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一五期间为什么要优先发展重工业? 一五计划的基本任务为什么优先发展重工业

\u4e00\u4e94\u8ba1\u5212\u4e3a\u4ec0\u4e48\u8981\u4f18\u5148\u53d1\u5c55\u91cd\u5de5\u4e1a

\u6211\u56fd\u4e3a\u4ec0\u4e48\u8981\u4f18\u5148\u53d1\u5c55\u91cd\u5de5\u4e1a\u5462

\u56e0\u4e3a\u91cd\u5de5\u4e1a\u4e00\u76f4\u4ee5\u6765\u5c31\u662f\u6211\u56fd\u7684\u5f31\u9879\u3002\u800c\u4e14\u91cd\u5de5\u4e1a\u53c8\u662f\u76f8\u5f53\u91cd\u8981\u7684\u3002\u4ee5\u524d\u6240\u6709\u7684\u673a\u68b0\u6211\u56fd\u90fd\u65e0\u6cd5\u81ea\u884c\u5236\u9020\u3002

\u91cd\u5de5\u4e1a\u6307\u4e3a\u56fd\u6c11\u7ecf\u6d4e\u5404\u90e8\u95e8\u63d0\u4f9b\u7269\u8d28\u6280\u672f\u57fa\u7840\u7684\u4e3b\u8981\u751f\u4ea7\u8d44\u6599\u7684\u5de5\u4e1a\u3002\u662f\u4e3a\u56fd\u6c11\u7ecf\u6d4e\u5404\u90e8\u95e8\u63d0\u4f9b\u6280\u672f\u88c5\u5907\u3001\u52a8\u529b\u548c\u539f\u6750\u6599\u7684\u57fa\u7840\u5de5\u4e1a\u3002\u5b83\u4e3a\u56fd\u6c11\u7ecf\u6d4e\u5404\u90e8\u95e8(\u5305\u62ec\u5de5\u4e1a\u672c\u8eab)\u63d0\u4f9b\u539f\u6750\u6599\u3001\u71c3\u6599\u3001\u52a8\u529b\u3001\u6280\u672f\u88c5\u5907\u7b49\u52b3\u52a8\u8d44\u6599\u548c\u52b3\u52a8\u5bf9\u8c61\uff0c\u662f\u5b9e\u73b0\u793e\u4f1a\u518d\u751f\u4ea7\u548c\u6269\u5927\u518d\u751f\u4ea7\u7684\u7269\u8d28\u57fa\u7840\u3002\u4e00\u4e2a\u56fd\u5bb6\u91cd\u5de5\u4e1a\u7684\u53d1\u5c55\u89c4\u6a21\u548c\u6280\u672f\u6c34\u5e73\uff0c\u662f\u4f53\u73b0\u5176\u56fd\u529b\u7684\u91cd\u8981\u6807\u5fd7\u3002

目的: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发展国民经济的第一个五年计划(1953 - 1957)》指出,在第一个五年计划(以下简称“一五”) 时期, 为了实现把我国从一个落后的农业国建设成为一个先进的工业国的宏伟目标, 新中国实行了优先发展重工业的战略。
战略确定:1952 年7 月, 中共中央财政经济委员会编制出《一九五三年至一九五七年计划轮廓(草案) 》及其《总说明》。该文件提出:“工业建设以重工业为主, 轻工业为辅”。在此基础上, 周恩来在8 月执笔起草了《三年来中国国内主要情况的报告》, 指出: “五年建设的中心环节是重工业, 特别是钢铁、煤、电力、石油、机器制造、飞机、坦克、拖拉机、船舶、车辆制造、军事工业、有色金属、基本化学工业。”同年12 月, 中共中央《关于编制1953年计划及长期计划纲要的指示》也明确指出:“我们必须以发展重工业为大规模经济建设的重点”, 集中有限的资金和建设力量, “首先保证重工业和国防工业的基本建设, 特别是确保那些对国家起决定作用的, 能迅速增强国家工业基础与国防力量的主要工程的完成”。可以断定, 到1952 年7 月至8 月, 优先发展重工业的战略已基本确定, 并在中共内部达成共识。
原因:

