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叶泡的第一次水可以喝吗 茶叶第一次泡的水要倒掉,第二次泡才能喝吗?

\u7b2c\u4e00\u904d\u8336\u53f6\u6c34\u53ef\u4ee5\u559d\u5417

\u559d\u8336\u662f\u5f88\u591a\u4eba\u90fd\u559c\u6b22\u7684\u4e8b\u60c5\uff0c\u53d6\u4e00\u5c0f\u64ae\u8336\u53f6\u653e\u5728\u676f\u5b50\u91cc\uff0c\u52a0\u5165\u521a\u70e7\u5f00\u7684\u70ed\u6c34\uff0c\u5f88\u5feb\u5c31\u80fd\u95fb\u5230\u8336\u9999\u56db\u6ea2\u3002\u5bf9\u4e8e\u591a\u6570\u4eba\u6765\u8bf4\u559d\u8336\u662f\u4e00\u4ef6\u5f88\u7b80\u5355\u7684\u4e8b\u60c5\uff0c\u4ece\u6765\u6ca1\u6709\u53bb\u60f3\u592a\u591a\uff0c\u4f46\u5176\u5b9e\u559d\u8336\u4e5f\u6709\u5f88\u591a\u7684\u89c4\u77e9\u3002\u7b2c\u4e00\u904d\u6ce1\u8336\u7684\u6c34\u80fd\u559d\u5417?\u54ea\u4e9b\u8336\u4e0d\u80fd\u559d?\u559d\u8336\u7a76\u7adf\u6709\u4ec0\u4e48\u597d\u5904?\u4e00\u8d77\u770b\u6587\u7ae0\u4e86\u89e3\u5427!

\u7b2c\u4e00\u904d\u6ce1\u8336\u7684\u6c34\u80fd\u559d\u5417


\u7b2c\u4e00\u904d\u6ce1\u8336\u79f0\u4e3a\u6d17\u8336\uff0c\u6ce1\u8336\u7b2c\u4e00\u904d\u7684\u6c34\u597d\u8981\u5012\u6389\u3002

\u7b2c\u4e00\u904d\u7684\u6c34\u5012\u6389\u53ef\u4ee5\u53bb\u9664\u8336\u53f6\u4e0a\u7684\u9709\u83cc\u5c18\u57a2\u3002\u8336\u53f6\u5728\u751f\u4ea7\u52a0\u5de5\uff0c\u5305\u88c5\u8fd0\u8f93\u548c\u5b58\u653e\u8fc7\u7a0b\u4e2d\u5bb9\u6613\u53d7\u5230\u9709\u83cc\u6c61\u67d3\uff0c\u6240\u4ee5\u6ce1\u8336\u7b2c\u4e00\u6b21\u7684\u6c34\u4e2d\u4f1a\u6709\u5f88\u591a\u6b7b\u53bb\u7684\u9709\u83cc\uff0c\u6216\u5176\u4ed6\u5c18\u57a2\uff0c\u6240\u4ee5\u4e00\u822c\u7b2c\u4e00\u6b21\u7684\u6c34\u90fd\u662f\u6765\u6e05\u6d17\u8336\u4e2d\u7684\u6742\u8d28\u5c18\u57a2\u7528\u7684\uff0c\u597d\u4e0d\u8981\u559d\u3002

\u53e6\u5916\u8336\u53f6\u8fd8\u53ef\u80fd\u4f1a\u6709\u4e00\u4e9b\u5f02\u5473\u548c\u6e7f\u6c14\u9644\u7740\u5728\u4e0a\u9762\uff0c\u7528\u5f00\u6c34\u70eb\u4e00\u4e0b\u4e5f\u53ef\u4ee5\u5e2e\u52a9\u53bb\u9664\u6e7f\u6c14\u548c\u5f02\u5473\uff0c\u6240\u4ee5\u8bf4\u7b2c\u4e00\u6b21\u6ce1\u8336\u7684\u6c34\u597d\u8fd8\u662f\u5012\u6389\u3002\u9664\u975e\u4f60\u5e76\u4e0d\u662f\u559d\u4f20\u7edf\u7684\u8336\u53f6\uff0c\u800c\u662f\u559d\u7684\u8336\u5305\uff0c\u90a3\u4e48\u8fd9\u79cd\u60c5\u51b5\u4e0b\u662f\u53ef\u4ee5\u8003\u8651\u4e0d\u9700\u8981\u6d17\u8336\u7684\u3002

\u8336\u53f6\u7684\u7b2c\u4e00\u9053\u6c34\u5012\u6389\uff0c\u79f0\u4e3a\u6d17\u8336\u3002\u6d17\u8336\u5e76\u4e0d\u662f\u6bcf\u4e00\u79cd\u8336\u90fd\u9700\u8981\uff0c\u4e5f\u4e0d\u4e00\u5b9a\u53ea\u4e00\u9053\u6c34\u3002\x0d\x0a\x0d\x0a\u6d17\u8336\u4e00\u822c\u662f\u4e24\u4e2a\u76ee\u7684\uff0c1\u6d17\u53bb\u8336\u53f6\u8868\u9762\u7684\u5c18\u571f\uff08\u6216\u8bb8\u8fd8\u6709\u51b2\u6389\u519c\u836f\u6b8b\u7559\u7684\u4f5c\u7528\uff09\uff0c2\u5bf9\u8336\u53f6\u8fdb\u884c\u9884\u5148\u7684\u6d78\u6da6\uff0c\u662f\u8336\u53f6\u66f4\u5bb9\u6613\u51b2\u6ce1\u548c\u91ca\u653e\u6ecb\u5473\u3002\x0d\x0a\x0d\x0a\u7eff\u8336\u3001\u767d\u8336\u3001\u9ec4\u8336\u7b49\u7531\u4e8e\u591a\u7528\u5ae9\u82bd\u7cbe\u7ec6\u5236\u4f5c\uff0c\u8868\u9762\u5c18\u571f\u548c\u519c\u836f\u6b8b\u7559\u90fd\u5f88\u5c11\uff0c\u6240\u4ee5\u4e0d\u8fdb\u884c\u6d17\u8336\u3002\x0d\x0a\u94c1\u89c2\u97f3\u7b49\u7403\u5f62\u8336\uff0c\u4e00\u822c\u4f1a\u6d17\u8336\u4e00\u9053\uff0c\u786e\u5207\u8bf4\u662f\u6d78\u6da6\u3002\x0d\x0a\u5b58\u653e\u591a\u5e74\u7684\u5ca9\u8336\uff0c\u4e00\u822c\u4e5f\u4f1a\u6d17\u8336\u4e00\u9053\uff0c\u4e3a\u7684\u662f\u6d17\u53bb\u7070\u5c18\u3002\x0d\x0a\u5b58\u653e\u591a\u5e74\u7684\u666e\u6d31\u8336\uff0c\u65e0\u8bba\u662f\u751f\u8336\u719f\u8336\u3001\u6563\u8336\u6216\u7d27\u538b\u8336\uff0c\u90fd\u4f1a\u5efa\u8bae\u6d17\u8336\u4e00\u6b21\u6216\u591a\u6b21\u3002

