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经指什么 四书五经中的五经是指什么?

\u300a\u4e94\u7ecf\u300b\u6307\u7684\u662f\u4ec0\u4e48\uff1f

\u300a\u4e94\u7ecf\u300b\u6307\u5112\u5bb6\u7684\u4e94\u5723\u7ecf\uff0c\u5373\u300a\u5468\u6613\u300b\u3001\u300a\u5c1a\u4e66\u300b\u3001\u300a\u8bd7\u7ecf\u300b\u3001\u300a\u793c\u8bb0\u300b\u3001\u300a\u6625\u79cb\u300b\u3002
\u6e29\u67d4\u5bbd\u539a\uff0c\u300a\u8bd7\u300b\u6559\u4e5f\uff1b\u758f\u901a\u77e5\u8fdc\uff0c\u300a\u4e66\u300b\u6559\u4e5f\uff1b\u5e7f\u535a\u6613\u826f\uff0c\u300a\u4e50\u300b\u6559\u4e5f\uff1b\u6d01\u9759\u7cbe\u5fae\uff0c\u300a\u6613\u300b\u6559\u4e5f\uff1b\u606d\u4fed\u5e84\u656c\uff0c\u300a\u793c\u300b\u6559\u4e5f\uff1b\u5c5e\u8bcd\u6bd4\u4e8b\uff0c\u300a\u6625\u79cb\u300b\u6559\u4e5f\u3002
\u6c49\u6b66\u5e1d\u7acb\u4e94\u7ecf\u535a\u58eb\uff0c\u5112\u6559\u56fd\u5bb6\u5316\u7531\u6b64\u8c13\u5f00\u7aef\u3002\u201c\u4e94\u7ecf\u201d\u8fd8\u662f\u4e2d\u533b\u540d\u8bcd\uff0c\u6307\u809d\u3001\u5fc3\u3001\u813e\u3001\u80ba\u3001\u80be\u4e94\u810f\u7684\u7ecf\u8109\u3002

\u56db\u4e66\u4e94\u7ecf\u662f\u4e2d\u56fd\u4f20\u7edf\u6587\u5316\u7684\u6839\u6e90\uff0c\u60f3\u8981\u8bfb\u61c2\u4e2d\u56fd\u7684\u4f20\u7edf\u6587\u5316\u5fc5\u987b\u4ece\u8fd9\u51e0\u672c\u4e66\u5165\u95e8\u3002\u90a3\u201c\u56db\u4e66\u4e94\u7ecf\u201d\u5177\u4f53\u6307\u4ec0\u4e48\u5462\uff1f

  是指——《诗经》、《尚书》、《礼记》、《周易》和《春秋》。

  五经是儒家作为研究基础的古代五本经典书籍的合称,相传它们都经过儒家创始人之一的孔子的编辑或修改。

  四书五经(节选)
  秦始皇“焚书坑儒”,据说经秦火一炬,《乐经》从此失传,东汉在此基础上加上《论语》、《孝经》,共七经;唐时加上《周礼》、《礼记》、《春秋公羊传》,《春秋谷梁传》、《尔雅》,共十二经;宋时加《孟子》,后有宋刻《十三经注疏》传世。“十三经”是儒家文化的基本著作,就传统观念而言,《易》、《诗》、《书》、《礼》、《春秋》谓之“经”,《左传》、《公羊传》、《谷梁传》属于《春秋经》之“传”,《礼记》、《孝经》、《论语》、《孟子》均为“记”,《尔雅》则是汉代经师的训诂之作。后来的五经是指:《周易》、《尚书》、《诗经》、《礼记》、《左传》。

