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代边塞诗人岑参在《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中以梨花比喻雪的名句是: 唐代岑参有以梨花喻雪的名句有哪些

\u5510\u4ee3\u8fb9\u585e\u8bd7\u4eba\u5c91\u53c2\u5728\u300a\u767d\u96ea\u6b4c\u9001\u6b66\u5224\u5b98\u5f52\u4eac\u300b\u4e2d\u4ee5\u68a8\u82b1\u55bb\u96ea\u7684\u540d\u53e5\u662f

\u5ffd\u5982\u4e00\u591c\u6625\u98ce\u6765,\u5343\u6811\u4e07\u6811\u68a8\u82b1\u5f00

\u3000\u3000\u5ffd\u5982\u4e00\u591c\u6625\u98ce\u6765\uff0c\u5343\u6811\u4e07\u6811\u68a8\u82b1\u5f00\u3002
\u3000\u3000\u51fa\u81ea\u5c91\u53c2\u7684\u300a\u767d\u96ea\u6b4c\u9001\u6b66\u5224\u5b98\u5f52\u4eac\u300b\u3002\u6b64\u8bd7\u63cf\u5199\u897f\u57df\u516b\u6708\u98de\u96ea\u7684\u58ee\u4e3d\u666f\u8272\uff0c\u6292\u5199\u585e\u5916\u9001\u522b\u3001\u96ea\u4e2d\u9001\u5ba2\u4e4b\u60c5\uff0c\u8868\u73b0\u79bb\u6101\u548c\u4e61\u601d\uff0c\u5374\u5145\u6ee1\u5947\u601d\u5f02\u60f3\uff0c\u5e76\u4e0d\u4ee4\u4eba\u611f\u5230\u4f24\u611f\u3002\u8bd7\u4e2d\u6240\u8868\u73b0\u51fa\u6765\u7684\u6d6a\u6f2b\u7406\u60f3\u548c\u58ee\u9038\u60c5\u6000\u4f7f\u4eba\u89c9\u5f97\u585e\u5916\u98ce\u96ea\u53d8\u6210\u4e86\u53ef\u73a9\u5473\u6b23\u8d4f\u7684\u5bf9\u8c61\u3002\u5168\u8bd7\u5185\u6db5\u4e30\u5bcc\u5bbd\u5e7f\uff0c\u8272\u5f69\u7470\u4e3d\u6d6a\u6f2b\uff0c\u6c14\u52bf\u6d51\u7136\u78c5\u7934\uff0c\u610f\u5883\u9c9c\u660e\u72ec\u7279\uff0c\u5177\u6709\u6781\u5f3a\u7684\u827a\u672f\u611f\u67d3\u529b\uff0c\u582a\u79f0\u76db\u4e16\u5927\u5510\u8fb9\u585e\u8bd7\u7684\u538b\u5377\u4e4b\u4f5c\u3002\u5176\u4e2d\u201c\u5ffd\u5982\u4e00\u591c\u6625\u98ce\u6765\uff0c\u5343\u6811\u4e07\u6811\u68a8\u82b1\u5f00\u201d\u7b49\u8bd7\u53e5\u5df2\u6210\u4e3a\u5343\u53e4\u4f20\u8bf5\u7684\u540d\u53e5\u3002
\u3000\u3000\u767d\u96ea\u6b4c\u9001\u6b66\u5224\u5b98\u5f52\u4eac
\u3000\u3000\u4f5c\u8005\uff1a\u5c91\u53c2
\u3000\u3000\u5317\u98ce\u5377\u5730\u767d\u8349\u6298\uff0c\u80e1\u5929\u516b\u6708\u5373\u98de\u96ea\u3002
\u3000\u3000\u5ffd\u5982\u4e00\u591c\u6625\u98ce\u6765\uff0c\u5343\u6811\u4e07\u6811\u68a8\u82b1\u5f00\u3002
\u3000\u3000\u6563\u5165\u73e0\u5e18\u6e7f\u7f57\u5e55\uff0c\u72d0\u88d8\u4e0d\u6696\u9526\u887e\u8584\u3002
\u3000\u3000\u5c06\u519b\u89d2\u5f13\u4e0d\u5f97\u63a7\uff0c\u90fd\u62a4\u94c1\u8863\u51b7\u96be\u7740\u3002
\u3000\u3000\u701a\u6d77\u9611\u5e72\u767e\u4e08\u51b0\uff0c\u6101\u4e91\u60e8\u6de1\u4e07\u91cc\u51dd\u3002
