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本别开生面的书——《忒休斯之船》

我已经多年没买过纸质书,基本都是看电子书。但最近我破了一次例,因为这本书号称是“纸质书向电子书发起的宣战”,它就是《忒休斯之船》。

这本书在网上的介绍,写得足够吸引人:

拿到书开封后,第一印象倒也没有让我失望。为了传递那种真实感,为了让你觉得手里的书就是小说世界中的那本书,出版商刻意把书做成了旧书的样子。但样子虽旧,还是让人感到做工精良。翻开书中的某一页,大概是这样:

注意,书页上乱七八糟的笔记可不是我写的,是书里本来就有的。也是这本书内容的一个重要部分。至于那张明信片,也是在传递一种真实感。

接下来的两周,我把这本书认真看了两遍,第一遍看正文和译者注,第二遍看书中两位读者的批注。老实说……看完有点失望。

形式上的惊艳难以掩盖其内容上的苍白 。

这本书可作为一个奇妙的研究案例。网上不只一人反映这本书信息量巨大,看着烧脑,我不否认这一点,但我同样也认为其内容上是苍白的。这两个特点看似水火不相容,居然可以在一本书中并存——都因为作者塞了很多杂七杂八的东西进去。

这本书野心不小,它打算同时讲三个故事:一是书中虚构的作者石察卡和译者柯岱拉的故事;二是《忒休斯之船》正文中的故事;三是男读者和女读者写笔记破解书中秘密的故事。

别的小说,能把一个故事讲好就不错了,这本书要同时讲三个。力量如此分散,结果就一个都没讲好。这也是为什么我说这本书既庞杂又苍白。

下面,我们先来看它的第一个故事(注意,剧透时间到)。

瓦尔茨夫·石察卡,男,工人,平时喜欢写点小说,1911年因故跳河自杀,被一个反抗极权的组织S救起,这个组织的核心成员都是作家,他们发现石察卡口袋中的小说残稿后,觉得孺子可教,遂吸收其进入组织。因为这些作家都是社会上有名有姓的人物,若抛头露面过于危险,于是他们打算把无名之辈石察卡塑造为该组织的旗帜性人物。

此后数十年,石察卡在组织的帮助下,发表了十九部小说,震惊文坛,同时,以他为代表的革命活动也进行得轰轰烈烈。历史上,都有哪些事情 可能 是他做的呢?还是看截图吧:

可见,敢情二十世纪上半叶的主要谋杀事件,都是石察卡犯下的……

随着S组织的人员逐渐被杀害或诱降,石察卡逐渐陷入了孤军奋战的境地。

石察卡的一生,是战斗的一生,是光荣的一生,当他回首往事的时候,他不会因虚度年华而悔恨,也不会因碌碌无为而羞耻,这样在临死的时候,他才能够……不,在临死的时候,他仍有一丝遗憾。原来他对自己作品的译者,组织中的另一位成员柯岱拉早生情愫,但为了革命事业,这份爱始终没有修成正果。

1946年5月,石察卡预感到自己大限将至,遂邀柯岱拉到哈瓦那一晤,石察卡决定把自己最后一本书最后一章的手稿亲手交给柯岱拉。值得一提的是,两人之前一直是书信往来,从未见过面。

然而,当柯岱拉来到约定的房间,石察卡却已杳无踪影,只看到一地散落的手稿。等了几个月,当柯岱拉确信石察卡已经遇害后,她整理最后一章残缺的手稿,自己续完了全书。是为《忒休斯之船》。

在这本自传性质的小说中,石察卡表达了自己对柯岱拉的思念和歉疚。也委婉地表白了爱意。而柯岱拉也通过给小说写译注的方式把自己的回应藏了进去,这些暗语需要读者一 一破解,每一章的暗语用了不同的加密方式。而最后一章的暗语是:“我已爱你自初时,我也将爱你至最后。”(I HAVE LOVED YOU FROM THE BEGINNING,I WILL LOVE YOU TO THE END.)

