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商周历代帝王 夏商周历代君王的名字

\u590f\u5546\u5468\u5386\u4ee3\u541b\u738b\u7684\u540d\u5b57

\u590f\u671d
\u79b9
\u542f
\u592a\u5eb7
\u4ef2\u5eb7
\u76f8
\u5c11\u5eb7
\u677c
\u69d0
\u8292
\u6cc4
\u4e0d\u964d
\u6243
\u5ed1
\u5b54\u7532
\u768b
\u53d1
\u6840
\u5546\u671d
\u6c64
\u5916\u4e19
\u4e2d\u58ec
\u592a\u7532
\u6c83\u4e01
\u592a\u5e9a
\u5c0f\u7532
\u96cd\u5df1
\u592a\u620a
\u4e2d\u4e01
\u5916\u58ec
\u6cb3\u4eb6\u7532
\u7956\u4e59
\u7956\u8f9b
\u6c83\u7532
\u7956\u4e01
\u5357\u5e9a
\u9633\u7532
\u76d8\u5e9a
\u5c0f\u8f9b
\u5c0f\u4e59
\u6b66\u4e01
\u7956\u5e9a
\u7956\u7532
\u5eea\u8f9b
\u5e9a\u4e01
\u6b66\u4e59
\u592a\u4e01
\u6587\u4e01
\u5e1d\u4e59
\u7ea3
\u5468\u671d
\u5468\u6b66\u738b\u59ec\u53d1
\u5468\u6210\u738b\u59ec\u8bf5
\u5468\u5eb7\u738b\u59ec\u948a
\u5468\u662d\u738b\u59ec\u7455
\u5468\u7a46\u738b\u59ec\u6ee1
\u5468\u5171\u738b\u59ec\u7e44\u6248
\u5468\u61ff\u738b\u59ec\u56cf
\u5468\u5b5d\u738b\u59ec\u8f9f\u65b9
\u5468\u5937\u738b\u59ec\u71ee
\u5468\u5389\u738b\u59ec\u80e1
\u5468\u5ba3\u738b\u59ec\u9759
\u5468\u5e7d\u738b\u59ec\u5bab\u6e66
\u5468\u5e73\u738b\u59ec\u5b9c\u81fc
\u5468\u6853\u738b\u59ec\u6797
\u5468\u5e84\u738b\u59ec\u4f57
\u5468\u91d0\u738b\u59ec\u80e1\u9f50
\u5468\u60e0\u738b\u59ec\u9606
\u5468\u8944\u738b\u59ec\u58ec\u81e3
\u5468\u5321\u738b\u59ec\u73ed
\u5468\u5b9a\u738b\u59ec\u745c
\u5468\u7b80\u738b\u59ec\u5937
\u5468\u7075\u738b\u59ec\u6cc4\u5fc3
\u5468\u666f\u738b\u59ec\u8d35
\u5468\u60bc\u738b\u59ec\u731b
\u5468\u656c\u738b\u59ec\u5304
\u5468\u5143\u738b\u59ec\u4ec1
\u5468\u8d1e\u5b9a\u738b\u59ec\u4ecb
\u5468\u54c0\u738b\u59ec\u53bb\u75be
\u5468\u601d\u738b\u59ec\u53d4
\u5468\u8003\u738b\u59ec\u5d6c
\u5468\u5a01\u70c8\u738b\u59ec\u5348
\u5468\u5b89\u738b\u59ec\u9a84
\u5468\u70c8\u738b\u59ec\u559c
\u5468\u663e\u738b\u59ec\u6241
\u5468\u614e\u9753\u738b\u59ec\u5b9a
\u5468\u8d67\u738b\u59ec\u5ef6

\u590f\u5546\u5468\u5e74\u8868
\u590f\u4ee3\u5e74\u8868
\u79b9\u3001\u542f\u3001\u592a\u5eb7\u3001\u4ef2\u5eb7\u3001\u76f8\u3001\u5c11\u5eb7\u3001\u4e88\u3001\u69d0\u3001\u8292\u3001\u6cc4\u3001\u4e0d\u964d\u3001\u6243\u3001\u3001\u5b54\u7532\u3001\u768b\u3001\u53d1\u3001\u7678
\u516c\u5143\u524d2070\u2014\u2014\u524d1600\u5e74

\u5546\u4ee3\u5e74\u8868
\u5546\u524d\u671f\u5e74\u8868
\u6c64\u3001\u592a\u4e01\u3001\u5916\u4e19\u3001\u4e2d\u58ec\u3001\u592a\u7532\u3001\u6c83\u4e01\u3001\u592a\u5e9a\u3001\u5c0f\u7532\u3001\u96cd\u5df1\u3001\u592a\u620a\u3001\u4e2d\u4e01\u3001\u5916\u58ec\u3001\u6cb3\u7532\u3001\u7956\u4e59\u3001\u7956\u8f9b\u3001\u6c83\u7532\u3001\u7956\u4e01\u3001\u5357\u5e9a\u3001\u9633\u7532\u3001\u76d8\u5e9a\uff08\u8fc1\u6bb7\u524d\uff09
\u516c\u5143\u524d1600\u2014\u2014\u524d1300\u5e74

\u5546\u540e\u671f\u5e74\u8868
\u76d8\u5e9a\uff08\u8fc1\u6bb7\u540e\uff09 \u516c\u5143\u524d1300\u5e74
\u5c0f\u8f9b | \u5728\u4f4d50\u5e74
\u5c0f\u4e59 \u524d1251\u5e74
\u6b66\u4e01 \u524d1250\u5e74\u2014\u2014\u524d1192\u5e74 \u5728\u4f4d59\u5e74
\u7956\u5e9a \u524d1191\u5e74
\u7956\u7532 |
\u5eea\u8f9b | \u5728\u4f4d44\u5e74
\u5eb7\u4e01 \u524d1148\u5e74
\u6b66\u4e59 \u524d1147\u5e74\u2014\u2014\u524d1113\u5e74 \u5728\u4f4d35\u5e74
\u6587\u4e01 \u524d1112\u5e74\u2014\u2014\u524d1102\u5e74 \u5728\u4f4d11\u5e74
\u5e1d\u4e59 \u524d1101\u5e74\u2014\u2014\u524d1076\u5e74 \u5728\u4f4d26\u5e74
\u5e1d\u8f9b\uff08\u7ea3\uff09 \u524d1075\u5e74\u2014\u2014\u524d1046\u5e74 \u5728\u4f4d30\u5e74

