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文献的主要载体及其特点 世界上其他国家古代文献的载体形式有哪些?

\u53e4\u4ee3\u6587\u732e\uff1a\u8bf7\u5217\u4e3e\u53e4\u4ee3\u6587\u732e\u7684\u4e3b\u8981\u8f7d\u4f53\u5f62\u5f0f\u5e76\u6307\u51fa\u5404\u81ea\u957f\u5904\u548c\u77ed\u5904

1\u3002\u5510\u4ee3\u5b59\u6a35\u7684\u300a\u5b59\u53ef\u4e4b\u6587\u96c6\u300b\uff0c\u5b8b\u4ee3\u6587\u5929\u7965\u7684\u300a\u6587\u5c71\u5148\u751f\u96c6\u300b\uff0c\u5510\u4ee3\u675c\u752b\u7684\u300a\u675c\u5c11\u9675\u96c6\u300b
2\u3002\u5e94\u8be5\u662f\u540e\u6765\u52a0\u7684\u3002\u300a\u53e4\u300b\u8fd9\u7bc7\u957f\u8bd7\u4e2d\uff0c\u5173\u4e8e\u7126\u4ef2\u537f\u59bb\u5ac1\u7ed9\u7126\u4e4b\u540e\uff0c\u5230\u88ab\u4f11\u56de\u5bb6\uff0c\u5176\u95f4\u7a76\u7adf\u6709\u591a\u5c11\u5e74\uff0c\u867d\u672a\u51c6\u786e\u660e\u8a00\uff0c\u4e5f\u6709\u4e09\u5904\u53ef\u77e5\u4e00\u4e8c\uff1a
\u4e00\u662f\u201c\u7ed3\u53d1\u540c\u6795\u5e2d\uff0c\u9ec4\u6cc9\u5171\u4e3a\u53cb\u3002\u5171\u4e8b\u4e8c\u4e09\u5e74\uff0c\u59cb\u5c14\u672a\u4e3a\u4e45\u201d\u53e5\uff0c\u7126\u4ef2\u537f\u8bf4\u201c\u5171\u4e8b\u4e8c\u4e09\u5e74\u201d\uff0c\u5373\u8c13\u65f6\u95f4\u4e0d\u957f\uff0c\u53ea\u6709\u4e24\u4e09\u5e74\u65f6\u5149\uff1b
\u4e8c\u662f\u7126\u59bb\u81ea\u79f0\u201c\u65b0\u5987\u201d\uff0c\u65b0\u5ac1\u4e4b\u5973\uff0c\u6216\u51fa\u5ac1\u65f6\u95f4\u53ea\u6709\u4e24\u4e09\u5e74\u672a\u751f\u80b2\u8005\uff0c\u624d\u53eb\u65b0\u5987\uff0c\u65f6\u95f4\u957f\u4e86\uff0c\u5982\u4f55\u8fd8\u53eb\u201c\u65b0\u5987\u201d\uff1f\uff01
\u4e09\u662f\u7126\u59bb\u88ab\u4f11\u56de\u5bb6\u540e\u4e0d\u4e45\uff0c\u201c\u53bf\u4ee4\u9063\u5a92\u6765\u3002\u4e91\u6709\u7b2c\u4e09\u90ce\uff0c\u7a88\u7a95\u4e16\u65e0\u53cc\u3002\u5e74\u59cb\u5341\u516b\u4e5d\uff0c\u4fbf\u8a00\u591a\u4ee4\u624d\u201d\u3002\u8fd9\u4e2a\u53bf\u592a\u7237\u7684\u4e09\u516c\u5b50\uff0c\u201c\u5e74\u59cb\u5341\u516b\u4e5d\u201d\uff0c\u5982\u679c\u7126\u59bb\u5e74\u9f84\u8f83\u5927\uff0c\u53bf\u592a\u7237\u7684\u5341\u516b\u4e5d\u7684\u4e09\u516c\u5b50\u5982\u4f55\u770b\u5f97\u4e0a\u5979\u5462\uff1f\uff01
\u53e4\u4ee3\u5973\u5b50\u5341\u4e94\u516d\u5c81\u51fa\u9601\u662f\u5f88\u6b63\u5e38\u7684\uff0c\u7126\u59bb\u5ac1\u7ed9\u7126\u4ef2\u537f\u65f6\uff0c\u5e94\u8be5\u572815~16\u5c81\uff0c\u8fd9\u6837\u5171\u540c\u751f\u6d3b2~3\u5e74\uff0c\u88ab\u4f11\u56de\u5a18\u5bb6\uff0c\u4e5f\u5c3117~19\u5c81\uff0c\u4e5f\u8fd8\u7b97\u9002\u5f53\u7684\u5e74\u9f84\u3002
\u81f3\u4e8e\u201c\u5341\u4e03\u9063\u6c5d\u5ac1\u201d\uff0c\u5e94\u8be5\u662f\u865a\u5c81\uff0c\u4e2d\u56fd\u7684\u5e74\u9f84\u6309\u519c\u5386\u8ba1\u7b97\uff0c\u901a\u5e38\u4f1a\u6bd4\u5b9e\u9645\u5e74\u9f84\u5927\u4e00\u5c81\uff0c\u751a\u81f3\u5927\u4e24\u5c81\u3002\u8fd9\u6837\u7b97\u6765\uff0c\u5c0f\u59d1\u5728\u77ed\u77ed\u4e24\u4e09\u5e74\uff0c\u4fbf\u4ece\u201c\u59cb\u6276\u5e8a\u201d\u957f\u5230\u201c\u5982\u6211\u957f\u201d\uff0c\u662f\u4e0d\u53ef\u80fd\u7684\u3002\u6240\u4ee5\uff0c\u5728\u4e0b\u8ba4\u4e3a\uff0c\u8fd9\u662f\u540e\u4eba\u52a0\u4e0a\u53bb\u7684\u3002