  “五经”指《诗经》《尚书》《礼记》《易经》《春秋》五部。 《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共收录周代诗歌305篇。原称“诗”或“诗三百”,汉代儒生始称《诗经》。现存的《诗经》是汉朝毛亨所传下来的,所以又叫“毛诗”。
  据说《诗经》中的诗,当时都是能演唱的歌词。按所配乐曲的性质,可分成风、雅、颂类。“风”包括周南、召南、邶风、庸阝风、卫风、王风、齐风、魏风、唐风、秦风、陈风、桧风、曹风、豳风组成,称为十五国风,大部分是黄河流域的民歌,小部分是贵族加工的作品,共160篇。“雅”包括小雅和大 雅,共105篇。 “雅”基本上是贵族的作品,只有小雅的一部分来自民间。“颂”包括周颂、鲁颂和商颂, 共40篇。颂是宫廷用于祭祀的歌词。一般来说,来自民间的歌谣,生动活泼,而宫廷贵族的诗作,相形见绌,诗味不多。 《诗经》是中国韵文的源头,是中国诗史的光辉起点。它形式多样:史诗、讽刺诗、叙事诗、恋歌、战歌、颂歌、节令歌以及劳动歌谣样样都有。它内容丰富,对周代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如劳动与爱情、战争与徭役、压迫与反抗、风俗与婚姻、祭祖与宴会,甚至天象、 地貌、动物、植物等各个方面都有所反映。可以说,《诗经》是周代社会的一面镜子。而 《诗经》的语言是研究公元前11世纪到公元前6世纪汉语概貌的最重要的资料。
  尚书
  《尚书》意为“上古之书”,是中国上古历史文件和部分追述古代事迹作品的汇编。春秋战国时称《书》,到了汉代,才改称《尚书》。儒家尊之为经典,故又称《书经》。 《尚书》据说原有一百篇,秦代焚书后,汉初仅搜集到二十九篇,用当时通行的隶书写定,称今文《尚书》。汉武帝时,从孔子故宅中发现用古文字写的《尚书》,比今文《尚书》多十六篇,称为古文《尚书》,这十六篇不久亡佚。晋人伪造古文《尚书》二十五篇,又从今文《尚书》中析出数篇,连同原有的今文 《尚书》共为五十八篇,也称古文《尚书》。《十三经注疏》中的《尚书》,就是经过晋人手术的这种古文《尚书》。 《尚书》包括虞、夏、商、周书。《虞书》、《夏书》非虞夏时所作,是后世儒家根据古代传闻编写的假托之作。 《商书》是殷王朝史官所记的誓、命、训、诰,其中《汤誓》按时代说应为最早的作品,但这篇文章语言流畅,可能经过后人的润色。《盘庚》三篇古奥难读,较多地保留了原貌。 这是殷王盘庚迁都时对臣民的演讲记录,虽然语辞古奥,但盘庚讲话时充沛的感情、尖锐的谈锋,还是可以感受到的,如他说: 非予自荒兹德,惟汝含德,不惕予一人。予若观火,予亦炪谋,作乃逸。若网在纲,有条而不紊;若农服田力穑,乃亦有秋。(《盘庚》上) 短短的一段话,用了三个比喻,贴切、生动,具有形象性。其中“有条不紊”作为成语,至今仍被沿用。又如盘庚告诫臣下不要煽动民心反对迁都,说那样便会“若火之燎于原,不可向迩,其犹可扑灭”,弄得不可收拾,比喻也很生动。 《周书》包括周初到春秋前期的文献。其中《牧誓》是武王伐纣时的誓师之词,《多士》是周公以王命训告殷遗民之词; 《无逸》是周公告诫成王不要贪图享受之词。这些作品叙事清晰,而且能表达出人物的情感口吻。写于春秋前期的《秦誓》,是秦穆公伐晋失败后的悔过自责之词,表达了愧悔、沉痛的感情,文章这样写道: 古人有言曰:“民讫自若是多盘。”责人斯无难,惟受责俾如流,是惟艰哉!我心之忧,日月逾迈,若弗云来! 他引用古人的话指出,如果自以为是,必将做出许多邪僻的事,又十分痛心地说明责备别人容易,从谏如流则十分艰难,写得相当传神。比起《商书》和周初的文字,要流畅得多,标志着散文在当时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 《尚书》是我国最古老的文章汇编。其中殷商和周初的部分,所用语言同秦汉时的古汉语已有很大不同,加以年代久远,传写讹误,十分艰涩难读。韩愈谓之“周诰殷盘,佶屈聱牙”(《进学解》)。但抛开文字的障碍不谈,在情感的表达上,其实是朴素而简要的。由于发表那些言辞的人,地位都很高,言语之间,具有居高临下的自信。对于后人来说,古奥是一种特殊的美感,质朴自信,又显示出征服的力度。所以《尚书》的文章,受到很高的推崇。汉代《尚书大传》引子夏语,谓之“昭昭如日月之代明,离离若参辰之错行”,也是有感于此吧。不过,这里也有崇古的心理作怪。
  周礼
  《周礼》亦称《周官》或《周官经》,它是儒家的经典之一。儒家把《诗》、《书》、《礼》、《易》、《乐》、《春秋》作为六经。孔子收徒讲学时,选用了这些典籍作为教材。不过,孔子所讲授的礼、乐和旧的富有鬼神迷信色彩的礼、乐已有很大的区别。他认为,《乐》教,可以使人“广博易良”;《礼》教,可以使人“恭俭庄敬” (见《礼记·经解》)。孔子还说过:“不学礼,无以立。”(《论语·季氏》)在孔子看来,不学礼,便没有立足社会的依据。因此,必须“立于礼”(《论语·泰伯》)。礼所包括的范围很广,从国家的典章制度,直至个人的行为准则。我们所能见到