\u897f\u5468\u5e74\u8868
\u6b66\u738b \u516c\u5143\u524d1046\u5e74\u2014\u2014\u524d1043\u5e74 \u5728\u4f4d4\u5e74
\u6210\u738b \u524d1042\u5e74\u2014\u2014\u524d1021\u5e74 \u5728\u4f4d22\u5e74
\u5eb7\u738b \u524d1020\u5e74\u2014\u2014\u524d996\u5e74 \u5728\u4f4d25\u5e74
\u662d\u738b \u524d995\u5e74\u2014\u2014\u524d997\u5e74 \u5728\u4f4d19\u5e74
\u7a46\u738b \u524d976\u5e74\u2014\u2014\u524d992\u5e74 \u5728\u4f4d55\u5e74
\uff08\u5171\u738b\u5f53\u5e74\u6539\u5143\uff09
\u5171\u738b \u524d922\u5e74\u2014\u2014\u524d900\u5e74 \u5728\u4f4d23\u5e74
\u61ff\u738b \u524d899\u5e74\u2014\u2014\u524d892\u5e74 \u5728\u4f4d8\u5e74
\u5b5d\u738b \u524d892\u5e74\u2014\u2014\u524d886\u5e74 \u5728\u4f4d6\u5e74
\u5937\u738b \u524d885\u5e74\u2014\u2014\u524d878\u5e74 \u5728\u4f4d8\u5e74
\u5389\u738b \u524d877\u5e74\u2014\u2014\u524d841\u5e74 \u5728\u4f4d37\u5e74
\uff08\u5171\u548c\u5f53\u5e74\u6539\u5143\uff09
\u5171\u548c \u524d841\u5e74\u2014\u2014\u524d828\u5e74 \u5728\u4f4d14\u5e74
\u5ba3\u738b \u524d827\u5e74\u2014\u2014\u524d782\u5e74 \u5728\u4f4d46\u5e74
\u5e7d\u738b \u524d781\u5e74\u2014\u2014\u524d771\u5e74 \u5728\u4f4d11\u5e74

夏朝是中国奴隶社会的形成时期,也是中国历史上的第一个王朝时期。

夏朝共有17个王,其中因史料缺乏,作病死的13王;国亡后被饿死的1王;自刎而死的1王;被夺去国政后凄凉而死的1王;身为傀儡,忧愤而死的1王。



禹,姓姒,名文命,也称大禹、夏禹、帝禹。生卒年不详。受舜的禅让而继位,夏朝的奠定者。在位8年,因操劳过度而死,据说活到100岁。葬于会稽山。

禹,鲧的儿子,夏后氏部落长,据传为颛顼曾孙,鲧治水失败被处死在羽山后,舜命令禹继续治理洪水。禹聪明勤劳,待人和蔼,讲信用,又能以身作则。他吸取父亲治水失败的教训,经过实地调查,采用了疏导的办法来根治水患。

为了便于治水,大禹还把整个地域划分为九个大州,即冀、兖、青、徐、扬、荆、豫、梁、雍等州。

大禹亲自率领20多万治水群众,浩浩荡荡地全面展开了疏导洪水的艰苦卓绝劳动。大禹除了指挥外,还亲自参加劳动,为群众做出了榜样。他手握木锸(形状近似于今天的铁锨),栉风沐雨,废寝忘餐,夜以继日,不辞劳苦。历时十三年,终于制服了洪水。

在这13年治理洪水的过程中,大禹曾三过家门而不入。第一次经过家门时,听到他的妻子因分娩而在呻吟,还有婴儿的哇哇的哭声。助手劝他进去看看,他怕耽误治水,没有进去;第二次经过家门时,他的儿子正在他妻子的怀中向他招着手,这正是工程紧张的时候,他只是挥手打了下招呼,就走过去了。第三次经过家门时,儿子已长到10多岁了,跑过来使劲把他往家里拉。大禹深情地抚摸着儿子的头,告诉他,水未治平,没空回家,又匆忙离开,没进家门。大禹三过家门而不入,被传为美谈,至今仍为人们所传颂。

夏禹治水的精神和成绩,使他大得民心,被推选为炎黄部落的继承人。舜死后,他接替了舜的职位。
关于禹的接替舜为领袖,另有一种说法是认为鲧禹父子俩治水的方法相同,都用填的办法;治水之功也是父子并称的;鲧禹同列神位,三代并祀。在治水上,两人并无贤愚之别、功过之分。鲧怕以被杀,禹所以被推举为领袖,是由于政治上的原因。

唐虞之际,父系氏族社会已经发展到了晚期。在当时的历史阶段中,尧舜是保守势力的代表,鲧是新兴势力的代表。鲧的所作所为都在破坏着氏族社会古老的习俗和制度,尤其他以暴力威胁着“禅让”这一氏族议事会的民主制,试图取而代之,终致激怒了尧,由尧授权舜处死了鲧。

禹吸取了父亲被杀的惨痛教训,变得聪明而狡黠,他“执心谦冲,不自盈大”,毕恭毕敬,唯舜之命是从,终于赢得了舜的信任,舜便将职位禅让给了他。

禹担任领袖之后,仍是忠于职守,克勤克俭,埋头实干,他注意农时,致力于沟洫之利,他的政治势力也从黄河流域扩展到长江流域。禹居于阳翟(今河南省禹县)。

根据史书记载,当时已经有了军队、官吏、刑罚、监狱等公共权力,说明我国在这时已出现了早期的国家。传说为了纪念战胜水患,禹用当时天下九州出产的铜矿石铸了九个鼎,雕铸上奇兽异禽来代表九州,成为日后国家政权的象征。

