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瓷器有关的故事.知识.历史事件 关于瓷器的小故事

\u5173\u4e8e\u9752\u82b1\u74f7\u7684\u5386\u53f2\u6545\u4e8b\uff08\u4e8b\u4ef6\uff09

\u3010\u6b27\u6d32\u738b\u5ba4\u7684\u9752\u82b1\u60c5\u7f18\u3011
1647\u5e74\u52301665\u5e74\u671f\u95f4\uff0c\u6e05\u5175\u5165\u5173\uff0c\u660e\u671d\u98a0\u8986\uff0c\u666f\u5fb7\u9547\u505c\u6b62\u751f\u4ea7\uff0c\u4e2d\u6b27\u6d77\u4e0a\u8d38\u6613\u4e5f\u88ab\u5207\u65ad\u30021684\u5e74\uff0c\u4e2d\u56fd\u6218\u4e71\u7ed3\u675f\uff0c\u6d77\u8fd0\u91cd\u5f00\uff0c\u666f\u5fb7\u9547\u6062\u590d\u751f\u4ea7\uff0c\u4e2d\u56fd\u9752\u82b1\u74f7\u518d\u6b21\u5360\u9886\u4e86\u56fd\u9645\u5e02\u573a\u51e0\u4e4e\u5168\u90e8\u7684\u4efd\u989d\u3002\u800c\u5b83\u5728\u6b27\u6d32\u6700\u5927\u7684\u5ba2\u6237\uff0c\u4e5f\u5728\u53d1\u751f\u7740\u53d8\u5316\u30021694\u5e7412\u670828\u65e5\uff0c\u6b63\u5728\u524d\u7ebf\u7763\u6218\u7684\u8377\u5170\u6267\u653f\u517c\u82f1\u56fd\u56fd\u738b\u5a01\u5ec9\u4e09\u4e16\u7a81\u7136\u5f97\u5230\u5669\u8017\uff1a\u81ea\u5df1\u5e74\u4ec532\u5c81\u7684\u59bb\u5b50\uff0c\u4e0e\u81ea\u5df1\u5171\u6cbb\u82f1\u56fd\u7684\u5973\u738b\u739b\u4e3d\u4e8c\u4e16\u60a3\u75c5\u53bb\u4e16\u3002\u4e3a\u4e86\u7f05\u6000\u739b\u4e3d\u751f\u524d\u7684\u7231\u597d\uff0c\u5a01\u5ec9\u5728\u6c49\u59c6\u666e\u987f\u5bab\u7684\u5404\u4e2a\u623f\u95f4\uff0c\u6446\u653e\u548c\u60ac\u6302\u4e86\u8bb8\u591a\u4ed6\u4eec\u6700\u949f\u7231\u7684\u4e2d\u56fd\u9752\u82b1\u74f7\u3002\u739b\u4e3d\u4e8c\u4e16\u7684\u7231\u597d\uff0c\u5e26\u52a8\u4e86\u6574\u4e2a\u82f1\u56fd\u6536\u85cf\u4e2d\u56fd\u74f7\u5668\u7684\u98ce\u5c1a\u3002\u8ffd\u6c42\u8fd9\u79cd\u98ce\u5c1a\u6700\u76f4\u63a5\u7684\u65b9\u5f0f\uff0c\u5c31\u662f\u593a\u53d6\u6d77\u4e0a\u8d38\u6613\u822a\u7ebf\uff0c\u548c\u4e2d\u56fd\u8fdb\u884c\u76f4\u63a5\u8d38\u6613\u300218\u4e16\u7eaa\uff0c\u9a76\u5f80\u4e2d\u56fd\u7684\u6b27\u6d32\u5e06\u8239\uff0c\u65d7\u5e1c\u5df2\u7ecf\u4ece\u7ea2\u767d\u84dd\u4e09\u8272\u53d8\u6210\u4e86\u7c73\u5b57\u65d7\u3002\u82f1\u56fd\u4eba\u9760\u7740\u575a\u8239\u5229\u70ae\u53d6\u4ee3\u8377\u5170\u4eba\u593a\u5f97\u6d77\u4e0a\u9738\u6743\u30021757\u5e74\uff0c\u4e7e\u9686\u7687\u5e1d\u5ba3\u5e03\u5b9e\u884c\u5e7f\u5dde\u4e00\u53e3\u901a\u5546\uff0c\u82f1\u56fd\u4eba\u7387\u5148\u5efa\u7acb\u4e86\u9a7b\u5e7f\u5dde\u7684\u5546\u9986\uff0c\u4e0e\u6e05\u653f\u5e9c\u89c4\u5b9a\u7684\u8d38\u6613\u4e2d\u95f4\u5546\u5341\u4e09\u884c\u8fdb\u884c\u53cc\u8fb9\u8d38\u6613\u30021774\u5e74\uff0c\u4f26\u6566\u5c45\u4f4f\u774052\u4e2a\u4e13\u95e8\u7ecf\u8425\u4e2d\u56fd\u74f7\u5668\u7684\u8d38\u6613\u5546\uff0c\u4ed6\u4eec\u88ab\u79f0\u4f5c\u74f7\u4eba\u3002\u4e0a\u81f3\u5973\u738b\u4e0b\u5230\u666e\u901a\u767e\u59d3\uff0c\u90fd\u628a\u62e5\u6709\u4e2d\u56fd\u5916\u9500\u74f7\u770b\u4f5c\u662f\u4e00\u79cd\u8363\u8000\u3002\u4e2d\u82f1\u74f7\u5668\u8d38\u6613\u7684\u76db\u51b5\u51fa\u73b0\u4e86\u3002

