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熹生平个人简历

  你知道宋朝著名的理学家、思想家、哲学家、教育家、诗人,闽学派的代表人物是谁吗?下面是的我为大家收集整理的“朱熹生平个人简历”,供大家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更多精彩内容请持续关注!

朱熹生平个人简历

  朱熹(1130.9.15—1200.4.23),字元晦,又字仲晦,号晦庵,晚称晦翁,谥文,世称朱文公。祖籍徽州府婺源县(今江西省婺源),出生于南剑州尤溪(今属福建省尤溪县)。宋朝著名的理学家、思想家、哲学家、教育家、诗人,闽学派的代表人物,儒学集大成者,世尊称为朱子。朱熹是唯一非孔子亲传弟子而享祀孔庙,位列大成殿十二哲者中,受儒教祭祀。朱熹是“二程”(程颢、程颐)的三传弟子李侗的学生,与二程合称“程朱学派”。朱熹的理学思想对元、明、清三朝影响很大,成为三朝的官方哲学,是中国教育史上继孔子后的又一人。

  朱熹十九岁考中进士,曾任江西南康、福建漳州知府、浙东巡抚,做官清正有为,振举书院建设。官拜焕章阁侍制兼侍讲,为宋宁宗皇帝讲学。

  朱熹著述甚多,有《四书章句集注》《太极图说解》《通书解说》《周易读本》《楚辞集注》,后人辑有《朱子大全》《朱子集语象》等。其中《四书章句集注》成为钦定的教科书和科举考试的标准。

  人物生平

   年少求学

  宋朝建炎四年(1130年)农历九月十五日,朱熹出生于尤溪县城水南郑义斋馆舍(今南溪书院),乳名沈郞。朱熹出生时右眼角长有七颗黑痣,排列如北斗。

  宋朝绍兴五年(1135年),五岁时,朱熹始入小学,能读懂《孝经》,在书额题字自勉:“若不如此,便不成人。”六岁时,朱熹与群儿游玩,以指画八卦于郑氏馆舍前沙洲上。向父亲问日、问天。

  绍兴七年(1137年),朱松应召入都,赴都之前,他把妻子祝氏和朱熹送到建州浦城寓居。

  绍兴十三年(1143年),朱松病逝于建瓯,临终前把朱熹托付给崇安(今武夷山市)五夫好友刘子羽(朱熹义父),又写信请五夫的刘子翚(屏山)、刘勉之(白水)、胡宪(籍溪)等三位学养深厚的朋友代为教育朱熹。刘子羽视朱熹如己出,在其舍傍筑室安置朱熹一家,名曰紫阳楼。

  绍兴十七年(1147年),朱熹18岁,在建州乡试中考取贡生。

  绍兴十八年(1148年)春,刘勉之将自己的女儿刘清四许配给朱熹。同年三月朱熹入都科举,中王佐榜第五甲第九十名,准勅赐同进士出身。

   初入仕途

  绍兴二十一年(1151年),朱熹再次入都铨试中等,授左迪功郎、泉州同安县主簿。

  绍兴二十三年(1153年)夏,朱熹赴同安途中,受学于延平李侗。秋七月,朱熹至同安。以其“敦礼义、厚风俗、劾吏奸、恤民隐”的治县之法管理县事,排解同安、晋江两县械斗,整顿县学、倡建“教思堂”,在文庙大成殿倡建“经史阁”,主张减免经总制钱。

  绍兴二十七年(1157年),朱熹任满罢归。

  绍兴二十八年(1158年),朱熹已意识到“妄佛求仙之世风,凋敝民气,耗散国力,有碍国家中兴”,打算重新踏上求师之路,决心拜李侗为师,因得承袭二程“洛学”的正统,奠定了朱熹以后学说的基础。题写的“鸢飞鱼跃”四字匾额。

