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秘密信息不得通过什么渠道传递

中华人民共和国保守国家秘密法
(1988年9月5日第七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三次会议通过 2010年4月29日第十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四次会议修订)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了保守国家秘密,维护国家安全和利益,保障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顺利进行,制定本法。
第二条 国家秘密是关系国家安全和利益,依照法定程序确定,在一定时间内只限一定范围的人员知悉的事项。
第三条 国家秘密受法律保护。

一切国家机关、武装力量、政党、社会团体、企业事业单位和公民都有保守国家秘密的义务。任何危害国家秘密安全的行为,都必须受到法律追究。
第四条 保守国家秘密的工作(以下简称保密工作),实行积极防范、突出重点、依法管理的方针,既确保国家秘密安全,又便利信息资源合理利用。法律、行政法规规定公开的事项,应当依法公开。
第五条 国家保密行政管理部门主管全国的保密工作。县级以上地方各级保密行政管理部门主管本行政区域的保密工作。
第六条 国家机关和涉及国家秘密的单位(以下简称机关、单位)管理本机关和本单位的保密工作。中央国家机关在其职权范围内,管理或者指导本系统的保密工作。
第七条 机关、单位应当实行保密工作责任制,健全保密管理制度,完善保密防护措施,开展保密宣传教育,加强保密检查。
第八条 国家对在保守、保护国家秘密以及改进保密技术、措施等方面成绩显著的单位或者个人给予奖励。
第二章 国家秘密的范围和密级
第九条 下列涉及国家安全和利益的事项,泄露后可能损害国家在政治、经济、国防、外交等领域的安全和利益的,应当确定为国家秘密:
(一)国家事务重大决策中的秘密事项;
(二)国防建设和武装力量活动中的秘密事项;
(三)外交和外事活动中的秘密事项以及对外承担保密义务的秘密事项;
(四)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的秘密事项;
(五)科学技术中的秘密事项;
(六)维护国家安全活动和追查刑事犯罪中的秘密事项;
(七)经国家保密行政管理部门确定的其他秘密事项。
政党的秘密事项中符合前款规定的,属于国家秘密。
第十条 国家秘密的密级分为绝密、机密、秘密三级。
绝密级国家秘密是最重要的国家秘密,泄露会使国家安全和利益遭受特别严重的损害;机密级国家秘密是重要的国家秘密,泄露会使国家安全和利益遭受严重的损害;秘密级国家秘密是一般的国家秘密,泄露会使国家安全和利益遭受损害。
第十一条 国家秘密及其密级的具体范围,由国家保密行政管理部门分别会同外交、公安、国家安全和其他中央有关机关规定。
军事方面的国家秘密及其密级的具体范围,由中央军事委员会规定。国家秘密及其密级的具体范围的规定,应当在有关范围内公布,并根据情况变化及时调整。
第十二条 机关、单位负责人及其指定的人员为定密责任人,负责本机关、本单位的国家秘密确定、变更和解除工作。
机关、单位确定、变更和解除本机关、本单位的国家秘密,应当由承办人提出具体意见,经定密责任人审核批准。
第十三条 确定国家秘密的密级,应当遵守定密权限。
中央国家机关、省级机关及其授权的机关、单位可以确定绝密级、机密级和秘密级国家秘密;设区的市、自治州一级的机关及其授权的机关、单位可以确定机密级和秘密级国家秘密。具体的定密权限、授权范围由国家保密行政管理部门规定。
机关、单位执行上级确定的国家秘密事项,需要定密的,根据所执行的国家秘密事项的密级确定。下级机关、单位认为本机关、本单位产生的有关定密事项属于上级机关、单位的定密权限,应当先行采取保密措施,并立即报请上级机关、单位确定;