以上,就是书中第一个故事的剧情梗概。这个故事中,有些地方让我感觉奇怪和别扭——比如石察卡的作家&杀手身份,比如他在全世界闹出这么大的动静,比如他和柯岱拉的柏拉图式恋爱——但大体来讲,这个故事还算不错,我把它写下来还觉得有几分荡气回肠呢。尤其是最后一章的解谜部分,如果你 亲自 把密文解出来了,你很难没有几分感动。

这第一个故事是书中的一条暗线,是要读者思考和解谜才能得出的。这个故事大体还行。真正让这本书严重扣分的是它的第二个故事。也就是石察卡所写的《忒休斯之船》正文。

先说下这个书名的由来。忒休斯之船,原是个哲学问题。一艘船在海上航行了数百年,船上的每个部件都被替换修理过了。那么,到了最后,当它所有的部件都和最初那艘船不同时,它还是原来的那艘船吗?

这个哲学问题探讨的是事物的同一性。石察卡写的故事以“忒休斯之船”命名,我原以为正文会很有哲理意味,结果看完后才发现满不是这回事儿。

这第二个故事,其实就是以象征和隐喻的方式,来讲述石察卡自己的人生经历。

故事从一个失忆的男人开始。他浑身湿漉漉的,大概失忆前落过水,衣服口袋里有张写着S符号的纸条,于是这个男人就被称作S。——显然,故事的这一部分对应的是石察卡跳河自杀后被救起的经历。失忆,意味着这是石察卡的新生,他和过去的自己完全断绝了关系。

S来到一个小酒馆,看到了一个有些眼熟的女人,名叫索拉,他去和索拉攀谈,结果被不明人士迷晕了,带到了一艘船上。那艘船上的水手有个古怪的特点,就是他们中的大部分,嘴都用黑线缝了起来,无法说话。——索拉对应着柯岱拉,而那艘船则是S组织的象征。嘴用黑线缝起来,大概象征着组织中成员行事的隐秘和低调。同时,“封口”是一种抹杀个性的行为,这意味着这些成员告别了其个人身份,而只是作为组织中的一员而存在。

对于这艘诡异的船,S一开始是排斥的。他数次逃离船,回到陆地,但陆地上的生活并不好过,因为一个极权组织的存在。这个极权组织残害人民,也杀害了S的同伴。最后,经历了几次离开后,S重新回到船上,也用黑线把自己的嘴缝了起来,从此成为船上的一员。

于是S过上了这样一种生活:在船上时,就干活和写作(不能说话,只能通过写作来表达);回到岸上后,就执行暗杀行动,反抗极权统治。——显然,这也是石察卡自己的人生经历。

在书的第八章,船被极权组织摧毁了,只有S和索拉幸存了下来。到了书的最后一章,S和索拉一起去暗杀极权组织的首脑韦沃达——按照第一个故事中的设定,书稿的最后一章残缺不全,最后的结局是译者柯岱拉补上的。少女心的柯岱拉给故事安排了一个美满的结局——S和索拉成功暗杀了韦沃达,最后两人决定打造一艘属于他们自己的新船。

这就是第二个故事。

这个故事的问题在于,一方面,它作为第一个故事中石察卡的自传体小说,它的情节需要和第一个故事形成很好的对应;另一方面,它又是后面的第三个故事得以展开的母本,所以,它还必须为第三个故事服务。

这样被夹在中间的最终结果就是,这第二个故事的情节推进很生硬,人物也塑造得很模糊,有些章节有故弄玄虚的嫌疑。简单地说,就是不好看。

第二个故事的失败也导致了这样一种奇怪的现象:网上讨论《忒休斯之船》的,基本都在讨论解谜(对应第一个故事和第三个故事)。而对于占据全书大部分的第二个故事,却鲜有人提及。