  朱熹归自同安,不求仕进,主要进行教育和著述活动。绍兴三十二年(1162年),宋孝宗即位,诏求臣民意见。朱熹应诏上封事,力陈反和主战、反佛崇儒的主张,详陈讲学明理、定计恢复、任贤修政的意见。隆兴元年(1163年)十月,朱熹应诏入对垂拱殿,向宋孝宗面奏三札:一札论正心诚意、格物致知之学,反对老、佛异端之学,二札论外攘夷狄之复仇大义,反对和议,三札论内修政事之道,反对宠信佞臣。但当时汤思退为相,主张和议。朱熹的抗金主张没有被采纳。十一月,朝廷任朱熹为国子监武学博士。朱熹辞职不就,请祠归崇安。

  南宋 乾道三年(1167年)八月,朱熹在林择之、范念德的陪同下前往潭州(今长沙)访问湖湘学派代表张栻。《东归乱稿》成。

  乾道四年(1168年),崇安发生水灾。朱熹力劝豪民发藏粟赈饥,还向官府请贷粮食六百斛散发于民,使民不致挨饿。

  乾道五年(1169年),朱熹悟到“中和旧说”之非,用“敬”和“双修”思想重读程颢、程颐著作,从全新角度独创“中和新说”。这是在学术史上具有划时代意义、影响十分深远的重大事件,标志朱熹哲学思想的成熟。

   寒泉著述

  乾道五年(1169年)九月,朱熹母去世,朱熹建 寒泉精舍为母守墓,开始了长达六年之久的寒泉著述时期。

  乾道七年(1171年)五月,为了根本上解决百姓灾年生计问题,在五夫创建“社仓”。这种做法可以减轻贫民困难,缓和社会矛盾,也减轻朝廷的施政压力,后为许多地方所仿效。十一月,朱熹回尤溪,与知县、好友石子重讲论学问于县学。在石子重的陪同下,游览其父朱松任尤溪县尉时燕居之所“韦斋”旧址,手书“韦斋旧治”四字刻石揭榜。

  乾道九年(1173年),作《重修尤溪庙学记》,亲书“明伦堂”制匾悬挂于尤溪县学宫正堂。从此天下学宫匾皆模此刻制悬挂。

  宋朝 淳熙二年(1175年)正月, 吕祖谦从浙江东阳来访朱熹,在寒泉精舍相聚一个半月,编次《近思录》成,史称“寒泉之会”。五月,送吕祖谦至信州鹅湖寺(今 鹅湖书院),陆九龄、陆九渊及刘清之皆来会,史称“鹅湖之会”。鹅湖之会的直接动因是吕祖谦想利用这个机会调和朱、陆学说之间的矛盾。在学术上,朱熹认为心与理是两个不同的概念,理是本体,心是认识的主体。二陆主张心与理是一回事,坚持以心来统贯主体与客体。朱熹与陆氏兄弟论辩、讲学达十日之久。鹅湖之会并没有达到双方统一思想的目的,但使他们各自对对方的思想及其分歧有了进一步认识,也促使他们自觉不自觉地对自己的思想进行反省。

   重建书院

  淳熙五年(1178年), 宋孝宗任朱熹知南康军兼管内劝农事。淳熙六年三月,朱熹到任。当年适逢大旱,灾害严重,朱熹到任后,即着手兴修水利,抗灾救荒,奏乞蠲免星子县税钱,使灾民得以生活。十月,朱熹行视陂塘时,在樵夫的指点下找到 白鹿洞书院的废址。经朱熹的竭力倡导,到淳熙七年三月,白鹿洞书院很快修复。朱熹在南康军任上,为白鹿洞书院殚精竭虑,不遗余力。他曾自兼洞主,延请名师,充实图书,还请皇帝勅额,赐御书。还置办学田,供养贫穷学子,并亲自订立学规,即著名的《白鹿洞书院教规》。《白鹿洞书院教规》是世界教育史上最早的教育规章制度之一,对教育目的、训练纲目、学习程序及修己治人道理,都一一作了明确的阐述和详细的规定,它不仅成为后续中国封建社会700年书院办学的模式,而且为世界教育界瞩目,成为国内外教育家研究教育制度的重要课题。

