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吴开国元勋,地位也高于张昭周瑜,为何孙权却不敢重用?

这位东吴开国元勋就是朱治,朱治之所以没有被孙权重用我觉得有以两点原因:

第一、孙权之前有的地方对朱治不是很满意。他俩人的意见有所不同,但是出于朱治的身份特殊,所以孙权一直没有明说出来。

第二、就是因为朱治虽然不没有孙家当外人,但是当孙权掌握大权时,朱治没有给自己定好位。孙权的所有事情朱治私下都去管,说白了就是已经越职了,这点对于一个君王来说是大忌。无论到什么时候一定要记住即使再亲近的关系,只要你是臣子就不能越权去管你“领导”的事情,领导会不开。

朱治其实真的是好人一枚,朱治在袁术的手下时,发现袁术为人有问题,心眼特别小。当时袁术和孙策共同“创业”时,由于意见相左,期间出现了问题,袁就想扣留孙家人作为人质。朱治特别好私下把孙家人接到隐秘处保护起来。这也就是孙权为什么一直非常尊重他的原因。

从某种角度来说朱台可以说是孙家的救命恩,有恩再先。朱治再有过错也不能罚他,再说了朱治也没有夺权的意思,他在多年与孙家人相处中早已经把孙家人当成自己的孩子去培养了。有时候可能就忘记了自己的“身份”,这个也能理解。

其实朱治也算非常成功了,他一直享受着孙权最高的礼节,每次朝见时孙权都会亲自去接见朱治。试问一下哪朝臣子能有这样的待遇,我觉得没有宫权也没有什么啊,至少换来那么几位贴心的“孩子”尊重自己。



这是因为孙权嫌朱治管的事情太多。因为当时朱治仗着自己劳苦功高经常会对于孙权的一些政治举措指手画脚,这也遭到了孙权的厌恶。所以我们看到虽然朱治的地位非常的高,但是孙权并不敢重用,因为一旦和朱治发生摩擦以及恩怨的话,将会导致东吴的势力出现很大的损耗。这也是孙权非常不愿意看到的事情。

虽然朱治在当时并没有任何的不臣之心,也在全心全意的辅佐孙权,但是这也使得孙权感到非常的厌烦,因为孙权是一个非常有作为的君主,他希望将东吴所有的权利掌握在自己的手里,不过由于朱治的威望非常的高,一旦自己做出什么事情的话,朱治肯定会做出一些反对或者是一些行为让孙权感到非常的厌恶。

当然孙权也并没有对朱治做出什么事情,因为朱治在当时可以说是东吴的世家贵族,一旦选择对这些世家贵族做出打压的行为的话,这会对整个江东集团带来非常大的危害。因为我们知道江东集团其实内部之间有着非常多的恩怨,这也让整个江东集团根本形成不了一个统一的格局。不过孙权作为一个非常有作为的君主,他希望能够在自己手里形成这样一个统一的格局。

当然孙权之所以不重用朱治有自己个人的因素,还有一些政治的因素,因为一旦重用朱治的话,其实对于自己也会形成一定的威胁。这也是孙权非常不愿意看到的。



我们知道三国时期的吴国实际奠基者是孙权的哥哥孙策,孙策为人骁勇而且善于笼络人心所以在他南下的时候很快就占据了江东。然而不幸的是孙策就在自己创立江东基业后不久便被仇敌行刺,当是孙策刚占据江东而且自己的儿子尚且年幼,于是就将江东之主的位置让给了自己的弟弟孙权。孙权这时候也不过是个十几岁的少年,为了保住江东基业孙策在临死的时候将孙权托付给了两个人,这两个人分别是周瑜和张昭。周瑜后来成了东吴的大都督掌握着江东的兵权,张昭则负责处理东吴内政,两人可以说是一将一相成了支撑江东的两大支柱。然而和周瑜不用的是张昭到了后来逐渐被孙权疏远,在很长的一段时间里没被孙权重用,那么张昭为什么会被孙权孙权疏远呢?

