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宋八大家是谁? 中国唐宋八大家分别是谁?

\u5510\u5b8b\u516b\u5927\u5bb6\u662f\u8c01\uff1f\u5510\u671d\u7684\u6709\u51e0\u4e2a\uff0c\u5206\u522b\u662f\uff1f

\u5206\u522b\u662f\u5510\u4ee3\u7684\u67f3\u5b97\u5143\uff0c\u97e9\u6108\uff0c\u5b8b\u4ee3\u7684\u6b27\u9633\u4fee\uff0c\u82cf\u6d35\uff0c\u82cf\u8f99\uff0c\u82cf\u8f7c\uff0c\u738b\u5b89\u77f3\uff0c\u66fe\u5de9\u3002\u5176\u4e2d\u82cf\u5bb6\u7236\u5b50\u5144\u5f1f\u5c31\u5360\u4e86\u4e09\u4e2a\uff0c\u4eba\u79f0“\u4e09\u82cf”\u3002\u5510\u5b8b\u516b\u5927\u5bb6\u7684\u6e90\u6765\u662f\u7531\u4e8e\u660e\u4ee3\u6709\u4eba\u5c06\u8fd9\u516b\u4f4d\u6563\u6587\u5bb6\u7684\u6587\u7ae0\u7f16\u5199\u6210\u4e86\u4e00\u672c\u4e66\uff0c\u6545\u800c\u624d\u6709\u4e86\u5510\u5b8b\u516b\u5927\u5bb6\u3002\u67f3\u5b97\u5143\uff0c\u4e3a“\u6cb3\u4e1c\u5148\u751f”\uff0c\u4e00\u9996\u300a\u6c5f\u96ea\u300b\u65e2\u5199\u51fa\u4e86\u81ea\u5df1\u5c31\u7b97\u662f\u906d\u53d7\u91cd\u91cd\u6253\u51fb\u4e5f\u4e0d\u4f1a\u5c48\u670d\u7684\u575a\u97e7\u6027\u683c\uff0c\u53c8\u9053\u7834\u81ea\u5df1\u6df1\u611f\u5b64\u5bc2\u7684\u60c5\u7eea\u4e45\u4e45\u4e0d\u80fd\u5e73\u590d\u3002\u67f3\u5b97\u5143\u7531\u4e8e\u63a8\u884c\u6539\u9769\u5931\u8d25\uff0c\u88ab\u8d2c\u6c38\u5dde\uff0c\u5c31\u628a\u81ea\u5df1\u6240\u6709\u7684\u60c5\u7eea\uff0c\u4eba\u751f\u4ef7\u503c\u7406\u60f3\uff0c\u90fd\u7528\u8bd7\u6b4c\u8868\u8fbe\u51fa\u6765\uff0c\u5199\u4f5c\u975e\u5e38\u7a81\u51fa\u3002

\u97e9\u6108\uff0c\u4e3a“\u660c\u9ece\u5148\u751f”\uff0c\u4ed6\u63d0\u51fa\u4e86“\u6587\u9053\u5408\u4e00”\u5bf9\u540e\u4eba\u5177\u6709\u5f88\u5927\u7684\u5f71\u54cd\uff0c\u4e5f\u662f\u4e00\u4e2a\u4ed5\u9014\u574e\u5777\uff0c\u5c61\u6b21\u88ab\u8d2c\u7684\u8bd7\u4eba\uff0c\u4ee3\u8868\u4f5c\u300a\u5e08\u8bf4\u300b\uff0c\u8bba\u70b9\u9c9c\u660e\uff0c\u6709\u5f88\u5f3a\u7684\u8bf4\u670d\u529b\u3002\u6b27\u9633\u4fee\uff0c\u53f7\u9189\u7fc1\uff0c\u5f88\u660e\u663e\uff0c\u7231\u559d\u9152\uff0c\u8003\u79d1\u4e3e\u8003\u4e86\u4e24\u6b21\u90fd\u672a\u4e0a\u699c\uff0c\u8003\u5165\u5b98\u573a\u4e4b\u540e\u4e5f\u662f\u4e00\u8def\u574e\u5777\u3002\u8fd9\u4e9b\u8bd7\u4eba“\u4f24\u6625\u60b2\u79cb”\u7684\uff0c\u771f\u4e0d\u9002\u5408\u5728\u5b98\u573a\u91cc\u9762\u52fe\u5fc3\u6597\u89d2\uff0c\u4f46\u5c31\u662f\u4e2a\u4e2a\u90fd\u5fc3\u6000\u62b1\u8d1f\uff0c\u90fd\u6709\u7406\u60f3\uff0c\u90fd\u5f80\u5b98\u573a\u91cc\u51b2\uff0c\u4e0d\u8bd5\u4e0d\u77e5\u9053\uff0c\u4e00\u8bd5\u5c31\u5199\u51fa\u8fd9\u4e48\u591a\u6292\u60c5\u8bd7\uff0c\u58ee\u5fd7\u96be\u916c\u554a\uff01

\u6b27\u9633\u4fee\u7684\u300a\u9189\u7fc1\u4ead\u8bb0\u300b\u5c31\u662f\u9053\u660e\u5b98\u573a\u662f\u4e2a“\u65e0\u5948\u4e4b\u5730”\uff0c\u8fd8\u662f\u5bc4\u60c5\u5c71\u6c34\u4e4b\u95f4\u4e0e\u6c11\u540c\u4e50\u6765\u5f97\u6f47\u6d12\u5feb\u6d3b\uff0c\u8868\u8fbe\u4e86\u81ea\u5df1\u5bf9\u7f8e\u597d\u751f\u6d3b\u7684\u5411\u5f80\u3002\u5176\u5b9e\u4e5f\u53ea\u6709\u7ecf\u5386\u4e86\u624d\u80fd\u6709\u8fd9\u4e48\u591a\u611f\u60f3\uff0c\u770b\u900f\u4eba\u751f\u3002\u82cf\u5bb6\u4e09\u7236\u5144\u6700\u6709\u540d\u7684\u82cf\u8f7c\u82cf\u4e1c\u5761\uff0c\u4e0d\u8bba\u662f\u5728\u8bd7\u8bcd\uff0c\u6563\u6587\u4e66\u753b\u53cd\u9762\u90fd\u6210\u5c31\u9887\u9ad8\uff0c\u4ee3\u8868\u4f5c\u300a\u6c34\u8c03\u6b4c\u5934·\u660e\u6708\u51e0\u65f6\u6709\u300b\uff0c\u4e5f\u662f\u4e2a\u4eba\u5f88\u559c\u6b22\u7684\u4e00\u9996\u8bd7\u3002\u82cf\u6d35\uff0c“\u4e09\u82cf”\u7684\u8001\u5927\uff0c\u7236\u4eb2\u5927\u4eba\uff0c\u5728\u6563\u6587\u65b9\u9762\u6709\u5f88\u9ad8\u7684\u9020\u8be3\uff0c\u4e5f\u53ef\u4ee5\u8bf4\u662f\u6559\u5b50\u6709\u65b9\uff0c\u4e24\u4e2a\u513f\u5b50\u90fd\u5f88\u4e89\u6c14\u3002\u82cf\u8f99\uff0c\u4e5f\u662f\u4e00\u4f4d\u88ab\u8d2c\u51fa\u4eac\u7684\u8bd7\u4eba\uff0c\u5176\u6587\u5b66\u6df1\u53d7\u7236\u5144\u5f71\u54cd\u3002

\u738b\u5b89\u77f3\u53f7\u534a\u5c71\uff0c\u5728\u5b98\u573a\u80fd\u505a\u5230\u5bb0\u76f8\u5b9e\u5c5e\u4e0d\u6613\uff0c\u662f\u4f4d\u6709\u540d\u7684\u653f\u6cbb\u5bb6\u3002\u66fe\u5de9\u5e74\u5e7c\u806a\u6167\uff0c\u540e\u6765\u4e0e\u738b\u5b89\u77f3\u7ed3\u4e3a\u631a\u53cb\uff0c\u4e3a\u4eba\u6e05\u5ec9\uff0c\u4ed6\u7684\u6563\u6587\u4e5f\u662f\u7279\u70b9\u7a81\u51fa\uff0c\u5185\u5bb9\u4e0d\u51e1\u3002\u53e4\u4ee3\u6563\u6587\u8bd7\u96c6\u5f88\u591a\u503c\u5f97\u6211\u4eec\u53bb\u7814\u7a76\uff0c\u6df1\u5165\u5b66\u4e60\uff0c\u6d3b\u5230\u8001\u5b66\u5230\u8001\uff0c\u8fd9\u624d\u80fd\u4f53\u73b0\u4eba\u751f\u4ef7\u503c\u6240\u5728\u3002

\u5510\u4ee3\u7684\u97e9\u6108\u3001\u67f3\u5b97\u5143\uff0c\u5b8b\u4ee3\u7684\u6b27\u9633\u4fee\u3001\u66fe\u5de9\u3001\u738b\u5b89\u77f3\uff0c\u8fd8\u6709\u82cf\u6d35\u3001\u82cf\u8f7c\u3001\u82cf\u8f99\u4e09\u7236\u5b50\u3002
\u4ed6\u4eec\u7684\u6210\u5c31\u4e3b\u8981\u5728\u6563\u6587\u65b9\u9762\uff0c\u6240\u4ee5\u4e5f\u79f0\u201c\u5510\u5b8b\u6563\u6587\u516b\u5927\u5bb6\u201d\uff0c\u5176\u6587\u7ae0\u4e0d\u4f46\u9707\u64bc\u5510\u5b8b\u6587\u575b\uff0c\u800c\u4e14\u662f\u540e\u4e16\u6563\u6587\u7684\u6977\u6a21\uff0c\u70b3\u5f6a\u4e8e\u6587\u5b66\u4e4b\u6797\u3002
\u97e9\u6108\u3001\u67f3\u5b97\u5143\u63d0\u5021\u201c\u53e4\u6587\u8fd0\u52a8\u201d\uff0c\u4ee5\u9769\u65b0\u516d\u671d\u4ee5\u6765\u9a88\u4e3d\u96d5\u9970\u3001\u4e13\u4e8b\u6d6e\u534e\u7684\u6587\u5f0a\uff0c\u5efa\u7acb\u5d2d\u65b0\u7684\u6587\u98ce\u4e3a\u53f7\u53ec\uff0c\u5728\u6587\u575b\u4e0a\u851a\u4e3a\u4e00\u80a1\u98ce\u5ea6\u6f6e\u3002\u5b8b\u4ee3\u7684\u6b27\u3001\u66fe\u3001\u738b\u3001\u82cf\u7b49\u6587\u5bb6\uff0c\u7ee7\u627f\u5510\u671d\u53e4\u6587\u8fd0\u52a8\u7684\u4f20\u7edf\uff0c\u66f4\u62d3\u5c55\u4e86\u6563\u6587\u521b\u4f5c\u7684\u9886\u57df\uff0c\u56e0\u6b64\u53ef\u8bf4\u201c\u5510\u5b8b\u516b\u5927\u5bb6\u201d\u7684\u53e4\u6587\u4f5c\u54c1\uff0c\u4ee3\u8868\u7740\u5510\u5b8b\u6563\u6587\u7684\u6700\u9ad8\u6210\u5c31\u3002