\u3000\u3000\u4e2d\u519b\u7f6e\u9152\u996e\u5f52\u5ba2\uff0c\u80e1\u7434\u7435\u7436\u4e0e\u7f8c\u7b1b\u3002
\u3000\u3000\u7eb7\u7eb7\u66ae\u96ea\u4e0b\u8f95\u95e8\uff0c\u98ce\u63a3\u7ea2\u65d7\u51bb\u4e0d\u7ffb\u3002
\u3000\u3000\u8f6e\u53f0\u4e1c\u95e8\u9001\u541b\u53bb\uff0c\u53bb\u65f6\u96ea\u6ee1\u5929\u5c71\u8def\u3002
\u3000\u3000\u5c71\u56de\u8def\u8f6c\u4e0d\u89c1\u541b\uff0c\u96ea\u4e0a\u7a7a\u7559\u9a6c\u884c\u5904\u3002
\u3000\u3000\u8bd1\u6587
\u3000\u3000\u5317\u98ce\u5e2d\u5377\u5927\u5730\u5439\u6298\u767d\u8349\uff0c\u4ef2\u79cb\u516b\u6708\u80e1\u5730\u98d8\u964d\u5927\u96ea\u3002
\u3000\u3000\u4eff\u4f5b\u4e00\u591c\u4e4b\u95f4\u6625\u98ce\u5439\u6765\uff0c\u6811\u4e0a\u6709\u5982\u68a8\u82b1\u7ade\u76f8\u5f00\u653e\u3002
\u3000\u3000\u96ea\u82b1\u98d8\u5165\u5e18\u7b3c\u6cbe\u6e7f\u5e10\u5e55\uff0c\u5c31\u662f\u7a7f\u72d0\u76ae\u888d\u4e5f\u4e0d\u6696\u548c\u3002
\u3000\u3000\u5c06\u519b\u517d\u89d2\u5f13\u51bb\u5f97\u62c9\u4e0d\u5f00\uff0c\u90fd\u62a4\u7684\u94e0\u7532\u51b7\u5f97\u96be\u7a7f\u4e0a\u3002
\u3000\u3000\u65e0\u8fb9\u6c99\u6f20\u7ed3\u6210\u767e\u4e08\u575a\u51b0\uff0c\u5fe7\u6101\u7684\u9634\u4e91\u51dd\u7ed3\u5728\u957f\u7a7a\u3002
\u3000\u3000\u5e10\u4e2d\u6446\u9152\u4e3a\u56de\u4eac\u4eba\u9001\u884c\uff0c\u52a9\u5174\u7684\u662f\u7435\u7436\u7f8c\u7b1b\u80e1\u7434\u3002
\u3000\u3000\u9ec4\u660f\u65f6\u8f95\u95e8\u5916\u5927\u96ea\u7eb7\u98de\uff0c\u51bb\u786c\u7684\u7ea2\u65d7\u98ce\u5439\u4e0d\u98d8\u52a8\u3002
\u3000\u3000\u5728\u8f6e\u53f0\u4e1c\u95e8\u5916\u9001\u4f60\u56de\u4eac\uff0c\u4e34\u884c\u65f6\u832b\u832b\u767d\u96ea\u5e03\u6ee1\u5c71\u3002
\u3000\u3000\u5c71\u8def\u66f2\u6298\u4e0d\u89c1\u4f60\u7684\u8eab\u5f71\uff0c\u96ea\u5730\u4e0a\u7a7a\u7559\u9a6c\u8e44\u7684\u5370\u8ff9\u3002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还有资料:岑参(cénshēn) (约715—770)唐代诗人,原籍南阳(今属河南新野),迁居江陵(今属湖北)。荆州江陵(现湖北江陵)人,享年55岁.出身于官僚家庭,曾祖父、伯祖父、伯父都官至宰相。与高适并称“高岑”父亲也两任州刺史。但父亲早死,家道衰落。他自幼从兄受书,遍读经史。二十岁至长安,献书求仕。求仕不成,奔走京洛,漫游河朔。天宝三载(744,三十岁)中进士,授兵曹参军。天宝八载,充安西四镇节度使高仙芝幕府书记,赴安西,十载回长安。十三载又作安西北庭节度使封常清的判官,再度出塞。安史乱后,至德二载才回朝。前后两次在边塞共六年。他的诗说:“万里奉王事,一身无所求。也知边塞苦,岂为妻子谋。”(《初过陇山途中呈宇文判官》)又说:“侧身佐戎幕,敛任事边陲。自随定远侯,亦着短后衣。近来能走马,不弱幽并儿。”(《北庭西郊候封大夫受降回军献上》)可以看出他两次出塞都是颇有雄心壮志的。他回朝后,由杜甫等推荐任右补阙,以后转起居舍人等官职,大历元年官至嘉州刺史,世称岑嘉州。以后罢官,客死成都旅舍。