  淳熙八年(1181年)二月,陆九渊来南康访朱熹,相与讲学白鹿洞书院。八月,时浙东大饥。因朱熹在南康救荒有方,宰相王淮荐朱熹赈灾,提举浙东常平茶盐公事。为解救灾民,朱熹迅速采取了几项有力措施。朱熹因在浙东劾奏前知台州唐仲友不法,为唐之姻亲王淮所嫉,浙东任职仅九个月即离任回家。朱熹曾先后六次上状奏劾唐仲友不法,直指王淮与唐仲友上下串通勾结的事实。迫于压力,王淮免去唐仲友江西提刑新任,在弹劾唐仲友的过程中,朱熹表现出崇高的操守和气节。

   治学勤政

  淳熙九年(1182年),朱熹52岁时,才将《大学章句》《中庸章句》《论语集注》《孟子集注》四书合刊,经学史上的“四书”之名才第一次出现。之后,朱熹仍呕心沥血修改《四书集注》,临终前一天朱熹还在修改《大学章句》。朱熹将《四书》定为封建士子修身的准则,《四书》构成了朱熹的一个完整的理学思想体系。元朝迄至明清,《四书集注》遂长期为历代封建王朝所垂青,作为治国之本,也作为人们思想行为的规范,成为封建科举的标准教科书。淳熙十年(1183年),朱熹在武夷山九曲溪畔大隐屏峰脚下创建武夷精舍,潜心著书立说,广收门徒,聚众讲学。淳熙十二年,朱熹到浙江,与陈亮展开义利王霸辩论,力陈浙学之非。

  淳熙十五年(1188年)十一月,上《戊申封事》。主张“正心”、“任选大臣”、“振举朝纲”等事。淳熙十六年(1189年),诏命朱熹知漳州。绍熙元年(1190年),61岁的朱熹到漳州赴任。朱熹在漳州的全部施政变革,主要体现在正经界、蠲(免)横赋、敦风俗、播儒教和劾奸吏等方面,而正经界则是他全部变革的灵魂。时值当地土地兼并之风盛行,官僚地主倚势吞并农民耕地,而税额没有随地划归地主,至使“田税不均”,失地农民受到更为沉重的剥削,导致阶级矛盾激化。为此,朱熹提出行“经界”,即核实田亩,随地亩纳税。这一建议势必减轻农民负担,但却损害大地主的利益,所以遭到后者的强烈反对,“经界”终于未能推行。绍熙二年(1191年)正月,朱熹长子朱塾卒。闻噩耗后,朱熹无奈以治子丧请祠。五月,朱熹迁居建阳。次年,承父志建“竹林精舍”,后更名为“沧洲精舍”,即淳祐四年(1244年)诏赐的“考亭书院”。

  绍熙五年(1194年),湖南瑶民蒲来矢起义,震动了朝野,湖南地方局势骤然紧张起来。朱熹临危受命,除知潭州、荆湖南路安抚,赐紫章服。具有道学家傲骨、强烈忧国忧民心态的朱熹,不敢推辞朝命,欣然拜命前往赴任。五月,朱熹至潭州。此时,瑶民已败退深山,被困溪洞。朱熹采取了善后招抚的怀柔政策,遣使招降瑶民起义军首领蒲来矢。因本次镇压瑶民起义是湖北、湖南两地的共同行动,朱熹的招抚遭到了湖北帅王蔺的反对,在蒲来矢押解后,王蔺主张斩杀以警众。朱熹不得不在入都奏事中,直接向宋宁宗面恳,要求对瑶民“毋失大信”。朱熹到任后,兴学校,广教化,督吏治,敦民风。朱熹改建、扩建了位于湖南长沙岳麓山下的岳麓书院,空余时间亲自到此讲课,使岳麓书院成为南宋全国四大书院之一。

  绍熙五年(1194年)八月,朱熹除焕章阁待制兼侍讲。九月,朱熹于行宫便殿奏事。第一札要宋宁宗正心诚意,第二札要宋宁宗读经穷理,第三、四、五札论潭州善后事宜。十月十四日,朱熹奉诏进讲《大学》,反复强调“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八目,希望通过匡正君德来限制君权的滥用,引起宋宁宗和执政韩侂胄的不满。因此,朱熹在朝仅46日,被宋宁宗内批罢去了待制兼侍讲之职。