\u6269\u5c55\u8d44\u6599\uff1a
\u201c\u5510\u5b8b\u516b\u5927\u5bb6\u201d\u7684\u79f0\u8c13\u6700\u65e9\u51fa\u73b0\u4e8e\u660e\u521d\u6731\u53f3\u9009\u97e9\u3001\u67f3\u7b49\u4eba\u6587\u4e3a\u300a\u516d\u5148\u751f\u6587\u96c6\u300b\uff0c\u56e0\u5e76\u4e09\u82cf\u4e3a\u4e00\u5bb6\uff0c\u6240\u4ee5\u5b9e\u9645\u662f\u201c\u516b\u5148\u751f\u6587\u96c6\u201d\u3002
\u660e\u4e2d\u53f6\u5510\u987a\u4e4b\u6240\u7e82\u7684\u300a\u6587\u7f16\u300b\u4e2d\uff0c\u5510\u5b8b\u6587\u4e5f\u4ec5\u53d6\u516b\u5bb6\u3002\u660e\u672b\u8305\u5764\u627f\u4e8c\u4eba\u4e4b\u8bf4\uff0c\u9009\u8f91\u4e86\u300a\u5510\u5b8b\u516b\u5927\u5bb6\u6587\u949e\u300b\u5171160\u5377\uff0c\u6b64\u4e66\u5728\u65e7\u65f6\u6d41\u4f20\u751a\u5e7f\uff0c\u201c\u5510\u5b8b\u516b\u5927\u5bb6\u201d\u4e4b\u540d\u4e5f\u968f\u4e4b\u6d41\u884c\u5f00\u6765\u3002
\u81ea\u660e\u4eba\u6807\u4e3e\u5510\u5b8b\u516b\u5bb6\u4e4b\u540e\uff0c\u6cbb\u53e4\u6587\u8005\u7686\u4ee5\u516b\u5bb6\u4e3a\u5b97\u3002\u901a\u884c\u300a\u5510\u5b8b\u516b\u5927\u5bb6\u6587\u949e\u300b164\u5377\uff0c\u6709\u660e\u4e07\u5386\u523b\u672c\u53ca\u6e05\u4ee3\u4e66\u574a\u523b\u672c\u3002\u6e05\u4ee3\u9b4f\u6e90\u6709\u300a\u7e82\u8bc4\u5510\u5b8b\u516b\u5927\u5bb6\u6587\u8bfb\u672c\u300b8\u5377\u3002
\u97e9\u6108\u3001\u67f3\u5b97\u5143\u5171\u540c\u5021\u5bfc\u4e86\u201c\u53e4\u6587\u8fd0\u52a8\u201d\uff0c\u6545\u5408\u79f0\u201c\u97e9\u8d6b\u6d0b\u67f3\u5cb8\u201d\u3002\u97e9\u6108\u3001\u67f3\u5b97\u5143\u5728\u5510\u8d1e\u89c2\u4e4b\u6cbb\u548c\u5f00\u5143\u76db\u4e16\u65f6\u671f\u5d1b\u8d77\uff0c\u6380\u8d77\u53e4\u6587\u8fd0\u52a8\uff0c\u4f7f\u5f97\u5510\u4ee3\u7684\u6563\u6587\u53d1\u5c55\u5230\u6781\u76db\uff0c\u4e00\u65f6\u53e4\u6587\u4f5c\u5bb6\u8702\u8d77\uff0c\u5f62\u6210\u4e86\u201c\u8f9e\u4eba\u54b3\u553e\uff0c\u7686\u6210\u73e0\u7389\u201d\u7684\u9ad8\u6f6e\u5c40\u52bf\u3002

唐宋八大家,又称唐宋古文八大家,是中国唐代韩愈.柳宗元.和宋代苏轼、苏洵、苏辙、王安石、曾巩、欧阳修八位散文家的合称。其中韩愈、柳宗元是唐代古文运动的领袖,欧阳修、三苏等四人是宋代古文运动的核心人物,王安石、曾巩是临川文学的代表人物。他们先后掀起的古文革新浪潮,使诗文发展的陈旧面貌焕然一新。

韩愈(768年-824年),字退之,是唐代文学家、哲学家、思想家,河阳(今河南省焦作孟州市)人。祖籍河北昌黎,,世称韩昌黎,晚年任吏部侍郎,又称韩吏部。谥号“文”,又称韩文公。他与柳宗元同为唐代古文运动的倡导者,主张学习先秦两汉的散文语言,破骈为散,扩大文言文的表达功能。宋代苏轼称他“文起八代之衰”,道济天下之溺,忠犯人主之怒,勇夺三军之帅”(八代:宋、齐、梁、陈、魏、齐、周、隋);明人推崇他为唐宋散文八大家之首,与柳宗元并称“韩柳”;杜牧把韩文与杜诗并列,称为“杜诗韩笔”,有“文章巨公”和“百代文宗”之名。著有《韩昌黎集》四十卷,《外集》十卷,《师说》等。韩愈还是一个语言巨匠,他善于使用前人词语,又注重当代口语的提炼,得以创造出许多新的语句,其中有不少已成为成语流传至今,如“落井下石”、“动辄得咎”、“杂乱无章”等。在思想上是中国“道统”观念的确立者,是尊儒反佛的里程碑式人物。
韩愈三岁而孤,受兄嫂抚育,早年流离困顿,有读书经世之志,虽孤贫却刻苦好学。二十岁赴长安考进士,三试不第。二十五岁后,他先中进士,三试博学鸿词科不成,赴汴州董晋、徐州张建封两节度使幕府任职。后回京任四门博士。三十六岁后,任监察御史,因上书论天旱人饥状,请减免赋税,贬阳山令。宪宗时北归,为国子博士,累官至太子右庶子,但不得志。五十岁后,先从裴度征吴元济,后迁刑部侍郎。因谏迎佛骨,贬潮州刺史。移袁州。不久回朝,历国子祭酒、兵部侍郎、吏部侍郎、京兆尹等职,五十七岁终。政治上较有作为。诗力求险怪新奇,雄浑而重气势。

柳宗元(773年-819年),字子厚,汉族,唐代文学家、哲学家、散文家和思想家,祖籍河东(现山西运城永济一带)。世称“柳河东”、“河东先生”,因官终柳州刺史,又称“柳柳州”。柳宗元与韩愈并称为“韩柳”,与刘禹锡并称“刘柳”,与王维、孟浩然、韦应物并称“王孟韦柳”。生于长安,贞元九年(793年)进士,官监察御史。一生留诗文作品达600余篇,其文的成就大于诗,享年不到50岁。著有《柳河东集》等。
顺宗时,王叔文执政,他任礼部员外郎,锐意推行政治改革。不久,王叔文失败,他也被贬为永州司马,迁柳州刺史。在南方凡十四年,死于柳州。唐代著名的思想家和杰出的文学家。作为唐代古文运动倡导者和唐宋八大家之一,柳宗元反对六朝以来笼罩文坛的绮靡浮艳文风,提倡质朴流畅的散文。著有《柳河东集》四十五卷,《外集》二卷。柳宗元永州八记中《小石潭记》最著名。
柳宗元一生留下600多篇诗文作品,其诗多抒写抑郁悲愤、思乡怀友之情,幽峭峻郁,自成一路。最为世人称道者,是那些情深意远、疏淡峻洁的山水闲适之作。柳宗元与唐代另一位文学家韩愈,共同倡导了唐代的古文运动。在游记、寓言等方面,柳宗元同样为后世留下了极其优秀的作品。“永州八记”已成为中国古代山水游记名作。这些优美的山水游记,生动表达了人对自然美的感受,丰富了古典散文反映生活的新领域,从而确立了山水游记作为独立的文学体裁在文学史上的地位。因其艺术上的成就,被人们千古传诵、推崇备至。除寓言诗外,柳宗元还写了不少寓言故事,《黔之驴》、《永某氏之鼠》《临江之麋》等,也已成古代寓言名篇。“黔驴技穷”,已成成语,几乎尽人皆知。有的寓言篇幅虽短,但也同他的山水记一样,被千古传诵。
最为脍炙人口的作品,均写于被贬后,以永州之作更胜。典范之作为《永州八记》:《始得西山宴游记》《钴姆潭记》《钴姆潭西小丘记》《小石潭记》《袁家渴记》《石渠记》《石涧记》《小石城山记》。则或峭拔而又峻洁,或清邃而又奇丽,以精巧的语言再现自然美。《永州八额记》作于元和四年以后。那时,柳宗元因政治改革失败被贬永州,即今湖南永州。文章写的都是当时永州附近的一些山水风景,文章短小、轻灵,朴实、顺畅,为历代所传颂。其中以《小石潭记》最为著名,作者通过他的笔向人们描述出了一个清幽宁静的小石潭风景。文章引人入胜,隽咏无穷。开头用未见其形,先闻其声的写法展示小石潭。以鱼写潭,则潭水之清澈可以想见;以鱼写人,则人羡鱼乐之情溢于言表。作者状形、传神、布影、设色,笔墨经济,手法高超。结尾以清寂幽邃之境写凄寒悄怆之感,情景交融。

苏轼(1037年-1101年),字子瞻,又字和仲,号“东坡居士”,南宋高宗朝,赠太师,追谥号“文忠”,四川眉山人,是北宋著名的文学家、书画家、散文家、词人、诗人,豪放派代表人物。苏轼在诗、词、散文、书、画等方面取得了很高的成就,是中国数千年历史上被公认文学艺术造诣最杰出的大家之一。其散文与韩愈并称“韩潮苏海”,与欧阳修并称“欧苏”,诗与黄庭坚并称“苏黄”,词与辛弃疾并称“苏辛”,被称为“中国古代第一全才”。苏轼与其父苏洵(1009~1066)、其弟苏辙(1039~1112)皆以文学名世,世称“三苏”。嘉佑二年(1057)与弟辙同登进士。作品有《东坡七集》《东坡乐府》《东坡志林》等。
嘉祐二年(1057)与弟苏辙同登进士。授大理评事,签书凤翔府判官。熙宁二年(1069),父丧守制期满还朝,为判官告院。与王安石政见不合,反对推行新法,自请外任,出为杭州通判。迁知密州(今山东诸城),移知徐州。元丰二年(1079),罹“乌台诗案”,责授黄州(今湖北黄冈)团练副使,本州安置,不得签书公文。哲宗立,高太后临朝,被复为朝奉郎知登州(今山东蓬莱);4个月后,迁为礼部郎中;任未旬日,除起居舍人,迁中书舍人,又迁翰林学士知制诰,知礼部贡举。元祐四年(1089)出知杭州,后改知颍州,知扬州、定州。元祐八年(1093)哲宗亲政,被远贬惠州(今广东惠阳)。绍圣四年(1097年),年已62岁的苏轼被一叶孤舟送到了徼边荒凉之地海南岛儋州(今海南儋县)。徽宗即位后,苏轼被调廉州安置、舒州团练副使、永州安置。元符三年(1101年)大赦,复任朝奉郎,北归途中,于建中靖国元年七月二十八日(1101年8月24日)卒于常州(今属江苏)。葬于汝州郏城县(今河南郏县),享年六十五岁,。苏轼留下遗嘱葬汝州郏城县钧台乡上瑞里。次年,其子苏过遵嘱将父亲灵柩运至郏城县安葬。宋高宗即位后,追赠苏轼为太师,谥为“文忠”。