  书影
  的礼书,有《周礼》、《仪礼》和《礼记》。《周礼》是讲周朝官制的,《仪礼》是讲各种典礼节仪的(如冠、婚、丧、祭等具体仪式),《礼记》是孔子学生以及后人传习《礼经》的记录,内容有关礼的性质、意义和作用。东汉学者郑玄分别给《仪礼》、《礼记》作了注解之后,才有了“三礼”这一名称。“三礼”都与孔子礼的思想有关,但只有《仪礼》(17篇)是由孔子整理编订的。 《周礼》是搜集周王室官制和战国时代各国制度,添附儒家政治理想,增减排比而成的汇编。由于我国早在夏、商、周时就进入了奴隶社会,而周为奴隶社会的鼎盛时代,所以《周礼》是中国最早和最完整的官制记录,也是世界古代一部最完整的官制记录。全书6篇,即《天官冢宰》、《地官司徒》、《春官宗伯》、《夏官司马》、《秋官司寇》、《冬官司空》,各篇分为上下卷,共12卷。这6篇中的《冬官司空》早佚,到汉时补以《考工记》。 《周礼》为何人所作,何时产物?历来也是有争论的。古文经学家认为,它是周公旦所作。今文经学家认为,它出于战国,也有人认为是西汉末刘歆所伪造。近人从周秦铜器铭文所载官制,参证该书中的政治、经济制度和学术思想,多数人认为是战国时的作品。也有人认为,《周礼》成于汉初。 《周礼》一书,东汉郑玄撰有《周礼注》,唐朝贾公彦作《周礼正义》,清代孙诒让也撰有《周礼正义》,这些注释对后人研究《周礼》提供了参考资料。 周朝的最高统治者是周天子,他是奴隶主贵族的总代表。 辅助周王的大官,相传有太师、太傅和太保三公。成王时,周公为师,召公为保。“相王室以尹天下”。周公的儿子伯禽,也当过周王的师保。在令尊、令彝铭文中,周王命他“尹三事四方,受卿事寮”。“三事”是三种官职的总称,即政务官、事务官和地方官。“四方”是指四方诸侯和方国部落。“卿事寮”是指周朝政府中的大小官僚。 在周王及其师保之下,朝廷中最高的官职是卿士,即太宰、太宗、太史、太祝、太士、太卜,合称六卿。六卿经常在周王的左右。三左是太史、太祝、太卜;三右是太宰、太宗、太士。他们在朝廷中分立于周王的两侧,协助周王处理政务。 周王朝,“国之大事,在祀与戎”,所以六卿大多和宗教事务有密切的关系。太祝就是最大的祭祀官,周公儿子伯禽也曾任过太祝。太卜是管卜筮的,处于人神之间的媒介地位。 太士也是神职官吏。太史这一职位,就是商代以来的作册,周初毕公高曾任过太史,称为“作册毕公”。太宰可能是朝廷中的政务总管。太宗是管周朝的宗族和谱系,也是重要的职务。 六卿还有许多僚属,各有专职,所以总称为卿事寮。除六卿之外,周朝还设有五官:司徒、司马、司空、司土、司寇。司徒在周朝早期的青铜器铭文中写作“司土”,是管理土地和农业生产的。司空在铭文中写作“司工”,是管理百工职事的。 司马则是管理军赋的职官。司徒、司马和司空的职权相当,合称“三有司”。司土管版籍爵禄,司寇管刑罚,其地位仅次于以上的三有司,也是十分重要的官职。这五司下面也有很多僚属,如属于司马的有师氏、虎臣和专管马的走马(趣马)等等,构成专门的官僚系统和集团除此之外,还有其他的官吏,如管理山林川泽的,管理市场货贿的,管理贵族吃、穿、用以及娱乐的,都有“官司之守”,也就是专门的官吏。这些各种各样的官吏,大都是世袭的,世代享有特殊的、神圣不可侵犯的地位。 周王朝实行分封制度,在周王直接统治区的四面八方,分布着许多封国,所以称为“四方”,具体地指侯、甸、男等诸侯,这些是周朝的地方政权。有的大国诸侯经周王授予特权,可以调动附近的中小诸侯,从事征伐,捍卫周天子,成为方伯,方伯是一方诸侯之长,不是诸侯的封号。有些诸侯兼作王室大官,因而具有公卿的头衔,如周公和召公就是这样。 所谓“公、侯、伯、子、男”的五等爵制,无论是商代或西周,都是不存在的,是后人加工的结果。 周朝的官僚机构和制度,总的说来,它是从商代“内服”和“外服”两套官职发展而来的,不过周朝的机构更加庞大了,体制也越系统化了。同王朝的官吏是贵族,又是宗亲,三位一体,就是这种以血缘为纽带的宗法制,构成了以周王为首的奴隶主贵族的统治体系。直至封建社会,周朝的官僚机构和制度,还有它的影响作用。《周礼》还包含着古代宗教、经济政策、哲学与伦理等诸多方面的历史资料,是一部以儒家思想为主,兼收法家和阴阳五行思想的重要文化典籍。