\u4e16\u754c\u4e0a\u53e4\u4ee3\u6587\u5b57\u7684\u8f7d\u4f53\u4e3b\u8981\u4ee5\u5951\u7ea6\u7684\u5f62\u5f0f\u51fa\u73b0\u50cf\u6c49\u8c1f\u62c9\u6bd4\u6cd5\u5178\u4e4b\u7c7b\u7684\u90fd\u662f\u4e00\u8d77\u7ea6\u7684\u53d1

文档介绍:第一章古典文献的载体和形式
文献的载体和形式
刻铸型载体(甲骨、金石) →书写型载体(简牍、缣帛、莎草纸、羊皮纸、贝叶等) →书写兼印刷型载体(纸) →感应性载体(胶片、磁带、磁盘、光盘数据库)
汉代,我国发明了造纸术,纸张被广泛使用,成为各类文献的理想载体,而且使用时间最长。直至目前,我国仍以纸为文献的主要载体。新近出现的感光材料和磁性材料,即胶片和磁带,是一种新型的文献载体,颇受青睐,已被广泛采用,在某些领域,大有取代纸张的趋势。
第一节载体形式
1.甲骨
甲骨文在清光绪二十五年(1899)被发现,当时,住在北京的金石收藏家王懿荣因治病的一个偶然机会,发现中药中的“龙骨”,即甲骨上刻有古文字,他便四处搜求,其得约1500片。
不久,王懿荣去世,其甲骨为丹徒人刘鹗(铁云)收藏,刘又继续收集,共计约5000片。选出其中字迹完好的1058片,于1903年拓印成《铁云藏龟》,这是著录甲骨文的第一籍。
1904年朴学大师孙诒让据此写成《契文举例》二卷,可谓我国学者研究甲骨文的开始。
1907年上虞罗振玉开始收藏甲骨,并亲自前往调查,所得甲骨三万片以上。
罗振玉于1913年先后印行了《殷墟书契后编》等专著,成为研究甲骨文献的必读之书。

王国维于1917年发表《殷先公先王考》,以实物为依据论证了《史记·殷本纪》所载王世系为信史,是第一篇具有重大学术价值的论文。
从1928年至1937年,前中央研究院先后对河南殷墟进行了15次发掘,获大批甲骨文,并编印出版了《殷墟文字甲编》、《殷墟文字乙编》。
1955年,由中国科学院考古研究所编成《殷墟文字缀合》,近年又编成《甲骨文合集》,洋洋大观,集甲骨文之大成。
2.金石
商代至秦汉时期,奴隶主贵族主要采用铜和锡的合金,铸造礼器、乐器、日用品等器物,因它呈青灰色,故称青铜器。青铜器其上常常铸上或刻有文字,简称“铭文”,又称“金文”。
青铜器中的礼器以鼎居多,乐器以钟居多,所以前人便把钟和鼎作为青铜器的别称,其铭文又习称“钟鼎文”。
石刻,比在青铜器上刻铸文字较为容易,秦汉以来,石刻逐渐取代了金刻的主要地位。我国现存最早的石刻文字是石鼓文,唐代初年发现于大兴县(今陕西宝鸡市南),在10个琢磨的鼓形石上,各刻四言诗一首,歌咏秦国君畋猎游乐生活,故又称“猎碣”。
关于石鼓的制作时代,争议颇多,或谓周宣王时所作,或谓周成王时所作。南宋郑樵因其文往往与秦器相合,定为秦刻。后世亦多从此说,公认石鼓石为秦刻石,石鼓经千余年的辗转流移,十石文字大多剥落,其中一石,字迹竟全然无存,原石今藏故宫博物院。
郭沫若有《石鼓文研究》一书,可资参考。
秦始皇统一六国后,多次巡行各地,到处刻石记功。计有泰山、峄山、琅琊、支罘、东观、碣石和会嵇等刻石。字体均为小篆,相传为李斯所书。这些石刻大都湮没,现仅琅琊石刻残存
13行87字,陈列于中国历史博物院。司马迁将这些石刻文字收入《秦始皇本纪》,开创了以石刻文字为史料的先例。
“石经”:自东汉以来,魏、唐、后蜀、两宋和清各朝均刻有石经。其中最重要的有《熹平石经》(东汉)、《正始石经》(魏)和《开成石经》(唐)三种。
三、简牍
简牍,即竹(或木)简与木版的合称。
古代把书写的狭长竹片,称作“简”,把木版称为“牍”或“版”。版牍呈四方形,亦称“方”。把诸简编连在一起称“册”,是编连诸简的象形字。“册”通策,亦称“策”。古人常说的“简牍”、“方策”就是指写在竹片木版上的书籍。
简策的编连方法,有的是先编后写,也有的是先写后编。用牛皮编连的称“韦编”。

