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提高审美的诗句

1.关于审美的诗句最好是一些名人的

这个很难界定,弄不好变成了成语或者诗句的罗列。

但是我还是菊以两个例子,但愿,对你有用: 1:羚羊挂角,无迹可求 形容诗句或者艺术品浑然天成巧夺天工,禅宗语。比喻不涉理路、不落言筌的“妙语”。

宋·严宇《沧浪诗话·诗辨》说:“诗者,吟咏情性也。 盛唐诸人,惟在兴趣,羚羊挂角,无迹可求。

故其妙处,透彻玲珑,不可凑泊。” 2:黄绢幼妇,外甥齑臼 这是一个谜语,黄绢(色丝)-绝,幼妇(少女)-妙,外甥(女子)--好,齑臼(受辛)--辞(繁体)。

语出自《世说新语·捷悟》。 邯郸淳作《曹娥碑》,当时,邯郸淳年仅13岁。

他当着众人之面,略加思索就将碑文一挥而就,写得相当出色。著名文学家蔡邕路过上虞时,曾特地去看这个碑,可是他到达时已是傍晚时分。

在苍茫的暮色中,蔡邕用手抚摸着读完碑文,然后在碑的背面题了八个大字:“黄绢幼妇外孙齑臼”。此即由来! 此外,古典的诗文中也有很多不少审美的好句子,但以看看《唐诗三百首》就会有很多收获! 。

2.谈谈诗歌对提升个人审美修养的作用

意境,是指文艺作品中所描绘的生活图景和表现的思想感情融合一致而形成的一种艺术境界。

即通常所说的情景交融。中国古代文学批评家常以意境的高下来衡量作品的成败,但往往由于过分强调作者个人的主观感受,流于玄秘,造成脱离现实的倾向。

而今天的古诗教学中却走向了另一个极端,那就是清一色的串讲几个词句而已,无人再问意境之美,意境之深。如果只抓住浅显地理解文字而放弃对意境的领悟,这种半途而废的教学,实为忽视了对学生的审美教育。

其实,优秀的文学艺术之所以具有强烈的感染力,是因为它能使情与景,意与境交融在一起。“登山则情满于山,观海则意溢于海”,即“一切景语皆情语”,从而塑造出鲜明生动的艺术形象。

审美素质教育是培养人们感受美、认识美、鉴赏美、创造美的能力的教育,是按照一定的目的要求,对受教育者施以积极影响的一种有计划的美感教育活动,它必须通过对自然界、社会生活、艺术作品中的美的事物或现象的感动来进行教育。因此,古诗教学就应当讲求意境的再现,不能停留在浅显的文字上的理解,要再现出真、善、美的艺术情境,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达到知、情、意的统一,使之从中受到美的教育,美的熏陶,从而提高学生的欣赏水平,提高学生的审美素质。

那么,怎样再现古诗中的意境呢?古人好讲含蓄之美,往往移情于景,“情以物迁,辞以情发”,为再现古诗意境,只有充分发挥电化教学这一现代化教学的优势,通过画面、音响渲染、语言描述、声画联璧等手段来实现。 一、画面再现。

这实际上是把浓缩在诗句中的情境显现出来,绘制一幅幅形象真切的幻灯片或挂图,使学生直观地感受原诗中的美。 对于一般的文章来讲,倘若作者描述详尽,学生基本上能唤起平时的意象,在脑海中再现出具体的画面。

可是古诗有着它的独特之处,那就是每一个词句蕴藏着丰富的内涵,加之诗歌的跳跃性和古今词意的差异,学生虽然能在老师的指导下弄懂每个词句的意思,但对古诗的经典所在诸如“这首诗成功之处在哪”、“诗人通过什么表达什么”之类就不求甚解了。 绘制画面首先要围绕诗人的情感来设计,真实地再现彼时的情景,创造出为主题服务的氛围。