禹到晚年,征询各部落首领的意见,挑选了皋陶作为他的继承人,不幸皋陶矢折,又由皋陶子伯益当选。
禹担任领袖的第八年,曾召集各部落首领到苗山(今浙江省绍兴县内)集会。大家如期到会,还向禹呈献了各自的贡物。禹命令手下人将贡物计点清楚。由此,后人便将苗山改称为会稽山。这次集会,只有南方部落首领之一的防风氏部落(在今浙江省德清县)迟到。禹大怒,加上防风氏一贯自恃强悍,侵扰别人,就将他拿下,列数他的罪状后处死。

大会结束后,禹由于操劳过度而病倒,但仍带病处理事务。这一年8月,病死于会稽山。臣下依照他一贯节俭的作风,只用衣衿3领,薄棺3村,将他安葬在会稽山(今浙江省绍兴市的会稽山)。

人们还修建了大禹的陵墓夏禹陵,以纪念他的丰功伟绩。



启,史称夏启,生卒年不详,夏禹子。禹病死后继位,成为中国历史上由“禅让制”变为“世袭制”的第一人。在位9年,病死,葬于安邑附近。

启,母涂山氏。屈原的《天问》中载传说说,禹巡治洪水,走遍四方,一次,偶然与涂山氏相遇于台桑,旋即分别。怀孕的涂山氏女在伤念中生下启后就死了。所以,启生下来就失去了母亲,是个苦孩子。禹死后,启破坏了禅让制,自行袭位,建立了我国历史上第一个朝代-----夏。从此,原始社会宣告结束,开始了奴隶社会,启也成为我国历史上第一个帝王(有的史学家认为禹是第一个帝王)。他放弃阳翟,西迁到大夏(今汾浍流域),建都安邑(今山西省夏县西)。

启夺位后,攻杀禹选定的继承人伯益,开创了世袭的由父传子的家天下制度。和启同姓的有扈氏部落(在今陕西省户县)不服,启发兵攻伐,被有扈氏打败。为了赢得民心,启便严于律已,过着粗茶淡饭的俭朴生活;还尊老爱幼,任用贤能,然后在人民的支持下,他再次出兵攻灭了有扈氏,巩固了王位。这以后,他又义反以往的作风,生活变得腐化起来,整日饮酒作乐,歌舞游猎。传说他曾创作了名为《九韶》的大型乐舞。

启的年纪老了,他的几个儿子激烈地争夺着继承权。小儿子武观(一说为幼弟)因为争得最凶,启就将他放逐到黄河西岸(今陕西义带)。武观聚众反叛,启派大将彭伯寿带兵将他打败,并押来见启。武观只好认罪服输。不久,启因为荒淫过度而病死。

太康

太康,生卒年不详,启长子。启病死后继位。实际上只在位两年(名义上在位29年),因不理民事,在去洛水北岸游猎时,为后羿夺去国政。病死,葬于阳夏(今河南省太康县西)。

太康,他自小跟着父亲启享乐,即位后生活比启还腐败,只顾饮酒游猎,不理政事。
有一次,他带着家属、亲信去洛水北岸游猎。一去3个多月不回来,弄得百事废弛,民怨沸腾。东夷族有穷氏(在今山东省德州市北)部落首领后羿乘机起兵,夺取了夏的都城安邑。太康带着猎物兴高采烈地回来,在走到洛水岸边时,见对岸有重兵把守,便慌忙派人过河探问,这才知道是后羿不让他回都,各部落首领都不满意太康的荒唐,又惧怕后羿的实力,谁也不来帮助。太康后悔不及,只好在阳夏筑了一座土城居住下来。史称“太康失国”

太康的五个弟弟见兄长不能回都,就陪着母亲来到洛水南岸苦苦盼候,始终没有能等到。五兄弟就作了一首歌来追念他们的祖父禹的功绩和品德,倾诉目下的凄凉悲哀之情。这首歌就是《尚书》中著名的《五子之歌》。歌词的大意是:

我们的祖先大禹曾经训导子孙说,百姓是国家的根本,只有根本稳固了,国家才能安宁。君主应当勤于政事,用心治理好天下,倘若贪酒色、好游猎,或者大兴土木,建造亭台宫室,那么,只要有其中的一件,就会失去民心,导致亡国。缅怀我们的祖先大禹大世时,他身为万邦之君,将天下治理得井井有条,使百姓安居乐业,他是一位多么贤明的君主啊!今天,太康不遵祖训,荒废政事,弄得百姓都仇视我们,使祖先创建的王朝被人颠覆,陷我们于凄苦的境地。太康啊,你铸下了大错,我们心中是多么痛苦啊!

27年后,太康病死于阳夏。

仲康

仲康,生卒年不详,太康弟,后羿废黜太康后立其为王。在位13年,病死,葬于安邑附近(今山西省夏县西池下村)。

后羿废黜太康后,立仲康为王。仲康名义上在位13年,实际上仍由后羿专政。仲康不甘心作傀儡,一心想夺回大权,曾派大司马胤侯去征伐后羿的党羽义和,试图削弱后羿的力量。终因实力薄弱,反被后羿软禁,无力恢复夏的天下。仲康因此忧闷成病而死。葬于安邑附近。



相,生卒年不详,仲康子。仲康病死后继位。在位28年,被寒浞的儿子浇攻破而自刎,葬于帝丘(今河南省濮阳县)。

相继位时,年龄还很幼小,因后羿带兵进逼,只得逃往帝丘,又迁到斟灌(今山东省寿光县东)。相继位后的第八年,由于后羿因恃其武力,不修民事,日日以田猎为乐,遂被后羿的助手寒浞指使后羿的门生,贴身卫士逄蒙所杀,进而寒浞派儿子浇带兵进攻斟灌。相力量弱小,只好再次逃往帝丘。这时,相曾先后征伐过淮夷、风夷、黄夷等部落。不久,于夷来朝见,服从于相。

