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节的来历和习俗 清明节的由来和七大习俗

1. 清明节的由来
清明节,传统节日,源于古代帝王将相的“墓祭”仪式,后民间效仿,于此日祭祖扫墓,成为中华民族固定的风俗。唐宋时期,清明节融入了寒食节与上巳节的习俗,形成了丰富的文化内涵。
2. 清明节的七大习俗
习俗一:家祭
清明节清晨,家家户户摆设三牲祭品,请出祖先香炉牌位,焚香、三跪九叩、烧纸钱,称为“家祭”。
习俗二:清明粿
“清明粿”是清明节的主要祭品,也是潮汕地区的著名美食。由糯米、艾草或鼠曲草、红豆馅制作,可冷食,也可存放。
习俗三:扫墓
除特定人群外,潮人全家老小在家祭后一同扫墓,包括除草、清扫、挂纸、墓碑描色和三跪九叩。
习俗四:踏青
近年来,无新坟的人家在扫墓时心情轻松,尤其是孩子们,可借此机会接触自然。
习俗五:野餐
因坟墓多在深山,潮人在完成祭扫活动后,中午会带上干粮冷食,也有人家在墓前就地野炊。
习俗六:插柳
清明节是杨柳发芽抽绿的季节,民间有折柳、戴柳、插柳的习俗,与避免疫病有关。
习俗七:放风筝
清明时节,人们喜爱放风筝,日间放,夜间也放。风筝下或拉线上挂彩色小灯笼,被称为“神灯”。

本站交流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欢迎反馈与建议,请联系电邮
2024© 车视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