如《早发白帝城》一诗,诗人是在流放至白帝城被赦召回时写的,轻舟顺水而下,一日千里,整首诗表现了诗人轻松愉快的心情,这种心情从哪表现出来呢?你瞧,江面上一叶小舟乘风而来,诗人伫立船头,把酒临风,两岸美景一闪即逝,如同那沉郁于怀的心病(诗人因致力改革、皇上听信谗言而遭朝廷流放),一下子就烟消云散了。天空晴朗开阔,两岸景色如画,江风清爽扑面,联想到那刚失去的东西,现在又奇迹般的回 来了,同连日来诗人逆流而上、心情沉重相比较,如今这舒畅的心情,怎一个“快”字了得! 其次,制作画面要抓住诗人的意识流,把诗人的主观镜头变为直观的图景。

诗人的灵感,往往是缘情而发,而作诗时又不受时空的限制,那意识流纯属一种暗流在脑海里流动,欣赏者只能是捕风捉影、咬文嚼字了。因此,在制作画面时只有抓住诗中的意象,才能客观具体的再现出原诗的意境,把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感受在画面中体现出来。

如《宿建德江》,这是孟浩然飘零他乡,宿投建德江时所作。那时正值夕阳西下,鸟雀归巢,羊牛下山。

目睹此景,触目伤怀,游子突然间乡愁倍增,惆怅满怀。明月升起来了,江面清静,野外的一切都找到了它的归宿,而诗人却远离故乡,仍然是“独在异乡为异客”,好孤独啊!明月,今晚只有你我为伴,共享良宵了。

恍惚间(主观镜头):故乡、亲人、团聚,同样是明月皓空,觥筹交错,众宾喧哗,天伦之乐!倏地(闪回现实镜头):月落江 底,江水潋滟,喧哗之声,萦绕在耳。顿时,诗人思接千里,犹如故乡就在眼前:好近啊,故乡的明月! 第三,绘制画面要注意周围景物的陪衬。

诗人在创作诗歌时往往是身处一种特殊的环境中,“歌诗合为事而作”,因为眼前某件事物触动了诗人的灵感,故而诗兴大发,充分展开创造性的想象,在情感的牵引下,去寻觅那特别有典型意义和审美价值的意象。如《宿建德江》,在绘制画面时倘若能抓住夕阳西下,鸟雀归巢,牛羊下山这些景物作为陪衬,那么那种远离故乡的羁旅之愁也就油然而生了。

再如《江雪》,通篇表现了柳宗元被贬后远离朝纲的孤独心情。在制作画面时就应抓住周围白雪皑皑,鸟雀无影,阒无人迹这些景物来烘托孤舟寒江、孑孓独钓的意境。

二、音响渲染。 音乐和文学有着不解之缘。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古诗中的意境,有时的确只可意会而不可言传。这给教学中的信息发射与反馈形成了一种屏障。

但是,在课堂上适当采用音乐,既能给学生带来美感,使之心驰神往,又能为再现意境创设氛围,为情感交流架设起一座桥梁。声情并茂的古诗朗诵配以格调一致的乐曲加以渲染,则能很好地再现意境,且能相得益彰,相映成趣。

如《宿建德江》配以忧伤的小提琴曲,《早发白帝城》配以明快的钢琴曲,《江雪》配以幽怨的二胡曲,等等。这将为领悟古诗意境带来很大的方便。

制作音响效果,其作用也不能小觑。如《鹿柴》。

3.如何提高学生古诗词欣赏品味和审美情趣

陶行知先生说:“假如你有两块面包,你得用一块去换一朵水仙花,因为面包是身体的粮食,水仙花是灵魂的粮食。”

诗歌就是真正的“灵魂的粮食”。 中华民族的血脉里奔流着诗的激情,从《诗经》到《楚辞》,从陶渊明到“建安七子”,从唐诗到宋词直至元曲,这些千古流传的名篇佳句,如同“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语,嘈嘈切切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精彩纷呈,璀璨夺目。

