凭吊祭江诵君赋——咏端午节古诗词赏析(一)

凭吊祭江诵君赋

——咏端午节古诗词赏析(一)

王传学

端午节,为每年农历五月初五。据《荆楚岁时记》记载,因仲夏登高,顺阳在上,五月是仲夏,它的第一个午日正是登高顺阳好天气之日,故五月初五亦称为“端阳节”。此外端午节还称“午日节、五月节、龙舟节、浴兰节、诗人节”等。

端午节起源于中国,是古代吴越地区(长江中下游及以南一带)崇拜龙图腾的部族举行图腾祭祀的节日,在农历五月初五以龙舟竞渡形式举行部落图腾祭祀。战国时期的楚国(今湖北)诗人屈原在该日抱石跳汨罗江自尽,就演变成纪念屈原的节日。端午节与春节、清明节、中秋节并称为中国民间的四大传统节日。自古以来端午节便有划龙舟及食粽等节日活动。自2008年起,端午节被列为国家法定节假日。2006年5月,国务院将其列入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09年9月,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正式审议并批准中国端午节列入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成为中国首个入选世界非遗的节日。

楚国爱国诗人屈原,以他忠贞不渝的爱国精神和忧国忧民、行廉志洁的人品被誉为后世楷模,也以他气魄宏伟的诗篇“逸响伟辞,卓绝一世”。从古到今,多少仁人志士在端午节都以写诗填词的形式来纪念屈原,吟咏端午佳节盛况,让后人充分感受到端午节的独特魅力。    

纪念屈原,是历代端午诗词的主题。如唐代诗人文秀的《端午》:

节分端午自谁言,

万古传闻为屈原。

堪笑楚江空渺渺,

不能洗得直臣冤。

诗的意思是:端午节是从什么时候开始的,又是为什么而设立的,千百年来民间传说是为了纪念爱国诗人屈原。于是我站在楚江上追思,眼前一片烟波浩淼,空空荡荡,我轻蔑地笑了:为什么如此宽阔的大江,就不能包容一颗爱国的心,不能为敢于说真话的正直之臣洗刷冤屈呢?

端午即农历五月初五日,相传此日为我国第一位伟大诗人屈原投江自尽日,后人伤其冤死,特以粽投江祭祀并划船捞救,遂相沿而成端午节日食粽和龙舟竞渡的风俗。这首诗更提出了一个令人深思的问题:尽管后人百般歌颂、祭祀,像屈原沉江这样的悲剧毕竟发生了,如此冤屈是不能简单地洗刷干净的。这首诗言近意远,言简意深,很有力量。

再看宋代文学家苏轼咏端午的词《六幺令·天中节》 :

      虎符缠臂,佳节又端午。门前艾蒲青翠,天淡纸鸢舞。粽叶香飘十里,对酒 携樽俎。龙舟争渡,助威呐喊,凭吊祭江诵君赋。

        感叹怀王昏聩,悲戚秦吞楚。异客垂涕淫淫,鬓白知几许?朝夕新亭对泣, 泪竭陵阳处。汨罗江渚,湘累已逝,惟有万千断肠句。

“天中节”系端午节之别称。

苏轼一生坎坷,几上几下,最后客死异乡,与屈原很有一些相似之处。

此词上片“述今”之端午节民间活动诸况,下片追叙“ 湘累”人生故事。意蕴深远,别具一格,令人赞叹。

上片“述今”,描绘端午节的民俗风情、活动盛况。“虎符缠臂,佳节又端午”,民间认为五月为“恶月”、“毒月”,瘟疫流行,毒虫滋生,因此要采取各种方法避邪祛毒。旧时人们用绫罗布帛等制成小虎形,缝缀儿童臂上,认为可以避恶消灾。到了虎符缠臂的五月,就迎来了端午佳节。“门前艾蒲青翠,天淡纸鸢舞”,民俗,将青翠的艾叶悬于堂中,用菖蒲作剑,插于门楣,以辟邪驱瘴,有驱魔祛鬼之神效。“纸鸢”又称风筝。家家门前挂着青翠的艾蒿菖蒲,孩子们在野外放着风筝。“粽叶香飘十里,对酒携樽俎”,樽俎:古代盛酒肉的器皿。樽以盛酒,俎以盛肉。人们端着飘香的粽子,携带着酒樽肉俎,到江边看龙舟竞渡。江面上龙舟竞发,彼此呐喊助威,还有一些人在江边悲壮地大声吟诵屈原的《离骚》!

