屈原的主要思想??? 《屈原》中屈原具有哪些性格?屈原主要思想是什么?

\u5c48\u539f\u7684\u601d\u60f3\u89c2\u70b9\u662f\u4ec0\u4e48\uff1f

\u5c48\u539f\u7684\u6027\u683c\u7279\u5f81\uff1a\u70ed\u7231\u7956\u56fd\u3001\u575a\u6301\u6b63\u4e49\u3001\u6e34\u671b\u5149\u660e\u3001\u53cd\u5bf9\u9ed1\u6697\u7684\u7406\u60f3\u4e0e\u8981\u6c42\u3002
\u5c48\u539f\u7684\u4e3b\u8981\u601d\u60f3\u611f\u60c5:\u5bf9\u98ce\u96f7\u7535\u7684\u547c\u5524\u4e0e\u6b4c\u9882,\u8868\u8fbe\u4e86\u8bd7\u4eba\u5bf9\u9ed1\u6697\u4e16\u754c\u7684\u5f3a\u70c8\u6124\u61d1\u548c\u50ac\u6bc1\u9ed1\u6697\u7684\u70ed\u671b,\u4e5f\u8868\u8fbe\u4e86\u8bd7\u4eba\u5bf9\u5149\u660e\u672a\u6765\u7684\u70ed\u70c8\u8ffd\u6c42\u3002
\u5c48\u539f\u662f\u4e2d\u56fd\u5386\u53f2\u4e0a\u4e00\u4f4d\u4f1f\u5927\u7684\u7231\u56fd\u8bd7\u4eba\uff0c\u4e2d\u56fd\u6d6a\u6f2b\u4e3b\u4e49\u6587\u5b66\u7684\u5960\u57fa\u4eba\uff0c\u201c\u695a\u8f9e\u201d\u7684\u521b\u7acb\u8005\u548c\u4ee3\u8868\u4f5c\u5bb6\uff0c\u5f00\u8f9f\u4e86\u201c\u9999\u8349\u7f8e\u4eba\u201d\u7684\u4f20\u7edf\uff0c\u88ab\u8a89\u4e3a\u201c\u695a\u8f9e\u4e4b\u7956\u201d\uff0c\u695a\u56fd\u6709\u540d\u7684\u8f9e\u8d4b\u5bb6\u5b8b\u7389\u3001\u5510\u52d2\u3001\u666f\u5dee\u90fd\u53d7\u5230\u5c48\u539f\u7684\u5f71\u54cd\u3002

\u5c48\u539f\u4f5c\u54c1\u7684\u51fa\u73b0\uff0c\u6807\u5fd7\u7740\u4e2d\u56fd\u8bd7\u6b4c\u8fdb\u5165\u4e86\u4e00\u4e2a\u7531\u5927\u96c5\u6b4c\u5531\u5230\u6d6a\u6f2b\u72ec\u521b\u7684\u65b0\u65f6\u4ee3\uff0c\u5176\u4e3b\u8981\u4f5c\u54c1\u6709\u300a\u79bb\u9a9a\u300b\u300a\u4e5d\u6b4c\u300b\u300a\u4e5d\u7ae0\u300b\u300a\u5929\u95ee\u300b\u7b49\u3002\u4ee5\u5c48\u539f\u4f5c\u54c1\u4e3a\u4e3b\u4f53\u7684\u300a\u695a\u8f9e\u300b\u662f\u4e2d\u56fd\u6d6a\u6f2b\u4e3b\u4e49\u6587\u5b66\u7684\u6e90\u5934\u4e4b\u4e00\uff0c\u4ee5\u6700\u8457\u540d\u7684\u7bc7\u7ae0\u300a\u79bb\u9a9a\u300b\u4e3a\u4ee3\u8868\u7684\u300a\u695a\u8f9e\u300b\u4e0e\u300a\u8bd7\u7ecf\u300b\u4e2d\u7684\u300a\u56fd\u98ce\u300b\u5e76\u79f0\u4e3a\u201c\u98ce\u9a9a\u201d\uff0c\u5bf9\u540e\u4e16\u8bd7\u6b4c\u4ea7\u751f\u4e86\u6df1\u8fdc\u5f71\u54cd\u3002
\u6210\u4e3a\u4e2d\u56fd\u6587\u5b66\u53f2\u4e0a\u7684\u7480\u74a8\u660e\u73e0\uff0c\u201c\u9038\u54cd\u4f1f\u8f9e\uff0c\u5353\u7edd\u4e00\u4e16\u201d\u3002\u201c\u8def\u6f2b\u6f2b\u5176\u4fee\u8fdc\u516e\uff0c\u543e\u5c06\u4e0a\u4e0b\u800c\u6c42\u7d22\u201d\uff0c\u5c48\u539f\u7684\u201c\u6c42\u7d22\u201d\u7cbe\u795e\uff0c\u6210\u4e3a\u540e\u4e16\u4ec1\u4eba\u5fd7\u58eb\u6240\u4fe1\u5949\u548c\u8ffd\u6c42\u7684\u4e00\u79cd\u9ad8\u5c1a\u7cbe\u795e\u3002

\u5c48\u539f\u7684\u4f5c\u54c1\u662f\u4ed6\u575a\u6301\u201c\u7f8e\u653f\u201d\u7406\u60f3\uff0c\u4e0e\u8150\u673d\u7684\u695a\u56fd\u8d35\u65cf\u96c6\u56e2\u8fdb\u884c\u6597\u4e89\u7684\u5b9e\u5f55\u3002\u4ed6\u7684\u201c\u7f8e\u653f\u201d\u7406\u60f3\u8868\u73b0\u5728\u4f5c\u54c1\u4e2d\uff0c\u5c31\u662f\u201c\u4e3e\u8d24\u800c\u6388\u80fd\u516e\uff0c\u5faa\u7ef3\u58a8\u800c\u4e0d\u9887\u201d(\u300a\u79bb\u9a9a\u300b)\u3002\u6240\u8c13\u201c\u4e3e\u8d24\u6388\u80fd\u201d\uff0c\u5c31\u662f\u4e0d\u5206\u8d35\u8d31\uff0c\u628a\u771f\u6b63\u6709\u624d\u80fd\u7684\u4eba\u9009\u62d4\u4e0a\u6765\u6cbb\u7406\u56fd\u5bb6\uff0c\u53cd\u5bf9\u4e16\u537f\u4e16\u7984\uff0c\u9650\u5236\u65e7\u8d35\u65cf\u5bf9\u6743\u4f4d\u7684\u5784\u65ad\u3002\u4ed6\u8fd8\u4ee5\u5974\u96b6\u5085\u8bf4\u3001\u5c60\u592b\u5415\u671b\u3001\u5546\u8d29\u5b81\u621a\u7684\u5386\u53f2\u4e8b\u8ff9\u4e3a\u4f8b\uff0c\u8bf4\u660e\u4e86\u4e0d\u62d8\u8eab\u5206\u9009\u62d4\u4eba\u624d\u7684\u5408\u7406\u6027\u3002\u6240\u8c13\u201c\u5faa\u7ef3\u58a8\u800c\u4e0d\u9887\u201d\uff0c\u5c31\u662f\u4fee\u660e\u6cd5\u5ea6\uff0c\u5373\u6cd5\u4e0d\u963f\u8d35\uff0c\u9650\u5236\u65e7\u8d35\u65cf\u7684\u79cd\u79cd\u7279\u6743\u3002