   还居建阳

  绍熙五年(1194年)十一月,朱熹还居建阳考亭。

  宋朝 庆元二年(1196)十二月,“党禁”正式发生。监察御史沈继祖以捕风捉影、移花接木、颠倒捏造手法奏劾朱熹“十大罪状”,朝廷权贵对理学掀起了一场史所罕见的残酷清算,效法北宋元祐党籍的故伎,开列了一份五十九人的伪逆党籍,名列党籍者都受到了不同程度的处罚。朱熹被斥之为“伪学魁首”,位列黑名单之中的第五位,有人竟提出“斩朱熹以绝伪学”。朱熹以伪学罪首落职罢祠,朱子门人流放的流放,坐牢的坐牢,遭到严重打击。

  庆元五年(1199年),朱熹已被各种疾病所困扰,党禁中的朱熹终于预感到死亡的逼近,使他有大限临头的不祥预感,更加抓紧著述。

  庆元六年(1200年)入春以后,朱熹足疾大发,病情恶化。朱熹生命垂危,左眼已瞎,右眼也几乎完全失明。朱熹却以更旺盛的精力加紧整理残篇,唯一的愿望就是要将自己生平的所有著作全部完稿,使道统后继有人。三月初九,71岁的朱熹在血雨腥风的“ 庆元党禁”运动中去世。四方道学信徒决定在十一月聚集在信州举行大规模的会葬,这又吓坏了反道学的当权者,竟令守臣约束。十一月,朱熹葬于建阳县黄坑大林谷,参加会葬者仍然有近千人之多。

  朱熹死后,被谥为“文公“,赠宝谟阁直学士,又追封徽国公等。

  典故

   少有大志

  朱熹出身于儒学世家,他的父亲朱松对朱熹的教育十分认真。《宋史》本传说:“熹幼颖悟,甫能言,父指天示之曰:‘天也’,熹问曰:‘天上何物’?”这个传说,说明朱熹自幼就是一个具有强烈求知欲望的人。由于朱松是在二程理学思想教育下成长起来的儒生,他对儿子的要求自然是按照儒家学做圣贤的目标去实行。据《朱子年谱》中记载,朱熹在10岁时就“厉志圣贤之学”,每天如痴如迷地攻读《大学》、《中庸》、《论语》、《孟子》。他自己回忆说:“某十岁时,读《孟子》,至圣人与我同类者,喜不可言”。从此,便立志要做圣人。以后他又教育学生说:“凡人须以圣人为己任”。

   连环巧问

  朱熹自幼受教于父,聪明过人,想象力强。四岁时,其父朱松指日示曰:“此日也。”朱熹问:“日何所附?”朱松回答说:“附于天?”朱熹又追问道:“天何所附?”一席话问的朱松惊讶不已。

   为官正直,体察民情

  公元1167年秋天,福建崇安发生大水灾,朝廷派他前往视察灾情,他曾遍访于崇安各山谷之间。在视察中,朱熹发现“肉食者漠然无意于民,直难与图事”(《文集》卷10)。他说:“若此学不明,天下事决无可为之理”(同上)。由于灾情严重,粮食无收,地方官不认真救济,到次年青黄不接之时,就在崇安发生了饥民暴动。这时,朱熹与知县诸葛廷瑞共同发起,要求地方豪富,用藏粟赈救饥民,他又请求朝廷以“六百斛赈济”,这才平息了饥民的暴动。由此,朱熹便想出了建立“社仓”的办法,并建议朝廷广为推行,作为解决农民在青黄不接之时的口粮问题的机构。他规定“社仓”的任务,是在青黄不接之时贷谷给农民,一般取息20%,这就可以不向豪民高利贷粮,若发生小饥,息利可以减半,若发生大饥、则可免除利息。当然设立社仓的最大好处可以防止农民暴动。为此,朱熹于公元1171年在其家乡首创“五夫社仓”,作为试点,并上疏朝廷,建议按其办法在全国范围推行。由于此法对官僚地主和高利贷者不利,因而未能广为推行,只有极少地方,如福建建阳和浙江金华等地实行了这个措施。