“晚喜《易》,读《易》书韦编三绝。”
——《史记·孔子世家》
用丝带编连的叫“丝编”,有各种颜色
“孙子书,以杀青简,编以缥丝绳。”
——刘向《别录》
1977年4月,山东临沂银雀山一号汉墓出土竹简4942枚,大部分为先秦古书,《孙子兵法》、《孙膑兵法》、《六韬》、《尉缭子》、《墨子》、《管子》、《晏子》,及军、政、阴阳杂占的佚篇。同年11月,武威旱滩坡汉墓出土医药简版92块,完整医方30多个,另载针炙穴位,刺疗禁忌。

1977年,安徽阜阳双古堆西汉墓出土的简版。墓主为汉汝阴侯夏侯灶夫妇。安徽省文物工作队等发现。阜阳汉简经整理编分为10多种古籍,因原有书名标题无一残存,今名或用传本原名,或据内容另拟。其中有《苍颉篇》、《诗经》、《周易》、《万物》、《吕氏春秋》等。
1973年河北定县汉墓出土竹简,有《鲁论》、《齐论》、《古论》三种本子的并行本,1975年12月,湖北云梦县睡虎地秦墓出土秦简1155枚,计书10种:《编年记》、《语书》、《秦律十八种》、《效律》、《秦律杂抄》、《法律问答》等。
1972年至1976年,额洛纳河流域发掘汉简近3万枚,编绳未烂,已整理出70多个较完整的薄册,这对于了解简策体制非常重要。
牍是把干木头锯为段,再锯为薄片,削平,叫版,写了字总称牍。简牍作为文献的载体,比起甲骨、金石来,具取材容易、制作书写方便的优越性,但简牍容纳的字数毕竟有限,而保存、携带、阅读都很不方便。
四、缣帛
缣帛,丝织品的总称。古代的丝织品作为文献的载体,一般称为帛书。丝织品又称素、缯、缣,故亦可称之为“素书”、“缯书”、“缣书”。还可简称为“素”和“缣帛”。
帛书的优缺点:
(优)轻柔薄软而平滑,易于书写;易于截取;方便携带等。
(缺)不易长久保存;价格昂贵。
帛书的产生大概在春秋简牍行时,已开始用丝织品写文章。
先秦文献中常有“竹帛”并提的记载,就是指竹简和帛书而言。
西汉刘向校书竹、帛兼用,到东汉官府及上层人物,则喜缣帛,厌用简策。
1973年12月,长沙马王堆汉墓中出土了大批西汉帛书,有《老子》、《十大经》、《战国纵横家书》,及兵书、医书、历史、哲学、历史等著述。其多而完整,有极为珍贵的学术价值,也丰富了我们对缣帛的认识。
“著于竹帛谓之书”,简册和帛书在汉代是书籍的主要形式,就是在纸张发明以后一段时间里,缣帛仍然在继续使用。直至隋、唐以后,除了画家、书法家之外,一般人便不再使用缣帛。
五、纸张
纸张,作为一种价廉易得的书写材料,是较为理想的文献载体。简牍易得而笨重,缣帛轻柔而昂贵,作为书写材料则不便于携带。
《后汉书》卷78《蔡伦传》说:“自古书契,多编以竹简,其用缣帛者谓之纸。”
东汉和帝时,担任尚书令的宦官蔡伦发明“蔡侯纸”。这种纸造价低廉、轻薄,宜于书写,被逐渐推广开来。
中国发明的造纸方法,经过六七百年后,流传到中亚,后又传播到欧洲、美洲,对世界文化的发展,起了不可估量的作用。
从东汉至魏晋,一直是缣帛、竹木简、纸张三者并用,贵族和上层阶级重帛轻纸观念仍然强烈。东晋永兴三年(404),桓玄皇帝下令“以纸代简”。从此,确立了纸作为唯一的文献载体的地位,结束了简帛时代。
古代名纸
宣纸
薛涛笺
谢公笺
澄心堂纸
毛边纸
连史纸
六、胶片、磁带
胶片,感光材料的总称。印刷业使用的感光材料有黑白感光片和彩色感光片。