\u4ed6\u575a\u97e7\u4e0d\u62d4\uff0c\u70ed\u7231\u7956\u56fd\u548c\u4eba\u6c11\uff0c\uff0c\uff0c\u6709\u70b9\u50cf\u6709\u77e5\u8bc6\u7684\u6124\u9752\uff0c\u8fd9\u4e2a\u662f\u4e2a\u4eba\u7406\u89e3

关键词:屈原主要思想倾向 楚民族文化 楚民族精神 爱楚国 忠楚君 殉道精神

关于屈原主要思想倾向的不同看法�

关于屈原的主要思想倾向,从古到今有一种似乎成为定论的看法。

司马迁在《屈原贾生列传》中评价屈原及其作品时说:“国风好色而不淫,小雅怨诽而不乱 ,若《离骚》者,可谓兼之矣。上称帝喾,下道齐桓,中述汤武,以刺世事。明道德之广崇 ,治乱世之条贯,靡不毕见。”这里把屈原的作品《离骚》直接和儒家经典——《诗经》联系在一起。而称尧舜、述汤武,又自然使人联想到那位言必称尧舜的孟老夫子。由此开始 ,屈原便披上了儒家思想的外衣。� 至东汉王逸则谓:“夫《离骚》之文,依托五经以立 义。”①南朝刘勰在《辨骚》中尽管提出了屈原作品中的“诡异”、“谲怪”、“狷狭” 、“荒淫”四者异乎经典,但仍然强调说:“观兹四者,同于风雅者也”。

到南宋时朱熹在 其《楚辞集注离骚序》中提出:“楚辞寓情草木,托意男女,以及游观之适者,变风之流也 。其序事陈情,感今怀古,以不忘乎君臣之义者,变雅之类也。至于语方冥昏而越礼、摅怨 愤而失中,则风雅之再变矣。其祭祀歌舞之盛,则几乎颂,而其变也又有甚焉。”朱熹虽然比刘勰进了一步,指出其“托意男女”、“感今怀古”、“语言冥昏而越礼”、“摅怨愤而失中”,这些都不同于《诗经》,但仍然脱离不了“变风”、“变雅”、“风雅之再变”、 “其变又甚焉”。总之,万“变”不离其宗,最后还是归到儒家经典——《诗经》上去。

直到现代尽管对屈原和《楚辞》的研究已大大地进步了,但屈原的主要思想倾向属于儒家 ,《楚辞》继承了《诗经》现实主义传统的说法,仍占统治地位。� 郭沫若在《屈原的时代》中说:“屈原的思想上便是受了儒家的影响,尧舜等一系列的幻想 人物以及那些幻想人物演化出的哲人政治的思想,他是完全接受了。”唐�在《人民的诗人——屈原》一文中也说:“屈原的思想比较接近于儒家”。何其芳在其《屈原和他的作品》 一文中则更明确地说过:“屈原明白地说出了他的理想的政治就是尧舜禹汤文武那样的政治 。”“他抱有政治理想,这种理想大致和孔丘、孟轲为代表的儒家学说相近。”�

综上所述,关于屈原的主要思想倾向属于儒家,这似乎已经是个千古定论了。� 但是,笔者认为,假如我们能从另一个角度研究一下屈原及其作品,那么我们就会发现屈原的主要思想倾向并不属于儒家。他以其作品及人品呈现出一种遗世独立的思想性格,这就是: 热爱楚国,忠于楚君,虽九死而不悔。这种殉道精神,同儒家的思想传统是大异其趣的。

独特的文化与独特的思想

屈原(约前340年——约前278年)生活在战国时期社会大变革、各种思想流派空前繁荣的百家争鸣时代。他“博闻强志,明于治乱,娴于辞令”�②对各家都有所了解,也在不同程度上受其影响,但又不同于各家。他积极用世象儒家,但儒家没有他那种坚贞彻底的爱国 精神,孔子曾提出:“用之则行,舍之则藏”�③,孟子也说:“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④,而且孔、孟二人最后也都是“舍之藏”、“独善身”;他主张修明法度似法家 ,但他没有法家那种非先王、法后王的鲜明态度;他举贤授能如墨家,但他并不主张兼爱非攻; 他主张合纵联齐抗秦,但并不象纵横家那样摇唇鼓舌,朝秦暮楚。他和道家同产于楚国,他的作品许多神怪思想与浪漫主义想象和《庄子》同出一源,不谋而合,但他却没有道家那种消极避世的 思想。我们不能片面地根据某一方面就肯定屈原的思想倾向,但也必须看到当时各家思想或 多或少地给了屈原一定的影响,因而形成了他自己独特的思想倾向。

应该看到,屈原是作为伟大的诗人而不是作为政治家出现在历史舞台上的——尽管他曾从政并有远大的政治报负。所以我们在研究他的思想的时候,必须立足于他的作品。屈原在他的伟 大诗篇里所表现出的热爱故乡、热爱自己的民族、热爱自己国家的思想情感以及浓厚的忠君 思想,是当时诸子百家所不具有的,而这一点恰恰是他思想的最大特色。这种思想性格主要 来自楚人的独特传统和文化。

� 偏处一隅的楚国,其民族传统和北方中原民族是迥然有别的。而自认为正统的中原民族则把楚人称为“南蛮鸹舌之人”。翻开《左传》一部春秋史,也就是代表中原的齐、 晋和南方的楚国的争霸史。齐桓称霸有“召陵之盟”,晋文称霸有“城濮之战”,谁遏制了楚国势力向中原发展,甚至打败了楚国,谁就是中原霸主。春秋中原霸主的“尊王攘夷”, 主要予头是针对楚国,实际上就是“尊王攘楚”。而楚民族本身则是一个顽强自主、奋发 有为的民族。它不甘心受中原民族的压抑和侮辱,坚持与之抗衡,力求发展。从《诗经·商 颂·殷武》中可以看到,早在殷商时期就有“挞彼殷武,奋伐荆楚”的记载,反映了楚民族和殷民族的斗争。又据《左传》记载,在西周初期,就有“昭王南征而不复�⑤的事件。在 芈姓王族的领导之下,楚民族迅速发展壮大,至春秋时期,楚尽灭汉阳诸姬,直至问鼎中原 ,而且直以“我蛮夷也”自居,公然与中原共主周王对抗,竟自称王。延续至战国时代,吞吴灭越,成为当时七雄中幅员最为辽阔的国家。由于楚国处于和中原民族对立的地位,其政 治军事制度、文化传统、风俗民情、民族心理等方面,都与中原民族有着明显的不同。如官名上的“令尹”、“左徒”;军事编制中的“广”、“偏”、“两”;衣冠服饰上的“南冠 ”、“楚服”;音乐舞蹈上的“南音”、“楚歌”、“楚舞”;风俗信仰上的“巫风”、“ 淫祀”;文化传统上的典籍《三愤》、《五典》、《八索》等等。正是由于楚民族和中原民 族的不同,有其相对独立的民族心理、心族特点和民族传统,所以中原显学儒、墨、法诸家 对楚国影响比之中原各国来说,要小得多和慢得多,而相对来说道家产生于楚国,和屈原有 着 同一渊源。这就是为什么屈原作品中与儒、法、墨三家一致者少,而无论是引神话、历史故事 、人物、浪漫主义色彩以至很多语句方面与《庄子》不谋而合的重要原因之一。了解了这一 ,我们就会明白屈原作品为什么对楚民族、对故乡有那样深厚的感情;为什么会有那些和中原文化的现实主义不同的大量的神话传说、丰富而诡异的想象,并由此形成了中原文化所没有的强烈的浪漫主义色彩;为什么会那样“书楚语、作楚声、记楚地、名楚物”,具有鲜明的楚地特色。以屈原作品为代表的《楚辞》,是当时中国南方楚民族文化的代表,而不是当时整个中国文化的代表,因为产生它的基础是楚民族传统的特点而不是南北文化融合的特点。而作为这一作品的作者——屈原,他的独特的思想性格也主要是对楚民族传统文化 的继承和发展。

