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家人风俗 民俗 客家人的习俗

\u8bf7\u95ee\u5ba2\u5bb6\u4eba\u6709\u54ea\u4e9b\u98ce\u4fd7\uff1f


\u4e3b\u8981\u6709\u814a\u796d\u3001\u796d\u7076\u3001\u6625\u8282\u3001\u5143\u5bb5\u8282\u3001\u793e\u65e5\u3001\u6e05\u660e\u8282\u3001\u7aef\u5348\u8282\u3001\u4e03\u5915\u8282\u3001\u4e2d\u5143\u8282\u3001\u4e2d\u79cb\u8282\u3001\u91cd\u9633\u8282\u7b49\u3002\u5728\u8bf8\u8282\u65e5\u4e2d\uff0c\u4ee5\u6625\u8282\u6700\u9686\u91cd\uff0c\u6709\u5ba2\u5bb6\u6625\u8282\u3001\u5ba2\u5bb6\u5e74\u4e4b\u79f0\u3002\u5ba2\u5bb6\u5c71\u6b4c\u8282\u3001\u5ba2\u5bb6\u8fd8\u82b1\u70ae\u7b49\u90fd\u662f\u5ba2\u5bb6\u8282\u65e5\u6d3b\u52a8\u3002
\u519c\u5386\u5341\u4e8c\u6708\u5eff\u4e94\u5f00\u59cb\u4e3a\u5165\u5e74\u5047\u3002\u5165\u5e74\u5047\u540e\uff0c\u519c\u6237\u90fd\u6682\u505c\u4e0b\u7530\u5de5\u4f5c\uff0c\u6709\u5927\u9523\u9f13\u4e50\u961f\u7684\u5c31\u53ef\u4ee5\u5f00\u59cb\u6253\u8d77\u6765\u4e86\uff0c\u5404\u4e2a\u6751\u5e84\u91cc\u90fd\u53ef\u80fd\u542c\u5230\u6b64\u8d77\u5f7c\u843d\u7684\u9523\u9f13\u58f0\u3002\u5bb6\u5bb6\u6237\u6237\u5f00\u59cb\u7b79\u5907\u67f4\u7247\u3001\u98df\u6cb9\u53ca\u8fc7\u5e74\u98df\u54c1\uff0c\u91c7\u8d2d\u732a\u8089\u3001\u9e21\u3001\u9e2d\uff0c\u70b8\u8c46\u8150\u3001\u84b8\u5e74\u7cd5\u3001\u505a\u7c73\u9983\u7b49\uff0c
\u5c24\u5176\u662f\u5bb6\u5bb6\u6237\u6237\u90fd\u8981\u8fdb\u884c\u4e00\u6b21\u6253\u626b\u536b\u751f\uff0c\u6e05\u6d17\u95e8\u7a97\u3001\u5730\u677f\u3001\u5bb6\u5177\u7b49\uff0c\u53eb\u505a\u201c\u626b\u5c18\u201d\u6216\u8005\u53eb\u201c\u6253\u5f39\u7164\u201d(\u201c\u5f39\u7164\u201d\u5373\u706b\u70e7\u70df\u718f\u540e\u7684\u7070\u5c18)\uff0c\u7537\u5973\u8001\u5e7c\u8fd8\u8981\u7406\u53d1\u6dcb\u6d74\u6362\u4e0a\u65b0\u7684\u6216\u6e05\u6d01\u7684\u8863\u88f3\uff0c\u5e72\u5e72\u51c0\u51c0\u8fc7\u65b0\u5e74\u3002\u5728\u6b64\u671f\u95f4\uff0c\u5de6\u90bb\u53f3\u820d\u4e4b\u95f4\u4e0d\u80fd\u76f8\u9a82\uff0c\u4e0d\u80fd\u8bb2\u4e0d\u5409\u5229\u7684\u8bdd\u3002