泡茶

冲泡
喝茶人人都会,但要冲泡得法,并非易事。茶叶冲泡大有学问,同样质量的茶叶,如用水不同或冲泡技术不一,泡出的茶汤会有不同的效果,而且差异非常明显。
我国自古以来就十分讲究茶的冲泡(沏茶)技术,积累了丰富的经验。早在唐代,陆羽在《茶经》“五之煮”中就总结了煮茶用水的经验:“其水,用山水上,江水中,井水下”。明代田艺蘅在《煮泉小品》中说:“茶,南方嘉木,日用之不可少者,品固有嫩恶,若不得其水,且煮之不得其宜,虽佳弗佳也。”可见,要真正泡好茶并不是想象的那么容易。
要泡好一壶茶或一杯茶,既要讲究实用性、科学性,还要讲究艺术性。
所谓“实用性”,就是要从实际需要与条件出发,可以是冲泡一杯普通的“大碗茶”,也可以是冲泡一壶高贵的名茶;所谓“科学性”,就是要了解各类茶叶的特点,掌握科学的冲泡技术,使茶叶的固有品质能充分地表现出来;所谓“艺术性”,就是要选用合适的器皿以及优美的、文明的冲泡程度与方法等。总之,要掌握好茶叶的冲泡,重点是要选择适宜的泡茶用水与器皿;同时,要学会科学的冲泡技术。
用水
明代许次纾在《茶疏》中说:“精茗蕴香,借水而发,无水不可与论茶也。”明代张大复在《梅花草堂笔谈》中也谈到:“茶性必发于水,八分之茶,遇十分之水,茶亦十分矣;八分之水,试十分之茶,茶叶八分耳。”可见水质能直接影响茶汤品质。水质不好,就不能正确反映茶叶的色、香、味,尤其对茶汤滋味影响更大。杭州的“龙井茶,虎跑水”,俗称杭州“双绝”。“蒙顶山上茶,扬子江心水”,名扬遐迩。名泉伴名茶,真是美上加美,相得益彰。
古人对泡茶用水的选择,归纳起来,其要点如下:一是水要甘而洁。宋蔡襄在《茶录》中说:“水泉不甘,能损茶味。”赵佶在《大观茶论》中指出:“水以清轻甘洁为美。”王安石还有“水甘茶串香”的诗句。
二是水要活而清鲜。宋唐庚的《斗茶记》记载:“水不问江井,要之贵活。”明代张源在《茶录》中分析得更为具体,指出:“山顶泉清清而轻,山下泉清而重,石中泉清而甘,砂中泉清而冽,土中泉淡而白。流于黄石为佳,泻出青石无用。流动者愈于安静,负阴者胜于向阳。真源无味,真水无香。”
三是贮水要得法。如明代熊明遇在《罗山介茶记》中指出:“养水须置石子于瓮……”明代许次纾在《茶疏》中进一步指出:“水性忌木,松杉为甚,木桶贮水,其害滋甚,洁瓶为佳耳。”明代罗廪在《茶解》中介绍得更为具体,他说:“大瓮满贮,投伏龙肝一块,即灶中心干土也,乘热投之。贮水瓮预置于阴庭,覆以纱帛,使昼挹天光,夜承星露,则英华不散,灵气常存。假令压以木石,封以纸箬,暴于日中,则内闭其气,外耗其精,水神敝矣,水味败矣。”
泡茶用水,一般都用天然水。天然水按其来源可分为朱水(山水)、溪水、江水(河水)、湖水、井水、雨水、雪水等。自来水也是通过净化后的天然水。
泡茶用水究竟以何种为好,自古以来,就引起人们的重视和兴趣。陆羽曾在《茶经》中明确指出:“其水,用山水上,江水中,井水下。其山水,拣乳泉,石池漫流者上。”
我国泉水(即山水)资源极为丰富。其中比较著名的就有百余处之多。镇江中冷泉、无锡惠山泉、苏州观音泉、杭州虎跑泉和济南趵突泉,号称中国五大名泉。
(1)镇江中冷泉又名南零水,早在唐代就已天下闻名。刘伯刍把它推举为全国宜于煎茶的七大水品之首。中冷泉原位于镇江金山之西的长江江中涡险处,汲取极难。“铜瓶愁汲中冷水(即南零水),不见茶山九十翁”。这是南宋诗人陆游的描述。文天祥也有诗写道:“扬子江心第一泉,南金来北铸文渊,男儿斩却楼兰首,闲品茶经拜羽仙。”如今,因江滩扩大,中冷泉已与陆地相连,仅是一个景观罢了。
(2)无锡惠山泉号称“天下第二泉”。此泉于唐代大历十四年开凿,迄今已有1200余年历史。张又新《煎茶水记》中说:“水分七等……惠山泉为第二。”元代大书法家赵孟和清代吏部员外郎王澍分别书有“天下第二泉”,刻石于泉畔,字迹苍劲有力,至今保存完整。这就是“天下第二泉”的由来。惠山泉分上、中、下三池。上池呈八角形,水色透明,甘醇可口,水质最佳;中池为方形,水质次之;下池最大,系长方形,水质又次之。历代王公贵族和文人雅士都把惠山泉视为珍品。相传唐代宰相李德裕嗜饮惠山泉水,常令地方官吏用坛封装泉水,从镇江运到长安(今陕西西安),全程数千里。当时诗人皮日休,借杨贵妃驿递南方荔枝的故事,作了一首讽刺诗:“丞相长思煮茗时,郡侯催发只忧迟。吴园去国三千里,莫笑杨妃爱荔枝。”
(3)苏州观音泉为苏州虚丘胜景之一。张又新在《煎茶水记》中将苏州虚丘寺石水(即观音泉)列为第三泉。该泉甘冽,水清味美。