第二年,浇又带兵奔袭帝丘。在一天晚上攻入城中,杀进相的住处。相眼见难以脱身,就拔刀自刎而死。

相死,寒浞篡夺王位,使夏朝中断了40年。

少康

少康,又名杜康。生卒年不详。相子,攻杀寒浞,复兴夏朝。在位21年,病死,葬于阳夏。

少康,相的遗腹子。相被迫自杀时,少康还没有出生。母亲后缗氏当时顾不得失去相的悲痛和王后的尊严,急忙随宫女从狗洞中爬出,逃到娘家有仍氏部落(今山东省济南市东南)。第二年,生下了少康。
少康从小就很聪明,他初懂人事后,母亲就告诉他祖上失国的惨痛经过,叮嘱他日后要报仇雪耻,复兴夏朝。从此,他发愤图强,立志要夺回天下。他先在外祖父手下担任管理畜牧的官,平时一有机会就学习带兵作战的本领,并且时时警觉,防止寒浞来杀害他。不久,寒浞的儿子浇果然派兵来搜捕少康,少康逃奔到名为有虞氏的部落(今河南省虞城东)。有虞氏首领虞思让他担任管理膳食的官,学习理财的本领,并把女儿嫁给他,还给了他一块10里方圆的名叫纶的肥沃土地和兵士500,使少康有了根据地和军队。少康体察百姓疾苦,宣传祖先禹的功德,努力争取人民支持他复兴故国,并召集夏朝的旧臣前来和他会合。

当时,有个名叫靡的人,原是相的臣下,寒浞夺取王位后,他逃到名为有鬲氏的部落(今山东省旧德平县),招集流亡,积蓄实力,等待时机复兴夏朝。他首先应少康之召,倾有鬲氏之兵,会合斟寻、斟灌两地的复仇之师,和少康会合,拥戴少康为夏王。

少康先派儿子季杼攻灭了寒浞的第二个儿子戈意,以削弱敌方力量。又派将军女艾去侦察了浇的虚实。一切准备就绪后,他从纶出兵,一路势如破竹,攻克旧都,诛杀寒浞,夺回了王位,建都阳夏。
少康自幼历尽苦难,复国后能勤于政事,讲究信用。在他治理下,天下安定,文化大盛,各部落都拥戴他,夏朝再度兴盛,史称“少康中兴”。因此,少康是一位有作为的君王。

从“太康失国”到“少康中兴”,前后共约近百年。如果说,夏朝之建立算是中国历代王朝最早之「兴」,夏启便是依靠权谋开国之枭雄,太康则成最早的「昏君」了。只有到了少康还都,夏朝才进入由「治」及「盛」之局面,出现了中兴的形势。

晚年,少康封庶子无余于越(今浙江省绍兴县),以祀奉祖先大禹的墓,这就是越国的启端。

21年后,少康病死,葬于阳夏。



杼,又名季杼。生卒年不详。少康子。少康病死后继位。在位17年,病死,葬于安邑附近。

杼精明干练,曾协助父亲少康攻灭寒氏势力,中兴夏朝。在位期间,他发明用兽皮制做甲,兵士穿上后,能遮挡敌人的石刀、石箭的砍、射,战斗力大大增强。他同东夷族各部落继续争斗,一直攻到东海边,进一步扩大了夏朝的疆域,最后降服了东夷族。他被夏朝人看成是能够继承大禹事业的一位名王。

杼先后迁都到原(今河南省济原县附近)和老邱(今河南省陈留县附近)。

杼在位17年后病死。



槐,一作帝芬。生卒年不详。杼子,杼病死后继位,在位26年,病死,葬于安邑附近。

槐在位期间,先后征服了居住于泗水、淮水之间的九夷、即畎夷、于夷、方夷、黄夷、白夷、赤夷、玄夷、风夷、阳夷等部落,扩展了夏朝的势力。同时夏朝的社会经济都有所发展。



芒,生卒年不详,槐子。槐死后继位。在位18年,病死,葬于安邑附近。

芒在位期间,开始了延续数千年的沉祭(即将祭物沉入黄河企求河神的庇护)。



泄,芒的儿子,他在位时,正式赐封九夷各部诸侯爵位。

不降

不降,泄的儿子。在位59年后,让位与其弟扃。



扃,不降的弟弟。在位21年



廑,扃的儿子。他在位时,夏国开始衰落。在位21年

孔甲

孔甲,不降的儿子。司马迁说“帝孔甲立,好方鬼神,事淫乱”,可见 孔甲是一位胡作非为的残暴昏君。



皋,孔甲的儿子。在位11年



发,皋的儿子。他在位时,各方诸侯已经不来朝贺了,夏王室内政不修,外患不断,阶级矛盾日趋尖锐。夏国进一步衰落。



桀,发的儿子。是历史上有名的残暴之君。暴虐嗜杀,夏桀即位后不思改革,骄奢淫逸,筑倾宫、饰瑶台,挥霍无度。他日夜与妹喜饮酒作乐,百姓指着太阳咒骂夏桀。大臣忠谏,他囚而杀之。四方诸侯也纷纷背叛,夏桀陷入内外交困的孤立境地。终于被 商 汤所灭,结束了长达近500年的夏王朝。

商朝是我国奴隶社会的发展时期,它为以后我国的文明奠定了基础。商朝人民创造的青铜文化,在世界古代文明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商共有30个王,其中病死的28王,国亡后自焚而死的1王,可能是战死的1王。

商汤
汤,姓子,原名履,又称武汤、成汤。生卒年不详,商部落首领,灭夏而建商。在位13年,病死。葬处据传有六处,说法最多的是在毫(今河南省商丘县北面)。

汤,据说是帝喾后代契的子孙,为商部落首领。商族兴起在黄河下游,相当于现在的河南、山东一带。商部落的历史可以追溯到母系氏族公社时期。这个部落的始祖叫契。传说契的母亲简狄洗澡,忽然发现燕子下了个蛋,吃了以后便怀孕生契。所以古代有“天命玄鸟,降而生商”的传说。

夏朝末年,商族逐渐强大,眼见夏桀暴虐,失去民心,汤决心灭夏。桀担心汤势力壮大而威胁自己,便将汤召入夏都,囚禁在夏台。商族又送桀以重金,并贿赂桀的亲信,使汤获释归商。
汤的妻子有个陪嫁奴隶,名叫伊尹,汤差使他在厨房干活。伊尹很有才能,为了让汤发现自己,故意有时把菜做得很可口,有时却或咸或淡。有一次,汤就此事责问他,他就乘机向汤谈论了自己对治理国政的见解。汤大为惊奇,知道他是一个贤才,就免除他奴隶的身份,任为右相。自此,在伊尹的谋划下,汤积极准备灭夏。