高洁的人品与灿烂的作品

屈原的出身、地位,对其思想性格的形成有着重要的影响。屈、昭、景是楚国三大贵族姓氏,其中屈氏尤为源远流长,从楚武王子莫敖屈瑕开始,屈氏按楚国的世卿制几乎是世居要职,如屈重、屈完、屈建、屈匈等,或为将军、或为令尹,都见诸史书。与王同姓, 又为楚之世臣,与国同休戚,这一点对屈原忠君爱国思想的形成是起直接作用的。《离骚》 开篇即说:“帝高阳之苗裔兮,朕皇考曰伯庸”,这正是珍视自己的贵族出身、地位,并把自己的命运同楚王、国家紧紧联系在一起的重要表现。

楚国的世卿重臣对楚王、对国家、对民 族有着高度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屈原的远祖屈瑕在伐罗兵败后自缢于荒谷;城濮之战后令尹子玉自裁;鄢陵之战后司马子反自决;吴越之战左司马沈尹戌的自刭等等,这种对国家、 对 民族的高度责任感,为同时期其他国家所罕见。还有申包胥的哭秦廷,以及只是世为乐官的 钟仪的“南冠”、“南音”,无不表现出那种极度忠于楚王、忠于国家、忠于楚民族的精神 。屈原曾为三闾大夫,负责贵族的教育,而他本身又是极端珍视自己出身地位的人,所以那种忠楚王、忠国家、忠民族的精神他是直接继承了。在整个楚民族中,忠于楚王、楚国以及强烈的民族感情,有着悠久的传统和突出表现,它不仅体现在屈原以前的时代,就是在楚国 灭亡以后,仍然流传着“楚虽三户、亡秦必楚”的民谚,而秦末陈涉、吴广、项羽、刘邦等 农民起义过程中,或者号为“张楚”,或者以“楚怀王孙心”、“楚将项燕”为号召,最后 到底是楚人亡秦。直到汉初,楚歌、楚舞、楚辞以及发源于楚地的黄老思想仍然在全国上下占有主要地位。楚民族精神的影响可谓深远矣。而屈原这位伟大的诗人,就是楚文化和楚民 族精神的光辉代表。

屈原生活在战国时期楚国由盛到衰的重要转折时期,他以诗人所特有的敏感,感受到了那个时代的脉搏,预感到大厦将倾。出于对国家命运的担忧,出于对楚王的一片忠心,出于对国家民族的高度责任感,他始之以政治改革的呐喊,继之以悱恻缠绵的哀吟,最后自沉汨罗, 以生命来殉自己的国家和民族。屈原诗篇中那种对邪恶势力的抗争,对进步理想的坚持,对国家民族的忧心,正是楚民族文化光辉传统和精神在屈原身上的体现。屈原的人格和他的思想性格正如他在《桔颂》中歌颂的“桔”那样,受命于天地,生长在南方,深深扎根于楚民 族文化 传统的土壤之中,是那样的“不迁”而“难徙”。

综上所述,屈原的主要思想倾向不是儒家,而是植根于楚民族文化和楚民族精神中的以楚国 、楚君为特定对象的忠君爱国思想以及为强烈的历史使命感所鼓舞的“虽九死而不悔”的殉道精神。