  《易经》
  《易经》在中国传统文化的经典著作中,被誉为诸经之首,三玄之一。《易经》也叫做《周易》,就是各种变化, 孔子定为五经之一, 计有24070字。分本经和大传两部分. 本经包括八卦, 重卦, 卦辞, 为易有主体, 故称为经;大传包括上彖, 下彖二, 上象三, 下象四, 上系五, 下系六, 文言七, 说卦八, 序卦九, 杂卦十, 此十者合称十翼. 十翼为阐明易经而作, 故曰传. 它是用八卦重叠而成的六十四卦为结构框架,把中华民族在太古时代摸索总结出来的生活经验和生产经验,用抽象的符号记录下来,进一步以阴阳变化之道来分析,说明宇宙间的一切现象,通过卜卦来启示天道,地道,人道的变化规律。《易经》是我国一部最古老而深邃的经典,是华夏五千年智慧与文化的结晶,被誉为“群经之首,大道之源”。在古代是帝王之学,政治家、军事家、商家的必修之术;她也是中医之子向更高层次学习的门槛。
  如果从本质上来讲,《易经》是一本关于“卜筮”之书。“卜筮”就是对未来事态的发展进行预测,而《易经》便是总结这些预测的规律理论的书。
  《易经》分为三部,炎帝部落所编用成为连山易,黄帝部落所编用成为归藏易,而另一部则由周文王写为《周易》。连山易以艮卦为首卦,流行于夏朝,归藏易以坤卦为首卦,盛行于商朝,2005年,《连山》与《归藏》都已失传,是我国古代文学一大损失。《连山》与《归藏》是占卜之书,《周易》则是周文王以伏羲八卦为基,卦卦相合,形成了阐述宇宙一切物质事物运转消亡规律的六十四卦。 又由周文王改写,孔子也曾为《易经》编写过《十翼》。
  《麟经》
  孔子所著《春秋》一书本名《麟经》,相传孔子编纂此书时,有一猎户背一奇形怪兽请教孔子所猎者为何物,孔子见状大惊曰:麒麟本是太平兽,缘何生来不逢时。自此便停著《春秋》,三年后孔子亡故。后人以此典故称孔子所著《春秋》为《麟经》,奉为四书五经之一。
  之所以以“春秋”一词命名史书,而非“冬夏”,是因五行学说中,“春秋”之位相应“东西”二方,东为木、西为金,金木为篆,故可标禀历史;金木为实,故可以史为鉴。有此缘故,故名“春秋”。而“冬夏”二季相应为“水火”,是阴阳变化之极,变化不定,故此不以此立说,亦不称物为“南北”也。
  《春秋》原是先秦时代各国史书的通称,后来仅有鲁国的《春秋》传世,便成为专称。这部原来由鲁国史官所编《春秋》,相传经过孔子整理、修订,赋予特殊的意义,因而也成为儒家重要的经典。 《春秋》是我国编年体史书之祖,它以鲁国十二公为序,起自鲁隐公元年(前722),迄于鲁哀公十四年(前48记载了二百四十二年间的历史。它是纲目式的记载,文句极简短,几乎没有描写的成分。但它的语言表达,具有谨严精炼的特点,反映了文字技巧的进步。 《春秋》最突出的特点就是寓褒贬于记事的“春秋笔法”。相传孔子按照自己的观点对一些历史事件和人物作了评判,并选择他认为恰当的字眼来暗寓褒贬之意,因此《春秋》被后人看作是一部具有“微言大义”的经典,是定名分、制法度的范本。并且,在史书和文学作品的写作上,也对后人产生很大影响。史学家从中领悟到修史应该有严格而明确的倾向性,文学家往往体会了遣词造句力求简洁而义蕴深刻。当然,刻意求深,也难免造成文意晦涩的弊病。
  《诗经》
  《诗经》在先秦称《诗》,或《诗三百》,是中国第一本诗歌总集。汇集了从西周初年到春秋中期五百多年的诗歌三百零五篇(原三百十一篇),是西周初至春秋中期的诗歌总集。“古者《诗》三千余篇,及于孔子,去其重……”(《史记·孔子世家》),据传为孔子编定。《诗》分“风”、“雅”、“颂”三部分,“风”为土风歌谣,“雅”为西周王畿的正声雅乐,“颂”为上层社会宗庙祭祀的舞曲歌辞。此书广泛地反映了当时社会生活各方面,被誉为古代社会的人生百科全书,对后世影响深远。喜欢诗词的朋友,相信都有读过。
  中国最早的诗歌总集。它收集了从西周初期至春秋中叶大约500年间的诗歌305篇。先秦称为《诗》,或取其整数称《诗三百》。西汉时被尊为儒家经典,始称《诗经》,并沿用至今。