可是近年来语文这个最富情感的学科却失去了“诗意”,古诗词教学正在变得枯燥无趣,孩子们被困在狭隘的课堂教学的牢笼里。因此新课程迫切呼唤着语文“诗意”的回归。

一、诵读+想象,体验诗词生活 宋代诗人苏轼曾提出“三分诗,七分读”的见解,当代著名作家冰心也认为“诗是读出来的”。因此古诗词教学中就需要给学生们大量的朗读时间,让他们在读中入情、读中悟情,用古人的话来说就是“感之与外,受之与内”。

例如李煜亡国后幽居在汴京的一座小楼,过着日夕以泪洗面的凄凉寂寞的日子,他的《相见欢》中描写的是寂寞凄清之景,抒发的是极其沉痛的愁苦之情,诵读时节奏就要缓慢,调子也要低沉,要读出压抑感、悲痛感。再如如曹操《观沧海》,作者目睹祖国山河壮丽的景色,激起了统一祖国的强烈愿望,诗歌字里行间都洋溢着昂扬奋发的精神,感情豪迈奔放,一雄心勃勃的政治家、军事家的形象跃然纸上。

同时,要想读懂古诗词,读出味道,古诗词教学还必须积极调动学生丰富的想象力,再现诗词中的情境,引导他们深刻体验诗人的情怀,引起情感的共鸣。正如伟大的思想家亚里士多德说过“想象力是发现、发明一切创造活动的源泉。”

凡是有生命力的古诗词,都是诗人关注生活、关注社会的有感而发之作,那就需要学生唤起大脑中的形象思维,在心中再现一幅情景交融的画面,去亲身体验一下诗词中的生活,进入诗人的感情世界,与诗人同悲同喜。如辛弃疾的《西江月》这首词使用的意象十分清新,又具体可感,再现的难度比较小。

在体会“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桥忽见”时,教师可以这样引导学生:“好,请大家闭上眼睛,想象你就是辛弃疾:在清风吹拂的深夜,明亮的月光惊起了正在栖息的鸟鹊,蝉儿叫个不停,一片蛙声好像是在诉说好年成。不一会,山前竟然落下几点雨。

怎么办呢?行人着急了:那土地庙树丛旁边过去明明有个茅店可以避雨,现在怎么不见了?他从小桥过溪,拐了个弯,突然,他惊喜地发现茅店就在他的眼前。”当我们在这一情境中展开想象与联想时,诗的意境便纷呈叠出,诗人在诗中寄予的情感也就显现出来。

二、感悟+继承,唤醒审美情趣 经典古诗词历经岁月淘洗,积淀了中华先民几千年来的价值观念、人格精神、审美意识,蕴含着丰富的品德教育和审美教育因素,让学生们在记忆的黄金时期诵读这些经典,毫无疑问,会对孩子人格的养成和情操的陶冶,对民族精神的养成,都有着任何其他手段所无法代替的作用。有的学生很喜欢朗读苏轼的《江城子・密州出猎》。

我想,就是因为岳飞那豪情万丈的爱国情操:“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深深打动了孩子,每每听到他们那么尽情的朗读,我的血是沸腾的!有的学生喜欢读“望西都,意踌躇,伤心秦汉经行处,宫阙万间都做了土。兴,百姓苦;亡,百姓苦。”

也许他们在朗读中深深的体会到了张养浩对劳动大众所受苦难的深切同情,更读出了对统治阶级残暴贪欲的痛恨,所以,他们的朗读格外的动情,格外的有气魄!这些都是因为诗人把自己的命运与国家、社会紧密相连,才会吸引、陶冶、鼓舞了一代又一代人。生动凝练的古诗词,意境清新深远,学生在含英咀华的同时,也会潜移默化地受到“润物细无声”的感染和熏陶,不仅提高了学生的文化品位和审美情趣,培养他们热爱中华优秀文化的思想感情,而且对学生的人生观、价值观、审美观也能进行心灵的洗涤和美化。

三、运用+创作,为写作插上双翼 学生通过对经典古诗词反复地强化诵读,可以养成良好的语感和阅读理解能力,丰富积淀、增加人文底蕴,还可以为写作积累用之不竭的语言素材,提高写作能力。许多作家、诗人,他们在少年时代就积累了不少古诗词,为以后的写作打下了扎实的文学基础。

