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化学必修一知识点归纳

  必修一化学知识重点

  化学计量

  ①物质的量

  定义:表示一定数目微粒的集合体 符号n 单位 摩尔 符号 mol

  阿伏加德罗常数:0.012kgC-12中所含有的碳原子数。用NA表示。 约为6.02x1023

  微粒与物质的量

  公式:n=

  ②摩尔质量:单位物质的量的物质所具有的质量 用M表示 单位:g/mol 数值上等于该物质的分子量

  质量与物质的量

  公式:n=

  ③物质的体积决定:①微粒的数目②微粒的大小③微粒间的距离

  微粒的数目一定 固体液体主要决定②微粒的大小

  气体主要决定③微粒间的距离

  体积与物质的量

  公式:n=

  标准状况下 ,1mol任何气体的体积都约为22.4L

  ④阿伏加德罗定律:同温同压下, 相同体积的任何气体都含有相同的分子数

  ⑤物质的量浓度:单位体积溶液中所含溶质B的物质的量。符号CB 单位:mol/l

  公式:CB=nB/V nB=CB×V V=nB/CB

  溶液稀释规律 C(浓)×V(浓)=C(稀)×V(稀)

  ⑥ 溶液的配置

  (l)配制溶质质量分数一定的溶液

  计算:算出所需溶质和水的质量。把水的质量换算成体积。如溶质是液体时,要算出液体的体积。

  称量:用天平称取固体溶质的质量;用量简量取所需液体、水的体积。

  溶解:将固体或液体溶质倒入烧杯里,加入所需的水,用玻璃棒搅拌使溶质完全溶解.

  (2)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溶液 (配制前要检查容量瓶是否漏水)

  计算:算出固体溶质的质量或液体溶质的体积。

  称量:用托盘天平称取固体溶质质量,用量简量取所需液体溶质的体积。

  溶解:将固体或液体溶质倒入烧杯中,加入适量的蒸馏水(约为所配溶液体积的1/6),用玻璃棒搅拌使之溶解,冷却到室温后,将溶液引流注入容量瓶里。

  洗涤(转移):用适量蒸馏水将烧杯及玻璃棒洗涤2-3次,将洗涤液注入容量瓶。振荡,使溶液混合均匀。

  定容:继续往容量瓶中小心地加水,直到液面接近刻度2-3mm处,改用胶头滴管加水,使溶液凹面恰好与刻度相切。把容量瓶盖紧,再振荡摇匀。

  5、过滤 过滤是除去溶液里混有不溶于溶剂的杂质的方法。

  过滤时应注意:①一贴:将滤纸折叠好放入漏斗,加少量蒸馏水润湿,使滤纸紧贴漏斗内壁。

  ②二低:滤纸边缘应略低于漏斗边缘,加入漏斗中液体的液面应略低于滤纸的边缘。

  ③三靠:向漏斗中倾倒液体时,烧杯的夹嘴应与玻璃棒接触;玻璃棒的底端应和过滤器有三层滤纸处

  高一化学考点知识

  一、 铁及其化合物性质

  1. Fe2+及Fe3+离子的检验:

  ① Fe2+的检验:(浅绿色溶液)

  a) 加氢氧化钠溶液,产生白色沉淀,继而变灰绿色,最后变红褐色。

  b) 加KSCN溶液,不显红色,再滴加氯水,溶液显红色。

  ② Fe3+的检验:(黄色溶液)

  a) 加氢氧化钠溶液,产生红褐色沉淀。

  b) 加KSCN溶液,溶液显红色。

  2. 主要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① 铁与盐酸的反应:Fe+2HCl=FeCl2+H2↑

  ② 铁与硫酸铜反应(湿法炼铜):Fe+CuSO4=FeSO4+Cu

  ③ 在氯化亚铁溶液中滴加氯水:(除去氯化铁中的.氯化亚铁杂质)3FeCl2+Cl2=2FeCl3

  ④ 氢氧化亚铁在空气中变质:4Fe(OH)2+O2+2H2O=4Fe(OH)3

  ⑤ 在氯化铁溶液中加入铁粉:2FeCl3+Fe=3FeCl2

  ⑥ 铜与氯化铁反应(用氯化铁腐蚀铜电路板):2FeCl3+Cu=2FeCl2+CuCl2

  ⑦ 少量锌与氯化铁反应:Zn+2FeCl3=2FeCl2+ZnCl2

  ⑧ 足量锌与氯化铁反应:3Zn+2FeCl3=2Fe+3ZnCl2

  二、 氮及其化合物的性质

  1. “雷雨发庄稼”涉及反应原理:

  ① N2+O2放电===2NO

  ② 2NO+O2=2NO2

  ③ 3NO2+H2O=2HNO3+NO

  2. 氨的工业制法:N2+3H2 2NH3

  3. 氨的实验室制法:

  ① 原理:2NH4Cl+Ca(OH)2△==2NH3↑+CaCl2+2H2O

  ② 装置:与制O2相同

  ③ 收集方法:向下排空气法

  ④ 检验方法:

  a) 用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试验,会变蓝色。

  b) 用沾有浓盐酸的玻璃棒靠近瓶口,有大量白烟产生。NH3+HCl=NH4Cl

  ⑤ 干燥方法:可用碱石灰或氧化钙、氢氧化钠,不能用浓硫酸。

  4. 氨与水的反应:NH3+H2O=NH3•H2O NH3•H2O NH4++OH-

  5. 氨的催化氧化:4NH3+5O2 4NO+6H2O(制取硝酸的第一步)

  6. 碳酸氢铵受热分解:NH4HCO3 NH3↑+H2O+CO2↑

  7. 铜与浓硝酸反应:Cu+4HNO3=Cu(NO3)2+2NO2↑+2H2O

  8. 铜与稀硝酸反应:3Cu+8HNO3=3Cu(NO3)2+2NO↑+4H2O

  9. 碳与浓硝酸反应:C+4HNO3=CO2↑+4NO2↑+2H2O

  10. 氯化铵受热分解:NH4Cl NH3↑+HCl↑

  必修一化学基础知识

  离子反应

  1、电离 ( ionization )

  电离:电解质溶于水或受热熔化时解离成自由离子的过程。

  酸、碱、盐的水溶液可以导电,说明他们可以电离出自由移动的离子。不仅如此,酸、碱、盐等在熔融状态下也能电离而导电,于是我们依据这个性质把能够在水溶液里或熔融状态下能导电的化合物统称为电解质。

  2、电离方程式

  H2SO4 = 2H+ + SO42- HCl = H+ + Cl- HNO3 = H+ + NO3-

  硫酸在水中电离生成了两个氢离子和一个硫酸根离子。盐酸,电离出一个氢离子和一个氯离子。硝酸则电离出一个氢离子和一个硝酸根离子。电离时生成的阳离子全部都是氢离子的化合物我们就称之为酸。从电离的角度,我们可以对酸的本质有一个新的认识。那碱还有盐又应怎么来定义呢?

  电离时生成的阴离子全部都是氢氧根离子的化合物叫做碱。

  电离时生成的金属阳离子(或NH4+)和酸根阴离子的化合物叫做盐。

  书写下列物质的电离方程式:KCl、NaHSO4、NaHCO3

  KCl == K+ + Cl― NaHSO4 == Na+ + H+ +SO42― NaHCO3 == Na+ + HCO3―

  这里大家要特别注意,碳酸是一种弱酸,弱酸的酸式盐如碳酸氢钠在水溶液中主要是电离出钠离子还有碳酸氢根离子;而硫酸是强酸,其酸式盐就在水中则完全电离出钠离子,氢离子还有硫酸根离子。

  〔小结〕注意:1、 HCO3-、OH-、SO42-等原子团不能拆开

  2、HSO4―在水溶液中拆开写,在熔融状态下不拆开写。

  3、电解质与非电解质

  ①电解质:在水溶液里或熔化状态下能够导电的化合物,如酸、碱、盐等。

  ②非电解质:在水溶液里和熔融状态下都不导电的化合物,如蔗糖、酒精等。

  小结

  (1)、能够导电的物质不一定全是电解质。

  (2)、电解质必须在水溶液里或熔化状态下才能有自由移动的离子。

  (3)、电解质和非电解质都是化合物,单质既不是电解也不是非电解质。

  (4)、溶于水或熔化状态;注意:“或”字

  (5)、溶于水和熔化状态两各条件只需满足其中之一,溶于水不是指和水反应;