一、古代文献学基础知识

1、 文献一词首见于《论语·八佾》。

2、 传统文献学又叫做校雠学,由西汉末年的刘向、刘歆所开创。

3、 古典文献学的传统主干知识包括目录、版本、校勘。

4、 目录学在学术研究中最大的功用是“辨章学术,考镜源流”。

5、 古典文献按照问世或流传的方式来划分,可以分为两大类:传世文献和出土文献。迄今为止所能见到的最早的出土文献是商代的甲骨文,最早的传世文献是《易经》《诗经》《尚书》。

6、 刘向开始了中国古典文献学史上第一次有政府组织的大规模有计划的文献整理工作,著有〈别录〉一书。刘歆在刘向〈别录〉的基础上,撮其指要,著为〈七略〉。

7、 两汉古典文献学的集大成者是郑玄。

8、 魏晋玄学以谈论三玄《周易》《老子》《庄子》为风尚。

9、 魏晋南北朝时期在古典文献的传播与发现上两件值得关注的大事是魏正始三体石经的刊刻和汲冢竹书的发现。

10、单行的文学理论和文学批评著作。如《文心雕龙》《诗品》《沧浪诗话》《词律》。

11、最早的诗文总集是《文选》

12、《百川学海》刻于宋度宗咸淳九年(1273),流传较广,是中国最早刻印的一部丛书。

13、《古今说海》是我国最早的小说专门丛书。

14、《四库全书》,是中国古代最大型的综合性丛书。

15、我国最早的书目是西汉刘向、刘歆父子编撰的《别录》《七略》;中国古代最重要的书目是《汉书艺文志》《隋书经籍制》《四库全书总目》

16、中国最早的字典和词典分别是《说文解字》《尔雅》;古代最常见的韵书是《广韵》,它代表了汉语中古语音系统。古代规模最大的词典兼韵书是清人编撰的《佩文韵府》;

收汉字最多的现代字典是《汉语大字典》。

17、类书是我国古代分类式的资料汇编性的工具书。最早的类书是魏文帝曹丕时编的《皇览》,历代著名的类书有宋代的《太平广记》《太平御览》《册府元龟》《玉海》,明代的《永乐大典》,清代的《古今图书集成》。

18、十通是指杜佑的《通典》、郑樵的《通志》、马端临的《文献通考》(三通)

《清通典》、《清通志》、《清文献通考》《续通典》、《续通志》、《续文献通考》《清续文献通考》

19、.我国最早的一书目录是《易·序卦传》

20.我国现存最早的一部综合性群书目录是《汉书·艺文志》。我国最早的目录书是《别录》。

21.古典文献发生错误的类型有讹、脱、衍、倒。

22.旋风装又叫做龙鳞装 。

23.东汉蔡邕的《蔡中郎集》,题“汉左中郎将蔡邕伯喈撰”,“左中郎将”是官职,“伯喈”是字;三国魏曹植的《曹子建集》,题“魏陈思王曹植撰”,“陈”是封地,“陈王”是封爵名,“思”谥号;南宋张炎的《山中白云词》,题“西秦玉田生张炎叔夏”,“西秦”(今甘肃天水)是他的原籍,“玉田生”是号,“叔夏”是字。

24. 正史中只有欧阳修的《新五代史》为私人修撰,其余均是官修。

25.辨伪的核心内容是考证认定图书文献形成的真实年代。

26.纪传本末体创始于南宋袁枢的《通鉴纪事本末》。

27、我国著录甲骨文第一书是刘鹗的《铁云藏龟》

28、金文,又叫铭文、钟鼎文、彝器款识

29、孙诒让是最早研究甲骨文的学者,其《契文举例》是我国第一部考释甲骨文字的专著。

30、汉代人将《左传》与《国语》看作《春秋》的内、外传,认为皆左丘明所作。

31、古书注音方式有直音,反切,注解术语读若、读如、如字。

32.编年体史书代表作有《春秋》《左传》《资治通鉴》

33.纪传体三史是指《史记》《汉书》《后汉书》

34.东汉荀悦所编的《汉纪》全称《东观汉纪》,是中国最早的一部官修国史,也是第一部编年体断代史,

35.第一部纪传体通史是《史记》,第一部纪传体断代史是《汉书》。

36.古书一般格式是小题在上,大题在下。“周南关雎古训传第一”是小题,列于上;毛诗是大题,列于此行之下。

37.汉代人将《左传》《国语》看做是《春秋》的内外传,作者都是左丘明。

38、文献文字在传写中脱去一字或数字,称脱文,也叫夺文、阙文。

39、蜀本是指宋代四川地区所刻的书,字体多使用颜体。

40、杭本是指宋代浙江地区所刻的书,字体多使用柳体。

二、名词解释

1、十家九流:「九流」是指: 儒家,代表人物是孔子、孟子、荀子; 道家,代表人物是老子、庄子; 墨家,代表人物是墨子; 法家,代表人物是李悝、慎到(重势)、申不害(重术)、商鞅(重法)、韩非; 名家,代表人物是公孙龙、惠施、邓析子; 阴阳家,代表人物是邹衍; 纵横家,代表人物是苏秦、张仪、鬼谷子; 杂家,代表人物是吕不韦、淮南王; 农家,代表人物是许行。 「九流」之上再加上小说家 (代表人物是青史子),就是「十家」了。由于小说家只是道听途说,没有有系统的理论,因而不大受世人重视,所以不入流,只能称做「家」。