苏洵(1009年-1066年),字明允,号老泉;四川眉山人。年五十八岁。年二十七,始发愤为学。岁余举进士,又举茂才异等,皆不中。乃悉焚所写文章,闭户益读书,遂通六经、百家之说,下笔顷刻数千言。至和、嘉祐间,与二子轼、辙同至京师。欧阳修上其所著《衡论》《权书》等二十二篇,士大夫争传之。宰相韩琦奏于朝,除秘书省校书郎。与陈州项城令姚辟同修建隆以来礼书,为《太常因革礼》一百卷。书成而卒。洵著有<嘉祐集>二十卷,及<谥法>三卷,均《宋史本传》并传于世。苏洵即《三字经》里提到的“二十七,始发愤”的“苏老泉”。苏洵发愤虽晚,但用功甚勤。在苏轼晚年曾回忆幼年随父读书的状况,感觉自己深受其父影响。当然,假若没有苏洵的发奋读书,也就不可能使苏轼幼年承受好的家教,更不能有年未及冠即“学通经史,属文日数千言”的苏轼。
苏洵父亲苏序,母亲史氏,有两位兄长苏澹、苏涣。苏洵少时不好读,19岁时娶妻程氏,27岁时立下决心发奋读书,经过十多年的苦读,学业大进。
仁宗嘉祐元年(1056),他带领苏轼、苏辙到汴京,谒翰林学士欧阳修。欧阳修很赞赏他的《权书》、《衡论》、《几策》等文章,认为可与贾谊、刘向相媲美,于是向朝廷推荐。一时公卿士大夫争相传诵,文名因而大盛。
嘉祐二年(1057年),二子同榜应试及第,轰动京师。
嘉祐三年(1058年),仁宗召他到舍人院参加考试,他推托有病,不肯应诏。
嘉祐五年(1060年),经韩琦推荐任秘书省校书郎,后为霸州文安县主簿,又授命与陈州项城(今属河南)县令姚辟同修礼书《太常因革礼》一百卷。书成不久,即去世,追赠光禄寺丞。

苏辙(1039年-1112年),字子由,汉族,眉州眉山(今属四川)人。嘉祐二年(1057)与其兄苏轼同登进士科。神宗朝,为制置三司条例司属官。因反对王安石变法,出为河南推官。哲宗时,召为秘书省校书郎。元祐元年为右司谏,历官御史中丞、尚书右丞、门下侍郎因事忤哲宗及元丰诸臣,出知汝州,贬筠州、再谪雷州安置,移循州。徽宗立,徙永州、岳州复太中大夫,又降居许州,致仕。自号颍滨遗老。卒,谥文定。唐宋八大家之一,与父苏洵、兄长苏轼齐名,合称三苏。
苏辙宝元二年二月二十日(1039年3月18日)出生,仁宗嘉祐二年(1057)与苏轼一起中进士。不久因母丧,返里服孝。嘉祐六年(1061),又与苏轼同中制举科。当时因“奏乞养亲”,未任官职,此后曾任大名府推官。
熙宁五年(1072),出任河南推官。元丰八年(1085),旧党当政,被召回,任秘书省校书郎、右司谏,进为起居郎,迁中书舍人、户部侍郎等职,直至崇宁三年(1104)在颍川定居,过田园隐居生活,自号“颍滨遗老”,以读书著述、默坐参禅为事。卒于1112年十月三日(10月25日),死后追复端明殿学士,谥“文定”。

欧阳修(1007年-1072年),北宋时期政治家、文学家、史学家和诗人。字永叔,号醉翁,晚年又号六一居士(六一即藏书一万卷,集录三代以来金石遗文一千卷,琴一张,棋一局,常置酒一壶,醉翁一人),吉州永丰人,出生于绵州(今四川绵阳)。天圣进士。仁宗时,累擢知制诰、翰林学士;英宗时官至枢密副使、参知政事;神宗朝,迁兵部尚书,以太子少师致仕。卒谥文忠。既是范仲淹庆历新政的支持者,也是北宋诗文革新运动的领导者。又喜奖掖后进,苏轼兄弟及曾巩、王安石皆出其门下。他的诗、词、散文均为一时之冠。诗文说理畅达,抒情委婉,为“唐宋八大家”之一;诗风与散文近似,重气势而能流畅自然;其词深婉清丽,承袭南唐余风。曾与宋祁合修《新唐书》,并独撰《新五代史》。又喜收集金石文字,编为《集古录》。著有《欧阳文忠公文集》。
欧阳修幼年丧父,在寡母抚育下读书。仁宗天圣八年(1030)进士。次年任西京(今洛阳)留守推官,与梅尧臣、尹洙结为至交,互相切磋诗文。景佑元年(1034),召试学士院,授任宣德郎,充馆阁校勘。景佑三年,范仲淹因上章批评时政,被贬饶州,欧阳修为他辩护,被贬为夷陵(今湖北宜昌)县令。康定元年(1040),欧阳修被召回京,复任馆阁校勘,后知谏院。庆历三年(1043),范仲淹、韩琦、富弼等人推行“庆历新政”,欧阳修参与革新,提出了改革吏治、军事、贡举法等主张。庆历五年,范、韩、富等相继被贬,欧阳修也被贬为滁州(今安徽滁州)太守。以后,又知扬州、颍州(今安徽阜阳)、应天府(今河南商丘)。至和元年(1054)八月,奉诏入京,与宋祁同修《新唐书》。嘉佑二年(1057)二月,欧阳修以翰林学士身份主持进士考试,提倡平实的文风,录取了苏轼、苏辙、曾巩等人。这对北宋文风的转变很有影响。嘉佑五年(1060),欧阳修拜枢密副使。次年任参知政事。以后,又相继任刑部尚书、兵部尚书等职。神宗熙宁二年(1066),王安石实行新法。欧阳修对青苗法曾表异议,且未执行。熙宁三年(1070),除检校太保宣徽南院使等职,坚持不受,改知蔡州(今河南汝南县)。这一年,他改号“六一居士”。熙宁四年(1071)六月,以太子少师的身份辞职,居颍州。卒谥“文忠”。

王安石(1021年-1086年),字介甫,晚年号半山,小字獾郎,封荆国公,世人又称王荆公,北宋临川人(今江西省东乡县上池村),汉族。北宋杰出的政治家、思想家、文学家、改革家,唐宋古文八大家之一,他出生在一个小官吏家庭。父益,字损之,曾为临江军判官,一生在南北各地做了几任州县官。安石少好读书,记忆力强,受到较好的教育。庆历二年(1042年)登杨寘榜进士第四名,先后任淮南判官、鄞县知县、舒州通判、常州知州、提点江东刑狱等地方的官吏。治平四年(1067年)神宗初即位,诏安石知江宁府,旋召为翰林学士。熙宁二年(1069年)提为参知政事,从熙宁三年起,两度任同中书门下平改革家章事,推行新法。熙宁九年罢相后,隐居,病死于江宁(今江苏南京市)钟山,谥号“文”。“宰相肚里能撑船”说的就是王安石。被列宁誉为是“十一世纪中国最伟大改革家。
原籍抚州临川(今江西抚州),生于临江军(治今江西清江)。字介甫,号半山。父王益,进士出身,长期在今江西、广东诸州县任职,卒于江宁府(治今江苏南京)通判任上,全家举迁后久居不去,江宁成为第二故乡。幼随其父遍历各地,见多识广,深谙民情。庆历二年(1042)举进士,出任潍南东路(治今江苏扬州)判官。庆历七年(1047),调任鄞县(今浙江宁波东南)知县,遍访东西14乡,部署水利兴修,创导贷谷与民(为“青苗法”之发端),政绩有声,且对理财必须“资之天地”(即靠发展生产)有独特的见解。皇佑三年(1051)再调任舒州(今安徽怀宁)通判。时在京名人范仲淹、富弼等闻其文辞政事有声,交表推荐,均以“家贫口众”不愿就翰林馆职,其间仅一年任太常寺群牧判官,坚请离京出任东南地方官吏,“得尽其才”。嘉佑二年(1057)即改任常州知州。次年移任提点江南东路(治饶州,今江西波阳)刑狱,不久入为三司度支判官。向仁宗上《言事书》,力言当从培养、使用人才的各个环节着手改革吏治,兼及理财、军事等各方面的改革,实为后来变法的早期纲领或理论雏形。仁宗赞其文才,拔为知制诰,然对改革不加采纳。再上《时政疏》(又名《本朝百年无事札》;一说呈于熙宁元年,神宗时,强烈呼吁及时改革,“有为之日,莫急于今日;过今日臣恐有无所及之忧”。嘉佑八年(1063)仁宗死,不久母丧回江宁守制,离职去。英宗在位四年,居家不出。
治平四年(1067)神宗即位,次年改元熙宁。由江宁知府改任翰林学士,应神宗之召,力主变法。熙宁二年(1069)二月,出任参知政事,入主制置三司条例司,准备变法。吕惠卿亦于同时被任为条例司检详文字,成为王安石变法行政副手。是年颁行均输法、青苗法与农田水利法。次年,拜同中书门下平章事,任宰相。神宗罢制置三司条例,权归中书。颁行保甲法与募役法(先在开封府试行)。此后三年内渐次颁行贡举法、市易法、保马法、方田均税法与置将法;免役法在开封府试行次年即推行至全国。熙宁七年(1074),因外有文彦博、司马光,内有三后(仁宗后、英宗后与神宗皇后)激烈反对新法,郑侠献《流民图》危言耸听,又加新法要员吕惠卿与曾布互争失和,神宗权罢新法,愤而辞职凡六次,出知江宁府,离相位而去。次年二月,复相,终因与神宗不合,变法进展困难,一年不到,再次辞相,出判江宁府,退居江宁半山园。封爵荆国公。晚年好佛,闲赋以著述《字说》为娱,仍不忘变法。元丰八年(1085)神宗死,次年,哲宗改元“元佑”,太皇太后高氏垂帘听政,起用司马光为宰相,先后罢免役、青苗法。是年四月病逝。谥“文”,故史称“王文公”。有《王文公文集》、《临川先生文集》及《周官新义》、《诗义钩沉》辑本等传世,余佚。

曾巩(1019年-1083年),天禧三年八月二十五日-元丰六年四月十一日),字子固,世称“南丰先生”。汉族,建昌南丰(今属江西)人,后居临川(今江西抚州市西)。曾致尧之孙,曾易占之子。嘉祐二年(1057)进士。北宋政治家、散文家,“唐宋八大家”之一,为“南丰七曾”(曾巩、曾肇、曾布、曾纡、曾纮、曾协、曾敦)之一。
曾巩自称“家世为儒”(曾巩《上欧阳学士第一书》),祖父作过尚书户部郎中,父为太常博士。曾巩天资聪慧,记忆力非常强,幼时读诗书,脱口能吟诵,与兄长曾晔一道,勤学苦读,自幼就表现出良好的天赋。史称巩“十二岁能文,语已惊人”。其弟曾肇在《亡兄行状》中称其“生而警敏,不类童子”,而且记忆力超群,“读书数万言,脱口辄诵”。18岁时,赴京赶考,与随父在京的王安石相识,并结成挚友。20岁入太学,上书欧阳修并献《时务策》。欧阳修见其文笔独特,非常赏识。欧阳修说:“过吾门者百千人,独于得生为喜。”(《上欧阳学士第二书》)自此名闻天下,但因其擅长策论,轻于应举时文,故屡试不第。庆历七年(1047),其父去世,其身为次子(其上尚有一兄长),只好辍学回归故里,尽心侍奉继母。曾巩少年时与王安石为密友,登欧阳修之门以后,就向欧阳修推荐了王安石。直至嘉祐二年(1058),欧阳修主持会试,坚持以古文、策论为主,诗赋为辅命题,曾巩才与其弟曾牟、曾布及堂弟曾阜一同登进士第一。
嘉祐四年(1059),任太平州(今安徽当涂县)司法参军,以明习律令,量刑适当而闻名。五年,由欧阳修举荐到京师当馆阁校勘、集贤校理,理校出《战国策》、《说苑》、《新序》、《梁书》、《陈书》、《唐令》、《李太白集》、《鲍溶诗集》和《列女传》等大量古籍,对历代图书作了很多整理工作,并撰写了大量序文。
熙宁二年(1069),任《宋英宗实录》检讨,不久被外放越州(今浙江绍兴)通判。熙宁五年后,历任齐州、襄州、洪州、福州、明州、亳州等知州。为政廉洁奉公,勤于政事,关心民生疾苦。他根据王安石的新法宗旨,结合实际情况加以实施。致力于平反冤狱、维护治安、打击豪强、救灾防疫、疏河架桥、设置驿馆、修缮城池、兴办学校、削减公文、整顿吏治、废除苛捐杂税,深受群众拥戴。
元丰三年(1080),改任沧州(今河北)知州,途经京城开封时,宋神宗召见。宋神宗对其“节约为理财之要”的建议大为赞赏,留任为三班院勾判。元丰四年,朝廷认为“曾巩史学见称士类,宜典五朝史事”,任为史官修撰,管勾编修院,判太常寺兼礼仪事。元丰五年,拜中书舍人。同年九月,遭母丧,去官。次年,病逝于江宁府(今南京)。后葬于南丰源头崇觉寺右。南宋理宗时追谥为“文定”,人称“南丰先生”。

