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曹丕到曹叡,仅两代皇帝,曹魏政权为何日渐衰败?

东汉和曹魏,这是大家都非常熟悉的两个王朝。就东汉来说,东汉(25年—220年),是中国古代历史上继西汉之后又一个大一统的中原王朝,传八世共十四帝,享国一百九十五年,与西汉统称两汉。在东汉历史上,小皇帝可以说是频繁出现了。比如汉殇帝这位皇帝,1岁的时候就去世了。在此之后,汉孝冲帝、汉孝质帝等皇帝,都属于小皇帝的情况。至于东汉末年的汉少帝,汉献帝,即位之初都非常年幼。不过,尽管小皇帝频繁出现,但是,东汉还是维持了190多年的历史。



而就曹魏来说,魏国(220年12月—265年12月)是三国时期割据势力之一,后世史家多称曹魏,由于之后的北魏被称作“后魏”,故曹魏也称为“前魏”或者“先魏”。对于魏国来说,只存在了40多年的历史了。究其原因,显然和高平陵之变存在直接的关系。在高平陵之变中,曹魏之所以大权旁落,显然和曹芳这位小皇帝无法掌权存在直接的关系。那么,问题来了,东汉频出小皇帝还能维持190多年,为何曹魏只出了一个小皇帝,就没落乃至于迅速灭亡了呢?



首先,东汉出了很多位小皇帝,但是,其还能坚持接近200年。但是,曹魏仅仅因为曹芳这一位皇帝,就被司马懿篡夺了大权,最终被司马炎建立的西晋王朝所取代。究其原因,主要分为以下几点。一方面,虽然我们现在用东汉来称呼刘秀建立的王朝,但是,这只是后世的称呼,实际上东汉就是西汉的延续,也即二者都被称之为汉朝。因此,对于东汉来说,尽管频出小皇帝,可是汉朝数百年的威望还是在的,也即汉室的影响力是比较深厚,这不仅会让乱臣贼子背负较大的压力,也会让更多的文臣武将支持汉朝。



一定程度上,尽管到了四分五裂的东汉末年,汉献帝作为天子的影响力还是在的,至于刘备打出了匡扶汉室的旗号,依然能够聚焦关羽、张飞、赵云、诸葛亮等忠于汉室的力量。而就想要篡汉自立的曹操来说,到死也没有登基称帝。凡此种种,都凸显出汉朝的强大影响力。所以,在东汉还是大一统王朝的时候,这些小皇帝的出现,并没有让天子彻底大权旁落,也即等到有作为的皇帝登基后,还是可以收回大权的。比如到了东汉末年,汉灵帝显然不是一位被架空的傀儡皇帝,这和曹魏历史上的曹芳、曹髦、曹奂等皇帝,存在比较明显的区别。

对于曹魏来说,虽然魏文帝曹丕的皇帝之位,是由汉献帝刘协禅让的。但是,曹魏至始至终,都没能一统天下,彻底结束三国鼎立的局面。再加上曹魏建立的时间不是太长,威望和影响力都不能和汉朝同日而语。等到司马懿发动高平陵之变的时候,连不少曹氏、夏侯氏等宗室力量都没有反抗,这自然加快了曹魏的灭亡了。也即相对于东汉王朝,曹魏的底蕴还够深厚,面对司马懿这样篡夺大权的大臣,缺乏制约的力量。

另一方面,对于东汉来说,虽然出现了比较多的小皇帝,但是,宦官、外戚、世家大族等多股力量的相互制约,确保了东汉皇帝的地位。汉章帝时期开任用外戚之先河。汉章帝死后,汉和帝刘肇十岁继位,窦太后临朝称制。窦太后倚杖窦氏戚族,导致外戚开始篡夺大权。永元四年,汉和帝联合宦官扫灭窦氏戚族。自此之后,外戚和宦官之间的反复较量,成为东汉王朝走向衰落的重要原因。不过,宦官权力最大,也很难威胁到皇帝的位置,而外戚因为在朝堂之上有宦官作为对手,在各个地方还有世家大族形成制约,也很难威胁东汉皇帝的宝座。

值得注意的是,作为大一统的王朝,东汉在没有遇到巨大的内忧外患时,很难发生篡权甚至篡位的情况。众所周知,汉高祖刘邦早在西汉建立之初,就在白马之盟中约定“非刘氏而王,天下共击之”(《史记》卷九吕太后本纪)。并且,权臣不仅难以称王,连公爵都难以获得。在两汉历史上,应该只有王莽、曹操等极个别权臣曾获得了公爵的待遇,这还都发生在朝代的末期。如果是在初期或者中期的话,王莽和曹操都会成为众矢之的,遭到各地势力的讨伐。