没有上级机关、单位的,应当立即提请有相应定密权限的业务主管部门或者保密行政管理部门确定。公安、国家安全机关在其工作范围内按照规定的权限确定国家秘密的密级。
第十四条 机关、单位对所产生的国家秘密事项,应当按照国家秘密及其密级的具体范围的规定确定密级,同时确定保密期限和知悉范围。
第十五条 国家秘密的保密期限,应当根据事项的性质和特点,按照维护国家安全和利益的需要,限定在必要的期限内;不能确定期限的,应当确定解密的条件。
国家秘密的保密期限,除另有规定外,绝密级不超过三十年,机密级不超过二十年,秘密级不超过十年。机关、单位应当根据工作需要,确定具体的保密期限、解密时间或者解密条件。
机关、单位对在决定和处理有关事项工作过程中确定需要保密的事项,根据工作需要决定公开的,正式公布时即视为解密。
第十六条 国家秘密的知悉范围,应当根据工作需要限定在最小范围。
国家秘密的知悉范围能够限定到具体人员的,限定到具体人员;不能限定到具体人员的,限定到机关、单位,由机关、单位限定到具体人员。国家秘密的知悉范围以外的人员,因工作需要知悉国家秘密的,应当经过机关、单位负责人批准。
第十七条 机关、单位对承载国家秘密的纸介质、光介质、电磁介质等载体(以下简称国家秘密载体)以及属于国家秘密的设备、产品,应当做出国家秘密标志。不属于国家秘密的,不应当做出国家秘密标志。
第十八条 国家秘密的密级、保密期限和知悉范围,应当根据情况变化及时变更。国家秘密的密级、保密期限和知悉范围的变更,由原定密机关、单位决定,也可以由其上级机关决定。国家秘密的密级、保密期限和知悉范围变更的,应当及时书面通知知悉范围内的机关、单位或者人员。
第十九条 国家秘密的保密期限已满的,自行解密。
机关、单位应当定期审核所确定的国家秘密。对在保密期限内因保密事项范围调整不再作为国家秘密事项,或者公开后不会损害国家安全和利益,不需要继续保密的,应当及时解密;对需要延长保密期限的,应当在原保密期限届满前重新确定保密期限。
提前解密或者延长保密期限的,由原定密机关、单位决定,也可以由其上级机关决定。
第二十条 机关、单位对是否属于国家秘密或者属于何种密级不明确或者有争议的,由国家保密行政管理部门或者省、自治区、直辖市保密行政管理部门确定。
第三章 保密制度
第二十一条 国家秘密载体的制作、收发、传递、使用、复制、保存、维修和销毁,应当符合国家保密规定。
绝密级国家秘密载体应当在符合国家保密标准的设施、设备中保存,并指定专人管理;未经原定密机关、单位或者其上级机关批准,不得复制和摘抄;收发、传递和外出携带,应当指定人员负责,并采取必要的安全措施。
第二十二条 属于国家秘密的设备、产品的研制、生产、运输、使用、保存、维修和销毁,应当符合国家保密规定。
第二十三条 存储、处理国家秘密的计算机信息系统(以下简称涉密信息系统)按照涉密程度实行分级保护。
涉密信息系统应当按照国家保密标准配备保密设施、设备。保密设施、设备应当与涉密信息系统同步规划,同步建设,同步运行。
涉密信息系统应当按照规定,经检查合格后,方可投入使用。
第二十四条 机关、单位应当加强对涉密信息系统的管理,任何组织和个人不得有下列行为:
(一)将涉密计算机、涉密存储设备接入互联网及其他公共信息网络;
(二)在未采取防护措施的情况下,在涉密信息系统与互联网及其他公共信息网络之间进行信息交换;
(三)使用非涉密计算机、非涉密存储设备存储、处理国家秘密信息;
(四)擅自卸载、修改涉密信息系统的安全技术程序、管理程序;
(五)将未经安全技术处理的退出使用的涉密计算机、涉密存储设备赠送、出售、丢弃或者改作其他用途。
第二十五条 机关、单位应当加强对国家秘密载体的管理,任何组织和个人不得有下列行为:
(一)非法获取、持有国家秘密载体;
(二)买卖、转送或者私自销毁国家秘密载体;
(三)通过普通邮政、快递等无保密措施的渠道传递国家秘密载体;
(四)邮寄、托运国家秘密载体出境;
(五)未经有关主管部门批准,携带、传递国家秘密载体出境。
第二十六条 禁止非法复制、记录、存储国家秘密。
禁止在互联网及其他公共信息网络或者未采取保密措施的有线和无线通信中传递国家秘密。禁止在私人交往和通信中涉及国家秘密。
