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鉴赏中的表现手法有哪些? 诗词里的表现手法有哪些?

\u53e4\u4ee3\u8bd7\u6b4c\u9274\u8d4f\u4e2d\u7684\u8868\u73b0\u624b\u6cd5\u6709\u54ea\u4e9b

\u4f60\u77e5\u9053\u53e4\u8bd7\u8bcd\u5e38\u7528\u7684\u8868\u73b0\u624b\u6cd5\u6709\u54ea\u4e9b\u5417

\u4e00\u3001\u7528\u5178  
\uff08\u4e00\uff09\u7528\u4e8b\uff1a\u501f\u53e4\u6292\u6000\uff0c\u501f\u5386\u53f2\u6545\u4e8b\u8868\u8fbe\u4f5c\u8005\u7684\u601d\u60f3\u611f\u60c5\uff0c\u7acb\u573a\u6001\u5ea6\u7b49\u3002
\uff08\u4e8c\uff09\u5f15\u7528\u6216\u5316\u7528\u524d\u4eba\u8bd7\u53e5\uff0c\u52a0\u6df1\u8bd7\u8bcd\u610f\u5883\uff0c\u4f7f\u4eba\u8054\u60f3\u800c\u5bfb\u610f\u4e8e\u8a00\u5916\u3002
\u4e8c\u3001\u60f3\u8c61
\u4eba\u4eec\u5728\u5df2\u6709\u6750\u6599\u548c\u89c2\u5ff5\u57fa\u7840\u4e0a\uff0c\u7ecf\u8fc7\u8054\u60f3\u3001\u63a8\u65ad\u3001\u5206\u6790\u3001\u7efc\u5408\uff0c\u521b\u9020\u51fa\u65b0\u7684\u89c2\u5ff5\u7684\u601d\u7ef4\u8fc7\u7a0b\u3002 
\u4e09\u3001\u8054\u60f3 
\u7531\u4e00\u4e8b\u7269\u8054\u7cfb\u5230\u4e0e\u4e4b\u6709\u5173\u7684\u53e6\u4e00\u4e8b\u7269\uff0c\u6216\u628a\u4e8b\u7269\u4e2d\u7c7b\u4f3c\u7684\u7279\u70b9\u8054\u7cfb\u8d77\u6765\u9020\u6210\u4e00\u4e2a\u5178\u578b\u3002
\u56db\u3001\u886c\u6258\u6216\u70d8\u6258 
\u6307\u7684\u662f\u4ee5\u4e59\u6258\u7532\uff0c\u4f7f\u7532\u7684\u7279\u70b9\u6216\u7279\u8d28\u66f4\u52a0\u7a81\u51fa\u3002\u6709\u6b63\u886c\u548c\u53cd\u886c\u4e24\u79cd\u3002   
\u4e94\u3001\u6e32\u67d3 
\u73af\u5883\u3001\u666f\u7269\u4f5c\u591a\u65b9\u9762\u7684\u63cf\u5199\u5f62\u5bb9\uff0c\u4ee5\u7a81\u51fa\u5f62\u8c61\uff0c\u52a0\u5f3a\u827a\u672f\u6548\u679c\u3002  
\u516d\u3001\u8c61\u5f81 
\u7528\u7279\u5b9a\u7684\u3001\u5bb9\u6613\u5f15\u8d77\u8054\u60f3\u7684\u5177\u4f53\u5f62\u8c61\uff0c\u8868\u73b0\u4e0e\u4e4b\u76f8\u4f3c\u6216\u76f8\u8fd1\u7279\u70b9\u7684\u6982\u5ff5\u3001\u601d\u60f3\u548c\u611f\u60c5\u3002\u4e5f\u5c31\u662f\u501f\u52a9\u4e8e\u7279\u5b9a\u5177\u4f53\u7684\u4e8b\u7269\uff0c\u5bc4\u5bd3\u67d0\u79cd\u7cbe\u795e\u54c1\u8d28\u6216\u62bd\u8c61\u6574\u7406\u3002 

\u6269\u5c55\u8d44\u6599\uff1a
\u6292\u60c5\u6563\u6587\u7684\u8868\u73b0\u624b\u6cd5\u4e30\u5bcc\u591a\u5f69\uff0c\u501f\u666f\u6292\u60c5\u3001\u6258\u7269\u8a00\u5fd7\u3001\u6291\u626c\u7ed3\u5408\u3001\u8c61\u5f81\u7b49\u624b\u6cd5\uff1b
\u8bb0\u53d9\u6587\u7684\u5199\u4f5c\u624b\u6cd5\u5982\u9996\u5c3e\u7167\u5e94\u3001\u753b\u9f99\u70b9\u775b\u3001\u5de7\u7528\u4fee\u8f9e\u3001\u8be6\u7565\u5f97\u5f53\u3001\u53d9\u8bae\u7ed3\u5408\u3001\u6b63\u4fa7\u76f8\u6620\u7b49\uff1b
\u8bae\u8bba\u6587\u7684\u5199\u4f5c\u624b\u6cd5\u5982\u5f15\u7ecf\u636e\u5178\u3001\u5de7\u8b6c\u5584\u55bb\u3001\u9006\u5411\u6c42\u5f02\u3001\u6b63\u53cd\u5bf9\u6bd4\u3001\u7c7b\u6bd4\u63a8\u7406\u7b49\uff1b
\u5c0f\u8bf4\u4f53\u7684\u8868\u73b0\u6280\u5de7\uff1a\u63cf\u5199\u624b\u6cd5\u3001\u70d8\u6258\u624b\u6cd5\u3001\u4f0f\u7b14\u548c\u7167\u5e94\u3001\u60ac\u5ff5\u7b49\u3002
\u53c2\u8003\u8d44\u6599\uff1a\u8868\u73b0\u624b\u6cd5-\u767e\u5ea6\u767e\u79d1

