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 古代诗歌四首大意 初中古代诗歌四首

\u6709\u5173\u521d\u4e2d\u8bfe\u6587\uff08\u53e4\u4ee3\u8bd7\u6b4c\u56db\u9996\uff09\u8c22\u8c22\u4e86\uff0c\u5927\u795e\u5e2e\u5fd9\u554a

\u66f2\u724c\u540d \u9898\u76ee \u9a6c\u81f4\u8fdc \u5143 \u6563\u66f2

2008\u5e7412\u670820\u65e5\u3002\u3002\u3002\u5929\u51c0\u6c99\u79cb\u601d\u9a6c\u81f4\u8fdc\u67af\u85e4\u8001\u6811\u660f\u9e26,\u5c0f\u6865\u6d41\u6c34\u4eba\u5bb6,\u53e4\u9053\u897f\u98ce\u7626\u9a6c\u3002\u3002\u3002\u3002\u4f5c\u6587\u9009\u4e0a\u968f\u627e\u4e00\u7bc7\u5199\u666f\u7684\u6839\u636e\u610f\u601d\u6539\u53d8\u4e00\u4e0b\u53ef\u4ee5\u5566\u51e0\u6839\u67af\u85e4\u7f20\u7ed5\u7740\u51e0\u9897\u51cb\u96f6\u4e86\u9ec4\u53f6\u7684
\u521d\u4e2d\u53e4\u4ee3\u8bd7\u6b4c\u56db\u9996\uff1a

观 沧 海
(三国)曹 操

东临碣石,以观沧海。
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
星汉灿烂,若出其裏。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诗意:
东行登上碣石山,来观赏大海。
海水多么宽阔浩荡,碣石山高高耸立在海边。
碣石山上树木丛生,各种草长得很繁茂。
秋风飒飒,海上涌起巨大的波涛。
日月的运行,好象是从这浩淼的海洋中出发的。
银河星光灿烂,好象是从这浩淼的海洋中产生出来的。
真是幸运极了,用歌唱来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吧。

注释:
①碣石:山名。碣石山有二,这时指的大碣石山。一说即指今河北省昌黎县的碣石山。
②澹澹:水波摇荡貌。
③竦峙:耸立。
④星汉:银河。

背景:
《观沧海》是曹操的名篇,是他征乌桓时所作。公元207年,曹操亲率大军北上,追歼袁绍残部,五月誓师北伐,七月出卢龙寨,临碣石山。他跃马扬鞭,登山观海,面对洪波涌起的大海,触景生情,写下了这首壮丽的诗篇。

赏析:
《观沧海》是曹操《步出夏门行》的首章。汉代乐府诗一般无标题,《观沧海》这个题目是后人加的。乐府诗原来是可以歌唱的。诗的最后两句“幸甚至哉,歌以咏志”是合乐时加上的,是诗歌的附文,跟诗的内容没有联系。

赏析中华古典诗歌理当知人论世。汉献帝建安十二年(207年)八月,曹操借许攸之计,挥鞭北指,以少胜多,大破盘踞在我国东北部的乌桓族(当时辽东半岛上的一个少数民族政权)及袁绍的残余势力,统一了北方。是年九月,曹操在归途中登上碣石山(位于今河北省东亭县西南的大碣石山。此山现已不存,相传已沉入大海),观看沧海壮丽景色。此时,曹操踌躇满志,意气昂扬,挥笔即书,便有了《观沧海》一诗。

这首诗写景由近及远,由实到虚,动静结合,虚实并用,层次分明,状尽大海浩淼无垠、吞吐日月的宏大气势,实际上是极写诗人那如“沧海”般的情怀,抒发了诗人决心消灭所有残敌,誓统中国的壮志豪情。建议读者不妨在文本阅读在中,按照诗人畅怀独立大海之滨,“看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抒发了什么”的创作思路来赏析这篇千古名作。

诗的正文可分三层:

诗的开头二句“东临碣石,以观沧海”,交代诗人观海的地点,这是继承《诗经》中直陈其事的写法,显得很质朴。沧海,即大海,这两句的意思是“我向东登上碣石山,以便来把沧海观。”这两句点出了诗人观望沧海的地点——碣石山,其中的“临”、“观”二字,传达出了诗人跃马扬鞭,高瞻远瞩的昂扬气概。沧海,又可理解为英雄诗人对沧海桑田的感慨。此时的曹操所向披靡,得胜而归,踌躇满志,意气昂扬,雄心勃勃,气吞山河,一副“得志才子”的形象(远非后来赤壁败战,失魂落魄的曹丞相所能比)。