\u6269\u5c55\u8d44\u6599\uff1a
1\u3001\u5ba2\u5bb6\u4eba\u53d7\u5112\u5bb6\u5b66\u8bf4\u7684\u718f\u9676\uff0c\u5728\u8f97\u8f6c\u5357\u8fc1\u8fc7\u7a0b\u4e2d\u6218\u751f\u8352\u3001\u6c42\u751f\u5b58\u3001\u56fe\u53d1\u8fbe\u800c\u9010\u6e10\u5f62\u6210\u7684\u6587\u5316\u5fc3\u7406\u610f\u8bc6\u7684\u79ef\u6dc0\uff0c\u5ba2\u5bb6\u4eba\u5728\u751f\u6d3b\u4e2d\u5341\u5206\u91cd\u89c6\u5f69\u5934\uff0c\u6216\u79f0\u5146\u5934\u3002
2\u3001\u5ba2\u5bb6\u4eba\u7ecf\u8425\u7684\u5546\u5e97\u3001\u5382\u573a\u540d\u79f0\uff0c\u666e\u904d\u8fdb\u7528\u660c\u3001\u9686\u3001\u5174\u3001\u5229\u3001\u79e6\u3001\u548c\u3001\u4e30\u3001\u53d1\u3001\u76db\u3001\u8302\u7b49\u5b57\uff0c\u5176\u5bd3\u610f\u53ef\u60f3\u800c\u77e5\u3002
3\u3001\u8bfb\u4e66\u6c42\u51fa\u8def\uff0c\u662f\u5ba2\u5bb6\u4eba\u4e16\u4ee3\u76f8\u4f20\u7684\u98ce\u5c1a\uff0c\u8bb8\u591a\u5c0f\u5b66\u540d\u5982\u542f\u5e7c\u3001\u80b2\u6c11\u3001\u57f9\u76ca\u3001\u6587\u5fb7\u3001\u5ba3\u660e\u3001\u57f9\u82f1\u3001\u56db\u80b2\u3001\u4e2d\u5174\uff0c\u6587\u950b\u7b49\uff0c\u90fd\u5305\u542b\u9884\u795d\u6210\u624d\u6210\u5668\u7684\u5fc3\u613f\u3001\u6bcf\u5e74\u521d\u5f00\u5b66\u90a3\u5929\uff0c\u5bb6\u957f\u90fd\u8981\u7ed9\u8bfb\u4e66\u7684\u5b69\u5b50\u5403\u4e0a\u82b9\u83dc\u3001\u8471\u5b50\u3001\u849c\u5b50\u3001\u9e21\u8089\u3001\u9e21\u86cb\u7b49\uff0c\u82b9\u83b1\u8c10\u52e4\u594b\uff0c\u8471\u5b50\u8c10\u806a\u660e\uff0c\u849c\u5b50\u8c10\u4f1a\u7b97\uff0c\u9e21\u8c10\u4e56(\u5065\u5eb7)\uff0c\u9e21\u86cb(\u53c8\u79f0\u9e21\u6625)\u8c10\u6625\u5149\u3002
\u53c2\u8003\u8d44\u6599\u6765\u6e90\uff1a\u767e\u5ea6\u767e\u79d1-\u5ba2\u5bb6\u98ce\u4fd7 \uff08\u5373\u5ba2\u5bb6\u4eba\u4f20\u7edf\u98ce\u4fd7\u6587\u5316\uff09

  客家人有很多优秀的风俗习惯,是中华民族文化的主要缔造者之一,在五千年的华夏文明中,客家人占了最主要的贡献。
  客家山歌:流传千载的天籁之音

  “客家山歌远传扬,条条唱出情意长,条条唱出郎心事,声声唱出妹心肠”。客家山歌是我国著名的民歌之一,是祖国艺术宝库中一颗璀璨的明珠。它继承了诗经三百篇的风格,世代相传,具有鲜明的主题和地方特色,富有浓郁的乡土生活气息;其艺术风格独特,语言通俗易懂,生动传神,流畅自然,文采内涵,耐人寻味。

