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行知》读后感

《陶行知》读后感

  细细品味一本名著后,想必你有不少可以分享的东西,记录下来很重要哦,一起来写一篇读后感吧。但是读后感有什么要求呢?以下是我为大家收集的《陶行知》读后感,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陶行知》读后感1

  今日的教育家,必定要在下列两种要素当得了一种,方才可以为第一流的人物。

   一.敢探未发明的新理。

  我们在新教育界做事的人,胆量太小,对于一切新理,大惊小怪。

   二.敢于未开化的边疆。

  责任明白了,就放大胆量,单身匹马,大刀阔斧,做个边疆教育的先锋,把那边疆的门户,一扇一扇的都给打开,这又是何等的魄力。有这样魄力的人也不愧受我们崇拜。

  敢探未发明的新理,即是创造精神;敢于开化的边疆,即是开辟精神。

   心得体会:

  敢于探索和开辟是一种创新精神。我们长期在教育部门工作,尤其在小学任教,很多思想都受到限制,变得胆小慎为,不敢越雷池一步,按照教材,除了完成教学任务,不敢让学生去参加实践活动,怕出安全事故,怕担负班主任和任课老师的责任。也不敢开拓新领域,怕家长责怪教得不规范。所以,不管是班级工作还是语文教学工作都是循规蹈矩。这也是我们大多数小学教师所走的路子,所以,读过此文之后,我们要大胆开拓,不断进步。

《陶行知》读后感2

  陶行知先生在做校长时,一天,在校园里看到一名男生正想用砖头砸另一个同学。陶行知及时制止同时令这个学生去自己的办公室。

  在外了解情况后他回到办公室,发现那名男生正在等他,便掏出第一颗糖递给他:“这是奖励你的,因为你很准时,比我先到了。”接着又掏出第二颗糖:“这也是奖励你的,我不让你打人,你立刻就住手,说明你很尊重我。”该男生将信将疑地接过糖。

  陶行知又掏出第三颗:“据了解,你打同学是因为他欺负女生,说明你有正义感。”

  这时那名男生已经已经泣不成声了:“校长,我错了。不管怎么说,我用砖头打人是不对的。”

  陶校长这时掏出第四颗糖:“你已经认错,我们的谈话也结束了。”

  陶先生以出其不意的奖励感化教育,轻而易举的功破了学生的心理,圆满的达到了教/育的目的。

  想要教育一个人首先要树立平等的心态,宽容的胸怀,对事不对人,设喻服其心。凌驾他人对立斥责只会产生相反的效果,教育孩子更是如此,逆反心理就是这样累积而成的。所以,教育学生或者孩子时不应用训斥、苛责、打骂等伤人自尊的方式,而应平心静气,换位思考,旁敲侧击,对比设喻,导化对方心理。很多时候,微笑比严酷更有力量,赏识比批评更具激励。

  滴水穿石,胜过暴雨,和言良意,默化潜移。

《陶行知》读后感3

  陶行知的理论的确博大精深,他的有些精辟的论述仿佛就是针对今天我们学校我的教育说的。陶行知说:“生活教育是生活所原有的,生活所自营,生活所必须的教育。教育的根本意义是生活之变化。生活无时不变,即生活无时不含有教育的意义”。陶行知“生活教育”的理论的精髓体现在“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社会即学校,生活即教育。”、“教学做合一”和“爱满天下”这几句名言中。陶行知被毛泽东评价为伟大的人民教育家,我想应该是当之无愧的。毛泽东主席一生只对三个人称为“伟大”。因为陶行知的教育理论是与时俱进的,是具有创新精神的理论,也是最早的素质教育理论,是我们要学习的理论,也是我们需要的理论。

  学习陶行知的教育理论在我们学校现实意义:陶先生说过:教育不通过生活是没有用的,需要生活的教育,用生活来教育,为生活而教育。为生活需要生活的教育,教育与生活是分不开的。没有生活做中心的教育是死教育,没有生活做中心的学校是死学校。没有生活做中心的书本是死书本。在死教育、死学校、死书本里鬼混的人是死人——先生是先死,学生是学死,先死与学死所造成的国是死国,所造成的世界是死世界。最近陶研专家们研究成果进一步表明:陶行知教育理论,就是当今提出的素质教育理论。陶先生所办的学校就是最早的具有素质教育特色的学校。因此,我们需要陶行知的理论来指导我们的工作。

《陶行知》读后感4

  无法忘记那个秋风吹过,略有一些寒意,发黄的树叶,无奈地随风飘扬。望着这一切,我只有默默的流泪,这一切都我的亲手造成的。

  曾经的我们亲密无间,从小一块长大,上学,直到那一天——中考的前夕。你还记得你向我询问吗?