(4)杭州虎跑泉相传,唐元和年间,有个名叫“性空”的和尚游方到虎跑,到此处环境优美,风景秀丽,便想建座寺院,但无水源,一筹莫展。夜里梦见神仙相告:“南岳衡山有童子泉,当夜遣二虎迁来。”第二天,果然跑来两只老虎,刨地作穴,泉水遂涌,水味甘醇,虎跑泉因而得名。名列全国第四。其实,同其他名泉一样,虎跑泉也有其地质学依据。虎跑泉的北面是林木茂密的群山,地下是石英砂岩,天长地久,岩石经风化作用,产生许多裂缝,地下水通地砂岩的地滤,慢慢从裂缝中涌出这才是虎跑泉的真正来源。据分析,该泉水可溶性矿物质较少,总硬底低,每升水只有0.02毫克的盐离子,故水质极好。
(5)济南趵突泉为当地七十二泉之首,列为全国第五泉。趵突泉位于济南旧城西南角,泉的西南侧有一建筑精美的“观澜亭”。宋代诗人曾经写诗称赞:“一派遥从玉水分,暗来都洒历山尘,滋荣冬茹温常早,润泽春茶味至真”。
一般说来,在天然水中,泉水是比较清爽的,杂质少,透明度高,污染少,水质最好。但是,由于水源和流经途径不同,所以其溶解物、含盐量与硬度等均有很大差异,因此,并不是所有泉水都是优质的。有些泉水,如硫磺矿泉水已失去饮用价值。
泡茶用水,虽以泉水为佳,但溪水、江水与河水等长年流动水,用来沏茶也并不逊色。宋代诗人杨万里曾写诗描绘船家用江水泡茶的情景,诗云:“江湖便是老生涯,佳处何妨且泊家,自汲淞江桥下水,垂虹亭上试新茶。”明代许次纾在《茶疏》中说:“黄河之水,来自天上,浊者土色也,澄之既净,香味自发。”说明江河之水,尽管浑浊度高,但澄清之后,仍可饮用。通常靠近城镇之外,江(河)水易受污染。唐代《茶经》中就提到:“其江水,取去人远者。”也就是到远离人烟的地方去取法水。千余年前况且如此,如今环境污染较为普遍,以致许多江水需要经过净化处理后才可饮用。
井水属地下水,是否适宜泡茶,不可一概而论。有些井水,水质甘美,是泡茶好水,如北京故宫博物院文华殿东传心殿内的“大庖井”,曾经是皇宫里的重要饮水来源。一般说,深层地下水有耐水层的保护,污染少,水质洁净;而浅层地下水易被地面污染,水质较差。所以深井比浅井好。其次,城市里的井水,受污染多,多咸味,不宜泡茶;而农村井水,受污染少,水质好,适宜饮用。当然,也有例外,如湖南长沙城内著名的“白沙井”,那是从砂岩中涌出的清泉、水质好,而且终年长流不息,取之泡茶,香味俱佳。
雨水和雪水,古人誉为“天泉”。用雪水泡茶,一向就被重视。如唐代大诗人白居易《晚起》诗中的“融雪煎香茗”,宋代著名词人辛弃疾《六幺令》词中的“细写茶经煮香雪”,还有元代诗人谢宗可《雪煎茶》诗中的“夜扫寒英煮绿尘”,都是描写用雪水泡茶。清代曹雪芹的《红楼梦》“贾宝玉品茶栊翠庵”一回中,更描绘得有声有色:当妙玉约宝钗、黛玉去吃“体己茶”时,黛玉问妙玉:“这也是旧年的雨水?”妙玉回答:“这是……收的梅花上的雪……隔年蠲的雨水,那有这样清淳?”雨水一般比较洁净,但因季节不同而有很大差异。秋季,天高气爽,尘埃较少,雨水清洌,泡茶滋味爽口回甘;梅雨季节,和风细雨,有利于微生物滋长,泡茶品质较次;夏季雷阵雨,常伴飞砂走石,水质不净,泡茶茶汤浑景,不宜饮用。
自来水,一般都是经过人工净化、消毒处理过的江(河)水或湖水。凡达到我国卫生部制订的饮用水卫生标准的自来水,都适于泡茶。但有时自来水中用过量氯化物消毒,气味很重,和之泡茶,严重影响品质。为了消除氯气,可将自来水贮存的缸中,静置一昼夜,待氯气自然逸失,再用来煮沸泡茶,效果大不一样。所以,经过处理后的自来水也是比较理想的泡茶用水。
在选择泡茶用水时,还必须了解水的硬度和茶汤品质的关系。天然水可为硬水和软水两种:凡含有较多量的钙、镁离子的水称为硬水;不溶或只含少量钙、镁离子的水称为软水。如果水的硬性是含有碳酸氢钙或碳酸氢镁引起的,这种水称暂时硬水;如果水的硬性是由含有钙和镁的硫酸盐或氯化物引起的,这种水叫永久硬水。暂时硬水通过煮沸,所含碳酸氢盐就分解,生成不溶性的碳酸盐而沉淀。这样硬水就变为软水了。平时用铝壶烧开水,壶底上的白色沉淀物,就是碳酸盐。一升水中含有碳酸钙1毫克的称为硬度1度。硬度0-10度为软水,10度以上为硬水。通常饮用水的总硬度不超过25度。
水的硬度与茶汤品质关系密切。首先水的硬度影响水的pH值又影响茶汤色泽。当pH大于5时,汤色加深;pH达到7时,茶黄毒就倾向于自动氧化而损失。其次,水的硬度还影响茶叶有效成分的溶解度,软水中含其他溶质少,茶叶有效成分的溶解度高,故茶味浓;而硬水中含有较多的钙、镁离子和矿物质,茶叶有效成分的溶解度低,故茶味淡。如水中铁离子含量过高,茶汤就会变成黑褐色,甚至浮起一层“锈油”,简直无法饮用。这是茶叶中多酚类物质一铁作用的结果。如水中铅的含量达0.2ppm时,茶味变苦;镁的含量大于2ppm时,茶味变淡,钙的含量大于2ppm时,茶味变涩,若达到4ppm,则茶味变苦,由此可见,泡茶用水以选择软水或暂时硬水为宜。
