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阳节有什么传统风俗 重阳节吃什么食物?

重阳节在每年的九月初九,历史悠久,古人流传下来许多传统习俗,食物讲究也有不少。我们都熟悉的重阳节习俗登高,在小学课本有学过的古诗也是关于重阳节的,今天我们就来一起了解下重阳节有什么传统风俗,重阳节吃什么食物。

重阳节有什么传统风俗1
晒秋
重阳节是最好的赏秋时期,中国南方还有些山区村落保留了“晒秋”特色。去乡村赏民俗、看晒秋,已成为乡村旅游的一种时尚。“晒秋”是一种典型的农俗现象,具有极强的地域特色。在湖南、广西、安徽、江西等生活在山区的村民,由于地势复杂,村庄平地极少,只好利用房前屋后及自家窗台屋顶架晒、挂晒农作物,久而久之就演变成一种传统农俗现象。这种村民晾晒农作物的特殊生活方式和场景,逐步成了画家、摄影家追逐创造的素材,并塑造出诗意般的“晒秋”称呼。
放纸鸢
放纸鸢是南方过重阳节的主要习俗。民间过重阳节是以放纸鸢为主要特征的。光绪《惠州府志》亦有记述。纸鸢亦现在的风筝。在民间传统,重阳节除了登高,放纸鸢也是一个特色。
登高
重阳节登高的风俗历史悠久。古代民间在重阳节有登高的风俗,故重阳节又叫“登高节”。重阳登高习俗源于此时的气候特点以及古人对山岳的崇拜。登高“辞青”也是源于大自然中的节气,重阳节登山“辞青”与古人在阳春三月春游“踏青”相对应。“登山祈福”的习俗在春秋战国时期已流行。登高的地点,没有统一的规定,登高所到之处大抵分为登高山、登高楼、抑或是登高台。高风俗其由来大致有四:其一是源于古人的山岳崇拜;其二是源于“清气上扬、浊气下沉”的气候;其三是源于登高“辞青”;其四是源于附会上一个荒谬传说“桓景登山避灾”。
登山祈福
远古时古人对山岳的崇拜,形成“登山祈福”习俗。《礼记·祭法》记载:“山林川谷丘陵,能出云,为风雨,见怪物,皆曰神。”文献记载古人对山既敬畏又充满崇拜,“登山祈福”的习俗早在春秋战国时期已流行开来。 在西汉,《长安志》中就有汉代京城九月九日时人们游玩观景之记载。
按照天地日月运行规律,农历九月九日重阳这一天是“清气上扬、浊气下沉”的气候,地势越高清气越聚集,于是“重阳登高畅享清气”便成了民间争相趋之的重要民俗事象。
登高“辞青”的说法则源于大自然中的节气。重阳为秋节,节后天气渐凉,草木开始凋零,重阳节登山“辞青”与古人在阳春三月春游“踏青”相对应。
重阳节登高避灾之神话传说始于东汉,传说当时河南有个叫桓景的术士认为这一天里会有瘟气降临,人们要离开自己的家,尽可能到高处去,才能平安。桓景在九月九日登高以避灾的荒谬故事,见于南朝梁吴均的神话志怪小说《续齐谐记》。
吃重阳糕
据史料记载,重阳糕又称花糕、菊糕、五色糕,制无定法,较为随意。 九月九日天明时,以片糕搭儿女头额,口中念念有词,祝愿子女百事俱高,乃古人九月作糕的本意。讲究的重阳糕要作成九层,像座宝塔,上面还作成两只小羊,以符合重阳(羊)之义。有的还在重阳糕上插一小红纸旗(代替茱萸),并点蜡烛灯。这大概是用“点灯”、“吃糕”代替“登高”的意思。当今的重阳糕,仍无固定品种,各地在重阳节吃的松软糕类都称之为重阳糕。
祭祖
重阳节是中国传统四大祭祖节日之一,古代民间素有祭祖祈福的传统。古时重阳祭祖的传统习俗在岭南一带仍盛行,人们会在每年的重阳节举行祭祖活动。无论是祭祖活动还是登高远望,其最根本的作用是增强人们文化认同感,加强家族和社会的凝聚力。
赏菊
重阳日,历来就有赏菊花的风俗,所以古来又称菊花节。赏菊习俗源于菊文化。菊本是天然花卉,因其花色五彩缤纷且傲霜怒放而形成赏菊赞菊的菊文化。农历九月俗称菊月,节日举办菊花大会,倾城的人潮赴会赏菊。从三国魏晋以来,重阳聚会饮酒、赏菊赋诗已成时尚。在中国古俗中,菊花象征长寿。菊是长寿之花,又为文人们赞美作凌霜不屈的象征。
辞青
古人长将重阳与上巳(清明节)作为对应的春秋大节。如果说上巳节是人们度过漫长冬季后出室畅游的节日,那么重阳大约是在秋寒新至、人们即将隐居时的具有仪式意义的秋游,所以民间有清明节“踏青”,重阳节“辞青”的风俗。
享宴求寿
重阳节的求寿之俗,有现存文献记载的最早见于汉代。汉代《西京杂记》中记载:“九月九日,佩茱萸,食蓬饵,饮菊花酒,云令人长寿。《荆楚岁时记》云:“九月九日,四民并籍野饮宴。”隋杜公瞻注云:“九月九日宴会,未知起于何代,然自驻至宋未改。”在祭天祭祖的基础上加入了求长寿及饮宴,构成了重阳节的基础。重阳时节的大型饮宴活动,其实是由先秦时庆丰收祭祀宴饮发展而来。
佩茱萸
古代风行九九插茱萸的习俗,所以又叫做茱萸节。茱萸是一种可以做中药的果实,因为出产于吴越地(今江浙一带)的茱萸质量最好,因而又叫吴茱萸。古人认为在重阳节这一天登山插茱萸可以驱虫去湿、逐风邪。于是便把茱萸佩戴在手臂上或磨碎放在香袋里,还有插在头上的。大多是妇女、儿童佩戴,有些地方男子也佩戴。
茱萸入药,可制酒养身祛病。茱萸香味浓,具有明目、醒脑、祛火、驱虫、去湿、逐风邪的作用,并能消积食,治寒热。插茱萸等古俗则是民间登山驱风邪的行为,插茱萸和簪菊花在唐代就已经很普遍。重阳节清气上扬,浊气下沉,人们用天然药物茱萸等调整体魄健康,使其适应自然气候变化。