唐宋八大家,又称唐宋古文八大家,是中国唐代韩愈.柳宗元.和宋代苏轼、苏洵、苏辙、王安石、曾巩、欧阳修八位散文家的合称。其中韩愈、柳宗元是唐代古文运动的领袖,欧阳修、三苏等四人是宋代古文运动的核心人物,王安石、曾巩是临川文学的代表人物。他们先后掀起的古文革新浪潮,使诗文发展的陈旧面貌焕然一新。
明初朱右选韩、柳等人文为《八先生文集》,遂起用八家之名,实始于此。明中叶唐顺之所纂《文编》中,唐宋文也仅取八家。明末茅坤承二人之说,选辑了《唐宋八大家文钞》共164卷,此书在旧时流传甚广,“唐宋八大家”之名也随之流行。自明人标举唐宋八家后,治古文者皆以八家为宗。通行《唐宋八大家文钞》164卷,有明万历刻本及清代书坊刻本。清代魏源有《纂评唐宋八大家文读本》8卷。
八大家中苏家父子兄弟有三人,人称“三苏”,分别为苏轼、苏洵、苏辙,又有“一门三学士”之誉。故可用“唐有韩柳,宋为欧阳、三苏和曾王”概括。
起源
编辑
唐宋八大家
明初朱右将以上八位散文家的文章编成《八先生文集》,八大家之名始于此。明中叶唐顺之所纂的《文编》,仅取唐宋八位散文家的文章,其他作家的文章一律不收,这为唐宋八大家名称的定型和流传起了一定的作用。以后不久,推崇唐顺之的茅坤根据朱、唐的编法选了八家的文章,辑为《唐宋八大家文钞》,唐宋八大家之称遂固定下来。[1]
除了八大家之说以外;另有欧阳修、苏轼、曾巩、王安石四人,称为宋四家,或宋朝古文四家。

历史背景
编辑

“唐宋八大家”的称谓最早出现于明初朱右选韩、柳等人文为《六先生文集》,因并三苏为一家,所以实际是“八先生文集”。明中叶唐顺之所纂的《文编》中,唐宋文也仅取八家。明末茅坤承二人之说,选辑了《唐宋八大家文钞》共160卷,此书在旧时流传甚广,“唐宋八大家”之名也随之流行开来。自明人标举唐宋八家之后,治古文者皆以八家为宗。通行《唐宋八大家文钞》164卷,有明万历刻本及清代书坊刻本。清代魏源有《纂评唐宋八大家文读本》8卷。
韩愈、柳宗元共同倡导了“古文运动”,故合称“韩赫洋柳岸”。韩愈、柳宗元在唐贞观之治和开元盛世时期崛起,掀起古文运动,使得唐代的散文发展到极盛,一时古文作家蜂起,形成了“辞人咳唾,皆成珠玉”的高潮局势。
苏轼、苏洵、苏辙三人合称为三苏,苏洵是苏轼和苏辙的父亲,苏轼是苏辙的哥哥。欧阳修是苏轼的老师,王安石、曾巩也都曾拜欧阳修为师。所以唐宋八大家又分为唐二家(韩愈、柳宗元)和宋六家(苏轼、苏洵、苏辙、欧阳修、曾巩、王安石)。
唐宋八大家乃主持唐宋古文运动的中心人物,他们提倡散文,反对骈文,给予当时和后世的文坛以深远的影响。[2]

基本信息
编辑

韩愈

韩愈(768年-824年),字退之,是唐代文学家、哲学家、思想家,河阳(今河南省焦作孟州市)人。祖籍河北昌黎,,世称韩昌黎,晚年任吏部侍郎,又称韩吏部。谥号“文”,又称韩文公。他与柳宗元同为唐代古文运动的倡导者,主张学习先秦两汉的散文语言,破骈为散,扩大文言文的表达功能。宋代苏轼称他“文起八代之衰”,道济天下之溺,忠犯人主之怒,勇夺三军之帅”(八代:宋、齐、梁、陈、魏、齐、周、隋);明人推崇他为唐宋散文八大家之首,与柳宗元并称“韩柳”;杜牧把韩文与杜诗并列,称为“杜诗韩笔”,有“文章巨公”和“百代文宗”之名。著有《韩昌黎集》四十卷,《外集》十卷,《师说》等。韩愈还是一个语言巨匠,他善于使用前人词语,又注重当代口语的提炼,得以创造出许多新的语句,其中有不少已成为成语流传至今,如“落井下石”、“动辄得咎”、“杂乱无章”等。在思想上是中国“道统”观念的确立者,是尊儒反佛的里程碑式人物。

柳宗元
柳宗元(773年-819年),字子厚,汉族,唐代文学家、哲学家、散文家和思想家,祖籍河东(现山西运城永济一带)。世称“柳河东”、“河东先生”,因官终柳州刺史,又称“柳柳州”。柳宗元与韩愈并称为“韩柳”,与刘禹锡并称“刘柳”,与王维、孟浩然、韦应物并称“王孟韦柳”。生于长安,贞元九年(793年)进士,官监察御史。一生留诗文作品达600余篇,其文的成就大于诗,享年不到50岁。著有《柳河东集》等。

苏轼
苏轼(1037年-1101年),字子瞻,又字和仲,号“东坡居士”[4] ,
苏轼
南宋高宗朝,赠太师,追谥号“文忠”,四川眉山人,是北宋著名的文学家、书画家、散文家、词人、诗人,豪放派代表人物。苏轼在诗、词、散文、书、画等方面取得了很高的成就,是中国数千年历史上被公认文学艺术造诣最杰出的大家之一。其散文与韩愈并称“韩潮苏海”,与欧阳修并称“欧苏”,诗与黄庭坚并称“苏黄”,词与辛弃疾并称“苏辛”,被称为“中国古代第一全才”。苏轼与其父苏洵(1009~1066)、其弟苏辙(1039~1112)皆以文学名世,世称“三苏”。嘉佑二年(1057)与弟辙同登进士。作品有《东坡七集》《东坡乐府》《东坡志林》等。

苏洵
苏洵(1009年-1066年),字明允,号老泉;四川眉山人。年五十八岁。年二十七,始发愤为学。岁余举进士,又举茂才异等,皆不中。乃悉焚所写文章,闭户益读书,遂通六经、百家之说,下笔顷刻数千言。至和、嘉祐间,与二子轼、辙同至京师。欧阳修上其所著《衡论》《权书》等二十二篇,士大夫争传之。宰相韩琦奏于朝,除秘书省校书郎。与陈州项城令姚辟同修建隆以来礼书,为《太常因革礼》一百卷。书成而卒。洵著有<嘉祐集>二十卷,及<谥法>三卷,均《宋史本传》并传于世。苏洵即《三字经》里提到的“二十七,始发愤”的“苏老泉”。苏洵发愤虽晚,但用功甚勤。在苏轼晚年曾回忆幼年随父读书的状况,感觉自己深受其父影响。当然,假若没有苏洵的发奋读书,也就不可能使苏轼幼年承受好的家教,更不能有年未及冠即“学通经史,属文日数千言”的苏轼。

苏辙
苏辙
苏辙(1039年-1112年),字子由,汉族,眉州眉山(今属四川)人。嘉祐二年(1057)与其兄苏轼同登进士科。神宗朝,为制置三司条例司属官。因反对王安石变法,出为河南推官。哲宗时,召为秘书省校书郎。元祐元年为右司谏,历官御史中丞、尚书右丞、门下侍郎因事忤哲宗及元丰诸臣,出知汝州,贬筠州、再谪雷州安置,移循州。徽宗立,徙永州、岳州复太中大夫,又降居许州,致仕。自号颍滨遗老。卒,谥文定。唐宋八大家之一,与父苏洵、兄长苏轼齐名,合称三苏。[5]

欧阳修
欧阳修(1007年-1072年),北宋时期政治家、文学家、史学家和诗人。字永叔,号醉翁,晚年又号六一居士(六一即藏书一万卷,集录三代以来金石遗文一千卷,琴一张,棋一局,常置酒一壶,醉翁一人),吉州永丰人,出生于绵州(今四川绵阳)。天圣进士。仁宗时,累擢知制诰、翰林学士;英宗时官至枢密副使、参知政事;神宗朝,迁兵部尚书,以太子少师致仕。卒谥文忠。既是范仲淹庆历新政的支持者,也是北宋诗文革新运动的领导者。又喜奖掖后进,苏轼兄弟及曾巩、王安石皆出其门下。他的诗、词、散文均为一时之冠。诗文说理畅达,抒情委婉,为“唐宋八大家”之一;诗风与散文近似,重气势而能流畅自然;其词深婉清丽,承袭南唐余风。曾与宋祁合修《新唐书》,并独撰《新五代史》。又喜收集金石文字,编为《集古录》。著有《欧阳文忠公文集》。

王安石
王安石
王安石(1021年-1086年),字介甫,晚年号半山,小字獾郎,封荆国公,世人又称王荆公,北宋临川人(今江西省东乡县上池村),汉族。北宋杰出的政治家、思想家、文学家、改革家,唐宋古文八大家之一,他出生在一个小官吏家庭。父益,字损之,曾为临江军判官,一生在南北各地做了几任州县官。安石少好读书,记忆力强,受到较好的教育。庆历二年(1042年)登杨寘榜进士第四名,先后任淮南判官、鄞县知县、舒州通判、常州知州、提点江东刑狱等地方的官吏。治平四年(1067年)神宗初即位,诏安石知江宁府,旋召为翰林学士。熙宁二年(1069年)提为参知政事,从熙宁三年起,两度任同中书门下平改革家章事,推行新法。熙宁九年罢相后,隐居,病死于江宁(今江苏南京市)钟山,谥号“文”。“宰相肚里能撑船”说的就是王安石。被列宁誉为是“十一世纪中国最伟大改革家。