下片“怀古”,追叙楚怀王昏庸糊涂,屈原放逐,投江自尽的悲剧。“感叹怀王昏聩,悲戚秦吞楚”,昏聩:比喻不明事理,头脑糊涂,不明是非。秦吞楚:公元前223年楚国被秦国灭掉。词人感叹楚怀王昏庸糊涂,不明事理,楚国悲惨地被秦国灭亡了。“异客垂涕淫淫,鬓白知几许”,异客:作客他乡的人。屈原已经远离自己的故土,被流放到了外地。流泪不止。两鬓如霜的白发,不知道有多少。“朝夕新亭对泣,泪竭陵阳处”,他痛心国难而无可奈何,从早哭到晚,最后泪尽于陵阳这个地方。屈原的第二次被流放,最后到了陵阳。“汨罗江渚,湘累已逝,惟有万千断肠句”,湘累:指屈原。屈原是赴湘水支流汨罗江而溺死的,古人称之为湘累。汨罗江边,屈原已死,只留下了让人痛断肝肠的诗句。

此词咏今叹古,在上片极力渲染当下“端午”诸种盛况,却重在下片“感怀”,感叹屈原的悲惨遭遇,意在述今怀古,“借古”而“启今”。词中明暗结合,明写屈原,直接抨击楚王“昏庸”,暗讽时政,锋芒直指北宋王朝,将词人自己的爱恨情仇寓于其间,却不露痕迹。词的内容虚实相间,叙说眼前庆祝端午诸景,是“实”;感怀屈原悲苦仇怨的往事为“虚”;“虚”写屈原,实及自己,慨古人之忧,发今人之叹。

词中有景,景色如画,画里“有话”。且看上片,一幅幅生动的民俗风景画,扑面而来:童之臂符、门之翠艾、菖蒲之剑、风筝漫舞、对酒当歌、龙舟竞发、诵君之赋,一个个情景交融的图画,展现了今日庆祝端午节的丰富活动内容。再看下片,怀王之昏、秦之吞楚、异客垂涕、 新亭对泣、汨罗江渚,一个个画面,再现了历史的沧桑。这些词中之境,如诗如画,一唱三叹,极大地丰富了词的内涵,展现了端午佳节的文化意蕴。

北宋诗人梅尧臣的《五月五日》,借吊屈原抒发“不遇情怀:

屈氏已沉死,楚人哀不容。

何尝奈谗谤,徒欲却蛟龙。

未泯生前恨,而追没后踪。

沅湘碧潭水,应自照千峰。

诗的意思是:屈原已沉江自杀,楚人为他的不被容纳而悲哀。人们江上竞舟,哪里能制止谗言,只不过试图驱赶蛟龙罢了。没有消除屈原生前的憾恨,只能追寻他死后的遗踪。只留下碧绿的沅湘水,倒映着山峰的影子。

诗人怀着无限的悲愤、苦闷、渴望和痛苦的心情,写下了这首诗,借屈原以抒发他的“不遇”情怀。这首诗借写屈原沉江自杀,实际上是写自己壮志未酬,抒发自己的怀才不遇的情感。

南宋词人陈与义的《临江仙》,凭吊屈原,怀古伤时:

     高咏楚词酬午日,天涯节序匆匆。榴花不似舞裙红。无人知此意,歌罢满帘 风。

        万事一身伤老矣,戎葵凝笑墙东。酒杯深浅去年同。试浇桥下水,今夕到湘 中。

此词是陈与义在建炎三年(公元1129年)所作,这一年,词人流寓湖南、湖北一带。这首词所反映的是国家遭受兵乱时节,词人在端午节凭吊屈原,怀古伤时,借此来抒发自己的爱国情怀。