第一, 受苏联工业化战略的影响。近代欧美资本主义国家的工业化都是从发展轻工业开始, 大致花50 年到100 年的时间才能实现工业化。而苏联在上个世纪20 年代后期开始采取优先发展重工业的战略, 只用十多年就实现了国家工业化。在此工业化基础上, 苏联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成功地打败德日法西斯的侵略, 成为世界上第一个强大的社会主义国家。在1955年以前, 苏联优先发展重工业战略一直被视为成功典范, 备受广大发展中国家关注和推崇,新中国也不例外。1954 年3 月, 《人民日报》的一篇社论强调: “苏联过去所走的道路, 正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榜样。”由于此种认识的局限, 中共领导层已经把通过发展轻工业开始的工业化道路(即优先发展轻工业战略) 称为资本主义工业化道路, 而把通过发展重工业开始的工业化道路(即优先发展重工业战略) 称为社会主义工业化道路。于是, 是优先发展轻工业, 还是优先发展重工业, 在当时不仅关系到发展战略, 而且已经和坚持什么社会制度联系起来了。
第二, 为了尽快改变旧中国重工业严重落后的状况。旧中国经济结构畸形, 1949 年轻工业产值占整个工业的70 %以上, 而重工业所占比重则不到30 %。重工业门类残缺不全, 多数是采矿业或生产初级原料的工厂, 除了一些从事修理和装配的工厂外, 没有自己独立的机器制造业。这种畸形状态, 不仅极大地影响了国家经济独立和国防巩固, 也严重制约和妨碍着工业和整个国民经济的发展。对此, 1953 年12月, 中共中央宣传部提出的关于党在过渡时期总路线的学习和宣传提纲, 非常清楚地指出:“因为我国过去重工业的基础极为薄弱, 经济上不能独立, 国防不能巩固, 帝国主义国家都来欺侮我们”; “我国过去几乎没有重工业, 交通运输也不发展: 在广大的国土上只有二万多公里铁路, 火车头不能自制, 钢轨也大部分从国外输入; 汽车公路通车的在解放前只有七万五千多公里, 货运客运汽车为数很少, 而且都是从国外输入的; 内河航运和海运都不发展, 内河只有很少的古老的轮船, 几乎完全没有远洋的运输; 完全没有自己的航空业”; “轻工业虽有一些, 但是也远远不能满足人民的需要, 并且因为我国没有重工业, 许多轻工业的机器,尤其是精密的机器不能制造”; “因为没有重工业, 过去在我国农业中就几乎完全不使用机器,也很少使用化学肥料”。直到1954 年, 毛泽东还尖锐而形象地指出: “我们现在能造什么?能造桌子椅子, 能造茶碗茶壶, 能种粮食, 还能磨成面粉, 还能造纸。但是, 一辆汽车、一架飞机、一辆坦克都不能造。”
第三, 受国际环境的制约。新中国建立后,遭到以美国为首的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政治孤立和经济封锁, 正常的国际经济交往被切断。朝鲜战争爆发后, 中国被迫卷入与美国的直接军事对抗, 从而面临着巨大的军事威胁。这种严峻的国际环境, 迫切要求新中国优先发展军事工业和作为军事工业基础的重工业。对此,周恩来曾作出具体说明: “有了重工业以后, 才能使国防现代化。经过抗美援朝战争, 我们的国防力量强大起来了。可是, 我们还不能制造一架飞机、一辆坦克、一门高级的炮(如一五二加农榴弹炮、一三○海岸炮) 。在运输上, 我们自己还不能制造一辆汽车。你们曾经在工业展览会上看到有一辆汽车, 那是人家的料子,我们装配的, 不是真正我们自己制造的。既然我们还不能制造一辆坦克、一架飞机、一门高级的大炮, 那我们的国防力量怎么能算强大呢?我们的这些东西都是从苏联购入的, 这等于让苏联在国防上还要背这么大一个包袱。这是不应该的。我们要自己生产这些东西, 就要搞重工业。”
第四,即受内向型发展战略的影响。所谓内向型战略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生产主要面向国内(或地区内) 市场, 基本不或很少面向国际市场的一种经济发展战略。它有两个主要特征: 高度追求经济独立和实行贸易保护主义政策, 前者是它的目标导向, 后者则是它的主要实施手段。
参考:《社会科学研究》 2002 年第5 期--论“一五”时期优先发展重工业的战略

1、近代以来,民族资本主义以发展轻工业为主,导致工业经济比例失调,先天不足,发展畸形

2、新中国成立初期,工业基础薄弱,急需提高工业水平,重工业是较好的选择

3、苏联优先发展重工业,已实现社会主义工业化,其实践对我国工业发展有借鉴作用

首先,优先发展重工业的赶超战略与要素短缺的矛盾推动了高度国有化的所有制结构的形成。确定优先发展重工业的赶超战略后,新的战略需要在所有制上有个大的进展,需要加快国有的比重,当时所能够做的只有利用行政和经济的手段来推动这个进程。其次,优先发展重工业战略与落后的农业之间的矛盾推动了农业生产的合作化进程。优先发展重工业需要直接或间接从农业方面积累,这就要求实行农产品的低价政策,而国家的低价政策降低了农民向国家出售产品的积极性,从而国营商业部门难以获得保证工业化需要的足够的商品粮、棉花、油料等产品,引起了市场的紧张,最后决定统购统销。

简单的讲有以下几点1。没有工业基础2。国防的需要

本站交流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欢迎反馈与建议,请联系电邮
2024© 车视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