而就曹魏来说,则不是一个大一统王朝,毕竟还有蜀汉和东吴这两个对手的存在。于是,相对于东汉,曹魏则更加倚重武将,导致武将逐渐篡夺了大权。在曹魏前中期,还有曹仁、曹真、曹休、夏侯惇等宗室武将,以此避免大权旁落的情况出现。不过,在宗室武将走向衰落之后,曹魏因为没有东汉的外戚、宦官等势力,这让司马懿等士族逐渐篡夺了大权,乃至于完成了取代曹魏的过程。对于曹魏来说,虽然吸取了东汉的教训,严格防止外戚和宦官干预朝政,不过,大家都明白过犹不及这个道理。如同明朝末年的崇祯皇帝一样,除掉魏忠贤等宦官势力后,只会让文官不断坐大,从而让自己束手无策。

最后,公元184年,黄巾起义爆发,东汉朝廷根本无力平叛,在黄巾军冲击下,岌岌可危的东汉王朝决定饮鸩止渴,下令各郡自行募兵守备,虽成功平定了黄巾起义,但却使地方州郡长官拥兵自重。公元189年,汉灵帝去世,汉少帝刘辩即位。外戚何进官拜大将军,掌控朝廷,志于铲除宦官势力,但何太后反对,袁绍提出建议,让董卓进京,逼迫何太后答应。结果,经过激烈的较量之后,东汉的外戚和宦官两大势力都告别了历史的大舞台。而这,自然让董卓趁势篡夺了东汉朝廷的大权,并最终将东汉推向灭亡。

与此相对应的是,就曹魏来说,本来指望宗室力量和士族力量可以形成平衡。但是,让曹操没有想到的是,曹丕对于宗室的打压和限制,逐渐让宗室力量走向了衰落,也即司马懿等士族力量逐渐超过了曹魏宗室。当然,在这一过程中,还是有不少比较偶然的因素,比如大将军曹爽的应对措施,司马懿的年龄等。咸熙二年(265年),司马炎篡魏,改国号为晋,曹魏灭亡。对于曹魏来说,存在时间不到60年,这无疑和东汉形成了天壤之别。而造成这一情况的原因,主要还是曹魏内部势力格局的失衡,而不仅仅是曹芳等小皇帝。



曹魏政权仅仅经历两代帝王就日渐衰败原因是很多的,魏国基业的奠定人是曹操,但曹操没有称帝,魏国的开国之君算是曹丕,接下来是曹睿,曹丕、曹睿也都各有特色,在国政上也算有所作为,曹魏政权的衰落是从曹睿去世以后才开始的,曹睿没有直系后代,从宗室中过继了一个儿子曹芳,关键,曹睿去世时才36岁,小皇帝曹芳太小,朝政都是由两个顾命大臣,司马懿和曹爽把持,曹爽志大才疏,玩不过老奸巨猾的司马懿,最后高平陵政变,曹爽和他的兄弟党羽被司马家一网打尽了。曹魏的小皇帝,也就成了司马家的傀儡。

一、曹丕对曹氏宗亲的防备,让曹姓宗亲没有实权

曹操在世的时候,在选继承人的时候犹豫不决,导致曹丕和曹植争夺得很厉害,虽然最后曹丕胜出,但估计是在心理埋下了阴影,曹丕对兄弟们都很防备,对宗亲也是不敢放权,生怕同姓宗室威胁皇权,虽然封了藩王,但采用的的是东汉一直以来为防范分裂内战,藩王无实权的政策,而且曹丕是变本加厉,在东汉政策的基础上进一步禁锢曹魏宗室藩王,让他们虽名为国王,实为囚犯,受到监国严密监控,不能擅自离开封国活动,比如,曹植就因为再也不能跟弟弟曹彪见面而悲痛不已。

曹丕倒是把本家人控制的老老实实的,可是凡事都是利弊相辅相成,曹魏宗亲没能力造反了,但司马氏篡权期间,曹魏诸王也根本无兵无权去干预。最有趣的是司马炎掌权后反倒解除对曹魏诸王的禁锢,曹植之子曹志跟司马炎还是好朋友,也许在曹魏诸王心中,他们憎恨曹丕还多过篡了他曹家江山的司马炎。

二、司马懿有能力,也长寿

曹操活着的时候,就觉得司马懿有“狼顾之相”不是安分臣子,但那时候司马懿还没有太大的权力,说白了曹魏集团排在司马懿前面的大佬和功臣多得是,加上司马懿工作兢兢业业,勤勤恳恳,曹操也没理由为这么个“小”人物坏了他求贤若渴的名声,更何况司马家还曾对曹操有恩(司马懿的父亲是曹操年轻时的上司,提拔过曹操)。

