岁底不足 谨防天哭——讲述岳飞和秦桧的真实历史

前几天,读到一个关于岳飞的故事:
南宋道悦禅师是岳飞非常尊崇的高僧,也是镇江金山寺住持。
岳飞被秦桧以十二道金牌从朱仙镇招回,途经金山寺。道悦禅师劝岳飞出家,不要回京。
岳飞也知道前途未卜,但又认为一片丹心,没什么好怕的,所以坚持南归。
临别时,道悦禅师对岳飞说了四句话:
“岁底不足,谨防天哭。奉下两点,将人害毒。”
岳飞当时没明白什么意思,直到被诬下狱,含冤遭毒,才领悟了这四句话的含义。
原来那年腊月是小尽,只有二十九天。当天晚上,突然下起雨来。岳飞听着监外的凄风苦雨,可以说是声声惊心。
这不正应了道悦说的“岁底不足,谨防天哭”,上天哭泣的,是一代忠良即将面临的大祸!“奉下两点”是“秦”,也就是奸相秦桧,他在当天把岳飞害死在风波亭上。
当然,这是民间的一个传说,历史上未必确有其事,但却反映了老百姓对忠奸的自然感情,就像京剧舞台上的“红脸”和“白脸”。
实际上,历史上的岳飞和秦桧,形象并没有那么分明!
先说岳飞。
岳飞是不是忠臣?当然是!但岳飞的死,也有他自己一部分责任。
宋朝是在五代十国的废墟上建立起来的,而五代十国最大的特点,就是掌握兵权的下属造皇帝的反,这也是赵匡胤建立宋朝后“杯酒释兵权”和重用文官的原因。
实际上,无论北宋还是南宋,皇帝们都是以怀疑的目光看待掌握兵权的将领,这是历史的阴影。
而岳飞,朝廷用了十二道金牌,才把他从前线调回来。更严重的是,岳飞的军队叫“岳家军”,而不是“宋家军”。
其实,在这之前,岳飞还犯过一个官场上的大忌:高宗赵构没有子嗣,收养的赵眘一直没有正式立为太子。一次汇报完工作,岳飞夸了赵眘几句,说臣民上下都盼着早定东宫。
让赵眘接班,本来就是赵构的意思,但岳飞来掺和,就成了大问题。
再说秦桧。
按照评书《岳飞传》,秦桧最大的罪名是卖国,做金国的奸细。
其实,秦桧给金人卧底只是民间传说,历史上并没有确凿的证据。但跟金国议和,秦桧是确定无疑的主持者。
当然,议和的事也不是他说了算,最终做主的,是赵构。
实际上,赵构是在极端困难的情况下开创南宋江山的——没有兵、没有粮、没有地盘,有的只是一个虚名,最惨的时候被金兵追到海上,飘泊几个月。能有一个喘息的机会,是他巴望不得的。
更何况,打下去,败了不说,就是胜了,被掳走的“二帝”怎么安排?军功太大、朝廷又控制不了的将领怎么办?
就是在这种情况下,秦桧接下了议和的担子。
不过,为了表示慎重,秦桧又让赵构考虑了两个“三天”,才最后下定决心。毕竟,当时反对议和的声音太大了。
这么说,秦桧是不是就没有责任了?当然不是!
为了议和,秦桧用铁腕方式打压主战派,最典型的就是以“莫须有”的罪名处死了岳飞!主战派几乎死的死、关的关、贬的贬,甚至家属也被牵连。
秦桧也知道做得太过分,就安排养子秦熺主管编写国史,把对自己不利的材料全部销毁。
谁也没有料到,议和给南宋带来了前所未有的繁荣,原来反对议和的民意悄然出现了变化,以至于秦桧去世之前和去世之后的十几年,秦桧的声名反倒不错!
秦桧似乎要全身而退!
但是,随着国力增强,特别是议和内容中屈辱文字的外露,社会舆论再一次反转,议和派开始抬不起头来。
不过,无论如何,火不能烧到皇帝头上,己死的秦桧也就成了最后的“挡箭牌”。
更可笑的是,议和的具体材料不是被销毁,就是被篡改了!而国史的编纂权落在了新兴起的理学家手里,他们采用的是秦桧迫害过的那些人留下的文字。
秦桧只能任由人家“打扮”成什么样就是什么样!
更让人想不到的是,南宋以后民族矛盾越来越尖锐,知识分子在元朝甚至被排在“九流”之末,以说书、唱戏为生。就是在他们嘴里,秦桧成了评书《岳飞传》里的模样。
造化弄人,这岂不是又一个“岁底不足,谨防天哭”!
哦!不是“天哭”,而是“天笑”——嘲笑那些不懂得“居下流”就会“天下众恶皆归之”的人!

扩展阅读:小冰冷事件聊天记录 ... 发了狠了忘了情了 ... 发了狠了忘了情了安塞腰鼓 ... 小冰冷事件 ... 低回愧人子 不敢叹风尘 ... 霍雨浩的浩冬三绝 ... 十万张花票都留不住你 ... 一叹穷三年 常怨穷一生 ... 论假死的后遗症by ...

本站交流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欢迎反馈与建议,请联系电邮
2024© 车视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