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板桥的资料 简历 书法? 郑板桥的个人资料

\u90d1\u677f\u6865\u7684\u8d44\u6599

\u90d1\u677f\u6865


\u6e05\u4ee3\u8457\u540d\u753b\u5bb6\u3001\u4e66\u6cd5\u5bb6\u3002\u5b57\u514b\u67d4\uff0c\u53f7\u677f\u6865\uff0c\u4e5f\u79f0\u90d1\u677f\u6865\u3002\u4e7e\u9686\u65f6\u8fdb\u58eb\uff0c\u66fe\u4efb\u6f4d\u53bf\u53bf\u4ee4\uff0c\u4e66\u753b\u53f2\u3002\u6c5f\u82cf\u5174\u5316\u4eba\uff0c\u5e94\u79d1\u4e3e\u4e3a\u5eb7\u7199\u79c0\u624d\uff0c\u96cd\u6b63\u5341\u5e74\u4e3e\u4eba\uff0c\u4e7e\u9686\u5143\u5e74(1736)\u8fdb\u58eb\u3002\u5b98\u5c71\u4e1c\u8303\u53bf\u3001\u6f4d\u53bf\u53bf\u4ee4\uff0c\u6709\u653f\u58f0\u201c\u4ee5\u5c81\u9965\u4e3a\u6c11\u8bf7\u8d48\uff0c\u5fe4\u5927\u540f\uff0c\u9042\u4e5e\u75c5\u5f52\u3002\u201d\u4f5c\u5b98\u524d\u540e\uff0c\u5747\u5c45\u626c\u5dde\uff0c \u4ee5\u4e66\u753b\u8425\u751f\u3002\u5de5\u8bd7\u3001\u8bcd\uff0c\u5584\u4e66\u3001\u753b\u3002\u8bd7\u8bcd\u4e0d\u5c51\u4f5c\u719f\u8bed\u3002\u753b\u64c5\u82b1\u5349\u6728\u77f3\uff0c\u5c24\u957f\u5170\u7af9\u3002\u5170\u53f6\u4e4b\u5999\u4ee5\u7126\u58a8\u6325\u6beb\uff0c\u85c9\u8349\u4e66\u4e2d\u4e4b\u4e2d\u7ad6\uff0c\u957f\u6487\u8fd0\u4e4b\uff0c\u591a\u4e0d\u4e71\uff0c\u5c11\u4e0d\u758f\uff0c\u8131\u5c3d\u65f6\u4e60\uff0c\u79c0\u52b2\u7edd\u4f26\u3002\u4e66\u4ea6\u6709\u522b\u81f4\uff0c\u96b6\u3001\u6977\u53c2\u534a\uff0c\u81ea\u79f0\u201c\u516d\u5206\u534a\u4e66\u201d\u3002\u95f4\u4ea6\u4ee5\u753b\u6cd5\u884c\u4e4b\u3002\u5370\u7ae0\u7b14\u529b\u6734\u53e4\u903c\u6587\u3001\u4f55\u3002\u4e3a\u4eba\u758f\u653e\u4e0d\u7f81\uff0c\u4ee5\u8fdb\u58eb\u9009\u53bf\u4ee4\uff0c\u65e5\u4e8b\u8bd7\u9152\uff0c\u53ca\u8c03\u6f4d\u53bf\uff0c\u56e0\u5c81\u9965\u4e3a\u6c11\u8bf7\u8d48\uff0c\u5fe4\u5927\u540f\uff0c\u7f62\u5f52\uff0c\u5c45\u626c\u5dde\uff0c\u58f0\u8a89\u5927\u8457\u3002\u6063\u60c5\u5c71\u6c34\uff0c\u4e0e\u9a9a\u4eba\u3001\u91ce\u8872\u4f5c\u9189\u4e61\u6e38\u3002\u65f6\u5199\u4e1b\u5170\u7626\u77f3\u4e8e\u9152\u5eca\u3001\u50e7\u58c1\uff0c\u968f\u624b\u9898\u53e5\uff0c\u89c2\u8005\u53f9\u7edd\u3002\u8457\u6709\u677f\u6865\u5168\u96c6\uff0c\u624b\u4e66\u523b\u4e4b\u3002\u6240\u4f5c\u5356\u753b\u6da6\u683c\uff0c\u4f20\u9882\u4e00\u65f6\u3002\u4e3a\u201c\u626c\u5dde\u516b\u602a\u201d\u4e4b\u4e00\uff0c\u5176\u8bd7\u3001\u4e66\u3001\u753b\u4e16\u79f0\u201c\u4e09\u7edd\u201d\uff0c\u64c5\u753b\u5170\u7af9\u3002\u90d1\u71ee\u4e00\u751f\u753b\u7af9\u6700\u591a\uff0c\u6b21\u5219\u5170\u3001\u77f3\uff0c\u4f46\u4e5f\u753b\u677e\u753b\u83ca\uff0c\u662f\u6e05\u4ee3\u6bd4\u8f83\u6709\u4ee3\u8868\u6027\u7684\u6587\u4eba\u753b\u5bb6\u3002\u751f\u4e8e1693\u5e7411\u670822\u65e5\uff0c\u5352\u4e8e1765\u5e741\u670822\u65e5\uff0c\u4eab\u5e74\u4e03\u5341\u4e09\u5c81\u3002
\u6e05\u4ee3\u7684\u90d1\u677f\u6865\uff0c\u662f\u5386\u53f2\u4e0a\u7684\u6770\u51fa\u540d\u4eba\uff0c\u201c\u626c\u5dde\u516b\u602a\u201d\u7684\u4e3b\u8981\u4ee3\u8868\uff0c\u4ee5\u4e09\u7edd\u201c\u8bd7\u4e66\u753b\u201d\u95fb\u540d\u4e8e\u4e16\u7684\u4e66\u753b\u5bb6\u3001\u6587\u5b66\u5bb6\u3002\u4ed6 \u7684\u4e00\u751f\u53ef\u4ee5\u5206\u4e3a\u201c\u8bfb\u4e66\u3001\u6559\u4e66\u201d\u3001\u5356\u753b\u626c\u5dde\u3001\u201c\u4e2d\u4e3e\u4eba\u3001\u8fdb\u58eb\u201d\u53ca\u5ba6\u6e38\u3001\u4f5c\u540f\u5c71\u4e1c\u548c\u518d\u6b21\u5356\u753b\u626c\u5dde\u4e94\u4e2a\u9636\u6bb5\u3002