  客家山歌用客家话唱,基本是四句七字体,第一、二、四句押韵;唱时往往触景生情,即席歌唱,随口而出,情深意切;唱腔丰富多彩,节奏自由又富于变化,同是客家山歌而同中有异,如梅城山歌、松口山歌、石马山歌,腔调不同,仅梅州就有100多种腔调,但都是曲调高亢、嘹亮、抒情、悠扬,十分动听;演唱艺术上继承赋比兴的传统手法,又常用直叙、比喻、双关、歇后、夸张、叠字等手法;种类和体裁上有山歌号子、爱情山歌、抒情山歌、尾驳尾、虚玄歌、逞歌、猜调等;唱的形式有独唱、对唱、表演唱等。

  千百年来,客家人用它来歌唱劳动生活、抒发情思和鼓舞斗志,用它来交流感情,联络友情,娱乐身

  山歌节盛况
  心,如:“山歌紧唱心紧开,井水紧打紧有来,唱到青山团团转,唱到莲花朵朵开。”但是,旧封建时唱山歌层层受禁,只在山林田间唱,从50年代起才发展到大庭广众中唱,唱到北京及至海外。

  梅州是客家人聚居中心,客家山歌流行,素称“山歌之乡”,哺育出许多著名山歌手,先日有刘三妹,刁嫂子等,现代有余耀南、汤明哲、陈贤英等。“东教场里搭歌台,八方歌手逞歌才。山歌好比梅江水,源远流长滚滚来”。为弘扬客家文化,梅州每逢中秋举办山歌节,大打山歌擂台,非常热闹。

  客家酒俗文化

  家人十分好客,每当亲朋戚友到来,他们都喜欢以家酿米酒相待,这种米酒又称“水酒”,如是初开坛提取的酒,称之为“酒娘”。这种“酒娘”好喝,度数虽然不高,但后劲大,容易醉人。他们在喝酒时,很注意礼节。

  客家人喜欢使用四方桌,俗称“八仙桌”,一种可供八个人同坐的木头桌。上座时,他们很重视席位的安排,一般按亲朋戚友的尊卑入席就坐。宴席间的大小位,是这样安排的,如正厅只排有一张桌子,这时以面对大门的左侧为首位,右侧为第二位。然后从左到右,穿插论序,面对正厅的右侧为最小。如果安排二张桌子,这时候以左边桌位为大,右边为小,席位大小也是穿插而行。如果安排三桌,称之为“一品席”,这种情况,以首席为尊。如果安排五桌,一般要排成“梅花席”。

  宴席间第一回斟酒(亦称筛酒),是按尊卑长幼次序先后斟酒,最后再给自己斟酒。酒斟好后,酒壶嘴不能对客人,要对着自己,否则就是失礼。敬酒时,敬酒者要站起来,左手摁胸(表示尊敬和诚意),右手举杯讲几句祝颂的吉祥语,并且要先喝表示敬意。有人迟到,视不同情况罚酒1-3杯,妇女半杯。如中途退席,要喝1-3杯,才能离席。

  客家人喝酒时,为了增添酒兴和热闹气氛,在各种宴会场合,或俗、或雅、或简、或繁,都有猜拳助兴的习俗。猜拳时还有一些规则,比如出三时,不能拇指、中指、食指一起出。出一时,大拇指要侧向,不能往上翘。出二时,如使用大拇指、食指表示,出手时要侧向,不能象灯驳壳枪一样食指指向对方,以表示礼貌。

  客家人酒令,具有丰富的知识性。猜拳的数字从零到拾,如猜中双方所出的手指合计数,即为胜方。如双方同时猜中或均未猜中,也有采取“四字式”叫法,比如猜“一”时叫“一品高升”;猜“二”时,叫“两家和好”;猜“三”时叫“三星高照”;猜“四”时叫“四季发财”;猜“五”时叫“五子登科”;猜“六”时叫“六六顺心”;猜“七”时叫“七巧成图”;猜“八”时叫“八仙庆寿”;猜“九”时叫“九久长长”;猜“十”时叫“十全十美”。所以喊的就是吉祥语。