  诗经
  编集 关于《诗经》的编集,汉代有两种说法:①行人采诗说。《汉书·艺文志》载:“古有采诗之官,王者所以观风俗,知得失,自考正也 。”《诗经》305 篇的韵部系统和用韵规律和诗歌形式基本上是一致的,而它包括的时间长、地域广,在古代交通不便、语言互异的情况下,如果不是经过有目的的采集和整理,要产生这样一部诗歌总集是不可想象的。因而采诗说是可信的。②孔子删诗说。《史记·孔子世家》载:“古者诗三千余篇,及至孔子去其重,取可施于礼义……三百五篇,孔子皆弦歌之。”唐代孔颖达、宋代朱熹、明代朱彝尊、清代魏源等对此说均持怀疑态度。《诗经》大约成书于公元前6世纪,此时孔子尚未出生;公元前544年吴公子季札至鲁国观乐,鲁乐工为他所奏的风诗次序与今本《诗经》基本相同,说明那时已有了一部《诗》,此时孔子年仅 8 岁 。 因此近代学者一般认为删诗说不可信 。 但根据《论语》中孔子所说:“吾自卫返鲁,然后乐正,雅、颂各得其所,”可知孔子确曾为《诗》正过乐。只不过至春秋后期新声兴起,古乐失传,《诗三百》便只有歌诗流传下来 ,成为今之所见的诗歌总集。
  体例分类 《诗经》所录,均为曾经入乐的歌词。《诗经》的体例是按照音乐性质的不同来划分的 , 分为风 、 雅、颂三类。①风。是不同地区的地方音乐,多为民间的歌谣。《风》诗是从周南、召南、邶、鄘、卫、王、郑、齐、魏、唐、秦、陈、桧、曹、豳等15个地区采集上来的土风歌谣 。共160篇 。大部分是民歌 。②雅 。即朝廷之乐,是周王朝直辖地区的音乐 ,大部分为贵族的作品, 即所谓正声雅乐 。《雅》诗是宫廷宴享或朝会时的乐歌,按音乐的不同又分为《大雅》31篇,《小雅》74篇,共105篇 。除《小雅》中有少量民歌外,
  《尚书》
  《尚书》古时称《书》、《书经》,至汉称《尚书》。“尚”便是指“上”、“上古”,该书是古代最早的一部历史文献汇编。记载上起传说中的尧舜时代,下至东周(春秋中期),约1500多年。基本内容是古代帝王的文告和君臣谈话内容的记录,这说明作者应是史官。《史记·孔子世家》称孔子“序《书传》,上纪唐虞之际,下至秦缪,编次其事”,相传为孔子编定。《尚书》有两种传本,一种是《今文尚书》,一种是《古文尚书》,现通行的《十三经注疏》本,是今文尚书和伪古文尚书的合编。古时称赞人“饱读诗书”,“诗书”便是分别指《诗经》、《尚书》。
  《礼记》
  《礼记》是战国到秦汉年间儒家学者解释说明经书《仪礼》的文章选集,“《礼记》只是解《仪礼》”(《朱子语类·卷八十七》),是一部儒家思想的资料汇编。《礼记》虽只是解说《仪礼》之书,但由于涉及面广,其影响乃超出了《周礼》、《仪礼》。《礼记》有两种传本,一种是戴德所编,有85篇,今存40篇,称《大戴礼记》;另一种,也便是我们所见的《礼记》,是戴德其侄戴圣选编的四十九篇,称《小戴礼记》。
  《春秋》
  《春秋》是鲁国的编年史,经过了孔子的修订。就因文字过于简质,后人不易理解,所以诠释之作相继出现,对书中的记载进行解释和说明,称之为“传”。其中左丘明《春秋左氏传》,公羊高《春秋公羊传》,谷梁喜《春秋谷梁传》合称《春秋三传》列入儒家经典。
  《公羊传》与《谷梁传》是为解春秋之笔法,释《麟经》之精妙,但于《麟经》并无后续纪年。《左传》 也称《左氏春秋》、《春秋古文》、《春秋左氏传》,古代编年体历史著作。是孔子所著《麟经》之续,同为鲁国编年体史书,故与《麟经》并列。《史记》称作者为春秋时期左丘明,清代今文经学家认为系刘歆改编,近人又认为是战国初年人据各国史料编成(又有说是鲁国历代史官所写)。它的取材范围包括了王室档案,鲁史策书,诸侯国史等。记事基本以《春秋》鲁十二公为次序,内容包括诸侯国之间的聘问、会盟、征伐、婚丧、篡弑等,对后世史学文学都有重要影响。《左传》本不是儒家经典,但自从它立于学官,后来又附在《春秋》之后,就逐渐被儒者当成经典。
  《乐经》
  于战国时期失传。传说于秦始皇焚书坑儒之时被焚毁。