\u90d1\u677f\u6865\uff081693-1765\uff09\uff0c\u539f\u540d\u90d1\u71ee\uff0c\u5b57\u514b\u67d4\uff0c\u53f7\u7406\u5eb5\uff0c\u53c8\u53f7\u677f\u6865\uff0c\u4eba\u79f0\u677f\u6865\u5148\u751f\uff0c\u6c5f\u82cf\u5174\u5316\u4eba\uff0c\u7956\u7c4d\u82cf\u5dde\u3002\u5eb7\u7199\u79c0\u624d\uff0c\u96cd\u6b63\u5341\u5e74\u4e3e\u4eba\uff0c\u4e7e\u9686\u5143\u5e74\uff081736\u5e74\uff09\u8fdb\u58eb\u3002\u5b98\u5c71\u4e1c\u8303\u53bf\u3001\u6f4d\u53bf\u53bf\u4ee4\uff0c\u653f\u7ee9\u663e\u8457\uff0c\u540e\u5ba2\u5c45\u626c\u5dde\uff0c\u4ee5\u5356\u753b\u4e3a\u751f\uff0c\u4e3a\u201c\u626c\u5dde\u516b\u602a\u201d\u91cd\u8981\u4ee3\u8868\u4eba\u7269\u3002
\u90d1\u677f\u6865\u4e00\u751f\u53ea\u753b\u5170\u3001\u7af9\u3001\u77f3\uff0c\u81ea\u79f0\u201c\u56db\u65f6\u4e0d\u8c22\u4e4b\u5170\uff0c\u767e\u8282\u957f\u9752\u4e4b\u7af9\uff0c\u4e07\u53e4\u4e0d\u8d25\u4e4b\u77f3\uff0c\u5343\u79cb\u4e0d\u53d8\u4e4b\u4eba\u201d\u3002\u5176\u8bd7\u4e66\u753b\uff0c\u4e16\u79f0\u201c\u4e09\u7edd\u201d\uff0c\u662f\u6e05\u4ee3\u6bd4\u8f83\u6709\u4ee3\u8868\u6027\u7684\u6587\u4eba\u753b\u5bb6\u3002\u4ee3\u8868\u4f5c\u54c1\u6709\u300a\u4fee\u7af9\u65b0\u7bc1\u56fe\u300b\u300a\u6e05\u5149\u7559\u7167\u56fe\u300b\u300a\u5170\u7af9\u82b3\u99a8\u56fe\u300b\u300a\u7518\u8c37\u83ca\u6cc9\u56fe\u300b\u300a\u4e1b\u5170\u8346\u68d8\u56fe\u300b\u7b49\uff0c\u8457\u6709\u300a\u90d1\u677f\u6865\u96c6\u300b\u3002