第二层(“水何澹澹”至“洪波涌起”) 以下六句描写诗人凭海观景所见。海水荡漾,是动态;山岛耸立,是静态,相互映衬,显示了大海的辽阔和威严;再写草木,仍然是静态,次及“洪波”,又回到动态,显示了大海的惊人力量和宏伟气象。这一层全是写实景。

此时的曹操看到的一切景象,都如同他此刻的心情一样美好。“水何澹澹,山岛竦峙。树木丛生,百草丰茂。秋风萧瑟,洪波涌起。”何:何其,多么。澹澹:水波荡漾的样子。 竦峙:高高耸立。 竦,同“耸”,高。峙:立。萧瑟:秋风吹动草木的声音。洪:大。意思是“海水荡漾多么辽阔,山岛耸立于水的中间。树木葱葱遍地生,百草繁密又茂盛。阵阵秋风瑟瑟响,激起大海滔天浪。”沧海胜景,在凯旋班师的曹操看来,是多么的辽阔、何等的壮丽啊!

“水何澹澹,山岛竦峙。”写的是俯瞰沧海的全景;“树木”、“百草”二句写的是静景,是近看所见之景,是特写;“秋风”、“洪波”二句写的是动景,是远观所见之景,描写先总后分,由近及远,一静一动,有力地刻画了大海的壮阔,为下文展开想像打下了伏笔。

下接四句,“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为第三层。诗人借助奇特的想像来表现大海吞吐日、月、星辰的气概。星汉:指银河。这四句的意思是“匆匆远行的日月,就好像出自大海之中,灿烂无比的满天繁星,就好像出自大海间。”这四句从两个“若”字看,虚写了作者的主观感受,即诗人看到海水汹涌浩荡所想像出的景象。

最后两句“幸甚至哉,歌以咏志。”既是乐府格式的附文,又巧妙地凸显了诗人直抒胸臆之笔,意思是“庆幸庆幸多庆幸啊,我吟诗作歌抒豪情。”能远征到此,“临”碣石山,且有闲情逸致“以观沧海”,非胜利者莫能为之也。

《观沧海》这首诗的基调是苍凉慷慨,折射出曹操非凡的胸襟气度,诗中亦透露出些悲凉感慨之意,耐人寻味,历来被视为“建安风骨”的代表作。这首诗表象句句写景,实际句句抒情。境由心生,同样的景物入各人眼,经思考提炼成文字又是各个不同了。诗人把自己远眺大海时涌上心头的那种豪情壮志寄寓在景物的描写之中,“一切景语皆情语”(王国维语),本诗很好的体现了写景诗的这一特点,堪称写景诗的上品,也应是诗歌、散文等文学作品写景和我们作文写景状物的典范,很值得大家细品、学习和借鉴。

观沧海
原文:
东临碣石,以观沧海。
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
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翻译译文或注释:

东行登上碣石山,来观赏大海。
海水多么宽阔浩荡,碣石山高高耸立在海边。
碣石山上树木丛生,各种草长得很繁茂。
秋风飒飒,海上涌起巨大的波涛。
日月的运行,好象是从这浩淼的海洋中出发的。
银河星光灿烂,好象是从这浩淼的海洋中产生出来的。
真是幸运极了,用歌唱来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吧。

次北固山下
原文]

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

[翻译]

停泊在北固山下

在青山之外旅途,在绿水之中行舟。(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

潮水涨满时,两岸之间水面显得更宽阔。顺风行船一帆高挂。(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夜将尽未尽的时候,一轮红日从海上升起,当旧年尚未逝去,江上已呈露春意。(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思念故乡的家书要传到哪里呢?希望北归的大雁捎一封家信到洛阳。(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原文阅读:

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翻译译文或注释:
从孤山寺的北面到贾亭的西面,湖面春水刚与堤平,白云重重叠叠,同湖面上的波澜连成一片。
几处早出的黄莺争着飞向向阳的树木,谁家新来的燕子衔着春泥在筑巢。
繁多而多彩缤纷的春花渐渐要迷住人的眼睛,浅浅的春草刚刚能够遮没马蹄。
我最喜爱西湖东边的美景,游览不够,尤其是绿色杨柳荫下的白沙堤。

天净沙 秋思
(元) 马致远
枯藤老树昏鸦,
小桥流水人家,
古道西风瘦马。
夕阳西下,
断肠人在天涯。
译文:
枯藤缠绕的老树栖息着黄昏归巢的乌鸦,
小桥旁潺潺的流水映出几户人家,
荒凉的古道上,迎着萧瑟的秋风走来一匹孤独的瘦马。
夕阳早已落下,漂泊未归的游子还在天涯。