下面来谈此书的第三个故事,这也是该书的最大亮点和卖点——解谜,书和读者的交互,新颖的叙述方式。

第三个故事,讲的是石察卡的作品出版几十年后,一个叫艾瑞克的年轻人把一本《忒休斯之船》捐给了自己大学的图书馆,这本书上写了很多艾瑞克自己的分析笔记。一个叫珍的大学生看后很感兴趣,也写批注留下了自己的看法。艾瑞克看到后,就进一步留言回应。就这样,两人通过笔谈的方式,一步步解开了石察卡的身份和S组织之谜(也就是前面第一个故事的内容)。

这第三个故事的叙述,完全是通过书中的一行行批注完成的。 而且,这些批注并没有按照时间顺序一页页出现,也就是说,第1页的批注,从时间上来看,可能是第150页的批注之后写的。虽然不同时间阶段的批注可以通过不同颜色的笔迹来区分,但即使是同一种颜色,其出现时间上也存在混乱。

我得承认,阅读两人的笔记,然后在头脑中把第三个故事拼凑出来,其过程还是有几分趣味的。

但是,第三个故事有两个缺点是不容忽视的。

首先,是第三个故事的情节实在太平淡了。基本讲的就是两人通过笔记的交流,一步步解谜,同时一步步加深对彼此的好感,最后谜也解出来了,两人也在一起了,真是皆大欢喜。但其间基本没什么波折,第三个故事中的反派——一个叫穆迪的大学教授,为了自己的学术声望阻挠他们的研究——也没什么大的作为。第三个故事就这样在没有曲折的状态下结束了。

而第二个缺点,则牵涉到间接叙事手法的固有缺陷。间接叙事,不同于传统文本的叙事手法,它是让读者自己去搜集各种片段信息,然后自己拼凑出事件的全貌。现在有些游戏也会采用这种手法,即不会直接告诉你一个故事,而是让你通过游戏中的各种物件,自己推想出一个故事(比如一个小游戏《Klep to Cats》)。这种叙事手法曲折迂回,新颖别致,但它有什么问题呢?

首先,读者搜集信息具有相当的自由度,作者就没法像写作传统文本那样,牢牢控制住读者的阅读体验。于是,想控制好故事的起承转合就会有相当的困难 。

其次,要讲好一个故事,对关键部分进行大篇幅的正面描写是必要的。而间接叙述难以做到这一点,因为它的描写都是侧面的,迂回的。最后给读者的感觉就是“高潮不突出,没有情绪释放点” 。

间接叙述的这两个弊病,在《忒休斯之船》的第三个故事中也依然存在。

好了,虽然说了《忒休斯之船》这么多坏话,但我还是不后悔买了这本书。因为它的形式确实新颖啊——虽然有些“形式大于内容”,做工也确实精良。书的作者敢于探索一种全新的文本形式,这份锐气也是值得肯定的。