1、直接抒情:即作者在文中把内心强烈的感情不加掩饰地直接叙述出来,让强烈的感情激流直接倾泻而出。

如: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陈子昂《登幽州台歌》)

(1)译文:先代的圣君,我见也没见到,后代的明主,要等到什么时候。想到宇宙无限渺远,我深感人生短暂,独怆然而涕下。

(2)赏析:全诗以慷慨悲凉的基调,通过等幽州台直接表达了诗人功业难就、空怀壮志的悲愤和失意苦闷的情怀。

2、借景抒情:(杜牧《泊秦淮》)属间接抒情的一种,通过对实景的描写来抒写作者的感情。

如: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

(1)译文:烟雾笼罩着水面,月光笼罩着沙岸,小船夜泊秦淮,靠近岸边酒家。酒楼里的人们还在寻欢作乐,那些卖笑的歌女浑然不知亡国之痛,隔江还唱《后庭花》。

(2)赏析:诗歌的前两句写景,后两句抒情。所写景并非晴朗的月夜、万里无云的碧空,而是迷蒙的烟月,笼罩着寒水白沙。景色是那么黯淡,氛围是那么冷寂,这就给后两句写作者的忧虑情绪增添了气氛,加浓了色泽,两者情景交融,浑然一体。

3、托物言志:属间接抒情的一种,托物言志就是把要抒发的感情、阐发的思想借助于对某种事物或物品的描摹议论表达出来。

如:垂緌饮清露,流响出疏桐。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虞世南《咏蝉》)

(1)译文:蝉居住在挺拔疏朗的梧桐上,与那些在腐草烂泥中打滚的虫类自然不同,因此它的声音能够流丽响亮。蝉儿栖身高处,声音自然会传得很远,这并不是借助秋风的飞传。

(2)赏析:诗歌中所描写的蝉的形象是:蝉垂着触须在枝头吸饮清洁的露水,阵阵的蝉声从稀疏的梧桐上传出来。身居高处,叫声自然传的很远,并非依靠风的力量。

而在诗歌中作者真正所要抒发的人生感怀是:凡是品格高尚的人,总是严格要求自己,不断地提高自身修养,因而美好的声名自可远扬,不需要依靠其他人的吹嘘。由此可见,写蝉是依据,而抒怀言志才是真正目的的。

4、情景交融:在景物描写中融入了作者的主管感情,使诗歌达到“物我合一”分不清哪是“景”,哪是“情”的境界。

如: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此中有真意,欲辩已忘言。

(1)译文:而陶潜《饮酒》诗中采菊东篱下,悠然无意见南山。山间雾气夕阳好,飞鸟结伴把巢还。此中当自有真意,要辩论已忘言

(2)赏析:诗句表面上是写景,而实际上则隐寓着诗人的一种超脱尘世、热爱自然、远离官场的感情境界。

5、动静结合:指对人、事、景处于动态或相对静态时的描写。

如:月黑见渔灯,孤光一点萤。微微风簇浪,散作满河星。

(1)译文:漆黑的夜晚,一盏渔灯闪现在河面上,那盏渔灯的光亮就像萤火虫似的,静静地映在河面上。一阵微风吹来,河面漾起层层细浪,原来像萤火虫那样的一点光亮散开了,变成了无数颗星星,在河面闪动。

(2)赏析:全诗用白描手法写出了诗人夜晚在船上看到的景色,前两句写静态,后两句写动态,一动一静,相辅相成。

6、以动衬静:属反衬手法中的一种,即通过对动态的描写,渲染反衬出静态,也就是在动态描写中显示出静态。

7、乐景写哀:属反衬手法中的一种,表面上写的是一种欢乐的场景,而实践上是借此来表达一种悲哀、凄楚的情绪。

8、以景结情:诗歌在议论或抒情的过程中,戛然而止,转为写景,以景代情作结,使得诗歌“此时无情胜有情”,显得意犹未尽。

9、借古讽今:这是咏史诗中常见的表现手法,借历史上的事件乱来讽喻当朝。



诗词鉴赏中的表现手法如下:

1、渲染和烘托

首先是概念,渲染,指的是对环境景物等多方面的因素进行正面描写,以突出形象的手法。而烘托指的是从侧面着意描写,作为陪衬,使所需要的事物鲜明突出的过程。

接下来是判断方式,虽然概念中说了,渲染是正面而烘托是侧面。但是实际上,渲染和烘托都是侧面描写时使用的手法。

无论是描写场景,还是描写其他陪衬事物,其最终目的都是为了衬托主要描写对象。所以很明显的,两者都是侧面描写。

2、衬托和对比

同样是先说概念,衬托就是利用事物间相似或对立的条件,用一些事物作为陪衬来突出所要表现的事物的表现手法。

对比就是把不同的两个事物或一个事物的两个不同方面进行对照,使其特性更加鲜明。

3、比兴

比兴实际上就是比喻,只不过比喻这种手法,运用在诗歌中就叫做比兴。诗歌中经常运用这一手法来达到形象生动和化实为虚的艺术效果。

比兴的判断是非常简单的,就像前面说的,诗歌当中的比喻就叫比兴,所以说,只需要在诗歌中找比喻的手法就可以了,可千万别说找不出比喻哟。

4、象征

象征指的是通过特定的,容易引起联想的具体形象,表现某种概念,思想和感情的艺术手法。象征体和本体之间存在某种相似的特点。

简单举个例子。比如说蜡烛,蜡烛在燃烧的时候可以带来光明,同时也在焚烧自己。通过这个,我们就可以联想到舍己为人的崇高精神。

因此蜡烛就是舍己为人的象征。象征和比兴其实很像,如果通篇贯穿着一种比兴的意象。就形成象征。

5、联想和想象

联想和想象的手法,多为浪漫主义诗人采用。比如说著名诗人李白的梦游天姥吟留别,在诗中大篇幅的描绘了梦境,仙境,仙人。

借以表达自己追求的光明美好的理想世界。这个手法也不用具体多说什么,只要看见自然会认出来的,如果非要说一个判断标准的话,那就是现实中不存在的。如果诗人描写了什么现实中不存在的东西,那就是联想和想象的用法。