据裴松之注引《三国志·吴书·张顾诸葛步传》中记载在孙策临终之前曾对张昭有一句嘱咐,原文为“若仲谋不任事者,君便自取之”。孙策说这句话的意思就是告诉张昭如果孙权不能胜任江东之主那么张昭就可以取代孙权自为江东之主,如果这个记载属实的话,那么孙策托孤张昭足可以后来刘备在永安托孤于诸葛亮了。也由此可见张昭在孙策心中的地位甚至要比周瑜还要高。在孙策去世之后张昭也没有辜负孙策对他的期望,张昭和周瑜等人按照孙策的遗命拥护孙权为江东之主,之后张昭帮助孙权安抚百姓讨伐叛军为江东的稳定做出了很大的贡献。这一时期可以说是张昭在江东最有影响力的时候,直到赤壁之战爆发前后张昭在江东的地位才一落千丈。

赤壁之战的结果我们知道是孙权和刘备的联军大胜了曹操,然而在没有决定胜负之前孙权和刘备这边的胜算是很小的。曹操不仅善于用兵而且当时又拥有绝对优势的兵力,所以江东这边以张昭为代表的主和派觉得和曹操动武的胜算不大最好的策略就是向曹操投降。但孙权这时候得到了周瑜鲁肃等人的支持再加上刘备取得了和刘备的同盟,所以它决定孤注一掷和曹操一战到底。事后证明孙权的决策是对的,曹操被孙刘联军击败退回了北方,孙权保住了江东基业成为了独立一方的霸主。赤壁之战爆发时张昭力主孙权投降曹操,这是张昭一生中犯的重大错误,后来在孙权称帝的时候张昭准备曾向其褒赞功德,但还没等张昭开口孙权就对张昭说道,当初如果听从你的意见投降曹操的话我怎么会有今天呢?孙权此话一出张昭跪伏在地羞愧无比。

张昭后来逐渐被孙权冷落的原因还有一个就是他直言纳谏性格。孙权经常喜欢出行猎虎有几次打猎的时候险些被老虎所伤,张昭得知之后就以为君者应该学会自我保护不宜以身犯险对孙权经行劝谏,孙权表面上答应张昭不会再出行狩猎了但事后依然我行我素,后来张昭再劝谏孙权的时候孙权的表现就是笑而不答。孙权称吴王的时候当时群臣力主让张昭当丞相,但是孙权却任命资历远比张昭低的孙邵为丞相,孙邵因病去世之后孙权又让顾雍出任丞相之职。终张昭一生始终无缘丞相之位,张昭晚年一度请辞了自己的职务赋闲在家彻底远离了东吴的政坛。