第二十七条 报刊、图书、音像制品、电子出版物的编辑、出版、印制、发行,广播节目、电视节目、电影的制作和播放,互联网、移动通信网等公共信息网络及其他传媒的信息编辑、发布,应当遵守有关保密规定。
第二十八条 互联网及其他公共信息网络运营商、服务商应当配合公安机关、国家安全机关、检察机关对泄密案件进行调查;
发现利用互联网及其他公共信息网络发布的信息涉及泄露国家秘密的,应当立即停止传输,保存有关记录,向公安机关、国家安全机关或者保密行政管理部门报告;应当根据公安机关、国家安全机关或者保密行政管理部门的要求,删除涉及泄露国家秘密的信息。
第二十九条 机关、单位公开发布信息以及对涉及国家秘密的工程、货物、服务进行采购时,应当遵守保密规定。
第三十条 机关、单位对外交往与合作中需要提供国家秘密事项,或者任用、聘用的境外人员因工作需要知悉国家秘密的,应当报国务院有关主管部门或者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有关主管部门批准,并与对方签订保密协议。
第三十一条 举办会议或者其他活动涉及国家秘密的,主办单位应当采取保密措施,并对参加人员进行保密教育,提出具体保密要求。
第三十二条 机关、单位应当将涉及绝密级或者较多机密级、秘密级国家秘密的机构确定为保密要害部门,将集中制作、存放、保管国家秘密载体的专门场所确定为保密要害部位,按照国家保密规定和标准配备、使用必要的技术防护设施、设备。
第三十三条 军事禁区和属于国家秘密不对外开放的其他场所、部位,应当采取保密措施,未经有关部门批准,不得擅自决定对外开放或者扩大开放范围。
第三十四条 从事国家秘密载体制作、复制、维修、销毁,涉密信息系统集成,或者武器装备科研生产等涉及国家秘密业务的企业事业单位,应当经过保密审查,具体办法由国务院规定。
机关、单位委托企业事业单位从事前款规定的业务,应当与其签订保密协议,提出保密要求,采取保密措施。
第三十五条 在涉密岗位工作的人员(以下简称涉密人员),按照涉密程度分为核心涉密人员、重要涉密人员和一般涉密人员,实行分类管理。
任用、聘用涉密人员应当按照有关规定进行审查。涉密人员应当具有良好的政治素质和品行,具有胜任涉密岗位所要求的工作能力。涉密人员的合法权益受法律保护。
第三十六条 涉密人员上岗应当经过保密教育培训,掌握保密知识技能,签订保密承诺书,严格遵守保密规章制度,不得以任何方式泄露国家秘密。
第三十七条 涉密人员出境应当经有关部门批准,有关机关认为涉密人员出境将对国家安全造成危害或者对国家利益造成重大损失的,不得批准出境。
第三十八条 涉密人员离岗离职实行脱密期管理。涉密人员在脱密期内,应当按照规定履行保密义务,不得违反规定就业,不得以任何方式泄露国家秘密。
第三十九条 机关、单位应当建立健全涉密人员管理制度,明确涉密人员的权利、岗位责任和要求,对涉密人员履行职责情况开展经常性的监督检查。
第四十条 国家工作人员或者其他公民发现国家秘密已经泄露或者可能泄露时,应当立即采取补救措施并及时报告有关机关、单位。机关、单位接到报告后,应当立即作出处理,并及时向保密行政管理部门报告。
第四章 监督管理
第四十一条 国家保密行政管理部门依照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制定保密规章和国家保密标准。
第四十二条 保密行政管理部门依法组织开展保密宣传教育、保密检查、保密技术防护和泄密案件查处工作,对机关、单位的保密工作进行指导和监督。
第四十三条 保密行政管理部门发现国家秘密确定、变更或者解除不当的,应当及时通知有关机关、单位予以纠正。
第四十四条 保密行政管理部门对机关、单位遵守保密制度的情况进行检查,有关机关、单位应当配合。保密行政管理部门发现机关、单位存在泄密隐患的,应当要求其采取措施,限期整改;
对存在泄密隐患的设施、设备、场所,应当责令停止使用;对严重违反保密规定的涉密人员,应当建议有关机关、单位给予处分并调离涉密岗位;发现涉嫌泄露国家秘密的,应当督促、指导有关机关、单位进行调查处理。涉嫌犯罪的,移送司法机关处理。
第四十五条 保密行政管理部门对保密检查中发现的非法获取、持有的国家秘密载体,应当予以收缴。