岑参早期诗歌多为写景、述怀及赠答之作。山水诗风格清丽俊逸,颇近何逊。但语奇体峻,意境新奇;感伤不遇,嗟叹贫贱的忧愤情绪也较浓。如《感遇》、《精卫》、《暮秋山行》、《至大梁却寄匡城主人》等。六年边塞生活,使岑参的诗境界空前开阔,造意新奇的特色进一步发展,雄奇瑰丽的浪漫色彩成为他边塞诗的基调。他既热情歌颂了唐军的勇武和战功,也委婉揭示了战争的残酷和悲惨。火山云,天山雪,热海蒸腾,瀚海奇寒,狂风卷石,黄沙入天等异域风光,也均融入其诗。代表作有《白雪歌》、《走马行川》、《轮台歌》。此外,他还写了边塞风俗和各民族的友好相处以及将士的思乡之情和苦乐不均,大大开拓了边塞诗的创作题材和艺术境界。岑参晚年诗歌感时伤乱,渐趋消沉。入蜀后,山水诗中添奇壮特色,但隐逸思想在诗中也有了发展。
岑诗的主要思想倾向是慷慨报国的英雄气概和不畏艰难的乐观精神;艺术上气势雄伟,想象丰富,夸张大胆,色彩绚丽,造意新奇,风格峭拔。他擅长以七言歌行描绘壮丽多姿的边塞风光,抒发豪放奔腾的感情。唐人杜确编有《岑嘉州诗集》,后人集据此演变。今人陈铁民、侯忠义有《岑参集校注》。事迹见杜确《岑嘉州集序》、《唐诗纪事》、《唐才子传》。
岑参是唐代著名的边塞诗人。当时西北边疆一带,战事频繁,岑参怀着到塞外建功立业的志向,两度出塞,久佐戎幕,前后在边疆军队中生活了六年,因而对鞍马风尘的征战生活的冰天雪地的塞外风光有长期的观察与体会。他充满激情地歌颂了边防将士的战斗精神,如《轮台歌奉送封大夫出师西征》,写了将士们勇往直前、转战沙场雪海的壮烈场面。“四边伐鼓雪海涌,三军大呼阴山动”,将士们奋不顾身,充满了忠勇爱国的精神。又如《走马川行奉送出师西征》中,诗人描绘将士们在风雪中紧张的战前行军:“将军金甲夜不脱,半夜行军戈相拨,风头如刀面如割。”岑参也揭露了军营生活中苦乐不均的现象。他在《玉门盖将军歌》中描写边疆大将的生活是“暖屋绣帘红地炉,织成壁衣花氍毹。灯前侍婢泻玉壶,金镗乱点野酡酥。紫绂金章左右趋,问着即是苍头奴”。而另一方面,士卒的生活却是“战士常苦饥,糗粮不相继”。岑参还叙写了祖国西陲的壮丽山川,对千变万化的边疆景色,给以生动夸张的艺术描绘,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的“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写的是边塞风雪,却给人以春意无边的感觉。岑参的诗想像丰富,意境新奇,气势磅礴,风格奇峭,词采瑰丽,具有浪漫主义特色。爱国诗人陆游曾称赞说,“以为太白、子美之后一人而已”。(《渭南文集·跋岑嘉州诗集》)
有作品《岑嘉州集》,存诗三百六十首。
岑参的诗题材很广泛,除一般感叹身世、赠答朋友的诗外,他出塞以前曾写了不少山水诗。诗风颇似谢兆、何逊,但有意境新奇的特色。象殷番《河岳英灵集》所称道的“山风吹空林,飒飒如有人”(《暮秋山行》),“长风吹白茅,野火烧枯桑”(《至大梁却寄匡城主人》)等诗句,都是诗意造奇的例子。杜甫也说“岑参兄弟皆好奇”(《美陂行》),所谓“好奇”,就是爱好新奇事物。
自出塞以后,在安西、北庭的新天地里,在鞍马风尘的战斗生活里,他的诗境空前开扩了,爱好新奇事物的特点在他的创作里有了进一步的发展,雄奇瑰丽的浪漫色彩,成为他边塞诗词的主要风格。
天宝后期,唐帝国内政已极腐败,但在安西边塞,兵力依然相当强大。岑参天宝十三载写的《北庭西郊候封大夫受降回军献上》一诗就曾经描写了当时唐军的声威:“胡地苜蓿美,轮台征马肥。大夫讨匈奴,前月西出师。甲兵未得战,降虏来如归。橐驼何连连,穹帐亦累累。阴山烽火灭,剑水羽书稀。”这种局面一直保持到安史之乱发生。岑参的边塞诗就是在这个形势下产生的。
《走马川行奉送封大夫出师西征》是岑参边塞诗中杰出代表作之一:
君不见走马川行雪海边,平沙莽莽黄入天。轮台九月风夜吼,一川碎石大如斗,随风满地石乱走。匈奴草黄马正肥,金山西见烟尘飞,汉家大将西出师。将军金甲夜不脱,半夜军行戈相拨,风头如刀面如割。马毛带雪汗气蒸,五花连钱旋作冰,幕中草檄砚水凝。虏骑闻之应胆慑,料知短兵不敢接,车师西门伫献捷。
这首诗是写封常清的一次西征。诗人极力渲染朔风夜吼,飞沙走石的自然环境,和来势逼人的匈奴骑兵,有力地反衬出“汉家大将西出师”的声威。“将军金甲”三句更写出军情的紧急,军纪的严明,用偶然听到的“戈相拨”的声音来写大军夜行,尤其富有极强的暗示力量,对照着前面敌人来势汹汹的描写,唐军这样不动声色,更显得猛悍精锐。“马毛带雪”三句写塞上严寒,也显出唐军勇敢无畏的精神。诗里虽然没有写战斗,但是上面这些描写烘托却已饱满有力地显出胜利的必然之势。因此结尾三句预祝胜利的话就是画龙点睛之笔。这篇诗所用的三句一转韵的急促的节奏,和迅速变化的军事情势也配合得很好。
《轮台歌奉送封大夫出师西征》也是写唐军出征的:“上将拥旄西出征,平明吹笛大军行。四边伐鼓雪海涌,三军大呼阴山动。”这是白昼的出师,因此写法也和前诗写夜行军不同。前诗是衔枚疾走,不闻人声,极力渲染自然;这首诗却极力渲染吹笛伐鼓,三军大呼,让军队声威压倒自然。不同的手法,却表现出唐军英勇无敌的共同精神面貌。
《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可以说是和前两诗鼎足而三的杰作:
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散入珠帘湿罗幕,狐裘不暖锦衾薄;将军角弓不得控,都护铁衣冷难着。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中军置酒饮归客,胡琴琵琶与羌笛。纷纷暮雪下辕门,风掣红旗冻不翻。轮台东门送君去,去时雪满天山路。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