词一开头,一语惊人。“高咏楚词”,透露了在节日中的感伤心绪和壮阔胸襟,屈原的高洁品格给词人以激励,他高昂地吟诵楚辞,深感流落天涯之苦,节序匆匆,自己却报国无志。陈与义在两湖间流离之际,面对现实回想过去,产生无穷的感触,他以互相映衬的笔法,抒写“榴花不似舞裙红”,用鲜艳灿烂的榴花比鲜红的舞裙,回忆过去春风得意、声名籍籍时的情景。公元1122年(宣和四年),陈与义因《墨梅》诗为徽宗所赏识,名震一时,诸贵要人争相往来,歌舞宴会的频繁,可想而知。而现在流落江湖,“兵甲无归日,江湖送老身”(《晚晴野望》),难怪五月的榴花会如此触动他对旧日的追忆。但是,“无人知此意,歌罢满帘风”,有谁能理解他此刻的心情呢?高歌《楚辞》之后,满帘生风,其慷慨悲壮之情,是可以想象的,但更加突出了词人的痛苦心情。从“高咏”到“歌罢”一曲《楚辞》的时空之中,词人以一“酬”  字,交代了时间的过渡。在这值得纪念的节日里,词人心灵上的意识在歌声中起伏流动。“节序匆匆”的感触,“榴花不似舞裙红”的怀旧,“无人知此意”的感喟,都托诸于激昂悲壮的歌声里,而“满帘风”一笔,更显出词人情绪的激荡,融情入景,令人体味到一种豪旷的气质和神态。

词的下片,基调更为深沉。“万事一身伤老矣”,一声长叹,包涵了词人对家国离乱、个人身世的多少感慨之情!人老了,一切欢娱都已成往事。正如他在诗中所咏的,“老矣身安用,飘然计本疏”(《初至邵阳逢入桂林使作书问其地之安危》),“孤臣霜发三千丈,每岁烟花一万重”(《伤春》),其对自己岁数的悲叹,与词同调。“戎葵凝笑墙东”句,是借蜀葵向太阳的属性来喻自己始终如一的爱国思想。墙边五月的葵花,迎着东方的太阳开颜。“戎葵”与“榴花”,都是五月的象征,词人用此来映衬自己旷达豪宕的情怀。“戎葵”虽为无情之物,但“凝笑”二字,则赋予葵花以人的情感,从而更深刻地表达出词人的思想感情。虽然年老流落他乡,但一股豪气却始终不渝。这“凝笑”二字,正是词人自己的心灵写照,具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最后三句写此时此刻的心情。满腔豪情,倾注于对屈原的怀念之中。“酒杯深浅”是以这一年之酒与前一年之酒比较,特写时间的流逝。酒杯深浅相同,而时非今日,不可同日而语,感喟深远。用酒杯托意而意在言外,在时间的流逝中,深化了“万事一身伤老矣”的慨叹。突出了词人的悲愤之情。情绪的激荡,促使词人对诗人屈原的高风亮节的深情怀念,“试浇桥下水,今夕到湘中”,面对湘江,词人祭酒的虔诚,加上这杯中之酒肯定会流到汨罗江的联想,因而滔滔江水之中,融合了词人心灵深处的感情。从高歌其辞赋到酹酒江水,深深地显示出词人对屈原的凭吊,其强烈的怀旧心情和爱国情感,已付托于这“试浇”的动作及“桥下水,今夕到湘中”的遐想之中。

此词吐言天拔,豪情壮志,意在言外。读者从对“天涯节序匆匆”的惋惜声中,从对“万事一身伤老矣”的浩叹中,从对“酒杯深浅去年同”的追忆里,可以领略到词人“隐然眉睫间”的豪放的悲壮情调。

南宋诗人赵蕃的《端午三首》,深切祭念屈原:

其一

谩说投诗赠汨罗,

身今且乐奈渠何。

尝闻求福木居士,

试向艾人成祝呵。

其二

忠言不用竟沉死,

留得文章星斗罗。

何意更觞昌歜酒,

为君击节一长歌。

其三

年年端午风兼雨,

似为屈原陈昔冤。

我欲于谁论许事,

舍南舍北鹁鸠喧。

赵蕃字昌父,号章泉,是宋代诗人,学者。师从刘清之,曾为太和主簿。后居家三十三年,问学于朱熹,能诗,宗黄庭坚。理宗绍定二年,以直秘阁致仕。赵蕃是南宋中期著名诗人,他和当时居住在上饶的韩淲(号涧泉)齐名,号称“上饶二泉”,同为江西诗派的殿军人物。当时著名学者、弋阳人谢枋得曾提到,江西诗派传至“二泉”,隆昌极致,但此二人死后,江西诗派的气脉也因此而断绝,风华不再。