屈原的生平和思想 屈原(约公元前339—约前278),战国时期的楚国诗人、政治家,“楚辞”的创立者和代表作者。20世纪,曾被推举为世界文化名人而受到广泛纪念。 屈原的身世记载屈原身世的材料,以《史记·屈原列传》较早而具体。司马迁之前,贾谊在贬谪长沙途经湘水时,曾作赋以吊屈原。文中引用了屈原《离骚》及《九章》中的一些篇章,转述屈原的思想和遭遇,与《史记》所载完全契合。和司马迁同时代而年辈稍早的有东方朔作《七谏》,庄(东汉人避讳作严)忌作《哀时命》,都是摹仿屈原的作品,文中所述屈原的思想和遭遇,也与《史记》所述相接近,所以《史记》所载屈原事迹是基本可信的。当然,传中也有偶然失叙或史实错记之处。 近代少数学者对屈原的存在表示怀疑的说法是缺乏根据的。 《屈原列传》说屈原名平,字原。而《离骚》中则自称名正则,字灵均,这是前者的转写化名。“正则”与“灵均”是平和原二字的引申义。 关于屈原的出生年月日,《离骚》中自述:“摄提贞于孟陬兮,惟庚寅吾以降。”对此有不同解释,大致可分两说:一是王逸说,他认为“摄提”是“摄提格”的省称,屈原生于“太岁在寅,正月始春,庚寅之日”,即寅年寅月寅日;二是朱熹说,他认为“摄提”是天上星座名,并不说明什么年份,两句只是说屈原生于寅月寅日,但年份不明。二说之中,王逸说更为流行,但因所据历法不同,结论各异。浦江清推定屈原于楚威王元年(公元前339)正月十四日生,这一结论较为精细。 屈原的远祖是颛顼高阳氏,应是夏氏族的一部分。据《史记·楚世家》说,高阳氏六代孙名季连,是楚的创业始祖,姓。周成王时,季连的曾孙熊绎受封于楚,居丹阳(今湖北秭归),传至熊通(一作达),就是楚武王。其子瑕,封采邑于屈,子孙就以屈为氏,所以屈是楚国姓的分支。自春秋以来,屈姓历世都担任楚国的显要职位,担任高级官职莫敖的有屈重、屈完、屈荡(前后两见)、屈到、屈建、屈生等,多半是父子相传。 屈原的父亲,《离骚》中称其名为伯庸,可能也是化名。另外,传说中屈原还有一姊。 屈原所得姓的屈地,今已很难确指在何处。屈原故里只能据汉以后各家之说来推断,诸说中以丹阳秭归的传说为最多。丹阳即楚始封之地。郦道元《水经注·江水注》引袁山松《宜都记》说:“秭归,盖楚子熊绎之始国而屈原之乡里也,原田宅于今具存”,“秭归县东北数十里有屈原旧田宅,虽畦堰縻漫,犹保原田之称也。县北一百六十里有屈原故宅,累石为室基,名其地曰乐平里。宅之东北六十里有女媭庙,捣衣石犹存。”这是汉魏以来关于屈原故里的最具体的说法。 屈原的政治活动屈原是战国时期楚国重要政治家。他的一生在激烈复杂的政治斗争中度过。了解他的政治活动经历,是研究屈原思想和文学成就的重要前提。 自屈瑕任莫敖后,这个职位几乎全由屈氏子孙世袭。其职位仅次于令尹。《屈原列传》说屈原曾为楚怀王左徒。据现有史料可以考知的战国时期担任过楚左徒的,仅屈原与春申君二人。春申君以左徒升为令尹,与楚旧制莫敖升为令尹相同。而从《屈原列传》所载屈原在内政、外交方面担负的职责来看,左徒亦与莫敖职位相当,可能就是春秋时代的莫敖。屈原与怀王同祖,他当左徒,是以宗亲而任重臣。 屈原在政治上的活动,据《屈原列传》所载,并用屈原作品相印证,主要有:内政方面辅佐怀王,议论国事及应对宾客,起草宪令及变法;外交方面参加合纵派与秦斗争,两度出使于齐。 屈原的政治活动是和当时历史发生变革的情况相联系的。春秋时期周王朝的统治制度已不能适应社会形势发展的要求,诸侯国家都已自成中心,相互争霸,楚国的形势与中原各国有相似之处,并由于地理和政治上的有利条件,发展成新兴大国。战国时期,各诸侯国先后实行了不同程度的改革,经过长期兼并,形成了七雄并峙的新局面,其中又以秦、楚为最强。 屈原辅佐楚怀王,正在七雄激烈争斗之时。屈原起初很受怀王信任重用,怀王让他“造为宪令”,即主持国家政令的起草、宣布等事项。“宪令”涉及推行变法之事。楚国在悼王时,已有吴起变法的先例。怀王初年,也想有一番作为,曾争到合纵之长,因而屈原希望变旧更新,一度受到怀王的支持。可是,楚国的变法本来就不够彻底,政权主要掌握在贵族重臣手中,他们为了保持个人禄位而反对变法。 当时楚国朝廷中佞臣充斥,与屈原同列的有上官大夫。他心怀嫉妒,与屈原争宠,屈原起草宪令未定,上官大夫欲夺其稿,屈原不予,他就向怀王进谗言,说:“王使屈平为令,众莫不知。每一令出,平伐其功,曰以为非我莫能为也。”怀王庸懦昏聩,不加辨明,就怒疏屈原。屈原的被疏远,根本原因在于他的政治改革计划触犯了贵族利益,遭到旧贵族们的中伤打击。 屈原和旧贵族集团的斗争,还表现在对外政策上。屈原分析了当时形势,坚决主张联合齐国、抗击秦国的策略,这是对楚国有利的正确策略,怀王曾采纳他的主张,并派他出使齐国。屈原被疏远后,秦国派张仪出使楚国,以土地诱惑楚怀王。目光短浅的怀王就改变了对外政策,采取绝齐亲秦方针,结果使楚国在政治上、外交上吃了大亏。怀王恼怒,又轻率出兵伐秦。由于没有齐国的支援,被秦国打得大败,还丧失了汉中之地。在危殆的形势下,屈原曾被怀王再次派往齐国,以图修复两国交好。但不久,秦昭王又提出秦楚两国联姻,要与楚王会面,屈原谏阻说:“秦,虎狼之国,不可信,不如无行!”怀王之子子兰却劝怀王去秦,说:“奈何绝秦欢?”怀王终于去了秦国,果然被扣留,最后客死于秦。当时屈原已被逐出朝廷,流放到汉北地区。 楚怀王死了以后,长子顷襄王继位,以其弟子兰为令尹。当时,楚国人都责怪子兰劝怀王入秦的过错,所以,屈原受到广泛的同情。但子兰非但不思其过,反而唆使上官大夫向顷襄王诽谤屈原。顷襄王在一怒之下,再次把屈原流放到江南地区。大约此时郢都在庄暴郢之后,“百姓震愆”,“民离散而相失”,他只得去故乡而就远。辗转流离在沅、湘一带大概有九年之久。他远离故国,又无职位,对于国家、宗族之事只有悲叹而已。于是,他又慢慢地顺着沅江,向长沙走去。