\u6269\u5c55\u8d44\u6599\uff1a
\u90d1\u677f\u6865\u4f5c\u4e3a\u4e00\u4f4d\u7279\u5b9a\u7684\u5386\u53f2\u73af\u5883\u3001\u827a\u672f\u9886\u57df\u6216\u5b98\u540f\u9636\u5c42\u7684\u5178\u578b\u4eba\u7269\uff0c\u751f\u957f\u4e8e\u6c5f\u6dee\uff0c\u53d7\u7684\u662f\u4f20\u7edf\u6587\u5316\u7684\u6559\u80b2\uff0c\u8bfb\u7684\u6700\u591a\u7684\u83ab\u8fc7\u4e8e\u300a\u516d\u7ecf\u300b\u3001\u300a\u56db\u4e66\u300b\uff0c\u800c\u5176\u4e2d\u5173\u4e8e\u9f50\u9c81\u6587\u5316\u7684\u4e30\u539a\u79ef\u6dc0\uff0c\u53c8\u662f\u7ae5\u8499\u6559\u80b2\u548c\u79d1\u4e3e\u8fdb\u58eb\u7684\u91cd\u8981\u57fa\u7840\u3002
\u53ca\u81f3\u7ecf\u538612\u5e74\u4ed5\u9014\u5ba6\u6d77\uff0c\u6070\u6070\u53c8\u5148\u5728\u5b8f\u89c2\u7684\u9c81\u6587\u5316\u533a\u8303\u53bf\u5185\uff0c\u540e\u5230\u9f50\u6587\u5316\u7684\u8179\u5fc3\u5730\u533a\u6f4d\u53bf\uff0c\u56e0\u6b64\u5e7f\u4e49\u7684\u9f50\u9c81\u6587\u5316\u4e0e\u90d1\u677f\u6865\u6240\u751f\u5904\u7684\u6c5f\u6dee\u533a\u57df\u7684\u5434\u8d8a\u5f90\u695a\u6587\u5316\uff0c\u5f97\u4ee5\u5728\u5176\u6709\u9650\u7684\u751f\u547d\u4e2d\u5408\u6c47\u4ea4\u878d\uff0c\u4ece\u800c\u9020\u5c31\u4e86\u4ed6\u6ce2\u6298\u4f20\u5947\u3001\u4e30\u5bcc\u591a\u5f69\u7684\u827a\u672f\u548c\u653f\u6cbb\u4eba\u751f\u3002

郑燮
郑燮(公元1693—1765年),字克柔,号板桥,江苏兴化人。乾隆六年(公元1736年)进士,曾任山东范县,潍县知县,为账济灾民一事,触犯权势而罢官。晚年居扬州,卖画自给。工诗文书画,兼篆刻。善画花卉,尤长兰竹。书法别致,隶楷参半,自称六分半书。为“扬州八怪”之一,著有《板桥全集》。 郑燮酷爱绘画艺术,用真情写画,不以贫寒以画谋利,作画决不“有求必应”,更不“求善价而沽之”,曾说:“吾画兰画竹画石,用以慰天下之劳人,非以供天下安享人也。”后来郑燮绘画和随手题句已达炉火纯青的地步。 郑板桥的文学作品多以民间疾苦为题材,文风朴素平实,并带幽默讽刺诙谐之趣,特别是诗歌,很少用典,常以描绘手法写诗,评者称其“诗近香山、放翁”。存世作品有《郑板桥集》一册。 郑板桥书画印章,多出于高西园,沈凡民之手,多的不可胜计,以“板桥道人 ”、“十年县令”。“七品官”、“化血为炉, 铸古今”、“畏人嫌我真”。“ 恨不得填满了普天饥债”、“二十年前旧板桥”、“康熙秀才”、“雍正举人”、 “乾隆进士”等尤妙。许多皆切性、切地、切时、切事,发人深思妙趣无穷。郑板桥的书法与绘画一样,亦具“狂怪”意趣,他的字初学黄庭坚,后改《鹤铭》,又融入兰竹笔意,遂自创出一种“六分半书”。其特点是:以真、隶为主。揉合真、草、隶、篆各体,并用作画的方法来写,其用笔方法变化多样,撇,捺或带隶书的波磔、或如兰叶飘逸,或似竹叶挺劲,横竖点画或楷或隶、或草或竹,挥洒自然而不失法度;结体扁形,又多夸张,肥瘦大小,偃仰欹斜,呈奇异狂怪之态;章法也很别致,疏密相间,正斜相揖,安排得错落有致,主次有别,人有"乱石铺街"之喻,他存世的许多作品,都显现出这一独特书风。婆娑的风竹是郑燮最喜爱描绘的对象,通过对竹子的描绘抒发自己的胸襟,以象征虚心、坚贞、高洁的情操。