诗词鉴赏中的表现手法有:对比,虚实结合,正意反说,反衬,动静结合,借古讽今,直抒胸臆,借景抒情,寓情于景,情景交融,托物言志,用典,比喻,拟人,双关,反复,夸张,互文,设问,烘托、渲染,抑扬法,白描。
1.对比(对照)
钱起《暮春归故山草堂》:“谷口春残黄鸟稀,辛夷花尽杏花飞。始怜幽竹山窗下,不改清阴待我归。”该诗通过“春残”、“鸟稀”、“花尽”、“花飞”与“幽竹”的对比,突出幽竹的高尚精神。刘禹锡《乌衣巷》“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今昔对比,抒发物是人非的沧桑变化之感。张继《枫桥夜泊》“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霜天、残月是冷色,江枫、渔火是暖色,这是色彩的对照;霜天透明的明亮与渔火鲜艳的明亮是光质的对照。通过对照写出作者的孤寂飘零之感。
2.虚实结合(联想和想象)
王昌龄《送魏二》:“醉别江楼橘柚香,江风引雨入舟凉。忆君遥在潇湘月,愁听清猿梦里长。”一二两句实写眼前之景,三四两句通过联想和想象虚写朋友夜泊潇湘的情状,表现了作者的惆怅和依恋之情。李贺《将发》:“东床卷席罢,护落将行去。秋白遥遥空,日满门前路。”前两句写收拾停当,即将登程,这是实写;后两句写出征后将会遇到的景色,这是虚笔。
3.正意反说(反语)
宋之问《渡汉江》:“岭外音书断,经冬复历春。近乡情更怯,不敢问来人。”写思乡之切,却正意反说,愈近家乡,愈不敢问及家乡,担心听到坏消息,从而更好地表达出作者的思乡之切。陆游《秋思》“日长似岁闲方觉,事大如天醉亦休”,纵然是天大的事也一醉罢休,但真能“醉亦休”吗?诗人不过是正意反说,表面放达,实则抒发报国无门、难以释怀的愁苦。岑参《寄左省杜拾遗》“圣朝无阙事,自觉谏书稀”,运用反语,揭露和讽刺了封建统治者的文过饰非、讳疾忌医,表达了诗人对唐王朝的失望之情。
4.反衬(有时与“以乐景写哀情”的手法共用)
沈佺期《独不见》“卢家少妇郁金堂,海燕双栖玳瑁梁”,用海燕双栖反衬少妇的孤独愁苦。贾至《春思二首(其一)》“东风不为吹愁去,春日偏能惹恨长”,用春日美好之乐景反衬诗人内心之愁苦。
5.动静结合(以动衬静、以声衬静)
刘攽《雨后池上》:“一雨池塘水面平,淡磨明镜照檐楹。东风忽起垂杨舞,更作荷心万点声。”先写水面平静的静态美,再写风吹动垂杨水落荷叶之声,以动衬静,动静结合,表现了雨后池塘的美丽。王维《田园乐(其六)》“花落家童未扫,莺啼山客犹眠”,以声衬静,动静结合,表现田园幽静安适的特点。
6.借古讽今
杜牧《江南春》:“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借南朝暗讽唐朝统治者大兴佛教、不顾百姓民生的社会现实。戎昱《咏史》:“汉家青史上,计拙是和亲。社稷依明主,安危托妇人。岂能将玉貌,便拟静胡尘。地下千年骨,谁为辅佐臣。”诗人借汉朝之事讽刺当朝执行的屈辱的和亲政策。
7.直抒胸臆
杜甫《兵车行》“君不见青海头,古来白骨无人收”,直抒胸臆,表现了战争给人民带来的灾难以及作者对战争的怨恨之情。杨炯《从军行》“宁为百夫长,胜作一书生”,直接抒发了作者忠君报国和渴望建功立业的思想感情。
8.借景抒情,寓情于景,情景交融(委婉含蓄,间接抒情)
杜牧《齐安郡中偶题二首(其一)》“多少绿荷相倚恨,一时回首背西风”,绿荷有恨而背西风,以寓情于景的手法,写出诗人之恨,流露出伤感不平之情。王昌龄《从军行七首(其二)》:“琵琶起舞换新声,总是关山旧别情。撩乱边愁听不尽,高高秋月照长城。”描写边塞景象,寓情于景,展现边疆将士的伤感别离之情。
9.托物言志
王安石《孤桐》“明时思解愠,愿斫五弦琴”,托物言志,表达了自己正直向上、虚心扎实、坚强不屈的人生追求以及甘愿为解救百姓疾苦而献身的精神。李商隐《蝉》:“本以高难饱,徒劳恨费声。五更疏欲断,一树碧无情。薄宦梗犹泛,故园芜已平。烦君最相警,我亦举家清。”作者借咏蝉以喻自身的高洁。
10.用典
裴迪《送崔九》“莫学武陵人,暂游桃源里”,借《桃花源记》中武陵人的典故劝勉崔九既要隐居,就必须坚定不移,不要三心二意,不甘久隐。杜甫《江汉》“古来存老马,不必取长途”,用“老马识途”的典故表达自己报国无门、壮志难酬的愤懑之情。
11.比喻
杨万里《暮热游荷池上》“荷花入暮犹愁热,低面深藏碧伞中”,将荷叶比作碧伞,生动形象,从而传达出作者对荷花的喜爱之情。刘攽《雨后池上》“一雨池塘水面平,淡磨明镜照檐楹”,将平静的水面比作淡磨之明镜,写出水面的静态美。
12.拟人
戎昱《移家别湖上亭》“好是春风湖上亭,柳条藤蔓系离情”,“柳条藤蔓”用拟人化的“系”的动作挽留主人,从而表现主人对湖上亭的依恋之情。苏轼《海棠》“只恐夜深花睡去,故烧高烛照红妆”,作者把海棠写成了一个睡美人,突出了海棠的高洁美丽,以及作者对海棠的喜爱之情。
13.双关
王昌龄《送魏二》“醉别江楼橘柚香,江风引雨入舟凉”,一“凉”字,既写出了身体上感受到的寒冷,又写出了诗人内心的凄凉,一字双关。秦韬玉《贫女》“苦恨年年压金线,为他人作嫁衣裳”,既表达了对贫女的同情,又倾诉了自己终年劳心却久屈下僚的愤懑不平。
14.反复
苏轼《减字木兰花·己卯儋耳春词》:“春牛春杖,无限春风来海上。便丐春工,染得桃红似肉红。”“春”字间隔反复,使词的音调明朗,突出渲染了春趣。
15.夸张
王维《终南山》“太乙近天都,连山接海隅”,用夸张的手法极言山之高远。李白《与夏十二登岳阳楼》“云间连下榻,天上接行杯”,运用夸张手法写出了岳阳楼高耸入云的情状。
16.互文
王昌龄《出塞》“秦时明月汉时关”,《木兰诗》“当窗理云鬓,对镜帖花黄”,运用互文手法,使诗句语言明快,结构工整,声韵和谐。
17.设问
李煜《虞美人》:“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运用设问的手法,表达了作者深长的亡国之愁苦。李清照《如梦令》:“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运用设问的手法,表达了作者内心深切的惜花之情。
18.烘托、渲染(有时用“侧面描写”)
贾岛《暮过山村》“怪禽啼旷野,落日恐行人”,用“怪禽”在旷野中的啼叫、落日斜照渲染山村外清冷甚至让人生畏的气氛。孟浩然《宿业师山房期丁大不至》:“夕阳度西岭,群壑倏已暝。松月生夜凉,风泉满清听。”诗人借西下的夕阳、昏暝的群壑、松际的月亮、风中的清泉等意象表现时间的暗中流动,渲染了越来越清幽的气氛,烘托出作者孤独的心境。李白《蜀道难》“黄鹤之飞尚不得过,猿猱欲度愁攀援”,用“黄鹤”、“猿猱”、“不得过”、“愁攀援”侧面写出山的高险。李白《听蜀僧濬弹琴》“不觉碧山暮,秋云暗几重”,既写出了作者沉醉于琴声的状态,又侧面烘托出了琴声的魅力。
19.抑扬法(先扬后抑、先抑后扬)
李商隐《贾生》:“宣室求贤访逐臣,贾生才调更无伦。可怜夜半虚前席,不问苍生问鬼神。”诗人运用先扬后抑的手法鲜明地表现了统治者政治上的昏聩庸弱。纪晓岚的“这个婆娘不是人,九天仙女下凡尘。儿孙个个都是贼,偷得蟠桃献母亲”,运用先抑后扬的手法表达了对婆娘及儿孙们的赞扬之情。
20.白描
在文学创作上,“白描”作为一种表现方法,是指用最简练的笔墨,不加烘托,描画出鲜明生动的形象。白描要求运用极简省的语言,描摹景物的特征,反映作者的感情。  
如鲁迅《故乡》的开头:“时候既然是深冬,渐近故乡时,天气又阴晦了,冷风吹进船舱中,呜呜的响,从篷隙向外一望,苍黄的天底下,远近横着几个萧索的荒村,没有一些活气。”寥寥数语,几笔勾勒,不但将故乡的深冬阴晦天色笼罩的原野,尽收笔底;而且字里行间,表露了蕴含在作者内心深处的深沉的悲凉。
白描手法用于叙事,使人感到线条明晰,言简意真。
如《儒林外史》写范进看中举的报帖:“......看了一遍,又念一遍,自己把两手拍了一下,笑了一声,道‘噫!好了!我中了!’说着,往后一交跌倒,牙关咬紧,不省人事。......”.作者抓住人物的动作,惟妙惟肖地描写了事态的发展。
用白描手法刻画人物,三言两语就能揭示人物的外貌、神态,使读者如见其人。
如鲁迅笔下的孔乙己,“身材很高大;青白脸色,皱纹间时常夹些伤痕;一部乱蓬蓬的花白的胡子”,“穿的虽然是长衫,可是又脏又破,似乎十多年没有补,也没有洗”。这些描写,犹如用几条墨线,简单几笔,特征显露,尽传神态。