第四十六条 办理涉嫌泄露国家秘密案件的机关,需要对有关事项是否属于国家秘密以及属于何种密级进行鉴定的,由国家保密行政管理部门或者省、自治区、直辖市保密行政管理部门鉴定。
第四十七条 机关、单位对违反保密规定的人员不依法给予处分的,保密行政管理部门应当建议纠正,对拒不纠正的,提请其上一级机关或者监察机关对该机关、单位负有责任的领导人员和直接责任人员依法予以处理。
第五章 法律责任
第四十八条 违反本法规定,有下列行为之一的,依法给予处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一)非法获取、持有国家秘密载体的;
(二)买卖、转送或者私自销毁国家秘密载体的;
(三)通过普通邮政、快递等无保密措施的渠道传递国家秘密载体的;
(四)邮寄、托运国家秘密载体出境,或者未经有关主管部门批准,携带、传递国家秘密载体出境的;
(五)非法复制、记录、存储国家秘密的;
(六)在私人交往和通信中涉及国家秘密的;
(七)在互联网及其他公共信息网络或者未采取保密措施的有线和无线通信中传递国家秘密的;
(八)将涉密计算机、涉密存储设备接入互联网及其他公共信息网络的;
(九)在未采取防护措施的情况下,在涉密信息系统与互联网及其他公共信息网络之间进行信息交换的;
(十)使用非涉密计算机、非涉密存储设备存储、处理国家秘密信息的;
(十一)擅自卸载、修改涉密信息系统的安全技术程序、管理程序的;
(十二)将未经安全技术处理的退出使用的涉密计算机、涉密存储设备赠送、出售、丢弃或者改作其他用途的。
有前款行为尚不构成犯罪,且不适用处分的人员,由保密行政管理部门督促其所在机关、单位予以处理。
第四十九条 机关、单位违反本法规定,发生重大泄密案件的,由有关机关、单位依法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给予处分;不适用处分的人员,由保密行政管理部门督促其主管部门予以处理。
机关、单位违反本法规定,对应当定密的事项不定密,或者对不应当定密的事项定密,造成严重后果的,由有关机关、单位依法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给予处分。
第五十条 互联网及其他公共信息网络运营商、服务商违反本法第二十八条规定的,由公安机关或者国家安全机关、信息产业主管部门按照各自职责分工依法予以处罚。
第五十一条 保密行政管理部门的工作人员在履行保密管理职责中滥用职权、玩忽职守、徇私舞弊的,依法给予处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六章 附则
第五十二条 中央军事委员会根据本法制定中国人民解放军保密条例。
第五十三条 本法自2010年10月1日起施行。
扩展资料:
国家秘密保护和信息公开是一个问题的两个方面。实践中,既要防止有的地方和部门以涉及国家秘密为由拒绝公开应当公开的政府信息,侵犯公民合法权益,也要防止该定不定、该保不保,故意或过失泄露国家秘密导致国家安全和利益受损。
为更好地处理保密与信息公开的关系,既确保国家秘密安全,又便利信息资源合理利用,实施条例从以下几个方面,
对保密与信息公开的关系作出规范:一是在保密法关于“法律、行政法规规定公开的事项,应当依法公开”的基础上,与政府信息公开条例相衔接,强调机关、单位不得将依法应当公开的事项确定为国家秘密,不得将涉及国家秘密的信息公开。
二是严格限定国家秘密范围,规定国家秘密具体范围的制定修订应当充分论证,听取有关机关、单位和相关领域专家的意见,明确国家秘密事项的具体名称、密级和保密期限,科学、合理界定国家秘密。
同时,强调机关、单位定密应当依据保密事项范围进行,防止没有依据乱定密。三是严格定密责任,进一步细化保密法规定的定密责任人制度,规范定密解密流程,强化对定密工作的监督管理,
要求保密行政管理部门和上级机关、单位及时纠正少数机关、单位存在的定密过多、密级偏高、只定不解或者应定不定、高密低定、管密不严等问题,既确保应当公开的政府信息充分公开,也确保国家秘密安全。
