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出自那个诗人的哪一首诗? “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出自那个诗人的哪一首诗?

\u65e5\u51fa\u6c5f\u82b1\u7ea2\u4f3c\u706b\uff0c\u6625\u6765\u6c5f\u6c34\u7eff\u5982\u84dd \u51fa\u81ea\u54ea\u4e00\u9996\u8bd7?\u5168\u8bd7\u662f\u4ec0\u4e48\u5462?

\u540d\u53e5\u201c
\u65e5\u51fa\u6c5f\u82b1\u7ea2\u80dc\u706b\uff0c\u6625\u6765\u6c5f\u6c34\u7eff\u5982\u84dd\u3002
\u201d\u51fa\u81ea\u5510\u4ee3\u8bd7\u4eba\u767d\u5c45\u6613\u7684\u300a\u5fc6\u6c5f\u5357\u300b
\u5fc6\u6c5f\u5357
\u4f5c\u8005\uff1a\u767d\u5c45\u6613
\u5e74\u4ee3\uff1a\u5510
\u6c5f\u5357\u597d\uff0c\u98ce\u666f\u65e7\u66fe\u8c19\u3002\u65e5\u51fa\u6c5f\u82b1\u7ea2\u80dc\u706b\uff0c\u6625\u6765\u6c5f\u6c34\u7eff\u5982\u84dd\u3002\u80fd\u4e0d\u5fc6\u6c5f\u5357\uff1f
\u3000\u3000
\u6c5f\u5357\u5fc6\uff0c\u6700\u5fc6\u662f\u676d\u5dde\u3002\u5c71\u5bfa\u6708\u4e2d\u5bfb\u6842\u5b50\uff0c\u90e1\u4ead\u6795\u4e0a\u770b\u6f6e\u5934\u3002\u4f55\u65e5\u66f4\u91cd\u6e38\uff1f
\u3000\u3000
\u6c5f\u5357\u5fc6\uff0c\u5176\u6b21\u5fc6\u5434\u5bab\u3002\u5434\u9152\u4e00\u676f\u6625\u7af9\u53f6\uff0c\u5434\u5a03\u53cc\u821e\u9189\u8299\u84c9\u3002\u65e9\u665a\u590d\u76f8\u9022\uff1f
\u8d4f\u6790\uff1a

\u3000\u5c45\u6613\u66fe\u5728\u6c5f\u5357\u676d\u5dde\u548c\u82cf\u5dde\u505a\u5b98\uff0c\u5f88\u53d7\u5f53\u5730\u7fa4\u4f17\u7684\u7231\u6234\u3002\u8fd9\u9996\u8bcd\u662f\u4ed6\u56de\u5fc6\u6c5f\u5357\u666f\u7269\u7684\u4f5c\u54c1\uff0c\u827a\u672f\u4e0a\u5f88\u6709\u7279\u8272\u3002\u5148\u8bf4\u9009\u6750\u3002\u8fd9\u9996\u8bcd\u5c31\u662f\u5199\u6625\u5929\u65e5\u51fa\u65f6\u7684\u6c5f\u5357\u98ce\u5149\u3002\u6c5f\u5357\u98ce\u5149\u4e4b\u7f8e\uff0c\u5728\u4e8e\u5979\u7684\u79c0\u4e3d\u660e\u8273\uff0c\u800c\u6700\u7f8e\u4e3d\u7684\u662f\u90a3\u78a7\u7eff\u7684\u6c5f\u6c34\uff0c\u6700\u660e\u8273\u7684\u662f\u90a3\u9c9c\u7ea2\u7684\u6c5f\u82b1\u3002\u53ef\u4ee5\u8bf4\uff0c\u5199\u6c5f\u5357\u7684\u201c\u65e5\u51fa\u6c5f\u82b1\u201d\u548c\u201c\u6625\u6765\u6c5f\u6c34\u201d\uff0c\u6b63\u662f\u5199\u6700\u7f8e\u7684\u5730\u65b9\uff0c\u6700\u7f8e\u7684\u65f6\u523b\uff0c\u6700\u7f8e\u7684\u666f\u8272\u3002
\u3000\u3000\u518d\u8bf4\u4fee\u8f9e\u3002\u5f62\u5bb9\u82b1\u7ea2\u548c\u6c34\u7eff\u7684\u4e24\u53e5\u8bd7\uff0c\u90fd\u662f\u6bd4\u55bb\uff1a\u6625\u98ce\u5439\u62c2\u7684\u6ee1\u6c5f\u7eff\u6c34\uff0c\u5c31\u50cf\u9752\u9752\u7684\u84dd\u8349\u4e00\u6837\u7eff\uff1b\u6668\u5149\u6620\u7167\u7684\u5cb8\u8fb9\u7ea2\u82b1\uff0c\u6bd4\u718a\u718a\u7684\u706b\u7130\u8fd8\u8981\u7ea2\u3002\u8fd9\u6837\u5f62\u8c61\u7684\u6bd4\u55bb\uff0c\u628a\u6c5f\u5357\u7684\u6625\u5929\u6e32\u67d3\u5f97\u591a\u4e48\u7eda\u4e3d\u591a\u5f69\uff0c\u591a\u4e48\u751f\u673a\u52c3\u52c3\u554a\uff01\u90a3\u8ff7\u4eba\u9189\u4eba\u7684\u6625\u8272\uff0c\u5f53\u5e74\u5728\u82cf\u676d\u662f\u66fe\u7ecf\u91d1\u5c5e\u9530\u89c8\u8fc7\u7684\uff0c\u800c\u4eca\u5374\u6ca1\u6709\u90a3\u6837\u7684\u673a\u4f1a\u4e86\u3002\u8bd7\u4e0d\u7981\u53f9\u606f\u5730\u8bf4\uff1a\u53eb\u4eba\u600e\u80fd\u4e0d\u6000\u5ff5\u6c5f\u5357\u5462\uff1f\u7ed3\u5c3e\u8fd9\u4e2a\u53cd\u95ee\u53e5\uff0c\u8bc9\u8bf4\u4e86\u8bd7\u4eba\u5bf9\u6c5f\u5357\u7684\u6df1\u6df1\u7684\u70ed\u7231\uff0c\u4e5f\u6fc0\u53d1\u7740\u8bfb\u8005\u5bf9\u90a3\u7f8e\u4e3d\u98ce\u5149\u7684\u6df1\u6df1\u7684\u5411\u5f80\u3002

\u5fc6\u6c5f\u5357
\u5510\uff0d\u767d\u5c45\u6613
\u6c5f\u5357\u597d,
\u98ce\u666f\u65e7\u66fe\u8c19.
\u65e5\u51fa\u6c5f\u82b1\u7ea2\u80dc\u706b,
\u6625\u6765\u6c5f\u6c34\u7eff\u5982\u84dd.
\u80fd\u4e0d\u5fc6\u6c5f\u5357.