郑板桥是“扬州八怪”之一,以画竹出名。他出生在江苏兴化,名燮,板桥是他的号。因为他在所作的书画下款都题“板桥郑燮”的字样,后来人就逐渐称他为郑板桥。

在雍正十年,即公元1732年,郑板桥在朋友们的帮助下,去应试,结果中了举人。在乾隆元年即1736年又中了进士,五年之后被任命为山东范县县令。

范县地处黄河北岸,有十万人口,而县城里却只有四五十户人家,还不如一个村子大。上任的第一天,郑板桥就出了个怪招:让人把县衙的墙壁打了许多的洞。别人不解,去问他,他说这是出出前任官的恶习和俗气。

五年之后,郑板桥调任山东潍县县令。为了接近百姓,他每次出巡都不打“回避”和“肃静”牌子,不许鸣锣开道。有时还穿着布衣草鞋,微服访贫问苦。有一次夜里出去,听到有间茅草屋里传出阵阵读书声。一看原来是一个叫韩梦周的贫困青年在苦读。郑板桥就拿出自己的银子资助他,后来韩梦周参加科举考试中了进士。

郑板桥因为失去了独子,他总是经常寻访孤儿,然后倾力相助。县学里的孩子放学碰上雨天不能回家,他就让人给送饭,又想到孩子们走泥路容易坏鞋,就让人找些旧鞋送给他们。

在遇到灾荒时,郑板桥都具实呈报,力请救济百姓。他还责令富户轮流舍粥供饥民糊口。他还带头捐出自己的俸禄。他刻了一方图章明志:“恨不得填满普天饥债”。在灾情严重时,他毅然决定开官仓借粮给百姓应急。下属们都劝他慎重从事,因为如果没有上报批准,擅自打开官仓,要受惩处。郑板桥说:“等批下来百姓早就饿死了,这责任由我一人来承担!”郑板桥的果断救活了很多人。秋后,如果遇上了灾年,百姓们无法归还粮食,郑板桥干脆让人把债券烧了,百姓们都很感谢他这个体恤百姓、爱民如子的清官。

郑板桥做官不讲排场,这也给他带来一些麻烦。由于他常下乡体察民情,上级来视察时常找不到他,免不了要责问。在乾隆十七年时潍县发生了大灾害,郑板桥因为申请救济而触怒了上司,结果被罢了官。

临行前,百姓都来送行,郑板桥雇了三头毛驴,一头自己骑,一头让人骑着前边领路,一头驮行李。做县令长达十二年之久,却清廉如此,送行的人见了都很感动,依依不舍。郑板桥向潍县的百姓赠画留念,画上题诗一首:

乌纱掷去不为官,
囊橐萧萧两袖寒。
写取一枝清瘦竹,
秋风江上作渔杆。

从此,郑板桥回乡以画竹为生度过了他贫寒而很有气节的一生。他一生只画兰、竹、石。他认为兰四时不谢,竹百节长青,石万古不败。这正好与他倔强不驯的性格相合。他的画一般只有几竿竹、一块石、几笔兰,构图很简单,但构思布局却十分巧妙,用墨的浓淡衬出立体感。竹叶兰叶都是一笔勾成,虽只有黑色一种,但能让人感到兰竹的勃勃生气。