  (6)、化合物,电解质和非电解质,对于不是化合物的物质既不是电解质也不是非电解质。

  4、电解质与电解质溶液的区别:

  电解质是纯净物,电解质溶液是混合物。无论电解质还是非电解质的导电都是指本身,而不是说只要在水溶液或者是熔化能导电就是电解质。5、强电解质:在水溶液里全部电离成离子的电解质。

  6、弱电解质:在水溶液里只有一部分分子电离成离子的电解质。

  强、弱电解质对比

  强电解质 弱电解质

  物质结构 离子化合物,某些共价化合物 某些共价化合物

  电离程度 完全 部分

  溶液时微粒 水合离子 分子、水合离子

  导电性 强 弱

  物质类别实例 大多数盐类、强酸、强碱 弱酸、弱碱、水

  8、离子方程式的书写• 第一步:写(基础) 写出正确的化学方程式

  第二步:拆(关键) 把易溶、易电离的物质拆成离子形式(难溶、难电离的以及气体等仍用化学式表示) 第三步:删(途径)



  • 鍖栧楂樹竴蹇呬慨涓鐭ヨ瘑鐐瑰綊绾
    绛旓細鍖栧楂樹竴蹇呬慨涓鏈夊摢浜涚煡璇嗙偣鍛?鎰熷叴瓒g殑灏忎紮浼村揩鏉ュ拰鎴戜竴璧风湅鐪嬪惂銆備笅闈㈡槸鐢辨垜涓哄ぇ瀹舵暣鐞嗙殑鈥鍖栧楂樹竴蹇呬慨涓鐭ヨ瘑鐐瑰綊绾鈥濓紝浠呬緵鍙傝冿紝娆㈣繋澶у闃呰銆傚寲瀛﹂珮涓蹇呬慨涓鐭ヨ瘑鐐瑰綊绾 鏈夋満浠h〃鐗╄川鐨勭墿鐞嗘ц川 1. 鐘舵 鍥烘侊細楗卞拰楂樼骇鑴傝偑閰搞佽剛鑲乀NT銆佽悩銆佽嫰閰氥佽憽钀勭硸銆佹灉绯栥侀害鑺界硸銆佹穩绮夈佺氦缁寸礌銆侀唻(...
  • 楂樹腑鍖栧蹇呬慨涓鐭ヨ瘑鐐鎻愮翰
    绛旓細鈽 楂樹竴鍖栧蹇呬慨涓鐭ヨ瘑鐐瑰綊绾鎬荤粨 鈽 楂樹腑鍖栧蹇呬慨涓鍩虹鐭ヨ瘑鐐规荤粨 鈽 楂樹腑楂樹竴鍖栧蹇呬慨涓鐭ヨ瘑鐐规荤粨 var _hmt = _hmt || []; (function() { var hm = document.createElement("script"); hm.src = "https://hm.baidu.com/hm.js?3b57837d30f874be5607a657c671896b"; var...
  • 楂樹竴鍖栧蹇呬慨涓鐭ヨ瘑鐐规荤粨