“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出自唐代诗人白居易《忆江南词三首》中的第一首。

原文

江南好,风景旧曾谙。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能不忆江南?

翻译

江南的风景多么美好,如画的风景久已熟悉。清晨日出的时候,江边盛开花朵颜色鲜红胜过火焰,碧绿的江水绿得胜过蓝草。怎能叫人不怀念江南?


注释:

  1. 谙:熟悉。作者年轻时曾三次到过江南。

  2. 江花:江边的花朵。一说指江中的浪花。

  3. 红胜火:颜色鲜红胜过火焰。

  4. 绿如蓝:绿得比蓝还要绿。

  5. 如,用法犹“于”,有胜过的意思。

  6. 蓝,蓝草,其叶可制青绿染料。


其余两首的原文及翻译如下:

(2)江南忆,最忆是杭州。山寺月中寻桂子,郡亭枕上看潮头。何日更重游?

(3)江南忆,其次忆吴宫。吴酒一杯春竹叶,吴娃双舞醉芙蓉。早晚复相逢?

翻译:

(2)江南的回忆,最能唤起追思的是杭州。月圆之时山寺之中,寻找桂子,登上郡亭躺卧其中,欣赏那钱塘江大潮。什么时候能够再次去游玩?

(3)江南的回忆,再来就是回忆吴宫,喝一杯吴宫的美酒春竹叶,看那吴宫的歌女双双起舞像朵朵迷人的芙蓉。何时才能再次相逢?


赏析

作者没有从描写江南惯用的“花”、“莺”着手,而是别出心裁地从“江”为中心下笔,又通过“红胜火”和“绿如蓝”,异色相衬,展现了鲜艳夺目的江南春景。白居易用的是异色相衬的描写手法,因而江南的春色,在白居易的笔下,从初日,江花,江水之中获得了色彩,又因烘染、映衬的手法而形成了一幅图画,色彩绚丽耀眼,层次丰富。

这首词写江南春色,首句“江南好”,以一个既浅切又圆活的“好”字,摄尽江南春色的种种佳处,而作者的赞颂之意与向往之情也尽寓其中。同时,唯因“好”之已甚,方能“忆”之不休,因此,此句又已暗逗结句“能不忆江南”,并与之相关阖。次句“风景旧曾谙”,点明江南风景之“好”,并非得之传闻,而是作者出牧杭州时的亲身体验与亲身感受。这就既落实了“好”字,又照应了“忆”字,不失为勾通一篇意脉的精彩笔墨。三、四两句对江南之“好”进行形象化的演绎,突出渲染江花、江水红绿相映的明艳色彩,给人以光彩夺目的强烈印象。其中,既有同色间的相互烘托,又有异色间的相互映衬,充分显示了作者善于着色的技巧。篇末,以“能不忆江南”收束全词,既托出身在洛阳的作者对江南春色的无限赞叹与怀念,又造成一种悠远而又深长的韵味。

题中的“忆”字和词中的“旧曾谙”三字还说明了此词还有一个更重要的层次:以北方春景映衬江南春景。全词以追忆的情怀,写“旧曾谙”的江南春景。而此时,作者却在洛阳。比起江南来,洛阳的春天来得晚。作者写于洛阳的《魏王堤》七绝云:“花寒懒发鸟慵啼,信马闲行到日西。何处未春先有思,柳条无力魏王堤。”在江南“日出江花红胜火”的季节,洛阳却“花寒懒发”,只有魏王堤上的柳丝,才透出一点儿春意。


创作背景

刘禹锡曾作《忆江南》词数首,是和白居易唱和的,所以他在小序中说:“和乐天春词,依《忆江南》曲拍为句。”此词在公元837年(唐文宗开成二年)初夏作于洛阳,由此可以推断出白居易所作的三首词也应在开成二年初夏。


作者简介

白居易(772年-846年),字乐天,号香山居士,又号醉吟先生,祖籍太原,到其曾祖父时迁居下邽,生于河南新郑。是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唐代三大诗人之一。白居易与元稹共同倡导新乐府运动,世称“元白”,与刘禹锡并称“刘白”。



诗句“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出自唐代诗人白居易的诗作《忆江南词三首》

【出处】

《忆江南词三首》——白居易

【原文】

江南好,风景旧曾谙。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能不忆江南?

江南忆,最忆是杭州。山寺月中寻桂子,郡亭枕上看潮头。何日更重游!

其三

【译文】

江南的风景多么美好,风景久已熟悉:春天到来时,太阳从江面升起,把江边的鲜花照得比火红,碧绿的江水绿得胜过蓝草。怎能叫人不怀念江南?

江南的回忆,最能唤起追思的是杭州:游玩天竺寺寻找中秋的桂子,登上郡亭,枕卧其上,欣赏那起落的钱塘江大潮。什么时候能够再次去游玩?

江南的回忆,接下来就是回忆苏州的吴宫:喝一喝吴宫的美酒春竹叶,看一看吴宫的歌女双双起舞像朵朵迷人的芙蓉。什么时候能再次相逢?