这首诗写的是军幕中的和平生活。一开始写塞外八月飞雪的奇景,出人意表地用千树万树梨花作比喻,就给人蓬勃浓郁的无边春意的感觉。以下写军营的奇寒,写冰天雪地的背景,写饯别宴会上的急管繁弦,处处都在刻画异乡的浪漫气氛,也显示出客中送别的复杂心情。最后写归骑在雪满天山的路上渐行渐远地留下蹄印,更交织着诗人惜别和思乡的心情。把依依送别的诗写得这样奇丽豪放,这正是岑参浪漫乐观的本色。
岑参还有不少描绘西北边塞奇异景色的诗篇。象《火山云歌送别》的“火山突兀赤亭口,火山五月火云厚。火云满天凝未开,飞鸟千里不敢来”,读之好像炎热逼人。《热海行送崔侍御还京》更充满奇情异采:
侧闻阴山胡儿语:西头热海水如煮。海上众鸟不敢飞,中有鲤鱼长且肥。岸傍青草常不歇,空中白雪遥旋灭。蒸沙烁石燃虏云,沸浪炎波煎汉月。……
这是少数民族的神话,经“好奇”的浪漫诗人加以渲染,更把我们带进了一个不可思议的新奇世界。
他的诗歌中有关边塞风习的描写,也很引人注目。这里军营生活的环境是:“雨拂毡墙湿,风摇毳幕膻”(《首秋轮台》);将军幕府中的奢华生活的陈设是:“暖屋绣帘红地炉,织成壁衣花氍毹。灯前侍婢泻玉壶,金铛乱点野驼酥”(《玉门关盖将军歌》);这里的歌舞宴会的情景是:“琵琶长笛齐相和,羌儿胡雏齐唱歌,浑炙犁牛烹野驼,交河美酒金叵罗”(《酒泉太守席上醉后作》),“曼脸娇娥纤复浓,轻罗金缕花葱茏。回裙转袖若飞雪,左延右延生旋风”(《田使君美人舞如莲花北延歌》)。这些都是习于中原生活的岑参眼中的新鲜事物。更值得注意的是他诗中还反映了各族人之间互相来往,共同娱乐的动人情景:“军中置酒夜挝鼓,锦筵红烛月未午。花门将军善胡歌,叶河蕃王能汉语”(《与独孤渐道别长句兼呈严八侍御》);“九月天山风似刀,城南猎马缩寒毛。将军纵博场场胜,赌得单于貂鼠袍”(《赵将军歌》)。
岑参也写过一些在边塞怀土思亲的诗歌,如为后人传诵的《逢入京使》:
故园东望路漫漫,双袖龙锺泪不干。马上相逢无纸笔,凭君传语报平安。
事情很平凡,而情意却很深厚。但是,他的《发临洮将赴北庭留别》一诗:
闻说轮台路,年年见雪飞。春风曾不到,汉使亦应稀。白草通疏勒,青山过武威。勤王敢道远,私向梦中归。
更表现了他把国事放在首位的动人心情。
安史乱后,他虽然也在《行军二首》等个别诗篇中,发出了一些伤时悯乱的感慨,但比之前面说的那些边塞诗,就未免有些逊色了。他的《西蜀旅舍春叹寄朝中故人呈狄评事》诗说:“四海犹未安,一身无所适。自从兵戈动,遂觉天地窄。”这种心情也可以说明他浪漫豪情消失,对安史之乱反映得很少的原因。
岑参的诗歌,以慷慨报国的英雄气概和不畏艰苦的乐观精神为其基本特征,这和高适是一致的。所不同的是他更多地描写边塞生活的丰富多彩,而缺乏高适诗中那种对士卒的同情。这主要是因为他的出身和早年经历和高适不同。
岑参的诗,富有浪漫主义的特色:气势雄伟,想象丰富,色彩瑰丽,热情奔放,他的好奇的思想性格,使他的边塞诗显出奇情异采的艺术魅力。他的诗,形式相当丰富多样,但最擅长七言歌行。有时两句一转,有时三句、四句一转,不断奔腾跳跃,处处形象丰满。在他的名作《凉州馆中与诸判官夜集》等诗中,我们还可以看出他也很注意向民歌学习。
杜确《岑嘉州诗集序》说他的诗“每一篇绝笔,则人人传写,虽闾里士庶,戎夷蛮貊,莫不讽诵吟习焉”。可见他的诗当时流传之广,不仅雅俗共赏,而且还为各族人民所喜爱。殷番、杜甫在他生前就称赞过他的诗。宋代爱国诗人陆游更说他的诗“笔力追李杜”(《夜读岑嘉州诗集》)。评价虽或过当,岑诗感人之深却可以由此想见。 《岑嘉州集》的版本  岑参殁后30年,其子岑佐公收集遗文,请杜确编成《岑嘉州诗集》8卷,是为岑诗编集之始。到宋代,演变为8卷、7卷、10卷三种刊本。宋刊10卷本今不传。现在通行的《四部丛刊》影印7卷本,似由宋刊7卷本演变而来;而《全唐诗》4卷本,则似由宋刊8卷本演变而来。今人陈铁民、侯忠义参校过多种版本,作《岑参集校注》。岑参事迹见杜确《岑嘉州集序》、《唐诗纪事》、《唐才子传》。近人赖义辉作《岑参年谱》,闻一多作《岑嘉州系年考证》,李嘉言作《岑诗系年》。 作品赏析  简介
岑参 (715-770),荆州江陵人, 南阳人。早岁孤贫,博览经史。岑参为盛唐著名的边塞诗人,与高适齐名,世称“高岑”。其诗雄健奔放,想象奇特,色彩瑰丽,尤长于七言古诗。
与高适薛据登慈恩寺浮图
塔势如涌出,孤高耸天宫。
登临出世界,磴道盘虚空。
突兀压神州,峥嵘如鬼工。
四角碍白日,七层摩苍穹。
下窥指高鸟,俯听闻惊风。
连山若波涛,奔走似朝东。
青槐夹驰道,宫观何玲珑。
秋色从西来,苍然满关中。
五陵北原上,万古青蒙蒙。
净理了可悟,胜因夙所宗。
誓将挂冠去,觉道资无穷。
走马川行奉送出师西征
君不见走马川行雪海边,平沙莽莽黄入天。
轮台九月风夜吼,一川碎石大如斗,随风满地石乱走。
匈奴草黄马正肥,金山西见烟尘飞,汉家大将西出师。
将军金甲夜不脱,半夜军行戈相拨,风头如刀面如割。
马毛带雪汗气蒸,五花连钱旋作冰,幕中草檄砚水凝。
虏骑闻之应胆慑,料知短兵不敢接,车师西门伫献捷。
--表现边防将士高昂的爱国精神,诗人用了反衬手法,极力渲染、夸张环境的恶劣,来突出人物不畏艰险的精神。岑参之边塞诗意奇语奇,或清新隽逸,或雄浑壮美。此诗是写雄奇豪壮的。
轮台歌奉送封大夫出师西征
轮台城头夜吹角,轮台城北旄头落。
羽书昨夜过渠黎,单于已在金山西。
戍楼西望烟尘黑,汉兵屯在轮台北。
上将拥旄西出征,平明吹笛大军行。
四边伐鼓雪海涌,三军大呼阴山动。
虏塞兵气连云屯,战场白骨缠草根。
剑河风急雪片阔,沙口石冻马蹄脱。
亚相勤王甘苦辛,誓将报主静边尘。
古来青史谁不见,今见功名胜古人。
