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马光 具体资料 司马光的历史资料

\u53f8\u9a6c\u5149\u7684\u8d44\u6599

\u4e00\u5206\u949f\u4e86\u89e3\u53f8\u9a6c\u5149

\u53f8\u9a6c\u5149\uff081019\u5e7411\u670817\u65e5\uff0d1086\u5e7410\u670811\u65e5\uff09\uff0c\u5b57\u541b\u5b9e\uff0c\u53f7\u8fc2\u53df\uff0c\u9655\u5dde\u590f\u53bf\u6d91\u6c34\u4e61\uff08\u4eca\u5c71\u897f\u590f\u53bf\uff09\u4eba \uff0c\u4e16\u79f0\u6d91\u6c34\u5148\u751f \u3002\u5317\u5b8b\u653f\u6cbb\u5bb6\u3001\u53f2\u5b66\u5bb6\u3001\u6587\u5b66\u5bb6\uff0c\u81ea\u79f0\u897f\u664b\u5b89\u5e73\u732e\u738b\u53f8\u9a6c\u5b5a\u4e4b\u540e\u4ee3\u3002
\u5b8b\u4ec1\u5b97\u5b9d\u5143\u5143\u5e74\uff081038\u5e74\uff09\uff0c\u8fdb\u58eb\u53ca\u7b2c\uff0c\u7d2f\u8fc1\u9f99\u56fe\u9601\u76f4\u5b66\u58eb\u3002\u5b8b\u795e\u5b97\u65f6\uff0c\u53cd\u5bf9\u738b\u5b89\u77f3\u53d8\u6cd5\uff0c\u79bb\u5f00\u671d\u5ef7\u5341\u4e94\u5e74\uff0c\u4e3b\u6301\u7f16\u7e82\u4e86\u4e2d\u56fd\u5386\u53f2\u4e0a\u7b2c\u4e00\u90e8\u7f16\u5e74\u4f53\u901a\u53f2\u300a\u8d44\u6cbb\u901a\u9274\u300b\u3002\u5386\u4ed5\u4ec1\u5b97\u3001\u82f1\u5b97\u3001\u795e\u5b97\u3001\u54f2\u5b97\u56db\u671d\uff0c\u5b98\u81f3\u5c1a\u4e66\u5de6\u4ec6\u5c04\u517c\u95e8\u4e0b\u4f8d\u90ce\u3002
\u5143\u7950\u5143\u5e74\uff081086\u5e74\uff09\uff0c\u53bb\u4e16\uff0c\u8ffd\u8d60\u592a\u5e08\u3001\u6e29\u56fd\u516c\uff0c\u8c25\u53f7\u6587\u6b63\u3002\u540d\u5217\u201c\u5143\u7950\u515a\u4eba\u201d\uff0c\u914d\u4eab\u5b8b\u54f2\u5b97\u5e99\u5ef7\uff0c\u56fe\u5f62\u662d\u52cb\u9601\uff1b\u4ece\u7940\u4e8e\u5b54\u5e99\uff0c\u79f0\u201c\u5148\u5112\u53f8\u9a6c\u5b50\u201d\uff1b\u4ece\u7940\u5386\u4ee3\u5e1d\u738b\u5e99\u3002