曹操临去世把曹魏政权交给了曹丕,并且嘱咐曹丕要提防司马懿,因为司马懿属于曹丕一派的,为曹丕争夺世子之位也出力不少,曹丕很看重司马懿,但曹操担心司马懿不是个能能一直忠于曹家的能臣。曹操临终的嘱咐,曹丕一直记在心上,直到快死都没有忘记。他也同样交代给了自己的儿子曹睿。

曹叡在位期间成功防御了吴、蜀的多次攻伐,并且平定了鲜卑,在政治、军事方面还是颇有建树的。虽然曹叡无法与其祖父魏武帝曹操相提并论,但是作为一位守成之君,曹叡还是相当合格的。曹睿当时最大敌人就是诸葛亮,然而那个时候,曹真,曹仁也都去世了,曹魏的那些开国功臣,资历深的大佬们,几乎都去世了,司马懿成了能对付诸葛亮之人,故而曹睿虽然一直防范着司马懿,却又不得不重新启用司马懿,可以说,是诸葛亮的北伐,成就了司马懿掌权。也同样证明了,司马懿的确有能力。

三、曹家衰落的另一个现实原因就是,寿命太短

曹丕40岁就去世了,正是大展拳脚的时候,他儿子曹睿同样是短命,36就去世了,留下了一个过继的儿子曹芳,才八岁。所以,司马懿一个人就熬死了曹操、曹丕、曹睿三代人。之后的曹芳、曹髦、曹奂,都是小皇帝,史称三少帝,大权都是掌握在司马家手里了。可以说,司马懿的长寿和曹丕、曹睿的短寿形成了鲜明对比,也是司马家夺权一个很重要的关键。



从曹丕到曹叡,仅两代皇帝,曹魏政权为何日渐衰败?

在三国之中,曹魏政权为何日渐衰败,其一司马懿掌权,造成司马家族掌权,其二从曹丕到曹叡,一代不如一代,其三大将日渐减少,造成无人可用。

司马懿掌权,造成司马家族掌权

曹操死后,曹丕的最大敌人就是诸葛亮,然能对付诸葛亮之人,乃只有司马懿,故而曹丕重新启用司马懿,造成司马懿掌权。

说起司马懿,我们会想起曹操临死之前,将曹丕叫到跟前,试探他是否杀死曹冲,最后曹丕抵死没有承认。就这一点,曹操把曹魏交给了曹丕,并且给曹丕讲司马懿是个人才,一定要用他,但是要时时刻刻的防着他。这是曹操临终的给曹丕的交代,这些话曹丕一直记在心上,直到快死都没有忘记。

曹丕为了统一天下,封司马懿为大都督,统领三军,专门对付诸葛亮。经过大小很多战役,诸葛亮几乎快把司马懿逼死了,可是到最后还是让司马懿逃掉了,把诸葛亮气得吐血。诸葛亮善于攻,而司马懿善于守。直到曹丕去世也没有统一天下,也没有把诸葛亮打败,但是司马懿的军权在日渐的增大,司马家族也开始日渐的壮大军事权力。

曹丕去世曹叡继位,曹叡拜司马懿为相父,这时的司马懿,并非昔日的司马懿,曹魏的大小朝政基本都开始过问了。曹叡非常相信司马懿,一天有大臣向曹叡进谏,说司马懿独揽权力,可是曹叡到直接问司马懿,司马懿回答说没有,曹叡也回答说我相信相父没有独揽权力。善于伪装的司马懿逃过了一次杀头的危机。


从曹丕到曹叡,一代不如一代

我们都知道,曹操在军事才能上,那是非常厉害的,也是他最拿手的。再从善仁用人上,曹操也是非常厉害的,通过从一个官宦子弟到一方霸主的蜕变,通过对众多将军,谋士的运用,都能看出曹操此人的能力。从谋略上来讲,曹操的谋略出其不意,并且狠毒,让对手无法有还手的余地。曹操能从一个人的所做所谓,看出一个人的野心,一个人的忠诚,一个人的才能,眼光极其独到。

曹丕从害死曹冲,可以看出,此人心机之深,心狠手辣。他几乎很少出征带兵,对用兵之道,那就没有办法和曹操相比了。再从用人方面说,曹丕听从了曹操意见,用司马懿来对付诸葛亮,这是一个明智的选择,可是对于其他人,他就了解得比较少了。在谋略上面,从对司马懿对视的状况来看,就体现得很明显了。可惜曹丕命不长,自己没有完成统一大业,就撒手而去了。

到曹叡这一代,从军事上,谋略上,用人方面,都大大折扣。所有的事务基本都得依靠司马懿来完成,并且拜司马懿为相父。没有像曹操,曹丕那样能力来约束司马懿,更不知道怎么去放着司马懿。