【关键词注解】

忆江南:唐教坊曲名。作者题下自注说:“此曲亦名‘谢秋娘’,每首五句。”按《乐府诗集》:“‘忆江南’一名‘望江南’,因白氏词,后遂改名‘江南好’。”至晚唐、五代成为词牌名。这里所指的江南主要是长江下游的江浙一带。

  1. 谙(ān):熟悉。作者年轻时曾三次到过江南。

  2. 江花:江边的花朵。一说指江中的浪花。红胜火:颜色鲜红胜过火焰。

  3. 绿如蓝:绿得比蓝还要绿。如,用法犹“于”,有胜过的意思。蓝,蓝草,其叶可制青绿染料。

  1. “山寺”句:作者《东城桂》诗自注说:“旧说杭州天竺寺每岁中秋有月桂子堕。”桂子,桂花。宋柳永《望海潮·东南形胜》词:“有三秋桂子,十里荷花。”

  2. 郡亭:疑指杭州城东楼。看潮头:钱塘江入海处,有二山南北对峙如门,水被夹束,势极凶猛,为天下名胜。

  1. 吴宫:指吴王夫差为西施所建的馆娃宫,在苏州西南灵岩山上。

  2. 竹叶:酒名。即竹叶青。亦泛指美酒。《文选·张协〈七命〉》:“乃有荆南乌程,豫北竹叶,浮蚁星沸,飞华蓱接。”

  3. 吴娃:原为吴地美女名。《文选·枚乘〈七发〉》:“使先施、徵舒、阳文、段干、吴娃、闾娵、傅予之徒……嬿服而御。”此词泛指吴地美女。醉芙蓉:形容舞伎之美。

  4. 早晚:犹言何日,几时。北齐颜之推《颜氏家训·风操》:“尝有甲设宴席,请乙为宾;而旦于公庭见乙之子,问之曰:‘尊侯早晚顾宅?’”

【创作背景】

白居易曾经担任杭州刺史,在杭州两年,后来又担任苏州刺史,任期也一年有余。在他的青年时期,曾漫游江南,旅居苏杭,他对江南有着相当的了解,故此江南在他的心目中留有深刻印象。当他因病卸任苏州刺史,回到洛阳后十余年,写下了这三首《忆江南》。

而作词的具体时间,历来说法不同。有说在白居易离苏州之后;有说在开成三年(838年);有说在大和元年(827年);王国维则说写于“大和八九年间”。这些说法,笼统简单,缺乏事实根据。刘禹锡曾作《忆江南》词数首,是和白居易唱和的,所以他在小序中说:“和乐天春词,依《忆江南》曲拍为句。”此词在唐文宗开成二年(837年)初夏作于洛阳,由此可推白居易所作的三首词也应在开成二年初夏。

【作品鉴赏1】

这三首词既是各自独立成篇又是互为联系的,必须把它们放在一起来分析。

第一首摄取一年之春的江南景色,写得生机盎然,色彩艳丽。“日出江花红胜火”一句刻画在初日映照下的江畔春花,红得胜过火焰。表现出春天花卉的生机勃勃之态,使人感到江南春色浓艳、热烈之美。次句说“春来江水绿如蓝”。春水荡漾,碧波千里,诗人更夸张地形容它比蓝草还要绿,这深浓的碧绿色,与上句日映江花的火红色相映发,便觉更加绚丽夺目。诗人敷彩设色,用色彩明艳的辞藻,很好地显示出江南春色的迷人之态,像作者这样长期居住在苏杭的人自然是“能不忆江南!”即便素未到过江南的人也会急欲一睹为快。

如果说第一首是对江南春色的客观的把握,总体的描绘,来表明“江南好”,那么第二、三首便是通过突出描绘苏、杭这两个被人喻为可同天堂媲美的地方来验证“江南好”了。古神话中有月中桂树的传说。《南部新书》载:“杭州灵隐寺多桂,寺僧曰:‘此月中种也。’至今中秋望夜,往往子堕,寺僧亦尝拾得。”可见这寺中月桂的说法不过是寺僧自神其说而已。但是,生活真实不等于艺术真实,作品运用这一传说,意在表达杭州的非同凡俗。同时“山寺月中寻桂子”也表现了诗人浪漫的想像,我们眼前仿佛现出怒放的丹桂,闻到桂子浓郁的芳香。次句“郡亭枕上看潮头”则描绘了杭州浙江入海的奇观。诗人通过对当年山寺寻桂和钱塘观潮两个代表性的生活画面的描写,仅用两句话就足以使人想见杭州之多彩多姿。

最后一首是描绘苏州之美。苏州有当年吴王夫差为美人西施修建的馆娃宫等风景名胜古迹,有名叫“竹叶春”的美酒佳酿,苏州的女子也更美丽多姿,能歌善舞,她们的舞姿,令人联想到那在风中沉醉的荷花。诗人以美妙的诗笔,简洁地勾勒出苏州的旖旎风情,令人无比神往。

三首词各自独立而又互为补充,分别描绘江南的景色美,风物美和女性之美,每首都以“江南好”开篇,而以直接深情之句作结,艺术概括力强,意境奇妙,使人读其词而直欲奔向江南实地观览一番。

【作品鉴赏2】

第一首泛忆江南,兼包苏、杭,写春景。全词五句。一开口即赞颂“江南好!”正因为“好”,才不能不“忆”。“风景旧曾谙”一句,说明那江南风景之“好”不是听人说的,而是当年亲身感受到的、体验过的,因而在自己的审美意识里留下了难忘的记忆。既落实了“好”字,又点明了“忆”字。接下去,即用两句词写他“旧曾谙”的江南风景:“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日出”、“春来”,互文见义。春来百花盛开,已极红艳;红日普照,更红得耀眼。在这里,因同色相烘染而提高了色彩的明亮度。春江水绿,红艳艳的阳光洒满了江岸,更显得绿波粼粼。在这里,因异色相映衬而加强了色彩的鲜明性。作者把“花”和“日”联系起来,为的是同色烘染;又把“花”和“江”联系起来,为的是异色相映衬。江花红,江水绿,二者互为背景。于是红者更红,“红胜火”;绿者更绿,“绿如蓝”。

杜甫写景,善于着色。如“江碧鸟逾白,山青花欲燃”(《绝句》)、“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诸句,都明丽如画。而异色相映衬的手法,显然起了重要作用。白居易似乎有意学习,如“夕照红于烧,晴空碧胜蓝”(《秋思》)、“春草绿时连梦泽,夕波红处近长安”(《题岳阳楼》)、“绿浪东西南北水,红栏三百九十桥”(《正月三日闲行》)诸联,都因映衬手法的运用而获得了色彩鲜明的效果。至于“日出”、“春来”两句,更在师承前人的基础上有所创新:在明媚的春光里,从初日、江花、江水、火焰、蓝叶那里吸取颜料,兼用烘染、映衬手法而交替综错,又济之以贴切的比喻,从而构成了阔大的图景。不仅色彩绚丽,耀人眼目;而且层次丰富,耐人联想。

