宇宙中只有三个力 没有引力

1 时空并没有扭曲,而是所有的空间运动物体都在做惯性圆周运动,没有做惯性往复运动的天体,更没有做惯性直线运动的天体

月球环绕着地球旋转,地球环绕着太阳旋转,太阳环绕着银河系旋转,它们的轨道都是圆的,哈雷彗星每隔76年就会来看我们一次,它的轨道也是圆的。

也就是说,它们都在做惯性圆周运动,就是我们在地球上走,一开始你是认为在走直线,只要一直走下去,你就会从原点出发,环绕地球一周又回到了原点,你的轨道也是圆的,你依然是在做圆周运动。

2 牛顿的苹果不是因为地球有引力才落地的,而是地球挡住了苹果的惯性圆周运动造成的。这个和我们用手接住下落的苹果是等效的

如果牛顿的苹果树足够高,高到我们发射地球同步卫星的高度,苹果成熟脱离苹果树就不会落向地面而是环绕地球飞行才对。

这个就是苹果的惯性圆周运动。

之所以强调足够高,因为只有足够高地球才无法阻挡苹果的惯性圆周运动,只有足够高我们才能看到苹果的惯性圆周运动全程。明白了吗?

如果我们把苹果下落的轨道打穿,就是给地球开一条贯穿的隧道,在忽视大气阻力的情况下,苹果成熟脱离苹果树,开始从惯性暂存状态转变成重力加速度状态恢复成惯性圆周运动状态,苹果就会以隧道为近地点环绕地球飞行才对。

这个就是地球上的苹果的惯性圆周运动。

有很多小伙伴会错误地认为,苹果会在隧道内做往复运动,这个绝对是错误的,因为所有的空间运动物体都在做惯性圆周运动,没有做惯性往复运动的天体,更没有做惯性直线运动的天体,明白了吗?

如果把苹果换成月球,月球也会在隧道内做往复运动吗?你认为就地球那点引力能改变做惯性圆周运动的月球吗?

地上物的惯性圆周运动都是地球带来的,都是以地球自转轴为中心自西向东的,是与地球同步的。

地球一刻也不停歇地自转着,生活在地球上的我们就也在地球的带动下也在自转着,对不对?

地球一刻也不停歇地环绕着太阳公转着,生活在地球上的我们就也在地球的带动下也在环绕太阳公转着,对不对?

地球一刻也不停歇地在太阳的拖拽下环绕银河系前行,生活在地球上的我们就也在太阳的拖拽下环绕银河系前行,对不对?

也就是说,生活在地球上的我们一刻也不停歇地被地球带动着做圆周运动。只相对于地球来说是静止的,实际上是一直在运动着的。

由于地球的带动,处于赤道附近的苹果的惯性圆周运动周长大约等于地球赤道周长就是40076km那么大的一个圆。

而牛顿看到苹果落地只是看到40076km那么大的一个圆的其中一段,没有看到40076km那么大的一个圆的全程,所以一直都没有搞懂他认为的万有引力到底是怎么产生的。

地上物的惯性是地球带来的,是与地球同步的,都是以地球自转轴为中心是自西向东的。任何反方向的运动都是需要额外付出的。

我们之所以跳起来又落回了地面,就是因为我们的反方向力还不够,没有达到克服惯性带来的影响。

这回知道我们发射卫星为什么都是自西向东发射了吧。

3 两个铁球同时着地是因为“在地球上,处于同一纬度线,同一地点,两个或者两个以上的物体的惯性圆周运动速度相同”。所以才一同落地的,所以才和质量大小无关 ”。

如果比萨斜塔足够高,高到我们发射地球同步卫星的高度,我们释放两个铁球,两个铁球就不会落向地面而是环绕地球飞行才对。

之所以再一次强调足够高,因为只有足够高,我们才能看到两个铁球的惯性圆周运动全程,只有足够高地球才无法阻挡两个铁球的惯性圆周运动。

如果伽利略的两个铁球处于地球赤道附近,那么两个铁球的惯性圆周运动周长大约等于地球赤道周长就是40076km那么大的一个圆。比萨斜塔实验,伽利略只看到40076km那么大的一个圆的其中一段,伽利略也没有看到两个铁球的惯性圆周运动全程就是40076km那么大的一个圆。所以伽利略才得出两个铁球是因为自由落体运动造成的一同着地。

根据“ 一同着地” 必有“ 相同之处 ”的原则,“ 两个铁球的惯性圆周运动速度相同” !所以才一同着地的,所以才和质量大小无关,是不是两个铁球同时着地最完美的;无懈可击的解释!

“空间运动物体的惯性圆周运动”理论是我在2021年全年制作而成的,在不断地完善过程中我才发现,空间运动物体的惯性圆周运动理论是完全可以统一爱因斯坦的时空扭曲和牛顿的万有引力以及伽利略的自由落体运动。

万有引力不是力!是空间运动物体的惯性圆周运动。所以那么多的物理学家到现在也没有把四大基本力统一到一起

卡文迪许的扭称测出来的是杨振宁老先生的电磁力和强核力以及弱核力,不是引力,引力不是力是运动。

宇宙中只有电磁力和强核力以及弱核力,没有引力。



扩展阅读:最可怕的十种遗传病 ... 真正的人类已经死 ... 八大行星哪个最危险 ... 宇宙中最可怕的恒星 ... 宇宙最吓人的一个天体 ... 宇宙最大的10个行星 ... 地球最诡异的三个鬼 ... 产生引力真正原因 ... 中子星和白矮星哪个可怕 ...

本站交流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欢迎反馈与建议,请联系电邮
2024© 车视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