  我们并肩走在路上畅想未来。

  也许相处的时间长了,彼此的志趣也被同化了,你我不某而合,我们发誓要共同跨入“重点高中”的校门。

  如果不能,我们就报读“职中”。那会儿我们还在憧憬未来,你我共同的未来。

  然而,随着日子一天天的消逝,中考——成绩的下达,你我都与“重点高中”擦肩而过,双双落榜了。回到家中,经不住父母苦口婆心的劝导,亲朋好友的告诫,于是我对报读“职中”的决心动摇了,我依旧没有告诉你,我已经改变的主意,默默的独自一人去报读了一所县“普通高中”。

  当你被我欺骗,却依然一无所知,依旧幻想着你我未来的美好......

  终于有一天,你兴奋的捧着你“职中”的通知书来找到我时,见到的却是我那县高中的通知书,你脸色黯然,什么也没说就走了,就这样你我各去一方。那个秋天,我终于鼓足了勇气去找你,却只得悻悻而归,我无言,伫立在风中随着飘零的树叶一同无奈。这原本伤感的季节让我渲染的更加的伤感,无奈,无奈——

  如今,我也不知道该如何忏诲,我没有理由不写下这个让我永远无法忘记的过错。由此,我不仅失去了一位好朋友,更重要的是我竟然忘了我的处世原则——诚信!

  我无法不为自己的无知而自责,当我远远看见你时,我根本没有勇气上前去和你打一声招呼,也许你不能谅解我,就连我自己也一样无法谅解我自己。忏诲已在我心中积的太多了,我这样表达出来,你也许根本无从知道,但我也真心的希望你能谅解我,你使我倍受谴责的同时,也让我明白了诚信的重要。

  假如时光可以倒流,我多想回到从前,让一切重来!

《陶行知》读后感5

  读了《陶行知的“四块糖”》首先我知道了陶行知是个在中国的教育界有首很大的杰出、家喻户晓的人。

  这个故事具体讲的是陶行知在育才小学当校长时发生的一件事:有一次,陶校长看到一位男生用泥土咂另一位男生,陶校长当场制止了男生,并让他下课去校长室。下课了,男生立刻来到校长室,而陶校长却迟到了。接着,陶校长分四个理由与原因依次发给了男生四块糖,理由1:能遵守时间,按时来到校长室。理由2:很尊敬陶校长。理由3:男孩有“正义感”。理由4:男孩能承认错误。接着,陶校长把他送出了校长室。

  陶校长真不愧为著名教育家,从“四块糖”使男生认识到错误,使男生以后遇到事情的时候,想想对不对得起陶校长的那“四块糖”啊!

  日常生活中,老师也是这样,我们做错事,不但不批评我们,而且想一些办法告诉我们事情的严重性,使得我们以后不会再去做那些事。

  “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是啊,陶校长正是用他的名言与他的“四块糖”去“教人求真”,教人去“学做真人”。

《陶行知》读后感6

  我阅读了陶行知一连串的故事,其中给我印象最深的是陶行知四颗糖的故事。

  通过这个故事让我知道陶先生的教育观:学生在犯错教育他们的时候,不能采用暴力的教育方式,要根据当时的情况,在错误中发现同学们积极正确的一面。通过肯定和赏识认识到自己的错误一面。这个故事主要讲了不管在什么时候,都要换个角度想想问题。可见,父母教育孩子经常问自己:"要是我处在这种情况下,我会怎么想呢?又会怎么做呢?"我现在又该做点什么,他的心里会好受一些呢?这样,孩子往往会看到问题的另一面,从而产生宽容的品格。让我不禁联想到我自己,在家我排行老大,平时,我在家和妹妹弟弟玩,我每次都很没有耐心,都很暴力,我却没有像陶行知这样有爱心,每次把弟弟妹妹弄哭,爸爸妈妈批评我,我却一点都没有错误意识,读了这个故事,给我的感触很深。我不能再继续这样,我以后要对弟弟妹妹宽容一点。