\u6269\u5c55\u8d44\u6599\uff1a
\u53f8\u9a6c\u5149\u7684\u4e3b\u8981\u6210\u5c31\uff1a
1\u3001\u653f\u6cbb
\u5ba3\u4ec1\u592a\u540e\u662f\u524d\u6b64\u5bab\u5ef7\u4e2d\u53cd\u5bf9\u53d8\u6cd5\u7684\u540e\u53f0\uff0c\u638c\u6743\u540e\u9042\u63f4\u5f15\u53f8\u9a6c\u5149\u3001\u6587\u5f66\u535a\u7b49\u4fdd\u5b88\u6d3e\u5230\u653f\u5e9c\u4e2d\uff0c\u5404\u79cd\u53cd\u53d8\u6cd5\u7684\u529b\u91cf\u805a\u96c6\u5728\u4e00\u8d77\u3002\u53f8\u9a6c\u5149\u6253\u7740\u201c\u4ee5\u6bcd\u6539\u5b50\u201d\u7684\u65d7\u53f7\uff0c\u53cd\u5bf9\u65b0\u6cd5\u3002\u4ed6\u628a\u53d8\u6cd5\u7684\u8d23\u4efb\u90fd\u63a8\u7ed9\u738b\u5b89\u77f3\uff0c\u653b\u51fb\u201c\u738b\u5b89\u77f3\u4e0d\u8fbe\u653f\u4f53\uff0c\u4e13\u7528\u79c1\u89c1\uff0c\u53d8\u4e71\u65e7\u7ae0\uff0c\u8bef\u5148\u5e1d\u4efb\u4f7f\u201d\uff1b\u63a5\u7740\u5168\u76d8\u5426\u5b9a\u4e86\u65b0\u6cd5\uff0c\u8bec\u8511\u65b0\u6cd5\u201c\u820d\u662f\u53d6\u975e\uff0c\u5174\u5bb3\u9664\u5229\u201d\uff0c\u201c\u540d\u4e3a\u7231\u6c11\uff0c\u5176\u5b9e\u75c5\u6c11\uff0c\u540d\u4e3a\u76ca\u56fd\uff0c\u5176\u5b9e\u4f24\u56fd\u201d\u3002
2\u3001\u53f2\u5b66
\u53f8\u9a6c\u5149\u7684\u4e3b\u8981\u6210\u5c31\u53cd\u6620\u5728\u5b66\u672f\u4e0a\u3002\u5176\u4e2d\u6700\u5927\u7684\u8d21\u732e\uff0c\u83ab\u8fc7\u4e8e\u4e3b\u6301\u7f16\u5199\u300a\u8d44\u6cbb\u901a\u9274\u300b\u3002\u5b8b\u795e\u5b97\u7199\u5b81\u5e74\u95f4\uff0c\u53f8\u9a6c\u5149\u5f3a\u70c8\u53cd\u5bf9\u738b\u5b89\u77f3\u53d8\u6cd5\uff0c\u4e0a\u758f\u8bf7\u6c42\u5916\u4efb\u3002\u7199\u5b81\u56db\u5e74\uff081071\u5e74\uff09\uff0c\u4ed6\u5224\u897f\u4eac\u5fa1\u53f2\u53f0\uff0c\u81ea\u6b64\u5c45\u6d1b\u9633\u5341\u4e94\u5e74\uff0c\u4e0d\u95ee\u653f\u4e8b\u3002\u8fd9\u6bb5\u60a0\u6e38\u7684\u5c81\u6708\uff0c\u53f8\u9a6c\u5149\u4e3b\u6301\u7f16\u64b0\u4e86294\u5377\u8fd1400\u4e07\u5b57\u7684\u7f16\u5e74\u4f53\u53f2\u4e66\u300a\u8d44\u6cbb\u901a\u9274\u300b\u3002
\u53c2\u8003\u8d44\u6599\u6765\u6e90\uff1a\u767e\u5ea6\u767e\u79d1-\u53f8\u9a6c\u5149