汤以仁厚收揽人心,争取人民的支持,有一次,他外出游玩,看见一人在树上挂起一张网,然后喃喃自语说:“不论天上来的,还是地面来的,凡是从四面八方来的鸟,都飞进网里来。”汤对他说:“你太过分了吧,怎么可以这样网尽杀绝呢!你撤掉三面,留下一面的网就可以了。”农民依言照办。汤祝告道:“鸟儿啊,你们愿意往左的就往左,往右的就往右,只有不听我话的鸟儿,才飞进网里来。”汤网开三面,恩及禽兽的事传开后,人民都称赞他对待百姓宽厚仁慈,纷纷拥护,汤的势力进一步壮大。

汤历数夏桀的暴虐无道,号召夏的附属小国背弃桀,归附商。对不听他劝告者,就先后出兵攻灭。如葛(今河南省睢县北)、韦(今河南省滑县东南)、顾(今山东省鄄城东北)等夏朝属国,以剪除桀的羽翼。商汤越战越强,十一征而无敌于天下。夏桀陷于孤立的境地。汤还迁都于毫,以此为前进的据点,准备最后攻灭夏朝。

汤还采纳伊尹的建议,停止朝贡夏朝以试深桀的实力。桀命令九夷族发兵征讨商,这说明桀还能调动九夷族的兵力,汤和伊尹就马上请罪,恢复向夏桀的进贡。

一年后,九夷族忍受不了桀的残暴统治,纷纷叛离,使桀的力量大为减弱,汤和伊尹见时机成熟,就由汤召集部众,出兵伐夏,在鸣条(今河南封丘东)一举攻灭了夏桀,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二个奴隶制王朝--商朝。定都毫。

汤建立商朝后,减轻征赋,鼓励生产,安抚民心,使商的势力扩展至黄河上游,成为又一个强大的奴隶制王朝。

汤为部落首领17年,建商后称王13年,病死。

外丙
外丙,一作卜丙,生卒年不详,汤第二子,汤病死后继位,在位3年,病死,葬处不明。
外丙,本无继承王位的资格,因汤长子太丁病殁,其子年幼,才由外丙继承商王之位。在位仅3年便得病而亡。

仲壬
仲壬,生卒年不详,汤第三子,外丙弟,外丙死,由仲壬继位。在位4年,病死,葬处不明。
仲壬继位后,由伊尹辅政,遵守汤制定的法制,朝政平稳.在位4年后病死,传位于其侄太甲.

太甲
太甲,生卒年不详,为汤嫡长孙,太丁子,叔仲壬病死后继位,共在位23年,病死,葬于历城(今山东省济南市)。

太甲,由四朝元老伊尹辅政,伊尹连写了《肆命》、《祖后》等几篇文章,教导太甲遵照祖先的法制,努力做一位明君.在伊尹的督促下,太甲在继位后的头两年,其表现还过得去,但从第三年起就不行了,他任意地发号施令,一味享乐,暴虐百姓,朝政昏乱,又亲自破坏汤制定的法规。伊尹虽百般规劝,他都听不进去,伊尹只好将他送到商汤墓地附近的桐宫,(今河南省偃师县西南)居住,让他自己反省,史称”伊尹放太甲“。

太甲住在桐宫,见祖父身为开国君王,坟墓却十分简陋,又从守墓老人那里了解到祖父的许多艰苦创业,仁厚省俭的旧事,对照自己的所作所为,感到确实不象话,便暗暗内疚,决心痛改前非,开始在桐宫关心孤老,遵守法制,与人为善。

三年后,伊尹见太甲真心悔过,十分高兴,便带领文武大臣,携带王服,冠冕,迎接他回到毫都,还政于他。从此,太甲以自己过去的失足为鉴,早朝晏罢,勤政爱民。遵守汤制定的法律,将天下治理得井井有条,商朝也逐渐繁荣起来,伊尹见太甲成为明君,更加高兴,特地写了一篇《太甲训》的文章来赞扬他,称他为太宗。

另有一说是在仲壬死后,伊尹篡位,逐走太甲,7年后,太甲潜回都城,杀死伊尹后复位。

太甲在位23年后病死。

沃丁
沃丁,生卒年不详,太甲子,太甲死后继位。在位29年,病死,葬于狄泉(今河南省洛阳市).

太庚
太庚,生卒年不详,太甲子,沃丁弟,沃丁死后继位,在位25年,病死,葬于狄泉。

小甲
小甲,生卒年不详,太庚子,《世表》又说是太庚弟,太庚病死后继位,在位17年,病死,葬于狄泉。

雍己

雍己,生卒年不详,太庚子,小甲弟,小甲病死后继位,在位12年,病死,葬于狄泉.
雍己在位时,商朝已经衰落,不少小国都拒绝进贡。

太戊
太戊,生卒年不详,太庚子,雍己弟,甲骨文称他为大戊,天戊,雍己病死后继位,在位75年,病死,葬于内黄(今河南省内黄县南30里处)。
太戊在位时,任用了伊尹之子伊陟和巫咸为相。国政大修,各小国又纷纷归顺,商朝中兴,故后代尊称他为中宗。

中丁
中丁,生卒年不详,一作仲丁,太戊子。太戊死后继位,在位13年,病死,葬于狄泉。
中丁在位时迁都于敖(今河南省郑州市附近,一说在今河南省荣阳县东北)。当时,东南方的夷族兴起,其中的兰夷进攻商朝,中丁出兵击退兰夷。

中丁死后,诸弟争夺王位,造成继承上的九世之乱,商朝一心度中衰。

外壬
外壬,生卒年不详,中丁弟,中丁死后继位,在位15年,病死,葬于狄泉。

中丁死后,外壬成功地夺取王位,并向诸弟妥协,造成了商王朝继承上的混乱,史称九世之乱.商朝开始衰落.

河亶甲
河亶甲,生卒年不详,外壬弟,外壬死后继位,在位9年,病死后葬于相(今河南省内黄县境内).
河亶甲在位时,商朝又再度衰落,他曾迁都于相,又曾出兵征伐东南方的兰族和班方。

祖乙
祖乙,生卒年不详,中丁子,一说为河亶甲子。河亶甲病死后继位,在位75年,病死,葬于狄泉。
祖乙在位时,迁都于邢(又称耿,今河南省温县东)。他几次出兵平服了兰夷、班方等国,解除了东南方的夷族对商的威胁,国运再度中兴。甲骨文中称他为中宗祖乙,和大乙、太甲合称为“三示”(意为三位功勋卓著的祖先).