在天然水中,雨水和雪水属于软水,泉水、溪水、江(河)水,多为暂时硬水,部分地下水为硬水。蒸馏水为人工加工而成的软水,但成本高,不可能作为一般饮用水。
器皿
我国茶具,各类繁多。各种茶具的结构、特点及其艺术价值,包含极丰富的内容。
日常生活中用什么茶具呢?这要根据茶叶的种类、人数的多少以及各地饮茶习惯而定。
东北、华北一带,大多数人喜欢花茶,一般常用较大的瓷壶泡茶,然后斟入瓷杯饮用。壶的大小视人数多少而定。江南一带,普遍爱好炒青或烘青绿茶,多用有盖瓷杯泡茶。福建、台湾和广东等省和东南亚华桥,对乌龙茶特别喜爱,宜用紫砂茶具。工夫红茶和红碎茶,一般也用瓷壶或紫砂壶冲泡,然后倒入杯中饮用。品饮各种名茶,如西湖龙井、君山银针、洞庭碧螺春等茶中珍品,则以选用无色透明的玻璃杯最为理想,品饮绿茶名茶或其他细嫩绿茶,不论用何种茶杯,均宜小不宜大。用大杯则水量多,热量大,使茶叶容易“烫熟”,影响茶汤的色香味。冬季,有人常喜用一种保温杯,这种杯只适用泡乌龙茶或红茶等,不适宜泡绿茶,尤其不适宜泡高级绿茶和名茶。
四川、安徽等地还流行喝盖碗茶。盖碗由碗盖、茶碗和碗托3部分组成。个人泡饮或多人泡饮都适宜。
以上介绍的各种茶壶、茶杯、茶碗,是最常用的泡茶器皿,此还有一些配套茶具,如茶船、茶盅、茶荷、茶巾、茶匙、茶盘、茶托和茶罐等。
茶船:又叫“茶池”,供放茶壶之用,分盘形与碗形两种,其作用一可保护茶壶,二可盛热水保温并供烫杯之用。
茶盅:又叫“茶海”,供盛放茶汤之用。待茶泡至适当浓度,先将茶汤从茶壶倒茶盅,然后再斟入每个茶杯中,这样至少有3个作用:一可使茶汤浓度均匀;二可使倒出的茶渣、茶末沉于茶盅底部,不至于倒入茶杯;三可避免茶汤到处滴落。
茶荷:供赏茶时盛茶用。品茶的第一步是“赏茶”,即欣赏茶叶的外形和闻嗅茶叶的干香。先将茶叶从茶罐倒至茶荷,其数量依客人多少而定。赏茶之后再将茶叶倒入茶壶。
茶巾:常用干燥的小毛巾作茶巾。用来吸干茶壶与茶杯外的水滴和茶水;其次,将茶壶从茶船提取倒茶时,先将壶底的茶巾上沾一下,以吸干壶底水滴。
茶匙:舀茶叶用。有人常用手直接从罐或茶荷中取茶,既不卫生,也不文明。用茶匙舀茶是值得提倡的。
茶盘:放置茶杯用。先将茶杯放在茶盘内,倒茶后,主人端盘奉茶,客人从茶盘中取用靠近自己的一杯。如宾主人数不多,大家促膝围坐,则可将茶盘放在中央,各人自行取杯享用。
茶托:放置茶杯用,每个茶杯配一茶托。茶托质地有陶瓷的,也有用竹、木或其他材料制成的,其大小与茶杯要协调。用茶托可以避免沾湿桌子或烫杯桌面,而且端杯奉茶时可避免手指直接触杯口。
茶罐:专门存放茶叶用。要求无味、防潮、不透光。常用的有马口铁罐、不锈钢罐、锡合金罐和陶瓷罐等。
茶叶品质审评用的器皿与日常饮茶用的器皿不同,有严格的统一规格,以尽量减少客观上的误差。
常用的评茶用具有:审评盘、审评杯、审评碗、叶底盘、样茶秤、砂时计、网匙、茶匙、汤杯、吐茶筒、烧水壶等。
审评盘:又叫“样茶盘”,用无气味薄木板制成,分正方形和长方形两种,专供审评茶叶外形之外。正方形盘的规格是23×23×3厘米(长×宽×高);长方形盘的规格是25×16×3厘米。盘的一角,开一缺口,供倒出茶叶之用。作涂白色漆,待漆味全部挥发之后才能使用。
审评杯:用来泡茶与审评茶叶香气。国际标准审评杯规格为:杯高65毫米,内径62毫米,外径66毫米,杯柄对面杯口有一锯齿形小缺口,杯盖外径72毫米,内径61毫米。杯盖上有一小气孔。审评杯容量为150毫升。我国审评红、绿毛茶用的审评本容量为200或250毫升,其杯口上为弧形小缺口。审评乌龙茶的审评杯为容量110毫升的有盖茶碗。
审评碗:为特制的广口白色瓷碗,审评茶叶汤色与滋味之用。国际标准审评碗规格为:外径95毫米,内径86毫米,高52毫米,容量为150毫升。我国毛茶审评碗容量为200或250毫升。
叶底盘:有木质方形叶底盘和长方形白色搪瓷盘两种,均为审评叶底之用。
本质叶底盘的规格为10×10×2厘米(长×宽×高),白色搪瓷盘的规格为22×15×3厘米。
样茶秤:为特制称样茶的衡器。也可用1/10的粗天平称取样茶。
砂时计:专门记茶叶冲泡时间之用。审评室堂用5分钟砂时计,也可用定时钟代替。
网匙:用细密铜丝网制成,作捞取审评碗内茶渣之用。
茶匙:取茶汤评滋味用。
汤杯:放网匙、茶匙用。
吐茶筒:审评时吐茶用,其规格为:高80厘米,口径35厘米,半腰径20厘米,通常用镀锌铁皮制成。
==================================
泡茶技法