1.对比和衬托:对比是把两种对立的事物或者同一事物的两个不同方面放在一起,相互比较。对比的两个方面一般不分主次,反衬有主次之分。如梅尧臣的《陶者》:“陶尽门前土,屋上无片瓦;寸指不沾泥,鳞鳞居大厦。”衬托是指利用事物间相同或相对的条件,以一方作为陪衬来突出另一方的手法。利用事物的相同条件来衬托另一方,称正衬;利用事物的相对条件来衬托另一方,称反衬。如崔护的《题都城南庄》:“去年今日此门中,人面桃花相映红。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

2.渲染和烘托:渲染,本是一种国画技法,一般是在需要强调的地方浓墨重彩,使画面形象的某一方面更为突出。用于艺术创作,就是从正面着意描写。如汉乐府民歌《江南》:“江南可采莲,莲叶何田田。鱼戏莲叶间。鱼戏莲叶东,鱼戏莲叶西,鱼戏莲叶南,鱼戏莲叶北。”烘托本是一种国画技法,用水墨或色彩在物象的轮廓外面渲染衬托,使物象明显突出。用于艺术创作,指从侧面着意描写,作为陪衬,使所要表现的事物鲜明突出。可以是以人烘托人,如《陌上桑》中借“行者”“少年”等的反应来烘托秦罗敷惊人的美貌;也可以是以物烘托物,更多的是以景物烘托人物。