从历史上,我们能清晰看到,曹魏从曹操到曹叡,一代不如一代,这也是造成日渐衰败的原因之一。

大将日渐减少,造成无人可用

自从曹操去世以后,曹丕称帝,刘备也开始称帝,孙权称王。刘孙这两股势力,始终是曹丕的眼中钉肉中刺,狠不得立马消灭他们。然而相对这两股势力来说,每股势力的人才都是很丰富,尤其是刘备这方,有诸葛亮坐镇,而孙权也有鲁肃,吕蒙等谋士、大将。然而曹丕这方,则有司马懿坐镇,还其子司马昭,以及老臣。

曹刘两方对阵来看,司马懿没有诸葛亮善于用计谋,然而司马懿比较沉稳,善于防守。司马懿在于诸葛亮对阵之计,有很多时候都中了诸葛亮的计谋,进而造成大将的损失。从而导致大将日渐的减少,军队势力慢慢减弱,司马懿亲自出征。然而蜀国这方,则有年轻一代人的出现,比如关平,张苞等。

通过长时间的受吴国、蜀国,两个不停的夹击,曹魏的军事实力,也就慢慢的开始减弱,从而又导致军中的人才慢慢减少,可用之人,慢慢减少,进而让曹魏政权日渐衰败。

综上所述:从曹丕到曹叡,历经两代皇帝,通过司马懿掌权,君主一代不如一代,军中大将日益减少,从而导致曹魏日渐衰败。



这事,往大了说,是士族的崛起,抢夺了皇族的政权;往小了说 ,就是曹家的后代一代不如一代,而且还子孙单薄。曹丕是怎么当上皇帝的?除了逼汉献帝的禅让,肯定要得到当时的满朝文武和世家大族的支持,于是双方在默契的妥协下,曹丕认了九品中正制,换取满朝文武和世家大族的支持称帝。

九品中正制其实只是一个人才选拔制度,而这个人才选拔制度的标准就是出身,只有出身好才能当大官,这样满朝文武和大大小小的地方官员,全是出身士族的人,或者全是士族的门生故吏,这些人就结成大大小小的士族团体,这个制度从根本上保证了士族的经济利益和世代为官的政治利益,但是这个“九品中正制”是一把双刃剑,在保证曹丕即位的同时,慢慢的蚕食大魏的政权。众所周知,士族世代为官后,为了保证自已的利益,不同的士族之间又相互勾结,相互推荐,结成一个庞大的士族集团,这个集团的首要任务是保住自已的利益,因而与国家和皇帝的利益不断的产生冲突,在决定国家政策时,这些士族出身的官员,难免会牺牲国家利益而优先保证自已的利益。

这样一来,皇权就衰弱了。如果皇帝能力强,能够强力控制朝政和摆平百官,那么皇权还能延续,如曹丕、曹睿二代君主;一旦皇帝能力平庸,或者年纪尚小,如曹芳,不能理政的时候,政权就会旁落,如果政权落到别有用心的人手中,如司马懿,那么大魏的江山就会不保。到了以司马懿为代表的士族集团与以曹爽为代表的皇族集团争权时,满朝文武官员都站在了司马懿的身后,而对抗曹爽,曹爽失败,皇族衰弱,自此没落。

这也就是曹丕、曹睿二代君主之后,政权就开始衰弱的根本原因。另外曹丕、曹睿二位君主的寿命较短,且后代子孙稀少也有一定的原因。曹操在世时,可有20多个儿子,人丁兴旺,且人才辈出,到了曹丕这一代,就开始子孙单薄,曹丕共有10个儿子,第2子和第3子很早就去世了,有6个儿子在壮年去世,也就是22岁之前就死了,有些甚至没有留下后代就去世了,除了长子曹睿活了34岁外,只有东海定王曹霖活到了高平陵政变的那一年。

而曹睿虽然活到了34岁,可是连个亲生儿子也没有,就连继承皇位的也只是找来的养子,曹睿一脉绝后。皇帝壮年去世,继位的皇帝肯定是年龄更小,根本无法掌握政权,也为权臣夺权提供了条件,这也是曹魏政权衰弱的原因之一。



因为在曹丕的时候,魏国的实力还是非常强的,但是到了下一任他的实力并不是很强,所以导致帝国衰落。

扩展阅读:曹丕为啥害怕儿子曹睿 ... 甄宓醉酒误把曹丕当曹植 ... 曹睿为何要断子绝孙 ... 曹丕后面的皇帝列表 ... 曹睿目睹自己母亲甄宓死去 ... 曹丕曹睿为什么都短命 ... 曹魏一共几任皇帝 ... 曹睿为什么只活了36岁 ... 曹丕在甄宓嘴里塞了什么 ...

本站交流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欢迎反馈与建议,请联系电邮
2024© 车视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