\u4e2d\u56fd\u74f7\u5668\u4f5c\u4e3a\u7b2c\u4e00\u4e2a\u5168\u7403\u5316\u7684\u5546\u54c1\uff0c\u572816\u81f318\u4e16\u7eaa\u4e09\u767e\u5e74\u95f4\u5171\u6709\u4e09\u4ebf\u591a\u4ef6\u5728\u6b27\u6d32\u767b\u9646\uff0c\u9500\u552e\u904d\u53ca\u5730\u7403\u4e09\u5206\u4e4b\u4e8c\u7684\u5927\u9646\uff0c\u65e0\u6b62\u5883\u7684\u9700\u6c42\u50ac\u751f\u7684\u662f\u5168\u7403\u5316\u7684\u8d38\u6613\u4e0e\u5168\u4e16\u754c\u7684\u4e3a\u4e4b\u75af\u72c2\u3002

  中国是世界上率先发明瓷器的国家,为人类历史写下了光辉的一页。瓷器的发明,堪称我国的“第五大发明”,它在技术和艺术上的成就,传播到世界各国,并深刻影响了其陶瓷和文化的发展,为我国赢得“瓷器之国”的盛誉。

  中国是瓷器的故乡,中国瓷器的发明是中华民族对世界文明的伟大贡献,在英文中“瓷器”(china)一词也有"中国"的意思。大约在公元前16世纪的商代中期,中国就出现了早期的瓷器。因为其无论在胎体上,还是在釉层的烧制工艺上都尚显粗糙,烧制温度也较低,表现出原始性和过渡性,所以一般称其为"原始瓷"。

  “瓷器”的发明始于汉代,至唐、五代时渐趋成熟;至宋代为瓷业蓬勃发展时期,定、汝、官、哥、均等窑。名重千古;元代青花和釉里红等新品迭出;明代继承并发展了宋瓷传统,宣德。成化窑制品,尤为突出;清代风格古雅浑朴,比前时稍逊,却胜在精巧华丽、美妙绝伦,康熙、雍正、乾隆时所制器物,更是出类拔萃,令人叫绝。

  瓷器脱胎于陶器,它的发明是中国古代先民在烧制白陶器和印纹硬陶器的经验中,逐步探索出来的。烧制瓷器必须同时具备三个条件:一是制瓷原料必须是富含石英和绢云母等矿物质的瓷石、瓷土或高岭土;二是烧成温度须在1200℃以上;三是在器表施有高温下烧成的釉面。

  原始瓷作为陶器向瓷器过渡时期的产物,与各种陶器相比,具有胎质致密、经久耐用、便于清洗、外观华美等特点,因此发展前景广阔。原始瓷烧造工艺水平和产量的不断提高,为后来瓷器逐渐取代陶器,成为中国人日常生活的主要用器奠定了基础。

  中国瓷器是从陶器发展演变而成的,原始瓷器起源于3000多年前。至宋代时,名瓷名窑已遍及大半个中国,是瓷业最为繁荣的时期。当时的钧窑、哥窑、官窑、汝窑和定窑并称为五大名窑。被称为瓷都的江西景德镇在元代出产的青花瓷已成为瓷器的代表。青花瓷釉质透明如水,胎体质薄轻巧,洁白的瓷体上敷以蓝色纹饰,素雅清新,充满生机。青花瓷一经出现便风靡一时,成为景德镇的传统名瓷之冠。与青花瓷共同并称四大名瓷的还有青花玲珑瓷、粉彩瓷和颜色釉瓷。另外,还有雕塑瓷、薄胎瓷、五彩胎瓷等,均精美非常,各有特色。

  多姿多彩的瓷器是中国古代的伟大发明之一,"瓷器"与"中国"在英文中同为一词,充分说明中国瓷器的精美绝伦完全可以作为中国的代表。中国真正意义上的瓷器产生于东汉时期(公元25~220年)。这一时期在前代陶器和原始瓷器制作工艺发展,东汉时期北方人民南迁以及厚葬之风的盛行的基础上,以中国东部浙江的上虞为中心的地区以其得天独厚的条成为中国瓷器的发源地。这件浙江上虞县面官镇出土的东汉时期青釉水波纹四系罐,为我们展示了瓷器烧造工艺发展的初期情况。 唐代瓷器的制作技术和艺术创作已达到高度成熟;宋代制瓷业蓬勃发展,名窑涌现;明清时代从制坯、装饰、施釉到烧成,技术上又都超过前代。我国的陶瓷业至今仍兴盛不衰,质高形美,其中比较著名的陶瓷产区有江西景德镇、湖南醴陵、广东石湾和枫溪、江苏宜兴、河北唐山和邯郸、山东淄博等。