3.象征:就是诗人借助物的象征义来表达个人情感或心志的一种表现手法,它们在整体构思上经常用到拟人、比喻、双关、借代等修辞手法。如于谦的《石灰吟》:“千锤万击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粉骨碎身全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

4.用典:指诗歌中援用前人诗文名句、神话传说、历史故事等典故,使诗歌的意蕴更加丰富、含蓄、深刻。用典根据用法的不同可以分为明用和暗用。明用就是直接援用,如辛弃疾的《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舞榭歌台,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斜阳草树,寻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赢得仓皇北顾。四十三年,望中犹记,烽火扬州路。可堪回首,佛狸祠下,一片神鸦社鼓。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暗用就是间接援用,又称化用,如欧阳修的《宿云梦馆》:“北雁来时岁欲昏,私书归梦杳难分。井桐叶落池荷尽,一夜西窗雨不闻。”

5.联想和想象:联想是由某人或某事物而关联性地想起其他相关的人或事物。这里“其他相关的人或事物”是已经客观存在的。如温庭筠的《咸阳值雨》:“咸阳桥上雨如悬,万点空蒙隔钓船。还似洞庭春水色,晓云将入岳阳天。”想象是由某人或某事物而创造性地想出其他具体形象或情景。这里“其他具体形象或情景”原本是不存在的,是人的主观的创想。如陈陶的《陇西行》:“誓扫匈奴不顾身,五千貂锦丧胡尘。可怜无定河边骨,犹是春闺梦里人。”

6.抑扬结合:把要贬抑否定的方面和要褒扬肯定的方面同时说出来,只突出强调其中的一个方面,以达到抑此扬彼的目的。抑扬按形式可分欲扬先抑(先抑后扬)、欲抑先扬(先扬后抑)两种。欲扬先抑如南宋诗人叶绍翁的《游园不值》:“应怜屐齿印苍苔,小扣柴扉久不开。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欲抑先扬如李商隐的《贾生》:“宣室求贤访逐臣,贾生才调更无伦。可怜夜半虚前席,不问苍生问鬼神。”

7.以小见大:就是以细小的内容和景物来表现重大的思想和寓意。如杜牧的《过华清宫》:“长安回望绣成堆,山顶千门次第开。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

8.点面结合:广镜头为面,特写镜头为点;粗线条勾勒多为面,细笔描绘多为点。如柳宗元的《江雪》:“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9.主客移位:诗人在表达情感时,不直接从自身来写,而是通过想象从对方入笔,通过客体对主体的情感来表达主体对客体的情感,从而显得委婉含蓄,更具深意。如白居易的《邯郸冬至夜思家》:“邯郸驿里逢冬至,抱膝灯前影伴身。想得家中夜深坐,还应说着远行人。”

10.正意反说(反语)

宋之问《渡汉江》:“岭外音书断,经冬复历春。近乡情更怯,不敢问来人。”写思乡之切,却正意反说,愈近家乡,愈不敢问及家乡,担心听到坏消息,从而更好地表达出作者的思乡之切。陆游《秋思》“日长似岁闲方觉,事大如天醉亦休”,纵然是天大的事也一醉罢休,但真能“醉亦休”吗?诗人不过是正意反说,表面放达,实则抒发报国无门、难以释怀的愁苦。岑参《寄左省杜拾遗》“圣朝无阙事,自觉谏书稀”,运用反语,揭露和讽刺了封建统治者的文过饰非、讳疾忌医,表达了诗人对唐王朝的失望之情。

11.反衬(有时与“以乐景写哀情”的手法共用)

沈佺期《独不见》“卢家少妇郁金堂,海燕双栖玳瑁梁”,用海燕双栖反衬少妇的孤独愁苦。贾至《春思二首(其一)》“东风不为吹愁去,春日偏能惹恨长”,用春日美好之乐景反衬诗人内心之愁苦。

12.动静结合(以动衬静、以声衬静)

刘攽《雨后池上》:“一雨池塘水面平,淡磨明镜照檐楹。东风忽起垂杨舞,更作荷心万点声。”先写水面平静的静态美,再写风吹动垂杨水落荷叶之声,以动衬静,动静结合,表现了雨后池塘的美丽。王维《田园乐(其六)》“花落家童未扫,莺啼山客犹眠”,以声衬静,动静结合,表现田园幽静安适的特点。

13.借古讽今

杜牧《江南春》:“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借南朝暗讽唐朝统治者大兴佛教、不顾百姓民生的社会现实。戎昱《咏史》:“汉家青史上,计拙是和亲。社稷依明主,安危托妇人。岂能将玉貌,便拟静胡尘。地下千年骨,谁为辅佐臣。”诗人借汉朝之事讽刺当朝执行的屈辱的和亲政策。

14.直抒胸臆

杜甫《兵车行》“君不见青海头,古来白骨无人收”,直抒胸臆,表现了战争给人民带来的灾难以及作者对战争的怨恨之情。杨炯《从军行》“宁为百夫长,胜作一书生”,直接抒发了作者忠君报国和渴望建功立业的思想感情。

15.借景抒情,寓情于景,情景交融(委婉含蓄,间接抒情)

杜牧《齐安郡中偶题二首(其一)》“多少绿荷相倚恨,一时回首背西风”,绿荷有恨而背西风,以寓情于景的手法,写出诗人之恨,流露出伤感不平之情。王昌龄《从军行七首(其二)》:“琵琶起舞换新声,总是关山旧别情。撩乱边愁听不尽,高高秋月照长城。”描写边塞景象,寓情于景,展现边疆将士的伤感别离之情。