[编辑本段]司马光
司马光(1019~1086),北宋时期著名政治家、史学家、散文家。北宋陕州夏县涑水乡(今山西运城安邑镇东北)人,汉族。(但宋人袁说友著《成都文类》记,司马光是在他父亲司马池当四川省郫县县尉时,生于官廨的,不少学者也赞同该观点),字君实,号迂夫,晚年号迂叟,世称涑水先生。赠太师、温国公、谥文正。司马光自幼嗜学,尤喜《春秋左氏传》。
[1] 宋仁宗(赵祯,1010年~1063年,北宋第四代皇帝)宝元元年(1038年),司马光年方20,中进士甲科。宋英宗(赵曙,1032~1067)继位前任谏议大夫,宋神宗(赵顼,1048年~1085年)熙宁(1068~1077)初拜翰林学士、御史中丞。
熙宁三年(1070年),司马光因反对王安石变法,出知永兴军。次年,判西京御史台,居洛阳十五年,专门从事《资治通鉴》的编撰。哲宗即位,还朝任职。元丰八年(1085年),任尚书左仆射兼门下侍郎,主持朝政,排斥新党,废止新法。数月后去世。追赠太师,温国公,谥文正,著作收在《司马文正公集》中。
司马光的主要成就反映在学术上。其中最大的贡献,莫过于主持编写《资治通鉴》。《资治通鉴》是我国最大的一部编年史,全书共二百九十四卷,通贯古今,上起战国初期韩、赵、魏三家分晋(公元前403年),下迄五代(后梁、后唐、后晋、后汉、后周)末年赵匡胤(宋太祖)灭后周以前(公元959年),凡一千三百六十二年。作者把这一千三百六十二年的史实,依时代先后,以年月为经,以史实为纬,顺序记写;对于重大的历史事件的前因后果,与各方面的关联都交代得清清楚楚,使读者对史实的发展能够一目了然。
司马光一生大部分精力都奉敕编撰《资治通鉴》,共费时十九年,自英宗冶平三年(公元1066年),至神宗元丰七年(公元1084年)。他在《进资治通鉴表》中说:“日力不足,继之以夜”,“精力尽于此书”。书名的意思是:“鉴于往事,资于治道。”
司马光著述颇多。除了《资治通鉴》,还有《通鉴举要历》八十卷、《稽古录》二十卷、《本朝百官公卿表》六卷。此外,他在文学、经学、哲学乃至医学方面都进行过钻研和著述,主要代表作有《翰林诗草》、《注古文学经》、《易说》、《注太玄经》、《注扬子》、《书仪》、《游山行记》、《续诗治》、《医问》、《凉水纪闻》、《类篇》、《司马文正公集》等。在历史上,司马光曾被奉为儒家三圣之一(其余两人是孔子和孟子)。
在政治观点方面,司马光主张法制永远不变,其政治思想比较保守。他曾说:“先王之法,不可变也”;他认为,象周威烈王命晋大夫魏斯等为诸侯,是弃“先王之礼”,废“祖宗之法”。与宰相王安石是政敌。
[编辑本段]家世
司马光的远祖可追溯到西晋皇族安平献王司马孚。原籍属河内(今河南沁阳)。司马光的父亲司马池曾为兵部郎中、天章阁待制(属翰林学士院),在藏书阁担任皇帝的顾问,官居四品,一直以清廉仁厚享有盛誉。
[编辑本段]童年
司马光出生时,他的父亲司马池正担任光州光山县令,于是便给他取名“光”,七岁时,“凛然如成人,闻讲《左氏春秋》,即能了其大旨”,从此,“手不释书,至不知饥渴寒暑”。司马光深受其父影响,一位婢女用热汤替他将胡核去皮,他姐姐问他是谁做的,司马光回答是自己剥皮的,父亲责备他小孩子怎么可以说谎,司马光自此便不再说谎。“司马光砸缸”的儿童故事,在当时的东京(今开封)、洛阳一带就有人把这个故事画成《小儿击瓮图》广为流传。小小的司马光遇事沉着冷静,机智勇敢,传为千古佳话。
破瓮救友⑴
司马光,字君实,陕州夏县人也。父池,天章阁待制。光⑵生七岁,凛然⑶如成人,闻讲《左氏春秋》⑷,爱之,退为家人讲,即了其大指⑸。自是⑹手不释⑺书,至不知饥渴寒暑。群儿戏于庭,一儿登瓮⑻,足跌没水中,众皆弃去⑼,光持石击瓮破之,水迸⑽,儿得活。其后京、洛间画以为图。
翻译:
司马光,字君实,陕州夏县人也。父池,天章阁待制。光(司马光)生七岁,凛然(严肃庄重的样子)如成人,闻讲《左氏春秋》(又称《春秋左氏传》,相传是春秋时期左丘明撰),爱之(指代《左氏春秋》),退(回去)为家人讲,即了(懂得)其大指(同“旨”,主要意思)。自是(从此)手不释(放下)书,至(甚至)不知饥渴寒暑。群儿戏于(在)庭(院子),一儿登瓮,足(指失足)跌没(沉没)水中,众皆弃去(抛下那小孩逃去了),光持(拿)石击瓮破之(指代瓮),水迸(涌出),儿得活。