  清时期彩瓷的种类很多,从烧造工艺上来区分,除青花,釉里红等釉下彩之外,可以分为釉上彩和釉上釉下混合彩两大类。釉上彩是先烧成白釉瓷器,在白釉上进行彩绘,再入彩炉低温二次烧成,釉上五彩,粉彩、珐琅彩都是釉上彩。釉上釉下混合彩是先烧成釉下彩 (即在瓷胎上直接绘画图案,罩透明釉高温一次烧成,主要是青花) ,然后再在适当的部位涂绘釉上彩,入炉低温二次烧成。青花矾红彩,斗彩、青花五彩都属于釉上釉下混合彩。最终形成青花类;色釉瓷类;彩瓷类三大系列。

  瓷器是中国人发明的,这是举世都公认的。瓷器的发明是在陶器技术不断发展和提高的基础上产生的。商代的白陶以是用瓷土(高岭土)作原料,烧成温度达1000°C以上,它是原始瓷器出现的基础。
  白陶的烧制成功对由陶器过度到瓷器起了十分重要的作用。
  在商代和西周遗址中发现的“青釉器”以明显的具有瓷器的基本特征。它们质地较陶器细腻坚硬,胎色以灰白居多,烧结温度高达1100-1200°C,胎质基本烧结,吸水性较弱,器表面施有一层石灰釉。但是它们与瓷器还不完全相同。被人称为“原始瓷”或“原始青瓷”。

  原始瓷从商代出现后,经过西周、春秋战国到东汉,历经了1600-1700年间的变化发展,由不成熟逐步到成熟。

  东汉以来至魏晋时制作的瓷器,从出土的文物来看多为青瓷。这些青瓷的加工精细,胎质坚硬,不吸水,表面施有一层青色玻璃质釉。这种高水平的制瓷技术,标志着中国瓷器生产已进入一个新时代。

  我国白釉瓷器萌发于南北朝,到了隋朝,已经发展到成熟阶段。至唐代更有新的发展。瓷器烧成温度达到1200°C,瓷的白度也达到了70%以上,接近现代高级细瓷的标准。这一成就为釉下彩和釉上彩瓷器的发展打下基础。

  宋代瓷器,在胎质,釉料和制作技术等方面,又有了新的提高,烧瓷技术达到完全成熟的程度。在工艺技术上,有了明确的分工,在我国瓷器发展的一个重要阶段。宋代闻名中外的名窑很多,耀州窑、磁州窑、景德镇窑、龙泉窑、越窑、建窑以及被称为宋代五大名窑的汝、官、哥、钧、定等产品都有它们自己独特的风格。耀州窑(陕西铜川)产品精美,胎骨很薄,釉层匀净;磁州窑(河北彭城)以磁石泥为坯,所以瓷器又称为磁器。磁州窑多生产白瓷黑花的瓷器;景德镇窑的产品质薄色润,光致精美,白度和透光度之高被推为宋瓷的代表作品之一;龙泉窑的产品多为粉青或翠青,釉色美丽光亮;越窑烧制的瓷器胎薄,下巧细致,光泽美观;建窑所生产的黑瓷是宋代名瓷之一,黑釉光亮如漆;汝窑为宋代五大名窑之冠,瓷器釉色以淡青为主色,色清润;官窑是否存在一直是人们争议的问题,一般学者认为,官窑就是卞京官窑,窑设于卞京,为宫廷烧制瓷器;哥窑在何处烧造也一直是人们争议的问题。根据各方面资料的分析,哥窑烧造地点最大的可能是与北宋官窑一起生产;钧窑烧造的彩色瓷器较多,以胭脂红最好葱绿及墨色的瓷器也不错;定窑生产的瓷器胎细,质薄而有光,瓷色滋润,白釉似粉,称粉定或白定。

  我国古代陶瓷器釉彩的发展,是从无釉到有釉,又由单色釉到多色釉,然后再由釉下彩到釉上彩,并逐步发展成釉下与釉上合绘的五彩,斗彩。

  彩瓷一般分为釉下彩和釉上彩两大类,在胎坯上先画好图案,上釉后入窑烧炼的彩瓷叫釉下彩;上釉后入窑烧成的瓷器再彩绘,又经炉火烘烧而成的彩瓷,叫釉上彩。明代著名的青花瓷器就是釉下彩的一种。