16.托物言志

王安石《孤桐》“明时思解愠,愿斫五弦琴”,托物言志,表达了自己正直向上、虚心扎实、坚强不屈的人生追求以及甘愿为解救百姓疾苦而献身的精神。李商隐《蝉》:“本以高难饱,徒劳恨费声。五更疏欲断,一树碧无情。薄宦梗犹泛,故园芜已平。烦君最相警,我亦举家清。”作者借咏蝉以喻自身的高洁。

17.用典

裴迪《送崔九》“莫学武陵人,暂游桃源里”,借《桃花源记》中武陵人的典故劝勉崔九既要隐居,就必须坚定不移,不要三心二意,不甘久隐。杜甫《江汉》“古来存老马,不必取长途”,用“老马识途”的典故表达自己报国无门、壮志难酬的愤懑之情。

18.比喻

杨万里《暮热游荷池上》“荷花入暮犹愁热,低面深藏碧伞中”,将荷叶比作碧伞,生动形象,从而传达出作者对荷花的喜爱之情。刘攽《雨后池上》“一雨池塘水面平,淡磨明镜照檐楹”,将平静的水面比作淡磨之明镜,写出水面的静态美。

19.拟人

戎昱《移家别湖上亭》“好是春风湖上亭,柳条藤蔓系离情”,“柳条藤蔓”用拟人化的“系”的动作挽留主人,从而表现主人对湖上亭的依恋之情。苏轼《海棠》“只恐夜深花睡去,故烧高烛照红妆”,作者把海棠写成了一个睡美人,突出了海棠的高洁美丽,以及作者对海棠的喜爱之情。

20.双关

王昌龄《送魏二》“醉别江楼橘柚香,江风引雨入舟凉”,一“凉”字,既写出了身体上感受到的寒冷,又写出了诗人内心的凄凉,一字双关。秦韬玉《贫女》“苦恨年年压金线,为他人作嫁衣裳”,既表达了对贫女的同情,又倾诉了自己终年劳心却久屈下僚的愤懑不平。

21.反复

苏轼《减字木兰花•己卯儋耳春词》:“春牛春杖,无限春风来海上。便丐春工,染得桃红似肉红。”“春”字间隔反复,使词的音调明朗,突出渲染了春趣。

22.夸张

王维《终南山》“太乙近天都,连山接海隅”,用夸张的手法极言山之高远。李白《与夏十二登岳阳楼》“云间连下榻,天上接行杯”,运用夸张手法写出了岳阳楼高耸入云的情状。

23.互文

王昌龄《出塞》“秦时明月汉时关”,《木兰诗》“当窗理云鬓,对镜帖花黄”,运用互文手法,使诗句语言明快,结构工整,声韵和谐。

24.设问

李煜《虞美人》:“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运用设问的手法,表达了作者深长的亡国之愁苦。李清照《如梦令》:“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运用设问的手法,表达了作者内心深切的惜花之情。

25.抑扬法(先扬后抑、先抑后扬)

李商隐《贾生》:“宣室求贤访逐臣,贾生才调更无伦。可怜夜半虚前席,不问苍生问鬼神。”诗人运用先扬后抑的手法鲜明地表现了统治者政治上的昏聩庸弱。纪晓岚的“这个婆娘不是人,九天仙女下凡尘。儿孙个个都是贼,偷得蟠桃献母亲”,运用先抑后扬的手法表达了对婆娘及儿孙们的赞扬之情。

26.多角度描写

贾岛《暮过山村》“数里闻寒水,山家少四邻”,从听觉上,数里外听到水声,以响衬静;从视觉上,直接写人烟稀少。王禹偁《村行》“万壑有声含晚籁,数峰无语立斜阳”,以听觉写动景,以视觉写静景,动静结合,写出了晚山可爱,好景无限。

当然,这里总结的是一些常见的表现手法,并非涵盖了所有的手法,如反问、比兴、象征、对偶、叠字叠词叠句、细节描写等就没有涉及。我们不妨在老师讲解或自己的复习中及时地查漏补缺。此外,需要注意的是,一首诗词往往综合运用几种表现手法,鉴赏时要进行全面分析,如王冕《白梅》“冰雪林中著此身,不同桃李混芳尘”,有衬托,以冰雪衬托白梅之坚毅耐寒;有对比,用桃李对比显示梅之高洁守志。这需要根据试题的要求灵活处理。

鉴赏诗歌的表达技巧,包括三个层面的内容:修辞手法、表达方式、表现手法。

1、修辞手法。

鉴赏诗歌的修辞手法,就是要明确辨识和判断修辞手法是什么,掌握和了解各种修辞手法的特点,分析和评价它们对于塑造形象、表现情感和体现主旨的作用。

修辞手法一般包括比喻、拟人、夸张、对比、对偶、反问、设问、反复、互文、通感、借代、双关、叠字等。

2、表达方式。

诗歌中常用的表达方式有:叙述、议论、抒情、描写。

其中,抒情可分直抒胸臆(直接抒情)、间接抒情(手法常是借景抒情、情景交融、托物言志等)。

3、表现手法。

诗歌中常用的表达手法有:对照、衬托、渲染、烘托、用典、铺垫、象征、动静结合、虚实相生、借景抒情、情景交融、借古抒怀、借古讽今、托物言志、以乐景写哀情、以哀景写乐情等。