【儒家经典】原为六经。《庄子》一书首先称诗经、尚书、礼记、周易、乐经、春秋为六经。班固在《汉书·艺文志》中称之为“六艺”。其中《乐经》散失,只留存下来《乐记》一篇,并入《礼经》中,因此在汉朝,以此五本著作作为经典,称为《五经》。儒家的五种经典,指《易》、《尚书》、《诗》、《礼》、《春秋》。汉武帝建元五年(前136)设立五经博士,奠定了儒家经典的尊贵地位。《易》又称《周易》,包括经、传两部分。经的部分共六十四卦,每卦六爻。卦辞和爻辞共约5000字,可能是西周初年编定的。它不仅对于了解殷周时代的哲学思想、社会生活有极重要的意义,而且保存了一些相当罕见的商周史事材料。《易》的传,包括系辞、说卦等十个部分,旧称“十翼”,是东周时人所写的对于《易》经部分的解释。《尚书》是我国上古时代王室诰命、誓辞和追述古代史迹的著作汇编。最初只泛称为《书》,其后分为夏、商、周书,以后才称为《尚书》,义谓上古之书。秦汉之际,《尚书》多亡,独秦博士济南伏生壁藏之书。汉初,伏生求得其书,存28篇,教授于齐鲁之间。这部《尚书》以汉代通行的隶书写定,故称《今文尚书》。此外,汉代还有《古文尚书》,据说比《今文尚书》多出16篇。《诗》,又称《诗经》。汉初传授《诗》的有齐、鲁、韩三家,都立于学官。毛公亦传,未得立。后来,三家诗亡缺,毛诗独传,因此《诗》又称《毛诗》。《诗》今存305篇,各篇时代早晚不一,早至周初,晚至春秋中期。《诗》不仅有很高的艺术价值,而且是了解先秦社会风貌的珍贵材料。《礼》,汉时指《仪礼》,后世指《礼记》。《仪礼》是春秋战国时代一部礼仪制度的汇编。汉世所传有戴德本、戴圣本和刘向《别录》本。《礼记》是西汉时人所编定的儒家关于礼的阐释,分为《小戴礼》和《大戴礼》两种,戴圣所编49篇并由郑玄作注的为《小戴礼》,戴德所编85篇称为《大戴礼》。《春秋》是鲁国的编年史。它按年、时、月、日记载史事,以春秋代表四时,故名《春秋》。现存《春秋》从鲁隐公元年(前722)到鲁哀公十四年(前481),共记242年间史事。虽然文句简短,但对当时政治事件都有自己的见解和评价。后人为其作注解,流传下来的有《左传》、《公羊传》和《谷梁传》。五经别名: 唐韩愈《进学解》:"《诗》正而葩。"后因称《诗经》为"葩经"。 《书经》者,孔壁藏书也,又名壁经.易经,羲经相传伏羲始作八卦,故名"羲经"。《礼记》,.整理《礼记》的是西汉学者戴德(大戴)和戴圣(小戴)叔侄二人,因此名"戴经".孔子删述春秋,绝笔于获麟。因此《春秋》叫"麟经". 【中医名词】五经①解剖结构名。《素问·经脉别论》:“水精四布,五经并行。”即肝、心、脾、肺、肾五脏的经脉。 ②推拿穴位名。指分别位于手指指腹上的心经、肝经、脾经、肺经、肾经五穴。《幼科推拿秘书·推拿手法》:“五经者,五指头之经络也。心经在中指,肝经在食指,脾经在大拇指,肺经在无名指,肾经在小指。运者以我食指运小儿五指头肉上,此法能治大小便结,开咽喉胸膈中闷塞,以及肚响腹胀、气吼泄泻诸症。” 五经之首的<易>,其义理在当今又有了重大发现:既易经的立体结构理论.在易经的立体结构理论专著 <乾坤谱>中,易经的立体结构:乾:x=1,y=1,z=1巽:x=1,y=1,z=0离:x=1,y=0,z=1兑:x=0,y=1,z=1震:x=0,y=0,z=1坎:x=0,y=1,z=0艮:x=1,y=0,z=0坤:x=0,y=0,z=0 乾坤谱解释了周易中的立体原理,证明了周易中蕴涵了一定的科学性