题中的“忆”字和词中的“旧曾谙”三字还说明了此词还有一个更重要的层次:以北方春景映衬江南春景。全词以追忆的情怀,写“旧曾谙”的江南春景。而此时,作者却在洛阳。比起江南来,洛阳的春天来得晚。作者写于洛阳的《魏王堤》七绝云:“花寒懒发鸟慵啼,信马闲行到日西。何处未春先有思,柳条无力魏王堤。”在江南“日出江花红胜火”的季节,洛阳却“花寒懒发”,只有魏王堤上的柳丝,才透出一点儿春意。

花发得比江南晚,水也有区别。洛阳有洛水、伊水,离黄河也不远。但即使春天已经来临,这些水也不可能像江南春水那样碧绿。因此作者竭力追忆江南春景,从内心深处赞叹“江南好”,而在用生花妙笔写出他“旧曾谙”的江南好景之后,又不禁以“能不忆江南”的眷恋之情,收束全词。这个收束既托出身在洛阳的作者对江南春色的无限赞叹与怀念,又造成一种悠远而又深长的韵味。词虽收束,而余情摇漾,凌空远去,自然引出第二首和第三首。

第二首词以“江南忆,最忆是杭州”领起,前三字“江南忆”和第一首词的最后三字“忆江南”勾连,形成词意的连续性。后五字“最忆是杭州”又突出了作者最喜爱的一个江南城市。如果说第一首词像画家从鸟瞰的角度大笔挥洒而成的江南春意图,那么,第二首词便像一幅杭州之秋的画作了。

作者很爱西湖的春天,他在词里偏偏不写杭州之春,这可能是为了避免和第一首词所写的春景重复。他写杭州之秋,一写灵隐寺赏月赏桂,一写高亭之上观钱塘江潮。两句词就写出两种境界。“山寺月中寻桂子”的“山寺”,指的是西湖西边的灵隐寺。这座古刹有许多传说,有的还蒙上一层神话色彩:传说灵隐寺的桂花树是从月宫中掉下来的。作者曾在寺中赏月,中秋节桂花飘香,那境界使他终身难忘。山、寺、月影下,寻桂子,写出了幽美的环境,也写了置身其间的词人的活动。然而,词人回忆杭州还有另一种境界使人难忘。那就是“郡亭枕上看潮头”,钱塘江潮是大自然的奇观,潮头可高达数丈,所以白居易写他躺在他郡衙的亭子里,就能看见那卷云拥雪的潮头了,显得趣意盎然。“郡亭枕上看潮头”,以幽闲的笔墨带出惊涛骇浪的景色,与上句“山寺月中寻桂子”的静谧而朦胧的美的境界形成鲜明的对照,相辅相成,相得益彰。白居易是热爱杭州的,所以他在回到北方以后,又产生了“何日更重游”的愿望。

第三首词在思想艺术上都不及第一、二首,加上他又写到歌舞生活,因而许多选本都不介绍它。其实它在写法上也并不是全无可取之处的。前两首词虽然也写到人,但主要还是写景。第三首点到吴宫,但主要却是写人,写苏州的歌舞伎和词人自己。从整体上看,意境的变化使连章体词显得变化多姿,丰富多彩。

吴酒一杯春竹叶一句,一来,竹叶是为了与下句的芙蓉对偶,二来,“春”在这里是形容词,所谓春竹叶并非一定是指竹叶青酒,而是指能带来春意的酒。白居易在另一诗里就有“瓮头竹叶经春熟”的说法,唐代有不少名酒以春字命名,文人大多爱酒,白居易应该也不例外,喝着吴酒,观“吴娃双舞”犹如醉酒芙蓉的舞姿。“娃”,即是美女,西施就被称为“娃”,吴王夫差为她建的房子就叫“馆娃宫”。白居易这样写,就是出于对西施这位绝代佳人的联想。作者不是纵情声色的人,他欣赏的是吴娃的歌舞,希望能重睹演出,因而回到洛阳后说:“早晚复相逢。”

这三首词,从今时忆往日,从洛阳忆苏杭。今、昔、南、北、时间、空间的跨度都很大。每一首的头两句,都抚今追昔,身在洛阳,神驰江南。每一首的中间两句,都以无限深情,追忆最难忘的江南往事。结句呢?则又回到今天,希冀那些美好的记忆有一天能够变成活生生的现实。因此,整个组词不过寥寥数十字,却从许多层次上吸引读者进入角色,想象主人公今昔南北所经历的各种情境,体验主人公今昔南北所展现的各种精神活动,从而获得寻味无穷的审美享受。

这三首词,每首自具首尾,有一定的独立性;而各首之间,又前后照应,脉络贯通,构成有机的整体大“联章”诗词中,显示出作者谋篇布局的高超艺术技巧。

【作者简介】

白居易(772年-846年),字乐天,号香山居士,又号醉吟先生,祖籍太原,到其曾祖父时迁居下邽,生于河南新郑。是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唐代三大诗人之一。白居易与元稹共同倡导新乐府运动,世称“元白”,与刘禹锡并称“刘白”。白居易的诗歌题材广泛,形式多样,语言平易通俗,有“诗魔”和“诗王”之称。官至翰林学士、左赞善大夫。公元846年,白居易在洛阳逝世,葬于香山。有《白氏长庆集》传世,代表诗作有《长恨歌》、《卖炭翁》、《琵琶行》等。



“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出自唐代诗人白居易的诗作《忆江南词三首》。

《忆江南三首》是唐代诗人白居易的组词作品。

第一首词总写对江南的回忆,选择了江花和春水,衬以日出和春天的背景,显得十分鲜艳奇丽,生动地描绘出江南春意盎然的大好景象;第二首词描绘杭州之美,通过山寺寻桂和钱塘观潮的画面来验证“江南好”,表达了作者对杭州的忆念之情;第三首词描绘苏州之美,诗人以美妙的诗笔,简洁地勾勒出苏州的旖旎风情,表达了作者对苏州的忆念与向往。这三首词各自独立而又互为补充,分别描绘江南的景色美、风物美以及女性之美,艺术概括力强,意境奇妙。


作品原文

忆江南⑴【唐】白居易

其一
忆江南词三首

江南好,风景旧曾谙。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能不忆江南?

其二

江南忆,最忆是杭州。山寺月中寻桂子,郡亭枕上看潮头。何日更重游?

其三

江南忆,其次忆吴宫。吴酒一杯春竹叶,吴娃双舞醉芙蓉。早晚复相逢!