第一首诗的意思是:不要说屈原投汨罗江而死,后人写诗作赋投入江中凭吊他,而今人们过端午就是为了寻求快乐,对此又如之奈何呢。我曾经听说可对木雕神像祈求幸福,就试着向艾人说些祝福的话啊!木居士:木雕神像的戏称。艾人:端午节用艾草束为人形,称为“艾人”。诗中感叹过去端午节人们为的是祭念屈原,而今则是为了自己祈求幸福。表现了心中的失落心情。

第二首诗的意思是:屈原说的明明是忠言,却不被楚王采纳,最后落得个沉江而死的下场,但是他留下的文章却像星星一样永垂不朽。不如再倒一杯昌歜酒,为屈原而击节歌唱吧!昌歜,菖蒲根的腌制品。又称昌菹。端午节有食菖蒲菹与饮菖蒲酒之俗。诗人对于屈原忠不见用沉江而死,但是诗文流传千古发出了深沉的感叹,流露出惺惺相惜之感。

第三首诗的意思是:每年端午节都会下雨刮风,像是为屈原鸣冤陈情。我想要找人谈谈这些往事,却只有屋舍南北的鹁鸠在啼鸣。诗人端午时候读历史有所感触,却找不到人倾诉。只得借端午的风雨,寄托对屈原的哀思。

南宋民族英雄文天祥,对屈原崇敬有加,在《端午》中写道:

五月五日午,薰风自南至。

试为问大钧,举杯三酹地。

田文当日生,屈原当日死。

生为薛城君,死作汨罗鬼。

高堂狐兔游,雍门发悲涕。

人命草头露,荣华风过耳。

唯有烈士心,不随水俱逝。

至今荆楚人,江上年年祭。

不知生者荣,但知死者贵。

勿谓死可憎,勿谓生可喜。

万物皆有尽,不灭唯天理。

百年如一日,一日或千岁。

秋风汾水辞,春暮兰亭记。

莫作留连悲,高歌舞槐翠。

诗中将五月五日出生的田文(战国四公子之一齐国孟尝君)与同一天投江而死的屈原作对比,两人一为“薛城君”,一作“汨罗鬼”,但“ 人命草头露,荣华风过耳”,荣华富贵只不过像风吹过罢了,“唯有烈士心,不随水俱逝”,只有烈士的英灵不随着江水的流逝而消失,“至今荆楚人,江上年年祭。不知生者荣,但知死者贵”,至今荆楚人民年年端午节在江上祭奠屈原,不知道活得荣耀的田文,只记得死者屈原的尊贵。

诗人满怀崇敬之情,赞扬屈原的品格魅力和爱国精神,也表明自己以屈原为楷模的高尚情怀。

元代词人舒頔的《小重山·端午》,抒发对屈原的崇敬心情:

  碧艾香蒲处处忙。谁家儿共女,庆端阳。细缠五色臂丝长。空惆怅,谁复 吊沅湘。

        往事莫论量。千年忠义气,日星光。离骚读罢总堪伤。无人解,树转午阴 凉。

舒頔(dí),元末明初诗人。字道原,擅长隶书,博学广闻。曾任台州学正,后时艰不仕,隐居山中。入朝屡召不出,洪武十年(一三七七)终老于家。归隐时曾结庐为读书舍,其书斋取名“贞素斋”。著有《贞素斋集》、《北庄遗稿》等。这首词蕴含了浓重的民族风味,描写的是荆楚之地的端午风俗。全词从“碧艾香蒲”入笔,“处处忙”道出了端午时节的忙碌。儿共女,庆端阳,描摹出一幅合家团圆共度佳节的温馨,刻画出了中华民族在节日之中共享天伦的乐趣。“细缠五色臂丝长”,缠五色臂丝是荆楚之地的一种民族风俗,是在端午节由孩子们将五色丝带缠在臂上,这种五色的臂丝又叫“朱索”或者“长命缕”,据说能够降服鬼怪,企保平安。上片的最后两句“空惆怅,谁复吊沅湘”,将全词开辟了一个新的境界,为下片的悼念屈原奠定了基调,为抒情作了铺垫。“谁复吊沅湘”,交代了“空惆怅”的缘由,原来人们忙着过端午,只是一般性地喜庆,而忘却了这个特殊节日所蕴含的历史文化内涵,谁还记得那为爱国诗人屈原呢?词人有感而发,直指俗弊。在这热闹喜庆的节日里,词人却“空惆怅”,与“庆端阳”的热闹形成鲜明的对比。