国家秘密及其密级的具体范围简称保密事项范围。它是对保密法规定的国家秘密基本范围的具体化,是机关、单位确定、变更和解除国家秘密的具体标准和直接依据。
近年来,国家保密局会同中央有关机关制定、修订了一批保密事项范围,目前已汇编成册,将适时在有关范围内发放。实践中,保密事项范围从形式上包括国家秘密及其密级具体范围和国家秘密事项目录两部分组成。
其中,国家秘密事项目录一般以表格形式详细规定了国家秘密事项的名称、密级、保密期限和知悉范围。实施条例总结提炼了这一成功经验和做法,对保密事项范围基本内容和形式作出统一规定,体现了保密事项范围的规范性要求,为机关、单位准确定密提供了可直接对照的依据。
保密事项范围的制定有一套严密的程序,纳入保密事项范围的内容都是根据保密法确定的原则和经济社会发展、国家安全需求严格确定的;同时保密事项范围也不是一成不变的,必须根据客观条件的变化及时作出调整。
实施条例明确要求,制定、修订保密事项范围应当充分论证,听取有关机关、单位和相关领域专家的意见。中央有关机关应当定期对保密事项范围进行审核,对于因形势、情况发生变化,或者原有保密事项范围不能适应工作需要的,应当及时提出修订、补充建议。
实行定密责任人制度是我国定密工作的一项重大改革,对于强化定密责任意识,克服定密随意性,解决长期以来定密主体宽泛、责任不明确、程序不规范等问题,确保定密准确、及时,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实施条例在保密法规定基础上,对定密责任人职责、专门从事定密工作人员的履职要求作出进一步规定。
一是厘清了定密责任人范围。规定机关、单位负责人为本机关、本单位的定密责任人,根据工作需要,可以指定其他人员为定密责任人,这就从法律制度层面限制了少数机关、单位定密主体过多过滥的情况发生。
二是明确了定密责任人的具体职责。规定定密责任人具体负责审核批准本机关、本单位产生的国家秘密的密级、保密期限和知悉范围;对本机关、本单位产生的尚在保密期限内的国家秘密进行审核,作出是否变更或者解除的决定;
对是否属于国家秘密和属于何种密级不明确的事项先行拟定密级,并按照规定的程序报保密行政管理部门确定。三是明确了有关定密责任人的履职条件。规定专门负责定密的工作人员要接受定密培训,明确自身职责,熟悉保密法律法规和相关保密事项范围,掌握定密程序和方法。
实施条例严格遵循保密法上收定密权限、严格定密授权的规定精神,进一步细化了授权制度、规范了授权行为,为有关机关慎重节制地开展定密授权工作提供了明确的法律依据:。
一是明确了定密授权主体,只有依法享有定密权的中央国家机关、省级机关以及设区的市、自治州级机关可以作出定密授权;二是规定了授权方式,授权机关可以根据工作需要主动授权或者依申请作出授权;
三是限定了授权权限,授权机关应当在国家保密行政管理部门规定的定密权限、授权范围内作出定密授权;四是规范了授权形式,定密授权应当以书面形式作出;
五是明确了授权监督,授权机关应当对被授权机关、单位履行定密授权的情况进行监督,同时,授权机关还应当通过定密授权备案,接受保密行政管理部门的监督。
定密是保密工作的源头和基础。近年来,机关、单位定密工作科学化、规范化水平有较大提高,但定密不准、不规范的问题仍然存在。为进一步加强定密管理,规范定密行为,实施条例作出了较为详细的规定。
一是明确了定密程序的启动时间,规定机关、单位应当在国家秘密产生的同时,由承办人依据有关保密事项范围进行定密。
二是规定了定密的三个基本要素,机关、单位定密应当明确密级、保密期限和知悉范围,同时,还明确了保密期限的计算时间,强调对知悉机密级以上国家秘密的人员,应当作出书面记录等。
三是规范了国家秘密标志,国家秘密载体以及属于国家秘密的设备、产品的明显部位应当标注国家秘密标志,国家秘密标志应当标注密级和保密期限。
四是规定了定密不当纠正程序。要求机关、单位或者上级机关、单位发现定密不当的,及时纠正。此外,还细化了不明确、有争议事项的确定流程。
监督管理是保密依法行政的重要内容,也是维护国家秘密安全的重要手段。实施条例在保密法规定的基础上,进一步明确、细化了保密监督管理职能,规范了具体监督管理行为。