  陶行知四颗糖的故事给我的启发很大,让我明白了宽容,大度等道理,我感谢这些故事。

《陶行知》读后感7

  读了陶行知的故事,给我印象最深的就是《人才大才和天才》这个故事。

  这个故事讲述了陶校长收留了一些因为战乱影响而流落流离失所的孩子,并对他们进行教育,这些孩子在不同方面,也显现出不同的天分。可是外界却有很多人反对,最终陶校长以“天才”的独到见解,使他们心服口服。

  文中的这些孩子,个个都离开了故乡,失去了父母,但他们也是一个个活泼可爱、拥有聪明才智的孩子,他们每个人,都可以通过自己的能力成为天才。而我们都有爸爸、也有妈妈,我们还有一个幸福美满的家。既然他们可以,那么我们为什么不能呢?我们当然也可以,只要通过自身的努力,我们每一个人都有可能成为天才的机会,借陶校长的话说:“天才绝不是天生而成的,除了白痴以外,每一个孩子只要培养,引导得当,社会关心,环境适宜,再加上他们自己的'不断努力,都可以成为天才。”

  读完了这个《人才大才和天才》这个故事以后,给我很大的启发,让我知道了天才不是少数人才有的权利,而是大多数人都有机会。

《陶行知》读后感8

  陶行知不愧为著名教育家,他的“发糖教育法”,也成为中外教育史上的经典范例。一个男孩在校园里拿砖头砸人,无论其有什么理由,也属严重的违纪行为。但陶行知却“发糖”以奖励,而且不是一块,是四块。而仔细读过这个故事之后,我们就会发现其中两点奥秘。

  第一、充分看到男孩的犯错理由。男孩拿砖头砸人,是因为被砸的那个男孩欺女生。这样看,砸人完全是为了主持正义,只不过行为过当而已。理解对方,支持对方,站在对方的角度考虑问题和分析问题,才能够说服对方。

  第二、充分看到男孩的悔改之意。既然人家及时住手、及时到办公室、及时承认了错误,还有什么理由抓住不放?任何一个人犯了错误之后,都会有一个后悔期。这是他们最痛苦的时候,也是最需要别人理解、同情和安慰的时候。如果批评过当,甚至讽刺挖苦,伤其自尊,就很容易使他们产生逆反心理。或者当场顶撞,或者自暴自弃。

  孩子的最大特点,就是可以改变。无知可以变成有知,单纯可以变成复杂,莽撞可以变成老到,粗鲁可以变成细腻,怯懦可以变成勇敢,小气可以变成大度,蛮横可以变成理智。变与不变,大变与小变,既取决于自己,也取决于家庭和学校。一个充满爱心的老师,会创造无数的奇迹。因为宽容是一服灵丹妙药,能够在关键时刻矫正学生们的人生之舵。

《陶行知》读后感9

  原文一:“儿童是有创造力的,这是千千万万祖先,至少经过五十万年与环境适应斗争所获得而传下来之才能之精华。”

  感悟:作为教师,我们只有承认儿童创造力,才能谈得解放儿童的创造力。所以,教育者要启发培养儿童的创造力,首先真诚地与孩子生活在一起,了解儿童,发现儿童的创造力,进一步把儿童的创造力解放出来。解放儿童的创造力,是为了培养发挥儿童的创造力。如何培养?陶行知提到了充分的营养、良好的习惯及因材施教三点:首先要为儿童创造力的发展提供体力的与心理的充分的营养,包括健康的体魄,清醒的头脑,渊博的知识,创造的欲望,事业心以及意志、求知欲、自我批评精神等个性特征,因为创造力是架在个性与才能之间的桥梁。其次要培养学生良好的习惯。良好的习惯有助于学习和思维,以利于发挥创造力。再次要注意“因材施教”,这犹如“松树和牡丹所需的肥料不同。”他重视儿童个性的发展,指出“人像树木一样,要使他们尽量长上去,不能勉强都长得一样高”,应当是“立脚处求平等,于出头处谋自由”。从而使学生可以按自己的兴趣特长发展。作为教师,我们要有与学生打成一片的态度,师生生活同受教育,教师要用心向学生学习,不仅是为了教育的需要,也是从学生身上所隐藏的无穷的创造力中汲取和丰富自身的创造力,要善于发现学生的长处,因材施教,有信心有耐心将每个学生培养成才。