如著名语文特级教师于漪老师在《往事依依》中引用《千家诗》中的 “春城无处不飞花”、“绿树阴浓夏日长”、“五月榴花照眼明”、“梅雪争春未肯降,骚人搁笔费评章”的诗句,就将我国春夏秋冬四季风光活生生地展现于读者面前。但现阶段学生的作文存在种种弊病,如内容贫乏、语言苍白、缺少真情实感等,该如何使学生写出人生的感悟、爆出真实的火花?其实,古诗词中蕴含丰富,教师可以充分地挖掘和引导。

许多脍炙人口的古诗词,都是诗人关注生活、关注社会,用敏锐的眼睛去看,用聪慧的耳朵去听,用细腻的内心去感受,才会千古传诵。正如叶圣陶先生说:“生活如源泉,文章如溪水,泉源丰富而不枯竭,溪水自然活泼地流个不歇。”

生活丰富多彩,脱离孩子的生活情景、情感体验的写作教学是枯燥无味的。相反,作文源于生活,为学生提供想象的依据,又高于生活,。

4.如何提高学生古诗审美鉴赏能力

中国的古诗文绵延流传了千百年,是中华民族的文化精髓,也是中国人传统的思想情感、审美和智慧的积淀,更是中华民族永恒的经典。

我们可以从中体悟到中华民族的优秀精神、伦理道德和审美情趣。古典诗歌是中学生乃至每个人最宝贵、最丰富的文学源泉,她能丰富学生的思想,开阔学生的视野,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

能让学生从文学的源头汲取到最清澈、最甜美的文学之水,也能让学生在吟咏古诗词时感受博大精深的古典文化,了解古人的生活,古人的思想,古代的文化,从一句句诗,一个个典故,一幅幅画面中感受一脉相承的经典。中国的孩子都应该是腹有诗书气自华的孩子,都应该是富有书香的孩子,都应该在浮躁的今天找到让精神和性情都安静下来力量。

所以古诗词不仅仅是文学,更是成为笃定的信仰和精神的力量。学习古典诗歌,是学习中华民族文化的最佳途径。

古诗文教学实际是用文学的形式来教化民族的文化。一首首唐诗宋词,一篇篇楚辞汉赋,文思奇妙,词彩华丽,情趣高雅,赏心悦目。

对高中生而言,从诗歌鉴赏中吸收前人思想精华,感受诗歌的精神魅力,是最主要的目标。但是,当代中学生对学习古诗文有相当程度的畏难情绪和疏离感。

中华文化的名篇佳作成了学生难以消化接受、甚至拒绝接受的“古董”,远不如言情武打小说、流行歌词那么风行。随着新课改的逐步深入,高中语文课本将古诗文的比例增加,可见国家已经开始重视古代经典的传承。

但在现实中,古诗文教学僵死的教学模式往往只是局限于条分缕析和一字一句的翻译,导致教学内容支离破碎,学生兴趣减退,只是拘泥于有迹象的文字,而不领悟文字背后的言外之意、弦外之音,不去掌握鉴赏诗歌的方法,没有用心接触作者的所见所感,没有真正做到和作者心相契合,使古诗文教学非文学化倾向越来越严重。从学的方面看,学生只停留于翻译背诵的层面上,而缺少对古诗文的鉴赏兴趣和鉴赏能力的培养。

再加上学生学业压力非常大,作业任务非常繁重,这使得他们没有过多的时间和精力去投入的欣赏诗歌,古典诗词及其相关知识的积累就显得薄弱甚至很贫瘠。还有,当前的考查模式难度较大,学生掌握的知识和技巧经常让她们在面对考题时茫然失措、抓耳挠腮,他们很难从古典诗词的学习中获得成就感和满足感,当然会失去学习的兴趣和前进的动力。