--这首边塞诗虽题为送行,却重在西征。希望对方扫清边尘,立功异域。诗起首六句先写战前两军对垒的紧张状态。紧接四句写白昼出师接仗,然后写奇寒与牺牲。讴歌将士抗敌奋不顾身。末四句照应题目,预祝凯旋,以颂扬作结。
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散入珠帘湿罗幕,狐裘不暖锦衾薄。
将军角弓不得控,都护铁衣冷难着。
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
中军置酒饮归客,胡琴琵琶与羌笛。
纷纷暮雪下辕门,风掣红旗冻不翻。
轮台东门送君去,去时雪满天山路。
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
——北风席卷大地把百草吹折,胡地天气八月就纷扬落雪。忽然间宛如一夜春风吹来,好象是千树万树梨花盛开。雪花散入珠帘打湿了罗幕,狐裘穿不暖锦被也赚太薄。将军双手冻得拉不开角弓,都护的铁甲冰冷仍然穿著。沙漠结冰百丈纵横有裂纹,万里长空凝聚着惨淡愁云。主帅帐中摆酒为归客饯行,胡琴琵琶羌笛合奏来助兴。傍晚辕门前大雪落个不停,红旗冻硬了风也无法牵引。轮台东门外欢送你回京去,你去时大雪盖满了天山路。山路迂回曲折已看不见你,雪上只留下一串马蹄印迹。
寄左省杜拾遗
联步趋丹陛,分曹限紫微。
晓随天仗入,暮惹御香归。
白发悲花落,青云羡鸟飞。
圣朝无阙事,自觉谏书稀。
春梦
洞房昨夜春风起,遥忆美人湘江水。
枕上片时春梦中,行尽江南数千里。
逢入京使
故园东望路漫漫,双袖龙钟泪不干。
马上相逢无纸笔,凭君传语报平安。
碛中作
走马西来欲到天,辞家见月两回圆。
今夜不知何处宿,平沙万里绝人烟。
--这首诗与《逢入京使》写作时间相近,约写于天宝八载(749)岑参第一次从军西征时。《碛中作》即在大沙漠中作此诗。明月照在平沙莽莽的沙漠上,他想到月圆人未归,看到唐军在沙碛中列营而宿,写下了这首绝句。这是沙漠行军途中野营生活的一个剪影。
优钵罗花歌并序
参尝读佛经,闻有优钵罗花,目所未见。天宝庚申岁,参忝大理评事,摄监察御史,恋伊西北庭度支副使。自公多暇,乃刀府庭内,栽树种药,为山凿池。婆娑乎其间,足以寄傲。交河小吏有献此花者,云得之于天山之南。其状异刀众草,势笼众如冠弁。嶷然上耸,生不傍引,攒花中折,骈叶外包,异香腾风,秀色媚景。因赏而叹曰,尔不生于中土,僻在遐裔,使牡丹价重,芙蓉誉高,惜哉!夫天地无私,阴阳无偏,各遂其生,自物厥性,岂以偏地而不生乎,岂以无人而不芳乎?适此花不遭小吏,终委诸山谷,亦何异怀才之士,未会明主,摈于林薮邪!因感而为歌,歌曰:
白山南,赤山北。其间有花人不识,绿茎碧叶好颜色。
叶六瓣,花九房。夜掩朝开多异香,何不生彼中国兮生西方。
移根在庭,媚我公堂。耻与众草之为伍,何亭亭而独芳。
何不为人之所赏兮,深山穷谷委严霜。
吾窃悲阳关道路长,曾不得献于君王。
点评:
岑参《逢入京使》一诗信口而成,不假雕琢,语言朴实,感情真挚。
三、巧于炼字 生动传神——谈《白雪歌》的用词技巧(章涛)
岑参的《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以摇曳生姿的笔触描绘了壮丽瑰奇的塞外雪景,表达了诚挚浑厚的送别之情,读来感人至深。巧于炼字,生动传神,是这首诗的一大特色。
巧用动词,突现情状。“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诗人下笔极写塞北的风凶雪早。一个“卷”字刻画出塞外朔风的来势迅猛,席卷一切,突现了它的无比威力,仿佛在我们耳际激荡起狂风的怒吼;白草“冬枯而不萎,性至坚韧”(《汉书·西城传》王先谦补注),也由于风势凌厉,抵挡不住,竟然折断了,“卷”与“折”活现了疾风与劲草激烈搏斗的情状,给人多么深切的感受!大雪纷飞,随风飘舞,“散入珠帘湿罗幕”,“散”字贴切传神,它使我们想像到片片飞雪,乘风飘入,一进“珠帘”,顿然消失,原来黏溶于“罗幕”,使其沾“湿”了,“湿”字使清寒之意变成读者可感的了。如果不是观察入微,刻意求工,能以简单的字词表达如此复杂的意思吗?再如“纷纷暮雪下辕门,风掣红旗冻不翻”,描绘了一幅鲜明画图:大雪漫空,纷纷降落,“下”字使人产生了厚重坠落之感;由于雪的作用,尽管朔风劲吹,红旗不再翻卷,一个“掣”字写出了红旗受风,旗幅冻结的情状,读者的眼前仿佛展现了动人的浮雕,既有质感,又有量感。所以,不能小视单字只词,它经过作者反复锤炼,织入诗篇,就具有很强的表现力。
巧用数词,拓宽境界。这首古体诗用了不少数量词,拓宽了诗歌的境界,增强了表达效果。“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这是千古传诵的咏雪名句,想像奇特,比状贴切,人们无不赞叹备至。“一夜春风”与“千树万树”形成对比,一夜春风催开了千树万树梨花,字里行间透露出蓬勃浓郁的无边春意。。“一夜”多么短暂,“千树万树”又多么繁多!数字化进诗行,增强了艺术感染力:既突现了白雪的晶莹皎洁,鲜润明丽,又状写了它来得迅捷,白得广阔,造成了十分壮美的艺术境界。再如“翰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一句,以夸张的笔墨勾勒了沙漠雪景:沙海浩翰,冰凌纵横,以“百丈”见其冰封雪盖;阴云漫天,凝结不开,以“万里”明其绵邈无垠。两者结合,显现了沙海雪景的磅礴气势。同时,翰海冰封,“百丈”隐示冰雪载途;阴云凝聚,“万里”暗寓客路遥远,为转入下面的送别描写作了准备。并且,关山阻隔,家乡“万里”,离愁大概也牵动了乡愁吧。所以,“百丈”、“万里”,一词多义,用得多么精巧!