一是细化了保密检查的内容和程序。对保密行政管理部门可以依法进行保密检查的12种情况进行了列举,如对机关、单位保密工作责任制落实情况、保密制度建设情况、保密宣传教育培训情况等保密工作进行检查。
规定了保密检查可以采取的主要措施,如查阅材料、询问人员,对有关设施、设备、文件资料等先行登记保存,进行保密技术检测等。
二是明确了泄密案件调查的程序和权限。规定保密行政管理部门对有关涉嫌泄露国家秘密的线索和案件,应当依法及时调查或者组织、督促有关机关、单位调查处理,并可以向有关机关、单位提出处理建议。
明确保密行政管理部门可以收缴非法获取、持有的国家秘密载体,并对收缴程序、有关部门协助配合等提出要求。
三是规定了有关工作时限。要求机关、单位发现国家秘密已经泄露或者可能泄露的,在24小时内向同级保密行政管理部门和上级主管部门报告。地方各级保密行政管理部门接到泄密报告的,在24小时内逐级报至国家保密行政管理部门。
规定保密行政管理部门的密级鉴定结论应当自受理之日起30日内作出,不能按期出具鉴定结论的,经保密行政管理部门负责人批准,可以延长30日等。
四是提出了履职要求。规定保密行政管理部门及其工作人员应当按照法定的职权和程序开展保密审查、保密检查和泄露国家秘密案件查处工作,做到科学、公正、严格、高效,不得利用职权谋取利益。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保守国家秘密法》
第二十四条 机关、单位应当加强对涉密信息系统的管理,任何组织和个人不得有下列行为:
(一)将涉密计算机、涉密存储设备接入互联网及其他公共信息网络;
(二)在未采取防护措施的情况下,在涉密信息系统与互联网及其他公共信息网络之间进行信息交换;
(三)使用非涉密计算机、非涉密存储设备存储、处理国家秘密信息;
(四)擅自卸载、修改涉密信息系统的安全技术程序、管理程序;
(五)将未经安全技术处理的退出使用的涉密计算机、涉密存储设备赠送、出售、丢弃或者改作其他用途。第二十六条 禁止非法复制、记录、存储国家秘密。
禁止在互联网及其他公共信息网络或者未采取保密措施的有线和无线通信中传递国家秘密。
禁止在私人交往和通信中涉及国家秘密。第二十七条 报刊、图书、音像制品、电子出版物的编辑、出版、印制、发行,广播节目、电视节目、电影的制作和播放,互联网、移动通信网等公共信息网络及其他传媒的信息编辑、发布,应当遵守有关保密规定。第二十八条 互联网及其他公共信息网络运营商、服务商应当配合公安机关、国家安全机关、检察机关对泄密案件进行调查;发现利用互联网及其他公共信息网络发布的信息涉及泄露国家秘密的,应当立即停止传输,保存有关记录,向公安机关、国家安全机关或者保密行政管理部门报告;应当根据公安机关、国家安全机关或者保密行政管理部门的要求,删除涉及泄露国家秘密的信息。

  • 涓嶅緱鍦ㄤ腑鐭虫补閭浼犺緭鍥藉绉樺瘑鍜屾牳蹇冨晢瀵嗗涓嶅
    绛旓細涓嶅鍥藉绉樺瘑淇℃伅涓嶅緱閫氳繃鏅氶偖鏀裤佸揩閫掔瓑鏃犱繚瀵嗘帾鏂界殑娓犻亾浼犻掋
  • 鏀跺彂鍜屼紶閫掓秹瀵嗚浇浣撴湁鍝簺淇濆瘑瑕佹眰
    绛旓細鏀跺彂鍜屼紶閫掓秹瀵嗚浇浣撲繚瀵嗚姹傚涓嬶細1銆佹敹鍙戞秹瀵嗚浇浣擄紝搴斿綋灞ヨ娓呯偣銆佺櫥璁般佺紪鍙枫佺鏀舵墜缁紱2銆佷紶閫掓秹瀵嗚浇浣擄紝瑕侀氳繃鏈鸿浜ら氭垨鏈鸿閫氫俊閮ㄩ棬锛涓嶅緱閫氳繃鏅氶偖鏀裤佸揩閫掔瓑鏃犱繚瀵嗘帾鏂界殑娓犻亾浼犻掋傛寚娲句笓浜轰紶閫掓椂锛岃閫夋嫨瀹夊叏鐨勪氦閫氬伐鍏峰拰浜ら氳矾绾匡紝骞堕噰鍙栧畨鍏ㄤ繚瀵嗘帾鏂斤紱璁炬湁鏈鸿鏂囦欢浜ゆ崲绔欑殑鍩庡競锛屽湪甯傚唴浼犻掓満瀵...
  • 娑夊瘑浜哄憳涓嶈兘鍦ㄧぞ浜ゅ獟浣撲腑鍙戝竷鍝簺淇℃伅?
    绛旓細娑夊瘑浜哄憳涓嶅緱鍦ㄧぞ浜ゅ獟浣撲腑鍙戝竷浠ヤ笅鍑犵偣锛氫竴鏄弗绂佸湪缃戠粶銆佸井淇°丵Q绛夌ぞ浜ゅ獟浣撲笂鍙戝竷娑夊強鍥藉绉樺瘑銆佸伐浣滅瀵嗐佸唴閮ㄦ晱鎰淇℃伅鐨勯瀵兼壒绀猴紝娑夊瘑浼氳鐨勯氱煡銆佸伐浣滄柟妗堝強灏氭湭瀹氱鐨勬枃浠朵俊鎭祫鏂欍備簩鏄弗绂佷緷鎵橀潪娑夊瘑缃戠粶鍙紑娑夊瘑瑙嗛浼氳锛屼互鍙婁娇鐢ㄩ潪娑夊瘑閫氳宸ュ叿浼犻掍紶杈撴秹瀵嗘枃浠朵俊鎭備笁鏄弗绂佸湪淇濆瘑瑕佸閮ㄩ棬銆侀儴浣嶅拰...