因此,要让学生真正喜欢上古诗文并将它发扬光大,就得让学生真切地感受古诗文之中的美,培养学生的古诗文鉴赏能力便是当务之急了,让学生在鉴赏中发现中国古文化语言的无穷魅力,喜欢上它并传承下去。如何提高学生的鉴赏兴趣和鉴赏能力呢?学生学习古典诗词的知识主要来源于课堂,所以,课堂就是培养和提高学生鉴赏能力的主阵地。

但是,无论是学生还是教师,课堂上都出现了不同程度的问题。通过调查问卷的分析,存在以下具体的问题:1.学生基础薄弱,文学积淀匮乏。

字词理解有困难,不能很好地读懂意思;表达能力欠缺,将自己的理解不能很好地表达出来;联想思维差欠缺,进入意境较难;对基本手法掌握不好,分析不出其效果;尤其以后两种最为明显。2.课堂视野狭窄,教师很少对学生的思维进行系统性的引导、培养。

就笔者所观摩的诸多课例来看,教师普遍重视学生抽象思维的训练,而忽略形象思维的发展,表现为注重对作品内容作理性的分析、概括,而缺乏对语言情味、意蕴的挖掘,对具体形象的感知,以及对作品情感因素、审美因素的体味。文化底蕴的迅速流失,使最具教育意义、最具感染力、最有文化艺术性的文学课变成枯燥乏味的干巴巴的技术课。

针对以上问题,我们以自己的课堂为实验田,从朗诵、思维等方面进行了探究,努力改变传统的教学方式,在深入把握文学鉴赏中思维活动内涵与特点的基础上,不断探索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途径与方法,强化学生形象思维的训练,希望对自己的教学和学生的素养有所帮助。一、诵读——涵永功夫兴味长 古诗学习是一项浩大的工程,它的起点是朗读背诵,反复吟诵,品赏韵味。

吟咏随诗人的感情而出,吟咏同时又生发着诗人的感情,声情相随,声情相生,而最后的作品则是诗人声与情的文字记录。那么,读者在阅读时则可通过吟诵揣摩诗人的声气口吻,通过声音达到自己的心灵与作者的心灵相互交流的境界。

因此,吟咏是阅读欣赏诗歌的有效方法之一。有效的朗诵不但可以激发学生学习古典诗词的热情,更可以让学生在朗朗读书声中顺着文字走进作者的内心世界。

有效,就需要必要的指导,让学生掌握必要的朗诵方法,从而提高鉴赏水平。朱熹说:“大抵观书,先须熟读,使其字皆若出于吾之口;继以精思,使其意皆若出于吾之心,然后可以得尔。”

所以,读诗,首先要熟读,就是披文以入情,表情以达意。课文内容入于眼,出于口,闻于耳,记于心,多方感知。

古人云:“诗缘情”,“情动而辞发”。没有感情的朗诵肯定是不成功的。

朗读课文以至于成诵,对学生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的。诵“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生同病相怜人世一叹;诵“此情。

5.古诗词教学中怎样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

大多数语文教师在教学生古典诗词的时候,只注重工具性,即以知识和技能为主,通常将诗文完整、通顺地给学生翻译一遍了事,并要求学生在课下死记硬背,到考试时能够顺利默写名言名句,能够中规中矩地翻译出某些课文中的段落和句子。

但是这和倡导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和以人为本、构建和谐社会的理念相违背,也使古典诗词的文化底蕴失去了美感。因此,继承民族优秀文化遗产,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健全的人格就成了语文教师的一项重要任务。

一、教师的人格美是对学生进行审美教育的首要条件作为教书育人主体的教师,首先应该具备完善的人格。教学艺术也是情感的艺术,身教胜于言传。

在平时的教学中将明是非、重操守、知廉耻等传统人格中的积极因子灌输给学生,优美和谐的教师语言,恰当的表情和动作,教师良好的态度观念和正确的价值取向都能够陶冶学生的情操,激起学生的审美热情,培养他们高尚的审美情趣和人格修养。二、创设适宜的氛围,让学生沉浸到诗歌的意境中,体味美语文教学中,教师要善于启发诱导,创设情境,挖掘文本中的社会美、自然美、道德美和人性美等美育因素,在教学中让学生充分发挥想象和联想的作用,播放一些古典音乐或者优秀的朗读磁带,让学生在美育的氛围中。



