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本细读,在汉语中出生入死——王崧舟老师听课有感

王崧舟老师是语文诗人,我听他的第一节课就是《枫桥夜泊》,犹记得听第一遍给我带来的震撼,那是种发自于内心的惊叹与佩服,十分享受又回味无穷,一遍根本就不过瘾,于是便有了第二遍,第三遍……很多时候我还要暂停回放,我的思绪不时地被王老师的课吸引,竟然连听课记录都忘记了写,这一课每听一遍便给我带来不同的感受,引发我不同的思考。

在群星闪耀的唐代诗人中,张继并不起眼,但他留下一首《枫桥夜泊》,足以让他的光芒永不暗淡。这首《枫桥夜泊》,让苏州城的寒山寺成为了著名的旅游景点,每年的元旦和除夕,还会有很多的日本游客来到苏州,聆听那跨越千古时空的寒山寺的钟声。

整首诗蕴含着淡淡的愁绪,欲说还休。要想让学生走进这首诗,走进张继,体悟到这首诗的情感,一定要给学生搭建好桥梁,让学生充分诵读,以读促悟,让学生走进整首诗,走进张继的内心世界。王老师就是这样做的,他的课朴实厚重,没有花哨的课堂导入,直接切入正题,由今到古,以一首首写“钟声”的诗做引,引出寒山寺,引出愁眠,引出张继,让学生真正的走进诗中,走进张继。王老师还巧妙地提取出诗中的关键词“对”,揭示适中的景物都是在配合着张继的愁眠,因为愁眠,诗人的所见、所闻让他心生孤寂、悲凉之感,悲凉之情化作“霜满天”的意象,于是作者情动而辞发,写下了千古名篇——《枫桥夜泊》。当月落之后一切景物已经消失不见,天地之间唯独只剩悠悠的钟声抚慰着张继的心灵,让学生化身钟声对张继进行劝慰,最后引出代表着我国古诗文化中代表思乡精神意象的“明月”。

自张继以来,人们表达心中的思想愁苦,又有了新的精神意象——“钟声”,这样的钟声穿越了时光和岁月,根植于我们中国文人的内心,成为了我们心中不朽的文化经典。

王老师的课,满含了中国经典文化,像一件艺术品,值得让人细细观赏;像是一壶好酒,饮来让人觉得酣畅淋漓;更像一壶好茗,悠悠茶香,沁人心脾,回味无穷。

听他的《湖心亭看雪》:感受作者将自己化作天地之间小人“一粒”,以天地的视角感受天人合一的境界,让学生也处在这“天人合一”的境界之中,不知不觉中让自己也置身于“人课合一”境界;我听他的《长相思》:他从“故园”的精神意象出发,通过诵读将学生带进精心创设好的意境当中,通过“身”“心”的分离体会纳兰性德“身在军营心处故园”的愁思。通过情景的创设让学生感知征战途中和故园画面的不同。王老师的语言极富画面感和感染力,特别善于引导学生入情入境,让学生能“进得去,出的来”。

王崧舟老师倡导教学应进行“文本细读”,通过对这种对语言文字极其敏感的文本细读,王崧舟老师总能发现文字背后的东西,在字里行间读到文本中隐藏起来的东西,结合自己的体验和想象,将文本读成自己的生命体验受。

文本细读,用朱光潜先生的话就是“慢慢走,欣赏。”王崧舟老师把它改成“慢慢读,欣赏”,文本细读就得细细的读,要有一种从容的心态,不急不躁,不温不火,慢慢读,慢慢品,慢慢嚼,慢慢赏,才能读出味道。用王尧先生的话来说,就是“在汉语中出生入死”,就是要我们沉浸在文本中,让我们的精神、我们的生命我们的灵魂脱胎换骨,在从文本中出来的时候,就脱胎换骨。南帆先生认为文本细读就是“沉入词语”,词语是语言的最小的有意义的单位,细读文本就是要细读到最小的意义单位,要一个词语、一个词语地咀嚼。“沉入”就是要跟文本有一种全身心的亲密接触。谭雪纯先生认为文本细读就是“穿行在多重话语之间”,他认为一个文本,有着多重话语,文本的内涵非常丰富且是常读常新的,甚至是无限可能的存在。细读文本还是一种“穿行”的方式,一种类似于“老牛耕地”的深耕细作的方式。夏丏尊先生则认为文本细读要求我们“引发一种对语言的敏感”,就是见微知著,洞察一切,管斑窥豹。

王崧舟老师对王荣生教授提倡的教学理念十分推崇,也是王荣生教授理念的践行者,下面就王崧舟老师的“文本细读”理念进行阐述。

王崧舟老师在文本细读的时候极其强调要有对文字的敏感性,他结合自己执教的《小珊迪》一课展开具体的论述,首先这是一篇写人的文章,对于写人的文章他特别关注人物所处的环境,包括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他还特别关注人物自身的表现,包括人物的语言、动作、外貌、神态及他的内心活动等等。从题目中的“小”他读出了四层意味:1.这是个小孩子,年龄小。2.珊迪的身体弱小,发育不良。3.珊迪在那个社会中地位渺小。4.第四层意味最重要,珊迪的形象在精神上是高大的,在灵魂上是伟大的,但课题偏偏要用“小”这个字来描述珊迪,这就有一种反讽的味道和力量。通过这样的细读课题,才能读出味道和神韵来。

通过对这种对语言文字极其敏感的文本细读,王崧舟老师总能发现文字背后的东西,在字里行间读到文本中隐藏起来的东西,结合自己的体验和想象,将文本读成自己的生命体验。

文本细读,相遇的不光是语言文字,更是人与人的精神,就是与一个个高尚的灵魂促膝长谈,是一次高尚的精神洗礼、心灵享受。由此我感触到,语文教学不能脱离文本,要把自己穿行在文本之中,在品味语言的同时理解、感受文本所要传达的意境和情感。

  • 浼樼鏁欏笀鐨勪釜浜哄伐浣滄荤粨
    绛旓細浜庢槸鎴戞妸鑷繁娌夊叆浜嗕功涓,鍙嶆,閽荤爺,鏂囨湰缁嗚,鍦鏂囩珷涓嚭鐢熷叆姝鈥︹︿紬閲屽浠栧崈鐧惧害,缁忚繃鍑勮嫤,瀛ょ嫭鐨勬笎淇箣鍚,寰堝簡骞,鎴戠粓浜庨】鎮,鈥溾滆摝鐒跺洖棣,閭d汉鍗村湪,鐏伀闃戠強澶勨濄傚湪鏁欏涓婃垜寮濮嬪皬鏈夋垚缁,鍘诲勾鍐ぉ鎴戞墽鏁欑殑璇炬枃銆婃儕寮撲箣楦熴嬪拰銆婂皬钀濆崪澶寸殑鏁呬簨銆嬪湪鏁欏璇勬瘮涓緱鍒颁簡鍚棰嗗鐨勪竴鑷村ソ璇,鎴戞墍鍐欑殑.璁烘枃鍜...
  • 扩展阅读:怼人不带脏字还很优雅 ... 高级女人独立文案 ... 发朋友圈讽刺小人的句子 ... 《文本细读 》孙绍振 ... 诗歌文本细读的方法 ... 专治嘴贱的人短句 ... 骂女人最狠最贱的诗词 ... 憋屈的句子文言文 ... 文本细读法和文献研究法 ...

    本站交流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欢迎反馈与建议,请联系电邮
    2024© 车视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