2、本校法:就是将本书前后文字互证,比较其异同,从而断定其中的错误的校勘方法。在没有同书别本可以对校的情况下,采用本校法是一种较好的方法。历代校勘学家根据本书的上下文义,相同的词语,相同相近的句式,校勘出本书错误的例子很多。

3、祖本:即初刻本,是最早成书刻印的版本,为后来衍生的同一著作各种不同版本的来源和依据。

4、善本:是指文物价值、艺术价值或学术价值较高的本子。

5、写本:又称手写本,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上是指非经制版印刷而由手写成书的本子,狭义的写本是指人们约定俗成的唐以前的本子。

6、九经正义:为了统一南北经学,解决“儒学多门,章句繁杂”之弊,唐太宗命令孔颖达等人撰写《易》《诗》《书》《左传》《礼记》的义疏,书成名为《五经正义》。高宗时作为官府教材和考试取士的标准经说。后来又有贾公彦作《周礼疏》《仪礼疏》,杨士勋作《谷梁传疏》,徐彦作《公羊传疏》,合成九经正义。

7、别集:是指汇集某一个作者所著多种文体作品为一书的文献著作,与“总集”相对而言。如《陆放翁全集》《韩昌黎集》《文山先生集》《杜少陵集》等。别集比较系统地收载了某一个作者的著作,所以这就为研究该作者的生平事迹和他的创作提供了较重要的材料,为研究所涉及的时代的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也提供了有价值的参考资料,它对保存历史文献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同时它也是编辑总集不可缺少的重要的依据。

8、《十三经注疏》:宋佚名编,清阮元撰校勘记,嘉庆二十年(1815年)南昌府学刊本,中华书局1982年据原世界书局缩印本影印出版。十三经为儒家的经典著作,历代注疏本甚多,且单独成书。南宋绍兴间始有合刊本,共416卷。包括:《周易正义》、《尚书正义》、《毛诗正义》、《周礼注疏》、《仪礼注疏》、《礼记正义》、《春秋左传正义》、《春秋公羊传注疏》、《春秋谷梁传注疏》、《论语注疏》、《孝经注疏》、《尔雅注疏》、《孟子注疏》。

9、十通:是指我国古代十部著名的政书,包括:唐代杜佑根据刘秩所编《通典》,宋代郑樵编纂的《通志》,元代马端临的《文献通考》,清朝的《续通典》、《续通志》、《续文献通考》、《皇朝(清)通典》、《皇朝(清)通志》、《皇朝(清)文献通考》和清末刘锦藻所编《皇朝(清)续文献通考》。“十通”使我国几千年的古代典章制度有了系统完整的记载。

10、三体石经:魏正始年间在石头上刊刻的经书。魏废帝齐王芳正始二年,按照古文、篆文、隶书三种字体刊刻儒家经典,故称三体石经或三字石经。其中完整刊立的有《尚书》《春秋》,未刊完的有《左传》。三体石经在古文字学和校勘学上都有很大价值。

11、蜀本:宋代四川地区所刻的书,世称“蜀本”。蜀本特点是:字体多似颜体,字画肥劲朴厚,结构架势雄浑壮丽,版式疏朗悦目。版心大都是白口,左右双栏,没有耳子。版心下端多有刊工姓名。纸张洁白,校勘精当,可与浙本相媲美。由于在宋末元军进攻四川时大肆焚毁抢掠,因而蜀本流传至今,比浙本、建本要少得多了。蜀本中又可分为成都本、眉山本。

而且文献的非常重要的一个作用就是前后时代的文化的延续,就像今天习惯于阅读白话文的我们,在阅读文言文时会感到吃力、晦涩一样。当唐朝的人去阅读汉代的文学典籍例如史记的时候同样会面临同样的问题,因此这个时候就需要有人对前代的文章进行解释、注释等。而且今天我们所能看到的古典文献的载体大多是纸质书籍,但是作为文献的载体实则有过众多的变迁,因为纸张没发明之前,古人所采用的记录用品可谓多种多样,例如兽骨、竹简等,这些记录品各有优缺点,而且不易书写,极大的影响了当时文化的发展以及文学的传播。

古典文献

而且文献的发展以及应用一直都是由文人来攥写的,文献越往后期发展则越成熟,越来越标准化,但是也就造成了后面的编纂文献的人不得不按照前人已有的格式来进行攥写,但是有的人却觉得这样过于形式单一,过于单调,反而不愿意采用相同的格式。因此就有着众多的大学者开始想办法自创一种文献编纂的方式,来显示自己的与众不同,因此在文献的编纂中就出现了众多不同的文献类型。