是指——《诗经》、《尚书》、《礼记》、《周易》和《春秋》。不清楚可以追问,满意请采纳,谢谢!

《周易》、《尚书》、《诗经》、《礼记》《春秋》

诗 书 礼 仪 乐

  • 浜旂粡鎸囦粈涔
    绛旓細鈥滀簲缁忊濇寚銆婅瘲缁忋嬨併婂皻涔︺嬨併婄ぜ璁般嬨併婂懆鏄撱嬨併婃槬绉嬨嬩簲閮銆1銆併婅瘲缁忋嬨婅瘲缁忋嬬殑鍐呭寰堜赴瀵屻傚浗椋庝富瑕佹槸姘戦棿姝岃埃锛涢泤鍜岄涓昏鏄涓昏吹鏃忕敤浜庡畻搴欍佹湞寤蜂笂鐨勮瘲姝屻傚浗椋庝腑鐨勪笉灏戠瘒绔犳彮闇蹭簡棰嗕富璐垫棌浠畫閰峰湴鍓ュ墛鍜屽ゴ褰瑰姵鍔ㄤ汉姘戠殑鎯呭喌锛屼篃鍦ㄤ竴瀹氱▼搴︿笂鍙嶆槧浜嗗姵鍔ㄤ汉姘戠殑鐢熸椿銆佹濇兂鍜屾劅鎯咃紝杩欎竴閮ㄥ垎...
  • 鍥涚粡浜斾功鎸囩殑鏄浠涔
    绛旓細鍥涚粡浜斾功鎸囩殑鏄洓涔︿簲缁忋傚洓涔︽寚鐨勬槸銆婂ぇ瀛︺嬨婁腑搴搞嬨婅璇嬨婂瓱瀛愩嬶紝浜旂粡鎸囥婅瘲缁忋嬨婂皻涔︺嬨婄ぜ璁般嬨婃槗缁忋嬨婃槬绉嬨銆傘愪腑鏂囧悕銆戯細鍥涗功浜旂粡 銆愬鏂囧悕銆戯細Four Books and Five Classics 銆愰噴 涔夈戯細涓浗鍎掑缁忓吀鍥涗功鍜屼簲缁忕殑鍚堢О 銆愬洓 涔︺戯細璁鸿銆佸瓱瀛愩佸ぇ瀛︺佷腑搴 銆愪簲 缁忋戯細璇...
  • 浜旂粡鏄浠涔鎰忔
    绛旓細浜旂粡涓鑸寚鍎掑鍏哥睄銆婅瘲缁忋嬨併婂皻涔︺嬨併婄ぜ璁般嬨併婂懆鏄撱嬨併婃槬绉嬨嬬殑鍚堢О銆傜畝鍗曚粙缁嶅涓嬶細1銆併婂懆鏄撱嬶細涔熺О銆婃槗銆嬨併婃槗缁忋嬶紝鍒楀剴瀹剁粡鍏镐箣棣栥傘婂懆鏄撱嬫槸鍗犲崪涔嬩功锛屽叾澶栧眰绁炵锛岃屽唴钑寸殑鍝茬悊鑷虫繁鑷冲紭銆2銆併婂皻涔︺嬪彜鏃剁О銆婁功銆嬨併婁功缁忋嬶紝鑷虫眽绉般婂皻涔︺嬨傗滃皻鈥濅究鏄寚鈥滀笂鈥濓紝鈥滀笂鍙も...
  • 鍙や唬鐨浜旂粡鏄鎸囦粈涔浠涔
    绛旓細鈥滀簲缁忊濓紝鎸囧剴瀹剁殑浜斿湥缁锛屽嵆銆婂懆鏄撱嬨併婂皻涔︺嬨併婅瘲缁忋嬨併婄ぜ璁般銆併婃槬绉嬨嬨
  • "浜旂粡"鏄寚鍎掑鐨勫摢浜旂缁忓吀?
    绛旓細浜旂粡鏄寚鍎掑鍏哥睄锛銆婅瘲缁忋嬨併婂皻涔︺嬨併婄ぜ璁般嬨併婂懆鏄撱嬨銆婃槬绉嬨嬨傘婅瘲銆嬫俯鏌斿鍘氾紝銆婁功銆嬬枏閫氱煡杩滐紝銆婁箰銆嬪箍鍗氭槗鑹紝銆婃槗銆嬫磥闈欑簿寰紝銆婄ぜ銆嬫伃淇簞鏁紱銆婃槬绉嬨嬪睘璇嶆瘮浜嬨
  • 浜旂粡鏄浠涔鍝簲缁
    绛旓細浜旂粡鏄寚銆婅瘲缁忋嬨併婂皻涔︺嬨併婄ぜ璁般嬨併婂懆鏄撱嬨銆婃槬绉嬨嬶紝绠绉颁负"璇椼佷功銆佺ぜ銆佹槗銆佹槬绉".銆婅瘲缁忋嬫槸鎴戝浗绗竴閮ㄨ瘲姝屾婚泦,鍏辨敹鍏ヨ嚜瑗垮懆鍒濆勾鑷虫槬绉嬩腑鍙朵簲鐧惧骞寸殑璇楁瓕305绡囥傘婅瘲缁忋嬪叡鏈夐銆侀泤銆侀涓変釜閮ㄥ垎銆傚叾涓鍖呮嫭鍗佷簲"鍥介"锛屾湁璇160绡;闆呭垎"澶ч泤"銆"灏忛泤"锛屾湁璇105绡;棰傚垎"鍛ㄩ"...