《陶行知》读后感10

  盖尾中心小学林航 陶行知说:“学生有了兴味,就肯用全副精神去做事情,所以“学”和“乐”是不可分离的,学校里先生都有笑容,学生也有笑容,有些学校先生板了面孔,学生都畏惧,那是难免有逃学的事了。所以,设法引起学生的兴味,是很要紧的事。”无论什么时候,通过各种例子或活动达到教学目标,融入学生觉得有趣的内容或令人愉快的活动,对提高学生的学习动机是很有帮助的,活动与学生心理、思维特征相吻合,充分激发他们的兴趣,发展他们的思维能力。鼓励学生大胆提问,就学习内容发表意见,是将学生兴趣融入活动的另一种途径。为了让更多的学生参与,开展活动时,教师必须选择适合学生水平符合学生认识规律的内容,正如我们的数学课一样让学生在玩中学,在学中玩,找出学生的兴趣所在,要针对学生,巧妙设疑,使学生通过演示、实验、讨论、动手操作等形式,直接感知和体验促使学生积极探究。在培养学习兴趣的同时完成了全部过程。该让学生做的一定要让学生自己做,这样才能让学习成为一件快乐的事。“没有爱,就没有教育”,前苏联教育家马可连柯这句话道出了陶行知教育的真谛。教师爱学生,就有教育,学生爱教师,于是教育产生效果。我把我所学的陶行知教育思想的实践于我的教育中。在教学中我也用爱进行感化教育,给学生一分关爱,一分宽容,一分期待,从不同的角度去观察、欣赏学生,发现学生的闪光点,在引导中达到对症下药的效果。

《陶行知》读后感11

  陶行知的故事有很多,令我印象最为深刻的就是《大树底下、小树长不好》。

  这故事的最先吸引我的就是它的标题、我只听说过大树底下好乘凉、这个“大树底下小树长不好”是什么意思?

  于是我认真把它看完了,这个故事讲述的是:张先生是晓庄学校的指导老师,戴子俺在晓庄追随张先生学习幼儿教育。有一天陶行知先生说河南需要一个先生,想派遣戴先生去。戴先生认为跟着张先生去广西比较省力,于是他拒绝了,然后陶先生指着不远山坡上的两棵树让戴先生看、一棵树树高大、挺拔、在大树的下面有一棵小树,这棵小树躲在大树底下,阳光、水分、雨露都受到一定的限制,小树生长的不是很好。同样的一棵树,小树没有一块自由的生长土地、就显得苍白无力!然后陶先生让自己的学生把这棵小树从大树的荫影下移出来,换一个地方栽,它也会长成参天大树!戴自俺听了若有所悟,他明白了陶先生的良苦用心,是为了让他能够独当一面地去接受锻炼,最终戴先生接受了陶先生的安排,离开上海,奔赴河南百泉,走上了乡村教育的道路。

  这个故事使我明白了,若要想成才,长成参天大树、就要有生活自理能力,要学会自立、自强,自己的事情自己干,要有独立能力,独当一面的去接受锻炼!

《陶行知》读后感12

  我非常喜欢一个教育家,他是大名鼎鼎的陶行知,我读了陶行知的修表的故事,我感触很深!

  这个故事主要讲的是:一天,陶行知的一位朋友的夫人来看望他,他问那个夫人:“你孩子怎么没有来呢?”夫人气呼呼地说:“他把我气坏了,我把他揍了一顿。”陶行知问:“怎么回事?”夫人回答道:“看看这我刚买的表,被他弄的七零八落。”陶行知说她的教育方式不对,他去夫人家看了看,孩子正聚精会神的观察蚂蚁,夫人刚想骂他,却被陶行知拦住了。陶行知走上前去问:“孩子,你为什么要把妈妈的手表拆了呢?”孩子回答道:“我听见里面有啪啪的声音,想看看是什么在响”。陶行知便把孩子带上一起去修表,孩子在修表师傅旁边看的津津有味。表修好后,陶行知又买了一个旧钟送给小孩。夫人问为什么,陶行知回答:“我们大人应该关心小孩的兴趣,让他们成为国家的栋梁。”夫人听了,连忙低下了头。

  我从这个故事明白了,应该培养观察、研究的兴趣。在我现实生活中就有一位这样培养我的人,她就是我的妈妈。还记得有一次,妈妈买了一把玩具抢送给我,我兴奋极了,拿起来就往我房间里跑。过了5分钟,妈妈来看我时,看到崭新的玩具枪已经面目全非,但妈妈没有生气,她教我枪有怎样的构造,让我了解了枪的组成。

  陶行知真是一位伟大的教育家呀!