屈原回楚都既不可能,远游、求贤又不成,这时他“被发行吟泽畔,颜色憔悴,形容枯槁”。最后,在无可奈何之际,他自沉于汨罗江中,以明其忠贞爱国之怀。 除左徒外,屈原还曾担任过“三闾大夫”一职。三闾即楚宗室昭、屈、景三姓聚居之所,三闾大夫应当就是春秋、战国以来晋、鲁等国的公族大夫,职务是管理宗族事务,教育贵族子弟,汉代的宗正与之相当。屈原之为三闾大夫,肩负着教育宗族胄子的重任。这在《离骚》中有很清楚的表述:“余既滋兰之九畹兮,又树蕙之百亩,畦留夷与揭车兮,杂杜衡与芳芷,冀枝叶之峻茂兮,愿竢时乎吾将刈。”他为培养后备人材付出了大量心血,但结果却是“兰芷变而不芳,荃蕙化而为茅”,他辛勤培育的一批人,竟变成了反对自己的敌对力量,使他感到极大的苦痛。 屈原的思想和创作屈原学识渊博。他对天文、 地理、礼乐制度、周以前各代的治乱兴衰和一些重要的历史传说,都很熟悉;对于春秋以来各大国的历史和一些重要人物,也很了解;而对楚国先王的创业史,尤为精熟。在这广阔的领域里,他总结了许多经世治平之理,提出了深刻的见解。在屈原的作品中,随处都表现出强烈的忧国忧民、忠君致治的思想感情。 他的政治理想的内容就是“美政”,即圣君贤相的政治。他认为只有圣君贤相才能改变楚国的政治和社会的现实,使楚国强大起来。他热烈颂扬古代的圣君如尧、舜、禹、汤、后稷、文王以及齐桓、晋文和楚之三后等,热烈颂扬古代的贤臣如伊尹、傅说、吕望、周公、宁戚、箕子、介子、比干、伯夷、叔齐、伍子胥及楚之子文等。他还用对比的方法讲一些非圣之君如桀、纣、羿、寒浞、浇等。他想通过对比来说明圣君贤相的重要,并借以说明楚无圣君贤相的危险性,这些都是针对现实而发的。“彼尧舜之耿介兮,既遵道而得路”(《离骚》),耿介,意即光明正大,是屈原对国君的最高要求。所谓贤臣,则以伊、傅、吕、宁为楷模,而不以贵胄为对象。这就是主张任人唯贤,反对任人唯亲的意思,屈原在讲到贤臣时,往往用忠贞、忠诚、忠信这些语辞。屈原本人就是在忠君爱国的思想支配下,敢于坚持真理,不向邪恶势力低头:“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离骚》)古代贤臣“忠”的美德在他身上有充分的表现。 屈原“美政”的另一基本内容就是民本思想。这在他的作品中有很清晰的表述。他在《离骚》《九章》等作品中反复谈到“民”的问题,“皇天无私阿兮,览民德焉错辅。夫惟圣哲之茂行兮,苟得用此下土”;“瞻前而顾后兮,相观民之计极”(《离骚》);“愿摇起而横奔兮,览民尤以自镇”(《九章·抽思》)。这实际上是古代所谓“天视自我民视,天听自我民听”(《孟子·万章》引)思想的发展。所谓圣君贤相,所谓美政,就是要看能否解决民生疾苦问题,能否致民于康乐之境。 屈原的作品,根据刘向、刘歆父子的校定和王逸的注本,有25篇,即《离骚》1篇,《天问》1篇,《九歌》11篇,《九章》9篇,《远游》《卜居》《渔父》各1篇。据《史记·屈原列传》司马迁语,还有《招魂》1篇。有些学者认为《大招》也是屈原作品;但也有人怀疑《远游》以下诸篇及《九章》中若干篇章非出自屈原手笔。大体说来,《离骚》《天问》《九歌》可以作为屈原作品三种类型的代表。《九章》《远游》《卜居》《渔父》《招魂》《大招》,其内容与风格可与《离骚》列为一组,大都是有事可据,有义可陈,重在表现作者内心的情愫。《离骚》是屈原以自己的理想、遭遇、痛苦、热情以至整个生命所熔铸而成的宏伟诗篇,其中闪耀着鲜明的个性光辉,是屈原全部创作的重点。《天问》是屈原根据神话、传说材料创作的诗篇,着重表现作者的学术造诣及其历史观和自然观。《九歌》是楚国祀神乐曲,经屈原加工、润色而成,在人物感情的抒发和环境气氛的描述上,充满浓厚的生活气息。然而是代人或代神表述,并非作者自我抒情,它更多地显示了南楚文学传统的痕迹。《离骚》一组,《九歌》一组,构成了屈原作品的基本风格。 屈原作品和神话有密切关系。许多虚幻的内容就是承袭神话发展而来的。屈原又是关注现实的诗人,作品里反映了现实社会中的种种矛盾,尤以揭露楚国的黑暗政治最为深刻。 屈原作品的风貌和《诗经》明显不同。这与长江流域的民风和黄河流域的民风不同有关。当时,北方早已进入宗法社会,而楚地尚有氏族社会的遗风,民性强悍,思想活泼,不为礼法所拘。所以,抒写男女情思、志士爱国是如此直切,而使用的材料,又是如此丰富,什么都可以奔入笔底。写人神之恋,写狂怪之士,写远古历史传说,写与天神鬼怪游观,一切神都具有民间普通的人性,神也不过是超出常人的人而已。它们使作品显得色泽艳丽,情思馥郁,气势奔放。这样的作品,表现了与北方文学不同的特色。 从体制上看,屈原以前的诗歌,不管是《诗经》或南方民歌,大多是短篇,而屈原发展为长篇巨制。《离骚》一篇就有2 400多字。在表现手法上,屈原把赋、比、兴巧妙地糅合成一体,大量运用“香草美人”的比兴手法,把抽象的品德、意识和复杂的现实关系生动形象地表现出来。 在语言形式上,屈原作品突破了《诗经》以四字句为主的格局,每句五、六、七、八、九字不等,也有三字、十字句的,句法参差错落,灵活多变;句中句尾多用“兮”字,以及“之”“于”“乎”“夫”“而”等虚字,用来协调音节,造成起伏回宕、一唱三叹的韵致。总之,他的作品从内容到形式都有巨大的创造性。 屈原作品,在楚人建立汉王朝定都关中后,便产生了更大的影响,“楚辞”的不断传习、发展,北方的文学逐渐楚化。新兴的五、七言诗都和楚骚有关。汉代的赋作家无不受“楚辞”影响,汉以后“绍骚”之作,历代都有,作者往往用屈原的诗句抒发自己胸中的块垒,甚至用屈原的遭遇自喻,这是屈原文学的直接发展。此外,以屈原生平事迹为题材的诗、歌、词、曲、戏剧、琴辞、大曲、话本等,绘画艺术中如屈原像、《九歌图》、《天问图》等,也难以数计。所以鲁迅称屈原作品“逸响伟辞,卓绝一世”,“其影响于后来之文章,乃甚或在‘三百篇’以上”(《汉文学史纲要》)。