司马光,宇君实,号迂叟,是北宋陕州夏县涑水乡(今山西夏县)人,世称涑水先生。
司马光出生于宋真宗天禧三年(公元1019年)十一月,当时,他的父亲司马池正担任光州光山县令,于是便给他取名 "光"。司马光家世代官宦,其父司马池后来官至兵部郎中、天章阁待制,一直以清廉仁厚享有盛誉。
司马光深受其父影响,自幼便聪敏好学。据史书记载,司马光非常喜欢读《左传》,常常"手不释书,至不知饥渴寒暑"。七岁时,他便能够熟练地背诵《左传》,并且能把二百多年的历史梗概讲述得清清楚楚,可见他自幼便对历史怀有十分浓厚的兴趣。
此外,还有一件事使小司马光名满九州。有一次,他跟小伙伴们在后院里玩耍。院子里有一口大水缸,有个小孩爬到缸沿上玩,一不小心,掉到缸厂里。缸大水深,眼看那孩子快要没顶了。别的孩子们一见出了事,吓得边哭边喊,跑到外面向大人求救。司马光却急中生智,从地上捡起一块大石头,使劲向水缸砸去,"砰!"水缸破了,缸里的水流了出来,被淹在水里的小孩也得救了。小小的司马光遇事沉着冷静,从小就是一副小大人模样。这就是流传至今"司马光砸缸"的故事。这件偶然的事件使小司马光出了名,东京和洛阳有人把这件事画成图画,广泛流传。
注释:
(1)选自《宋史·司马光传》
(2)【光生七岁】司马光长到七岁。光,即司马光,字君实,陕州夏县(现在山西)人。北宋大臣,史学家,编撰《资治通鉴》等书。
(3)【凛然】严肃庄重的样子。
(4)【《左氏春秋》】又称《左传》,相传是春秋时期左丘明编撰的一部史书。
(5)【大指】大意,主要意思。指,通“旨”。
(6)【自是】自此,从此。
(7)【释】放下。
(8)【瓮】口小腹大的一种容器。
(9)【弃走】逃走。
(10)【迸】涌出。
[编辑本段]仕途
司马温侯祠前的司马光像宋仁宗宝元元年(1038年)中进士甲科,从此步入仕林。初任奉礼郎、大理评事一类小官,后经枢密副使庞籍的推荐,入京为馆阁校勘,同知礼院,改并州通判。宋仁宗末年任天章阁待制兼侍讲同知谏院。嘉佑六年(1061年)迁起居舍人同知谏院。他立志编撰《通志》,作为统治者的借鉴。治平三年(1066年)撰成战国迄秦的《通志》八卷上进宋英宗,英宗命设局续修,并供给费用,增补人员。宋神宗以其书“有鉴于往事,以资于治道”,赐书名《资治通鉴》,并亲为写序。王安石在宋神宗的支持下行新政,他竭力反对,与安石在帝前争论,强调祖宗之法不可变。神宗命他为枢密副使,坚辞不就。熙宁三年(1070年),自请离京,以端明殿学士知永兴军(现陕西省西安市),次年退居洛阳,任西京留守御史台,以书局自随,继续编撰《通鉴》,至元丰七年(1084年)成书。书成后,司马光官升为资政殿学士。元丰八年(1085年)宋哲宗即位,高太皇太后听政,召他入京主国政,次年任尚书左仆射、兼门下侍郎,数月间罢黜新党,尽废新法,史称“元佑更化”。司马光执政一年半,即与世长辞,“京师人为之罢市往吊,鬻衣以致奠,巷哭以过车者,盖以千万数”,灵柩送往夏县时,“民哭公甚哀,如哭其私亲。四方来会葬者盖数万人”“家家挂象,饭食必祝”。
[编辑本段]身后
死后追赠太师、温国公,谥“文正”,赐碑“忠清粹德”。遗著有《潜虚》、《均韵指掌》、《类编》、《传家集》、《翰林诗草》、《注古文学经》、《易说》、《注太玄经》、《注扬子》、《书仪》、《游山行记》、《续诗治》、《医问》、《涑水纪闻》、《通鉴目录》、《通鉴考异》、《通鉴举要历》、《稽古录》(《历年图》、《历代君臣事迹》和《百官公卿表》)、《切韵指掌图》、《司马文正公集》等37种。
[编辑本段]政治主张