  • 绂佹浠涔堝浗瀹剁瀵
    绛旓細淇濆瘑娉曚粠鍥藉绉樺瘑鍙楁硶寰嬩繚鎶ゅ師鍒欏嚭鍙戯紝瀵瑰叕姘戙佹硶浜哄拰鍏朵粬缁勭粐鐨勪繚瀵嗕箟鍔′綔鍑轰簡鍏ㄩ潰瑙勮寖銆傚叾涓紝鏈夊叧绂佹鎬т繚瀵嗚涓鸿鑼冧富瑕佹湁12椤癸細1銆佷笉寰楅潪娉曡幏鍙栥佹寔鏈夊浗瀹剁瀵嗚浇浣擄紱2 銆佷笉寰椾拱鍗栥佽浆閫佹垨鑰呯鑷攢姣佸浗瀹剁瀵嗚浇浣擄紱3銆涓嶅緱閫氳繃鏅氶偖鏀裤佸揩閫掔瓑鏃犱繚瀵嗘帾鏂界殑娓犻亾浼犻掑浗瀹剁瀵嗚浇浣擄紱4 銆佷笉寰楅偖瀵勩佹墭杩...
  • 浼犻鍥藉绉樺瘑鏂囦欢搴斿綋閫氳繃浠涔
    绛旓細2. 鍦ㄥ競鍐呬紶閫掓満瀵嗙骇鍜岀瀵嗙骇娑夊瘑杞戒綋锛屽彲浠閫氳繃鏈鸿鏂囦欢浜ゆ崲绔欒繘琛岋紝鎴栬呮寚娲句笓浜洪佽揪銆3. 瀵勫線甯傚鐨勬秹瀵嗚浇浣擄紝瑕侀氳繃鏈鸿浜ら氭垨鏈鸿閫氫俊閮ㄩ棬浼犻掞紝骞剁‘淇濇敹浠朵汉绛炬敹銆4. 浼犻鍥藉绉樺瘑杞戒綋锛屽簲閫夋嫨瀹夊叏鐨勪氦閫氬伐鍏峰拰浜ら氳矾绾匡紝骞堕氳繃鏈鸿浜ら氥佹満瑕侀氫俊鎴栨寚娲句笓浜鸿繘琛岋紝涓ョ浣跨敤鏅氶偖鏀娓犻亾銆5. 鍖椾含甯...
  • 浼犻鍥藉绉樺瘑杞戒綋搴斿綋閫氳繃浠涔鏈鸿閫氫俊
    绛旓細蹇呴』鎸囧畾璐熻矗浜哄苟閲囧彇蹇呰鐨勫畨鍏ㄦ帾鏂姐8. 绂佹閫氳繃鏃犱繚瀵嗘帾鏂界殑娓犻亾锛屽鏅氶偖鏀挎垨蹇掞紝浼犻鍥藉绉樺瘑杞戒綋銆9. 绂佹灏嗗浗瀹剁瀵嗚浇浣撻偖瀵勬垨鎵樿繍鍑哄锛岄櫎闈炲緱鍒扮浉鍏抽儴闂ㄧ殑鎵瑰噯銆10. 绂佹闈炴硶澶嶅埗銆佽褰曘佸瓨鍌ㄥ浗瀹剁瀵嗭紝骞跺湪浜掕仈缃戞垨鍏朵粬鍏叡淇℃伅缃戠粶涓紶閫掋11. 绉佷汉浜ゅ線鍜岄氫俊涓涓嶅緱娑夊強鍥藉绉樺瘑銆
  • 涓ョ浼犳挱浠涔堜粈涔鍜屽唴閮ㄦ晱鎰淇℃伅
    绛旓細涓嶅湪浜掕仈缃戝悇绫荤綉缁滀紶濯掔殑鍒朵綔鍜屾挱鏀句腑娑夊強鍥藉绉樺瘑淇℃伅锛涗笉鍦ㄨ繛鎺ヤ簰鑱旂綉銆佸箍鎾數瑙嗙綉绛夊叕鍏变俊鎭綉缁滅殑鏅鸿兘鐢佃銆佸彲绌挎埓璁惧绛夋櫤鑳借澶囦笂瀛樺偍銆佸鐞嗐佷紶鎾秹瀵嗕俊鎭傛秹瀵嗗満鎵涓繛鎺ヤ簰鑱旂綉鐨勮绠楁満涓嶈兘瀹夎鍜屼娇鐢ㄦ憚鍍忓ご绛夐煶瑙嗛杈撳叆璁惧娑夊瘑鍦烘墍鏄泦涓埗浣溿佷娇鐢ㄣ佸瓨鏀炬秹瀵嗚浇浣撳拰澶勭悊娑夊瘑淇℃伅鐨勫湴鏂癸紝鏈夌殑娑夊瘑杞戒綋...