  • 闂竴涓笇鑵婄璇濇垨鑰呯綏椹璇濋噷鐨勬晠浜
    绛旓細杩欒鏄庣綏椹汉瀵圭鐨勭悊瑙d笌甯岃厞浜轰笉涓鏍枫傚亣濡傞棶涓涓彜甯岃厞浜猴紝寰风背鐗瑰皵鏄皝鐨勮瘽锛屼粬浼氳锛屽痉绫崇壒灏旀湁涓涓潪甯告紓浜殑濂冲効锛岃鍝堝簳鏂姠璧颁簡锛屽洜姝ゅ痉绫崇壒灏斿緢鎮蹭激锛岀瓑绛夈傚亣濡傞棶涓涓彜缃楅┈浜猴紝璧涘皵鏂槸璋佺殑璇濓紝浠栦細璇达紝璧涘皵鏂湁涓涓キ鍙革紝浠栫殑鍦颁綅姣旀湵搴囩壒銆佺帥灏旀柉鍜屽閲屽姫鏂殑绁徃鐨勫湴浣嶄綆锛屼絾鏄瘮绂忕綏鎷...
  • 鍏勾绾ф晠浜嬩綔鏂
    绛旓細鎴戠殑纭緢鐖辩湅涔,浠涔堝ソ涔﹂兘鎯崇炕涓缈,涓鐪嬭捣鏉ュ氨濡傜棿濡傞唹,璋佷篃涓嶈兘闃绘尅鎴戝湪涔︿腑閬ㄦ父銆傜敤鎴戠殑璇濇潵璇,涔︿笉浠呭儚鑰佸笀鍍忔湅鍙,杩樺儚涓鍙皬鑸,甯︽垜杩涘叆鐭ヨ瘑鐨勬捣娲.鈥滀功涓嚜鏈夐粍閲戝眿,涔︿腑鑷湁棰滃鐜夈傗濆湪涔︿腑,鎴戜滑鍙互鐭ラ亾涓浜涜佸笀閭i噷瀛︿笉鍒扮殑涓滆タ,鐭ラ亾涓浜涘浗澶栫殑鐭ヨ瘑銆傚洜涓烘垜鐖辩湅涔,鎵浠,鎴戝啓鍑烘潵鐨勪綔鏂囧绗旂敓鑺,...
  • 鍏勾绾ф晠浜嬩綔鏂
    绛旓細鎴戝挸浜嗕竴涓嬪張璇粹滆繖鍥鏈功璁╂垜浣撲細鍒颁富浜哄叕鐨勫媷鏁⒙锋櫤鎱у拰鍙嬭皧銆傜璇濅腑鐨勪富浜哄叕鏄浠欑簿鐏德峰北榄旈姘存烽笩鍏借櫕楸,瀹冧滑閮芥湁瓒呭父鐨勯瓟鍔,杩樿兘鍍忎汉涓鏍疯璇濄傗濃滃搰!鈥濊妸鑺婄洿澶告垜,鈥滀綘璇昏繃鐨勪功,杩樼湡涓嶅皯,鍒樻,浣犵湡妫,涓嶈繃浠ュ悗杩樿澶氳鍏朵粬鐨勪功鍝,瀹冪殑鏁呬簨鍜屼紭缇庣殑璇█,鎬昏兘鎶婃垜浠甫鍏ョ編濂界殑澧冪晫,浣夸綘浠洿鑳...
  • 涓夋湀鍩冨強鏃呮父鎶ヤ环鍩冨強涓冩棩娓镐环鏍
    绛旓細涓銆佷笂甯濄婃垬浜:鏉冨姏涔嬬溂銆(2016)褰辩墖鏀圭紪鑷焹鍙婄璇,璁茶堪浜嗕竴涓嚒浜虹洍璐艰礉鍏嬪府鍔╁焹鍙婄鑽烽瞾鏂浠囨垚涓哄悰涓荤殑鏁呬簨銆備簩銆侰lashoftheTitansofClashoftheTitans(2010)璇ョ墖鏄1981骞寸増鍚屽悕銆婅绁炰箣鎴樸嬬殑缈绘媿銆傚奖鐗囪杩颁簡浼楃涔嬮瀹欐柉鐨勫効瀛愬潬鍏ヤ汉闂村悗閬囧埌鐨勭绉嶉夯鐑︺傚ゥ鏋楀尮浜氬北涓婃墍鏈夌殑绁為兘鍥犳鑰岄獨鍔,涓鍦虹涓庝汉銆佺涓庣...
  • 扩展阅读:《菊开天下》by令留春 ... 推荐一本书《小王子》 ... 《一本有魔法的书》 ... 一级恐惧真实事件 ... 一本会说话的书 ... 安徒生一本不说话的书 ... 《社恐被迫颠倒众生》 ... 推荐一本书《火印》 ... 一本不说话的书道理 ...

    本站交流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欢迎反馈与建议,请联系电邮
    2024© 车视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