  • 褰㈠娆h祻鑹烘湳鍝鐨勮瘲鍙
    绛旓細6.鍏充簬瀹$編鐨勮瘲鍙鏈濂芥槸涓浜涘悕浜虹殑 杩欎釜寰堥毦鐣屽畾,寮勪笉濂藉彉鎴愪簡鎴愯鎴栬呰瘲鍙ョ殑缃楀垪銆 浣嗘槸鎴戣繕鏄強浠ヤ袱涓緥瀛,浣嗘効,瀵逛綘鏈夌敤: 1:缇氱緤鎸傝,鏃犺抗鍙眰 褰㈠璇楀彞鎴栬呰壓鏈搧娴戠劧澶╂垚宸уず澶╁伐,绂呭畻璇傛瘮鍠讳笉娑夌悊璺佷笉钀借█绛岀殑鈥滃璇濄 瀹嬄蜂弗瀹囥婃钵娴瘲璇澛疯瘲杈ㄣ嬭:鈥滆瘲鑰,鍚熷拸鎯呮т篃銆 鐩涘攼璇镐汉,鎯熷湪鍏磋叮...
  • 鍏充簬缇庣殑鍚嶈█璇楀彞
    绛旓細6.姹備笌缇 鏈夊叧鐨鍚嶈█, 鍙ゆ枃, 璇楀彞 涓銆佲滀簲鑹蹭护浜虹洰鐩测: 鑰佸瓙璇,鈥滀簲鑹蹭护浜虹洰鐩测,鈥滀簲闊充护浜鸿宠亱鈥,涓昏 鏄緷鎹粬鐨勬湸绱犺京璇佺悊璁,涓鑸湴璁ㄨ浣滀负鑹烘湳缇庨壌璧忓璞$殑鈥滀簲鑹测濄佲滀簲闊斥, 濡傛灉鍙樻垚浜嗚繃鍒嗙殑鎰熷畼浜彈鍜屾鏃犺妭鍒剁殑婊¤冻,灏变細澶卞幓閴磋祻鑹烘湳缇庣殑鍒濊》,鐢氳嚦 浼氬け鍘诲叾瀹$編浠峰,鑰屾垚涓轰竴绉嶄簨涓庢効杩濄佷激...
  • 鍏充簬鏃跺皻璇楀彞(鍏充簬鏃跺皻鐨勫彜璇)
    绛旓細鐧藉眳鏄撴浘鍦ㄣ婃椂涓栧銆嬩竴璇椾腑閬:鈥滄椂涓栧,鏃朵笘濡,鍑鸿嚜鍩庝腑浼犲洓鏂,鏃朵笘娴佽鏃犺繙杩,鑵笉鏂芥湵闈㈡棤绮,涔岃啅娉ㄥ攪鍞囦技娉,鍙岀湁鐢讳綔鍏瓧浣,濡嶅榛戠櫧澶辨湰鎬,濡嗘垚杩戜技鍚偛娉c傗濆啓鍑轰簡褰撴椂鐭殏娴佽鐨勪竴绉嶅鎬殑瑁呮壆鈥滄唱濡嗏,澶х害鏄粠瑗垮煙鎴栧悙钑冧紶杩囨潵鐨,棰囧悎鈥滀笢鏂芥晥棰︹濅箣涓绘棬,璇皟璁藉埡,姣旇緝鏈夎叮銆 2.鍏充簬鏃跺皻鐨...
  • 褰㈠鐢风敓鏈夋墠鍗鐨勮瘲鍙,鎻忚堪澶氭墠澶氳壓銆佹湁瀹$編,瑕佽瘲鍙ヤ笉瑕佹垚璇
    绛旓細1銆佹湁鍖悰瀛愶紝濡傚垏濡傜锛屽鐞㈠纾ㄣ傗斺斻婂浗椋幝峰崼椋幝锋穱濂ャ嬪懆浠B锋棤鍚嶆皬 璇戞枃锛氶珮闆呭厛鐢熸槸鍚涘瓙锛屽闂垏纾嬫洿绮炬箾锛屽搧寰风悽纾ㄦ洿鑹杽銆2銆佺瑪钀芥儕椋庨洦锛岃瘲鎴愭常楝肩銆傗斺斻婂瘎鏉庡崄浜岀櫧浜屽崄闊点嬪攼浠B锋潨鐢 璇戞枃锛氱湅鍒颁粬钀界瑪锛岄闆ㄤ负涔嬫劅鍙癸紱鐪嬪埌浠鐨勮瘲锛岄绁為兘涓轰箣鎰熷姩鍝常銆3銆佹枃閲囨壙娈婃弗锛屾祦浼犲繀缁濅鸡...