重阳节有什么传统风俗2
重阳节吃什么食物
1、重阳菊花酒
菊花酒是“九九重阳节”的吉祥酒,因“酒”谐音“久”,有长长久久的寓意。因此,也就有了重阳节要喝菊花酒的习俗。
金秋九月,秋菊傲霜,由于菊花不惧严寒的独特品性,成为了生命力的象征。因此,在古待,菊花有着不平常的文化意义,它被人们认为是延寿客、不老草,可使人老而弥坚。人们常常在头年秋季采摘下初开的菊花和一点青翠的枝叶,夹杂在准备酿酒的粮食之中,一般会在头一年酿制好,放置来年重阳节饮用,听老一辈说,喝了这种酒,便可延年益寿。
到了明清时代,人们又在菊花酒中加了多种草药,其效更佳了。制作方法为:用甘菊花煎汁,用曲、米酿酒或加地黄、当回、枸杞等中药。高濂所着的《遵生八笺》中对此有着明确的记载,称菊花酒是十分盛行的健身饮料。《西京杂记》记述:汉高祖时,宫中“九月九日佩茱萸,食莲饵,饮菊花酒,令人长寿”
2、九九重阳糕
重阳糕是重阳节的重要食物,《都门杂咏·论糕》有记:
中秋才过又重阳,又见花糕各处忙。
面夹双层多枣粟,当筵题句傲刘郎。
据记载,重阳吃花糕始于西汉,当时称为蓬饵,亦即黍糕。到宋代,重阳节吃花糕之风大盛,一直流传至今。为了美观中吃,人们把重阳糕制成五颜六色,还要在糕面上撒上一些木樨花,故重阳糕又叫桂花糕。
重阳节要登高避灾,“糕”与“高”同音,又有“步步高升”、“寿高九九”之含义,所以“重阳花糕”成了最受欢迎的重阳节食品。重阳糕又称花糕、菊糕、五色糕,制无定法,较为随意。
花糕一般中间夹些青果、小枣、核桃仁之类的糙干果,3层、2层不等,或者中间夹些较细的蜜饯干果,如苹果脯、桃脯、杏脯、乌枣之类。
现今,重阳节售卖的重阳糕,依然会用五彩缤纷的彩纸剪成三角形,用根竹签固定,插在重阳糕上,小巧的模样煞是可爱。
3、北方栗子糕,南方糍粑
北京有很多的小吃,其中有两样是专在重阳节时食用的,一个是花糕,前面已经说过了,还有一个是栗子糕,顾名思义,栗子糕是用栗子泥为主料制作而成的。
栗子糕的做法是把生栗子去皮蒸熟捣成泥,将栗子泥分成3份,用一份摊开为底层,接着展一层京糕片,再用一份抹平在京糕片上,再抹一层澄沙馅,最后一份栗子泥抹在最上层,上面再用切成小菱角形的京糕片和细青梅丝拼成图案,就做成了上、中、下为黄色,中间夹有红、褐两色五层的栗子糕了。
在我国西南地区,重阳节是吃糍粑。其做法是将洗净的糯米下到开水锅里,一沸即捞,上笼蒸熟,再放臼里捣烂,揉搓成团即可。食用时,把芝麻炒熟,捣成细末,把糍耙团搓成条,揪成小块,拌上芝麻、白糖等,这是软糍耙。
还有一种是硬糍耙,又称油糍耙,做法是糯米蒸熟后不捣烂,放在案上搓成团,擀开后放些食盐和花椒粉做成馅芯,再卷条切片,再进油锅中炸制,成色金黄美瞧,咸麻香脆,回味无穷。
4、重阳节要吃羊肉
重阳节吃羊肉面,是因为羊与阳谐音,应了重阳之典。面一定要吃白面,白是百字去掉顶上的一,有一百减一正好九十九的寓意,又应了九九之典。有些地方重阳节当日会举行以羊肉为主的宴会,爆、烤、涮以至全羊席。
因为秋天正是羊最肥的季节,羊肉性暖,可以御寒。和猪肉、牛肉相比,羊肉肉质细嫩,蛋白质含量高,且脂肪、胆固醇含量少,很适合老人食用。注重养生的古人讲究秋季进补,而羊肉是最好的进补食材,因而重阳要吃羊。
陕北有不少以荞面羊肉为主料的着名小吃,比如羊肉臊子饸饹、羊肉荞麦面等。而陕北人过重阳节更是要在晚上享用荞面羊肉。
5、重阳节要吃螃蟹
“秋风起,蟹脚痒”,秋天正是吃螃蟹的季节,这个时候的螃蟹正肥美,满膏满黄,蟹肉也非常饱满,重阳节自然少不了吃螃蟹。事实也是如此,在我国不少地方,重阳这天都是要吃螃蟹的。