(一):传统泡法
一.特色:道具简单,泡法自由十分适合大众饮用。
二.冲泡步骤:
烫壶:将沸水冲入壶中至溢满为止.
倒水:将壶内的水倒出至茶船中。
置茶:这是比较讲究的置茶方式,将一茶漏斗放在壶口处,然后用茶匙拨茶入壶。
注水:将烧的水注入壶中,至泡沫溢出壶口。
倒茶:
1.先提壶沿茶船沿逆行转圈,用意在于刮去壶底的水滴,俗称“关公巡城”(是因为一般壶都是红色,刚从茶池中提出时热气腾腾,有如关公威风凛凛,带兵巡城),注意磨壶时的方向,右手执壶的欢迎喝茶时要逆时针方向磨,送客时则往顺时针方向磨,如是左手提壶,则反之。
2.将壶中的茶倒入公道杯,可使茶汤均匀。
3.另一种均匀茶的方法是在用茶壶轮流给几杯同时倒茶,当将要倒完时,把剩下的茶汤分别点入各杯中,俗称“韩信点兵”。注意倒茶时不能一次倒满一杯,至七分满处为好。
分茶:将茶中的茶汤到入茶杯中,以七分满为宜。
奉茶:自由取饮,或由专人奉上。
去渣:用渣匙将壶中茶渣清出。
以备后用:客人离去后,洗杯,洗壶以备下次用。
(二):安溪泡法
安溪式泡法
1.特色:安溪式泡法,重香,重甘,重纯,茶汤九泡为限,每三泡为一阶段。第一阶段闻其香气是否高,第二阶段尝其滋味是否醇,第三阶段看其颜色是不有变化。所以有口诀曰:
一二三香气高。
四五六甘渐增。
七八九品茶纯。
2.冲泡步骤:
备具:茶壶的要求与潮州式泡相同,安溪式泡法以烘茶为先,另外准备闻香杯。
温壶、温杯:温壶时与潮州无异,置茶仍以手抓,唯温杯时里外皆烫。
烘茶:与潮州式相比,时间较短,因高级茶一般保存都较好。
置茶:置茶量依茶性而定。
冲水:冲水后大约十五秒中即倒茶。(利用这时间将温杯水倒回池中)。
倒茶:不用公道杯,直接倒入闻香杯中,第一泡倒三分之一,第二泡依旧,第三泡倒满。
闻香:将品茗杯及闻香杯一齐放置在客人面前。(品茗杯在右,闻香杯在右)
抖壶:每泡之间,以布包壶,用力摇三次。(抖壶是使内外温度,开水冲入后不摇是为使其浸出物增多。这与潮州式在摇壶意义恰恰相反,因为所用的茶品质不同。
注:安溪在福建省南安县西,产茶自古闻名。安溪式的泡法是用铁观音,武夷茶之类的轻火茶。
(三):潮州泡法
潮州式泡法:
1.特色:针对较粗制的茶,使价格不高的一般茶叶能泡出不凡的风味。讲究一气呵成,在泡茶过程中不允许说话,尽量避免干扰,使精、气、神三者达到统一的境界。对于茶具的选用,动作,时间以及茶汤的变化都有极高的要求。(类似于日本茶道,只比其逊于对器具的选用)
2.冲泡步骤:
备茶具:泡茶者端坐,静气凝神,右边大腿上放包壶用巾,左边大大上腿放擦杯白巾,桌面上放两面方巾间放中深的茶匙。
温壶、温盅:滚沸的热水倒入壶内,再倒入茶盅。
干壶:持壶在包壶用巾布上拍打,水滴尽后轻轻甩壶,向摇扇一样,手腕要柔,直至壶中水份完全干为止。
置茶:以手抓茶,视其干燥程度以定烘茶长短。
烘茶:置茶入壶后,若茶叶在抓茶时,感觉未受潮,不烘也可以,若有受潮,则可多烘几次。烘茶并非就火炉烤,而是以水温烘烤,如此能使粗制的陈茶,霉味消失,有新鲜感,香味上扬,滋味迅速溢出。(潮州式所用的茶壶密封性要很好,透气孔要能禁水,烘茶时可先用水抹湿接合处,以防冲水时水份渗进。)
洗杯:洪茶时,将茶盅内的水倒入杯中。
冲水:烘茶后,把壶从池中提起,用壶布包住,摇动,使壶内外温度配合均匀,然后将壶放入茶池中,在将适温的水倒入壶中。
摇壶:冲水满后,迅速提起,至于桌面巾上,按住气孔,快速左右摇晃,其用意在使茶叶浸出物浸出量均匀。若第一泡摇四下,则第二泡,第三泡则顺序减一。
倒茶:按住壶孔摇晃后,随即倒入茶海。第一泡茶汤倒完后,就用布包裹,用力抖动,使壶内上下湿度均匀。抖壶的次数与摇次数相反。第一泡摇多抖少,往后则摇少抖多。
分杯:潮州式以三泡为止,其要求是,三泡的茶汤须一致,所以在泡茶过程中不可分神,三泡完成后,才可如释重负与客人分杯品茗。
注:以上只是潮州的杂派泡法。
(四):宜兴泡法
宜兴式泡法:
1.特色此种泡法是融合各地的方法,研究出的一套合乎逻辑的流畅泡法,讲究水的温度。
2.冲泡步骤:
赏茶:由茶罐直接将茶倒入茶荷(一种盛茶的专用器皿,类似小碟)。由专人奉至饮者面前,以供其观看茶形,闻取茶香。
温壶:将热水冲入壶中至半满即可,再将壶内的水倒出到茶池中。
置茶:将茶荷的茶叶拨入壶中。
温润泡:注水入壶到满为至,盖上壶盖后立将水倒入茶公道杯中。(目的是为茶叶吸收水份并可洗去茶的不洁之嫌。)
温杯烫盏:将公道杯中的水再倒入茶盅中,以提高杯的温度,有利于更好的泡制茶叶。
第一泡:将适温的热水冲入壶中,注意时间以所泡茶叶的品质而定。
干壶:执起茶壶,先将壶底部在茶巾上沾一下,拭去壶底的水滴。
倒茶:将茶汤倒入公道杯中。
分茶:将公道杯的茶汤倒入茶杯中,以七分满为宜。
洗壶、去渣:先将壶中的残茶取出,再冲八水将剩余茶渣清出倒入池中。
倒水:将茶池中的水倒掉。清洗一切用具,以备再用。
(五):诏安泡法
诏安式泡法:
1.特色:用于冲泡陈茶,在纸巾上分出茶形,以及洗杯的讲究。
2.冲泡步骤:
备具:首先将布巾折叠整齐,放在泡者习惯位置,茶盘放在壶的正前方。
整茶形:因泡茶所用的者是陈年茶,碎渣较多,所以要整形,将茶置于纸方巾上,折合轻抖,粗细自然分开。整理完茶形,将茶叶置放桌上,请客人鉴赏。
烫壶:烫壶时,盖斜置壶口,连壶盖一起烫。
置茶:烫壶用的水倒掉后,盖放在杯上,等到壶身水气一干即可置茶,将细末倒在低处,粗形倒近流口,避免阻塞。
冲水:泡沫满溢壶口为止。
洗杯:诏安式所用茶杯为蛋壳杯,极薄极轻,洗杯时将杯排放小盘中央,每杯注水约三分之一,洗杯时双手迅速将前面两杯水倒人后两杯,中指托杯底,拇指拨动,食指控制平衡,在杯上洗杯,动作必须俐落灵巧、运用自如,泡茶的功夫高低从洗杯动作就可断定。
诏安式以洗杯来记量茶汤浓度,第一泡以双手洗一遍,第二泡以双手洗一来回,第三泡则以单手洗一循环,主人喝的留在最后,水溢杯后,用中指擦掉一小部份水,食指、拇指捏拿倒掉。
倒茶:持别注意要轻斟慢倒,不缓不急,以巡戈式倒法,第一杯留给自己,因为含渣机会可能比较大,茶流成滴即应停止。以三巡为止,焙火较重的茶,三巡后,香味尽去,皆不取。
清洁茶具:以备后用
===================================
泡茶三要