词句注释

⑴忆江南:作者题下自注说:“此曲亦名谢秋娘,每首五句。”按《乐府诗集》:“《忆江南》一名《望江南》,”“因白氏词,后遂改名《江南好》。”至晚唐、五代成为诃体之一。

⑵谙:熟悉。

⑶江花:江边的花朵。一说指江中的浪花。红胜火:颜色鲜红胜过火焰。

⑷绿如蓝:绿得比蓝草还要绿。如,用法犹“于”,有胜过的意思。蓝,蓝草,其叶可制青绿染料。

⑸“山寺”一句:作者《东城桂》诗自注说: “旧说杭州天竺寺每岁中秋有月桂子堕。”

⑹郡亭:疑指杭州城东楼。看潮头:钱塘江入海处,有二山南北对峙如门,水被夹束,势极凶猛,为天下名胜。

⑺吴宫:指吴王夫差为西施所建的馆娃宫,在苏州西南灵岩山上。

⑻竹叶:酒名。

⑼娃:美女。 醉芙蓉:形容舞伎之美。

⑽早晚:犹言何时。


白话译文

其一

江南的风景多么美好,如画的风景还很熟悉。太阳从江面升起时江边的鲜花比火红,春天到来时碧绿的江水像湛蓝的蓝草。怎能叫人不怀念江南?

其二

江南的回忆,最能唤起追思的是像天堂一样的杭州:游玩灵隐寺寻找皎洁月亮中的桂子,登上郡亭 ,枕卧其上 ,欣赏那起落的钱塘江大潮。什么时候能够再次去游玩?

其三

江南的回忆,再来就是回忆吴宫,喝一喝吴宫的美酒春竹叶,看一看吴宫的歌女双双起舞像朵朵迷人的芙蓉。清晨夜晚总要再次相逢。

创作背景

白居易曾经担任杭州刺史,在杭州两年,后来又担任苏州刺史,任期也一年有余。在他的青年时期,曾漫游江南,旅居苏杭,他对江南有着相当的了解,故此江南在他的心目中留有深刻印象。当他因病卸任苏州刺史,回到洛阳后十余年,写下了这三首《忆江南》。

而作词的具体时间,历来说法不同。有说在白居易离苏州之后;有说在开成三年(838年);有说在大和元年(827年);王国维则说写于“大和八九年间”。这些说法,笼统简单,缺乏事实根据。刘禹锡曾作《忆江南》词入手。是和白居易唱和的,所以他在小序中说:“和乐天春词,依《忆江南》曲拍为句。”此词在唐文宗开成二年(837年)初夏作于洛阳,由此可推白居易所作的三首词也应在开成二年初夏。


赏析

第一首泛忆江南,兼包苏、杭,写春景。全词五句。一开口即赞颂“江南好!”正因为“好”,才不能不“忆”。“风景旧曾谙”一句,说明那江南风景之“好”不是听人说的,而是当年亲身感受到的、体验过的,因而在自己的审美意识里留下了难忘的记忆。既落实了“好”字,又点明了“忆”字。接下去,即用两句词写他“旧曾谙”的江南风景:“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日出”、“春来”,互文见义。春来百花盛开,已极红艳;红日普照,更红得耀眼。在这里,因同色相烘染而提高了色彩的明亮度。春江水绿,红艳艳的阳光洒满了江岸,更显得绿波粼粼。在这里,因异色相映衬而加强了色彩的鲜明性。作者把“花”和“日”联系起来,为的是同色烘染;又把“花”和“江”联系起来,为的是异色相映衬。江花红,江水绿,二者互为背景。于是红者更红,“红胜火”;绿者更绿,“绿如蓝”。

第二首词以“江南忆,最忆是杭州”领起,前三字“江南忆”和第一首词的最后三字“忆江南”勾连,形成词意的连续性。后五字“最忆是杭州”又突出了作者最喜爱的一个江南城市。如果说第一首词像画家从鸟瞰的角度大笔挥洒而成的江南春意图,那么,第二首词便像一幅杭州之秋的画作了。

作者很爱西湖的春天,他在词里偏偏不写杭州之春,这可能是为了避免和第一首词所写的春景重复。他写杭州之秋,一写灵隐寺赏月赏桂,一写高亭之上观钱塘江潮。两句词就写出两种境界。“山寺月中寻桂子”的“山寺”,指的是西湖西边的灵隐寺。这座古刹有许多传说,有的还蒙上一层神话色彩:传说灵隐寺的桂花树是从月宫中掉下来的。作者曾在寺中赏月,中秋节桂花飘香,那境界使他终身难忘。山、寺、月影下,寻桂子,写出了幽美的环境,也写了置身其间的词人的活动。然而,词人回忆杭州还有另一种境界使人难忘。那就是“郡亭枕上看潮头”,钱塘江潮是大自然的奇观,潮头可高达数丈,所以白居易写他躺在他郡衙的亭子里,就能看见那卷云拥雪的潮头了,显得趣意盎然。“郡亭枕上看潮头”,以幽闲的笔墨带出惊涛骇浪的景色,与上句“山寺月中寻桂子”的静谧而朦胧的美的境界形成鲜明的对照,相辅相成,相得益彰。白居易是热爱杭州的,所以他在回到北方以后,又产生了“何日更重游”的愿望。

第三首词在思想艺术上都不及第一、二首,加上他又写到歌舞生活,因而许多选本都不介绍它。其实它在写法上也并不是全无可取之处的。前两首词虽然也写到人,但主要还是写景。第三首点到吴宫,但主要却是写人,写苏州的歌舞伎和词人自己。从整体上看,意境的变化使连章体词显得变化多姿,丰富多彩。

吴酒一杯春竹叶一句,一来,竹叶是为了与下句的芙蓉对偶,二来,“春”在这里是形容词,所谓春竹叶并非一定是指竹叶青酒,而是指能带来春意的酒。白居易在另一诗里就有“瓮头竹叶经春熟”的说法,唐代有不少名酒以春字命名,文人大多爱酒,白居易应该也不例外,喝着吴酒,观“吴娃双舞”犹如醉酒芙蓉的舞姿。“娃”,即是美女,西施就被称为“娃”,吴王夫差为她建的房子就叫“馆娃宫”。白居易这样写,就是出于对西施这位绝代佳人的联想。作者不是纵情声色的人,他欣赏的是吴娃的歌舞,希望能重睹演出,因而回到洛阳后说:“早晚复相逢。”


