、景点达50多处。
1,烟波浩淼的全国第四大淡水湖——洪泽湖和水上长城洪泽湖大堤,
2 被誉为“江苏九寨沟”的铁山寺自然保护区,
3国家级森林公园盱眙第一山,
4 农业观光好去处金湖万亩荷花荡。
5文通塔、镇淮楼、韩信故里、水下泗州城、明祖陵、吴承恩故居、梁红玉祠、关天培祠,特别是周恩来故居、周恩来童年读书处、周恩来纪念馆、周恩来遗物陈列馆等历代名人的故居遗迹
6。淮安府署、中国漕运博物馆、河下古镇、古淮河生态文化园
这些文化底蕴深厚的人文景观和纯朴自然的山水风光构成了一幅风光秀美的画卷。

攸县都有哪些旅游景点?



新攸州十景
“地以景传,景以人传”。山川风貌,“以人遇之而景成,以情传之而景别”。攸县地处湘赣边陲,自然景观,多姿多彩。古人以人文景观与自然景观之结合,有《攸江十景》、《南云八景》之雅致,今人有自然景观与历史建筑之分类,展现今“攸州十景”之绚丽。
一_水四塔
县境内沿_水有四座连成一线、气势恢宏的古塔:文明上塔、中塔、下塔和凌云塔。
文明上塔位于县城对河_水南岸窑湾上头,距县城1公里。明万历四年(1576)知县徐希明建。清嘉庆二十三年(1818)重修。该塔八方七层,高21米,红石为基,青砖为体,边长2.95米,占地面积42平方米。第一层南面有大门,高1.5米,宽0.8米,祁阳石门额,上镌“文明塔”3字,工整有力。塔内砖砌拱顶,有阶梯右旋而上,可达第四层,四层以上内空,四向开窗门,葫芦塔顶,直插蓝天。
文明中塔位于县城西郊_水南岸皂角市水口山头,距县城约5公里许。与上塔同年为知县徐希明建造。清乾隆七年(1742)曾倒塌,第二年知县冯运栋邀邑绅重修。全塔用青条石砌成,六方七层,高9.7米,底层边长3.2米,占地35.8平方米。第二层东向有门,高1.94米,宽0.64米,塔内中心有方石柱,分层叠砌至顶部,各层均以三块条石三向延伸至塔身边墙内,增强了塔身牢固度。塔内无阶梯,中心石柱内有洞,可攀缘上。
文明下塔位于县城西7公里处鸭塘铺乡桐坝村_水的沙洲上。该塔建造年月无确切记载,比上塔、中塔稍晚,距今约200余年。该塔自塔基至塔顶,全以红条石砌成八方七层,高22.35米,基脚边宽3.45米,占地约64平方米。全塔呈桥墩形,前尖后宽,以抗水流冲击。据说塔基深度与塔身高相等。第一层有门,高1.7米,宽0.8米,拱顶,有阶梯右旋而上,可达四层,五至七层空心,各层均有窗户。一层内原有神龛、神像,现已无存。第二层龛内有一祁阳石浮雕立人,头戴尖笠,手持锁链,楣额有“似佛”二字,两边对联:“诵大乘经,身登彼岸;现本来像,光放浮图。”两侧原有青石碑刻,现已无存。第三层内有青石浮雕观音坐莲像,第四层内有哪吒闹海浮雕。塔身处于河中,挺立中流,虽常遭洪水冲击,久经风雨,仍岿然屹立。
凌云塔位于县城西10公里的马鞍山上,清嘉庆二十一年(1816),知县赵_偕合邑绅士建,距今170余年,是四塔中最晚的一座。然该塔八方七层,高16米,塔基边长4.6米,占地面积102平方米,乃四塔中最大者。塔基及第一层为红条石砌,二层以上为青砖砌成,内有阶梯右旋而上,亦可达第4层。各层内刻有石刻龙、狮、人物浮雕。第一层楣额书“凌云”二字,下镶二龙戏珠浮雕,工艺精细;五层以上为空心,各向有窗门,塔尖葫芦宝顶尚为完好。该塔地处攸县衡东两县交界处,地势雄伟,由此而东望,与文明下塔、中塔、上塔连成一线,成为一道风景线。
二灵龟峰寺
“龟峰观涛”为“南云八景”第一。龟峰,即灵龟峰,峰上有寺,原名张镗庵,后改灵龟峰寺。
灵龟峰寺始建于明末,占地面积563平方米,座东南朝西北,前为山门,楣额“威镇灵峰”为清乾隆年间攸县知县张健所书。中为观音阁,阁右为大殿。大殿为硬山顶,封火山墙,面阔三间。
 灵龟峰孤峰耸峙,_水南来,汇攸水于峰麓,西有石牛头,南有白茅州,灵龟寺巍然屹立,俯瞰江流。清刘愈描绘灵龟峰景致说:“孤峰江山峙,带雨始登临。小径当门曲,归帆隐雾深。乱云吞怪石,竹景倒潭心。漫与山僧话,凉风吹客襟。”有人曾撰有“灵龟峰,峰上生风,风吹枫动峰不动;白茅洲,洲子泛舟,水推舟行洲未行”对联,概括灵龟峰山水之美。
白茅洲在县城东对河,隔河与灵龟峰相望。居民植竹为界,四时种植瓜、菜、姜、芋,是著名的蔬菜种植地。
三阳升仙观
阳升观,地处司空山群峰环绕之中。南朝官居司空的张巴玉曾在司空山修道,传说张巴玉于梁天鉴二年(503)八月十五日白日升天,殿宇始建于唐天宝七年(748),唐玄宗有感于张司空升仙事迹,由皇廷派员选址敕建,并赐名朱阳观。北宋政和三年,徽宗皇帝旨派荆湖南路运转使副使程元佐修复并扩建,为附会张司空白日升天的故事,宋徽宗下诏改朱阳观为“阳升观”。