  • 浜旂粡鏄寚鍝簲缁
    绛旓細浜旂粡鏄寚銆婅瘲缁忋嬨併婂皻涔︺嬨併婄ぜ璁般嬨併婂懆鏄撱嬨銆婃槬绉嬨嬨傝繖浜旈儴鏄垜鍥借嚦浠婄殑鏈鍙ょ殑鏂囩尞锛屼篃鏄垜鍥藉彜浠e剴瀹剁殑涓昏缁忓吀銆備竴銆併婅瘲缁忋嬶紝鏄腑鍥藉彜浠h瘲姝岀殑寮绔紝鏈鏃╃殑涓閮ㄨ瘲姝屾婚泦锛屾敹闆嗕簡瑗垮懆鍒濆勾鑷虫槬绉嬩腑鍙讹紙鍓11涓栫邯鑷冲墠6涓栫邯锛夌殑璇楁瓕锛屽叡311绡囥備簩銆併婂皻涔︺嬶紝鏈鏃╀功鍚嶄负銆婁功銆嬶紝鏄竴閮ㄨ拷杩...
  • 鍥涗功浜旂粡涓殑浜旂粡鏄鎸囦粈涔?
    绛旓細浜旂粡鎸囧剴瀹跺吀绫嶃婅瘲缁忋嬨婂皻涔︺嬨婄ぜ璁般嬨婂懆鏄撱嬨婃槬绉嬨嬬殑鍚堢О銆傝繖浜旈儴涔︽槸鎴戝浗淇濆瓨鑷充粖鐨勬渶鍙よ佺殑鏂囩尞锛屼篃鏄垜鍥藉彜浠e剴瀹剁殑涓昏缁忓吀銆傘婅瘲銆嬪張绉般婅瘲缁忋嬶紝鏄垜鍥芥渶鏃╃殑涓閮ㄨ瘲闆嗭紝鐜板瓨305绡囷紝鐢遍銆侀泤銆侀涓夐儴鍒嗙粍鎴愩傛牴鎹儴鍒嗚瘲绡囪冩煡锛屾渶鏃╃殑绾︿綔鎴愪簬瑗垮懆鍒濆勾锛屾渶鏅氱殑绾︿綔鎴愪簬鏄ョ涓湡銆傚叏涔︽槸...
  • 浜旂粡鎸鐨勬槸
    绛旓細浜旂粡鎸囩殑鏄婅瘲缁忋嬨婂皻涔︺嬨婄ぜ璁般嬨婂懆鏄撱嬨婃槬绉嬨銆1銆併婅瘲缁忋嬶細鐜板瓨305绡囷紝鐢遍銆侀泤銆侀涓夐儴鍒嗙粍鎴愩傞鍖呮嫭鍗佷簲鍥介锛屽叡160绡囷紱闆呭垎澶ч泤鍜屽皬闆咃紝鍏105绡囷紱棰傚垎鍛ㄩ銆侀瞾棰傘佸晢棰傦紝鍏40绡囥傚悇绡囩殑鍒涗綔骞翠唬锛屽ぇ閮ㄥ垎宸蹭笉鍙‘鐭ャ傛牴鎹儴鍒嗚瘲绡囪冩煡锛屾渶鏃╃殑绾︿綔鎴愪簬瑗垮懆鍒濆勾锛屾渶鏅氱殑绾︿綔鎴愪簬...
  • 浜旂粡鎸鐨勬槸鍝簲缁?
    绛旓細1銆浜旂粡锛屾寚鍎掑鐨勪簲閮ㄧ粡鍏革紝鍖呮嫭锛氥婃槗銆嬨併婁功銆嬨併婅瘲銆嬨併婄ぜ銆嬨併婃槬绉嬨嬨2銆佷簲琛岋紝鎸囨湪銆佺伀銆佸湡銆侀噾銆佹按銆3銆佷簲甯革紝鎸囦粊銆佷箟銆佺ぜ銆佹櫤銆佷俊銆4銆佷簲鏁欙紝鎸(1)鐖朵箟(2)姣嶆厛(3)鍏勫弸(4)寮熸伃(5)瀛愬瓭浜旂浼︾悊閬撳痉鐨勬暀鑲层5銆佷簲闊筹細瀹--鍟--瑙--寰--缇姐6銆佷簲璋凤細绋汇侀粛銆佺ǚ銆...
  • 扩展阅读:五岳是指哪五座山 ... 四书五经六艺 ... 《四书》指的是什么 ... 四书五经指哪四种 ... 四书五经分别指什么 ... 《诗经》六艺指什么 ... 《五经》是指 ... 六艺指什么 ... 四书五经口诀 ...

    本站交流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欢迎反馈与建议,请联系电邮
    2024© 车视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