  • 鍙よ瘲璇嶉壌璧鏂规硶甯歌琛ㄧ幇鎵嬫硶
    绛旓細鍙よ瘲璇嶉壌璧忕殑琛ㄧ幇鎵嬫硶锛1銆佸姣(瀵圭収)閽辫捣銆婃毊鏄ュ綊鏁呭北鑽夊爞銆嬶細鈥滆胺鍙f槬娈嬮粍楦熺█锛岃緵澶疯姳灏芥潖鑺遍銆傚鎬滃菇绔瑰北绐椾笅锛屼笉鏀规竻闃村緟鎴戝綊銆傗濊璇楅氳繃鈥滄槬娈嬧濄佲滈笩绋鈥濄佲滆姳灏解濄佲滆姳椋炩濅笌鈥滃菇绔光濈殑瀵规瘮锛岀獊鍑哄菇绔圭殑楂樺皻绮剧銆2銆佽櫄瀹炵粨鍚(鑱旀兂鍜屾兂璞)鐜嬫槍榫勩婇侀瓘浜屻嬶細鈥滈唹鍒睙妤兼鏌氶...
  • 鍙よ瘲琛ㄧ幇鎵嬫硶鏈夊摢浜鍙婁綔鐢
    绛旓細鍙よ瘲璇甯哥敤琛ㄧ幇鎵嬫硶瑙h 涓銆佺洿鎺ユ姃鎯呫侀棿鎺ユ姃鎯 鐩存帴鎶掓儏锛屽嵆鐩存帴鎶掑彂鑷繁鐨勬劅鎯咃紝涔熷彨鐩存姃鑳歌噯銆傞氳繃瀵规煇浜涙櫙鐗┿佹煇涓簨浠剁殑鍙欒堪銆佹弿鍐欙紝鍚搫鍦版姃鍙戞劅鎯咃紝鍒欐槸闂存帴鎶掓儏銆備腑鍥藉彜鍏歌瘲姝岃绌跺惈钃勭編锛屾墍浠ュ線寰閲囩敤闂存帴鎶掓儏鐨勬柟寮忋傛瘮濡傚瓱娴╃劧鐨勩婁笌璇稿瓙鐧诲矘灞便嬶細浜轰簨鏈変唬璋紝寰鏉ユ垚鍙や粖銆傛睙灞辩暀鑳滆抗锛屾垜杈堝...
  • 璇枃鍙よ瘲璇嶉壌璧忎腑琛ㄧ幇鎵嬫硶鏈夊摢浜
    绛旓細鈶㈠姣斻傚姣旂殑鐩殑鏄负浜嗙獊鍑鸿瘲浜烘煇涓鏂归潰鐨勬濇兂鎯呮劅銆傗懀鐢ㄥ吀銆傚嵆鍦ㄨ瘲姝屼腑鎻村紩鍙插疄锛屼娇鐢ㄥ吀鏁呫鍙よ瘲寰堣绌剁敤鍏革紝杩欐棦鍙娇璇楁瓕璇█绮剧偧锛屽張鍙鍔犲唴瀹圭殑涓板瘜鎬э紝澧炲姞琛ㄨ揪鐨勭敓鍔ㄦу拰鍚搫鎬э紝鍙敹鍒拌█绠鎰忎赴銆佽愪汉瀵诲懗鐨勬晥鏋滐紝澧炲己浣滃搧鐨勮〃鐜板姏鍜屾劅鏌撳姏銆傗懁璞″緛銆傝薄寰佹槸涓绉嶆墭鐗╁瘬蹇鐨勮〃鐜版墜娉锛屽湪鐗瑰畾鐨...
  • 璇枃璇楁瓕閴磋祻涓〃鐜版墜娉銆佽〃杈炬柟寮忛兘鏈変粈涔
    绛旓細3銆佷慨杈炴墜娉.1銆琛ㄧ幇鎵嬫硶:甯歌鐨勬湁锛氳‖鎵橈紙涔熷彨鐑樻墭锛夛細鍒嗘琛拰鍙嶈‖涓ょ.瀵规瘮锛氬嵆姝e弽瀵规瘮.璞″緛锛氭姂鎵細閾哄灚涓庢覆鏌擄細鎵樼墿瑷蹇楋細鑱旀兂涓庢兂璞★細鐧芥弿涓庣粏鎻忥紙宸ョ瑪锛夛細绮楃瑪鍕惧嫆锛氱敤鍏革細涔熷彨鐢ㄤ簨.鍙堝垎姝g敤銆佸弽鐢ㄣ佸寲鐢ㄧ瓑鍑犵.2銆佽〃杈炬柟寮忥細鏈5绉嶏細鍙欒堪銆佹弿鍐欍佽璁恒佹姃鎯呫佽鏄.瀵瑰彜浠璇楁瓕閴磋祻鑰岃█,鈥...
  • 璧忔瀽璇楁瓕涓殑鈥琛ㄧ幇鎵嬫硶鈥鏈夊摢浜?鍒嗗埆鏈夊摢浜涗綔鐢?淇緸鎵嬫硶绠楄〃鐜版墜...
    绛旓細5銆佹濇兂鎰熸儏鏈夛細杩锋亱銆佸咖鎰併佹儐鎬呫佸瘋瀵炪佷激鎰熴佸鐙佺儲闂枫佹伂娣°侀棽閫傘佹涔愩佷话鎱曘佹縺鎰わ紝鍧氬畧鑺傛搷銆佸咖鍥藉咖姘戠瓑銆6銆佷綔鐢細娣卞寲鎰忓銆佹繁鍖栦富鏃ㄣ佹剰澧冩繁杩溿佹剰澧冧紭缇庛佹剰鍛虫繁闀裤佽愪汉瀵诲懗銆佽█杩戞棬杩滅瓑銆備簩銆璇楁瓕閴磋祻琛ㄨ揪绋嬪紡 杩欓璇楅噰鐢ㄤ簡锛堣〃杈炬柟寮忋佷慨杈炴墜娉曘琛ㄧ幇鎵嬫硶锛夋妧娉曪紝鍐欏嚭浜嗭紙鎰忚薄锛夌殑锛...
  • 鍙よ瘲璇嶆湁鍝簺琛ㄧ幇鎵嬫硶