下片直抒自己的感情,仍然运用了对比手法。就是写追悼屈子之情思了。“往事莫论量”,确实,千年已过,人们记住最多的不是屈子的《离骚》,而是汨罗江投河自尽的忠义气节。“千年忠义气,日星光”,日星本是天地的精华,终久不灭,将屈原的千古大义与日星之光相提并论,并不为过,大忠大义,理当被永世铭记。“离骚读罢总堪伤”,此一句不单单写出了对屈子大义的崇敬,还道出了文人的惺惺相惜。“树转午阴凉”,以景结情,情在景中,收到“曲终人不见,江上数峰青”的余韵缭绕的效果。

元代散曲家贯云石的《殿前欢》,用反语为屈原鸣不平:

   楚怀王,忠臣跳入汨罗江。《离骚》读罢空惆怅,日月同光。伤心来笑一 场,笑你个三闾强,为甚不身心放。沧浪污你,你污沧浪。

贯云石,原名小云石海涯,元朝畏兀儿人,精通汉文,著名诗人、散文作家。贯云石做过翰林学士,深受汉族的思想与文学的影响,爱慕江南风物,憧憬恬静闲适的生活,后辞官不做,隐居江南。他善作散曲。以写山林逸乐生活与男女恋情为主。作品风格基本上属豪放派,以清俊见长。风格形成与他出身西域武官家庭有关,同时也染上了江南文学清秀媚丽的色彩。据传他所创的曲调,传给浙江 澉浦杨氏,后称为“海盐腔”,流传至明代,为“昆腔”的先驱。

此曲首句以“楚怀王”三字喝起,气势森然。跟着说“忠臣跳入汨罗江”,嘲笑楚怀王不辨忠良,逼得忠臣跳江,直接揭露和控诉历史和社会现实的不平。三、四句是诗人对屈原的景仰和对历史的沉思,作者诵读《离骚》,赞美屈原品格与“日月同光”。同时引起种种伤感、迷惑、反思,尽在“空惆怅”三字之中。惆怅之余,又忽省悟。第五、六句说从伤心转为失笑,笑屈原过于固执,活得不够洒脱,不懂得从“忠臣”的硬壳中自我解放身心,落得可悲的下场。末句“沧浪污你,你污沧浪”,作者连对屈原投江也持非议态度,简直是石破天惊,令人不可思议。这样写,表面上荒诞不经,其实,对屈原的讽笑,不过是冷峭苦涩的反诘,以摆出玩世不恭的姿态蔑视现实,以说屈原不值得为现实牺牲,进而彻底否定丑恶的现实。此曲下半首,抑圣为狂,寓曲于笑,能发人之所未发,是全曲最精警之处。明代朱权撰写的《太和正音谱》说作者散曲风格如“天马脱羁”,此曲命意奇诡洒脱,说明作者的思路确是谁也羁缚不住的。

元代诗人贝琼的《己酉端午》,抒发对屈原的仰慕之情:

风雨端阳生晦冥,

汨罗无处吊英灵。

海榴花发应相笑,

无酒渊明亦独醒。

贝琼,元末明初诗人、史学家。生活在元末世乱,隐居教授。明洪武三年(公元1370年),召修《元史》。洪武五年,出任浙江乡试官。次年,任国子助教,后改作中都国子监,教授勋臣子弟。他从杨维桢学诗,取其长而去其短;其诗论推崇盛唐而不取法宋代熙宁、元丰诸家。文章冲融和雅,诗风温厚之中自然高秀,足以领袖一时。着有《中星考》、《清江贝先生集》、《清江稿》、《云间集》等。