   鹅湖论学

  在南宋的理学家之中,陆九渊也是名气很大的人物。陆九渊与朱熹同时,小于朱熹9岁。二人在治学目标上基本一致,而其思想方法和认识途径却大不相同。从哲学观点上讲,朱、陆两家是南宋时期唯心主义理学内部的两个不同学派,由于观点不同,两家在学术问题上进行了长期的争辩。朱陆二人的辩论方式,主要是通过书信的往来进行交锋,然而鹅湖之会却是一次例外。

  宋孝宗淳熙二年(1175年),为了调和朱陆之分歧,由另一位著名学者吕祖谦发起,邀请了朱熹和陆九渊、陆九龄兄弟共四五人在信州鹅湖寺(今江西铅山县境内)集会,讨论的主要问题是“为学之方”。这便是中国学术史上有名的“鹅湖之会”。鹅湖之会5年过后(1180年),陆九渊来到白鹿洞书院拜访朱熹,请为其兄陆九龄撰写墓志铭,二人一见如故,十分友善,并且表现了互相仰慕之情。朱熹不仅接受了陆的请求,同时还邀请陆九渊为书院师生讲学,陆也欣然同意,他的题目是讲解《论语》“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章,听者深受感动,给师生们留下了良好印象。这件事说明朱、陆的观点虽有分歧,但他们在学术交往和待人处事的态度上都具有宽豁大度的君子之风。

   朱张会讲

  张栻,字敬夫,师从胡宏,学有专长,自成一派,号称湖湘学派,朱熹对他早有敬仰之心。朱熹和张栻进行了一次中国学术史、教育史上最著名的会讲——朱张会讲,开创了会讲之先河。两人的讨论从太极之理上展开并最终趋于一致。朱、张会讲于岳麓书院,从各地赶来听者达数千人。在岳麓书院讲堂,朱熹手书“忠孝廉节”四个大字,后被书院奉为校训。在经过两个月的岳麓讲学后,朱熹在张栻的陪同下游南岳衡山。在一路的游览中,眼前的无边风景,不时牵动他们的诗兴,他们一边游览一边唱酬。几天里,他们共得诗一百四十九篇,合编为《南岳唱酬集》。下了衡山,从岳宫到槠州一百八十里,朱熹和张栻就还有争议的问题进行了临别前的讨论。两人朝夕在船中,讨论《中庸》之义三天三夜未曾合眼。朱熹与张栻分手后,携弟子范念德、林择之东归,一路轮流更换唱和。

   相传朱松曾求人算命

  卜者说:“富也只如此,贵也只如此,生个小孩儿,便是孔夫子。”恐是后人附会,朱熹学成大 儒则是事实。建阳近邻有个 南剑州(后 延平府今 南平市),是道学最初在南方的传播中心,朱熹十分热衷道学,与当地道学家交往甚密。这种环境对朱熹的一生有着深刻的影响。他师承当时的 洛学一脉“南剑三先生”李侗的教诲,开创闽学,集理学之大成,与“南剑三先生”并称为“ 延平四贤”。朱熹受教于父,聪明过人。四岁时其父指天说:“这是天。”朱熹则问:“天的上方有什么?”其父大惊。他勤于思考,学习长进,八岁便能读懂《 孝经》,在书题字自勉曰:“不若是,非人也。”朱熹十岁时父亲去世,其父好友刘子、刘勉子、胡宪三人皆是道学家。当时的道学家一部分排佛,一部分醉心学佛,他们皆属后者。因此朱熹既热衷于道学,同时于佛学也有浓厚兴趣。绍兴十七年(1147年),十八的朱熹参加乡贡,据说就是以佛学禅宗的学说被录取的。主考官蔡兹还对人说:“吾取一后生,三策皆欲为朝廷措置大事,他日必非常人。”

