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谓的 ” 修阴骘 悟果因 ” 的意思

阴骘即阴德
广东话读作阴质
祸福无门唯人自招
太上感应篇
阴骘文
俞净意公遇灶神记
了凡四训等属劝世文知因果的善书
全句即修阴德
觉因果 。
回: "修阴骘悟果因"的意思大致如下~ 昔人有云,积金遗于子孙,子孙未必能守。积书遗于子孙,子孙未必能读。不如积阴德于冥冥之中,此万世传家之宝训也。其义本于孔圣赞易。文言曰,[积善之家,必有余庆。善而曰积,"不尚阳德而尚阴德也"。庆而曰余,不在一身而在子孙也。必举家咸务阴骘,而后可称积善之家。亦必此身先得本然之庆,而后子孙受其余庆。是故余庆易晓,而本然之庆难晓也。]书曰,考终命。又曰,祈天永命。此可以言本庆乎,未尽也。当以二氏因果之说,参合<易传>之说。道家谓积功行者,天曹除其冥籍,升诸仙籍,以至于入无极大道。佛家谓修净业者,临终往生西方极乐世界,以至于成无上正觉。皆言此身之本庆也,其义隐然合于余庆二字中,而儒者未之察耳。有宋巨儒,兴起斯文。以忠孝节义之纲维末造。真有罔极之功于万世,而于此不无遗照焉。乃廓然尽扫天堂地狱,以及三世修因证果之说也。程朱盖曰,君子有所为而为善,则其为善也必不真,何事谈及因果,其勉君子至矣。以吾观于君子小人之心,无所为而为者至少也。君子之作善也多近名,苟不彻于十方三世之因,必不足以涤其名根。小人之作恶也多为利,苟不惕以罪福报应之果,必不足以夺其利根。程朱勉君子无所为而为善,独不虑小人无所忌而为恶耶。然后知孔子道及余庆余殃之际,乃彻上彻下之言也。愚讲修身齐家之道,一一以孔子之庸德庸言为矩。而所以行庸德,谨庸言,亦必归重于程朱之绳墨。独于三世因果,及三祇修证之实际,则不得不破程朱之关。正欲断君子之名根,拔小人之利根,而使之同修阴骘也。修阴骘亦岂易言。人能充无欲害人之心,充​​无穿窬之心,则阴骘可修矣。其大要不出老氏之三宝,曰慈,曰俭,曰不敢为天下先,而以忠信出之。报人之德,不报人之怨。分人之过,不分人之功。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隐人之恶,不隐人之善。我不负人,而任人之负我。我不谤人,而任人之谤我。以深心提人于生死之海,而人以浅心钝置之,毋弃毋亟。以热心共人于风波之舟,而人以冷心遐遗之,毋忮毋求。销大衅于曲突徙薪,而勋名有所不必取。蒙极诬于明珠薏苡,而心迹有所不必明。为国家扶欲坠未坠之纪纲,则众嫌不必恤,而又不以气节自有也。为世教发难明当明之道术,则众咻不必虞,而又不以门户自标也。流俗之所争趋者吾避之,流俗之所共恶者吾察之。幽则必阐,而过则必原。其道必不诡于中庸,而其心则不求人知,而求天知。不患人之不己知,而求为可知。求可知之中,不求可为乡愿知,而求可为狂狷知。不求可为狂狷知,而求可为中行知。不求可为一乡一国之善士知,而求可为天下之善士知。不求可为天下之善士知,而求可为万世之善士知。亦不必求为万世之善士知,呞而求可为依中庸之君子遁世不见知而不悔者,默相知于天眼遥观天耳遥闻之中。又不求生前之遐福,而求可质诸三界之鬼神。不求死后之荣名,而求可俟千百年之后圣。则阴骘之至也。阴骘之至,人不知而天知之。可以转凡身而为圣身,离人道而登天道。上帝命之治世,诸佛提之出世矣。此非从身所感本然之庆欤。一身不足以尽积善之庆,故其余又及于子孙。皆感应自然之理也。传家者审诸。出自.......印光法师文钞卷首题词并序! 简言之:(积阴骘)谓~他人前生所作之善业来由(果因)也!
参考: 增广文钞jxcl/book/yinguangfashiwenchao/1.%E5%A2%9E%E5%B9%BF%E6%96%87%E9%92%9E/%E5%8D%B7%E9%A6%96%E9%A2%98%E8%AF%8D%E5%B9%B6%E5%BA%8F
修阴骘 悟果因 ” 的意思 : 由于时空环境的不同 . 过去的修行人以修持 " 六根清静 " 为要务 . 且当时 . 佛住世 . 为正法时代 . 修行者皆是大智慧行者 . 在佛力加持下 . 皆成无上道 . 反观今日 . 时值末法时代 . 众生之所以沦落至今 . 乃因 " 因因果果 " 轮回不止 . 造业不休 . 末法时代 . 妖言甚多 . 似是而非 . 蛊惑人心 . 众生无能分辨又不信因果 . 导致末法众生六道轮回不止 . 因此 . 生在今日的我们 . 应以修阴德 . 悟因果 . 正心修德 . 使之不致沦落于 " 因果 " 的羁绊中 . 所谓百善孝为先 . 若不能行孝道 . 一切善皆是枉然 . 须知 " 孝道 " 当中的四周 . 就是人的因因果果 . 阴骘 . 果因都在此中 .

扩展阅读:身上有狐臭的前世因果 ... 福报最深的4种人 ... 每天念心经3遍治好焦虑 ... 莲蓬雕塑 ... 福报耗尽的10个征兆 ... 悟真篇讲的修道方法 ... 真正的得道高人特征 ... 佛说60种因果报应 ... 真正命好的人磨难大 ...

本站交流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欢迎反馈与建议,请联系电邮
2024© 车视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