《陶行知》读后感13

  陶行知先生在担任一所小学的校长时,看到男生王友用泥块砸班上的同学,当即制止了他,并要他放学后到校长室去。

  放学后,王友已经等在校长室准备挨训了,陶行知却掏出一块糖果送给他,并说:“这是奖给你的,因为你按时来到这里,而我却迟到了。”王友惊异地接过糖果,随后,陶行知又掏出一块糖果放到他的手里,说:“这块糖也是奖给你的,因为当我不让你再打人时,你立即就住手了,这说明你很尊重我。”王友更惊异了,眼睛睁得大大的。

  陶行知又掏出第三块糖果塞到王友手里,说:“我调查过了,你用泥块砸那些男生,是因为他们不守游戏规则,欺负女生,你砸他们,说明你很正直善良,有跟坏人作斗争的勇气!”王友感动极了,他流着泪后悔地说道:“陶……陶校长,你……你打我两下吧!我错了,我砸的不是坏人,而是自己的同学呀!”陶行知满意地笑了,说:“你能正确的认识错误,我再奖给你一块糖果,可惜我只有这一块糖果了,我的糖没了,我看我们的谈话也该完了吧!”

  怀揣着糖果离开校长室的王友,此刻的心情不难想象。

《陶行知》读后感14

  读完这本书,引用苏联教育家马卡连柯的一句话就是:没有爱,就没有教育,马卡连柯这句话道出了陶行知教育的真谛。

  作为一名伟大的人民教育家、教育思想家,陶行知先生以睿智的目光、博大的胸怀,倡导并实践了爱的教育。教师爱学生,就有教育,学生爱教师,就产生教育效果。在我们日常的教育教学中,调皮捣蛋,不尽人意的学生有很多,这就要求我们教育工作者需要付出一定的细心,耐心和爱心,但效果不是很好,我又该怎样做才能做到药到病除?我千万遍地质问自己。后来,我静下来仔细一想,终于悟出一个道理:从一开始我就没有耐心,给予他的爱也微不足道,怎能要求他会随我所愿,成为一名好学生呢?我从来都没有站在一个孩子的角度上去思考问题,总是盯着问题、缺点以及背后的苛求,改变,统统把缺点扫除,以便适应我的眼光,我的标准,我的高度。

  而要走进学生的情感世界,首先就必须把自己当作学生的朋友,去感受他们的喜怒哀乐。当走进校门,看到这些天真烂漫的孩子,顿时感觉很放松,因为他们对我来说就象颜料盒里那五彩缤纷的颜色,象画纸上那美丽的风景。我也因他们的精彩而精彩。

  因此要想教育好学生,必须用真心来对待他,只有这样才会更好。

《陶行知》读后感15

  自从阅读【陶行知读本】之后,我便不忍释卷,书中那一个个动人的故事吸引着我,那一句句感人的名言震撼着我。从陶行知这位‘万世师表’的圣人身上,我看到了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我也学到了很多很多。

  从陶行知身上,我学到了尊敬师长。陶行知自幼聪明好学,邻近的一位塾师认定他长大以后必能成就大事,就让他免费入私塾读书。有一天,下大雪,当陶行知赶到私塾时,老师已经开始上课了。陶行知怕打扰他们,就站在门外专心致志地听老师把课讲完。这种学习精神感动了,私塾的每一人,也感动了我。那么寒冷的冬天,他在雪地里站了一节课,就是为了不影响老师上课,不影响同学们上课。这是一种先人后己的精神,时时处处地为别人着想,心中时刻怀着对老师的尊敬精神。

  从陶行知身上,我还懂得了乐于助人和尊老爱幼。陶行知小时候,曾经为程四奶奶买锅。回来时,天黑了,本来难走的山路就很不好走,可老天又下起了大雨。他把锅送到程四奶奶手里时,浑身上下都湿透了。陶行知就是这样让人尊敬的人。