从甲骨文到纸质文献的演变
甲骨文可以说是我国最早的古典文献以及较为成熟的系统文字,迄今为止在殷墟出土的甲骨以及其上面所刻写的文字多达四千五百个,但是真正可以被解读的甲骨文字却不到一半,由此可见甲骨文的考证之艰难。但是通过已经解读出的文字依旧可以推算出甲骨文上面主要记载的是殷商时期的统治者进行占卜的相关事宜,一大部分是卜辞,有一部分也记载了当时的一些事件,对于研究商代的历史文化有着巨大的意义。之所以称其为甲骨文主要是由于这些文字刻写在龟甲、兽骨之上,主要是龟的腹板以及牛羊的肩胛骨等,这是我国最早的文献载体,而且甲骨相对之后的竹简等便于保存不易腐烂,但是却不容易获得,数量有限。

甲骨文十二生肖

而在甲骨文之后主要是将文学刻写于金石之上的,金,主要是指当时的青铜器皿,而且上面刻写的也大多是有关祭祀的事件,但是更为详尽,内容丰富;石,则是主要指雕刻于石头上的文字,例如秦刻石鼓文、曹魏时期的"三体石经"等皆是石刻文字,但是金石文字其最大的缺点就是难以刻写尤其是青铜器皿之上的文字,极为耗费人力,而石刻文字又极易磨损,而且重量太大,难以挪动,在数百年乃至数千年的风吹日晒中,早已经失去了原本的样子。

青铜器皿

在先秦以及汉代的时候最为常见的书写物品乃是竹简以及帛书,但是其中缣帛作为书写材料极为不便,而且价格昂贵,不易保存,哪怕其质

我国古代文bai献典籍的保存和流传,即du单本的图书、零zhi散的著述,往往容易散失亡佚,而凡是dao编纂或汇刻为一部大书的,则比较容易保存和流传下来。我国古代的许多文献是通过汇入、编入丛书和类书等途径保存下来的。除此之外还有史书、方志、笔记、别集、杂著、诗赋。
文献出现于文字产生之后,当时,记言记事有的刻在龟甲兽骨上,有的刻在铜器上,也有的刻在石头上。这些构成了中国古代书籍中主要的胚胎形式,主要有“青铜书”和石头书。
在纸出现之前。在纸出现之前,文献载体主要有简策、帛书、版牍。
纸出现以后,出现了写本纸书与印本纸书。
写本纸书的形态主要有三种:(1)卷轴式,东汉至唐通行。(2)经折装(也称梵夹装),即把长卷正反折叠,使之成为方形的书本形式前后用硬纸保护。(3)旋风装,即把长卷折成经折装,再用纸把首末页相连,可以循环翻阅不致失散。
印本纸书是随着雕版印刷术的发明而出现的一种全新质态的书籍形式。雕版印刷术对于书籍形态的更新说来是一场伟大的革命,它不但极大地提高了书籍的发行量,更主要地是极大提高了书籍形态的质量,极大地促进了社会文化的繁荣。印本纸书形态始于唐代中后期,中经宋代的普及与完善,至明清时终于达到了我国古代书籍形态的最高水准。