  • 绂佹浠涔堝浗瀹剁瀵
    绛旓細(3) 涓嶅緱閫氳繃鏅氶偖鏀裤佸揩閫掔瓑鏃犱繚瀵嗘帾鏂界殑娓犻亾浼犻鍥藉绉樺瘑杞戒綋锛(4) 涓嶅緱閭瘎銆佹墭杩愬浗瀹剁瀵嗚浇浣撳嚭澧冿紱鏈粡鏈夊叧涓荤閮ㄩ棬鎵瑰噯锛屼笉寰楁惡甯︺佷紶閫掑浗瀹剁瀵嗚浇浣撳嚭澧冿紱(5) 绂佹闈炴硶澶嶅埗銆佽褰曘佸瓨鍌ㄥ浗瀹剁瀵嗭紱(6) 绂佹鍦ㄧ浜轰氦寰鍜岄氫俊涓秹鍙婂浗瀹剁瀵嗭紱(7) 绂佹鍦ㄤ簰鑱旂綉鍙婂叾浠栧叕鍏淇℃伅缃戠粶鎴栬呮湭閲囧彇淇濆瘑...
  • 鍦ㄤ换浣曟儏鍐典笅涓嶅緱鍚戝澶栦紶閫浠涔堢瀵杞戒綋
    绛旓細浠讳綍涓汉鍜岀粍缁囬兘鏈変繚瀹鍥藉绉樺瘑鍜屾秹瀵淇℃伅鐨勪箟鍔″拰璐d换锛屽繀椤诲姞寮哄娑夊瘑淇℃伅鐨勪繚鎶わ紝涓嶅緱鍚戞棤鍏冲崟浣嶅拰涓汉閫忛湶銆佷紶閫掋佹硠闇层佹姭闇茬瀵嗐傝繚鍙嶄繚瀵嗘硶瑙勫畾锛屽悜澧冨浼犻掔粷瀵嗙骇绉樺瘑杞戒綋鐨勮涓猴紝灏嗚璁ゅ畾涓虹姱缃涓猴紝灏嗛潰涓翠弗鍘夌殑娉曞緥鎯╁锛屽寘鎷垜浜嬭矗浠汇佺粡娴庡缃氬拰澶卞幓鏀挎不鏉冨埄绛夈傛澶栵紝杩欑琛屼负杩樹細瀵瑰浗瀹跺拰浜烘皯...
  • 娑夊瘑浜哄憳搴旈伒瀹堢殑璁$畻鏈虹鐞嗗崄涓涓嶅緱鍐呭鏄浠涔
    绛旓細7銆佹湭缁忎笓涓氶攢瀵嗭紝涓嶅緱灏嗘秹瀵嗚绠楁満鍜屾秹瀵嗗瓨鍌ㄤ粙璐ㄦ窐姹板鐞嗐8銆佹秹瀵嗚绠楁満鍜屾秹瀵嗗瓨鍌ㄤ粙璐ㄤ笉寰楄浠栦汉浣跨敤銆佷繚绠″拰鍔炵悊瀵勮繍銆9銆佷笉寰椾娇鐢ㄦ墜鏈烘垨鑰呭叾浠栫Щ鍔ㄩ氳璁惧鏉ヤ紶杈鍥藉绉樺瘑鍜屽彂閫佸浗闄绉樺瘑淇℃伅銆10銆佷笉寰椾娇鐢ㄦ櫘閫氫紶鐪熸満銆佸鍔熻兘涓浣撴満浼犺緭銆佸鐞嗘秹瀵嗕俊鎭傛秹瀵嗕汉鍛樿繚鍙嶄笉寰楀唴瀹圭殑鍚庢灉锛1銆佹硠闇插浗瀹剁瀵嗭細...
  • 扩展阅读:2024年保密观25道题 ... 2024年保密观app答案 ... 保密观答题答案2024 ... 保密观考试答案查询 ... 答题神器一扫就出答案 ... 保密观app全部答案 ... 2024保密观考试答案 ... 保密在线答案版2024 ... 保密考试试题库答案版2024 ...

    本站交流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欢迎反馈与建议,请联系电邮
    2024© 车视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