孙权接掌江东之初,全靠一帮老臣们的全力辅佐才稳住了阵脚继而开创了伟业。从表面上看,张昭和周瑜在当时是被孙权捧得最高的两位主要大臣,一文一武正好震慑百官、统揽全局,所以他们二人在当时的地位极其尊贵、显赫。不过在这帮老臣当中,还有一个人的地位远超于张、周二人,他就是东吴的开国元勋之一朱治。
朱治最初是县里的一个小吏,举孝廉之后被州里聘请为从事跟随在孙坚身边,中平五年(公元188年)被晋升为司马开始统兵。曾先后跟随孙坚平定地方叛乱,征伐董卓、黄巾等叛逆的军事行动。跟十二虎臣当中的程普、黄盖等人一样,同属于第一批最早跟随孙氏家族的将领。
不过在这几位老将当中,朱治跟孙家的渊源最深。这主要是因为在孙策时期朱治曾有恩于孙家。据《三国志
朱治传》中记载,孙坚去世之后,朱治开始辅助投靠了袁术的孙策。后来朱治发现袁术气量狭隘且嫉贤妒能,不是成就大业的明主,所以就力劝孙策另辟蹊径、蓄积能量,将来平定江东以开创自己的事业。后来朱治被太傅马日磾举荐为吴郡都尉,而当时的吴景也位居丹阳太守。随后孙策受袁术之名征讨庐江的时候,刘繇害怕被孙策和袁术兼并,所以就在二人之间“遂构嫌隙”。
而当时孙策面临最大的威胁,是家人都还在刘繇的管辖范围之内,所以畏首畏尾不敢放手一搏。在这关键时刻,朱治出面帮他解决了这个巨大的难题。朱治派人悄悄地从曲阿将孙策的母亲,以及孙权、孙翊等兄弟们接到了自己的身边加以保护,为孙策免除了一起后顾之忧。在后来孙策平定江东诸郡的时候,朱治不仅跟随在身边协助征伐,并且在这整个过程中担负起了保护其家人的重要任务,对孙氏家族“甚有恩纪”。
这就是朱治跟孙家结下的渊源,所以在孙权接掌江东之后给予了朱治以最高的礼遇。这在《三国志
朱治传》中有明确的记载,从孙权接掌江东一直到晋升为吴王之后,每次朱治觐见,“权常亲迎,执版交拜,飨宴赠赐,恩敬特隆”。不仅如此,就连跟着朱治随行的属下都“皆得奉贽私觌”。从这一段记载就能够看出来,朱治所受到的待遇要远高于张昭、周瑜等人。
不过,我们通过其个人传记还能发现另外一个问题:朱治享受孙权如此高的礼遇,却没有得到重用。据《三国志
朱治传》载,孙权十五岁的时候被朱治举荐为孝廉,后来孙策去世之后朱治随同张昭、周瑜等人一起辅佐孙权接位。建安七年(公元202年),孙权晋升朱治为扶义将军并任命为吴郡太守。后来“征讨夷越,佐定东南,禽截黄巾余类陈败、万秉等”,再往后朱治就没有在重大的军事行动中出现过。一直到黄武元年(公元222年)朱治被册封为毗陵侯,第二年又被晋升为安国将军。
通过这一段记载我们就能看出来,除了孙权刚接位的时候重用过朱治之外,在后面的时间根本就没有重用过他。至于孙权为什么不重用朱治,这在诸葛瑾个人传记当中有一段记载应该能够说明问题。
据《三国志
诸葛瑾传》载,吴郡太守朱治是孙权表举的将领,孙权曾经对他很有意见,但是又对他极为的敬重,不好意思说他,所以就经常的闷闷不乐、愤愤不平。这就是朱治没有得到重用的原因。这其中就有一个很有意思的问题了:朱治既是开国功臣,又跟孙氏家族极有渊源,那么孙权对他究竟有什么意见呢?
我们通过《三国志
朱治传》的中的记载,就能发现朱治跟江东其他将领们的不同之处:极重情义且心思异常缜密。这是他的优点,同时也是孙权对他有意见的地方。自孙坚去世之后,朱治完全把孙家的事当成了自己的家事,把孙策、孙权等兄弟们看得跟自己的孩子一样,除了尽心尽力的辅佐之外还关怀备至。其中有两个很典型的事件,就能看出来这一点。
第一个是孙翊的性格急躁,喜怒哀乐全部都挂在脸上,行为处事又过于鲁莽,所以朱治就以长辈的身份数次对其进行责备并跟他讲其中的道理。从这件事上就能看出来,朱治完全没有把孙翊当成外人,对他的过错进行批评教育,这完全就是父亲对儿子的一种关爱行为。
第二个事情是建安十三年(公元210年),曹操大军南下进入了荆州之后,孙权忙于召集群臣商讨对策而无暇顾及其它事情。就在这个时候,孙权的堂兄,时任豫章太守的孙贲,因为惧怕曹操的威势准备将自己的儿子送过去当人质,借以表示臣服。朱治知道这件事以后,没有告诉孙权就自己跑到豫章去面见孙贲,晓之以情、动之以理并陈述其中的利害关系,最终阻止了孙贲。
这个事件跟当时孙策起兵的时候,朱治私自从曲阿把孙氏一家人悄悄的接出来加以保护是一样的,即体现出了朱治尽心竭力的辅佐孙氏兄弟成就伟业,为他们剪除后顾之忧的臣属之意,也体现出了他心思异常缜密的性格特点。
说白了,孙权对朱治的意见就是因为他管得太多、操心太大了。这就好比是孙权在自己家里种了一棵果树,朱治作为一个外人,不仅帮忙挖坑填土、施肥除草,而且还要每天查查树上结了几个果子是一样的道理。这在孙权后来对他的一个评价当中也有体现,“权常叹治忧勤王事”。朱治的境遇正好也应了我们常说的那句老话:“适可而止,过之则忧!”
参考书籍:《三国志》

因为孙权曾经对他很有意见,因为他管得太多了,但是又对他极为的敬重,不好意思说他,所以就经常的闷闷不乐、愤愤不平。

扩展阅读:谁扳倒了邓家人 ... 国防部部长李常福问题 ... 八宝山最大的坟墓是谁 ... 十大元帅谁势力最大 ... 东吴第一猛将有多厉害 ... 广电局长吴则卿照片 ... 陈赓儿子为什么枪毙 ... 国家为何不追究红卫兵 ... 中国唯一一个五星上将 ...

本站交流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欢迎反馈与建议,请联系电邮
2024© 车视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