  • 鏂囩尞鎸杞戒綋褰㈠紡鍖哄垎鏈夊摢鍑犵被?
    绛旓細鎸夎浇浣撳舰寮忓垝鍒嗕负浜嗘湁鏁堝湴瀛樿串銆佷紶鎾煡璇嗭紝浜虹被鍏堝悗鍙戞槑浜嗗悇绉嶅悇鏍风殑鐗╄川鏉愭枡鏉ヨ褰曚俊鎭鍙や唬浜虹被鐨勭煡璇涓昏鏄褰曞湪鐢查銆佹偿鏉裤佸吔鐨佺绠绛変笂闈備粠绾稿紶鍜屽嵃鍒锋湳鍙戞槑浠ユ潵锛屼汉绫荤殑鐭ヨ瘑涓昏浠ョ焊寮犱负杞戒綋锛屽姞浠ヤ繚瀛樺拰浼犻掋傞殢鐫淇℃伅璁板綍涓庡瓨鍙栨妧鏈殑鍙戝睍锛鏂囩尞杞戒綋褰㈠紡鍛堢幇澶氭牱鍖栵紝濡傞煶鍍忕甯︺佺缉寰兌鍗枫佸厜鐩...
  • 鎴樺浗鏃舵湡鍏哥睄鐨勪富瑕佽浇浣鏉愭枡鏄粈涔
    绛旓細(妤氬笡涔)鏄洰鍓嶅嚭鍦熸渶鏃╃殑鍙や唬甯涗功锛岃櫧鍙湁900澶氬瓧锛岃屽唴瀹逛赴瀵岋紝瀵圭爺绌舵垬鍥芥鏂囧瓧浠ュ強褰撴椂鐨勭璇濅紶璇淬佸巻鍙层佸ぉ鏂囥佷簲琛屽拰闃撮槼鎬濇兂鏈閲嶈鍙傝冧环鍊笺(鎴樺浗)绔圭畝鍏ㄩ儴鏄功绫嶇被鏂囩尞锛屽寘鎷婅瘲缁忋嬨佸瓟瀛愯褰曞拰鍎掑钁椾綔銆佹鍙层佹杈炰綒绡囦互鍙婄浉鏈瓑锛屾秹鍙婄粡瀛︺佸彶瀛︺佸摬瀛︺佹枃瀛﹀拰璇█鏂囧瓧瀛︾瓑涓嶅悓瀛︾銆
  • 鍙や唬鏂囩尞:璇峰垪涓鍙や唬鏂囩尞鐨勪富瑕佽浇浣褰㈠紡骞舵寚鍑哄悇鑷暱澶勫拰鐭_鐧惧害鐭 ...
    绛旓細1銆傚攼浠e瓩妯鐨銆婂瓩鍙箣鏂囬泦銆嬶紝瀹嬩唬鏂囧ぉ绁ョ殑銆婃枃灞卞厛鐢熼泦銆嬶紝鍞愪唬鏉滅敨鐨勩婃潨灏戦櫟闆嗐2銆傚簲璇ユ槸鍚庢潵鍔犵殑銆傘婂彜銆嬭繖绡囬暱璇椾腑锛屽叧浜庣劍浠插嵖濡诲珌缁欑劍涔嬪悗锛屽埌琚紤鍥炲锛屽叾闂寸┒绔熸湁澶氬皯骞达紝铏芥湭鍑嗙‘鏄庤█锛屼篃鏈変笁澶勫彲鐭ヤ竴浜岋細涓鏄滅粨鍙戝悓鏋曞腑锛岄粍娉夊叡涓哄弸銆傚叡浜嬩簩涓夊勾锛屽灏旀湭涓轰箙鈥濆彞锛岀劍浠插嵖璇粹滃叡浜...
  • 浣犲鍙ゅ吀鏂囩尞瀛︿笓涓氫簡瑙e悧?
    绛旓細棣栧厛锛屽涔犲彜鍏告枃鐚涓撲笟闇瑕佸叿澶囨墡瀹炵殑鍙ゆ枃鍩虹銆傚彜鏂囨槸鍙や唬鏂囩尞鐨勪富瑕佽浇浣锛屽涔犲彜鏂囧彲浠ユ彁楂樿嚜宸辩殑闃呰鐞嗚В鑳藉姏鍜屽啓浣滆兘鍔涖傚湪瀛︿範杩囩▼涓紝鎴戜滑闇瑕侀槄璇诲ぇ閲忕殑鍙や唬鏂囩尞锛屽銆婅瘲缁忋嬨併婂皻涔︺嬨併婂乏浼犮嬬瓑锛岃繖浜涙枃鐚兘鏄彜浠f枃鍖栫殑鐟板疂锛岄氳繃闃呰杩欎簺鏂囩尞锛屾垜浠彲浠ヤ簡瑙e埌鍙や唬绀句細鐨勬斂娌汇佺粡娴庛佹枃鍖栫瓑鏂归潰鐨...
  • 绠鐗鏂囩尞鏈夊摢浜涚嫭鐗圭殑浠峰?
    绛旓細绠鐗鏂囩尞鏄腑鍥鍙や唬鐨勪富瑕涔﹀啓鏉愭枡锛屽叾鐙壒鐨勪环鍊间富瑕佷綋鐜板湪浠ヤ笅鍑犱釜鏂归潰锛1.鍘嗗彶浠峰硷細绠鐗嶆枃鐚槸鐮旂┒涓浗鍙や唬鍘嗗彶鐨勯噸瑕璧勬枡锛屽畠浠褰曚簡鍙や唬绀句細鐨勬斂娌汇佺粡娴庛佹枃鍖栥佺鎶绛夊悇涓柟闈㈢殑鎯呭喌锛屼负鎴戜滑浜嗚В鍜岀爺绌跺彜浠e巻鍙叉彁渚涗簡鐝嶈吹鐨勫疄鐗╄瘉鎹2.鏂囧寲浠峰硷細绠鐗嶆枃鐚槸涓浗鍙や唬鏂囧寲鐨勮浇浣锛屽畠浠壙杞戒簡鍙や唬浜轰滑鐨...
  • 鍙や唬鏂囩尞鎬庝箞鍐欏弬鑰冩枃鐚