巧用副词,融进感情。作者擅长于运用恰当的副词来传情达意,真是妙手偶得,极见功力。比如“胡天八月即飞雪”,一个“即”字粗看平直无奇,细一揣摩,却韵味深长。它一方面显示了早雪的特征,内地八月,节令尚属金秋,塞外“即”大雪纷飞了;另一方面又暗示了诗人的惊讶之情:边塞大雪来得何其早啊!又如“忽如一夜春风来”,“忽”字十分传神:千树挂白;万树着花,恰如梨花迎春盛开,而这秀丽的风光竟是一夜造成,“忽”字正是表明其出人意表,给人以突兀、奇特的感受,一字之中见精彩。再如“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峰峦迭起,山路回环,朋友愈走愈远,身影消失了,“不见”二字隐现了诗人久久伫立,极目远送的情态,特别是诗人凝视那雪地上的马蹄印迹,默然沉思,人去迹留,徒然增悲,一个“空”字活现了诗人依依惜别、怅惘若失的特定心情,使咏雪与送别融为一体,完善地实现了作者的构思意图……
刘勰说:“富于万篇,贫于一字。”可见写诗炼字多么艰辛。我们学习本诗时,应从这个角度分析本篇的语言特色,理解精当遣字的重要意义,从而在写作上得到提高。
选自开明出版社《语文教材研究资料汇编》) 岑参诗歌目录  北庭西郊候封大夫受降回军献上
初至西虢官舍南池呈左右省及南宫诸故人
过梁州奉赠张尚书大夫公
登北庭北楼呈幕中诸公
初过陇山途中呈宇文判官
陪狄员外早秋登府西楼因呈院中诸公
冬夜宿仙游寺南凉堂呈谦通人
潼关镇国军句覆使院早春寄王同州
青山峡口泊舟怀狄侍御
寄青城龙溪奂道人
梁州对雨怀麴二秀才便麴大判官时疾赠余新诗
潼关使院怀王七季友
至大梁却寄匡城主人
宿华阴东郭客舍忆阎防
宿东溪王屋李隐者
郊行寄杜位
怀叶县关操姚旷韩涉李叔齐
西蜀旅舍春叹寄朝中故人呈狄评事
太白东溪张老舍即事寄舍弟侄等
上嘉州青衣山中峰题惠净上人幽居寄兵部杨郎中
入剑门作寄杜杨二郎中时二公并力杜元帅判官
巩北秋兴寄崔明允 春遇南使贻赵知音
冀州客舍酒酣贻王绮寄题南楼时王子欲应制举西上
终南云际精舍寻法澄上人不遇归高冠东潭石淙望秦岭微雨作贻友人
敬酬杜华淇上见赠兼呈熊曜
酬成少尹骆谷行见呈
虢中酬陕西甄判官见赠
送许子擢第归江宁拜亲因寄王大昌龄
武威送刘单判官赴安西行营便呈高开府
送王大昌龄赴江宁
送祁乐归河东
北庭贻宗学士道别
送许拾遗恩归江宁拜亲
虢州郡斋南池幽兴因与阎二侍御道别
青龙招提归一上人远游吴楚别诗
送李翥游江外
送王著作赴淮西幕府
送张秘书充刘相公通汴河判官便赴江外觐省
冬宵家会饯李郎司兵赴同州
送颜平原并序
送狄员外巡按西山军得霁字
虢州送郑兴宗弟归扶风别庐
澧头送蒋侯
送永寿王赞府径归县得蝉字
南池宴饯辛子赋得蝌斗子
登嘉州凌云寺作
与高适薛据登慈恩寺浮图
登千福寺楚金禅师法华院多宝塔
出关经华岳寺访法华云公
春半与群公同游元处士别业
陪群公龙冈寺泛舟得盘字
终南山双峰草堂作
左仆射相国冀公东斋幽居同黎拾遗赋献
过缑山王处士黑石谷隐居
缑山西峰草堂作
观楚国寺璋上人写一切经院南有曲池深竹
寻巩县南李处士别业
闻崔十二侍御灌口夜宿报恩寺
自潘陵尖还少室居止秋夕凭眺
南池夜宿思王屋青萝旧斋
过王判官西津所居
因假归白阁西草堂
题华严寺瓌公禅房
东归留题太常徐卿草堂在蜀
太一石鳖崖口潭旧庐招王学士
林卧
骊姬墓
东归晚次潼关怀古
楚夕旅泊古兴
先主武侯庙
文公讲堂
扬雄草玄台
司马相如琴台
严君平卜肆
张仪楼
升仙桥
万里桥
石犀龙
女祠
使交河郡郡在火山脚其地苦热无雨雪献封大夫
与鲜于庶子自梓州成都少尹自褒城同行至利州道中作
下外江舟怀终南旧居
安西馆中思长安
暮秋山行
赴犍为经龙阁道
江上阻
经火山
题铁门关楼
早上五盘岭
峨眉东脚临江听猿怀二室旧庐
东归发犍为至泥溪舟中作
阻戎泸间群盗
郡斋闲坐
衙郡守还
行军诗二首时扈从在凤翔
秋夕听罗山人弹三峡流泉
尹相公京兆府中棠树降甘露诗
刘相公中书江山画障
精卫
石上藤得上字
临河客舍呈狄明府兄留题县南楼
客舍悲秋有怀两省旧游呈幕中诸公
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热海行送崔侍御还京
轮台歌奉送封大夫出师西征
敷水歌送窦渐入京
天山雪歌送萧治归京
火山云歌送别
青门歌送东台张判官
梁园歌河南王说判官
走马川行奉送出师西征
函谷关歌送刘评事使关西
胡笳歌送颜真卿使赴河陇
秦筝歌送外甥萧正归京
与独孤渐道别长句兼呈严八侍御
送费子归武昌
送韩巽入都觐省便赴举
送李副使赴碛西官军
凉州馆中与诸判官夜集
酒泉太守席上醉后作
偃师东与韩樽同诣景云晖上人即事
醉题匡城周少府厅壁
敦煌太守后庭歌
喜韩樽相过
银山碛西馆
感遇
太白胡僧歌并序
卫节度赤骠马歌
田使君美人舞如莲花北鋋歌
裴将军宅芦管歌
韦员外家花树歌
醉后戏与赵歌儿
范公丛竹歌并序
玉门关盖将军歌
赠酒泉韩太守
赠西岳山人李冈
送张献心充副使归河西杂句
送郭义杂言
送魏升卿擢第归东都因怀魏校书陆浑乔潭
送魏四落第还乡
送宇文南金放后归太原寓居因呈太原郝主簿
西亭子送李司马
渔父
登古邺城
邯郸客舍歌
宿蒲关东店忆杜陵别业
感遇
优钵罗花歌并序
蜀葵花歌
题李士曹厅壁画度雨云歌
入蒲关先寄秦中故人
长门怨
寄左省杜拾遗
岁暮碛外寄元
寄宇文判官
宿关西客舍寄东山严许二山人
丘中春卧寄王子
江行夜宿龙吼滩临眺思峨眉隐者兼寄幕中诸公
汉川山行呈成少尹
奉和杜相公初发京城作
敬酬李判官使院即事见呈
虢州酬辛侍御见赠
酬崔十三侍御登玉垒山思故园见寄
南楼送卫凭得归字
送王伯伦应制授正字归
送宇文舍人出宰元城得阳字
崔驸马山池重送宇文明府得苗字
送李郎尉武康
碛西头送李判官入京
陪使君早春西亭送王赞府赴选得归字
送刘郎将归河东同用边字
浐水东店送唐子归嵩阳
西亭送蒋侍御还京得来字
水亭送刘颙使还归节度得低字
送杨录事充潼关判官得江字
送裴判官自贼中再归河阳幕府
送陕县王主簿赴襄阳成亲
送李卿赋得孤岛石得离字
送王录事却归华阴
送二十二兄北游寻罗中
送郑堪归东京汜水别业得闲字
送崔全被放归都觐省
送孟孺卿落第归济阳
送裴校书从大夫淄川觐省
送杨千牛趁岁赴汝南郡觐省便成婚得寒字
送胡象落第归王屋别业
送颜韶得飞字
送杜佐下第归陆浑别业
送张郎中赴陇右觐省卿公时张卿公亦充节度留后
送楚丘麴少府赴官
送蜀郡李掾
送郑少府赴滏阳
还高冠潭口留别舍弟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塞外苦寒,北风一吹,大雪纷飞。诗人以“春风”使梨花盛开,比拟“北风”使雪花飞舞,极为新颖贴切。“忽如”二字下得甚妙,不仅写出了“胡天”变幻无常,大雪来得急骤,而且,再次传出了诗人惊喜好奇的神情。“千树万树梨花开”的壮美意境,颇富有浪漫色彩。南方人见过梨花盛开的景象,那雪白的花不仅是一朵一朵,而且是一团一团,花团锦簇,压枝欲低,与雪压冬林的景象极为神似。春风吹来梨花开,竟至“千树万树”,重叠的修辞表现出景象的繁荣壮丽。“春雪满空来,触处似花开”(东方虬《春雪》),也以花喻雪,匠心略同,但无论豪情与奇趣都得让此诗三分。诗人将春景比冬景,尤其将南方春景比北国冬景,几使人忘记奇寒而内心感到喜悦与温暖,着想、造境俱称奇绝。要品评这咏雪之千古名句,恰有一个成语——“妙手回春”。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 蹇藉涓澶滄槬椋庢潵鍗冩爲涓囨爲姊ㄨ姳寮鍑鸿嚜浜鍞愪唬钁楀悕杈瑰璇椾汉璋(濮撳悕)鐨...