  阳升观前濒南水,后靠三清峰。画屏峰呈于前,狮子峰、凤凰峰附于左右。案前紫盖、香炉(峰),案下大小莲花(峰),群峰拱卫,一水环流,阳而不露,高而不亢。全观由东西川门、戏台、坪院、铺屋、山门、前殿、正殿、后殿、玉虚宫、蕊珠宫、宗师堂、夫人庙等组成,从山门入前殿,从前殿至正殿,次第而登,分别设台阶31级半、7级、3级,以示代表攸县31都半,周围7县、3省地域,即司空影响所在。
  东西川门楣额“道通天地”、“法贯古今”,饰有泥塑浮雕麒麟,山门正中楣额“阳升观”三字,左右门楣为“云车”、“风马”。
  宋·明清以来,阳升观香火旺盛,明洪武元年(1368)、清嘉庆十年(1805)、道光二十五年(1843)、光绪十九年(1893),都对阳升观进行了较大规模的修复。山门楹联:“唐宋敕建以来名山不朽;庆光重修而后,福地长留。”概括了这一历史。
  阳升观东一公里处的老炉峰下,建成阳升观水电站,420米长的管道,1070级石阶直上峰巅,犹如长龙上天,山头保留了“喷头石”、“猴面石”两处景点。
四宝宁禅寺
宝宁寺在县城东北50公里的黄丰桥镇乌井村的圣寿山主峰之下,风景幽美,为一佛教胜地。
  圣寿山原名乌龙山,也称乌金山,因盛产煤炭得名。乌龙山侧峰飞泻而下,有“五虎下山”之势。又有象形山在左、马头岭在右形成猗角。顶峰石岩林立,如坐、如攀、如奔、如跃,千姿百态。其中空王台,目空一切,尤为奇特;千佛岩似百僧听法,充满神秘色彩。灵鹫石兀立危崖,头部呼啸而出,看似千钧一发,实则稳如磐石。文殊岩古藤如须,苍水石水花如瀑。一派“细草迷山径,鸣泉杂鸟声。云排千谷暗,烟簇一林平”的景色。
  唐天宝十年(751),攸县人旷长髭,选择了这块集秀、幽、险、奇的风水宝地,结茅而居,开创了保宁寺。唐天佑四年(907),马殷建楚国,以长髭法孙保宁勇禅师寿高道高,赐“圣寿”号,因赐保宁寺山名“圣寿山”。清初胡作传有诗:“寿山灵气鹫投钟,朝旭含烟匝锦蓉。溪折绕堤重溯谷,崖悬绝顶又飞峰。矗凌霄汉镇三楚,俯瞰潇湘胚五宗。为问春秋几甲子,如何夺得马王封。”民国初期,了悟和尚题联:“大千世界无双地;不二法门第一山。”称誉圣寿山。圣寿山胜迹,除保宁寺外,尚有楚兴寺、聚龙仙、天蓬岩以及卓锡泉、禅宗樟、普同塔等。
  从唐五代至宋元期间,宝宁寺香火一直很旺,成为湖南名刹和佛教南岳、江西两系的交往中心。旷长髭及法嗣石室、法孙勇禅师都是得道高僧,他们的语录和行迹都在佛教典籍《五灯会元》、《景德传灯录》、《指月亮》等书中有记载。
  据《宝宁寺志》记载,宝宁寺有殿、堂、楼阁、台共24座,誉为“十方丛林”。全院分三进,前有关圣殿、韦驭殿、钟鼓楼,中有大雄宝殿,左有寮室斋堂,右有方丈“千人床”,后有观音阁、祖师堂、功德堂。共有房屋100间,占地面积14亩。
  宝宁寺现存的寺院殿宇,是清光绪二年修复扩大的模式。
  寺前100米处有攸河流过。一口放生塘,紧靠寺的右边;寺后层峦耸翠,五个侧峰飞跃而下,俗称“五虎下山”;寺前有钟山、鼓石、莲花峰、锡杖峰;寺左有象山,寺右有马岭;寺后有“空王观日”、“千僧听法”、“灵鹫雷音”、“苍水飞雪”、“茵石灵踪”、“文殊化身”以及“圣寿无双”等胜迹。
  宝宁寺还有享誉中国佛教界的“三绝”、“三奇”。三绝:一是普同塔,二是祖师塔,三是《宝宁寺志》和王夫之的《宝宁寺志叙》。三奇:一是千年沉水樟,二是四季青绿的观音芋,三是常汲不涸的千年古井。
  宝宁寺在中国佛教史上有一定的声誉和地位。中国佛教文化研究所所长、佛教界吴立民大师为宝宁寺题写了《宝宁寺及旷长髭墓足称国宝》的墨宝。全国著名寺庙中编修志书的在北有少林寺,南有宝宁寺,且王夫之为宝宁寺志作序,更为可贵。因此“北有少林,南有宝宁”之说盛传中国佛教界。
  2006年宝宁寺被列入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五皮佳水洞
皮佳洞又名皮水洞、水头洞。位于鸾山镇皮佳村。洞长30余华里,上为泥洞,中为石洞,下为水洞。洞内有石钟乳凝成的田园、观音菩萨、罗汉和石笋、石鼓、石桌、石凳等形状。据闻,石洞可与柏市镇的禹洞相连,也与天蓬岩洞相通。洞内有历代文人墨客所题诗句。宋代隐士皮文通,曾卜居洞侧,因而得名。下洞泉水汹涌而出,清澈明静,四季不涸,汇成鸾山东江,有“楚水源头”石刻在出口岩壁。
现经投资开发,紧邻洞口修建了人工湖和农家山庄,洞内修建了游道,疏通了水路,配备了灯光,观光游览甚为壮观。
更多的图片+文字介绍:;page=1
攸县旅游网:

淮安的名胜古迹



1、清口枢纽
清口枢纽,位于中国运河之都——江苏省淮安市境内,是一个水利工程遗产区。在其49平方公里的范围内分布着53处各种类型的文化遗产。
清口枢纽历史上是黄河、淮河、中国大运河三条河流的交汇之处,也是中国大运河上最具科技含量的枢纽工程之一。2014年,中国大运河成为世界文化遗产,清口枢纽作为一项重要的遗产区被列入名录。
2、周恩来故里景区
周恩来故里旅游景区包括周恩来纪念馆、周恩来故居、驸马巷、河下古镇,总占地3.15平方公里。区域内拥有水域风光、生物景观、遗址遗迹等6大主类、18亚类、83种基本类型资源,旅游资源单体总数100多处。除了拥有丰富的旅游资源,周恩来故里的历史、人文内涵厚重。
3、文通塔
文通塔位于江苏省淮安市淮安区古城西北隅勺湖公园内,西临运河。原名尊胜塔,始建于唐中宗景龙二年(708年),高44米,13层。明崇祯二年(1629年)重修时因其旁有文通寺而改名为文通塔,此后又曾多次重修。
1668年(清康熙八年)郯城大地震时,文通塔仅余2层,后来重建时只修了7层。现塔系砖结构,无梁柱,高23米,七层八角,外形为黄身青檐。1982年被列为江苏省文物保护单位。2013年被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4、镇淮楼
镇淮楼,又称“鼓楼”。镇淮楼本名谯(读qiáo)楼,意为城门上的_望楼。镇淮楼雄踞于江苏省淮安市淮安区城中心,巍峨高大,古色古香,是淮安古老而文明的象征之一。
镇淮楼从南北朝时起,经历晋、隋、唐、宋、元、明、清至今,已有一千多年的历史了,具体创建时间已不可考。北宋、明弘治、嘉靖年间知州陈宪、宋继先均修缮。另安徽和县也有同名镇淮楼。
5、吴承恩故居
吴承恩故居,是明代杰出的文学家、世界文化名人、《西游记》作者吴承恩的故居,坐落在江苏省淮安市淮安区河下古镇的打铜巷12号,为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江苏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全球首部立体电视剧《吴承恩与西游记》的拍摄基地。
由故居本体、吴承恩生平陈列厅、玄奘纪念堂、美猴王世家艺术馆、六小龄童工作室五个部分共同组成,目前是国内唯一综合展示西游记文化和纪念吴承恩的场所,馆内占地15000平方米,建筑面积4000平方米,为明代风格的古典园林建筑群。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淮安


扩展阅读:河南省一日游最佳去处 ... 介绍河南的小短文 ... 介绍我的家乡河南 ... 介绍河南习俗的作文 ... 介绍河南文化底蕴 ... 河南最舒服的十大景点 ... 河南最美十大景点 ... 河南的文化介绍 500字 ... 河南必玩十大景点前十名 ...

本站交流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欢迎反馈与建议,请联系电邮
2024© 车视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