    绛旓細[2]鏉庤搐.鏄庝竴缁熷織[M].鍙板寳锛氬晢鍔″嵃涔﹂锛1986锛堝嵎涓冨崄鍥涳級鏍规嵁鍙傝冭祫鏂欑被鍨嬪彲鍒嗕负涓撹憲[M]锛屼細璁鏂囬泦[C]锛屾姤绾告枃绔燵N]锛屾湡鍒婃枃绔燵J]锛屽浣嶈鏂嘯D]锛屾姤鍛奫R]锛屾爣鍑哰S]锛屼笓鍒P]锛岃鏂囬泦涓殑鏋愬嚭鏂囩尞[A]锛屾潅蹇梉G]銆傜數瀛愭枃鐚被鍨嬶細鏁版嵁搴揫DB]锛岃绠楁満[CP]锛岀數瀛愬叕鍛奫EB]鐢靛瓙鏂囩尞鐨勮浇浣绫诲瀷...
  • 鏂囩尞鎸杞戒綋褰㈠紡鍙互鍒掑垎涓
    绛旓細鏂囩尞鎸杞戒綋褰㈠紡鍙互鍒掑垎涓烘墜鍐欏瀷鏂囩尞銆佸嵃鍒峰瀷鏂囩尞銆佺缉寰瀷鏂囩尞銆佽鍚瀷鏂囩尞銆佺數瀛愬瀷鏂囩尞銆1銆佹墜鍐欏瀷鏂囩尞 浠ユ墜宸ユ妱鍐欏舰寮忓埗浣滅殑鏂囩尞锛涓昏鏄寚闆曠増鍗板埛鍙戞槑涔嬪墠鐨鍙や唬鏂囩尞鍜屼粖澶╂病鏈夋寮忎粯鍗扮殑鎵嬪啓鏂囩銆傚鍙や唬鐨勭敳楠ㄦ枃銆侀噾鏂囥侀挓榧庢枃銆佺鏈ㄧ畝銆佹嫇鐗囩瓑锛浠ュ強浠婂ぉ鐨勬墜绋裤佹棩璁般佷功淇°佽处绨裤佸叕鏂囥佷細璁褰曠瓑銆2...
  • 涓浗鍙や唬鏈鏃╃殑鏂囧瓧杞戒綋涓昏鏄粈涔?
    绛旓細閫犵焊鏈彂鏄庡垵鏈燂紝鍏舵妧鏈鍜浜ч噺閮戒笉鍏锋湁寮虹珵浜夊姏銆備笢姹夋椂鍑虹幇鏍戠毊绾ょ淮閫犵焊锛岄噰鐢ㄧ⒈娑茶捀鐓瓑鎶鏈紱鍒伴瓘鏅嬪崡鍖楁湞鏃讹紝娲佺櫧骞虫粦鍙堟柟姝g殑绾稿凡閫愭笎鎴愪负涓昏涔﹀啓鏉愭枡銆傚埌妗撶巹鑷О涓哄笣锛屼笅浠ゅ仠鐢ㄧ畝鐗嶄唬涔嬩互榛勭焊鍚庯紝绠鐗嶆枃涔︿究鍑犱箮涓嶅啀鍑虹幇浜嗐傜氦缁寸焊鐨勫彂鏄庡拰鎺ㄥ箍锛屼績杩涗簡涔︾睄鏂囩尞鐨鐚涘涓庣瀛︽枃鍖栫殑浼犳挱锛鍙や唬鍥句功鍑虹増...
  • 寮曠敤鍙や唬鏂囩尞鐨鍙傝冩枃鐚牸寮
    绛旓細鍙傝鏂囩尞鐨绫诲瀷鍙互鍒嗕负涓撹憲[M]锛屼細璁鏂囬泦[C]锛屾姤绾告枃绔燵N]锛屾湡鍒婃枃绔燵J]锛屽浣嶈鏂嘯D]锛屾姤鍛奫R]锛屾爣鍑哰S]锛屼笓鍒P]锛岃鏂囬泦涓殑鏋愬嚭鏂囩尞[A]锛屾潅蹇梉G]銆傜數瀛
  • 鏂囩尞涓璇嶆渶鍒濆叿鏈変袱鏂归潰鐨勫惈涔,涓鏄寚 ,浜屾槸鎸 銆
    绛旓細鍦ㄤ腑鍥鍙や唬锛屽吀绔犲埗搴浠ュ強鐩稿叧绀间华浼犻掍竴鑸湁涓ょ閫斿緞锛氭枃绔犲拰鍏哥睄銆佽搐鎵嶇殑浼犳巿銆備絾鏄湪涓浗鍙や唬鏃╂湡锛岀敱浜庝功鍐欐妧鏈殑涓嶅彂杈句互鍙婃斂娌讳簨浠剁殑娉㈠強锛屼笉鍙兘杩涜澶ч噺鐨勬枃瀛楄杞斤紝鏁呯煡璇嗙殑浼犳巿寰堝ぇ閮ㄥ垎鏄氳繃鍙h崇浉浼犵殑鏂瑰紡杩涜鐨勩傚洜姝わ紝绗簩绉嶄紶閫掔煡璇嗙殑閫斿緞鏄惧緱鏍煎閲嶈銆1983骞撮甯冪殑涓浗鍥藉鏍囧噯銆鏂囩尞钁楀綍鎬诲垯...
  • 扩展阅读:参考文献[1][2][3]自动生成 ... 中国古代文献的载体 ... 参考文献生成器 ... 古典文献的载体 ... 参考文献大全 ... 文献是指记录有的载体 ... 下列属于一次文献的是 ... 中国传统法律主要特点 ... 下列属于特种文献的是 ...

    本站交流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欢迎反馈与建议,请联系电邮
    2024© 车视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