    绛旓細鈥滃拷濡備竴澶滄槬椋庢潵锛屽崈鏍戜竾鏍戞ⅷ鑺卞紑銆傗濆嚭鑷鍞愪唬钁楀悕杈瑰璇椾汉宀戝弬鐨銆婄櫧闆瓕閫佹鍒ゅ畼褰掍含銆嬨
  • 銆婄櫧闆瓕閫佹鍒ゅ畼褰掍含銆嬭瘲璇嶅ぇ鎰,璧忔瀽,鍒涗綔鑳屾櫙,浣滆呯畝浠,璇楅
    绛旓細銆婄櫧闆瓕閫佹鍒ゅ畼褰掍含銆嬫槸鍞愪唬璇椾汉宀戝弬鍏厓754骞(澶╁疂鍗佷笁骞)鍦ㄨ疆鍙板啓鐨勪竴棣栭佸埆璇,鑹插僵鐟颁附娴极,姘斿娍娴戠劧纾呯ご,鍫О鐩涗笘澶у攼杈瑰璇楃殑鍘嬪嵎涔嬩綔銆傝繖棣栬瘲鎶掑啓濉炲閫佸埆銆佸涓佸涔嬫儏,浣嗗苟涓嶄护浜烘劅鍒颁激鎰,鍏呮弧濂囨濆紓鎯,娴极鐨勭悊鎯冲拰澹哥殑鎯呮浣夸汉瑙夊緱濉炲椋庨洩鍙樻垚浜嗗彲鐜╁懗娆h祻鐨勫璞°傚叏璇楀唴娑典赴瀵,鎰忓椴滄槑鐙壒,鍏锋湁...
  • ...涓澶滄槬椋庢潵鍗冩爲涓囨爲妗冭姳寮鍑鸿嚜浠涔堜唬钁楀悕杈瑰璇椾汉浠涔堢殑浠涔堜附鑺卞紑...
    绛旓細搴旇鏄細蹇藉涓澶滄槬椋庢潵锛屽崈鏍戜竾鏍戞ⅷ鑺卞紑銆傝瘲鍙ュ嚭鑷鍞愪唬钁楀悕杈瑰璇椾汉宀戝弬(c茅n sh膿n)鐨銆婄櫧闆瓕閫佹鍒ゅ畼褰掍含銆嬨傝瘲涓殑鈥滄ⅷ鑺扁濇槸姣斿柣锛屾妸鎸傚湪鏍戜笂鐨勯洩姣斾綔鐩涘紑鐨勬ⅷ鑺便傚ぉ瀹濆崄涓夎浇锛754锛,宀戝弬鍐嶅害鍑哄锛屽厖浠诲畨瑗垮寳搴妭搴︿娇灏佸父娓呯殑鍒ゅ畼銆傛鏌愭垨鍗冲叾鍓嶄换銆備负閫佷粬褰掍含锛屽啓涓嬫璇椼傝瘲鎻忕粯浜嗚タ鍖楄竟闄...
  • 銆婄櫧闆瓕閫佹鍒ゅ畼褰掍含銆嬬炕璇戝強璧忔瀽鏄粈涔?
    绛旓細娌欐紶缁撳啺鐧句笀绾垫í鏈夎绾癸紝涓囬噷闀跨┖鍑濊仛鐫鎯ㄦ贰鎰佷簯銆備富甯呭笎涓憜閰掍负褰掑楗锛岃儭鐞寸惖鐞剁緦绗涘悎濂忔潵鍔╁叴銆傚倣鏅氳緯闂ㄥ墠澶ч洩钀戒釜涓嶅仠锛岀孩鏃楀喕鍍典簡椋庝篃鏃犳硶鐗靛紩銆傝疆鍙颁笢闂ㄥ娆㈤佷綘鍥炰含鍘伙紝浣犲幓鏃跺ぇ闆洊婊′簡澶╁北璺傚北璺總鍥炴洸鎶樺凡鐪嬩笉瑙佷綘锛岄洩涓婂彧鐣欎笅涓琛岄┈韫勫嵃杩广傝祻鏋 銆婄櫧闆瓕閫佹鍒ゅ畼褰掍含銆嬫槸鍞愪唬璇椾汉宀戝弬...