曾巩
曾巩(1019年-1083年),天禧三年八月二十五日-元丰六年四
曾巩
月十一日),字子固,世称“南丰先生”。汉族,建昌南丰(今属江西)人,后居临川(今江西抚州市西)。曾致尧之孙,曾易占之子。嘉祐二年(1057)进士。北宋政治家、散文家,“唐宋八大家”之一,为“南丰七曾”(曾巩、曾肇、曾布、曾纡、曾纮、曾协、曾敦)之一。[6]

人物历程
编辑

韩愈
韩愈三岁而孤,受兄嫂抚育,早年流离困顿,有读书经世之志,虽孤贫却刻苦好学。二十岁赴长安考进士,三试不第。二十五岁后,他先中进士,三试博学鸿词科不成,赴汴州董晋、徐州张建封两节度使幕府任职。后回京任四门博士。三十六岁后,任监察御史,因上书论天旱人饥状,请减免赋税,贬阳山令。宪宗时北归,为国子博士,累官至太子右庶子,但不得志。五十岁后,先从裴度征吴元济,后迁刑部侍郎。因谏迎佛骨,贬潮州刺史。移袁州。不久回朝,历国子祭酒、兵部侍郎、吏部侍郎、京兆尹等职,五十七岁终。政治上较有作为。诗力求险怪新奇,雄浑而重气势。[7]

柳宗元

顺宗时,王叔文执政,他任礼部员外郎,锐意推行政治改革。不久,王叔文失败,他也被贬为永州司马,迁柳州刺史。在南方凡十四年,死于柳州。唐代著名的思想家和杰出的文学家。作为唐代古文运动倡导者和唐宋八大家之一,柳宗元反对六朝以来笼罩文坛的绮靡浮艳文风,提倡质朴流畅的散文。著有《柳河东集》四十五卷,《外集》二卷。柳宗元永州八记中《小石潭记》最著名。
柳宗元一生留下600多篇诗文作品,其诗多抒写抑郁悲愤、思乡怀友之情,幽峭峻郁,自成一路。最为世人称道者,是那些情深意远、疏淡峻洁的山水闲适之作。柳宗元与唐代另一位文学家韩愈,共同倡导了唐代的古文运动。在游记、寓言等方面,柳宗元同样为后世留下了极其优秀的作品。“永州八记”已成为中国古代山水游记名作。这些优美的山水游记,生动表达了人对自然美的感受,丰富了古典散文反映生活的新领域,从而确立了山水游记作为独立的文学体裁在文学史上的地位。因其艺术上的成就,被人们千古传诵、推崇备至。除寓言诗外,柳宗元还写了不少寓言故事,《黔之驴》、《永某氏之鼠》《临江之麋》等,也已成古代寓言名篇。“黔驴技穷”,已成成语,几乎尽人皆知。有的寓言篇幅虽短,但也同他的山水记一样,被千古传诵。[8]
最为脍炙人口的作品,均写于被贬后,以永州之作更胜。典范之作为《永州八记》:《始得西山宴游记》《钴姆潭记》《钴姆潭西小丘记》《小石潭记》《袁家渴记》《石渠记》《石涧记》《小石城山记》。则或峭拔而又峻洁,或清邃而又奇丽,以精巧的语言再现自然美。《永州八额记》作于元和四年以后。那时,柳宗元因政治改革失败被贬永州,即今湖南永州。文章写的都是当时永州附近的一些山水风景,文章短小、轻灵,朴实、顺畅,为历代所传颂。其中以《小石潭记》最为著名,作者通过他的笔向人们描述出了一个清幽宁静的小石潭风景。文章引人入胜,隽咏无穷。开头用未见其形,先闻其声的写法展示小石潭。以鱼写潭,则潭水之清澈可以想见;以鱼写人,则人羡鱼乐之情溢于言表。作者状形、传神、布影、设色,笔墨经济,手法高超。结尾以清寂幽邃之境写凄寒悄怆之感,情景交融。

苏轼
嘉祐二年(1057)与弟苏辙同登进士。授大理评事,签书凤翔府判官。熙宁二年(1069),父丧守制期满还朝,为判官告院。与王安石政见不合,反对推行新法,自请外任,出为杭州通判。迁知密州(今山东诸城),移知徐州。元丰二年(1079),罹“乌台诗案”,责授黄州(今湖北黄冈)团练副使,本州安置,不得签书公文。哲宗立,高太后临朝,被复为朝奉郎知登州(今山东蓬莱);4个月后,迁为礼部郎中;任未旬日,除起居舍人,迁中书舍人,又迁翰林学士知制诰,知礼部贡举。元祐四年(1089)出知杭州,后改知颍州,知扬州、定州。元祐八年(1093)哲宗亲政,被远贬惠州(今广东惠阳)。绍圣四年(1097年),年已62岁的苏轼被一叶孤舟送到了徼边荒凉之地海南岛儋州(今海南儋县)。徽宗即位后,苏轼被调廉州安置、舒州团练副使、永州安置。元符三年(1101年)大赦,复任朝奉郎,北归途中,于建中靖国元年七月二十八日(1101年8月24日)卒于常州(今属江苏)。葬于汝州郏城县(今河南郏县),享年六十五岁,。苏轼留下遗嘱葬汝州郏城县钧台乡上瑞里。次年,其子苏过遵嘱将父亲灵柩运至郏城县安葬。[21]宋高宗即位后,追赠苏轼为太师,谥为“文忠”。[4]