关键词:屈原主要思想倾向 楚民族文化 楚民族精神 爱楚国 忠楚君 殉道精神

关于屈原主要思想倾向的不同看法?

关于屈原的主要思想倾向,从古到今有一种似乎成为定论的看法。

司马迁在《屈原贾生列传》中评价屈原及其作品时说:“国风好色而不淫,小雅怨诽而不乱 ,若《离骚》者,可谓兼之矣。上称帝喾,下道齐桓,中述汤武,以刺世事。明道德之广崇 ,治乱世之条贯,靡不毕见。”这里把屈原的作品《离骚》直接和儒家经典——《诗经》联系在一起。而称尧舜、述汤武,又自然使人联想到那位言必称尧舜的孟老夫子。由此开始 ,屈原便披上了儒家思想的外衣。? 至东汉王逸则谓:“夫《离骚》之文,依托五经以立 义。”①南朝刘勰在《辨骚》中尽管提出了屈原作品中的“诡异”、“谲怪”、“狷狭” 、“荒淫”四者异乎经典,但仍然强调说:“观兹四者,同于风雅者也”。

到南宋时朱熹在 其《楚辞集注离骚序》中提出:“楚辞寓情草木,托意男女,以及游观之适者,变风之流也 。其序事陈情,感今怀古,以不忘乎君臣之义者,变雅之类也。至于语方冥昏而越礼、摅怨 愤而失中,则风雅之再变矣。其祭祀歌舞之盛,则几乎颂,而其变也又有甚焉。”朱熹虽然比刘勰进了一步,指出其“托意男女”、“感今怀古”、“语言冥昏而越礼”、“摅怨愤而失中”,这些都不同于《诗经》,但仍然脱离不了“变风”、“变雅”、“风雅之再变”、 “其变又甚焉”。总之,万“变”不离其宗,最后还是归到儒家经典——《诗经》上去。

直到现代尽管对屈原和《楚辞》的研究已大大地进步了,但屈原的主要思想倾向属于儒家 ,《楚辞》继承了《诗经》现实主义传统的说法,仍占统治地位。? 郭沫若在《屈原的时代》中说:“屈原的思想上便是受了儒家的影响,尧舜等一系列的幻想 人物以及那些幻想人物演化出的哲人政治的思想,他是完全接受了。”唐?在《人民的诗人——屈原》一文中也说:“屈原的思想比较接近于儒家”。何其芳在其《屈原和他的作品》 一文中则更明确地说过:“屈原明白地说出了他的理想的政治就是尧舜禹汤文武那样的政治 。”“他抱有政治理想,这种理想大致和孔丘、孟轲为代表的儒家学说相近。”?