观 沧 海
(三国)曹 操

东临碣石,以观沧海。
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
星汉灿烂,若出其裏。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诗意:
东行登上碣石山,来观赏大海。
海水多么宽阔浩荡,碣石山高高耸立在海边。
碣石山上树木丛生,各种草长得很繁茂。
秋风飒飒,海上涌起巨大的波涛。
日月的运行,好象是从这浩淼的海洋中出发的。
银河星光灿烂,好象是从这浩淼的海洋中产生出来的。
真是幸运极了,用歌唱来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吧。

注释:
①碣石:山名。碣石山有二,这时指的大碣石山。一说即指今河北省昌黎县的碣石山。
②澹澹:水波摇荡貌。
③竦峙:耸立。
④星汉:银河。

背景:
《观沧海》是曹操的名篇,是他征乌桓时所作。公元207年,曹操亲率大军北上,追歼袁绍残部,五月誓师北伐,七月出卢龙寨,临碣石山。他跃马扬鞭,登山观海,面对洪波涌起的大海,触景生情,写下了这首壮丽的诗篇。

赏析:
《观沧海》是曹操《步出夏门行》的首章。汉代乐府诗一般无标题,《观沧海》这个题目是后人加的。乐府诗原来是可以歌唱的。诗的最后两句“幸甚至哉,歌以咏志”是合乐时加上的,是诗歌的附文,跟诗的内容没有联系。

赏析中华古典诗歌理当知人论世。汉献帝建安十二年(207年)八月,曹操借许攸之计,挥鞭北指,以少胜多,大破盘踞在我国东北部的乌桓族(当时辽东半岛上的一个少数民族政权)及袁绍的残余势力,统一了北方。是年九月,曹操在归途中登上碣石山(位于今河北省东亭县西南的大碣石山。此山现已不存,相传已沉入大海),观看沧海壮丽景色。此时,曹操踌躇满志,意气昂扬,挥笔即书,便有了《观沧海》一诗。

这首诗写景由近及远,由实到虚,动静结合,虚实并用,层次分明,状尽大海浩淼无垠、吞吐日月的宏大气势,实际上是极写诗人那如“沧海”般的情怀,抒发了诗人决心消灭所有残敌,誓统中国的壮志豪情。建议读者不妨在文本阅读在中,按照诗人畅怀独立大海之滨,“看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抒发了什么”的创作思路来赏析这篇千古名作。

诗的正文可分三层:

诗的开头二句“东临碣石,以观沧海”,交代诗人观海的地点,这是继承《诗经》中直陈其事的写法,显得很质朴。沧海,即大海,这两句的意思是“我向东登上碣石山,以便来把沧海观。”这两句点出了诗人观望沧海的地点——碣石山,其中的“临”、“观”二字,传达出了诗人跃马扬鞭,高瞻远瞩的昂扬气概。沧海,又可理解为英雄诗人对沧海桑田的感慨。此时的曹操所向披靡,得胜而归,踌躇满志,意气昂扬,雄心勃勃,气吞山河,一副“得志才子”的形象(远非后来赤壁败战,失魂落魄的曹丞相所能比)。

第二层(“水何澹澹”至“洪波涌起”) 以下六句描写诗人凭海观景所见。海水荡漾,是动态;山岛耸立,是静态,相互映衬,显示了大海的辽阔和威严;再写草木,仍然是静态,次及“洪波”,又回到动态,显示了大海的惊人力量和宏伟气象。这一层全是写实景。

此时的曹操看到的一切景象,都如同他此刻的心情一样美好。“水何澹澹,山岛竦峙。树木丛生,百草丰茂。秋风萧瑟,洪波涌起。”何:何其,多么。澹澹:水波荡漾的样子。 竦峙:高高耸立。 竦,同“耸”,高。峙:立。萧瑟:秋风吹动草木的声音。洪:大。意思是“海水荡漾多么辽阔,山岛耸立于水的中间。树木葱葱遍地生,百草繁密又茂盛。阵阵秋风瑟瑟响,激起大海滔天浪。”沧海胜景,在凯旋班师的曹操看来,是多么的辽阔、何等的壮丽啊!

“水何澹澹,山岛竦峙。”写的是俯瞰沧海的全景;“树木”、“百草”二句写的是静景,是近看所见之景,是特写;“秋风”、“洪波”二句写的是动景,是远观所见之景,描写先总后分,由近及远,一静一动,有力地刻画了大海的壮阔,为下文展开想像打下了伏笔。

下接四句,“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为第三层。诗人借助奇特的想像来表现大海吞吐日、月、星辰的气概。星汉:指银河。这四句的意思是“匆匆远行的日月,就好像出自大海之中,灿烂无比的满天繁星,就好像出自大海间。”这四句从两个“若”字看,虚写了作者的主观感受,即诗人看到海水汹涌浩荡所想像出的景象。