司马光在政治上是标准的守旧派人士,他跟主持变法的王安石发生了严重分歧,几度上书反对新法。他认为刑法新建的国家使用轻典,混乱的国家使用重典,这是世轻世重,不是改变法律。所谓“治天下譬如居室,敝则修之,非大坏不更造也。”司马光与王安石,就竭诚为国来说,二人是一致的,但在具体措施上,各有偏向。王安石主要是围绕着当时财政、军事上存在的问题,通过大刀阔斧的经济、军事改革措施来解决燃眉之急。司马光则认为在守成时期,应偏重于通过伦理纲常的整顿,来把人们的思想束缚在原有制度之内,即使改革,也定要稳妥,因为“大坏而更改,非得良匠美材不成,今二者皆无,臣恐风雨之不庇也”。司马光的主张虽然偏于保守,但实际上是一种在“守常”基础上的改革方略。王安石变法中出现的问题,如新法不能有效落实和用人不当等情况,从侧面证明司马光在政治上还是老练稳健的。
[编辑本段]编撰《资治通鉴》
宋神宗熙甯年间,司马光强烈反对王安石变法,上疏请求外任。熙宁四年(1071年),他判西京御史台,自此居洛阳十五年,不问政事。这段悠游的岁月司马光主持编撰了294卷300万字的编年体史书《资治通鉴》。
《资治通鉴》上起周威烈王二十三年(前403年),下迄五代后周世宗显德六年(959年),共记载了16个朝代1362年的历史,历经19年编辑完成。他在《进资治通鉴表》中说:“臣今筋骨癯瘁,目视昏近,齿牙无几,神识衰耗,目前所谓,旋踵而忘。臣之精力,尽于此书。”司马光为此书付出毕生精力,成书不到2年,他便积劳而逝。《资治通鉴》从发凡起例至删削定稿,司马君实都亲自动笔,不假他人之手。清代学者王鸣盛说:“此天地间必不可无之书,亦学者必不可不读之书。”
[编辑本段]褒贬
虽然司马光为人温良谦恭、刚正不阿,是杰出的思想家和教育家。顾栋高《司马温公年谱序》:“唯公忠厚质直,根于天性,学问所到,诚实金石。自少至老,沉密谨慎,因事合变,动无过差。故其文不事高奇,粥粥乎如菽粟之可以疗饥,参苓之可以已病。”但政治生涯并不突出,其人为中国古代士大夫保守思想典型代表,尽管他认为“王安石等所立新法,果能胜于旧者存之”,但实际却是甚为不满新法。宋朝在多次战争中败北,国势已经到了刻不容缓之境地。但由司马光反对王安石可以显示出其保守的主张,对他而言宗法及伦理纲常对国家是比较重要的。
[编辑本段]主要作品
《资治通鉴》
《涑水记闻》
《稽古录》(包含《历年图》、《国朝百官公卿表》、《通鉴举要历》
原文:司马光七岁,凛然如成人,闻讲《左氏春秋》,爱之,退为家人讲,即了其大旨。自是手不释书,至不知饥渴寒暑。群儿戏于庭,一儿登瓮,足跌没水中,众皆弃(去),光持石击瓮,(破)之,水迸,儿得活。其后京、洛间画以为图。仁宗宝元初,中进士甲科。年甫冠,性不喜华靡,‍闻喜宴独不戴花,同列语之曰:“君赐不可违。”乃簪一枝。‍
译文:司马光七岁的时候就像一个大人一样非常懂事,听到老师讲解《春秋》,非常喜爱,放学之后又为家人讲他所学到的,因此他也明白了春秋的内涵.从此书不离手,甚至忘记了饥渴,冷热,一心都扑到了书里.
有一天,一群儿童在庭院里捉迷藏,一儿小孩失足跌进了院子里那只装水的大缸里,别人的小孩都吓得跑掉了,司马光应声而出,手执石块将缸击破,于是缸里的水流出来了,那个小孩也得救了。司马光砸缸之后,长安、洛阳的人将这件事用图画记载下来,广为流传。 年龄刚刚满20岁,就中了进士。生性不喜欢奢华浪费的生活,参加闻喜宴(闻喜宴是指皇帝对新科进士的赐宴,所有参加者都要簪花)时只有他没有戴花,身边的人说:“(花是)君王赐戴的,不能违反圣意啊。”他才(在帽檐上)插上一枝花。
[编辑本段]司马光墓及祖茔
在山西夏县城北15公里鸣冈,司马光(1019-1086),字君实,夏县涑水乡人,世称涑水先生。宝元进士,著有《资治通鉴》、《涑水纪闻》等。坟园占地近3万平方米,东倚太岳余脉,西临同蒲铁路,司马光祖族多人群厝于此。墓侧翁仲分列。宋哲宗御篆“忠清粹德之碑”额;碑文为苏轼撰并书,曾没于土中,后于杏树下掘出,遂名杏花埤,惜已剥蚀难辨。金代摹刻四石嵌壁,今仍完好。明嘉靖间,特选巨石,依宋碑复制,并建碑亭。东有守坟祠,再东为北宋元丰元年(1078年)敕牒 建香火寺余庆禅院,牒文刻石仍在寺后。寺内有大殿五间, 殿内现存大佛三尊,西壁罗汉八尊,为宋塑风格。历代碑古二十通,记载坟园没革。