  • 鍏充簬鏃跺皻濂鐨勮瘲鍙(鍏充簬鏃跺皻鐨勫彜璇)
    绛旓細1.鍏充簬鏃跺皻鐨勫彜璇 鏃跺皻鐨勫彜璇 鈥滃惔鐜嬪ソ鍓戝,鐧惧澶氬垱鐦;妤氱帇濂界粏鑵,瀹腑澶氶タ姝烩濅互鍙娾滃煄涓ソ楂樼粨,鍥涙柟楂樹竴灏;鍩庝腑濂藉箍鐪,鍥涙柟涓斿崐棰;鍩庝腑濂藉ぇ琚,鍥涙柟鍏ㄥ尮甯涖傗 鏄庢湞寰愭腑璇:鈥滅煶姒磋姳鍙戣娆茬剼,锜犳灊灞堟湹鐨嗗穿浜;鍗冮棬涓囨埛涔颁笉灏,鑳滃皢鍎垮コ鏌撶孩瑁欍傗濈畝鐩存槸鈥滅洓鍐电┖鍓嶁濆晩,閭e満闈竴瀹氱儹闂归潪鍑° 銆婂彜璇楀崄...
  • 琛ㄧ幇璇楄瘝涔嬬編鐨勮瘲鍙
    绛旓細8.姹備笌缇 鏈夊叧鐨鍚嶈█, 鍙ゆ枃, 璇楀彞 涓銆佲滀簲鑹蹭护浜虹洰鐩测: 鑰佸瓙璇,鈥滀簲鑹蹭护浜虹洰鐩测,鈥滀簲闊充护浜鸿宠亱鈥,涓昏 鏄緷鎹粬鐨勬湸绱犺京璇佺悊璁,涓鑸湴璁ㄨ浣滀负鑹烘湳缇庨壌璧忓璞$殑鈥滀簲鑹测濄佲滀簲闊斥, 濡傛灉鍙樻垚浜嗚繃鍒嗙殑鎰熷畼浜彈鍜屾鏃犺妭鍒剁殑婊¤冻,灏变細澶卞幓閴磋祻鑹烘湳缇庣殑鍒濊》,鐢氳嚦 浼氬け鍘诲叾瀹$編浠峰,鑰屾垚涓轰竴绉嶄簨涓庢効杩濄佷激...
  • 鍏充簬鐢熸椿鍜岃壓鏈鐨勮瘲鍙
    绛旓細5.璋佹湁鎻忓啓鍏充簬鑹烘湳鐨勮瘲鍙鍟妦~~ 鐞电惗琛屾槸鍞愪唬璇椾汉鐧藉眳鏄,鎻忓啓鐞电惗濂抽珮瓒呯殑鎶鑹虹殑璇椼 鐞电惗琛 娴旇█姹熷ご澶滈佸 鏋彾鑽昏姳绉嬬憻鐟 涓讳汉涓嬮┈瀹㈠湪鑸 涓鹃厭娆查ギ鏃犵寮 閱変笉鎴愭鎯ㄥ皢鍒 鍒椂鑼尗姹熸蹈鏈 蹇介椈姘翠笂鐞电惗澹 涓讳汉蹇樺綊瀹笉鍙 瀵诲0鏆楅棶寮硅呰皝 鐞电惗澹板仠娆茶杩 绉昏埞鐩歌繎閭鐩歌 娣婚厭鍥炵伅閲嶅紑瀹 鍗冨懠涓囧敜...
  • 鍞愪唬浠ヨ儢涓虹編鐨勮瘲鍙