    绛旓細鎯充簡瑙i珮涓鍖栧鐭ヨ瘑锛屽涔犲珐鍥哄寲瀛︾煡璇嗙殑灏忎紮浼达紝璧剁揣杩囨潵鐬т竴鐬у惂銆備笅闈㈢敱鎴戜负浣犵簿蹇冨噯澶囦簡鈥楂樹竴鍖栧蹇呬慨涓鐭ヨ瘑鐐规荤粨鈥濓紝鏈枃浠呬緵鍙傝冿紝鎸佺画鍏虫敞鏈珯灏嗗彲浠ユ寔缁幏鍙栨洿澶氱殑鐭ヨ瘑鐐癸紒楂樹竴鍖栧蹇呬慨涓鐭ヨ瘑鐐规荤粨 涓銆佹皑姘斿強閾电洂銆1.姘ㄦ皵鐨勬ц川锛氭棤鑹叉皵浣擄紝鍒烘縺鎬ф皵鍛炽佸瘑搴﹀皬浜庣┖姘斻佹瀬鏄撴憾浜庢按锛堜笖蹇級1...
  • 楂樹竴鍖栧蹇呬慨涓鐭ヨ瘑鐐规荤粨
    绛旓細2016-11-15 楂樹竴鍖栧蹇呬慨涓鐭ヨ瘑鐐规荤粨 90 2012-06-15 浜烘暀鐗堥珮涓鍖栧蹇呬慨涓蹇呬慨浜岀煡璇嗙偣鎬荤粨 36 2011-11-03 浜烘暀鐗堥珮涓鍖栧蹇呬慨涓鐭ヨ瘑鐐规荤粨 282 2012-06-30 楂樹竴鍘嗗彶蹇呬慨浜岀煡璇嗙偣鎬荤粨 4248 2010-12-26 楂樹竴鍖栧蹇呬慨涓鐭ヨ瘑鐐规荤粨,瑕佸叏闈,璋㈣阿鏈汉鎬ラ渶 365 2011-08-23 鍖栧蹇呬慨涓鐭ヨ瘑鐐规荤粨 2011-...
  • 楂樹腑鍖栧蹇呬慨涓鐭ヨ瘑鐐规荤粨
    绛旓細涓嬮潰鏄垜鏀堕泦鐨楂樹竴鍖栧蹇呬慨涓鐭ヨ瘑鐐规荤粨锛屽笇鏈涘ぇ瀹惰鐪熼槄璇伙紒 涓閲嶇偣鑱氱劍 1娣峰悎鐗╃殑鍒嗙鍘熺悊鍜屽垎绂绘柟娉 2娣峰悎鐗╁垎绂绘柟娉曠殑鎿嶄綔 3绂诲瓙鐨勬楠屽強妫楠岃瘯鍓傜殑閫夋嫨 4鐗╄川鍒嗙涓庢彁绾繃绋嬬殑绠鍗曡璁 5鐗╄川鐨勯噺鍙婂叾鍗曚綅銆傞珮涓寲瀛﹀繀淇竴鐭ヨ瘑鐐规荤粨 #xE768 鎴戞潵绛 1涓洖绛 #鐑# 鍝簺鐧岀棁鍙兘浼氶仐浼犵粰涓嬩竴浠o紵
  • 楂樹竴鍖栧蹇呬慨涓涓婂唽鐭ヨ瘑鐐
    绛旓細銆 #楂樹竴# 瀵艰銆戣繘鍏ラ珮涓悗,寰堝鏂扮敓鏈夎繖鏍风殑蹇冪悊钀藉樊,姣旇嚜宸辨垚缁╀紭绉鐨勫ぇ鏈変汉鍦,寰堝皯鏈変汉娉ㄦ剰鍒拌嚜宸辩殑瀛樺湪,蹇冪悊鍥犳澶辫 ,杩欐槸姝e父蹇冪悊,浣嗘槸搴斿敖蹇繘鍏ュ涔犵姸鎬併 楂樹竴棰戦亾涓烘鍦ㄥ姫鍔涘涔犵殑浣鏁寸悊浜嗐楂樹竴鍖栧蹇呬慨涓涓婂唽鐭ヨ瘑鐐銆,甯屾湜瀵逛綘鏈夊府鍔! 1.楂樹竴鍖栧蹇呬慨涓涓婂唽鐭ヨ瘑鐐 姘皵 鐗╃悊鎬ц川:榛勭豢鑹叉皵浣,鏈夊埡婵...
  • 涓鍖栧楂樹竴鐩稿叧鐨蹇呬慨涓鐭ヨ瘑鐐规荤粨
    绛旓細鈶″悓涓鏃忎腑鐨勫厓绱犳牳澶栫數瀛愭暟鐩稿悓銆佸厓绱犵殑鍖栧鎬ц川鐩镐技锛屼粠涓婅嚦涓嬫牳鐢佃嵎鏁般佽川瀛愭暟銆佺數瀛愬眰鏁颁緷娆¢掑銆備笌鍖栧楂樹竴鐩稿叧鐨勫繀淇竴鐭ヨ瘑鐐规荤粨鐩稿叧 鏂囩珷 锛氣槄 楂樹竴鍖栧蹇呬慨涓鐭ヨ瘑鐐瑰綊绾鎬荤粨 鈽 楂樹竴鍖栧蹇呬慨涓鐭ヨ瘑鐐规荤粨 鈽 楂樹腑鍖栧蹇呬慨涓鐭ヨ瘑鐐规荤粨(绗竴绔)鈽 楂樹竴鍖栧蹇呬慨涓鐭ヨ瘑鐐规荤粨璇︾粏瑙f瀽 ...