作者简介

白居易(772—846年),字乐天,号香山居士,又号醉吟先生,河南(今河南郑州新郑市)人,是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唐代三大诗人之一。白居易与元稹共同倡导新乐府运动,世称“元白”,与刘禹锡并称“刘白”。

白居易的诗歌题材广泛,形式多样,语言平易通俗,有“诗魔”和“诗王”之称。官至翰林学士、左赞善大夫。有《白氏长庆集》传世,代表诗作有《长恨歌》、《卖炭翁》、《琵琶行》等[5]。在文学上积极倡导新乐府运动,主张文章合为时而著,诗歌合为事而作,写下了不少感叹时世、反映人民疾苦的诗篇,对后世颇有影响。是文学史上相当重要的诗人。白居易主张“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与元九书》)。他与元稹一起,倡导旨在揭露时弊的“新乐府运动”,写了《秦中吟》十首,《新乐府》五十首等,对当时社会的黑暗现实作了深刻批判。在艺术上,白居易诗以平易晓畅著称,在当时就流布很广。有《白氏长庆集》,存诗近三千首,数量之多,为唐人之冠。



出自唐代白居易的《忆江南》

江南好,风景旧曾谙。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能不忆江南?


译文
江南好,我对江南的美丽风景曾经是多么的熟悉。春天的时候,晨光映照的岸边红花,比熊熊的火焰还要红,碧绿的江水绿得胜过蓝草。怎能叫人不怀念江南?


创作背景

  刘禹锡曾作《忆江南》词数首,是和白居易唱和的,所以他在小序中说:“和乐天春词,依《忆江南》曲拍为句。”此词在公元837年(唐文宗开成二年)初夏作于洛阳,由此可推白居易所作的三首词也应在开成二年初夏。


鉴赏

  白居易曾经担任杭州刺史,在杭州待了两年,后来又担任苏州刺史,任期也一年有余。在他的青年时期,曾漫游江南,旅居苏杭,应该说,他对江南有着相当的了解,故此江南在他的心目中留有深刻印象。当他因病卸任苏州刺史,回到洛阳后十二年,他六十七岁时,写下了三首忆江南,可见江南胜景仍在他心中栩栩如生。

  本诗其第一首,作者泛忆江南,兼包苏、杭,写春景。

  全词五句。一开口即赞颂“江南好!”正因为“好”,才不能不“忆”。“风景旧曾谙”一句,说明那江南风景之“好”不是听人说的,而是当年亲身感受到的、体验过的,因而在自己的审美意识里留下了难忘的记忆。既落实了“好”字,又点明了“忆”字。接下去,即用两句词写他“旧曾谙”的江南风景:“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日出”、“春来”,互文见义。春来百花盛开,已极红艳;红日普照,更红得耀眼。在这里,因同色相烘染而提高了色彩的明亮度。春江水绿,红艳艳的阳光洒满了江岸,更显得绿波粼粼。在这里,因异色相映衬而加强了色彩的鲜明性。作者把“花”和“日”联系起来,为的是同色烘染;又把“花”和“江”联系起来,为的是异色相映衬。江花红,江水绿,二者互为背景。于是红者更红,“红胜火”;绿者更绿,“绿如蓝”。

  题中的“忆”字和词中的“旧曾谙”三字还说明了此词还有一个更重要的层次:以北方春景映衬江南春景。全词以追忆的情怀,写“旧曾谙”的江南春景。而此时,作者却在洛阳。比起江南来,洛阳的春天来得晚。作者写于洛阳的《魏王堤》七绝云:“花寒懒发鸟慵啼,信马闲行到日西。何处未春先有思,柳条无力魏王堤。”在江南“日出江花红胜火”的季节,洛阳却“花寒懒发”,只有魏王堤上的柳丝,才透出一点儿春意。

  花发得比江南晚,水也有区别。洛阳有洛水、伊水,离黄河也不远。但即使春天已经来临,这些水也不可能像江南春水那样碧绿。因此作者竭力追忆江南春景,从内心深处赞叹“江南好”,而在用生花妙笔写出他“旧曾谙”的江南好景之后,又不禁以“能不忆江南”的眷恋之情,收束全词。这个收束既托出身在洛阳的作者对江南春色的无限赞叹与怀念,又造成一种悠远而又深长的韵味。词虽收束,而余情摇漾,凌空远去,自然引出第二首和第三首。


作者介绍

白居易(772年-846年),字乐天,号香山居士,又号醉吟先生,祖籍太原,到其曾祖父时迁居下邽,生于河南新郑。是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唐代三大诗人之一。白居易与元稹共同倡导新乐府运动,世称“元白”,与刘禹锡并称“刘白”。白居易的诗歌题材广泛,形式多样,语言平易通俗,有“诗魔”和“诗王”之称。官至翰林学士、左赞善大夫。公元846年,白居易在洛阳逝世,葬于香山。有《白氏长庆集》传世,代表诗作有《长恨歌》、《卖炭翁》、《琵琶行》等。



“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出自唐朝诗人白居易的古诗作品《忆江南》的第三四句,其全诗文如下:
江南好,风景旧曾谙。
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
能不忆江南?
【注释】
⑴忆江南:作者题下自注说:“此曲亦名谢秋娘,每首五句。”按《乐府诗集》:“《忆江南》一名《望江南》,”“因白氏词,后遂改名《江南好》。”至晚唐、五代成为诃体之一。
⑵谙:熟悉。
⑶江花:江边的花朵。一说指江中的浪花。红胜火:颜色鲜红胜过火焰。
⑷绿如蓝:绿得比蓝还要绿。如,用法犹“于”,有胜过的意思。蓝,蓝草,其叶可制青绿染料。
【翻译】
江南的风景多么美好,如画的风景久已熟悉。太阳从江面升起时江边的鲜花比火红,春天到来时碧绿的江水象湛蓝的蓝草。怎能叫人不怀念江南。
【赏析】
第一首词中,作者没有从描写江南惯用的“花”、“莺”着手,而是别出心裁地从“江”为中心下笔,又通过“红胜火”和“绿如蓝”,异色相衬,展现了鲜艳夺目的江南春景。白居易用的是异色相衬的描写手法,因而江南的春色,在白居易的笔下,从初日,江花,江水之中获得了色彩,又因烘染、映衬的手法而形成了一幅图画,色彩绚丽耀眼,层次丰富。
这首词写江南春色,首句“江南好”,以一个既浅切又圆活的“好”字,摄尽江南春色的种种佳处,而作者的赞颂之意与向往之情也尽寓其中。同时,唯因“好”之已甚,方能“忆”之不休,因此,此句又已暗逗结句“能不忆江南”,并与之相关阖。次句“风景旧曾谙”,点明江南风景之“好”,并非得之传闻,而是作者出牧杭州时的亲身体验与亲身感受。这就既落实了“好”字,又照应了“忆”字,不失为勾通一篇意脉的精彩笔墨http://www.slkj.org/c/1075.html。三、四两句对江南之“好”进行形象化的演绎,突出渲染江花、江水红绿相映的明艳色彩,给人以光彩夺目的强烈印象。其中,既有同色间的相互烘托,又有异色间的相互映衬,充分显示了作者善于着色的技巧。篇末,以“能不忆江南”收束全词,既托出身在洛阳的作者对江南春色的无限赞叹与怀念,又造成一种悠远而又深长的韵味。