最后两句“幸甚至哉,歌以咏志。”既是乐府格式的附文,又巧妙地凸显了诗人直抒胸臆之笔,意思是“庆幸庆幸多庆幸啊,我吟诗作歌抒豪情。”能远征到此,“临”碣石山,且有闲情逸致“以观沧海”,非胜利者莫能为之也。

《观沧海》这首诗的基调是苍凉慷慨,折射出曹操非凡的胸襟气度,诗中亦透露出些悲凉感慨之意,耐人寻味,历来被视为“建安风骨”的代表作。这首诗表象句句写景,实际句句抒情。境由心生,同样的景物入各人眼,经思考提炼成文字又是各个不同了。诗人把自己远眺大海时涌上心头的那种豪情壮志寄寓在景物的描写之中,“一切景语皆情语”(王国维语),本诗很好的体现了写景诗的这一特点,堪称写景诗的上品,也应是诗歌、散文等文学作品写景和我们作文写景状物的典范,很值得大家细品、学习和借鉴。

观沧海
登上高高的碣石山,来眺望苍茫的大海。(东临碣石,以观沧海。)
水波多么汹涌澎湃,山岛高高的耸立在水中。(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山岛上有丛生的树木,各种各样的奇花异草生长的很茂盛。(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
水面上吹起萧瑟的秋风,水中涌起了水花波浪。(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雄伟的太阳和皎洁的月亮,好像在大海里升起。(日月之行,若出其中;)
灿烂的银河,好像出自大海里。( 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这两句用了互文的手法)
喜悦高兴到了极点,用这首诗歌来抒发自己的心愿志向。(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次北固山下
题意 :停泊在北固山下(次北固山下)
诗意 :在青山中旅途,在绿水中行舟。(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
潮水涨满时,两岸之间水面显得更加宽阔。顺风行船一帆高挂。(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夜还未消去的时候,一轮红日从海上升起,当旧年尚未逝去,江上已呈露春意。(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思念故乡的家书要传到哪里,请问归雁几时飞到洛阳边。(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钱塘江春行
(我)从孤山寺北向贾公亭西慢行,云气低垂湖水刚与岸边相平。
几处树上,早莺鸣啭争春暖,筑巢谁家,新燕啄泥忙不停。
缤纷的花,多得人目不暇接,浅嫩的草,刚能掩盖住马蹄。
湖东的景色最让人流连忘返,绿杨阴里的白沙堤分外鲜明。

天净沙 秋思
枯藤缠绕的老树栖息着黄昏归巢的乌鸦,
小桥旁潺潺的流水映出几户人家,
荒凉的古道上,迎着萧瑟的秋风走来一匹孤独的瘦马。
夕阳早已落下,漂泊未归的游子还在天涯。

观沧海
海水多么宽阔浩荡,碣石山高高耸立在海边。

碣石山上树木丛生,各种草长得很繁茂。

秋风飒飒,海上涌起巨大的波涛。

日月的运行,好象是从这浩淼的海洋中出发的。

银河星光灿烂,好象是从这浩淼的海洋中产生出来的。

次北固山下
游客路过苍苍的北固山下,船儿泛着碧绿的江水向前。春潮正涨,两岸江面显得更宽阔。顺风行船,恰好把帆儿高悬。红日冲破残夜,从海上升起。江上的春天早在年底就春风拂面。家书要传到哪里呢?请问归雁几时飞到洛阳边

真是幸运极了,用歌唱来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吧。

钱塘湖春行
从孤山寺的北面到贾亭的西面,湖面春水刚与堤平,白云重重叠叠,同湖面上的波澜连成一片。

几处早出的黄莺争着飞向向阳的树木,谁家新来的燕子衔着春泥在筑巢。

繁多而多彩缤纷的春花渐渐要迷住人的眼睛,浅浅的春草刚刚能够遮没马蹄。

我最喜爱西湖东边的美景,游览不够,尤其是绿色杨柳荫下的白沙堤。

天净沙
远望黄昏时的乌鸦,正在寻觅枯藤老树栖息,近看有正依傍着小桥和流水伴居的人家,眼前只有一匹瘦马驮着漂泊的游子,在秋风古道上慢慢移步。看夕阳的余晖已经昏螟西下,羁旅在外漂泊的断肠人浪迹天涯。

扩展阅读:唐诗三百首大全 ... 如何写诗歌 初中生 ... 七上《古代诗歌四首》 ... 儿童诗歌自创 ... 初二语文课外古诗四首 ... 古代诗歌四首笔记 ... 初中古诗100首 必背 ... 初中背20首古诗词 ... 古代诗歌四首原文及翻译 ...

本站交流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欢迎反馈与建议,请联系电邮
2024© 车视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