己酉年的端午那天,天公不作美,狂风大作,暴雨倾盆,一眼望去,一片天昏地暗;整个汨罗江上,没有一处可以让人竞渡龙舟,借以凭吊远古英雄屈原的灵魂。

石榴花如火地开着,似乎正在笑话我,我只好自我解嘲道:其实,陶渊明即使不喝酒,也一样仰慕屈原卓然不群的清醒。今天,我虽无法凭吊屈原,我也一样仰慕他。

诗人在端午节遇到风雨,天气昏暗,使得汨罗江上没有人祭奠屈原这位伟大的爱国者,屈原忠心为国却屡遭贬谪,怀才不遇,千年后的风雨还耽误了人们对屈原的祭奠和怀念,整个汨罗江上没有一处可以凭吊屈原英魂的地方,诗人心中不由得伤感起来,然而开放的榴花似乎在嘲笑诗人自寻烦恼,于是诗人只好自嘲的引用陶渊明的事迹,纵然陶渊明这样的纵情山水的隐士,对屈原的仰慕之情也丝毫未减。全诗在平淡的天气描写和议论中抒发情感。

“沅湘流不尽,屈子怨何深”(唐﹒戴叔伦《三闾庙》),历来写端午的诗词,大多会提到屈原的旧事,借屈原之酒杯浇自己之块垒,或者抒发自己郁郁不得志的失落情怀,或者赞扬屈原的精神而表明自己的忠义之心。总之,流不尽的汨罗之水,就是中国失意文人的辛酸之泪。