人人都会喝茶,但冲泡未必得法。茶叶种类繁多,水质也各有差异,冲泡技术不同,泡出的茶汤当然就会有不同的效果。要想泡好茶,既要根据实际需要了解各类茶叶、各种水质的特性,掌握好泡茶用水与器具,更要讲究有序而优雅的冲泡方法与动作。
泡茶,首先得选茶和鉴茶,只有正确鉴茶,方能决定冲泡的方法。茶的种类很多,可以根据采摘时间的先后分为春茶、夏茶、秋茶,也可以按种植的地理位置不同分为高山茶和平地茶,还可以根据茶色(加工方法不同)将差分为绿茶、红茶、青茶(乌龙茶)、白茶、黄茶、黑茶六大类。
绿茶是我国产量最多的一类茶叶。绿茶具有绿叶清汤的品质特征。嫩度好的新茶,色泽绿润,芽峰显露,汤色明亮。其代表品种有“龙井”、“碧螺春”、“珠茶”等。
红茶为红叶红汤,这是经过发酵形成的品质特征。干茶色泽乌润,滋味醇和甘浓,汤色红亮鲜明。红茶有“工夫红茶”、“红碎茶”和“小种红茶”型,品牌以“祁红”、“宁红”和“滇红”最有代表性。
乌龙茶属于半发酵茶,色泽青褐如铁,故又名青茶。典型的乌龙茶的叶体中间呈绿色,边缘呈红色,素有“绿叶红镶边”的美称。其汤色清澈金黄,有天然花香,滋味浓醇鲜爽。以“观音”、“大红袍”、“冻顶乌龙”等最具代表性。
白茶由芽叶上面白色茸毛较多的茶叶制成。白茶满身白毫,形态自然,汤色黄亮明净,滋味鲜醇。代表品种有“毫银针”、“寿眉”、“白牡丹”等。
黄茶黄叶黄汤,香气清锐,滋味醇厚。其芽叶茸毛披身,金黄明亮,汤色杏黄明澈。代表品种有“君山银针”、蒙顶黄芽“、霍山大黄茶”等。
黑茶叶色油黑凝重,汤色澄黄,叶底黄褐,香味醇厚。黑茶制成紧压茶后主要供边区少数民族饮用。
除以上六大类以外,还有再加工茶,即在以上六大类茶的基础上经再次加工制成的茶叶品种,如花茶、紧压茶、速溶茶等。花茶是以绿茶中的烘青茶、红茶等做主要原料,用茶叶和花拼和窨制,使茶叶吸收花香而得花茶之名,如“茉莉花茶”、“玳玳花茶”、“珠兰花茶”、“玫瑰红茶”等。紧压茶以黑茶、红茶为原料,并经蒸压工序做成一定形状,如“青砖”、“康砖”、“六堡茶”、“沱茶”、“米砖”等。
其次是水质。水之于茶,犹如水之于鱼一样,“鱼得水活跃,茶得水更有其香、有其色、有其味”,所以自古以来,茶人对水津津乐道,爱水入迷。明人许次纾《茶疏》中就说:“精茗蕴香,借水而发,无水不可论茶也。”
茶人独重水,因为水是茶的载体,饮茶时愉悦快感的产生,无穷意念的回味,都要通过水来实现。水质欠佳,茶叶中的各种营养成分会受到污染,以致闻不到茶的清香,尝不到茶的甘醇,看不到茶的晶莹。
择水先择源,水有泉水、溪水、江水、湖水、井水、雨水、雪水之分,但只有符合“源、活、甘、清、轻”五个标准的水才算得上是好水。所谓的“源”是指水出自何处,“活”是指有源头而常流动的水,“甘”是指水略有甘味,“清”是指水质洁净透澈,“轻”是指分量轻。所以水源中以泉水为佳,因为泉水大多出自岩石重叠的山峦,污染少,山上植被茂盛,从山岩断层涓涓细流汇集而成的泉水富含各种对人体有益的微量元素,经过砂石过滤,清澈晶莹,茶的色、香、味可以得到最大的发挥。古人陆羽有“山水上、江水中、井水下”的用水主张,当代科学试验也证明泉水第一,深井水第二,蒸馏水第三,经人工净化的湖水和江河水,即平常使用的自来水最差。但是慎用水者提出,泉水虽有“泉从石出,清宜冽”之说,但泉水在地层里的渗透过程中融入了较多的矿物质,它的含盐量和硬度等就有较大差异,如渗有硫磺的矿泉水就不能饮用,所以只有含有二氧化碳和氧的泉水才最适宜煮茶啊。清代乾隆皇帝游历南北名山大川之后,按水的比重定京西玉泉为“天下第一泉”。玉泉山水不仅水质好,还因为当时京师多苦水,宫廷用水每年取自玉泉,加之玉泉山景色幽静佳丽,泉水从高处喷出,琼浆倒倾,如老龙喷涉,碧水清澄如玉,故有此殊荣。看来好水除了要品质高外,还与茶人的审美情趣有很大的关系。“天下第一泉”的美名,历代都有争执,有扬子江