  喝酒猜拳时,一般以三杯酒为一组,输拳者喝酒,三杯酒喝完就算过关。如余兴未了,可再来一组或几组。如需请人代拳、代酒,应和对方协商,,征得对方同意才行。除了猜拳斗酒外,还有出手指点数字斗酒,做法是席间指定一人为首,按大家所出手指的总数,算到谁,谁就得喝一杯,例如大家所出手指是六,从为首者算起,到第六位即为喝酒者。另外也有“转汤匙”斗酒的,桌中摆一个汤匙,由一人旋转汤匙,待汤匙停止转动时,汤匙柄指向谁,谁就得喝一杯。除外还有“猜单双”斗酒的,在手心中任意放入一枚或两枚硬币,让别人猜单、双,输者喝酒。

  客家人酒令花样多,有文化的人还喜欢“字词令”(包括地方特产令、农谚令等)、“诗词令”,此外还有“通令”(多是别出心裁,涉及意趣,令人忍俊不禁。),包括猜谜等。客家人喜欢通过酒规酒令、这一群众喜闻乐见的娱乐游戏,增添酒兴,消除寂寞困倦,直至尽欢尽醉。(摘自《三明侨报》)

  客家婚姻礼俗

  客家人的婚姻礼俗受古时风尚影响较重,主要仍以传宗接代为目的。客家人男婚女嫁讲究“明媒正娶”,客家社会正式的婚姻关系是一种“嫁娶婚”,招赘之风并不盛行。

  客家社会虽不免亦存在重男轻女的成见,但总体上,男女关系还是较平等的。如,客家妇女与男子在家中同样力作。因此,女子在娘家时,与兄弟平等;出嫁时,父母重视其婚嫁,夫家也必须按传统礼节,循规蹈矩,才能娶得好媳妇。客家人的婚姻方式,都依照古制“六礼”。随着社会的变迁,虽有更改,但大致上还是参照旧制办理。六祀仪式:“说亲,送定,报日子和送聘金,盘嫁妆,接亲与送亲,拜堂与吃面碗鸡”。和古之"六礼"大同小异。婚礼仪式中,仍有闹房,圆房等旧俗。

  新娘出嫁后第三天,娘家宴请女儿,女婿,谓之“请三朝”。这天,女儿不能在娘家住宿,一定得赶回夫家。有些乡间,娘家过几天请一些妇女亲友到女儿家中做客;或娘家请女儿回家做满月酒(结婚满月时)。男女亲家各择日期,设宴互请,谓“上门”,以求加强两亲家间的往来。

  结婚宴请宾客,俗称“喜酒”,礼节甚为隆重,过去尤其如此。其中,女方到男家的客人叫“大客”;男方要在门前放鞭炮迎接,他们未到席,不能开宴。新郎要在母舅的首桌执壶,从母舅开始轮流斟酒。宾客按尊卑远近、长幼入席,外戚尊,本族卑。厅堂左上为首席,右为次,上坐老人,下陪客等等。

  其他婚姻形式,如抱童养媳,赘婚,转亲,换亲,改嫁等。有些现正逐步少见,消失。

  传统岁时习俗

  发表日期:2004年6月7日 出处:梅州指南网
  过年 “百节年为首”,客家人与全国全省多数地方一样,视过年为一年中最为隆重和欢乐的节日。人们很早就开始准备过年。九、十月开始晒番薯片、米糕片供过年油炸和炒食。“冬至”一到,开始蒸酒。年近三十日,家家户户要蒸糖糕、做米果、杀猪、做豆腐、宰鸡等,欢欢喜喜迎接新年到来。

  祭灶 十二月二十三日祭灶,二十三日晚后要把灶台刷干净,把旧的灶君取下烧掉,三十日晨把新像贴上,一送一迎,都要摆置酒肉、糖果、甘蔗、米果等,在灶前烧香、点烛、放纸炮。

  入年界 农历十二月二十五日,入“年界”,加紧准备过年,外出的人都要赶回家过年。入年界限后,要教育小孩不能相骂,不能讲不吉利的话。在入年界前后,要择定吉日在屋内扫尘,打扫卫生。要清洗厨桌板凳,洗晒被褥蚊帐,干干净净过年。