重阳节有什么传统风俗3
重阳节的意义
1、敬祖 重阳节和除夕、清明、中元三节都是中国传统的祭祖节日。古人有慎终追远的传统,过节总是会先祭拜先祖,渐渐的祭祖文化演变成古代的“五礼”之一。祭祖文化的背后是人们家族观念的体现,相同的血缘和共同的祖先让家族亲人间更具凝聚力,让家族成了每个人社交圈中最重要的一环,许多人暮年希望落叶归根正是受家族观念的影响。 在现代化进程中,家族的观念越来越淡薄,人们对祖先的认识也越来越少,在这个传统节日里,孩子们应该去了解自己的祖先和家族,因为家是每个人的根,家族是每个家的根,而祖先则是所有家族的根。知祖敬祖,是这个节日里每个人都要上的第一堂课。
2 、敬老 九九重阳节,在古代九是极数,是最大的数字,而且九九与“久久”同音,于是被赋予了“长长久久”的含义,寄托着对老人健康长寿的祝福。从西汉时人们“设宴求寿”到1989年农历九月初九被定为“老人节”,重阳节敬老的风俗从历史延续到了当下。 “老人”是社会最弱势的群体,他们为社会的进步,为家庭付出了自己的全部力量,待到行动不便时应该被全社会,被后代尊敬赡养。这种敬老爱老的传统美德是中华民族之所以血浓于水、历尽沧桑生生不息、“人情味”非常浓厚的重要原因。敬老爱老,是这个节日里每个人都要上的第二堂课。
3 、孝道 你的父母或长辈也许还没成为老人、不需要敬老,但孝道却仍然需要。百善孝为先,一个人所受恩惠莫重于父母,孝道的传承是家庭和睦兴旺的根本。中国诸子百家思想虽各异,但无不注重孝道,可见孝道在中华民族文化中是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华夏民族之所以是世界上唯一可以繁衍五千年而至今不衰的民族,孝道起着很大的作用。不讲孝道,则家不为家;不忠于国,则国将不国。尊重父母、理解父母、回报父母,是这个节日里每个人都要上的第三堂课。
4、感恩 感恩是重阳节中包含最大的普世价值,人生道路坎坷,在危难时刻,无论何人向你伸出双手,为你指点迷津,我们都要知恩图报。感恩是积极向上的思考和谦卑的态度,它是自发性的行为。当一个人懂得感恩,身上就会散发特有的温度,感化他人,让社会更加有情有味。 生活中我们都要有着感恩之心,就像在心中种下了一颗美好的种子,让我们拥有积极、健康、阳光的良好心态,更能感受到生活的美好,同时也让帮助过你的人对你更加看好。心存感恩,懂得回报,是这个节日里每个人都要上的第四堂课。
以上就是重阳节有什么传统风俗,重阳节吃什么食物的所有内容了,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谢谢观看。
测一测你的2023兔年运势和未来十年大运是好是坏?不知道如何挑选一个好日子?TA是你这一生对的人吗?2023年你会发大财吗?全方位解读你的事业天赋,扭转困局!点击在线咨询:http://www.adxqd.com/xz/

扩展阅读:唐代重阳节有什么风俗 ... 九月重阳节有什么风俗 ... 9月9重阳节是干嘛的 ... 重阳节必吃的9种食物 ... 重阳节是怎么来的 来历 ... 重阳节三大禁忌 ... 重阳节吃什么传统美食 ... 重阳节的风俗文化传统 ... 重阳节风俗有哪些 传统 ...

本站交流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欢迎反馈与建议,请联系电邮
2024© 车视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