第一次泡的茶,不是不能喝;人们用茶壶冲铁观音茶时,习惯上把第一泡茶水倒掉,称之为“洗茶”。“洗茶”一词始用于北宋,原属于茶叶采制过程用语,后延伸至饮用过程中。而鲜叶从茶树上采摘下来以后经过初制、精制,其中有多道工序如做青、釜炒、揉捻、烘焙、筛拣等,不仅获得茶叶品级,而且达到卫生标准。其中偶有夹杂物如茶灰、尘埃,经注入沸水即倒掉,也迅即去除。而第一泡茶的操作,主要是进行浸泡,有利于茶叶的舒展和茶汁的浸出,使饮用者很快感觉到茶叶香味,而不是单纯为了洗去茶叶不卫生的东西。 “洗茶”用语宜修正为“浸茶”或“温茶”较为确切和科学。

第一次泡的茶,不是不能喝;人们用茶壶冲铁观音茶时,习惯上把第一泡茶水倒掉,称之为“洗茶”。“洗茶”一词始用于北宋,原属于茶叶采制过程用语,后延伸至饮用过程中。而鲜叶从茶树上采摘下来以后经过初制、精制,其中有多道工序如做青、釜炒、揉捻、烘焙、筛拣等,不仅获得茶叶品级,而且达到卫生标准。其中偶有夹杂物如茶灰、尘埃,经注入沸水即倒掉,也迅即去除。而第一泡茶的操作,主要是进行浸泡,有利于茶叶的舒展和茶汁的浸出,使饮用者很快感觉到茶叶香味,而不是单纯为了洗去茶叶不卫生的东西。 “洗茶”用语宜修正为“浸茶”或“温茶”较为确切和科学。

不是不能喝,是因为现在种茶的时候为了灭虫会撒农药,为了安全卫生,第一泡的茶通常只泡几分钟,将茶上残留的农药还有其他杂质洗掉,所以称为“洗茶”,再加水泡第二次,这时候的茶已经有了茶的芬芳,正是喝的好时候。