    绛旓細7銆佷箰鏅啓鍝锛氬睘鍙嶈‖鎵嬫硶涓殑涓绉嶏紝琛ㄩ潰涓婂啓鐨勬槸涓绉嶆涔愮殑鍦烘櫙锛岃屽疄璺典笂鏄熸鏉ヨ〃杈句竴绉嶆偛鍝銆佸噭妤氱殑鎯呯华銆8銆佷互鏅粨鎯咃細璇楁瓕鍦ㄨ璁烘垨鎶掓儏鐨勮繃绋嬩腑锛屾垱鐒惰屾锛岃浆涓哄啓鏅紝浠ユ櫙浠f儏浣滅粨锛屼娇寰楄瘲姝屸滄鏃舵棤鎯呰儨鏈夋儏鈥濓紝鏄惧緱鎰忕姽鏈敖銆9銆佸熷彜璁戒粖锛氳繖鏄拸鍙茶瘲涓父瑙鐨勮〃鐜版墜娉锛屽熷巻鍙蹭笂鐨...
  • 璇楄瘝閲鐨勮〃鐜版墜娉曟湁鍝簺?
    绛旓細鎰忚薄缁勫悎绫讳技浜庣數褰变腑鐨勮挋澶鎵嬫硶锛岃瘲姝屼腑鐨勬剰璞$粍鍚堟槸浣滆呮牴鎹〃杈剧殑闇瑕侊紝灏嗕竴浜涙剰璞℃寜鐓х敓娲荤殑閫昏緫锛屾湁鏈哄湴缁勫悎鍦ㄨ瘲涓紝缁欎汉浠ラ矞鏄庣殑褰㈣薄鎰熴12銆併愰摵鎺掋戝嵆銆婅瘲缁忋琛ㄧ幇鎵嬫硶涓殑‚璧‛锛屽畠鎸囩殑鏄浜嬬墿鐨勭壒鐐逛笉鍘屽叾鐑﹀湴澶氳搴﹀湴杩涜閾烘帓闄堣堪銆13銆併愰噸绔犲彔鍙ャ戞寚涓婁笅鍙ユ垨涓婁笅娈电敤...
  • 鍙よ瘲璇嶇殑鍗佸ぇ琛ㄧ幇鎵嬫硶
    绛旓細鍙よ瘲璇嶉壌璧鏂规硶锛氬父瑙琛ㄧ幇鎵嬫硶 1.鐩存帴鎶掓儏锛氬嵆涓嶅熷鐗┿佹帺楗帮紝鐩撮檲鑷繁鐨勫枩鎬掑搥涔愩2.闂存帴鎶掓儏锛氬嵆閫氳繃鍐欐櫙銆佸彊浜嬨佹弿缁樹汉鐗╀妇鍔ㄦ潵琛ㄨ揪鎯呮劅锛屾姭闇插績杩广3.鍊熸櫙鎶掓儏锛氬彜浠h瘲璇嶄腑锛屾湁浜涙櫙鐗╄璇椾汉浠祴浜堜簡涓瀹氱殑浜烘枃璞″緛鎰忎箟锛屽鏌宠薄寰佺鍒紝姊呰薄寰侀珮娲侊紝鏈堣薄寰佸洟鑱氾紝闆佽薄寰侀煶淇$瓑绛夈傝瘲浜轰滑鍦ㄦ弿缁樿繖浜涙櫙鐗...
  • 鍙よ瘲璇嶇殑琛ㄧ幇鎵嬫硶鏈夊摢浜
    绛旓細澶稿紶鏄繍鐢ㄤ赴瀵岀殑鎯宠薄鍔涳紝鍦ㄥ瑙傜幇瀹炵殑鍩虹涓婃湁鐩殑鍦版斁澶ф垨缂╁皬浜嬬墿鐨勫舰璞$壒寰侊紝浠ュ寮鸿〃杈炬晥鏋滅殑淇緸鎵嬫硶锛屼篃鍙じ楗版垨閾哄紶銆傜瑪钀芥儕椋庨洦锛岃瘲鎴愭常楝肩銆傗斺旀潨鐢 銆婂瘎鏉庡崄浜岀櫧浜屽崄闊点嬮娴佺洿涓嬩笁鍗冨昂锛岀枒鏄摱娌宠惤涔濆ぉ銆傗斺旀潕鐧姐婃湜搴愬北鐎戝竷銆嬫帓姣 鎺掓瘮鏄竴绉嶆妸缁撴瀯鐩稿悓鎴栫浉浼笺佹剰鎬濆瘑鍒囩浉鍏炽佽姘斾竴鑷...
  • 璇楁瓕琛ㄧ幇鎵嬫硶鏈夊摢浜?
    绛旓細3銆佹儏鏅氦铻 鍦ㄦ櫙鐗╂弿鍐欎腑铻嶅叆浜嗕綔鑰呯殑涓荤鎰熸儏锛屼娇璇楁瓕杈惧埌鈥滅墿鎴戝悎涓鈥濆垎涓嶆竻鍝槸鈥滄櫙鈥濓紝鍝槸鈥滄儏鈥濈殑澧冪晫銆傚锛氶噰鑿婁笢绡变笅锛屾偁鐒惰鍗楀北銆傚北姘旀棩澶曚匠锛岄楦熺浉涓庤繕銆傛涓湁鐪熸剰锛屾杈╁凡蹇樿█銆璇楀彞琛ㄩ潰涓婃槸鍐欐櫙锛岃屽疄闄呬笂鍒欓殣瀵撶潃璇椾汉鐨勪竴绉嶈秴鑴卞皹涓栥佺儹鐖辫嚜鐒躲佽繙绂诲畼鍦虹殑鎰熸儏澧冪晫銆4銆佸姩闈...
  • 扩展阅读:诗歌表现手法一览表 ... 诗歌的五种表现手法 ... 诗词鉴赏的五种方法 ... 古诗的表现手法有哪些 ... 诗歌鉴赏八种答题模板 ... 诗词鉴赏三种表现手法 ... 诗歌鉴赏中的表现手法 ... 诗歌鉴赏六种方法 ... 古诗词鉴赏万能答题模板 ...

    本站交流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欢迎反馈与建议,请联系电邮
    2024© 车视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