参考资料:http://www.zhshw.com

郑燮
郑燮(公元1693—1765年),字克柔,号板桥,江苏兴化人。乾隆六年(公元1736年)进士,曾任山东范县,潍县知县,为账济灾民一事,触犯权势而罢官。晚年居扬州,卖画自给。工诗文书画,兼篆刻。善画花卉,尤长兰竹。书法别致,隶楷参半,自称六分半书。为“扬州八怪”之一,著有《板桥全集》。 郑燮酷爱绘画艺术,用真情写画,不以贫寒以画谋利,作画决不“有求必应”,更不“求善价而沽之”,曾说:“吾画兰画竹画石,用以慰天下之劳人,非以供天下安享人也。”后来郑燮绘画和随手题句已达炉火纯青的地步。 郑板桥的文学作品多以民间疾苦为题材,文风朴素平实,并带幽默讽刺诙谐之趣,特别是诗歌,很少用典,常以描绘手法写诗,评者称其“诗近香山、放翁”。存世作品有《郑板桥集》一册。 郑板桥书画印章,多出于高西园,沈凡民之手,多的不可胜计,以“板桥道人 ”、“十年县令”。“七品官”、“化血为炉, 铸古今”、“畏人嫌我真”。“ 恨不得填满了普天饥债”、“二十年前旧板桥”、“康熙秀才”、“雍正举人”、 “乾隆进士”等尤妙。许多皆切性、切地、切时、切事,发人深思妙趣无穷。郑板桥的书法与绘画一样,亦具“狂怪”意趣,他的字初学黄庭坚,后改《鹤铭》,又融入兰竹笔意,遂自创出一种“六分半书”。其特点是:以真、隶为主。揉合真、草、隶、篆各体,并用作画的方法来写,其用笔方法变化多样,撇,捺或带隶书的波磔、或如兰叶飘逸,或似竹叶挺劲,横竖点画或楷或隶、或草或竹,挥洒自然而不失法度;结体扁形,又多夸张,肥瘦大小,偃仰欹斜,呈奇异狂怪之态;章法也很别致,疏密相间,正斜相揖,安排得错落有致,主次有别,人有"乱石铺街"之喻,他存世的许多作品,都显现出这一独特书风。婆娑的风竹是郑燮最喜爱描绘的对象,通过对竹子的描绘抒发自己的胸襟,以象征虚心、坚贞、高洁的情操。

郑板桥是“扬州八怪”之一,以画竹出名。他出生在江苏兴化,名燮,板桥是他的号。因为他在所作的书画下款都题“板桥郑燮”的字样,后来人就逐渐称他为郑板桥。

在雍正十年,即公元1732年,郑板桥在朋友们的帮助下,去应试,结果中了举人。在乾隆元年即1736年又中了进士,五年之后被任命为山东范县县令。

范县地处黄河北岸,有十万人口,而县城里却只有四五十户人家,还不如一个村子大。上任的第一天,郑板桥就出了个怪招:让人把县衙的墙壁打了许多的洞。别人不解,去问他,他说这是出出前任官的恶习和俗气。

五年之后,郑板桥调任山东潍县县令。为了接近百姓,他每次出巡都不打“回避”和“肃静”牌子,不许鸣锣开道。有时还穿着布衣草鞋,微服访贫问苦。有一次夜里出去,听到有间茅草屋里传出阵阵读书声。一看原来是一个叫韩梦周的贫困青年在苦读。郑板桥就拿出自己的银子资助他,后来韩梦周参加科举考试中了进士。

郑板桥因为失去了独子,他总是经常寻访孤儿,然后倾力相助。县学里的孩子放学碰上雨天不能回家,他就让人给送饭,又想到孩子们走泥路容易坏鞋,就让人找些旧鞋送给他们。

在遇到灾荒时,郑板桥都具实呈报,力请救济百姓。他还责令富户轮流舍粥供饥民糊口。他还带头捐出自己的俸禄。他刻了一方图章明志:“恨不得填满普天饥债”。在灾情严重时,他毅然决定开官仓借粮给百姓应急。下属们都劝他慎重从事,因为如果没有上报批准,擅自打开官仓,要受惩处。郑板桥说:“等批下来百姓早就饿死了,这责任由我一人来承担!”郑板桥的果断救活了很多人。秋后,如果遇上了灾年,百姓们无法归还粮食,郑板桥干脆让人把债券烧了,百姓们都很感谢他这个体恤百姓、爱民如子的清官。

郑板桥做官不讲排场,这也给他带来一些麻烦。由于他常下乡体察民情,上级来视察时常找不到他,免不了要责问。在乾隆十七年时潍县发生了大灾害,郑板桥因为申请救济而触怒了上司,结果被罢了官。

临行前,百姓都来送行,郑板桥雇了三头毛驴,一头自己骑,一头让人骑着前边领路,一头驮行李。做县令长达十二年之久,却清廉如此,送行的人见了都很感动,依依不舍。郑板桥向潍县的百姓赠画留念,画上题诗一首:

乌纱掷去不为官,
囊橐萧萧两袖寒。
写取一枝清瘦竹,
秋风江上作渔杆。

从此,郑板桥回乡以画竹为生度过了他贫寒而很有气节的一生。他一生只画兰、竹、石。他认为兰四时不谢,竹百节长青,石万古不败。这正好与他倔强不驯的性格相合。他的画一般只有几竿竹、一块石、几笔兰,构图很简单,但构思布局却十分巧妙,用墨的浓淡衬出立体感。竹叶兰叶都是一笔勾成,虽只有黑色一种,但能让人感到兰竹的勃勃生气。