  看了这篇文章后,我思绪万千:陶行知爷爷留给我们的仅仅是这一本书吗?不是的,他留给我们的是滋润我们心灵的传统美德,是需要我们不断反思,对照的感人行动,是他那流传的不朽功绩。



  • 闄惰鐭鏁欒偛鏂囬泦璇诲悗鎰
    绛旓細闄惰鐭ユ暀鑲叉枃闆璇诲悗鎰2 浠婂勾瀛︽牎缁欐垜浠瘡涓汉鍙戜簡涓鏈銆婇櫠琛岀煡鏂囬泦銆,涔熻鎴戞洿鍔犳繁鍏ュ湴浜嗚В鍒伴櫠琛岀煡鍏堢敓,姝ゅ墠鎴戝彧闆堕浂鏄熸槦鍦版帴瑙﹁繃闄惰鐭ュ厛鐢熺殑鏁欒偛鎬濇兂,涓嶇郴缁熶笉鍏ㄩ潰銆傛嬁鍒拌繖鏈功,鎴戜究寮濮嬭璧锋潵,浣嗚嚜瑙夊苟涓嶆繁鍏,鐩村埌涓浠朵簨鎯呯殑鍑虹幇璁╂垜娣辨繁鎶樻湇浜庨櫠琛岀煡鍏堢敓鐨勬暀鑲叉濇兂涓 鏈変竴娆℃棭璇,鎴戠収甯告潵鍒扮彮閲屼笂璇,鐪嬪埌...
  • 闄惰鐭灏忓璇诲悗鎰
    绛旓細褰撶劧,鐖变笉鏄斁绾,鐖遍噷鏈変弗,鐖遍噷鏈夋暀鑲,闄惰鐭ヤ负瀛︾敓绔姏鏀瑰杽鐢熸椿鏉′欢鏃,鍙堝槺涔嬩互淇湸涓虹編寰,缁濅笉鍙氮璐,鐗瑰埆鏄湅鍒板鐢熷嚭鐜颁簡涓嶈壇鐢熸椿鍜屾濇兂鍊惧悜鏃,灏卞強鏃堕佷笂鍏虫涓庢寚瀵,杩欐牱瀛︾敓鍦ㄦ壙鍙楀笀鐖辩殑杩囩▼涓壘鍒板墠杩涚殑璺 闄惰鐭ュ皬瀛璇诲悗鎰4 涓婁釜瀛︽湡,鎴戜滑浜斿勾绾у鐢熶汉鎵嬩竴鏈銆婇櫠琛岀煡璇绘湰銆嬨傚垰鎺ュ埌涔︾殑鏃跺,鎴戜究鎯...
  • 銆婇櫠琛岀煡鏁欒偛瀛銆嬭鍚庢劅
    绛旓細鐖辩殑鏁欒偛纭槸涓闂ㄦ繁鑰屾椿鐨勫闂,鐖辩殑鏁欒偛灏嗘槸涓鏈ぇ涔,璁╂垜浠瘡涓涓汉瀛︿範闄惰鐭,鐢ㄧ埍鐨勫疄璺靛啓涓嬭嚜宸辩弽璐佃屽煎緱鍥炲懗鐨勪竴椤靛惂銆 銆婇櫠琛岀煡鏁欒偛瀛銆嬭鍚庢劅鑼冩枃3 銆婇櫠琛岀煡鏁欒偛鏂囬泦銆嬫眹闆嗕簡闄惰鐭ュ厛鐢熷钩鐢熸暀鑲叉暀瀛︾爺绌朵笌瀹炶返鐨勭簿楂,鏂囩珷娣卞叆娴呭嚭銆侀氫織鏄撴噦,浠庘滄暀瀛﹀悎涓鈥濄佲滃鐢熻嚜娌烩濄佲滃钩姘戞暀鑲测濄佲滃鏍¤鈥濄...
  • 銆婇櫠琛岀煡鏁呬簨銆嬭鍚庢劅