  • 鏃ュ嚭姹灞绾㈣儨鐏,鏄ユ潵姹熸按缁垮钃濅粈楹芥剰鎬
    绛旓細澶槼涓鍑虹収鐨勫北娌充竴鐗囩伀涓鑸殑鑹崇孩锛屾槬澶╃殑姹熸按钀嶈椈缁嗗井鍦ㄧⅶ绌轰笅娉涚潃婀涜摑銆傚嚭鑷攼浠h瘲浜虹櫧灞呮槗鐨勩婂繂姹熷崡涓夐銆嬶紝鍏ㄨ瘲濡備笅锛氬叾涓 姹熷崡濂斤紝椋庢櫙鏃ф浘璋欙紱鏃ュ嚭姹熻姳绾㈣儨鐏紝鏄ユ潵姹熸按缁垮钃濄傝兘涓嶅繂姹熷崡锛熷叾浜 姹熷崡蹇嗭紝鏈蹇嗘槸鏉窞锛涘北瀵烘湀涓妗傚瓙锛岄儭浜灂涓婄湅娼ご銆備綍鏃ユ洿閲嶆父锛熷叾涓 姹熷崡蹇嗭紝鍏舵...
  • 鏃ュ嚭姹熻姳绾㈣儨鐏槬鏉ユ睙姘寸豢濡钃 璇楀彞鎰忔濆拰绾㈣儨鐏豢濡傝摑鐨勬剰鎬
    绛旓細銆愯瘲鍙ユ剰鎬濄戞槬澶╁埌鏉ユ椂锛屽お闃充粠姹熼潰鍗囪捣锛屾妸姹熻竟鐨勯矞鑺辩収寰楁瘮鐏孩锛岀ⅶ缁跨殑姹熸按缁寰楄儨杩囪摑鑽夈傘绾㈣儨鐏銆戦鑹查矞绾㈣儨杩囩伀鐒般傘缁垮钃濄戠豢寰楁瘮钃濊繕瑕佺豢銆傘愬嚭鑷戙婂繂姹熷崡路姹熷崡濂姐嬨愪綔鑰呫戝攼浠o細鐧藉眳鏄
  • 鏃ュ嚭姹熻姳绾㈣儨鐏,鏄ユ潵姹熸按缁垮钃濄傚師鏂嘷缈昏瘧鍙婅祻鏋
    绛旓細鏃ュ嚭姹熻姳绾㈣儨鐏紝鏄ユ潵姹熸按缁垮钃濄傗斺斿攼浠B风櫧灞呮槗銆婂繂姹熷崡路姹熷崡濂姐 鏃ュ嚭姹熻姳绾㈣儨鐏紝鏄ユ潵姹熸按缁垮钃濄 姹熷崡濂斤紝椋庢櫙鏃ф浘璋欍 鏃ュ嚭姹熻姳绾㈣儨鐏紝鏄ユ潵姹熸按缁垮钃濄 鑳戒笉蹇嗘睙鍗楋紵 瀹嬭瘝涓夌櫨棣 锛 鍥藉皬鍙よ瘲 锛 濠夌害 锛 鏅偣鏃╂暀鍙よ瘲100棣 璇戞枃鍙婃敞閲 璇戞枃 姹熷崡鐨勯鏅涔堢編濂...
  • 鏄ユ潵姹熸按缁垮钃濈殑鍏ㄨ瘲
    绛旓細鈥滄槬鏉ユ睙姘寸豢濡傝摑鈥濇槸鍑鸿嚜鍞愪唬鐧藉眳鏄撶殑鍙よ瘲銆婂繂姹熷崡路鍏朵竴銆嬶紝鍏ㄨ瘲鏄細姹熷崡濂斤紝椋庢櫙鏃ф浘璋欙細鏃ュ嚭姹熻姳绾㈣儨鐏紝鏄ユ潵姹熸按缁垮钃濄傝兘涓嶅繂姹熷崡锛熻瘧鏂囷細姹熷崡鐨勯鏅涔堢編濂斤紝椋庢櫙涔呭凡鐔熸倝锛氭槬澶╁埌鏉ユ椂锛屽お闃充粠姹熼潰鍗囪捣锛屾妸姹熻竟鐨勯矞鑺辩収寰楁瘮鐏孩锛岀ⅶ缁跨殑姹熸按缁垮緱鑳滆繃钃濊崏銆傛庤兘鍙汉涓嶆蹇垫睙鍗楋紵鐧藉眳鏄撻潚骞...
  • 鏄ユ潵姹熸按缁垮钃濈殑鎰忔
    绛旓細鎰忔濓細纰х豢鐨姹熸按缁寰楄儨杩囪摑鑽夈
  • 鏃ュ嚭姹熻姳绾㈣儨鐏鐨勪笅涓鍙ユ槸浠涔
    绛旓細鍘熻瘲锛氭睙鍗楀ソ锛岄鏅棫鏇捐皺銆鏃ュ嚭姹熻姳绾㈣儨鐏紝鏄ユ潵姹熸按缁垮钃濄傝兘涓嶅繂姹熷崡锛熻瘧鏂囷細姹熷崡鐨勯鏅涔堢編濂斤紝椋庢櫙涔呭凡鐔熸倝銆傚お闃充粠姹熼潰鍗囪捣锛屾妸姹熻竟鐨勯矞鑺辩収寰楁瘮鐏孩锛岀ⅶ缁跨殑姹熸按缁垮緱鑳滆繃钃濊崏銆傛庤兘鍙汉涓嶆蹇垫睙鍗楋紵鍑哄锛氬攼浠g櫧灞呮槗鐨勩婂繂姹熷崡銆嬭瘲姝岃祻鏋 鈥滄棩鍑衡濄佲滄槬鏉モ濓紝浜掓枃瑙佷箟銆傛槬鏉ョ櫨鑺辩洓寮锛屽凡鏋...
  • 璇楀彞鈥鏃ュ嚭姹熻姳绾㈣儨鐏,鏄ユ潵姹熸按缁垮钃濃濈殑鎰忔濆強鍏ㄦ枃璧忔瀽