    绛旓細3.鍙や汉鏈夋病鏈鍏充簬浠ヨ偉涓虹編鐨勮瘲璇,鍙ュ瓙,鏂囩珷绛 銆婂崼椋幝风浜恒嬭禐缇庝竴浣嶈吹濡,杩欎笌鐜颁唬鎸戦夌編浜烘墍瑕佹眰鐨勨滈鎰熲濇槸鎭版伆鐩稿弽鐨;鍐嶅線涓嬬湅鈥斺斺滄浘棰婂氳,鏇茬湁瑙勫彧鈥,杩欏氨缇庡緱鏇村姞鎯婁汉,鑰屸滄晼鏁栤:鈥滅敨,澶т篃銆 鈥滃厖鐭斥,缇庡ぇ涔嬫剰,鎵浠ュ悰涓婚夌編涔熷氨澶氶夐珮澶х殑濂充汉,纭曡岄暱鍏 ;銆婂崼椋幝风浜恒:鈥滅浜烘晼...
  • 鍙や唬鍏充簬鍏磋叮鐨勮瘲鍙
    绛旓細2.姹鏈夊叧鍏磋叮鐨勫彜璇鎬 瑗挎灊鏉戝缃崏鍫傚湴(鏉滅敨)鍑洪儹鐪勭粏宀,鎶寰楀井璺.婧涓娴佹按,鏇叉姌鏂瑰薄娓.璧炲叕姹や紤寰,濂介潤蹇冭抗绱.鏄ㄦ瀴闇炰笂浣,鐩涜宀╀腑瓒.鎬$劧鍏辨惡鎵,鎭f剰鍚岃繙姝.鎵悵娑╁厛鐧,闄熷窐鐪╁弽椤.瑕佹眰闃冲唸鏆,鑻﹂櫉闃村箔娌.鎯嗘呰佸ぇ钘,娌堝悷灞堣煚鏍.鍗滃眳鎰忔湭灞,鏉栫瓥鍥炰笖鏆.灞傚穮棣钀芥棩,鏃╄敁宸插闇.澶...
  • 鍏充簬缇庢湳鐨勮瘲鍙鍚嶈█
    绛旓細杩欐牱涓嶄粎鑳藉煿鍏绘垜浠殑鎬ф儏銆佸寮篹79fa5e98193e59b9ee7ad9431333363396332鎴戜滑鐨勮壓鏈濈淮,杩樿兘鎻愬崌鎴戜滑鐨瀹$編鐞嗗康,浣跨敓娲绘洿涓板瘜銆傛儫缁濅技鍙堢粷涓嶄技浜庣墿璞¤,姝や箖鐪熺敾銆 璇椾笉鏄啓鍑烘潵鐨,姝e缁樼敾涓嶆槸鐢诲嚭鏉ョ殑涓鏍,鏁翠釜杩囩▼鍏跺疄灏辨槸鍛煎惛杩愬姩,鐒跺悗姝讳簡,鐒跺悗娲讳簡銆 鎴戞濊冪殑閫熷害闈炲父蹇,鑰屾垜鐨勬墜浼氶厤鍚堟濊冪殑閫熷害銆 澧...
  • 扩展阅读:古人表白最浪漫的诗句 ... 审美自信名言名句 ... 艺术审美文案短句 ... 审美名言警句 ... 优雅端庄大气之赞美 ... 形容审美观念高的句子 ... 夸赞审美观好的句子 ... 形容审美好的句子 ... 关于审美的经典名言 ...

    本站交流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欢迎反馈与建议,请联系电邮
    2024© 车视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