唐宋八大家,又称唐宋古文八大家,是中国唐代韩愈.柳宗元.和宋代苏轼、苏洵、苏辙、王安石、曾巩、欧阳修八位散文家的合称。其中韩愈、柳宗元是唐代古文运动的领袖,欧阳修、三苏等四人是宋代古文运动的核心人物,王安石、曾巩是临川文学的代表人物。他们先后掀起的古文革新浪潮,使诗文发展的陈旧面貌焕然一新。
明初朱右选韩、柳等人文为《八先生文集》,遂起用八家之名,实始于此。明中叶唐顺之所纂《文编》中,唐宋文也仅取八家。明末茅坤承二人之说,选辑了《唐宋八大家文钞》共164卷,此书在旧时流传甚广,“唐宋八大家”之名也随之流行。自明人标举唐宋八家后,治古文者皆以八家为宗。通行《唐宋八大家文钞》164卷,有明万历刻本及清代书坊刻本。清代魏源有《纂评唐宋八大家文读本》8卷。
八大家中苏家父子兄弟有三人,人称“三苏”,分别为苏轼、苏洵、苏辙,又有“一门三学士”之誉。故可用“唐有韩柳,宋为欧阳、三苏和曾王”概括。
起源
编辑
唐宋八大家
明初朱右将以上八位散文家的文章编成《八先生文集》,八大家之名始于此。明中叶唐顺之所纂的《文编》,仅取唐宋八位散文家的文章,其他作家的文章一律不收,这为唐宋八大家名称的定型和流传起了一定的作用。以后不久,推崇唐顺之的茅坤根据朱、唐的编法选了八家的文章,辑为《唐宋八大家文钞》,唐宋八大家之称遂固定下来。[1]
除了八大家之说以外;另有欧阳修、苏轼、曾巩、王安石四人,称为宋四家,或宋朝古文四家。
历史背景
编辑
“唐宋八大家”的称谓最早出现于明初朱右选韩、柳等人文为《六先生文集》,因并三苏为一家,所以实际是“八先生文集”。明中叶唐顺之所纂的《文编》中,唐宋文也仅取八家。明末茅坤承二人之说,选辑了《唐宋八大家文钞》共160卷,此书在旧时流传甚广,“唐宋八大家”之名也随之流行开来。自明人标举唐宋八家之后,治古文者皆以八家为宗。通行《唐宋八大家文钞》164卷,有明万历刻本及清代书坊刻本。清代魏源有《纂评唐宋八大家文读本》8卷。
韩愈、柳宗元共同倡导了“古文运动”,故合称“韩赫洋柳岸”。韩愈、柳宗元在唐贞观之治和开元盛世时期崛起,掀起古文运动,使得唐代的散文发展到极盛,一时古文作家蜂起,形成了“辞人咳唾,皆成珠玉”的高潮局势。
苏轼、苏洵、苏辙三人合称为三苏,苏洵是苏轼和苏辙的父亲,苏轼是苏辙的哥哥。欧阳修是苏轼的老师,王安石、曾巩也都曾拜欧阳修为师。所以唐宋八大家又分为唐二家(韩愈、柳宗元)和宋六家(苏轼、苏洵、苏辙、欧阳修、曾巩、王安石)。
唐宋八大家乃主持唐宋古文运动的中心人物,他们提倡散文,反对骈文,给予当时和后世的文坛以深远的影响。[2]
基本信息
编辑
韩愈
韩愈(768年-824年),字退之,是唐代文学家、哲学家、思想家,河阳(今河南省焦作孟州市)人。祖籍河北昌黎,,世称韩昌黎,晚年任吏部侍郎,又称韩吏部。谥号“文”,又称韩文公。他与柳宗元同为唐代古文运动的倡导者,主张学习先秦两汉的散文语言,破骈为散,扩大文言文的表达功能。宋代苏轼称他“文起八代之衰”,道济天下之溺,忠犯人主之怒,勇夺三军之帅”(八代:宋、齐、梁、陈、魏、齐、周、隋);明人推崇他为唐宋散文八大家之首,与柳宗元并称“韩柳”;杜牧把韩文与杜诗并列,称为“杜诗韩笔”,有“文章巨公”和“百代文宗”之名。著有《韩昌黎集》四十卷,《外集》十卷,《师说》等。韩愈还是一个语言巨匠,他善于使用前人词语,又注重当代口语的提炼,得以创造出许多新的语句,其中有不少已成为成语流传至今,如“落井下石”、“动辄得咎”、“杂乱无章”等。在思想上是中国“道统”观念的确立者,是尊儒反佛的里程碑式人物。
柳宗元
柳宗元(773年-819年),字子厚,汉族,唐代文学家、哲学家、散文家和思想家,祖籍河东(现山西运城永济一带)。世称“柳河东”、“河东先生”,因官终柳州刺史,又称“柳柳州”。柳宗元与韩愈并称为“韩柳”,与刘禹锡并称“刘柳”,与王维、孟浩然、韦应物并称“王孟韦柳”。生于长安,贞元九年(793年)进士,官监察御史。一生留诗文作品达600余篇,其文的成就大于诗,享年不到50岁。著有《柳河东集》等。
苏轼
苏轼(1037年-1101年),字子瞻,又字和仲,号“东坡居士”[4] ,
苏轼
南宋高宗朝,赠太师,追谥号“文忠”,四川眉山人,是北宋著名的文学家、书画家、散文家、词人、诗人,豪放派代表人物。苏轼在诗、词、散文、书、画等方面取得了很高的成就,是中国数千年历史上被公认文学艺术造诣最杰出的大家之一。其散文与韩愈并称“韩潮苏海”,与欧阳修并称“欧苏”,诗与黄庭坚并称“苏黄”,词与辛弃疾并称“苏辛”,被称为“中国古代第一全才”。苏轼与其父苏洵(1009~1066)、其弟苏辙(1039~1112)皆以文学名世,世称“三苏”。嘉佑二年(1057)与弟辙同登进士。作品有《东坡七集》《东坡乐府》《东坡志林》等。
苏洵
苏洵(1009年-1066年),字明允,号老泉;四川眉山人。年五十八岁。年二十七,始发愤为学。岁余举进士,又举茂才异等,皆不中。乃悉焚所写文章,闭户益读书,遂通六经、百家之说,下笔顷刻数千言。至和、嘉祐间,与二子轼、辙同至京师。欧阳修上其所著《衡论》《权书》等二十二篇,士大夫争传之。宰相韩琦奏于朝,除秘书省校书郎。与陈州项城令姚辟同修建隆以来礼书,为《太常因革礼》一百卷。书成而卒。洵著有<嘉祐集>二十卷,及<谥法>三卷,均《宋史本传》并传于世。苏洵即《三字经》里提到的“二十七,始发愤”的“苏老泉”。苏洵发愤虽晚,但用功甚勤。在苏轼晚年曾回忆幼年随父读书的状况,感觉自己深受其父影响。当然,假若没有苏洵的发奋读书,也就不可能使苏轼幼年承受好的家教,更不能有年未及冠即“学通经史,属文日数千言”的苏轼。
苏辙
苏辙
苏辙(1039年-1112年),字子由,汉族,眉州眉山(今属四川)人。嘉祐二年(1057)与其兄苏轼同登进士科。神宗朝,为制置三司条例司属官。因反对王安石变法,出为河南推官。哲宗时,召为秘书省校书郎。元祐元年为右司谏,历官御史中丞、尚书右丞、门下侍郎因事忤哲宗及元丰诸臣,出知汝州,贬筠州、再谪雷州安置,移循州。徽宗立,徙永州、岳州复太中大夫,又降居许州,致仕。自号颍滨遗老。卒,谥文定。唐宋八大家之一,与父苏洵、兄长苏轼齐名,合称三苏。[5]
欧阳修
欧阳修(1007年-1072年),北宋时期政治家、文学家、史学家和诗人。字永叔,号醉翁,晚年又号六一居士(六一即藏书一万卷,集录三代以来金石遗文一千卷,琴一张,棋一局,常置酒一壶,醉翁一人),吉州永丰人,出生于绵州(今四川绵阳)。天圣进士。仁宗时,累擢知制诰、翰林学士;英宗时官至枢密副使、参知政事;神宗朝,迁兵部尚书,以太子少师致仕。卒谥文忠。既是范仲淹庆历新政的支持者,也是北宋诗文革新运动的领导者。又喜奖掖后进,苏轼兄弟及曾巩、王安石皆出其门下。他的诗、词、散文均为一时之冠。诗文说理畅达,抒情委婉,为“唐宋八大家”之一;诗风与散文近似,重气势而能流畅自然;其词深婉清丽,承袭南唐余风。曾与宋祁合修《新唐书》,并独撰《新五代史》。又喜收集金石文字,编为《集古录》。著有《欧阳文忠公文集》。
王安石
王安石
王安石(1021年-1086年),字介甫,晚年号半山,小字獾郎,封荆国公,世人又称王荆公,北宋临川人(今江西省东乡县上池村),汉族。北宋杰出的政治家、思想家、文学家、改革家,唐宋古文八大家之一,他出生在一个小官吏家庭。父益,字损之,曾为临江军判官,一生在南北各地做了几任州县官。安石少好读书,记忆力强,受到较好的教育。庆历二年(1042年)登杨寘榜进士第四名,先后任淮南判官、鄞县知县、舒州通判、常州知州、提点江东刑狱等地方的官吏。治平四年(1067年)神宗初即位,诏安石知江宁府,旋召为翰林学士。熙宁二年(1069年)提为参知政事,从熙宁三年起,两度任同中书门下平改革家章事,推行新法。熙宁九年罢相后,隐居,病死于江宁(今江苏南京市)钟山,谥号“文”。“宰相肚里能撑船”说的就是王安石。被列宁誉为是“十一世纪中国最伟大改革家。
曾巩
曾巩(1019年-1083年),天禧三年八月二十五日-元丰六年四
曾巩
月十一日),字子固,世称“南丰先生”。汉族,建昌南丰(今属江西)人,后居临川(今江西抚州市西)。曾致尧之孙,曾易占之子。嘉祐二年(1057)进士。北宋政治家、散文家,“唐宋八大家”之一,为“南丰七曾”(曾巩、曾肇、曾布、曾纡、曾纮、曾协、曾敦)之一。[6]
人物历程
编辑
韩愈
韩愈三岁而孤,受兄嫂抚育,早年流离困顿,有读书经世之志,虽孤贫却刻苦好学。二十岁赴长安考进士,三试不第。二十五岁后,他先中进士,三试博学鸿词科不成,赴汴州董晋、徐州张建封两节度使幕府任职。后回京任四门博士。三十六岁后,任监察御史,因上书论天旱人饥状,请减免赋税,贬阳山令。宪宗时北归,为国子博士,累官至太子右庶子,但不得志。五十岁后,先从裴度征吴元济,后迁刑部侍郎。因谏迎佛骨,贬潮州刺史。移袁州。不久回朝,历国子祭酒、兵部侍郎、吏部侍郎、京兆尹等职,五十七岁终。政治上较有作为。诗力求险怪新奇,雄浑而重气势。[7]
柳宗元
顺宗时,王叔文执政,他任礼部员外郎,锐意推行政治改革。不久,王叔文失败,他也被贬为永州司马,迁柳州刺史。在南方凡十四年,死于柳州。唐代著名的思想家和杰出的文学家。作为唐代古文运动倡导者和唐宋八大家之一,柳宗元反对六朝以来笼罩文坛的绮靡浮艳文风,提倡质朴流畅的散文。著有《柳河东集》四十五卷,《外集》二卷。柳宗元永州八记中《小石潭记》最著名。
柳宗元一生留下600多篇诗文作品,其诗多抒写抑郁悲愤、思乡怀友之情,幽峭峻郁,自成一路。最为世人称道者,是那些情深意远、疏淡峻洁的山水闲适之作。柳宗元与唐代另一位文学家韩愈,共同倡导了唐代的古文运动。在游记、寓言等方面,柳宗元同样为后世留下了极其优秀的作品。“永州八记”已成为中国古代山水游记名作。这些优美的山水游记,生动表达了人对自然美的感受,丰富了古典散文反映生活的新领域,从而确立了山水游记作为独立的文学体裁在文学史上的地位。因其艺术上的成就,被人们千古传诵、推崇备至。除寓言诗外,柳宗元还写了不少寓言故事,《黔之驴》、《永某氏之鼠》《临江之麋》等,也已成古代寓言名篇。“黔驴技穷”,已成成语,几乎尽人皆知。有的寓言篇幅虽短,但也同他的山水记一样,被千古传诵。[8]
最为脍炙人口的作品,均写于被贬后,以永州之作更胜。典范之作为《永州八记》:《始得西山宴游记》《钴姆潭记》《钴姆潭西小丘记》《小石潭记》《袁家渴记》《石渠记》《石涧记》《小石城山记》。则或峭拔而又峻洁,或清邃而又奇丽,以精巧的语言再现自然美。《永州八额记》作于元和四年以后。那时,柳宗元因政治改革失败被贬永州,即今湖南永州。文章写的都是当时永州附近的一些山水风景,文章短小、轻灵,朴实、顺畅,为历代所传颂。其中以《小石潭记》最为著名,作者通过他的笔向人们描述出了一个清幽宁静的小石潭风景。文章引人入胜,隽咏无穷。开头用未见其形,先闻其声的写法展示小石潭。以鱼写潭,则潭水之清澈可以想见;以鱼写人,则人羡鱼乐之情溢于言表。作者状形、传神、布影、设色,笔墨经济,手法高超。结尾以清寂幽邃之境写凄寒悄怆之感,情景交融。
苏轼
嘉祐二年(1057)与弟苏辙同登进士。授大理评事,签书凤翔府判官。熙宁二年(1069),父丧守制期满还朝,为判官告院。与王安石政见不合,反对推行新法,自请外任,出为杭州通判。迁知密州(今山东诸城),移知徐州。元丰二年(1079),罹“乌台诗案”,责授黄州(今湖北黄冈)团练副使,本州安置,不得签书公文。哲宗立,高太后临朝,被复为朝奉郎知登州(今山东蓬莱);4个月后,迁为礼部郎中;任未旬日,除起居舍人,迁中书舍人,又迁翰林学士知制诰,知礼部贡举。元祐四年(1089)出知杭州,后改知颍州,知扬州、定州。元祐八年(1093)哲宗亲政,被远贬惠州(今广东惠阳)。绍圣四年(1097年),年已62岁的苏轼被一叶孤舟送到了徼边荒凉之地海南岛儋州(今海南儋县)。徽宗即位后,苏轼被调廉州安置、舒州团练副使、永州安置。元符三年(1101年)大赦,复任朝奉郎,北归途中,于建中靖国元年七月二十八日(1101年8月24日)卒于常州(今属江苏)。葬于汝州郏城县(今河南郏县),享年六十五岁,。苏轼留下遗嘱葬汝州郏城县钧台乡上瑞里。次年,其子苏过遵嘱将父亲灵柩运至郏城县安葬。[21]宋高宗即位后,追赠苏轼为太师,谥为“文忠”。[4]

  唐宋八大家,又称唐宋古文八大家,是中国唐代韩愈.柳宗元.和宋代苏轼、苏洵、苏辙、王安石、曾巩、欧阳修八位散文家的合称。其中韩愈、柳宗元是唐代古文运动的领袖,欧阳修、三苏等四人是宋代古文运动的核心人物,王安石、曾巩是临川文学的代表人物。他们先后掀起的古文革新浪潮,使诗文发展的陈旧面貌焕然一新。

                  

  明初朱右选韩、柳等人文为《八先生文集》,遂起用八家之名,实始于此。明中叶唐顺之所纂《文编》中,唐宋文也仅取八家。明末茅坤承二人之说,选辑了《唐宋八大家文钞》共164卷,此书在旧时流传甚广,“唐宋八大家”之名也随之流行。自明人标举唐宋八家后,治古文者皆以八家为宗。通行《唐宋八大家文钞》164卷,有明万历刻本及清代书坊刻本。清代魏源有《纂评唐宋八大家文读本》8卷。

  八大家中苏家父子兄弟有三人,人称“三苏”,分别为苏轼、苏洵、苏辙,又有“一门三学士”之誉。故可用“唐有韩柳,宋为欧阳、三苏和曾王”概括。

  “唐宋八大家”的称谓最早出现于明初朱右选韩、柳等人文为《六先生文集》,因并三苏为一家,所以实际是“八先生文集”。明中叶唐顺之所纂的《文编》中,唐宋文也仅取八家。明末茅坤承二人之说,选辑了《唐宋八大家文钞》共160卷,此书在旧时流传甚广,“唐宋八大家”之名也随之流行开来。自明人标举唐宋八家之后,治古文者皆以八家为宗。通行《唐宋八大家文钞》164卷,有明万历刻本及清代书坊刻本。清代魏源有《纂评唐宋八大家文读本》8卷。

  韩愈、柳宗元共同倡导了“古文运动”,故合称“韩赫洋柳岸”。韩愈、柳宗元在唐贞观之治和开元盛世时期崛起,掀起古文运动,使得唐代的散文发展到极盛,一时古文作家蜂起,形成了“辞人咳唾,皆成珠玉”的高潮局势。

  苏轼、苏洵、苏辙三人合称为三苏,苏洵是苏轼和苏辙的父亲,苏轼是苏辙的哥哥。欧阳修是苏轼的老师,王安石、曾巩也都曾拜欧阳修为师。所以唐宋八大家又分为唐二家(韩愈、柳宗元)和宋六家(苏轼、苏洵、苏辙、欧阳修、曾巩、王安石)。