综上所述,关于屈原的主要思想倾向属于儒家,这似乎已经是个千古定论了。? 但是,笔者认为,假如我们能从另一个角度研究一下屈原及其作品,那么我们就会发现屈原的主要思想倾向并不属于儒家。他以其作品及人品呈现出一种遗世独立的思想性格,这就是: 热爱楚国,忠于楚君,虽九死而不悔。这种殉道精神,同儒家的思想传统是大异其趣的。

独特的文化与独特的思想

屈原(约前340年——约前278年)生活在战国时期社会大变革、各种思想流派空前繁荣的百家争鸣时代。他“博闻强志,明于治乱,娴于辞令”?②对各家都有所了解,也在不同程度上受其影响,但又不同于各家。他积极用世象儒家,但儒家没有他那种坚贞彻底的爱国 精神,孔子曾提出:“用之则行,舍之则藏”?③,孟子也说:“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④,而且孔、孟二人最后也都是“舍之藏”、“独善身”;他主张修明法度似法家 ,但他没有法家那种非先王、法后王的鲜明态度;他举贤授能如墨家,但他并不主张兼爱非攻; 他主张合纵联齐抗秦,但并不象纵横家那样摇唇鼓舌,朝秦暮楚。他和道家同产于楚国,他的作品许多神怪思想与浪漫主义想象和《庄子》同出一源,不谋而合,但他却没有道家那种消极避世的 思想。我们不能片面地根据某一方面就肯定屈原的思想倾向,但也必须看到当时各家思想或 多或少地给了屈原一定的影响,因而形成了他自己独特的思想倾向。

应该看到,屈原是作为伟大的诗人而不是作为政治家出现在历史舞台上的——尽管他曾从政并有远大的政治报负。所以我们在研究他的思想的时候,必须立足于他的作品。屈原在他的伟 大诗篇里所表现出的热爱故乡、热爱自己的民族、热爱自己国家的思想情感以及浓厚的忠君 思想,是当时诸子百家所不具有的,而这一点恰恰是他思想的最大特色。这种思想性格主要 来自楚人的独特传统和文化。

? 偏处一隅的楚国,其民族传统和北方中原民族是迥然有别的。而自认为正统的中原民族则把楚人称为“南蛮鸹舌之人”。翻开《左传》一部春秋史,也就是代表中原的齐、 晋和南方的楚国的争霸史。齐桓称霸有“召陵之盟”,晋文称霸有“城濮之战”,谁遏制了楚国势力向中原发展,甚至打败了楚国,谁就是中原霸主。春秋中原霸主的“尊王攘夷”, 主要予头是针对楚国,实际上就是“尊王攘楚”。而楚民族本身则是一个顽强自主、奋发 有为的民族。它不甘心受中原民族的压抑和侮辱,坚持与之抗衡,力求发展。从《诗经·商 颂·殷武》中可以看到,早在殷商时期就有“挞彼殷武,奋伐荆楚”的记载,反映了楚民族和殷民族的斗争。又据《左传》记载,在西周初期,就有“昭王南征而不复?⑤的事件。在 芈姓王族的领导之下,楚民族迅速发展壮大,至春秋时期,楚尽灭汉阳诸姬,直至问鼎中原 ,而且直以“我蛮夷也”自居,公然与中原共主周王对抗,竟自称王。延续至战国时代,吞吴灭越,成为当时七雄中幅员最为辽阔的国家。由于楚国处于和中原民族对立的地位,其政 治军事制度、文化传统、风俗民情、民族心理等方面,都与中原民族有着明显的不同。如官名上的“令尹”、“左徒”;军事编制中的“广”、“偏”、“两”;衣冠服饰上的“南冠 ”、“楚服”;音乐舞蹈上的“南音”、“楚歌”、“楚舞”;风俗信仰上的“巫风”、“ 淫祀”;文化传统上的典籍《三愤》、《五典》、《八索》等等。正是由于楚民族和中原民 族的不同,有其相对独立的民族心理、心族特点和民族传统,所以中原显学儒、墨、法诸家 对楚国影响比之中原各国来说,要小得多和慢得多,而相对来说道家产生于楚国,和屈原有 着 同一渊源。这就是为什么屈原作品中与儒、法、墨三家一致者少,而无论是引神话、历史故事 、人物、浪漫主义色彩以至很多语句方面与《庄子》不谋而合的重要原因之一。了解了这一 ,我们就会明白屈原作品为什么对楚民族、对故乡有那样深厚的感情;为什么会有那些和中原文化的现实主义不同的大量的神话传说、丰富而诡异的想象,并由此形成了中原文化所没有的强烈的浪漫主义色彩;为什么会那样“书楚语、作楚声、记楚地、名楚物”,具有鲜明的楚地特色。以屈原作品为代表的《楚辞》,是当时中国南方楚民族文化的代表,而不是当时整个中国文化的代表,因为产生它的基础是楚民族传统的特点而不是南北文化融合的特点。而作为这一作品的作者——屈原,他的独特的思想性格也主要是对楚民族传统文化 的继承和发展。

高洁的人品与灿烂的作品

屈原的出身、地位,对其思想性格的形成有着重要的影响。屈、昭、景是楚国三大贵族姓氏,其中屈氏尤为源远流长,从楚武王子莫敖屈瑕开始,屈氏按楚国的世卿制几乎是世居要职,如屈重、屈完、屈建、屈匈等,或为将军、或为令尹,都见诸史书。与王同姓, 又为楚之世臣,与国同休戚,这一点对屈原忠君爱国思想的形成是起直接作用的。《离骚》 开篇即说:“帝高阳之苗裔兮,朕皇考曰伯庸”,这正是珍视自己的贵族出身、地位,并把自己的命运同楚王、国家紧紧联系在一起的重要表现。

楚国的世卿重臣对楚王、对国家、对民 族有着高度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屈原的远祖屈瑕在伐罗兵败后自缢于荒谷;城濮之战后令尹子玉自裁;鄢陵之战后司马子反自决;吴越之战左司马沈尹戌的自刭等等,这种对国家、 对 民族的高度责任感,为同时期其他国家所罕见。还有申包胥的哭秦廷,以及只是世为乐官的 钟仪的“南冠”、“南音”,无不表现出那种极度忠于楚王、忠于国家、忠于楚民族的精神 。屈原曾为三闾大夫,负责贵族的教育,而他本身又是极端珍视自己出身地位的人,所以那种忠楚王、忠国家、忠民族的精神他是直接继承了。在整个楚民族中,忠于楚王、楚国以及强烈的民族感情,有着悠久的传统和突出表现,它不仅体现在屈原以前的时代,就是在楚国 灭亡以后,仍然流传着“楚虽三户、亡秦必楚”的民谚,而秦末陈涉、吴广、项羽、刘邦等 农民起义过程中,或者号为“张楚”,或者以“楚怀王孙心”、“楚将项燕”为号召,最后 到底是楚人亡秦。直到汉初,楚歌、楚舞、楚辞以及发源于楚地的黄老思想仍然在全国上下占有主要地位。楚民族精神的影响可谓深远矣。而屈原这位伟大的诗人,就是楚文化和楚民 族精神的光辉代表。