  明代精致白釉的烧制成功,以铜为呈色剂的单色釉瓷器的烧制成功,使明代的瓷器丰富多彩。明代瓷器加釉方法的多样化,标志着中国制瓷技术的不断提高。成化年间创烧出在釉下青花轮廓线内添加釉上彩的“斗彩”,嘉靖、万历年间烧制成的不用青花勾边而直接用多种彩色描绘的五彩,都是著名的珍品。清代的瓷器,是在明代取得卓越成就的基础上进一步发展起来的,制瓷技术达到了辉煌的境界。康熙时的素三彩、五彩,雍正、乾隆时的粉彩、珐琅彩都是闻名中外的精品。

  明代在釉下青花轮廓线内添加釉上彩而烧成的一种瓷器,由于釉下彩青花与釉上彩绘争奇斗艳,故名“斗彩”。

  清代仿铜胎画珐琅效果的一种瓷器。珐琅彩又称“料彩”。

  “丝绸之路”与“陶瓷之路”

  丝绸与陶瓷是中国人民奉献给世界的两件宝物,这一定程度上改变了所用民族的生活方式和价值观念。伊斯兰民族用中国的大青花瓷盘盛饭装菜,然后很多人围着一圈共同席地享用;菲律宾等民族将中国陶瓷作为神物顶礼膜拜;非洲人将中国瓷器装饰于清真寺、宫殿等建筑上。古罗马人将中国的丝绸奉为上流社会和贵妇的奢侈品,并在公元一世纪前后引发了一场丝绸与道德之间的争论。丝绸与陶瓷作为物质产品出现,其意义不仅只此作为可用、可穿之物,由此而延伸出来的两条大道,彻底改变了中国与世界的关系。

  “丝绸之路”(The Silk Road)肇始于西汉,从当时的首府西安出发,经河西走廊,沿楼兰古城,过阿拉山口,出中亚、西亚抵安息、大秦等地,当然这是“丝绸之路”最主要的一条通道;此外在中国的西南、东南沿南也存在。故“丝绸之路”经过的地域风貌有:沙漠、草原、高原、高山、平原、海洋等,蕴含着说不尽的艰辛和酸楚。“丝绸之路”因丝绸而发,逐渐演变为后来的文化之路,现代将其命名为“亚欧大陆桥”,使之成为世界上诸多文化的母胎。在这条路上,传播得最为成功的是宗教。自汉代张骞出使西域、甘英出使大秦,这公元前60年的历史时刻注定要在中国历史上闪烁光辉。其后的岁月,“春风度过玉门关”,也有了“劝君少饮一杯酒,西出阳关有故人”的新型外交关系。是这条路,让中国人认识了波斯人、阿拉伯人、希腊人、罗马人、日本人、朝鲜人、印度人和地道的欧洲人……

  “丝绸之路”一词是由德国地质学家李希霍芬1877年提出来的,他曾七次沿着这条商路来到中国,著有三卷本的《中国》一书,其后的“文化使者”——英国的斯坦因、法国的伯希和、瑞典的斯文赫定等也曾踩着同行者的足迹,窥视中国文化的神秘。为此,许多无价之宝至今散落在世界各地。一个世纪以前,一个无知的看守佛教寺窟的中国道士——王圆箓,区区几个铜板,拱手奉送了敦煌几乎一半的文化财富,所幸这些文物现已都得到妥善的保存和传播,我想现世的中国人是否应该好好看看西方人如何对待文化、对待传统,在这些文物面前难道真的若无所思吗?可喜的是,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于1988年开始实施了“丝绸之路考察”的十年规划,其主题是“丝绸之路:对话之路的综合考察”,进一步奠定了这条商路在世界文化交流史上的重要地位。

  “陶瓷之路”(The China Road )发端于唐代中后期,是中世纪中外交往的海上大动脉。因瓷器的性质不同于丝绸,不宜在陆上运输,故择海路,这是第二条“亚欧大陆桥”。在这条商路上还有许多商品在传播,如茶叶、香料、金银器……。之所以命名为“陶瓷之路”,主要是因为以瓷器贸易为主的性质,也有人将这条海上商路称为“海上丝绸之路”。但有一点可以肯定的是唐代中后期,由于土耳其帝国的崛起等原因,“陆上丝绸之路”的地位开始削弱。“陶瓷之路”的起点在中国的东南沿海,沿东海、南海经印度洋、阿拉伯海到非洲的东海岸或经红海、地中海到埃及等地;或从东南沿海直通日本和朝鲜。在这条商路沿岸洒落的中国瓷片象闪闪明珠,照亮着整个东南亚、非洲大地和阿拉伯世界。唐代史书记载,唐代与外国的交通有七条路,主要是两条:安西入西域道、广州通海夷道,即“陆上丝绸之路”和“海上陶瓷之路”。唐代商业的繁荣不仅从长安体现出来,在东南的扬州也更是如此,扬州时有“雄富甲天下”之美名,否则就不会有李白之“烟花三月下扬州”,杜牧的“十年一觉扬州梦”。如果说陆上“丝绸之路”给中国带来了宗教的虔诚,那么“陶瓷之路”则给中国带来了巨大的商业财富,同时也为殖民掠夺打开了方便之门。因此,16、17世纪以后的“陶瓷之路”,在某种意义上讲,成了殖民掠夺之路。