可以,只有讲究的人才不喝第一次水

  • 涓鑸潵璇,鑼跺彾绗竴娉″彲浠ュ枬鍚?
    绛旓細鑼跺彾绗竴娉℃渶濂戒笉瑕佸枬銆備粠鑼堕亾鐨勮搴︽潵璇达紝绗竴娉¤尪鐨勬湳璇О涓衡滈啋鑼垛濄傚嵆锛氳娌夌潯鎴栧皹灏佺殑鑼跺彾閫氳繃涓庣┖姘斿拰姘翠唤鐨勬帴瑙﹁嫃閱掕繃鏉ワ紝鍚告敹澶╁湴浜烘皵锛岄噸鏂扮剷鍙戝嚭鑼跺彾鐨勬湰璐ㄤ互渚夸簬鍐叉场楗敤銆備笉鍚岃尪绉嶉啋鑼剁殑鏂规硶涓嶅敖鐩稿悓锛屽啿娉¢粦鑼躲侀潚鑼躲佺孩鑼剁殑鏃跺欙紝鍏舵柟娉曟槸浠庝繚瀛樼姸鎬佸彇鍑猴紝鏀惧叆鍐叉场鍣ㄧ毧涓紝鐢100鈩冪殑娌告按...
  • 绗竴閬鑼跺彾姘村彲浠ュ枬鍚楃涓閬嶈尪鍙舵按鑳藉枬鐨勫悧
    绛旓細1銆佹槸鍚﹁兘鍠濓紝闇瑕佹牴鎹尪鍙剁被鍨嬩妇渚嬶紝濡傛灉鏄粦鑼舵垨鑰呮槸涔岄緳鑼讹紝鍙互浣跨敤娌告按蹇熸竻娲椾竴涓嬶紝绗竴娆℃场鍑烘潵鐨勮尪鏄彲浠ュ枬鐨銆2銆佸湪鍠濊尪鐨勬椂鍊欎篃鏈変竴瀹氱珵鎶锛屽敖閲忛伩鍏嶅湪鏅氫笂鐫¤涔嬪墠鍠濇祿鑼讹紝鍚﹀垯浼氬紩璧峰ぇ鑴戣繃搴﹀叴濂嬶紝褰卞搷鍒版甯哥潯鐪犺川閲忥紝涔熶細寮曡捣澶滃翱棰戝銆
  • 绗竴閬鑼跺彾姘磋兘鍠濈殑鍚
    绛旓細1銆佹场鑼剁殑绗竴閬嶆按涓嶈兘鍠濈涓閬嶆场鑼剁О涓烘礂鑼锛屾场鑼剁涓閬嶇殑姘存渶濂借鍊掓帀绗竴閬嶇殑姘村惈鑼跺彾涓婄殑闇夎弻灏樺灑鑼跺彾鍦ㄧ敓浜у姞宸ワ紝鍖呰杩愯緭鍜屽瓨鏀捐繃绋嬩腑瀹规槗鍙楀埌闇夎弻姹℃煋锛屾墍浠ユ场鑼剁涓娆$殑姘翠腑浼氭湁寰堝姝诲幓鐨勯湁鑿岋紝鎴栧叾浠栧皹鍨2銆佺豢鑼剁涓閬嶆槸鍙互鍠濈殑锛屽洜涓虹涓閬嶈尪姘撮噷鏈夊緢涓板瘜鐨勭淮鐢熺礌C宸ュか鑼舵槸瑕佹礂鑼剁殑锛...
  • 绗竴鏉啿鐨鑼跺彾瑕佸掓帀涓鑳藉枬鍚
    绛旓細绗竴娉¤尪鍙互鍠锛屾棤璁轰粈涔堣尪锛屽叾绗竴娆″啿娉℃蹈鍑洪噺閮芥槸鑳藉崰鍙憾鐗╂婚噺鐨50%浠ヤ笂鐨勶紝鏅氳尪鍙剁浜屾鍐叉场涓鑸负30%宸﹀彸锛岀涓夋涓10%宸﹀彸锛岀鍥涙鍙湁1鈥3%銆傛墍浠ヨ櫧鐒跺ソ鑼舵场鐨勬鏁板皯锛屼富瑕佹槸鍥犱负鑼跺彾瀚╋紝鏁呰岄矞锛屽彛鎰熶匠锛佷粠钀ュ吇鐨勮搴︽潵鐪嬶紝鑼跺彾涓殑缁寸敓绱燙鍜屾皑鍩洪吀锛岀涓娆″啿娉″悗锛屽氨鏈80%琚蹈鍑猴紝...
  • 涓鑸啿娉鑼跺彾绗竴鏉備笉閫傚疁鍠?鎴栨槸绗竴娆鍐叉场鐨勮尪姘存槸鍚﹀簲璇ュ掓帀?_鐧惧害...
    绛旓細绗竴娆鍊掑叆寮姘村啿娉鑼跺彾,涓鑸鍊掓帀,绛変簬娲楄尪,绗簩娆″掑叆鐨勬墠绠楀紑濮嬫场鑼.杩欎箞鍠濅篃姣旇緝鍗敓,浣犳兂鎯崇湅閭d簺鎸戣尪姊楃殑鍔ㄤ綔,鎵嬪湪涓婇潰鎶撶殑,鐏板皹椋炵殑,杩樻槸娲楁礂缃
  • 鍐叉场閾佽闊,绗竴娉¤兘鍠濆悧
    绛旓細鍐叉场閾佽闊筹紝绗竴娉′笉鑳藉枬銆傜涓娉′笉鑳藉枬鏈変互涓嬪嚑涓師鍥狅細绗竴鏄负浜嗘妸杩欎簺鑼跺彾琛ㄩ潰鐨勬诞灏樺拰鏉傝川鍘婚櫎鎺夈傜浜屽洜涓哄畠灞炰簬澶у彾绉嶏紝骞朵笖鏉″舰閮芥槸绱у帇褰㈢殑锛岄绮掓槸姣旇緝鍦嗙揣锛屾墍浠ュ啀鍐叉场涓閬嶄究浜庡彾鐗囨參鎱㈠睍寮銆傜涓夊叾瀹炶繕鏈変竴涓洰鐨勫洜涓鸿尪鍙舵墦鑽紝閮介渶瑕佺敤鐐规俯姘存礂涓涓嬨
  • 鑼跺彾鐨勭涓娉″埌搴鑳戒笉鑳藉枬
    绛旓細1鑼跺彾娉$殑绗竴娆鏄惁鑳藉枬锛岄渶瑕佹牴鎹尪鍙剁被鍨嬩妇渚嬶紝濡傛灉鏄粦鑼舵垨鑰呮槸涔岄緳鑼讹紝鍙互浣跨敤娌告按蹇熸竻娲椾竴涓嬶紝绗竴娆℃场鍑烘潵鐨勮尪鏄鍙互鍠鐨2鍦ㄥ枬鑼剁殑鏃跺欎篃鏈変竴瀹氱珵鎶锛屽敖閲忛伩鍏嶅湪鏅氫笂鐫¤涔嬪墠鍠濇祿鑼讹紝鍚﹀垯浼氬紩璧峰ぇ鑴戣繃搴﹀叴濂嬨傛场鑼剁殑绗竴閬嶆按涓嶈兘鍠濈涓閬嶆场鑼剁О涓烘礂鑼讹紝娉¤尪绗竴閬嶇殑姘鏈濂借鍊掓帀绗竴閬嶇殑姘...
  • 娉¤尪鐨勭涓閬姘磋兘鍠濆悧
    绛旓細涓嶄絾瀵逛汉浣撳仴搴锋湁鐩婏紝鑰屼笖灏芥樉鑼剁殑缇庡懗銆傛牴鎹湁鍏冲疄楠岋紝鑼剁殑棣欏懗鍜屾湁鐩婁汉浣撶殑鎴愬垎鍦绗竴娉″悗3绉掑嵆寮濮嬫蹈鍑猴紝鑻ヨ秴杩3绉掗挓鍊掓帀鑼舵按锛屼笂杩拌尪涓殑鏈夋晥鎴愬垎灏变細澶ч噺鎹熷け銆備粠甯傚満缁忔祹瑙掑害鐪嬶紝涓烘嫇瀹芥垜鍥戒箤榫欒尪閿璺紝璋嬫眰璺ㄨ秺寮忓彲鎸佺画鍙戝睍锛屸滄礂鑼垛濈敤璇疁淇涓衡滄蹈鑼垛濇垨鈥滄俯鑼垛濊緝涓虹‘鍒囧拰绉戝銆
  • 鑼跺寘绗竴閬娉$殑姘磋兘鍠濆悧
    绛旓細1銆佽尪鍖呯涓閬娉$殑姘磋兘鍠濆悧 鑼跺寘绗竴閬嶆场鐨勬按鑳藉枬浣嗘槸寤鸿澶у鍊掓帀銆傝尪鍖呯涓娉℃病鍊掓帀灏卞枬浜嗕篃娌″叧绯伙紝瀵硅韩浣撴病鏈夊奖鍝嶏紝涓鑸潵璇翠笉绠$豢鑼剁孩鑼讹紝绗竴娉″掓帀閭e彨娲楄尪锛屾妸鑼朵腑鐨勬福鍜屽皹鍘绘帀涓浜涳紝鍐嶆场濂斤紝鍙f劅鏇村ソ銆2銆佽尪鍖绗竴娆娉¤鍊掓帀鍚 鑼跺寘绗竴娆℃场瑕佸掓帀銆傝尪鍖呭湪鐢熸椿涓緢鏄父瑙侊紝鐢变簬鐩墠甯...
  • 扩展阅读:三伏天除湿最佳方法 ... 茶叶泡过放一晚上还能喝吗 ... 湿气太重吃什么排湿最快 ... 茶的第一泡要不要倒掉 ... 茶叶一次可以泡几天 ... 茶叶隔了一晚还能泡吗 ... 蒲公英能杀死98%的癌细胞 ... 茶叶一天必须换一次吗 ... 茶叶第一次泡为什么要倒掉 ...

    本站交流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欢迎反馈与建议,请联系电邮
    2024© 车视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