祖辛
祖辛,生卒年不详.祖乙子.祖乙死后继位,在位16年,病死,葬于狄泉.

沃甲
沃甲,生卒年不详.<世本>作开甲,祖辛弟.祖辛死后继位.在位25年,病死,葬于狄泉.

祖丁
祖丁,生卒年不详,祖辛子,沃甲侄.沃甲死后继位,在位32年,病死,葬于狄泉.

南庚
南庚,生卒年不详,沃甲子,祖丁堂弟,祖丁死后继位,在位25年,病死,葬于狄泉.
南庚在位时,商朝国运再度衰落,后迁都于奄(今山东省曲阜县).

阳甲
阳甲,生卒年不详.祖丁子,南庚死后继位.在位7年,病死,葬于狄泉.

阳甲在位时,商朝内乱不止,奴隶主贵族之间相互残杀.阳甲已无法控制局面.

盘庚
盘庚,生卒年不详.祖丁子,阳甲弟.阳甲死后继位.在位28年,病死,葬于殷(今河南省安阳县小屯庄).
盘庚即位时,商朝经过几代内乱,政治腐败,贵族奢侈,王室内争激烈,阶级矛盾尖锐,加上天灾频繁,面临着严重的危机,盘庚为了挽救商王朝的衰亡,决定放弃原来的都城,迁都到荒无的殷,以抑帛贵族的奢侈,缓和阶级矛盾,并减经些自然灾害.贵族们竭力反对迁都,盘庚就发布文告,严厉命令他们服从,迁到殷后.他又以强硬手段制止了贵族们搬回旧都的企图.<尚书.盘庚>就是他在迁殷前后的的讲话记录.他还提倡节俭,改良风气,减轻剥削,终于安定了局面.奴隶的血汗劳动,使殷发展成为一个十分繁荣的都市,此后270多年,商的都城一直在这里,商朝也被称为殷朝殷商.

盘庚迁殷,再度复兴了商朝,出现了社会、经济、文化发展的鼎盛期,成为当时世界上的文明大国。

小辛

小辛,在位21年,祖丁子,盘庚弟。商复衰。

小乙

小乙,在位21年,祖丁子,小辛弟。

武丁

武丁,在位59年,小乙子。武丁是盘庚以后最好的国王,政治改善,商朝复兴,他年幼时,曾到民间生活了一段时间,深知民众的艰难。他即位以后,励精图治,决意振兴大业。他四出征伐,对鬼方、土方、羌方、人方、虎方等方国进行征讨,战争的规模不小,往往动用数千兵力,最大的一次发兵一万三千人。在这些征战中,商王征服了许多小国,扩大了领土,也捉获了大量俘虏。当时社会生产力发展水平的青铜业,有了突破性进展,此外,在纺织、医学、交通、天文等方面,也都取得不小成就。

祖庚

祖庚,在位7年,武丁子。

祖甲

祖甲,在位33年,武丁子,祖庚弟。

廪辛

廪辛,在位6年,祖甲子。

庚丁

庚丁,在位6年,祖甲子,廪辛弟。

武乙

武乙,在位4年,庚丁的儿子。他在位4年被雷电击死。

太丁

太丁,在位3年,武乙子。他在位时,周侯季历(姬昌的父亲)声威较镇,太丁忌惮,杀之。

帝乙

帝乙,在位37年,太丁子。帝乙时,商朝更加衰弱。以和亲的方式与姬昌媾和。

商纣

商纣,在位33年,姓子名辛,一名受,古音受,纣相同,帝乙子。商纣为人聪颖,膂力过人。曾大举攻伐东夷,取得胜利,为中原文化的传播有一定的贡献。但商纣为人残暴,且好色无比。宠幸妲己,酷刑于民,大修宫舍,民不聊生。而此时西方周逐渐强大,终于灭商。纣王自焚而死。商亡。商纣与夏桀也成为了暴君的代名词——“桀纣之君”。

周朝分西周、东周两个时期。西周从公元前11世纪周文王灭商后开始,建都于镐(今陕西省西安市西南沣水东岸),到公元前771年申侯联合犬戎攻杀周幽王。东周从公元前770年周平王东迁到洛邑(今河南省洛阳市)开始,至公元前256年为秦所灭。历史上称平王东迁以前为西周,以后为东周。

西周为我国奴隶社会的发达时期。共有12个王,其中病死的9王,国亡被追杀的1王,被人民暴动驱逐出都城凄凉而死的1王,被人民设计淹死的1王。所附的周文王为病死。

周武王
武王,名姬发。生卒年不详。文王次子,文王死后继位,在位3年,病死,葬于毕原。
姬发,因文王长子伯邑考被商纣王残杀,所以,文王死后,由他位。

姬发继位后,继续用姜子牙为国相,以兄弟周公旦、召公为助手,进一步整顿内政,增强军力,准备继承文王遗志,攻灭商纣王。

第二年,姬发在盟津(今河南省孟县南)大会诸侯,检阅军容,到会者有800多个小国诸侯,一起举行伐商演习。由于时机未到,武王没有出兵攻商。

两年后的春天,姬发见时机成熟,亲自率领本部主力,联合各小国兵力,在正月甲子日誓师,从盟津出发,攻入商国,在牧野大败商军后攻入朝歌,灭亡商朝,建立西周,定都镐京(今陕西省西安市西南),号称宗周。
“武王伐纣”是我国历史上一件具有划时代意义的大事。它发生于什么时候呢?从汉代的刘歆到当代的史学家、天文学家,众说纷坛,莫衷一是,有近20种说法。有一种独特的看法认为,《淮南子·兵略训》曾说:武王伐纣,东面而迎岁,至汜而水,慧星出而授殷人其柄。意思是,武王伐纣时,岁星(即木星)出现在东方的天空,同时还有慧星出现,头向着东方,根据公元1910年哈雷慧星的出现和它回归地球的周期时间,逆推40次回归过近日点,发现在公元前1057年,哈雷慧星正好回归地球,其天象恰好与《淮南子·兵略训》的记载符合,所以,武王伐纣的年代应是公元前1057年。这一种看法正在被越来越多的学者接受。