  唐宋八大家乃主持唐宋古文运动的中心人物,他们提倡散文,反对骈文,给予当时和后世的文坛以深远的影响。



  唐宋八大家是唐宋时期八大散文作家的合称,即唐代的韩愈、柳宗元和宋代的苏轼、苏洵、苏辙
  (苏洵是苏轼和苏辙的父亲,苏轼是苏辙的哥哥。苏轼,苏洵,苏辙三人称为三苏)、欧阳修、王安石、曾巩(曾拜欧阳修为师)。 (分为唐二家和宋六家)
  名称的起源
  据查,明初朱右将以上八位散文家的文章编成《八先生文集》,八大家之名始于此。明中叶唐顺之所纂的《文编》,仅取唐宋八位散文家的文章,其它作家的文章一律不收。这为唐宋八大家名称的定型和流传起了一定的作用。以后不久,推崇唐顺之的古文家茅坤根据朱、唐的编法选了八家的文章,并加以整理和编选,辑为《唐宋八大家文钞》,共160卷。唐宋八大家之称遂固定下来。

  韩愈韩愈,字退之,世称韩昌黎,河阳(今河南省孟州市)人,祖籍河北昌黎。唐代杰出的文学家、思想家,古文运动的领袖,“唐宋八大家”之首,在中国散文发展史上地位崇高,苏东坡称赞他为“文起八代之衰”。他在科名和仕途上屡受挫折,思想倾向复古。他在政治上反对藩镇割据,维护唐王朝统一。在思想上提倡儒家正统思想,批判佛老思想。他领导了唐代反骈文的“古文运动”,反对华而不实的形式主义文风。他提出的文道合一、气盛言宜、务去陈言、文从字顺等散文的写作理论,对后人很有指导意义。他的文章气势宏大、豪逸奔放、曲折多姿、新奇简劲、逻辑严整、融会古今,无论是议论、叙事或抒情,都形成独特的风格,达到前人不曾达到的高度。他的作品都收在《昌黎先生集》里。

  柳宗元,字子厚,祖籍河东(今山西省运城市),世称柳河东,生于长安,贞元初年进士,官监察御史。顺宗时,王叔文执政,他任礼部员外郎,锐意推行政治改革。不久,王叔文失败,他也被贬为永州司马,迁柳州刺史。在南方凡十四年,死于柳州。唐代著名的思想家和杰出的文学家。 作为唐代古文运动倡导者和唐宋八大家之一,柳宗元反对六朝以来笼罩文坛的绮靡浮艳文风,提倡质朴流畅的散文。著有《柳河东集》四十五卷,《外集》二卷。
  柳宗元一生留下600多篇诗文作品,其诗多抒写抑郁悲愤、思乡怀友之情,幽峭峻郁,自成一路。最为世人称道者,是那些情深意远、疏淡峻洁的山水闲适之作。 柳宗元与唐代另一位文学家韩愈,共同倡导了唐代的古文运动。他与欧阳修,苏轼等人被后世称为“唐宋八大家”。

  欧阳修欧阳修(1007~1072年),北宋时期政治家、文学家、史学家和诗人。字永叔,号醉翁、六一居士,吉安永丰(今属江西)人,汉族人,自称庐陵人,因吉州原属庐陵郡,出生于绵州(今四川绵阳)。天圣进士。仁宗时,累擢知制诰、翰林学士;英宗,官至枢密副使、参知政事;神宗朝,迁兵部尚书,以太子少师致仕。卒谥文忠。其于政治和文学方面都主张革新,既是范仲淹庆历新政的支持者,也是北宋诗文革新运动的领导者。又喜奖掖后进,苏轼父子及曾巩、王安石皆出其门下。创作实绩亦灿然可观,诗、词、散文均为一时之冠。散文说理畅达,抒情委婉,为“唐宋八大家”之一;诗风与散文近似,重气势而能流畅自然;其词深婉清丽,承袭南唐余风。曾与宋祁合修《新唐书》,并独撰《新五代史》。又喜收集金石文字,编为《集古录》。有《欧阳文忠公文集》。诗歌《踏莎行》。

  姓名:苏洵 字明允 号老泉
  生卒年:1009—1066
  所属朝代:宋代
  所属文学时期:宋代文学
  所属流派:三苏 唐宋八大家
  代表作品:权书 衡论
  生平介绍
  北宋散文家。汉族,与其子苏轼、苏辙合称“三苏”,均被列入“唐宋八大家”。字明允,号老泉。眉州眉山(今属四川)人。应试不举,经韩琦荐任秘书省校书郎、文安县主簿。长于散文,尤擅政论,议论明畅,笔势雄健。有《嘉佑集》。
  据说27岁才发愤读书,经过十多年的闭门苦读,学业大进。仁宗嘉佑元年(1056),他带领苏轼、苏辙到汴京,谒翰林学士欧阳修。欧阳修很赞赏他的《权书》、《衡论》、《几策》等文章,认为可与贾谊、刘向相媲美,于是向朝廷推荐。一时公卿士大夫争相传诵,文名因而大盛。嘉佑三年,仁宗召他到舍人院参加考试,他推托有病,不肯应诏。嘉佑五年,任为秘书省校书郎。后与陈州项城(今属河南)县令姚□同修礼书《太常因革礼》。书成不久,即去世,追赠光禄寺丞。

  苏轼,字子瞻,一字和仲,号东坡居士,生于四川眉山。北宋大文学家、书画家,有多方面的创作才能,在诗、词、散文、书画等方面取得了独特,优异的成就。世人称为苏东坡。
  苏轼(1037~1101)宋朝人,字子瞻,又字和仲,号“东坡居士”,谥号文忠,享年64岁。南宋高宗朝,赠太师,追谥号“文忠”。眉州眉山(即今四川眉山)人,汉族,是父亲苏洵的第五个儿子,是北宋著名文学家、书画家、散文家、诗人、词人。嘉佑二年(1057)与弟辙同登进士。授大理评事,签书凤翔府判官。熙宁二年(1069),父丧守制期满还朝,为判官告院。与王安石政见不合,反对推行新法,自请外任,出为杭州通判。迁知密州(今山东诸城),移知徐州。元丰二年(1079),罹“乌台诗案”,责授黄州(今湖北黄冈)团练副使,本州安置,不得签书公文。哲宗立,高太后临朝,被复为朝奉郎知登州(今山东蓬莱);4个月后,迁为礼部郎中;任未旬日,除起居舍人,迁中书舍人,又迁翰林学士知制诰,知礼部贡举。元佑四年(1089)出知杭州,后改知颍州,知扬州、定州。元佑八年(1093)哲宗亲政,被远贬惠州(今广东惠阳),再贬儋州(今海南儋县)。徽宗即位,遇赦北归,建中靖国元年(1101)卒于常州(今属江苏),年六十五,葬于汝州郏城县(今河南郏县)。他与他的父亲苏洵(1009~1066)、弟弟苏辙(1039~1112) 皆以文学名世,世称“三苏”;与汉末“三曹父子”(曹操、曹丕、曹植)齐名。“三苏”为唐宋八大家中的三位,作品有《东坡七集》《东坡乐府 》等。在政治上属他的父亲苏洵,即《三字经》里提到的“二十七,始发愤”的“苏老泉”。苏洵发愤虽晚,但用功甚勤。苏轼晚年曾回忆幼年随父读书的状况,感觉自己深受其父影响。当然,假若没有苏洵的发奋读书,也就不可能使苏轼幼年承受好的家教,更不能年未及冠即“学通经史,属文日数千言”,也就更不可能有日后的文学大家。
  【苏辙】(1039~1112)北宋散文家。与其父苏洵、兄苏轼合称“三苏”,均在“唐宋八大家”之列。字子由。眉州眉山(今属四川)人。仁宗嘉佑二年(1057)与苏轼一起中进士。不久因母丧,返里服孝。嘉佑六年,又与苏轼同中制举科。当时因“奏乞养亲”,未任官职,此后曾任大名府推官。熙宁三年(1070)上书神宗,力陈法不可变,又致书王安石,激烈指责新法。熙宁五年(1072),出任河南推官。元丰二年(1079),其兄苏轼以作诗“谤讪朝廷”罪被捕入狱。他上书请求以自己的官职为兄赎罪,不准,牵连被贬,监筠州盐酒税。元丰八年,旧党当政,他被召回,任秘书省校书郎、右司谏,进为起居郎,迁中书舍人、户部侍郎。哲宗元佑四年(1089)权吏部尚书,出使契丹。还朝后任御史中丞。元佑六年拜尚书右丞,进门下侍郎,执掌朝政。元佑八年,哲宗亲政,新法派重新得势。绍圣元年(1094),他上书反对时政,被贬官,出知汝州、袁州,责授化州别驾、雷州安置,后又贬循州等地。崇宁三年(1104),苏辙在颍川定居,过田园隐逸生活,筑室曰“遗老斋”,自号“颍滨遗老”,以读书著述、默坐参禅为事。死后追复端明殿学士,谥文定。

  王安石(1021-1086)字介甫,晚号半山,小字獾郎,封荆国公,世人又称王荆公,世称临川先生。抚州临川人(现为抚州 东乡县 上池里阳村人),汉族。北宋杰出的政治家、思想家、文学家、改革家,唐宋古文八大家之一,他出生在一个小官吏家庭。父益,字损之,曾为临江军判官,一生在南北各地做了几任州县官。安石少好读书,记忆力强,受到较好的教育。庆历二年(1042年)登杨寘榜进士第四名,先后任淮南判官、鄞县知县、舒州通判、常州知州、提点江东刑狱等地方的官吏。治平四年(1067年)神宗初即位,诏安石知江宁府,旋召为翰林学士。熙宁二年(1069年)提为参知政事,从熙宁三年起,两度任同中书门下平改革家章事,推行新法。熙宁九年罢相后,隐居,病死于江宁(今江苏南京市)钟山,谥号“文”。被列宁誉为是“中国十一世纪中国最伟大改革家。

  曾巩(1019—1083)字子固,南丰(今属江西)人。北宋文学家,“唐宋八大家”之一。宋嘉佑二年(1057年)登进士第,儿童时代的曾巩,就与兄长曾晔一道,勤学苦读,白幼就表现出良好的天赋。其弟曾肇在《亡兄行状》中称其“生而警敏,不类童子”,而且记忆力超群,“读书数万言,脱口辄诵”。嘉佑二年(1057年),39岁的他才考取了进士,被任命为太平州司法参军,踏上了仕途。翌年,奉召回京,编校史馆书籍,迁馆阁校勘、集贤校理。熙宁二年(1069年)先后在齐、襄、洪、福、明、亳等州任知州,颇有政声。元丰三年(1080年),徙知沧州,过京师,神宗召见时,他提出节约为理财之要,颇得神宗赏识,留三班院供事。元丰四年,神宗以其精于史学,委任史馆修撰,编纂五朝史纲,未成。元丰五年,拜中书舍人。次年卒于江宁府。理宗时追谥“文定”。曾巩在政治舞台上的表现并不算是很出色,他的更大贡献在于学术思想和文学事业上。