  “陶瓷之路”是日本古陶瓷学者三上次男先生在20世纪60年代提出的,作为日本中东文化调查团的重要成员,在埃及福斯塔特(今开罗)的考古发掘,彻底启开了这位对中国陶瓷有迷恋情结的人的心扉。于是他将多年来在世界各地对中国陶瓷的考古成果,著就了《陶瓷之道》这本影响世界的陶瓷著作,其意义深远。他在日本和世界陶瓷学界赢得了广泛的赞誉,《陶瓷之路》同时也让世人再一次了解和认识了这个与中国同名的“china”。

  陶瓷与丝绸作为中国两大物宝,也为中国赢得了“瓷之国”与“丝之国”的美名,然而这两条路的命名都为西方学者所为,的确值得国人好好思索一番。

  日本:

  日本与我国东不沿海一衣带水,自古以来交往频繁。早在战国时期,日本列岛上的倭人就已与位于今中国东北部、朝鲜北部的古燕国有往来。(《山海经·海内北经》记:“倭属燕”。)秦灭燕时,有一些汉人逃亡朝鲜,进一步去日本;随后,日本与中国的交流更加密切。中国的汉字、儒学,中国的书画、佛教,中国的学制、典章制度等,都对日本产生了全面的影响。越窑瓷器原产地的浙江与日本的关系也很密切:余姚河姆渡的水稻、宁波的佛教、天台的茶艺、浙东的绘画等都与日本结下了深厚的情缘。史实证明中国与日本的海上通道公元前2世纪就已开通。越窑青瓷输往日本,是在唐代中后期,这时输入日本的瓷器品种很多,有唐三彩、青瓷、白瓷和釉下彩瓷等。越窑青瓷在日本的发现地主要有:鸿胪馆遗址共发现近2500多个点片,数量非常巨大;西部沿海地区共发现近50处有越窑青瓷的遗址;奈良法隆寺,保存着一个高26.4cm、口径13.6cm、底径10.1cm的越窑青瓷四系壶;京都仁和寺出土有唐代的瓷盒;立明寺发现唐代三足等;平城京遗址出土有敞口斜直壁、窄边平底足碗;于治市发现双耳执壶;此外在福冈、久米留市的山本、西谷等地也有出土。

  龙泉瓷与辨伪

  王璐

  要说龙泉瓷,就要先说说龙泉窑。
  说起我国老窑瓷器,人们往往首推宋时五大名窑,即汝官钧定哥。起始于北宋的龙泉青瓷,似乎品级要低一等。其实,优质的龙泉古瓷,从古至今,历来受到收藏家的青睐。
  龙泉窑位于浙江南部龙泉地区,与福建毗邻。汉代开始,已经有瓷窑,但真正让世人认可的是北宋时的青瓷。龙泉瓷是以地域而命名,以后便相沿袭。
  龙泉窑自宋至清800余年的烧造历史中,不同历史时期都有着鲜明的时代风格,南宋的龙泉窑更以其莹润如玉的粉青和梅子青称绝一时,深受海内外人士的喜爱。此后根据市场的需求和人们的喜好,商家纷纷对龙泉窑的产品进行仿烧。
  在国内,景德镇仿烧龙泉窑产品延续的时间最长,从元代开始到清代,凭借着雄厚的烧瓷技艺,仿烧器物品种丰富。其最大的特点不是对龙泉窑产品机械地模仿,而是在注重釉色的基础上,对器物的品种和造型加以创新。
  清末民初之时,日本、德国、美国先后有人来龙泉搜集青瓷,其后国内大批古董商纷至沓来,由此引发了龙泉挖掘古窑址和盗掘古墓之风。与此同时,龙泉当地研制仿古青瓷之风大盛,一批民间制瓷艺人纷纷加入此行。清光绪、宣统年间,孙坑范祖绐、祖裘兄弟制仿古青瓷名噪一时,至民国初期,县城廖献忠(清秀才)仿古制品几可乱真。
  1956年,龙泉瓷厂恢复生产。浙江博物馆收藏了一批解放后烧制仿龙泉窑的产品,主要是根据南宋龙泉窑器物形制,如:双鱼洗、鬲式炉、牡丹纹大瓶等器物,但仿制得不刻意。
  20世纪80年代始,一些龙泉大型瓷厂以仿古工艺品的形式大批量生产龙泉窑青瓷。
  近年来,随着文物收藏热的兴起,为获取高额利润,各种文物作假应运而生。龙泉窑青瓷的作伪,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辨识:

  1.器型

  仿烧往往选每个时代龙泉窑的典型产品,如北宋的执壶、五管瓶,南宋的莲瓣碗、凤耳瓶、鬲式炉、元代的牡丹纹大瓶、刻花大盘、各式香炉等器物。仿品很少是对照真品的实物进行仿烧,因此造型上线条呆板,缺乏神韵,颈肩部的转折十分生硬,足端部过于整齐,器型比例失调,器物形制的规格和尺寸也不够规范。

  2.胎釉

  龙泉窑的釉和胎每个时代都有它特定的成分及相应的烧造工艺。龙泉窑不同时代胎色的呈色、质地的粗疏和细腻、釉的色泽和质地,都不尽相同。
  对粉青、梅子青釉的仿烧,一般釉料不用化学配方,而沿用传统配方,即在瓷土中有选择地加入植物草木灰,尽管釉的质感非常像,但缺乏内敛的厚实感,往往浮光隐现。
  明代龙泉窑豆青和深绿釉色的瓷器,胎壁厚重,器底粗糙,是现代仿制较容易掌握的,这类产品需仔细辨别。作伪器物一个重要工序,就是对器物釉表面进行去光处理,主要采用强酸溶液腐蚀、土埋及一些工业技术上的打磨。近年来,专家学者对经过作旧处理的器表损伤,在高倍显微镜下表现出的不同显像,作了归纳和总结,提高了对古陶瓷辨伪的科学水平。

  3.纹饰

  龙泉窑产品的伪品的刻划纹样,不如真品线条的婉转流畅。贴花工艺的纹饰,不像真品的生动自然。露胎是元代龙泉窑最具特色的装饰工艺,元代龙泉窑特有的葱绿釉色和露胎赭红色的相衬,伪品对这类产品的仿烧,提供了识别点。

  4.装烧方法

  装烧技术在龙泉窑的每个发展时期都是不相同的。在垫烧的工具上,归结起来不外乎垫圈和垫饼两类,但不同时代在圈足上所垫的部位是不同的,留下各时代不同的烧造痕迹。特别是南宋时期的龙泉窑产品的“铁足”、“朱砂足”往往是不规则的。元代垫圈痕迹、明代器物的圈足露胎部,显露出“火石红”。龙泉窑早期的产品,十分完整的少见,多少留有些残疵,主要在圈足部分。因此作伪者往往采用“更于底部或边缘略碎米许”或沾粘窑渣的手法来蒙人。