郑板桥(1693~1765)
中国清代画家,书法家,文学家。名燮,字克柔,号板
桥。江苏兴化人。出身寒微,幼丧母,由后母抚养。康熙秀
才,雍正举人,乾隆进士,曾任山东范县、潍县知县,因请赈得罪上司而被罢官。郑板桥为政清廉,有才干,同情人民疾苦。去官后居扬州,以书画为生。为扬州八怪之一。擅兰、竹、松、菊、石等,尤以兰、竹著称。其画取法石涛,又吸取徐渭、高其佩等人的创作思想和笔意。其画构图注重剪裁,崇尚简洁,以侧锋画兰、竹,笔墨潇洒纵逸,苍劲豪迈。其画通过题跋诗文,表现出对民间疾苦的同情和愤世嫉俗的高洁情怀,具有新意。论画主张对所绘对象作直接观察,抒发个人的真情实感,提出“眼中之竹”、“胸中之竹”、“手中之竹”的联系和区别,反映了艺术的创作过程。其书法在行、隶之间,以画法作书,结体、行款纵横错落,整整斜斜,人称乱石铺 街 ,自称六分半书 。郑板桥工诗文 ,为文主张“理必归于圣贤,文必切于日用”,“作主子文章,不可作奴才文章”。其诗能反映揭露社会黑暗,同情人民疾苦,其文真率自然。有《郑板桥集》行世
郑板桥简介

郑燮,字克柔,号板桥,江苏兴化人,生于1693年,卒于1765年,康熙秀才、雍正举人、乾隆进士。客居扬州,以卖画为生。为“扬州八怪”之一,其诗、书、画世称“三绝”,画擅兰竹。
板桥先世,三代都是读书人,曾祖新万,庠(xiang)生;祖父清之,儒官,父立本,字立庵,廪(lin)生。
1693年癸酉,康熙三十二年十月二十五日生于兴化城东门古板桥。4岁,母汪夫人去世;5岁父继聚郝夫人。14岁继母郝夫人卒。少时读书真州毛家桥约于是年前后,20岁从兴化前辈陆种园先生写词。23岁与周邑人徐氏成婚,24岁中秀才,26岁开始教馆。30岁父郑立庵卒,31岁约于本年卖画扬州,陆续约十年时间。其子亦约于本年夭折。39岁1731年辛亥雍正九年,妻徐氏卒。40岁,1732年,壬子雍正十年,秋赴南京参加乡试,中举人,作《得南闱捷音》,43岁二月,扬州北郊与饶五姑娘定情,题《西江月》一阙。
44岁,1736丙辰,乾隆元年,二月至三月,在京应考,中二甲第八十八名进士。45岁,乳母费氏卒,复得程羽宸资助,纳饶氏。50岁,1742壬戌,乾隆七年,春为范县县令,兼暑朝城县。52岁妾饶氏生子。54岁由范县改任潍县,连任七年。60岁年底,卸去县官职务。
63岁与李禅、李方膺合作《三友图》。
73岁4月作《竹石图》,5月3日作《修竹新篁图》。1765年乙酉之年(乾隆三十年)的十二月十二日,病逝于兴化城内升仙荡畔拥绿园中,身后无子,以郑墨之子郑田过继,葬子城东之管阮庄(今大垛镇管阮村)。
板桥《闲居》云:“荆妻拭砚磨新墨,弱女持笺学楷书”。传说板桥学书,夜间误以指在徐氏体肤上毕恭毕敬练习,徐氏云:“人各有体”。这句话触动了板桥,于是从古人的书体中学一半,撇一半,创立了“六分半书”。
《七歌》述徐氏生二女一子,30岁后又一女。