  • 鍘嗗彶涓婄殑鍞愬畫鍏ぇ瀹舵槸鎸囧摢鍏綅 鍞愬畫鍏ぇ瀹舵槸璋
    绛旓細1銆侀煩鎰堬紝瀛楅涔嬶紝鍞愪唬鏉板嚭鐨勬枃瀛﹀銆佹斂娌诲锛屽悓鏃朵篃鏄鍞愬畫鍏ぇ瀹涔嬮銆傝礊鍏冨叓骞寸櫥杩涘+绗紝涓や换鑺傚害鎺ㄥ畼锛岀疮瀹樼洃瀵熷尽鍙层傚洜璁轰簨琚船锛屽巻閮藉畼鍛樺閮庣瓑鑱屻傚厓鍜屼簩骞达紝鍙備笌璁ㄥ钩鈥滄樊瑗夸箣涔扁濓紝鍚庡張鍥犺皬杩庝經楠ㄨ璐嚦娼窞銆傞暱搴嗗洓骞寸梾閫濓紝骞57宀併備粬鐨勪唬琛ㄤ綔鍝併婃槬闆嬨2銆佹煶瀹楀厓锛屽瓧瀛愬帤锛屽攼浠f枃瀛...
  • 鍞愬畫鍏ぇ瀹鍒嗗埆鏄皝
    绛旓細鏄庢湯鑼呭潳鎵夸簩浜轰箣璇达紝閫夎緫浜嗐鍞愬畫鍏ぇ瀹鏂囬挒銆嬪叡164鍗凤紝姝や功鍦ㄦ棫鏃舵祦浼犵敋骞匡紝鈥滃攼瀹嬪叓澶у鈥濅箣鍚嶄篃闅忎箣娴佽銆傝嚜鏄庝汉鏍囦妇鍞愬畫鍏鍚庯紝娌诲彜鏂囪呯殕浠ュ叓瀹朵负瀹椼傞氳銆婂攼瀹嬪叓澶у鏂囬挒銆164鍗凤紝鏈夋槑涓囧巻鍒绘湰鍙婃竻浠d功鍧婂埢鏈傛竻浠i瓘婧愭湁銆婄簜璇勫攼瀹嬪叓澶у鏂囪鏈8鍗枫傛洿澶氬叧浜庡攼瀹嬪叓澶у鍒嗗埆鏄皝锛岃繘鍏ワ細...
  • 鍞愬畫鍏ぇ瀹鎴愬憳
    绛旓細6. 鍞愬畫鍏ぇ瀹閮芥湁璋 鍞愬畫鍏ぇ瀹剁殑鍚嶅瓧鐨勬嫾闊 鍞愬畫鍏ぇ瀹讹紝鏄攼瀹嬫椂鏈熶互鏁f枃钁楃О鐨勫叓浣嶆枃瀛﹀鐨勫悎绉帮紝鍗冲攼浠g殑闊╂剤锛坔anyu锛夈佹煶瀹楀厓锛坙iuzongyuan锛夊拰瀹嬩唬鐨勬闃充慨锛坥uyangxiu锛夈佽嫃娲碉紙suxun锛夈佽嫃杞硷紙sushi锛夈佽嫃杈欙紙suzhe锛夛紙鍚堢О涓夎嫃锛夈佺帇瀹夌煶锛坵anganshi锛夈佹浘宸╋紙zenggong锛夊叓浜恒傚叾涓煩鎰堛佹煶瀹楀厓...
  • 鍞愬畫鍏ぇ瀹鎸囩殑鏄皝
    绛旓細鍞愬畫鍏ぇ瀹锛屽張绉板攼瀹嬫暎鏂囧叓澶у锛屾槸涓浗鍞愪唬闊╂剤銆佹煶瀹楀厓鍜屽畫浠f闃充慨銆佽嫃杞笺佽嫃娲点佽嫃杈欍佺帇瀹夌煶銆佹浘宸╁叓浣嶆暎鏂囧鐨勫悎绉般1銆侀煩鎰堬細瀛楅涔嬶紝鏄攼浠f枃瀛﹀銆佸摬瀛﹀銆佹濇兂瀹讹紝娌抽槼浜恒傜绫嶆渤鍖楁槍榛庯紝涓栫О闊╂槍榛庯紝鏅氬勾浠诲悘閮ㄤ緧閮庯紝鍙堢О闊╁悘閮ㄣ傝哎鍙封滄枃鈥濓紝鍙堢О闊╂枃鍏備粬涓庢煶瀹楀厓鍚屼负鍞愪唬鍙ゆ枃杩愬姩鐨勫″...
  • 鍞愬畫鍏ぇ瀹堕兘鏄皝?浠栦滑鍒嗗埆閮芥槸浠涔堟湞浠g殑?
    绛旓細鍞愬畫鍏ぇ瀹锛屽張绉板攼瀹嬫暎鏂囧叓澶у锛屾槸闊╂剤銆佹煶瀹楀厓鍜屾闃充慨銆佽嫃杞笺佽嫃娲点佽嫃杈欍佺帇瀹夌煶銆佹浘宸╁叓浣嶆暎鏂囧鐨勫悎绉般傚叾涓煩鎰堛佹煶瀹楀厓鏄攼浠g殑锛岃屾闃充慨銆佽嫃杞笺佽嫃娲点佽嫃杈欍佺帇瀹夌煶銆佹浘宸╂槸瀹嬩唬鐨勩傚叾涓煩鎰堛佹煶瀹楀厓鏄攼浠e彜鏂囪繍鍔ㄧ殑棰嗚锛屾闃充慨銆佷笁鑻忕瓑鍥涗汉鏄畫浠e彜鏂囪繍鍔ㄧ殑鏍稿績浜虹墿锛岀帇瀹夌煶銆佹浘宸╂槸涓村窛鏂囧鐨勪唬琛...
  • 鍞愬畫鍏ぇ瀹鏈夊摢浜涗汉
    绛旓細鍞愬畫鍏ぇ瀹舵槸鍞愬畫鏃舵湡鍏ぇ鏁f枃浣滃鐨勫悎绉帮紝鍗冲攼浠g殑闊╂剤銆佹煶瀹楀厓鍜屽畫浠g殑娆ч槼淇佷笁鑻忥紙鑻忔吹銆佽嫃杞笺佽嫃杈欙級銆佺帇瀹夌煶銆佹浘宸┿傛槑鍒濓紝鏈卞彸灏嗕互涓婂叓浣嶆暎鏂囧鐨勬枃绔犵紪鎴愩婂叓鍏堢敓鏂囬泦銆嬶紝鍏ぇ瀹朵箣鍚嶅浜庢銆傚攼瀹嬪叓澶у涔冧富鎸佸攼瀹嬪彜鏂囪繍鍔ㄧ殑涓績浜虹墿锛屼粬浠彁鍊℃暎鏂囷紝鍙嶅楠堟枃锛岀粰浜堝綋鏃跺拰鍚庝笘鐨勬枃鍧涗互娣辫繙鐨勫奖鍝嶃傞煩...
  • 鍞愬畫鍏ぇ瀹鍞愪唬鍒嗗埆鏄皝
    绛旓細鍞愬畫鍏ぇ瀹锛屽張绉颁负鈥滃攼瀹嬫暎鏂囧叓澶у鈥濓紝鏄攼浠e拰瀹嬩唬鍏綅鏁f枃瀹剁殑鍚堢О锛屽垎鍒负鍞愪唬闊╂剤銆佹煶瀹楀厓鍜屽畫浠f闃充慨銆佽嫃娲点佽嫃杞笺佽嫃杈欍佺帇瀹夌煶銆佹浘宸╁叓浣嶃傚叾涓煩鎰堛佹煶瀹楀厓鏄攼浠e彜鏂囪繍鍔ㄧ殑棰嗚锛屾闃充慨銆佷笁鑻忥紙鑻忚郊銆佽嫃杈欍佽嫃娲碉級绛夊洓浜烘槸瀹嬩唬鍙ゆ枃杩愬姩鐨勬牳蹇冧汉鐗╋紝鐜嬪畨鐭炽佹浘宸╂槸涓村窛鏂囧鐨勪唬琛ㄤ汉鐗┿備粬浠厛鍚庢巰璧...
  • 鍞愬畫鍏ぇ瀹鍒嗗埆鏄皝
    绛旓細鍞愬畫鍏ぇ瀹舵槸鎸囧攼鏈濆拰瀹嬫湞鏃舵湡鐨勫叓浣嶆枃瀛﹀锛屼粬浠垎鍒负闊╂剤銆佹煶瀹楀厓銆佹闃充慨銆佽嫃娲点佽嫃杞笺佽嫃杈欍佺帇瀹夌煶銆佹浘宸┿1銆侀煩鎰 闊╂剤鏄攼浠f枃瀛﹀銆佹濇兂瀹讹紝浠栦富寮犳枃椋庡簲璇ュ簞閲嶃佷弗鑲冿紝瀵瑰攼浠f枃瀛︿骇鐢熶簡娣辫繙鐨勫奖鍝嶃2銆佹煶瀹楀厓 鏌冲畻鍏冩槸鍞愪唬鏂囧瀹躲佹斂娌诲锛屼粬鐨勪綔鍝佷互璁鏂囧拰鏁f枃涓轰富锛屾濇兂娣遍們锛屾枃绗旂妧鍒┿3銆...
  • 鍞愬畫鍏ぇ瀹舵槸璋?鍒嗗埆鏄摢涓湞浠
    绛旓細1銆侀煩鎰 闊╂剤锛768锛824锛夛紝瀛楅涔嬶紝涓栫О闊╂槍榛庯紝娌冲崡浜猴紝鍞愪唬鏉板嚭鐨勬枃瀛﹀銆佹濇兂瀹讹紝鍙ゆ枃杩愬姩鐨勯琚栵紝鈥鍞愬畫鍏ぇ瀹鈥濅箣棣栵紝鍦ㄤ腑鍥芥暎鏂囧彂灞曞彶涓婂湴浣嶅磭楂橈紝鑻忎笢鍧$О璧炰粬涓衡濇枃璧峰叓浠d箣琛扳濄備粬鐨勬枃绔犳皵鍔垮畯澶с佽豹閫稿鏀俱佹洸鎶樺濮裤佹柊濂囩畝鍔层侀昏緫涓ユ暣銆佽瀺浼氬彜浠婏紝鏃犺鏄璁恒 浜嬫垨鎶掓儏锛岄兘褰㈡垚鐙壒...
  • 鍞愬畫鍏ぇ瀹舵槸璋?
    绛旓細鍞愬畫鍏ぇ瀹 鏇村鍥剧墖(13寮)鍞愬畫鍏ぇ瀹讹紝鏄攼瀹嬫椂鏈熶互鏁f枃钁楃О鐨勫叓浣嶆枃瀛﹀鐨勫悎绉帮紝鍗冲攼浠g殑闊╂剤銆佹煶瀹楀厓鍜屽畫浠g殑娆ч槼淇佽嫃娲点佽嫃杞笺佽嫃杈欙紙鍚堢О涓夎嫃锛夈佺帇瀹夌煶銆佹浘宸╁叓浜恒傚叾涓煩鎰堛佹煶瀹楀厓鏄攼浠e彜鏂囪繍鍔ㄧ殑棰嗚锛屾闃充慨銆佷笁鑻忕瓑鍥涗汉鏄畫浠e彜鏂囪繍鍔ㄧ殑鏍稿績浜虹墿锛岀帇瀹夌煶銆佹浘宸╂槸涓村窛鏂囧鐨勪唬琛ㄤ汉鐗┿...
  • 扩展阅读:唐宋八大家央视免费看 ... 李白一生杀死了多少人 ... 唐宋八大家是哪八位 ... 唐宋八大家分别是谁 ... 李白为什么杀了孟浩然 ... 李白一生杀了谁 ... 李白最诡异的照片 ... 李白为什么杀死高适 ... 中央一台唐宋八大家回放 ...

    本站交流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欢迎反馈与建议,请联系电邮
    2024© 车视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