  个人著作

  朱子现存著作共25种,600余卷,总字数在2000万字左右。主要有《 周易本义》《 启蒙》《蓍卦考误》《 诗集传》《大学中庸章句》《 四书或问》《 论语集注》《 孟子集注》《 太极图说解》《 通书解》《 西铭解》《 楚辞集注辨正》《韩文考异》《 参同契考异》《 中庸辑略》《 孝经刊误》《小学书》《 通鉴纲目》《 宋名臣言行录》《 家礼》《 近思录》《河南程氏遗书》《 伊洛渊源录》等。《 文集》一百卷,《续集》十一卷,《别集》十卷,阂人辑录的《 朱子语类》一百四十卷。

   推荐阅读:



  • 杈涘純鐤涓汉绠鍘
    绛旓細杈涘純鐤涓汉绠鍘 杈涘純鐤(1140骞5鏈28鏃-1207骞10鏈3鏃),瀛楀辜瀹,鍙风杞,灞变笢涓滆矾娴庡崡搴滃巻鍩庡幙(浠婃祹鍗楀競鍘嗗煄鍖洪仴澧欓晣鍥涘嚖闂告潙)浜,涓浗鍗楀畫璞斁娲捐瘝浜,浜虹О璇嶄腑涔嬮緳,涓庤嫃杞煎悎绉扳滆嫃杈涒,涓庢潕娓呯収骞剁О鈥滄祹鍗椾簩瀹夆濄傝緵寮冪柧鐢熶簬閲戝浗,灏戝勾鎶楅噾褰掑畫,鏇句换姹熻タ瀹夋姎浣裤佺寤哄畨鎶氫娇绛夎亴銆傝拷璧犲皯甯,璋ュ繝鏁忋傛湁璇嶉泦銆婄杞...
  • 榛勫共鐨勮祫鏂
    绛旓細榛勫共锛1152锝1221锛 瀛楃洿鍗匡紝鍙峰媺鏂嬶紝瀹嬬宸為椊鍘匡紙绂忓缓绂忓窞锛変汉銆傚皯甯堜粠鏈辩喒锛屽悗鎴愪负鍏跺コ濠匡紝骞惰鏈辩喒瑙嗕负閬撶粺缁ф壙浜恒備互鑽ˉ瀹橈紝鍘嗙煡鏂版乏鍘裤佹眽闃冲啗銆佸畨搴嗗簻绛夛紝澶氭湁鍠勬斂銆備互澶х悊涓炶浆鎵胯閮炵粓浠曘傚崚璋ユ枃鑲冿紝璧犳湞濂夐優銆傚皾璁插鐧介箍娲炰功闄紝鐢熷緬骞夸紬銆傛彁涓炬箹鍗楀鏀挎椂锛屽璇锋湞寤凤紝浠ュ叕甯戞槗鑼堕櫟鐢...
  • 瀛斿瓙鏈绐佸嚭鐨勫嚑涓紵瀛愬拰闂ㄤ汉
    绛旓細棰滃洖 涓枃鍚嶇О: 棰滃洖 鍙 鍚: 澶嶅湥 瀛楀瓙娓 棰滃彅 棰滄笂 棰滅敓 鎬 鍒: 鐢 鎵灞炲勾浠: 鏄ョ鎴樺浗鏃朵唬 鐢 鍗 骞: 鍏厓鍓523锝炲墠490 鐢熷钩绠浠 棰滃洖(鍓523锝炲墠490骞)鏄ョ鏈瞾鍥(浠婂北涓滄洸闃)浜恒傚瓧瀛愭笂锛屼竴浣滈娓婏紝瀛斿瓙鐨勫緱鎰忛棬浜猴紝浠ュ痉琛屽潥绉般備害绉伴娓婂悗涓栦篃绉颁綔鈥滈鍙斺濓紝鈥滈鐢熲濄備粬璐屽ソ瀛...