    绛旓細闄惰鐭ユ槸涓浗鐜颁唬钁楀悕骞虫皯鏁欒偛瀹,鎬濇兂瀹躲備笅闈㈡槸鎴戜负浣犳暣鐞嗕簡鈥銆婇櫠琛岀煡鏁呬簨銆嬭鍚庢劅鑼冩枃鈥,甯屾湜鑳藉府鍔╁埌鎮ㄣ 銆婇櫠琛岀煡鏁呬簨銆嬭鍚庢劅鑼冩枃(1) 闄惰鐭ョ殑鏁呬簨鏈夊緢澶,浠ゆ垜鍗拌薄鏈涓烘繁鍒荤殑灏辨槸銆婂ぇ鏍戝簳涓嬨佸皬鏍戦暱涓嶅ソ銆嬨 杩欐晠浜嬬殑鏈鍏堝惛寮曟垜鐨勫氨鏄畠鐨勬爣棰樸佹垜鍙惉璇磋繃澶ф爲搴曚笅濂戒箻鍑夈佽繖涓滃ぇ鏍戝簳涓嬪皬鏍戦暱涓嶅ソ鈥濇槸...
  • 闄惰鐭鏁欒偛鍚嶈憲璇诲悗鎰
    绛旓細闄惰鐭鏁欒偛鍚嶈憲璇诲悗鎰4 闄惰鐭,鎴戝彧鍦ㄥ鐢熸椂浠g殑銆婃暀鑲插銆嬩竴涔︿腑,鐭ラ亾浠栨槸鏉滃▉鐨勫鐢熴傚浜庝粬鐨勬暀鑲茬悊璁,鎴戜篃鍙槸妯$硦鍦拌鐫:鈥樼敓娲诲嵆鏁欒偛鈥,鈥樻暀瀛﹀仛鍚堜竴鈥欑瓑銆傝櫧鐒舵槸鍚嶆暀甯,浣嗘垜鑷劎浠庢潵娌℃湁璁ょ湡閽荤爺杩囨垜鍥借繖浣嶅奖鍝嶆繁杩滅殑澶ф暀鑲插鐣欑粰鎴戜滑鐨勫疂璐垫暀鑲茬悊璁恒 涓婂懆鏈,璇讳簡瀛︽牎鍙戠殑銆婃柊鏁欒偛銆嬩笂鍏充簬闄惰鐭ョ殑鏁欒偛...
  • 銆婇櫠琛岀煡鏂囬泦銆嬭鍚庢劅 - 璇讳功绗旇
    绛旓細銆婇櫠琛岀煡鏂囬泦銆嬭鍚庢劅 涓婂鐨勬椂鍊欒佸笀灏卞氨瀵规垜浠锛氭槸闄惰鐭ヨ佸厛鐢熻涓浗鏁欒偛浜嬩笟鍚戝墠杩堜簡涓澶ф锛屾槸鎴戜滑瀛︿範鐨勬シ妯°備粬鍧氭寔浠庝腑鍥藉浗鎯呭嚭鍙戯紝鍔炰腑鍥戒汉姘戞墍闇瑕佺殑鏁欒偛銆傝繖鏈婇櫠琛岀煡鏁欒偛鏂囬泦銆嬫眹闆嗕簡闄惰鐭ュ厛鐢熷钩鐢熸暀鑲叉暀瀛︾爺绌朵笌瀹炶返鐨勭簿楂擄紝鏂囩珷娣卞叆娴呭嚭銆侀氫織鏄撴噦锛屼粠鈥滄暀瀛﹀悎涓鈥濄佲滃鐢熻嚜娌烩濄佲...
  • 闄惰鐭鏁呬簨璇诲悗鎰
    绛旓細浠ヤ笅鏄垜绮惧績鏁寸悊鐨闄惰鐭鏁呬簨璇诲悗鎰,浠呬緵鍙傝,澶у涓璧锋潵鐪嬬湅鍚с 闄惰鐭ユ晠浜嬭鍚庢劅1 闄惰鐭ユ槸涓浣嶈繙杩戦椈鍚嶇殑鏁欒偛瀹,浣嗘槸浣犲彲鐭ラ亾闄惰鐭ユ墍搴﹁繃鐨勯噸閲嶉闄╁憿?鎴戣浜嗛櫠琛岀煡鐨勬晠浜嬪叾涓竴绡囥婁负涓澶т簨鏉ャ嬨 1923骞,闄惰鐭ョ粍缁囦簡骞虫皯鏁欒偛淇冭繘,浠栫紪鍐欎簡銆婂钩姘戝崈瀛楄銆,濂旀尝浜嗗叏鍥藉崄鍑犱釜鐪佸競,鎶娿婂钩姘戝崈瀹惰銆嬩綔涓烘潗鏂...
  • 闄惰鐭鏁欒偛鍚嶇瘒璇诲悗鎰鏄粈涔?