  • 2022楂樹竴鍖栧蹇呬慨涓鐭ヨ瘑鐐瑰綊绾
    绛旓細2022 楂樹竴鍖栧 蹇呬慨涓鐭ヨ瘑鐐瑰綊绾鏈夊摢浜涗綘鐭ラ亾鍚?楂樹腑鍖栧瑙i鎶宸ф眹鎬讳綔涓轰互瀹為獙涓哄熀纭鐨勪竴闂ㄥ绉戯紝楂樹腑鍖栧鍏锋湁杈冨己鐨勫疄鐢ㄦу拰鍒涢犳э紝涓璧锋潵鐪嬬湅2022楂樹竴鍖栧蹇呬慨涓鐭ヨ瘑鐐瑰綊绾锛屾杩庢煡闃!楂樹竴鍖栧蹇呬慨涓鐭ヨ瘑鐐瑰綊绾 瀛愮粨鏋勭煡璇嗕腑鐨勫叓绉嶅喅瀹氬叧绯伙細鈶犺川瀛愭暟鍐冲畾鍘熷瓙鏍告墍甯︾殑鐢佃嵎鏁(鏍哥數鑽锋暟)鍥犱负鍘熷瓙涓...
  • 楂樹竴浜烘暀鐗蹇呬慨涓 鍖栧鐨鐭ヨ瘑鐐
    绛旓細楂樹竴鍖栧鐭ヨ瘑鐐规荤粨绗竴閮ㄥ垎 1銆佺~閰告牴绂诲瓙鐨勬楠: bacl2 + na2so4 = baso4鈫+ 2nacl 2銆佺⒊閰告牴绂诲瓙鐨勬楠: cacl2 + na2co3 = caco3鈫 + 2nacl 3銆佺⒊閰 閽犱笌鐩愰吀鍙嶅簲: na2co3 + 2hcl = 2nacl + h2o + co2鈫 4銆佹湪鐐繕鍘熸哀鍖栭摐: 2cuo + c 楂樻俯 2cu + co2鈫 5銆侀搧鐗囦笌纭吀 閾滄憾娑...
  • 浜烘暀鐗楂樹竴鍖栧蹇呬慨涓鐭ヨ瘑鐐规荤粨
    绛旓細浜烘暀鐗堝寲瀛﹀繀淇竴铏界劧涓嶆槸寰堥毦锛屼絾鏄唴瀹规瘮杈冨锛屾湁浜涘鐢熷湪瀛︿範鐨勬椂鍊欎細璁颁覆锛屼笅闈㈡槸鎴戜负澶у鏁寸悊鐨勪汉鏁欑増鍖栧蹇呬慨涓鐭ヨ瘑鐐规荤粨锛屽笇鏈涘ぇ瀹跺枩娆備汉鏁欑増楂樹竴鍖栧蹇呬慨涓鍖栧瀹為獙 浜烘暀鐗堝繀淇竴鐨勫寲瀛﹀疄楠屽畨鍏細鈶犲仛鏈夋瘨姘斾綋鐨勫疄楠屾椂锛屽簲鍦ㄩ氶鍘ㄤ腑杩涜锛屽苟娉ㄦ剰瀵瑰熬姘旇繘琛岄傚綋澶勭悊(鍚告敹鎴栫偣鐕冪瓑)銆傝繘琛屾槗鐕...
  • 扩展阅读:高一化学知识清单 ... 高一化学知识点手写 ... 高一化学学霸笔记整理 ... 高一化学每章思维导图 ... 高一化学笔记整理手抄 ... 新高一化学必修一目录 ... 化学高一视频课程 ... 高一化学笔记手写全套 ... 高一化学第一单元知识点总结 ...

    本站交流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欢迎反馈与建议,请联系电邮
    2024© 车视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