  • 鑼冧徊娣圭殑涓汉绠鍘
    绛旓細鑼冧徊娣癸紙989骞8鏈29鏃ワ紞1052骞5鏈20鏃ワ級锛屽瓧甯屾枃锛屾眽鏃忥紝鍖楀畫钁楀悕鐨勬濇兂瀹躲佹斂娌诲銆佸啗浜嬪銆佹枃瀛﹀銆 鑼冧徊娣瑰辜骞翠抚鐖讹紝姣嶄翰鏀瑰珌闀垮北鏈辨皬锛岄亗鏇村悕鏈辫銆傚ぇ涓ゥ绗﹀叓骞达紙1015骞达級锛岃寖浠叉饭鑻﹁鍙婄锛屾巿骞垮痉鍐涘徃鐞嗗弬鍐涳紝杩庢瘝褰掑吇锛屾敼鍥炴湰鍚嶏紝鍚庡巻浠诲叴鍖栧幙浠ゃ佺闃佹牎鐞嗐侀檲宸為氬垽銆佽嫃宸炵煡宸炵瓑鑱岋紝鍥犵鍏洿瑷...
  • 鐜嬮槼鏄庣畝浠
    绛旓細鐜嬪畧浠侊紙1472骞10鏈31鏃ワ紞1529骞1鏈9鏃ワ級锛屾眽鏃忥紝骞煎悕浜戯紝瀛椾集瀹夛紝鍒彿闃虫槑锛屾禉姹熺粛鍏村簻浣欏鍘匡紙浠婂睘瀹佹尝浣欏锛変汉銆傚洜鏇剧瓚瀹や簬浼氱ń灞遍槼鏄庢礊锛岃嚜鍙烽槼鏄庡瓙锛屽鑰呯О涔嬩负闃虫槑鍏堢敓锛屼害绉扮帇闃虫槑銆傛槑浠h憲鍚嶇殑鎬濇兂瀹躲佹枃瀛﹀銆佸摬瀛﹀鍜屽啗浜嬪锛岄檰鐜嬪績瀛︿箣闆嗗ぇ鎴愯咃紝绮鹃氬剴瀹躲侀亾瀹躲佷經瀹躲傚紭娌诲崄浜屽勾锛1499骞...
  • 闊╂剤鐨涓汉绠鍘
    绛旓細闊╂剤鐨涓汉绠鍘锛3宀佷抚鐖躲傚彈鍏勯煩浼氭姎鑲层傚悗闅忛煩浼氳船瀹樺埌骞夸笢銆傚厔姝诲悗锛岄殢瀚傞儜姘忓寳褰掓渤闃炽傚悗杩佸眳瀹e煄銆7宀佽涔︼紝13宀佽兘鏂,浠庣嫭瀛ゅ強銆佹鑲冧箣寰掑涔狅紝绌跺績鍙よ锛屽苟鍏冲績鏀挎不锛岃嚜绉"鍓嶅彜涔嬪叴浜★紝鏈皾涓嶇粡浜庡績涔燂紝褰撲笘涔嬪緱澶憋紝鏈皾涓嶇暀浜庢剰涔"锛堛婁笌鍑ょ繑閭㈠皻涔︿功銆嬶級锛岀‘瀹氫簡涓鐢熷姫鍔涚殑鏂瑰悜銆傚攼...
  • 涓汉绠鍘鍔卞織璇彞
    绛旓細鐭ヨ瘑鏄粠鍒昏嫤鍔冲姩涓緱鏉ョ殑锛屼换浣曟垚灏遍兘鏄埢鑻﹀姵鍔ㄧ殑缁撴灉銆備互涓嬫槸鎴戜负澶у绮惧績鎺ㄨ崘鐨涓汉绠鍘鍔卞織璇彞澶у叏闆嗭紝甯屾湜鑳藉瀵规偍鏈夋墍甯姪銆備釜浜虹畝鍘嗗姳蹇楄鍙ョ簿閫 1. 涔︿笉璁帮紝鐔熻鍙;涔変笉绮撅紝缁嗘濆彲绮;鎯熸湁蹇椾笉绔嬶紝鐩存槸鏃犵潃鍔涘銆傗斺鏈辩喒 2. 鍜变滑娲荤潃涓嶈兘涓庤崏鏈ㄥ悓鑵愶紝涓嶈兘閱夌敓姊︽锛屾瀴搴︿汉鐢燂紝瑕佹湁鎵...
  • 鑼冧徊娣圭殑涓汉绠鍘?