g

  • 鏈鏁呬簨鐨勭摲鍣
    绛旓細闈掕姳鐡风殑鏁呬簨 涓鎻愯捣闈掕姳鐡凤紝浜轰滑閮界煡閬撳畠鏄櫙寰烽晣鍥涘ぇ浼犵粺鍚嶇摲涔嬩竴銆傚叾鐡风櫧涓硾闈掋佸叾鑺遍潚缈犳婊淬佹槸鍏搁泤绱犻潤鐨勨滀汉闂寸懓瀹濃濄備絾闂捣瀹冪殑鏉ュ巻锛屼汉浠笉涓瀹氱煡閬撹繖閲岃繕鏈変竴涓姩浜虹殑浼犺銆傜浉浼犲厓浠f椂锛岄晣涓婃湁涓埢鑺辩殑闈掑勾宸ュ尃锛屽悕鍙档灏忓疂銆傚皬瀹濇湁涓湭濠氬銆佸悕鍙粬闈掕姳銆備竴澶╋紝闈掕姳闂皬瀹濓細鈥滆繖鐡峰澂涓...
  • 闄剁摲鏁呬簨:鑽夐瀷鐮佸ご,闈掕姳鐡风殑浼犺,鐫i櫠瀹樺埗搴...
    绛旓細鑰屼腑鍥界殑鑻辨枃鍚嶇ОCHINA鐨勫皬鍐欏氨鏄鐡峰櫒鐨鎰忔濓紝CHINA鐨勮嫳鏂囧彂闊冲氨婧愯嚜灏忛晣鐨勫巻鍙鍚嶇О鈥斺斺滄槍鍗椻濄傜潱闄跺畼鍒跺害 涓浗鐡峰櫒涓轰粈涔堣兘鍦ㄦ槑娓呭舰鎴愪竴涓珮宄板憿锛熶富瑕佽窡褰撴椂鐨勭潱闄跺畼鍒跺害鏈夊叧銆傚綋鏄庢湞鏀垮簻寮濮嬪湪鏅痉闀囪绔嬪尽鍣ㄥ巶鐨勬椂鍊欙紝灏辨淳鏉ヤ簡鐫i櫠瀹樸傛鍚庣殑鍑犵櫨骞撮棿锛屾湁寰堝鐫i櫠瀹樿娲惧線鏅痉闀囷紝涓撻棬璐熻矗鐩戠潱...
  • 涓浗鐡峰櫒鐨浠嬬粛
    绛旓細鐡峰櫒鐨绉嶇被锛氫竴锛氶潚鐡凤紝涔熷彨缁跨摲锛岄噳涓惈鏈夋哀鍖栭搧锛屾槸鏈鏃╁嚭鐜扮殑鐡峰櫒锛屽彂灞曞埌瀹嬩唬鏃舵渶钁楀悕鐨勬槸榫欐硥绐戙備簩锛氶粦鐡凤紝涔熷彨澶╃洰鐡凤紝鏄湪闈掔摲鍩虹涓婂鍔犱簡閾佺殑鍚噺鐑у埗鑰屾垚鐨勶紝钁楀悕鐨勬湁寤虹獞鍜屽痉娓呯獞銆備笁锛氱櫧鐡凤紝鐢变簬鍚搧閲忎綆鑰屽舰鎴愰忔槑閲夛紝鏈钁楀悕鐨勬湁瀹氱獞鍜岄偄绐戯紝鐧界摲鐨勫嚭鐜颁娇寰楀湪鐡峰櫒涓婁綔鐢绘垚涓哄彲鑳斤紝鍥犳...
  • 浜斾唬鐡峰櫒鍒嗗埆鏄粈涔,閮芥湁閭d簺鏁呬簨?
    绛旓細浜斾唬鐡峰櫒鏄竴涓鍘嗗彶鏃舵湡鐨勭摲鍣ㄥ搧绉嶏紝瀹冩湁褰撴椂鐨勭壒瀹氱殑椋庢牸锛屾湁鑹烘湳浠峰硷紝琚幇浠d汉璁ゅ彲锛屾湁浜嗙粡娴庝环鍊硷紝杩欐槸姣忎釜鏃朵唬鐡峰櫒鐨勬晠浜锛屼絾鍥犱负鍘嗗彶鎰忎箟鐨勪笉鍚岋紝鐗╄川鍝佺鐨勪笉鍚岋紝瀹冧滑鐨勬晠浜嬫墠鏈夌湡姝g殑涓嶅悓锛岃繖鍦ㄦ垜浠殑鏃ュ父鐢熸椿涓槸鏈変竴瀹氱殑浣撶幇鐨勶紝鎴戜滑鐢熸椿鐨勭幆澧冧唬琛ㄧ潃锛屾垜浠鐨勮瘽鍋氱殑浜嬶紝...
  • 涓涓叧浜鐡峰櫒鐨勬晠浜
    绛旓細涓浗鏄笘鐣屼笂鐜囧厛鍙戞槑鐡峰櫒鐨鍥藉锛屼负浜虹被鍘嗗彶鍐欎笅浜嗗厜杈夌殑涓椤点傜摲鍣ㄧ殑鍙戞槑锛屽牚绉版垜鍥界殑鈥滅浜斿ぇ鍙戞槑鈥濓紝瀹冨湪鎶鏈拰鑹烘湳涓婄殑鎴愬氨锛屼紶鎾埌涓栫晫鍚勫浗锛屽苟娣卞埢褰卞搷浜嗗叾闄剁摲鍜鏂囧寲鐨勫彂灞曪紝涓烘垜鍥借耽寰椻滅摲鍣ㄤ箣鍥解濈殑鐩涜獕銆備腑鍥芥槸鐡峰櫒鐨勬晠涔★紝涓浗鐡峰櫒鐨勫彂鏄庢槸涓崕姘戞棌瀵逛笘鐣屾枃鏄庣殑浼熷ぇ璐$尞锛屽湪鑻辨枃涓滅摲鍣ㄢ(...
  • 闄剁摲鐨鏉ュ巻銆佷紶璇鏁呬簨20瀛
    绛旓細闄跺櫒璧锋簮鐨勪紶璇 浜轰滑鍦ㄦ棩甯哥敓娲讳腑绂讳笉寮闄剁摲鍒跺搧灏辨槸鍏讳竴鐩嗚姳涔熼渶瑕佹湁涓涓櫠鍒剁殑鑺辩泦銆傞偅涔堢涓涓彂鏄庡埗闄剁殑浜烘槸璋佸憿?鎹彜绫嶈浇浠栧悕鍙 瀹佸皝瀛愭槸榛勫笣韬竟涓涓兘宸ュ阀鍖犮傚湪姘戦棿娴佷紶鐫璁稿鍏充簬浠栧埗闄鐨勬晠浜銆備紶璇撮粍甯濇椂鏈熶汉浠櫧宸叉噦寰楃敤鐏儳鐔熼鐗╁悆锛屼絾鍗存病鏈夐攨銆佺泦銆佺銆佺綈绛夊彧鑳芥妸鐚庤幏鐨勯鐗╃敤鏄庣伀...