  • 绔崍璇楄瘝 绔崍鐨勮瘲璇嶅鑱
    绛旓細榫欒垷浜夋浮,鍔╁▉鍛愬枈,鍑悐绁睙璇靛悰璧銆傛劅鍙规鐜嬫槒鑱,鎮叉垰绉﹀悶妤氥傚紓瀹㈠瀭娑曟帆娣,楝撶櫧鐭ュ嚑璁?鏈濆鏂颁涵瀵规常,娉闄甸槼澶勩傛报缃楁睙娓,婀樼疮宸查,鎯熸湁涓囧崈鏂偁鍙ャ傛弧姹熺孩路绔槼鍓嶄綔(涓嶈)鍗冭浇鎮犳偁,鎴愪範淇,澶╀腑绔崍銆傞匠鑺,绮肩布娉笂,鐧捐垷浜夋浮銆備竾鎴峰涓紶绫崇步,涓夐椌搴欏鍚熷悰璧嬨傜キ鍦h搐,蹇犱箟鑽′咕鍧,浼ゅ悰鍘汇傚ジ褰撻亾,璋h█...
  • 绔崍鑺傚彜璇
    绛旓細榫欒垷浜夋浮,鍔╁▉鍛愬枈,鍑悐绁睙璇靛悰璧銆 鎰熷徆鎬鐜嬫槒鑱,鎮叉垰绉﹀悶妤氥 寮傚鍨傛稌娣帆,楝撶櫧鐭ュ嚑璁? 鏈濆鏂颁涵瀵规常,娉闄甸槼澶勩 姹ㄧ綏姹熸笟,婀樼疮宸查,鎯熸湁涓囧崈鏂偁鍙ャ 绔崍鑺傚彜璇 绡2 涓銆併婂崡涔″瓙?绔崍銆 銆愪綔鑰呫戞潕涔嬩华 銆愭湞浠c戝畫 灏忛洦婀块粍鏄忋傞噸鍗堜匠杈扮嫭鎺╅棬銆傚发鐕曞紩闆忔祽鍘诲敖,閿榄傘傜┖鍚戞闂磋瀹跨棔銆 瀹㈣垗瀹涘...
  • 绔崍鑺涓婚鐨勭粡鍏鍙よ瘲璇璧忔瀽
    绛旓細鈥斺斿紶鑰掋婄鍗堛 18.鍏ヨ杞婚涓嶇牬灏,鐜夌蔼鐘澹侀唹浣宠景銆傗斺旇嫃杞笺婃担婧矙绔崍銆 19.闂ㄥ墠鑹捐挷闈掔繝,澶╂贰绾搁涪鑸炪傜步鍙堕椋樺崄閲,瀵归厭鎼烘ń淇庛傞緳鑸熶簤娓,鍔╁▉鍛愬枈,鍑悐绁睙璇靛悰璧銆傗斺旇嫃杞笺婂叚骞轰护銆 20.骞藉鏈簯姣,澧熻惤鐢熸櫄鐑熴傗斺斿嚭澶:鑻忚郊銆婄鍗堥亶娓歌瀵哄緱绂呭瓧銆 绔崍鑺涓婚鐨勭粡鍏鍙よ瘲璇璧忔瀽(绡囦簩) 21....
  • 绔崍鑺鐨勮瘲璇
    绛旓細铏庣缂犺噦,浣宠妭鍙绔崍銆 闂ㄥ墠鑹捐挷闈掔繝,澶╂贰绾搁涪鑸炪 绮藉彾棣欓鍗侀噷,瀵归厭鎼烘ń淇庛 榫欒垷浜夋浮,鍔╁▉鍛愬枈,鍑悐绁睙璇靛悰璧銆 鎰熷徆鎬鐜嬫槒鑱,鎮叉垰绉﹀悶妤氥 寮傚鍨傛稌娣帆,楝撶櫧鐭ュ嚑璁? 鏈濆鏂颁涵瀵规常,娉闄甸槼澶勩 姹ㄧ綏姹熸笟,婀樼疮宸查,鎯熸湁涓囧崈鏂偁鍙ャ 婊℃睙绾 绔槼鍓嶄綔 瀹嬄锋闃充慨 鍗冭浇鎮犳偁,鎴愪範淇,澶╀腑绔崍銆 閫匠鑺,...
  • 鍚鍜忕鍗堣妭鐨璇楀彞
    绛旓細榫欒垷浜夋浮,鍔╁▉鍛愬枈,鍑悐绁睙璇靛悰璧銆傗斺旇嫃杞笺婂叚骞轰护銆 鍚鍜忕鍗堣妭鐨璇楀彞4 1銆佸琛d害鏈夊悕,绔崍琚仼鑽c 2銆侀珮鍜忔璇嶉叕鍗堟棩,澶╂动鑺傚簭鍖嗗寙銆 3銆佽皝瀹跺効鍏卞コ,搴嗙闃炽 4銆佸眻瀛愬啢榄傜粓鍙ゅ湪,妤氫埂閬椾織鑷充粖鐣欍 5銆佺步鍖呭垎涓ら,鑹炬潫钁楀嵄鍐犮 6銆佸勾骞寸鍗堥鍏奸洦,浼间负灞堝師闄堟様鍐ゃ 7銆佸洓鏃惰姳绔炲阀,涔濆瓙绮戒簤鏂...
  • 鍏充簬绔崍鑺鐨勮瘲姝
    绛旓細榫欒垷浜夋浮,鍔╁▉鍛愬枈,鍑悐绁睙璇靛悰璧銆傝嫃杞笺婂叚骞轰护銆 29銆佺湅榫欒垷,鐪嬮緳鑸,涓ゅ牑鏈枟姘存偁鎮犮備竴鐗囩瑱姝屽偓闂规櫄,蹇界劧榧撴9璧蜂腑娴併傛9濡傞,妫瑰椋,姘翠腑涓囬紦璧锋綔铻傛渶鏄帀鑾插爞涓婂ソ,璺冩潵澶洪敠鐪嬪惔鍎裤傞粍鍏粛銆婃絿婀樼銆 30銆侀奔鑵归瓊閿,榫欒垷鍙交,涓嶄簡婀栦涵寮犳垙銆傛弧搴姵鑺枫傛鑹炬棩楂橀珮,钁涢缁嗙粏銆傚垬杈扮縼銆婇綈澶╀箰銆 31...