郑板桥的资料
郑燮(1693—1765年),字克柔,号板桥,江苏兴化人。乾隆六年进士,曾任山东范县,潍县知县,为账济灾民一事,触犯权势而罢官。晚年居扬州,卖画自给。工诗文书画,兼篆刻。善画花卉,尤长兰竹。书法别致,隶楷参半,自称六分半书。为“扬州八怪”之一,著有《板桥全集》。 郑燮酷爱绘画艺术,用真情写画,不以贫寒以画谋利,作画决不“有求必应”,更不“求善价而沽之”,曾说:“吾画兰画竹画石,用以慰天下之劳人,非以供天下安享人也。”后来郑燮绘画和随手题句已达炉火纯青的地步。 郑板桥的文学作品多以民间疾苦为题材,文风朴素平实,并带幽默讽刺诙谐之趣,特别是诗歌,很少用典,常以描绘手法写诗,评者称其“诗近香山、放翁”。存世作品有《郑板桥集》一册。 郑板桥书画印章,多出于高西园,沈凡民之手,多的不可胜计,以“板桥道人 ”、“十年县令”。“七品官”、“化血为炉, 铸古今”、“畏人嫌我真”。“ 恨不得填满了普天饥债”、“二十年前旧板桥”、“康熙秀才”、“雍正举人”、 “乾隆进士”等尤妙。许多皆切性、切地、切时、切事,发人深思妙趣无穷。郑板桥的书法与绘画一样,亦具“狂怪”意趣,他的字初学黄庭坚,后改《鹤铭》,又融入兰竹笔意,遂自创出一种“六分半书”。其特点是:以真、隶为主。揉合真、草、隶、篆各体,并用作画的方法来写,其用笔方法变化多样,撇,捺或带隶书的波磔、或如兰叶飘逸,或似竹叶挺劲,横竖点画或楷或隶、或草或竹,挥洒自然而不失法度;结体扁形,又多夸张,肥瘦大小,偃仰欹斜,呈奇异狂怪之态;章法也很别致,疏密相间,正斜相揖,安排得错落有致,主次有别,人有"乱石铺街"之喻,他存世的许多作品,都显现出这一独特书风。婆娑的风竹是郑燮最喜爱描绘的对象,通过对竹子的描绘抒发自己的胸襟,以象征虚心、坚贞、高洁的情操。

郑板桥是“扬州八怪”之一,以画竹出名。他出生在江苏兴化,名燮,板桥是他的号。因为他在所作的书画下款都题“板桥郑燮”的字样,后来人就逐渐称他为郑板桥。

在雍正十年,即公元1732年,郑板桥在朋友们的帮助下,去应试,结果中了举人。在乾隆元年即1736年又中了进士,五年之后被任命为山东范县县令。

范县地处黄河北岸,有十万人口,而县城里却只有四五十户人家,还不如一个村子大。上任的第一天,郑板桥就出了个怪招:让人把县衙的墙壁打了许多的洞。别人不解,去问他,他说这是出出前任官的恶习和俗气。

五年之后,郑板桥调任山东潍县县令。为了接近百姓,他每次出巡都不打“回避”和“肃静”牌子,不许鸣锣开道。有时还穿着布衣草鞋,微服访贫问苦。有一次夜里出去,听到有间茅草屋里传出阵阵读书声。一看原来是一个叫韩梦周的贫困青年在苦读。郑板桥就拿出自己的银子资助他,后来韩梦周参加科举考试中了进士。

郑板桥因为失去了独子,他总是经常寻访孤儿,然后倾力相助。县学里的孩子放学碰上雨天不能回家,他就让人给送饭,又想到孩子们走泥路容易坏鞋,就让人找些旧鞋送给他们。

在遇到灾荒时,郑板桥都具实呈报,力请救济百姓。他还责令富户轮流舍粥供饥民糊口。他还带头捐出自己的俸禄。他刻了一方图章明志:“恨不得填满普天饥债”。在灾情严重时,他毅然决定开官仓借粮给百姓应急。下属们都劝他慎重从事,因为如果没有上报批准,擅自打开官仓,要受惩处。郑板桥说:“等批下来百姓早就饿死了,这责任由我一人来承担!”郑板桥的果断救活了很多人。秋后,如果遇上了灾年,百姓们无法归还粮食,郑板桥干脆让人把债券烧了,百姓们都很感谢他这个体恤百姓、爱民如子的清官。

郑板桥做官不讲排场,这也给他带来一些麻烦。由于他常下乡体察民情,上级来视察时常找不到他,免不了要责问。在乾隆十七年时潍县发生了大灾害,郑板桥因为申请救济而触怒了上司,结果被罢了官。

临行前,百姓都来送行,郑板桥雇了三头毛驴,一头自己骑,一头让人骑着前边领路,一头驮行李。做县令长达十二年之久,却清廉如此,送行的人见了都很感动,依依不舍。郑板桥向潍县的百姓赠画留念,画上题诗一首:

乌纱掷去不为官,
囊橐萧萧两袖寒。
写取一枝清瘦竹,
秋风江上作渔杆。

从此,郑板桥回乡以画竹为生度过了他贫寒而很有气节的一生。他一生只画兰、竹、石。他认为兰四时不谢,竹百节长青,石万古不败。这正好与他倔强不驯的性格相合。他的画一般只有几竿竹、一块石、几笔兰,构图很简单,但构思布局却十分巧妙,用墨的浓淡衬出立体感。竹叶兰叶都是一笔勾成,虽只有黑色一种,但能让人感到兰竹的勃勃生气.