  过大年 大年三十,也就是除夕,是过年气氛最为热烈、最为欢乐愉快的一日。这天上午,家家户户要拜菩萨、敬神。大年三十,各家厅堂要挂起祖宗画像,在大门口贴上鲜红春联,谷仓门上、禽畜栏前、家俱床铺以及水缸边都要贴上红纸条,叫做“封岁”,也叫“上红”。大人小孩都要洗澡,穿上新衣,干干净净过年。各家厅堂还要陈设供桌,布置香案,摆起鸡、鱼、肉、果品等,敬奉祖先。

  除夕晚上,吃团圆饭,菜肴丰盛。桌上要多放几副碗筷,以示请祖先回来一起过年。饭前,要先给祖先筛酒,将酒洒地,然后开始吃饭。席间,老人小孩吃鸡腿,以示尊老敬幼。

  守岁 吃罢团圆饭,灶具要洗得干干净净,以备正月初一早上或全天吃素。晚上要守岁,辞旧岁,迎新春,每个房间要整夜灯火通明,叫“点岁火”,有些地方牛栏、猪舍也要点上灯。家长要给小孩发压岁钱,有些地方还要给老人压岁钱。

  开大门 正月初一按《通书》规定的吉利时辰开大门,顿时鞭炮声此起彼伏,响彻云霄。
  拜年 正月初一早上吃素。饭后人们相互拜年以吉利话相颂。小孩们穿着新衣,欢乐嘻戏,有的争向年长者拜年:“公公叔叔家发财,糖子饼果拿给涯(我)。”

  正月初二,走亲戚拜年。特别是新婚女婿(岳家会用书贴来请)要去岳父母家中拜年。一般小俩口一起去,也有只女婿一人去;有的当天回来,也有住五、六天的。去时要带小母鸡、米果、糖果和香烛、鞭炮等,到时要在岳家祖先灵前烧香、点烛、放鞭炮。中午岳家请客,女婿要喝醉,不醉不热情。

  吃岁饭 初三早上吃“岁饭”(有的年前廿九日晚上蒸好,有的正月初二晚上蒸好),饭上插上筷子,家中有几个人就插几双,再插上一根带叶树枝,有的还要放上桔、柚等水果。吃岁饭前先要把饭摆在“当天”神位上,供奉天神和祖先。吃岁饭要准备很多菜,有鸡有肉,与大年三十吃团圆饭差不多。初三不能杀生,鸡要在初二杀好或过年时留下。

  出年界 正月初五,出年界。厅堂的祖宗画像要收起,纸门帘要取下烧掉,外出做工干活的就可以启程了。
  元宵节 正月十五日元宵节,又叫“上元节”,家家户户要筹办菜肴,喝酒过年。要闹元宵,新春游乐活动到达高潮。
  从过年开始到正月十五,各地游乐活动不断,以游龙灯、舞狮为多,有的从正月初一、二起开始活动。龙灯和狮队来到前,会预先发贴,来后要给他们送红包、吃点心。龙灯、狮队等除到各家各户表演外,还要到村中各庙宇和祠堂向神灵及祖先拜年。逢到春节后的第一个墟期,各路龙灯、船灯、狮灯等都要到集上表演,叫做“开墟”。春节到元宵期间,各地还有以下一些游乐活动:

  送春牛 一般在年初一,由三、五人组成一个小队,向各户送春牛图,有吹唢呐的,打小鼓的,敲小钹的,在每家门口吹打,送上“恭贺新禧”红贴,主人会给红包。

  稻草龙 一截一截,插满香火,由小孩抬着到各户灶前和猪舍牛栏去舞,祝贺合家平安、六畜兴旺,各户要给红包,小孩得欢乐,主人求吉利。

  蝙蝠灯 也由小孩逐户去舞,“火龙进屋,要你蜡烛”,“恭喜发财,买田建屋”,蝙蝠灯不收红包,只要蜡烛。
  船灯 灯状似船,在陆地表演游唱。春节前排练,锣鼓队,奏十番配合。到村以后,吃罢点心,在开阔场地表演,由船夫、艘婆唱“十月怀胎”、“十二月古人”、“瓜子仁”、“一枝花”等曲调,艘公只管划船不唱曲。晚上要在祠堂“开天官”,唱“天官赐福”等,最后喝酒吃饭。