姬发灭商后几天,登上小山俯看商的都城朝歌,见朝歌建筑雄伟,心想如此强盛的商朝,延续了数百年之久,只因为失去了民心,顷该之间就被灭亡。而周还刚刚立国,反对、敌视它的人还很多,危机四伏,禁不住忧心忡忡。为了巩固和扩大周朝的势力,姬发以公.侯.伯.子.男五等爵位分封亲属和功臣,让他们建立诸侯国,封神农的后代于焦,黄帝的后代于祝,尧的后代于蓟,舜的后代于陈,大禹的后代于杞,姜子牙封于营丘(今山东省淄博市)为齐国;周公旦封于典阜(今山东省典阜县)为鲁国;召

  • 姹備腑鍥鍘嗕唬鏈濅唬鐨勬椂闂,閮藉煄鍙婂悇涓湞浠g殑鐨囧笣濮撳悕?
    绛旓細澶忓墠2033?-鍓1562?骞 鈥澶忓晢鍛鏂唬宸ョ▼鈥濈殑鐮旂┒,浣挎垜浠澶忎唬鐨勫彂灞曞張鏈変簡鏂扮殑璁よ瘑銆 鍟嗗墠562?-鍓1066?骞 鍟嗕互楦熶负鍥捐吘,鎴愭堡鏄竴浣嶆繁寰楁皯蹇冪殑棰嗚 瑗垮懆 鍓1027?-鍓771骞 鈥滅兘鐏垙璇镐警鈥;缁撴灉,骞界帇鍐嶆鐐圭噧鐑界伀鏃,绔熸病鏈変竴涓渚彂鍏电浉鏁 鏄ョ 鍓770-鍓403骞 涓滃懆鏃舵湡鍙堢О鏄ョ,鏄腑鍥藉巻鍙蹭笂鐨勭涓娆″叏...
  • 涓浗鍘嗗彶鐨勬墍鏈夋湞浠,鍥藉彿,閮藉煄,寤虹珛鑰,寤虹珛鏃堕棿,鐏骸鏃堕棿(鎸夋椂闂撮『搴忔帓...
    绛旓細鎴戝浗鍘嗕唬绾厓琛 浜斿笣绾﹀墠26涓栫邯鍒濓紞绾﹀墠21涓栫邯鍒 榛勫笣(鍓2708-鍓2597)鍓2697-鍓2597鍦ㄤ綅 棰涢〖鍓2513-2435鍦ㄤ綅 甯濆柧 灏 鑸滃缓铏炴湞 澶忔湞鍓2070-鍓1551 鍏辨湁16浠甯濈帇 鍟嗘湞鍓1551-鍓1046 鍏辨湁30浠e笣鐜嬪墠鏈熷墠1551-鍓1450涓湡鍓1450-鍓1300鍚庢湡鍓1300-鍓1046 鍛ㄦ湞鍓1046-鍓256 瑗垮懆鍓1046-鍓771鍏辨湁...
  • 涓浗鍘嗗彶涓婃湁鍑犱釜鐨囧笣??
    绛旓細鍏虫敞 灞曞紑鍏ㄩ儴 鐜嬪,鐢卞懆鏈濆浗濮撳К濮撴紨鍙樿屾潵銆傝嚜涓婂彜鏃舵湡璧,澶忓晢鍛鏈楂樼殑缁熸不鑰呰绉颁负鐜,鐜嬩綔涓哄姘忎究鏉ユ簮浜庤繖涓嚦灏婁箣浣,鏂版湞鐜嬭幗,鍓嶈渶鐨勯珮绁栫帇寤恒佸悗绁栫帇琛嶃佷簲浠e崄鍥界殑闂藉浗鐜嬪鐭ャ佺帇寤剁堪銆佺帇寤堕挧銆佺帇缁ч箯銆佺帇寤剁静銆佺帇寤舵斂閮藉鐜嬨 宸茶禐杩 宸茶俯杩< 浣犲杩欎釜鍥炵瓟鐨勮瘎浠锋槸? 璇勮 鏀惰捣 ...
  • 涓浗鍘嗗彶涓婃湁澶氬皯涓湞浠?澶氬皯涓鐨囧笣?鍒嗗埆鏄?
    绛旓細銆愪腑鍥姐 鏈濅唬:鎸囨暣涓帇鏈,涔熻鏈濅唬鏃:鎸囨暣涓帇鏈,涔熸寚鏌愪竴涓鐨囧笣鐨涓浠c 鐔熻鍙d护 (1) 澶忓晢鍛绉﹁タ涓滄眽 涓夊浗涓ゆ檵鍗楀寳鏈 闅嬪攼浜斾唬鍙堝崄鍥 杈藉畫澶忛噾鍏冩槑娓 (2) 澶忓晢涓庤タ鍛 涓滃懆鍒嗕袱娈 鏄ョ鍜屾垬鍥 涓缁熺Е涓ゆ眽 涓夊垎榄忚渶鍚 浜屾檵鍓嶅悗寤 鍗楀寳鏈濆苟鍒 闅嬪攼浜斾唬浼 瀹嬪厓鏄庢竻鍚 鐨囨湞鑷虫瀹 (3) 鍞愬哀铏炶垳澶忓晢鍛...
  • 涓浗鍘嗕唬鏈濅唬鐨勯『搴忓拰甯濈帇鍚嶅瓧?
    绛旓細鎴戜篃鍘荤瓟棰樿闂釜浜洪〉 鍏虫敞 灞曞紑鍏ㄩ儴 鏈濅唬:榛勫哀鑸滅澶忓晢鍛,绉︽眽涓夊浗涓ゆ檵(淇)銆傚崡鍖楅殝鍞愬吋浜斾唬,瀹嬪厓鏄庢竻姘戝叕鐣欍備慨鏄帇闊电殑鍔╄瘝鏃犲疄闄呮剰鎬,鍏槸鎸囦娇鐢ㄥ叕鍏冨巻鐨勪粖澶┿傝浣忚繖棣栬瘲鍖呬綘涓鐢熷繕涓嶄簡,鐢氳嚦鎯犲強瀛愬瓙瀛欏瓩鑷充簬甯濈帇鍚嶅瓧浣犺嚜宸辩湅妤间笂鍚 宸茶禐杩 宸茶俯杩< 浣犲杩欎釜鍥炵瓟鐨勮瘎浠锋槸? 璇勮 鏀惰捣 ...