    绛旓細闄惰鐭鏁欒偛鍚嶇瘒璇诲悗鎰 瀵规垜浠粠浜嬫暀鑲茬殑浜烘潵璇达紝闄惰鐭ョ殑鍚嶅瓧鏄崇啛鑳借鐨勶紝闄惰鐭ュ厛鐢熸槸涓浣嶄紵澶х殑鏁欒偛瀹躲佹濇兂瀹躲備粬姣曠敓鑷村姏浜庢垜鍥界殑鏁欒偛浜嬩笟锛岀粰鎴戜滑鐣欎笅浜嗗疂璐电殑璐㈠瘜銆備粬鐨勮澶氭暀鑲茬悊蹇靛鎴戜滑鏁欒偛鑰呰Е鍔ㄩ兘寰堝ぇ銆傞櫠琛岀煡鍏堢敓璁や负锛氬湪鏁欏杩囩▼涓紝鑰佸笀鐨勮矗浠讳笉鍦ㄦ暀锛岃屽湪鏁欏鐢熷銆傝佸笀濡傛灉鍙滄暀鈥濇垨...
  • 濂界殑鐢熸椿灏辨槸濂界殑鏁欒偛璇诲悗鎰
    绛旓細[娓╃編鐞达細濂界殑鐢熸椿灏辨槸濂界殑鏁欒偛鈥斺銆婇櫠琛岀煡鏁欒偛鍚嶇瘒銆嬭鍚庢劅]濂界殑鐢熸椿灏辨槸濂界殑鏁欒偛鈥斺斻婇櫠琛岀煡鏁欒偛鍚嶇瘒銆嬭鍚庢劅 鏋涵涓績灏忓 娓╃編鐞 杩欐鏃堕棿鍦ㄨ闄惰鐭ュ悕绡囷紝鎴戞妸杩欐湰涔︽椂鏃舵斁鍦ㄦ闈紝鏀惧湪搴婂ご锛屾斁鍦ㄩ殢鎵嬪彲鍗崇殑鍦版柟锛屾俯缇庣惔锛氬ソ鐨勭敓娲诲氨鏄ソ鐨勬暀鑲测斺斻婇櫠琛岀煡鏁欒偛鍚嶇瘒銆嬭鍚庢劅銆傛垜涓嶆槸涓瀹氳鍘昏...
  • 姹璇诲悗鎰,鏈濂芥槸璇闄惰鐭鐨勪功鐨勮鍚庢劅 500宸﹀彸 浠ヤ笂涔熻 鎬ユユ,蹇揩...
    绛旓細璇銆婇櫠琛岀煡鍏ㄩ泦銆嬬3鍗锋湁 鎰 鍦ㄨ繖涓瘨鍋囬噷锛屾垜鏈夊垢鎷滆浜嗐婇櫠琛岀煡鍏ㄩ泦銆嬬3鍗凤紝浣滀负鎴戝浗杩戜唬浼熷ぇ鐨勬暀鑲插銆佹濇兂瀹讹紝闄惰鐭ュ厛鐢熶互鍏剁澘鏅虹殑鐩厜锛岀嫭鍒扮殑瑙佽В锛屽″骞跺疄璺典簡鐖辩殑鏁欒偛銆備粬鐖辨暀鑲诧紝鐖卞鏍★紝鐖卞鐢燂紝绉板鐢熷拰瀛︽牎涓衡滅埍浜衡濓紝浠や汉鑰崇洰涓鏂帮紝涔熺粰鎴戝緢澶х殑鍚ず銆備竴銆佹崸鐫涓棰楀績鏉 涓嶅甫鍗...
  • 扩展阅读:《电车上的陌生人》读后感 ... 《陶行知》电影观后感 ... 《做最好的自己》读书心得 ... 陶行知读后感100篇 ... 《陶行知文集》读后感 ... 《做一个幸福的幼师》 ... 《学习陶行知》读后感 ... 陶行知的读后感300字 ... 《陶行知谈教育》读后感 ...

    本站交流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欢迎反馈与建议,请联系电邮
    2024© 车视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