    绛旓細浠栭瀵肩殑搴嗗巻闈╂柊杩愬姩锛屾垚涓哄悗鏉ョ帇瀹夌煶鈥滅啓涓板彉娉曗濈殑鍓嶅锛涗粬瀵规煇浜涘啗浜嬪埗搴﹀拰鎴樼暐鎺柦鐨勬敼鍠勶紝浣胯タ绾胯竟闃茬ǔ鍥轰簡鐩稿綋闀挎椂鏈燂紱缁忎粬鑽愭嫈鐨勪竴澶ф壒瀛﹁咃紝涓哄畫浠e鏈紟鐩涘瀹氫簡鍩虹锛涗粬鍊″鐨勫厛蹇у悗涔愭濇兂鍜屼粊浜哄織澹妭鎿嶏紝鏄腑鍗庢枃鏄庡彶涓婇棯鐑佸紓褰╃殑绮剧璐㈠瘜锛鏈辩喒绉颁粬涓衡滄湁鍙蹭互鏉ュぉ鍦伴棿绗竴娴佷汉鐗┾濓紒鍗冭浇...
  • 鍙や唬璇椾汉闊╂剤鐨勪富瑕佷簨杩
    绛旓細姹傞煩鎰堢殑涓汉绠鍘 鍙 涓昏浜嬭抗.闊╂剤(768锝824) 鍞愪唬鏂囧瀹躲佸摬瀛﹀銆傚瓧閫涔嬨傛渤鍗楁渤闃(浠婃渤鍗楃渷瀛熷窞甯)浜,閮℃湜鏄岄粠,涓栫О闊╂槍榛庛傚洜瀹樺悘閮ㄤ緧閮,鍙堢О闊╁悘閮ㄣ傝哎鍙封滄枃鈥,鍙堢О闊╂枃鍏 浠栦笁宀佽屽,鍙楀厔瀚傛姎鑲,鏃╁勾娴佺鍥伴】,鏈夎涔︾粡涓栦箣蹇椼20宀佽荡闀垮畨鑰冭繘澹,涓夎瘯涓嶇銆25锝35宀,浠栧厛涓繘澹,涓夎瘯鍗氬楦胯瘝...
  • 寮犵珛鏂囩殑瀛︽湳绠鍘
    绛旓細寮犵珛鏂囷紝1935骞寸敓锛屾禉姹熸俯宸炰汉锛岃憲鍚嶅摬瀛﹀彶瀹躲1960骞翠腑鍥戒汉姘戝ぇ瀛﹀巻鍙茬郴姣曚笟鐣欐牎锛屽湪鍝插绯讳腑鍥藉摬瀛﹀彶鏁欑爺瀹や换鏁欍1984骞寸粡鍥藉姟闄㈠浣嶅鍛樹細鐗规壒涓烘暀鎺堛備韩鍙楁斂搴滅壒娈婃触璐淬傜幇浠讳腑鍥戒汉姘戝ぇ瀛﹀摬瀛﹂櫌涓绾ф暀鎺堛佸摬瀛﹂櫌鍗氬+鐢熷甯堬紝涓浗浜烘皯澶у瀛斿瓙鐮旂┒闄㈤櫌闀裤佸鏈鍛樹細涓诲腑锛屼腑鍥戒紶缁熸枃鍖栫爺绌朵腑蹇冧富浠伙紱鏇句换涓浗...
  • 扩展阅读:朱熹生平事迹 ... 朱熹生平简介及成就 ... 朱熹为什么提出裹小脚 ... 朱熹人物生平简介 ... 朱熹生平简介100字 ... 朱熹简介资料大全 ... 朱熹生平思维导图 ... 有关朱熹的生平经历 ... 朱熹对中国的危害 ...

    本站交流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欢迎反馈与建议,请联系电邮
    2024© 车视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