  狮灯 有傩人出场,一个狮头,一个狮尾,一个孙猴子,一个沙和尚,还有锣鼓队。狮、猴、沙和尚演唱完后,要进行武术表演,打拳、舞刀、耍棍、跳桌。狮队过年前要请师傅教练武术。

  春分 二月春分,开始扫墓祭祖,也叫“春祭”。扫墓前先要在祠堂举行隆重的祭祖仪式,杀猪、宰羊,请鼓手吹奏,由礼生念祭文,带引行三献礼。春分扫墓开始时,首先扫祭开基祖和远祖坟墓,全族和全村都要出动,规模很大,队伍往往达几百甚至上千人。开基祖和远祖墓扫完之后,然后分房扫祭各房祖先坟墓,最后各家扫祭家庭私墓。大部分客家地区春季祭祖扫墓,都从春分或更早一些时候开始,最迟清明要扫完。各地有一种说法,谓清明后墓门就关闭,祖先英灵就受用不到了。

  清明 三月清明,祭拜祖先。客家地区除大部分是春分扫墓祭祖外,也有一些地方是清明扫墓的。清明节这一天,也有一些地方要祭路旁土地伯公等神坛的。

  端午节 五月初五为端午节,家家户户买肉、杀鸭、包粽子、做米果过节。端午是个大节,许多地方在外面做工的都会回家过节。

  中元节 客家地区多以七月十五为“鬼节”。有些地方都要提早一天过节,谓“七月十四人过节,七月十五鬼过节”。
  有些地方,客家也在七月半祭祖。
  中秋节 八月十五中秋节,俗称“八月节”,也是个大节。吃月饼,赏月,庆团圆。各家各户要置办酒菜,买猪肉、宰鸡鸭、做米果过节。中秋晚上,家人团聚过节,饭后吃月饼赏月。

  重阳节 九月初九日为重阳节,也叫重九节,俗称“九月节”,是年尾大节,有“过了重阳无大节”之说,出门的人很多都要赶回家过节。这一天,很多地方人们要带着小孩登高爬山,有的在高山上放风筝,谓可避邪、避瘟疫。很多老人都说,此俗系祖先从北方中原带来,代代相传至今。这一天,有些老人和妇女则上山到庵庙烧香拜佛。

  冬至 冬至在农历十一月,也叫“过冬年”。过冬至要吃猪肉、牛肉,做米果、煮汤丸,有钱人要吃鹿茸、人参补冬

客家文化概述

概述一:

客家文化是以汉民族传统文化为主体,融合了畲、瑶等土著民族文化而形成的一种多元文化。客家文化具有质朴无华的风格,务实避虚的精神和返本追源的气质。客家文化的内容包括:历史文物遗迹、方言文化教育、民居文化、饮食文化、民俗文化、风水文化和民间文艺等。

概述二:

客家文化根植于河洛文化,肇因于移民生活,因而在语言、信仰、民俗、民居建筑等诸文化要素上,客家人既继承了中原古文化的精华,又在新的环境里创造丰富了它,从而使它嬗变成了一种内有自己特色的新文化——客家文化。

概述三:

客家文化是中华文化的一部分。广义的客家文化,是指客家人在征服自然、改造社会和改造客家人自身中,在客家人求生存、争发展奋斗过程中,长期创造所形成的、相对稳定的、被客家人认同和接受的精神成果的总和。客家话、客家风俗、生活习惯、客家人的性格、气质、心态、思想、观念、意识及它们的载体;客家人物特别是众多的客家精英、客家建筑、装饰、客家妇女的服饰、艺术品、客家文艺,各类客家文献资料等等,都是客家文化的具体体现。

让你了解客家人家的春节习俗



扩展阅读:客家人和潮汕人的世仇 ... 客家美女标准长相 ... 客家人是最纯汉人 ... 揭西客家人结婚风俗 ... 客家妹子长相特征 ... 客家人其实很厉害 ... 和家人同宿舍 ... 客家人的风俗人情 ... 客家人都是很狡猾的吗 ...

本站交流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欢迎反馈与建议,请联系电邮
2024© 车视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