  司马光(1019~1086),

  背景:北宋时期著名政治家、史学家、散文家。汉族。出生于河南省光山县(但宋人袁说友著《成都文类》记,司马光是在他父亲司马池当四川省郫县县尉时,生於官廨的,不少学者也赞同该观点),字君实,号迂叟,世称涑水先生。司马光自幼嗜学,尤喜《春秋左氏传》。

  生平: 宋仁宗(赵祯,1010年~1063年,北宋第四代皇帝)宝元元年(1038年),司马光年方20,中进士甲科。宋英宗(赵曙,1032~1067)继位前任谏议大夫,宋神宗(赵顼,1048年~1085年)熙宁(1068~1077)初拜翰林学士、御史中丞。

  贡献: 熙宁三年(1070年),司马光因反对王安石变法,出知永兴军。次年,判西京御史台,居洛阳十五年,专门从事《资治通鉴》的编撰。哲宗即位,还朝任职。元丰八年(1085年),任尚书左仆射兼门下侍郎,主持朝政,排斥新党,废止新法。数月后去世。追赠太师,温国公,谥文正,著作收在《司马文正公集》中。
  司马光的主要成就反映在学术上。其中最大的贡献,莫过于主持编写《资治通鉴》。《资治通鉴》是我国最大的一部编年史,全书共二百九十四卷,通贯古今,上起战国初期韩、赵、魏三家分晋(公元前403年),下迄五代(后梁、后唐、后晋、后汉、后周)末年赵匡胤(宋太祖)灭后周以前(公元959年),凡一千三百六十二年。作者把这一千三百六十二年的史实,依时代先后,以年月为经,以史实为纬,顺序记写;对于重大的历史事件的前因后果,与各方面的关联都交代得清清楚楚,使读者对史实的发展能够一目了然。
  司马光一生大部分精力都奉敕编撰《资治通鉴》,共费时十九年,自英宗冶平三年(公元1066年),至神宗元丰七年(公元1084年)。他在《进资治通鉴表》中说:“日力不足,继之以夜”,“精力尽于此书”。书名的意思是:“鉴于往事,资于治道。”

  著作及评价:司马光著述颇多。除了《资治通鉴》,还有《通鉴举要历》八十卷、《稽古录》二十卷、《本朝百官公卿表》六卷。此外,他在文学、经学、哲学乃至医学方面都进行过钻研和著述,主要代表作有《翰林诗草》、《注古文学经》、《易说》、《注太玄经》、《注扬子》、《书仪》、《游山行记》、《续诗治》、《医问》、《凉水纪闻》、《类篇》、《司马文正公集》等。在历史上,司马光曾被奉为儒家三圣之一(其余两人是孔子和孟子)。

  思想观点: 在政治观点方面,司马光主张法制永远不变,其政治思想比较保守。他曾说:“先王之法,不可变也”;他认为,象周威烈王命晋大夫魏斯等为诸侯,是弃“先王之礼”,废“祖宗之法”。与王安石是政敌。

司马光(1019-1086)北宋大臣、史学家。字君实,陕州夏县(现在属山西省)涑水乡人,世称涑水先生。宝元进土。仁宗末年任天章阁待制兼侍讲知谏院。他立志编撰《通志》,作为封建统治的借鉴。治平三年(1066)撰成战国迄秦的八卷上进。英宗命设局续修。神宗时赐书名《资治通鉴》。王安石行新政,他竭力反对,与安石在帝前争论,强调祖宗之法不可变。被命为枢密副使,坚辞不就,于熙宁三年(1070)出知永兴军(现在陕西省西安市)。次年退居洛阳,以书局自随,继续编撰《通鉴》,至元丰七年(1084)成书。他从发凡起例至删削定稿,都亲自动笔。元丰八年哲宗即位,高太皇太后听政,召他入京主国政,次年任尚书左仆射、兼门下传郎,数月间尽废新法,罢黜新党。为相八个月病死,追封温国公。遗著有《司马文正公集》《稽古录》等。

司马光砸缸是吗

扩展阅读:司马光死后被鞭尸 ... 司马光最终下场 ... 司马光相关完整资料 ... 司马光资料80字左右 ... 《司马光》小学3年级资料 ... 司马光的资料包 ... 司马光砸缸的故事儿童故事 ... 司马光的资料30字 ... 司马光本人的资料 ...

本站交流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欢迎反馈与建议,请联系电邮
2024© 车视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