  • 蹇藉涓澶滄槬椋庢潵 鍗冩爲涓囨爲姊ㄨ姳寮鏄粈涔堝鑺
    绛旓細鈥滃拷濡備竴澶滄槬椋庢潵 鍗冩爲涓囨爲姊ㄨ姳寮鈥濇槸鍐銆傚嚭澶勶細鍑鸿嚜鍞愪唬杈瑰璇椾汉宀戝弬鐨銆婄櫧闆瓕閫佹鍒ゅ畼褰掍含銆嬨傞噴涔夛細蹇界劧闂村疀濡備竴澶滄槬椋庡惞鏉ワ紝濂藉儚鏄崈鏍戜竾鏍戞ⅷ鑺辩洓寮銆傚師璇楋細鐧介洩姝岄佹鍒ゅ畼褰掍含 鍞惵峰矐鍙 鍖楅鍗峰湴鐧借崏鎶橈紝鑳″ぉ鍏湀鍗抽闆傚拷濡備竴澶滄槬椋庢潵锛屽崈鏍戜竾鏍戞ⅷ鑺卞紑銆傛暎鍏ョ彔甯樻箍缃楀箷锛岀嫄瑁樹笉鏆栭敠琛捐杽銆傚皢鍐...
  • 鐧介洩姝岄佹鍒ゅ畼褰掍含鍘熸枃_缈昏瘧鍙婅祻鏋
    绛旓細銆婄櫧闆瓕閫佹鍒ゅ畼褰掍含銆嬫槸宀戝弬杈瑰璇楃殑浠h〃浣,浣滀簬浠栫浜屾鍑哄闃舵銆傛鏃,浠栧緢鍙楀畨瑗胯妭搴︿娇灏佸父闈掔殑鍣ㄩ噸,浠栫殑澶у鏁拌竟濉炶瘲鎴愪簬杩欎竴鏃舵湡銆宀戝弬鍦杩欓璇椾腑,浠璇椾汉鐨勬晱閿愯瀵熷姏鍜屾氮婕鏀剧殑绗旇皟,鎻忕粯浜嗙鍥借タ鍖楄竟濉炵殑澹附鏅壊,浠ュ強杈瑰鍐涜惀閫佸埆褰掍含浣胯嚕鐨勭儹鐑堝満闈,琛ㄧ幇浜嗚瘲浜哄拰杈归槻灏嗗+鐨勭埍鍥界儹鎯,浠ュ強浠栦滑瀵规垬鍙嬬殑...
  • 鍗冩爲涓囨爲姊ㄨ姳寮涓婁竴鍙ユ槸浠涔?
    绛旓細璇楀彞鈥滃崈鏍戜竾鏍戞ⅷ鑺卞紑鈥濈殑涓婁竴鍙ユ槸鈥滃拷濡備竴澶滄槬椋庢潵鈥濓紝璇ヨ瘲鍙ュ嚭鑷鍞愪唬宀戝弬鐨勪綔鍝銆婄櫧闆瓕閫佹鍒ゅ畼褰掍含銆嬨傘婄櫧闆瓕閫佹鍒ゅ畼褰掍含銆嬩綔鑰咃細宀戝弬 鏈濅唬锛氬攼 鍖楅鍗峰湴鐧借崏鎶橈紝鑳″ぉ鍏湀鍗抽闆傚拷濡備竴澶滄槬椋庢潵锛屽崈鏍戜竾鏍戞ⅷ鑺卞紑銆傛暎鍏ョ彔甯樻箍缃楀箷锛岀嫄瑁樹笉鏆栭敠琛捐杽銆傚皢鍐涜寮撲笉寰楁帶锛岄兘鎶ら搧琛e喎闅剧潃銆傜氭捣闃...
  • 鐧介洩姝岄佹鍒ゅ畼褰掍含鏈鍚庝竴鍙ヤ綔鑰呭湪鎯充粈涔堟湁浠涔堟剰澧
    绛旓細銆婄櫧闆瓕閫佹鍒ゅ畼褰掍含銆嬬殑鏈鍚庝竴鍙ワ細鈥滃北鍥炶矾杞笉瑙佸悰锛岄洩涓婄┖鐣欓┈琛屽鈥濓紝鐢ㄥ钩娣¤川鏈寸殑璇█琛ㄧ幇浜嗗皢澹滑瀵规垬鍙嬬殑鐪熸寶鎰熸儏锛屽瓧瀛椾紶绁烇紝鍚搫闅芥案銆傝繖涓鍙ユ弿鍐欎簡瀵瑰弸浜烘儨鍒箣鎯咃紝涔熻〃鐜颁簡杈瑰灏嗗+鐨勮豹杩堢簿绁炪傘婄櫧闆瓕閫佹鍒ゅ畼褰掍含銆嬶紝鏄鍞愪唬璇椾汉宀戝弬鐨勪綔鍝併傛璇楁弿鍐欒タ鍩熷叓鏈堥闆殑澹附鏅壊锛屾姃鍐欏澶栭...
  • 鐧介洩姝岄佹鍒ゅ畼褰掍含,璇楀彞鍘熸剰鏄舰瀹逛粈涔堝ソ浼兼ⅷ鑺卞紑鏀,鍦ㄨ瘲涓槸鐢ㄦ潵褰㈠...
    绛旓細鐧介洩姝岄佹鍒ゅ畼褰掍含锛岃瘲鍙ュ師鎰忔槸褰㈠锛堝寳鍥杈瑰寮傚父瀵掑喎锛夊ソ浼兼ⅷ鑺卞紑鏀撅紝鍦ㄨ瘲涓槸鐢ㄦ潵褰㈠鍦ㄥ寳鍥借竟濉炲紓甯稿瘨鍐凤紝鍚庢潵杩欏彞璇濈粡甯歌浜哄紩鐢紝鐢ㄦ潵褰㈠锛堢敓鏈虹珵鍙戠殑浜嬬墿鎴栬呰摤鍕冨悜涓婄殑鐨勭簿绁烇級锛岃鏂囦腑寮曠敤杩欏彞鍙よ瘲锛岃〃鐜颁簡鐜颁唬绉戝鎶鏈垚灏辩殑锛堝垱鏂扮簿绁烇級銆傚叏鏂囷細鍖楅鍗峰湴鐧借崏鎶橈紝鑳″ぉ鍏湀鍗抽闆傚拷濡備竴澶滄槬椋...
  • 扩展阅读:李白最吓人的一首古诗 ... 李白最诡异的图片 ... 小学生魔改古诗笑死人 ... 唐代四大边塞诗人 ... 李白最诡异的一首古诗 ... 李白墓出土后尸骨照片 ... 李白一生杀死了多少人 ... 李白的藏头诗日本必亡 ... 唐代10首著名边塞诗 ...

    本站交流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欢迎反馈与建议,请联系电邮
    2024© 车视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