  • 涓崕鍘嗕唬鍚涚帇鍒楄〃
    绛旓細涓崕鍘嗕唬鍚涚帇鐠鐠ㄦ槦娌筹細浠庤繙鍙ょ璇濆埌鐜颁唬杈夌厡涓婂彜绁炶瘽涓紝涓変綅鍒涗笘鑻遍泟鈥斺旂洏鍙ゃ佸ぉ鐨囥佸湴鐨囷紝涓庝汉鐨囥佹湁宸佺嚙浜恒佷紡缇层佸コ濞层佺鍐滐紝鍏卞悓鎻忕粯浜嗗紑澶╄緹鍦扮殑澹附绡囩珷銆傜户鑰岋紝浜斿笣鐨勮緣鐓屸斺旈粍甯濄佸皯鏄娿佺巹甯濄佸笣鍠俱佸笣鎸氾紝浠ュ強鍞愬哀銆佽櫈鑸滐紝濂犲畾浜嗗崕澶忔枃鏄庣殑鏍瑰熀銆澶忓晢鍛ㄤ笁浠鏇磋凯锛屽ぇ绂规不姘达紝澶忓惎寮鍚笘琚紝...
  • 澶忓晢鍛鐨勬渶楂樼粺娌昏呮槸绉板笣杩樻槸绉扮帇?
    绛旓細鐪嬭繃鍝挙浼犲鍚э紝姝︾帇浼愮海銆傝繕鏈夊彶涔︿笂閮界О鏈楂樼粺娌昏呬负鐜嬶紝鍙褰撴椂鏈楂樼粺娌昏呴兘鏄О鐜嬬殑銆
  • 涓轰粈涔堢Е濮嬬殗鏄腑鍥界涓涓鐨囧笣,鑰屽懆鏈濅笉鏄篃鏈夌殗甯濆悧?澶忓晢鍛閮芥湁鍛?
    绛旓細瀛愬瓩鎺ユ浛浠栫殗浣嶇殑鎸夌収娆″簭鎺掑垪锛岀浜屼唬鍙簩涓鐨囧笣锛岀涓変唬鍙笁涓栫殗甯濓紝杩欐牱涓浠d竴浠d紶涓嬪幓锛屼竴鐩翠紶鍒板崈涓栦竾涓栥傚叏鍥界粺涓浜嗭紝璇ユ庢牱鏉ユ不鐞嗚繖鏍峰ぇ鐨勫浗瀹跺憿锛熷湪涓娆℃湞浼氫笂锛屼笧鐩哥帇缁撅紙闊硍膩n锛夌瓑瀵圭Е濮嬬殗璇达細鈥滅幇鍦ㄨ渚垰鍒氭秷鐏紝鐗瑰埆鏄嚂銆佹銆侀綈涓夊浗绂诲捀闃冲緢杩滐紝涓嶅湪閭i噷灏佸嚑涓帇涓嶈锛岃鐨囦笂鎶婂嚑浣嶇殗瀛...
  • 鍘嗕唬鐨囧笣鍑虹敓骞存湀鏃ユ椂鍙婂湪浣嶆椂闂?鎰熸縺
    绛旓細闅嬪攼浜斾唬鍙堝崄鍥,瀹嬪厓鏄庢竻甯濈帇浼戙 姝岃瘈涓 涓夌殗浜斿笣澶忓晢鍛,褰掔Е鍙婃眽涓夊浗浼戙 鏅嬬粓鍗楀寳闅嬪攼缁,浜斾唬瀹嬪厓鏄庢竻鏀躲 姝岃瘈鍥(棣欐腐涓鐢熷父鐢ㄧ畝鏄撶増鏈) 榛勮櫈澶忓晢鍛,鏄ョ鎴樺浗绉, 涓ゆ眽涓夊浗鏅,鏅嬪悗鍗楀寳鍒, 闅嬪攼浜斾唬瀹,鍏冩槑娓呭強姘戙 宸茶禐杩 宸茶俯杩< 浣犲杩欎釜鍥炵瓟鐨勮瘎浠锋槸? 璇勮 鏀惰捣 shining...
  • 涓浗鍘嗗彶鍗佸ぇ鐨囧笣椤哄簭琛,涓浗鍘嗗彶鏈濅唬椤哄簭琛ㄥ強鐨囧笣椤哄簭
    绛旓細鏈濅唬鐨勯『搴:澶忋佸晢銆佽タ鍛ㄣ佷笢鍛ㄣ佺Е銆佽タ姹夈佷笢姹夈佷笁鍥(鏇归瓘銆佽渶姹夈佷笢鍚)銆佽タ鏅嬨佷笢鏅嬨佷簲鑳″崄鍏浗銆佸崡鏈(鍒樺畫銆佽惂榻愩佽惂姊併佸崡闄)銆佸寳鏈(鍖楅瓘銆佷笢榄忋佸寳榻愩佽タ榄忋佸寳鍛)銆侀殝鏈濄佸攼鏈濄佷簲浠e崄鍥姐佸畫(鍖楀畫銆佸崡瀹)銆佽窘銆佽タ澶忋侀噾銆佸厓銆佹槑銆佹竻銆備腑鍥芥湞浠g畝鍙:澶忓晢鍛绉︽眽,榄忔檵鍗楀寳闅,鍞愬畫鍏冩槑娓呫 姹夋湞鐨囧笣鍒楄〃...
  • 扩展阅读:周朝帝王一览表 ... 夏商周全部皇帝列表 ... 夏朝皇帝顺序列表图 ... 夏朝皇帝列表全图 ... 5000年朝代一览表 ... 大夏国皇帝列表 ... 夏30位皇帝列表 ... 中国历朝一览表 ... 夏商周历代帝王姓名列表 ...

    本站交流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欢迎反馈与建议,请联系电邮
    2024© 车视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