  • 绔崍鑺,鐨璇楀彞鏈夊摢浜涘晩?
    绛旓細銆婂叚骞轰护路澶╀腑鑺傘嬪畫路鑻忚郊铏庣缂犺噦,浣宠妭鍙绔崍銆傞棬鍓嶈壘钂查潚缈,澶╂贰绾搁涪鑸炪傜步鍙堕椋樺崄閲,瀵归厭鎼烘ń淇庛傞緳鑸熶簤娓,鍔╁▉鍛愬枈,鍑悐绁睙璇靛悰璧銆傛劅鍙规鐜嬫槒鑱,鎮叉垰绉﹀悶妤氥傚紓瀹㈠瀭娑曟帆娣,楝撶櫧鐭ュ嚑璁?鏈濆鏂颁涵瀵规常,娉闄甸槼澶勩傛报缃楁睙娓,婀樼疮宸查,鎯熸湁涓囧崈鏂偁鍙ャ傘婅春鏂伴儙路鏃т織浼犺崋妤氥嬪畫浠B疯鍙婁箣鏃т織浼犺崋妤氥傛...
  • 閫傚悎鍎跨鐨绔崍鑺傚彜璇
    绛旓細銆婃担婧矙路绔崍銆 瀹嬩唬路鑻忚郊 杞绘睏寰井閫忕ⅶ绾,鏄庢湞绔崍娴磋姵鍏般 娴侀娑ㄨ吇婊℃櫞宸濄傚僵绾胯交缂犵孩鐜夎噦, 灏忕鏂滄寕缁夸簯楝熴備匠浜虹浉瑙佷竴鍗冨勾銆 銆婂叚骞轰护路澶╀腑鑺傘 瀹嬩唬路鑻忚郊 铏庣缂犺噦,浣宠妭鍙堢鍗堛 闂ㄥ墠鑹捐挷闈掔繝,澶╂贰绾搁涪鑸炪 绮藉彾棣欓鍗侀噷,瀵归厭鎼烘ń淇庛 榫欒垷浜夋浮,鍔╁▉鍛愬枈,鍑悐绁睙璇靛悰璧銆 鎰熷徆鎬鐜嬫槒鑱,鎮叉垰...
  • 鏈夊叧绔崍鑺鐨勮憲鍚鍙よ瘲璇 (闆嗛敠30鍙)
    绛旓細鍏购浠.澶╀腑鑺 铏庣缂犺噦,浣宠妭鍙绔崍銆 闂ㄥ墠鑹捐挷闈掔繝,澶╂贰绾搁涪鑸炪 绮藉彾棣欓鍗侀噷,瀵归厭鎼烘ń淇庛 榫欒垷浜夋浮,鍔╁▉鍛愬枈,鍑悐绁睙璇靛悰璧銆 鎰熷徆鎬鐜嬫槒鑱,鎮叉垰绉﹀悶妤氥 寮傚鍨傛稌娣帆,楝撶櫧鐭ュ嚑璁? 鏈濆鏂颁涵瀵规常,娉闄甸槼澶勩 姹ㄧ綏姹熸笟,婀樼疮宸查,鎯熸湁涓囧崈鏂偁鍙ャ 婊℃睙绾.绔槼鍓嶄綔 鍗冭浇鎮犳偁,鎴愪範淇,澶╀腑绔崍銆 閫匠...
  • 鍏充簬绔崍鑺鐨璇楀彞浣冲彞鑹景褰撲簲鏃
    绛旓細榫欒垷浜夋浮,鍔╁▉鍛愬枈,鍑悐绁睙璇靛悰璧銆 鎰熷徆鎬鐜嬫槒鑱,鎮叉垰绉﹀悶妤氥 寮傚鍨傛稌娣帆,楝撶櫧鐭ュ嚑璁? 鏈濆鏂颁涵瀵规常,娉闄甸槼澶勩 姹ㄧ綏姹熸笟,婀樼疮宸查,鎯熸湁涓囧崈鏂偁鍙ャ 婊℃睙绾⒙风闃冲墠浣(涓嶈) 鍗冭浇鎮犳偁,鎴愪範淇,澶╀腑绔崍銆 閫匠鑺,绮肩布娉笂,鐧捐垷浜夋浮銆 涓囨埛瀹朵腑缂犵背绮,涓夐椌搴欏鍚熷悰璧嬨 绁湥璐,蹇犱箟鑽′咕鍧,浼ゅ悰鍘...
  • 扩展阅读:《端午》屈原古诗 ... 七绝《端午》 ... 六一儿童节小短句 ... 端午诗词歌赋 ... 中秋 月饼 ... 古诗《中秋》李白 ... 江陵端午祭为啥叫端午 ... 《离骚》屈原古诗 ... 端午武城殿宴群臣 ...

    本站交流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欢迎反馈与建议,请联系电邮
    2024© 车视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