    绛旓細鈥鏃ュ嚭姹熻姳绾㈣儨鐏紝鏄ユ潵姹熸按缁垮钃濃濅袱鍙ワ紝鍏蜂綋鎻忓啓鈥滄棫鏇捐皺鈥濈殑姹熷崡鏄ヨ壊锛氱孩鏃ヤ笢鍗囷紝闃冲厜鐏跨儌锛屽湪鏈濋槼鐨勬槧鐓т笅锛屾睙鐣斿Ч绱绾㈢殑椴滆姳姣旂伀杩樿绾;鏄ユ睙姘存竻锛屾尝纰э紝鍦ㄦ弧鍦扮豢鑽夌殑鏄犺‖涓嬶紝鏄惧緱姣旇摑鑽夎繕瑕佺豢銆傝瘲浜烘姄浣忎簡鈥滄睙鑺扁濃滄睙姘粹濅袱浠舵渶鏈変唬琛ㄦх殑鏅墿锛屽姹熷崡鏄ュ厜浣滀簡楂樺害鐨勬鎷紝鍦ㄨ鑰呴潰鍓...
  • 鏃ュ嚭姹熻姳绾浼鐏,鏄ユ潵姹熸按缁垮钃濈殑鎰忔濇槸浠涔?
    绛旓細鎰忔濇槸锛氬お闃充粠姹熼潰鍗囪捣锛屾妸姹熻竟鐨勯矞鑺辩収寰楁瘮鐏孩锛岀ⅶ缁跨殑姹熸按缁垮緱鑳滆繃钃濊崏銆傚嚭鑷攼浠g櫧灞呮槗銆婂繂姹熷崡涓夐锛堝叾涓锛夈嬪師鏂囦负锛氬繂姹熷崡 鍞 路 鐧藉眳鏄 姹熷崡濂斤紝椋庢櫙鏃ф浘璋欙紱鏃ュ嚭姹熻姳绾㈣儨鐏紝鏄ユ潵姹熸按缁垮钃濄傝兘涓嶅繂姹熷崡锛熻瘧鏂 姹熷崡鐨勯鏅涔堢編濂斤紝椋庢櫙涔呭凡鐔熸倝銆傚お闃充粠姹熼潰鍗囪捣锛屾妸姹熻竟鐨勯矞鑺辩収寰楁瘮鐏孩...
  • 姹熷崡濂介鏅棫鏇捐皺鏃ュ嚭姹熻姳绾㈣儨鐏槬鏉ユ睙姘寸豢濡钃濊兘涓嶅繂姹熷崡鏄粈涔堟剰鎬...
    绛旓細姹熷崡濂斤紝椋庢櫙鏃ф浘璋欍鏃ュ嚭姹熻姳绾㈣儨鐏紝鏄ユ潵姹熸按缁垮钃濄傝兘涓嶅繂姹熷崡锛焄瑙i噴]姹熷崡鐪熷ソ锛岄偅鍎跨殑椋庢櫙鎴戣繃鍘诲緢鐔熸倝銆傚お闃冲嚭鏉ョ殑鏃跺欙紝姹熻竟鐨勮姳绾㈠緱鑳滆繃鐏紝鏄ュぉ鏉ョ殑鏃跺欙紝姹熸按鍍忚摑鑽変竴鏍风ⅶ缁裤傛垜鎬庤兘涓嶅洖蹇嗐佷笉鐖辨亱姹熷崡鍛紵姝よ瘝鍐欐睙鍗楁槬鑹诧紝棣栧彞鈥滄睙鍗楀ソ鈥濓紝浠ヤ竴涓棦娴呭垏鍙堝渾娲荤殑鈥滃ソ鈥濆瓧锛屾憚灏芥睙鍗...
  • 鈥鏃ュ嚭姹熻姳绾浼鐏,鏄ユ潵姹熸按缁垮钃濃濊繖鍙ユ槸浠涔堟剰鎬
    绛旓細鎰忔濇槸鏄ュぉ鍒版潵鏃讹紝澶槼浠庢睙闈㈠崌璧凤紝鎶婃睙杈圭殑椴滆姳鐓у緱姣旂伀绾紝纰х豢鐨勬睙姘寸豢寰楄儨杩囪摑鑽夈傚師璇楀涓 蹇嗘睙鍗椔锋睙鍗楀ソ 鍞愪唬锛氱櫧灞呮槗 姹熷崡濂斤紝椋庢櫙鏃ф浘璋欍鏃ュ嚭姹熻姳绾㈣儨鐏紝鏄ユ潵姹熸按缁垮钃濄傝兘涓嶅繂姹熷崡锛熻瘧鏂 姹熷崡鐨勯鏅涔堢編濂斤紝濡傜敾鐨勯鏅箙宸茬啛鎮夈傛槬澶╁埌鏉ユ椂锛屽お闃充粠姹熼潰鍗囪捣锛屾妸姹熻竟鐨勯矞鑺辩収寰楁瘮鐏孩...
  • 扩展阅读:尿痛尿频尿急尿不尽是怎么回事 ... 李白一生杀死了多少人 ... 李白最可怕的一个传说 ... 《赠汪伦》李白骂日本 ... 李白的藏头诗日本必亡 ... 《忆江南》全诗 ... 李白最可怕的藏头诗 ... 昨夜江边春水生全诗 ... 映日荷花别样红 全诗 ...

    本站交流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欢迎反馈与建议,请联系电邮
    2024© 车视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