  • 涓浗鏈夊摢浜涙湁鍚嶇殑鐗╀骇鍜屽吀鏁
    绛旓細涓浗鏈夊悕鐨勭墿浜у拰鍏告晠 涓銆佺墿浜 1. 鑼跺彾锛氫腑鍥芥槸涓栫晫涓婃渶鏃╃妞嶅拰楗敤鑼剁殑鍥藉锛岀豢鑼躲佺孩鑼躲佷箤榫欒尪绛夊搧绉嶇箒澶氾紝浜湁鐩涜獕銆傞緳浜曡尪銆侀搧瑙傞煶绛夋洿鏄韩瑾変笘鐣岀殑鍚嶈尪銆2. 鐡峰櫒锛氫腑鍥界殑鐡峰櫒宸ヨ壓鍘嗗彶鎮犱箙锛屾妧鑹虹簿婀涳紝濡傛櫙寰烽晣鐡峰櫒銆佸攼涓夊僵绛夛紝閮芥槸涓浗浼犵粺鐡峰櫒鐨鏉板嚭浠h〃銆傜摲鍣ㄩ犲瀷鍒嚧锛屽浘妗堢簿缇庯紝娣卞彈涓栫晫鍚勫湴...
  • 闄剁摲鍘嗗彶鐭ヨ瘑:瀹嬪厓鏃舵湡纾佸窞绐鐡峰櫒鑳庨噳涓庨犲瀷鐗瑰緛鍙婅楗板唴瀹
    绛旓細纾佸窞绐鐡峰櫒鐨閫犲瀷涓板瘜澶氭牱锛屼互鏃ュ父鐢熸椿鐢ㄧ摲涓轰富锛屽鐩樼鐩忋佺摱澹剁綈绛夛紝鐡锋灂灏ゅ叾鐙壒锛屾棭鏈熺敤浜庨櫔钁紝鍚庢垚涓烘竻鍑夊瘽鍏枫傜摲鍣ㄩ犲瀷娣虫湸绮楃姺锛屽ぇ浠跺櫒鐨块泟浼熷彜鏈达紝灏忎欢鍒欑簿鑷村疄鐢紝绾挎潯娴佺晠锛岃楗颁笌瀹炵敤鎬у畬缇庣粨鍚堛傜宸炵獞鐨勮楗板唴瀹瑰瘜鏈夋皯闂寸壒鑹诧紝浠ユ鐗┿佸姩鐗┿佷汉鐗鏁呬簨绛変负涓婚銆傚鐗′腹绾硅薄寰佸瘜璐碉紝鑾茶姳瀵撴剰绾磥...
  • 鐡涓鏁呬簨(涓夊浗绯诲垪1)
    绛旓細鐡蜂笂鐑界儫锛氬磭绁潚鑺变腑鐨勪笁鍥鏁呬簨 宕囩ク鏈濈殑闈掕姳鐡峰櫒涓紝鏈変竴浠跺尃蹇冪嫭杩愪箣浣滐紝瀹冧互銆婁笁鍥芥紨涔夈嬩腑鐨勭粡鍏告儏鑺傗滈瀹濊鍚曞竷鈥濅负鐏垫劅锛屽皢鍘嗗彶涓庤壓鏈畬缇庤瀺鍚堛傛潕鑲冨钁e崜涔嬪懡锛屽甫鐫璧ゅ厰瀹濋┈銆佺拃鐠ㄧ殑榛勯噾銆佸疂鐭冲拰鍗庝附鐨勭帀甯︼紝鏉ュ埌鍚曞竷鐨勫啗甯愶紝璇曞浘璇存湇杩欎綅鍕囩寷鐨勫皢棰嗘姇璇氥傚尃浜轰互缁嗚吇鐨勭瑪瑙︼紝鎻忕粯鍑鸿繖涓娈垫櫤璋...
  • 铇囧瘜姣:鏄庢湞绗竴鐥存儏浜烘垚鍖栧笣涓庣摲鍣閭d簺浜嬪効
    绛旓細瓒佺潃涓冨浣宠妭锛屾垜浠潵璇翠竴涓埍鐡鍙堢棿鎯呯殑浜鐨勬晠浜銆傜帿鑼靛爞鐝嶈棌 鏄庢垚鍖 楝僵楦$几鏉 銆婂ぇ鏄庢垚鍖栧勾鍒躲嬫 鎴愪氦浠凤細281,240,000 娓竵 鍙茬О瀹戒粊骞冲拰锛屾垨琚瘎娓╁拰鎳﹀急鐨勬垚鍖栧笣鐢熷钩鎵х潃浜庝袱浠朵簨锛岀櫨瀹樺薄璋忎笉鍚紝涓鏄儳鐡凤紝涓鏄嫭瀹犱竾璐靛銆備粬鍦ㄦ斂娌讳笂鎴栬娌℃湁缁忓ぉ绾湴鐨勫ぇ鎵嶏紝浣嗘槸缁堝叾涓鐢熷鐡疯壓...
  • 扩展阅读:瓷器上的历史题材故事 ... 中国十大著名瓷器 ... 关于瓷器的小故事简短 ... 瓷器上的人物故事大全 ... 中国瓷器的历史及故事 ... 中国历史上著名的瓷器 ... 关于陶瓷的历史小故事 ... 历史故事 ... 关于陶瓷的民间小故事 ...

    本站交流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欢迎反馈与建议,请联系电邮
    2024© 车视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