郑板桥简介

郑燮,字克柔,号板桥,江苏兴化人,生于1693年,卒于1765年,康熙秀才、雍正举人、乾隆进士。客居扬州,以卖画为生。为“扬州八怪”之一,其诗、书、画世称“三绝”,画擅兰竹。
板桥先世,三代都是读书人,曾祖新万,庠(xiang)生;祖父清之,儒官,父立本,字立庵,廪(lin)生。
1693年癸酉,康熙三十二年十月二十五日生于兴化城东门古板桥。4岁,母汪夫人去世;5岁父继聚郝夫人。14岁继母郝夫人卒。少时读书真州毛家桥约于是年前后,20岁从兴化前辈陆种园先生写词。23岁与周邑人徐氏成婚,24岁中秀才,26岁开始教馆。30岁父郑立庵卒,31岁约于本年卖画扬州,陆续约十年时间。其子亦约于本年夭折。39岁1731年辛亥雍正九年,妻徐氏卒。40岁,1732年,壬子雍正十年,秋赴南京参加乡试,中举人,作《得南闱捷音》,43岁二月,扬州北郊与饶五姑娘定情,题《西江月》一阙。
44岁,1736丙辰,乾隆元年,二月至三月,在京应考,中二甲第八十八名进士。45岁,乳母费氏卒,复得程羽宸资助,纳饶氏。50岁,1742壬戌,乾隆七年,春为范县县令,兼暑朝城县。52岁妾饶氏生子。54岁由范县改任潍县,连任七年。60岁年底,卸去县官职务。
63岁与李禅、李方膺合作《三友图》。
73岁4月作《竹石图》,5月3日作《修竹新篁图》。1765年乙酉之年(乾隆三十年)的十二月十二日,病逝于兴化城内升仙荡畔拥绿园中,身后无子,以郑墨之子郑田过继,葬子城东之管阮庄(今大垛镇管阮村)。
板桥《闲居》云:“荆妻拭砚磨新墨,弱女持笺学楷书”。传说板桥学书,夜间误以指在徐氏体肤上毕恭毕敬练习,徐氏云:“人各有体”。这句话触动了板桥,于是从古人的书体中学一半,撇一半,创立了“六分半书”。
《七歌》述徐氏生二女一子,30岁后又一女。

郑板桥(1693~1765)
中国清代画家,书法家,文学家。名燮,字克柔,号板
桥。江苏兴化人。出身寒微,幼丧母,由后母抚养。康熙秀
才,雍正举人,乾隆进士,曾任山东范县、潍县知县,因请赈得罪上司而被罢官。郑板桥为政清廉,有才干,同情人民疾苦。去官后居扬州,以书画为生。为扬州八怪之一。擅兰、竹、松、菊、石等,尤以兰、竹著称。其画取法石涛,又吸取徐渭、高其佩等人的创作思想和笔意。其画构图注重剪裁,崇尚简洁,以侧锋画兰、竹,笔墨潇洒纵逸,苍劲豪迈。其画通过题跋诗文,表现出对民间疾苦的同情和愤世嫉俗的高洁情怀,具有新意。论画主张对所绘对象作直接观察,抒发个人的真情实感,提出“眼中之竹”、“胸中之竹”、“手中之竹”的联系和区别,反映了艺术的创作过程。其书法在行、隶之间,以画法作书,结体、行款纵横错落,整整斜斜,人称乱石铺 街 ,自称六分半书 。郑板桥工诗文 ,为文主张“理必归于圣贤,文必切于日用”,“作主子文章,不可作奴才文章”。其诗能反映揭露社会黑暗,同情人民疾苦,其文真率自然。有《郑板桥集》行世。

扩展阅读:郑板桥书法千字文图片 ... 郑板桥的《竹石》 ... 板桥书法 ... 扬州八怪郑板桥简介 ... 怎样评价郑板桥书法 ... 郑板桥 书画家 清代 ... 郑板桥的资料和故事 ... 郑板桥最著名的竹画 ... 郑板桥最好的十幅竹子 ...

本站交流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欢迎反馈与建议,请联系电邮
2024© 车视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