屈原生活在战国时期楚国由盛到衰的重要转折时期,他以诗人所特有的敏感,感受到了那个时代的脉搏,预感到大厦将倾。出于对国家命运的担忧,出于对楚王的一片忠心,出于对国家民族的高度责任感,他始之以政治改革的呐喊,继之以悱恻缠绵的哀吟,最后自沉汨罗, 以生命来殉自己的国家和民族。屈原诗篇中那种对邪恶势力的抗争,对进步理想的坚持,对国家民族的忧心,正是楚民族文化光辉传统和精神在屈原身上的体现。屈原的人格和他的思想性格正如他在《桔颂》中歌颂的“桔”那样,受命于天地,生长在南方,深深扎根于楚民 族文化 传统的土壤之中,是那样的“不迁”而“难徙”。

综上所述,屈原的主要思想倾向不是儒家,而是植根于楚民族文化和楚民族精神中的以楚国 、楚君为特定对象的忠君爱国思想以及为强烈的历史使命感所鼓舞的“虽九死而不悔”的殉道精神。

因为时间有限,先将以前对于屈原的思想认识跟您探讨下,这里面观点可能由于本人的局限性,和知识面不够宽泛,不足之处请谅解。有机会大家可以一起探讨一下

屈原的生平和思想 屈原(约公元前339—约前278),战国时期的楚国诗人、政治家,“楚辞”的创立者和代表作者。20世纪,曾被推举为世界文化名人而受到广泛纪念。 屈原的身世记载屈原身世的材料,以《史记·屈原列传》较早而具体。司马迁之前,贾谊在贬谪长沙途经湘水时,曾作赋以吊屈原。文中引用了屈原《离骚》及《九章》中的一些篇章,转述屈原的思想和遭遇,与《史记》所载完全契合。和司马迁同时代而年辈稍早的有东方朔作《七谏》,庄(东汉人避讳作严)忌作《哀时命》,都是摹仿屈原的作品,文中所述屈原的思想和遭遇,也与《史记》所述相接近,所以《史记》所载屈原事迹是基本可信的。当然,传中也有偶然失叙或史实错记之处。 近代少数学者对屈原的存在表示怀疑的说法是缺乏根据的。 《屈原列传》说屈原名平,字原。而《离骚》中则自称名正则,字灵均,这是前者的转写化名。“正则”与“灵均”是平和原二字的引申义。 关于屈原的出生年月日,《离骚》中自述:“摄提贞于孟陬兮,惟庚寅吾以降。”对此有不同解释,大致可分两说:一是王逸说,他认为“摄提”是“摄提格”的省称,屈原生于“太岁在寅,正月始春,庚寅之日”,即寅年寅月寅日;二是朱熹说,他认为“摄提”是天上星座名,并不说明什么年份,两句只是说屈原生于寅月寅日,但年份不明。二说之中,王逸说更为流行,但因所据历法不同,结论各异。浦江清推定屈原于楚威王元年(公元前339)正月十四日生,这一结论较为精细。 屈原的远祖是颛顼高阳氏,应是夏氏族的一部分。据《史记·楚世家》说,高阳氏六代孙名季连,是楚的创业始祖,姓。周成王时,季连的曾孙熊绎受封于楚,居丹阳(今湖北秭归),传至熊通(一作达),就是楚武王。其子瑕,封采邑于屈,子孙就以屈为氏,所以屈是楚国姓的分支。自春秋以来,屈姓历世都担任楚国的显要职位,担任高级官职莫敖的有屈重、屈完、屈荡(前后两见)、屈到、屈建、屈生等,多半是父子相传。 屈原的父亲,《离骚》中称其名为伯庸,可能也是化名。另外,传说中屈原还有一姊。 屈原所得姓的屈地,今已很难确指在何处。屈原故里只能据汉以后各家之说来推断,诸说中以丹阳秭归的传说为最多。丹阳即楚始封之地。郦道元《水经注·江水注》引袁山松《宜都记》说:“秭归,盖楚子熊绎之始国而屈原之乡里也,原田宅于今具存”,“秭归县东北数十里有屈原旧田宅,虽畦堰縻漫,犹保原田之称也。县北一百六十里有屈原故宅,累石为室基,名其地曰乐平里。宅之东北六十里有女媭庙,捣衣石犹存。”这是汉魏以来关于屈原故里的最具体的说法。 屈原的政治活动屈原是战国时期楚国重要政治家。他的一生在激烈复杂的政治斗争中度过。了解他的政治活动经历,是研究屈原思想和文学成就的重要前提。 自屈瑕任莫敖后,这个职位几乎全由屈氏子孙世袭。其职位仅次于令尹。《屈原列传》说屈原曾为楚怀王左徒。据现有史料可以考知的战国时期担任过楚左徒的,仅屈原与春申君二人。春申君以左徒升为令尹,与楚旧制莫敖升为令尹相同。而从《屈原列传》所载屈原在内政、外交方面担负的职责来看,左徒亦与莫敖职位相当,可能就是春秋时代的莫敖。屈原与怀王同祖,他当左徒,是以宗亲而任重臣。 屈原在政治上的活动,据《屈原列传》所载,并用屈原作品相印证,主要有:内政方面辅佐怀王,议论国事及应对宾客,起草宪令及变法;外交方面参加合纵派与秦斗争,两度出使于齐。 屈原的政治活动是和当时历史发生变革的情况相联系的。春秋时期周王朝的统治制度已不能适应社会形势发展的要求,诸侯国家都已自成中心,相互争霸,楚国的形势与中原各国有相似之处,并由于地理和政治上的有利条件,发展成新兴大国。战国时期,各诸侯国先后实行了不同程度的改革,经过长期兼并,形成了七雄并峙的新局面,其中又以秦、楚为最强。 屈原辅佐楚怀王,正在七雄激烈争斗之时。屈原起初很受怀王信任重用,怀王让他“造为宪令”,即主持国家政令的起草、宣布等事项。“宪令”涉及推行变法之事。楚国在悼王时,已有吴起变法的先例。怀王初年,也想有一番作为,曾争到合纵之长,因而屈原希望变旧更新,一度受到怀王的支持。可是,楚国的变法本来就不够彻底,政权主要掌握在贵族重臣手中,他们为了保持个人禄位而反对变法。 当时楚国朝廷中佞臣充斥,与屈原同列的有上官大夫。他心怀嫉妒,与屈原争宠,屈原起草宪令未定,上官大夫欲夺其稿,屈原不予,他就向怀王进谗言,说:“王使屈平为令,众莫不知。每一令出,平伐其功,曰以为非我莫能为也。”怀王庸懦昏聩,不加辨明,就怒疏屈原。屈原的被疏远,根本原因在于他的政治改革计划触犯了贵族利益,遭到旧贵族们的中伤打击。 屈原和旧贵族集团的斗争,还表现在对外政策上。屈原分析了当时形势,坚决主张联合齐国、抗击秦国的策略,这是对楚国有利的正确策略,怀王曾采纳他的主张,并派他出使齐国。屈原被疏远后,秦国派张仪出使楚国,以土地诱惑楚怀王。目光短浅的怀王就改变了对外政策,采取绝齐亲秦方针,结果使楚国在政治上、外交上吃了大亏。怀王恼怒,又轻率出兵伐秦。由于没有齐国的支援,被秦国打得大败,还丧失了汉中之地。在危殆的形势下,屈原曾被怀王再次派往齐国,以图修复两国交好。但不久,秦昭王又提出秦楚两国联姻,要与楚王会面,屈原谏阻说:“秦,虎狼之国,不可信,不如无行!”怀王之子子兰却劝怀王去秦,说:“奈何绝秦欢?”怀王终于去了秦国,果然被扣留,最后客死于秦。当时屈原已被逐出朝廷,流放到汉北地区。 楚怀王死了以后,长子顷襄王继位,以其弟子兰为令尹。当时,楚国人都责怪子兰劝怀王入秦的过错,所以,屈原受到广泛的同情。但子兰非但不思其过,反而唆使上官大夫向顷襄王诽谤屈原。顷襄王在一怒之下,再次把屈原流放到江南地区。大约此时郢都在庄暴郢之后,“百姓震愆”,“民离散而相失”,他只得去故乡而就远。辗转流离在沅、湘一带大概有九年之久。他远离故国,又无职位,对于国家、宗族之事只有悲叹而已。于是,他又慢慢地顺着沅江,向长沙走去。屈原回楚都既不可能,远游、求贤又不成,这时他“被发行吟泽畔,颜色憔悴,形容枯槁”。最后,在无可奈何之际,他自沉于汨罗江中,以明其忠贞爱国之怀。 除左徒外,屈原还曾担任过“三闾大夫”一职。三闾即楚宗室昭、屈、景三姓聚居之所,三闾大夫应当就是春秋、战国以来晋、鲁等国的公族大夫,职务是管理宗族事务,教育贵族子弟,汉代的宗正与之相当。屈原之为三闾大夫,肩负着教育宗族胄子的重任。这在《离骚》中有很清楚的表述:“余既滋兰之九畹兮,又树蕙之百亩,畦留夷与揭车兮,杂杜衡与芳芷,冀枝叶之峻茂兮,愿竢时乎吾将刈。”他为培养后备人材付出了大量心血,但结果却是“兰芷变而不芳,荃蕙化而为茅”,他辛勤培育的一批人,竟变成了反对自己的敌对力量,使他感到极大的苦痛。 屈原的思想和创作屈原学识渊博。他对天文、 地理、礼乐制度、周以前各代的治乱兴衰和一些重要的历史传说,都很熟悉;对于春秋以来各大国的历史和一些重要人物,也很了解;而对楚国先王的创业史,尤为精熟。在这广阔的领域里,他总结了许多经世治平之理,提出了深刻的见解。在屈原的作品中,随处都表现出强烈的忧国忧民、忠君致治的思想感情。 他的政治理想的内容就是“美政”,即圣君贤相的政治。他认为只有圣君贤相才能改变楚国的政治和社会的现实,使楚国强大起来。他热烈颂扬古代的圣君如尧、舜、禹、汤、后稷、文王以及齐桓、晋文和楚之三后等,热烈颂扬古代的贤臣如伊尹、傅说、吕望、周公、宁戚、箕子、介子、比干、伯夷、叔齐、伍子胥及楚之子文等。他还用对比的方法讲一些非圣之君如桀、纣、羿、寒浞、浇等。他想通过对比来说明圣君贤相的重要,并借以说明楚无圣君贤相的危险性,这些都是针对现实而发的。“彼尧舜之耿介兮,既遵道而得路”(《离骚》),耿介,意即光明正大,是屈原对国君的最高要求。所谓贤臣,则以伊、傅、吕、宁为楷模,而不以贵胄为对象。这就是主张任人唯贤,反对任人唯亲的意思,屈原在讲到贤臣时,往往用忠贞、忠诚、忠信这些语辞。屈原本人就是在忠君爱国的思想支配下,敢于坚持真理,不向邪恶势力低头:“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离骚》)古代贤臣“忠”的美德在他身上有充分的表现。 屈原“美政”的另一基本内容就是民本思想。这在他的作品中有很清晰的表述。他在《离骚》《九章》等作品中反复谈到“民”的问题,“皇天无私阿兮,览民德焉错辅。夫惟圣哲之茂行兮,苟得用此下土”;“瞻前而顾后兮,相观民之计极”(《离骚》);“愿摇起而横奔兮,览民尤以自镇”(《九章·抽思》)。这实际上是古代所谓“天视自我民视,天听自我民听”(《孟子·万章》引)思想的发展。所谓圣君贤相,所谓美政,就是要看能否解决民生疾苦问题,能否致民于康乐之境。 屈原的作品,根据刘向、刘歆父子的校定和王逸的注本,有25篇,即《离骚》1篇,《天问》1篇,《九歌》11篇,《九章》9篇,《远游》《卜居》《渔父》各1篇。据《史记·屈原列传》司马迁语,还有《招魂》1篇。有些学者认为《大招》也是屈原作品;但也有人怀疑《远游》以下诸篇及《九章》中若干篇章非出自屈原手笔。大体说来,《离骚》《天问》《九歌》可以作为屈原作品三种类型的代表。《九章》《远游》《卜居》《渔父》《招魂》《大招》,其内容与风格可与《离骚》列为一组,大都是有事可据,有义可陈,重在表现作者内心的情愫。《离骚》是屈原以自己的理想、遭遇、痛苦、热情以至整个生命所熔铸而成的宏伟诗篇,其中闪耀着鲜明的个性光辉,是屈原全部创作的重点。《天问》是屈原根据神话、传说材料创作的诗篇,着重表现作者的学术造诣及其历史观和自然观。《九歌》是楚国祀神乐曲,经屈原加工、润色而成,在人物感情的抒发和环境气氛的描述上,充满浓厚的生活气息。然而是代人或代神表述,并非作者自我抒情,它更多地显示了南楚文学传统的痕迹。《离骚》一组,《九歌》一组,构成了屈原作品的基本风格。 屈原作品和神话有密切关系。许多虚幻的内容就是承袭神话发展而来的。屈原又是关注现实的诗人,作品里反映了现实社会中的种种矛盾,尤以揭露楚国的黑暗政治最为深刻。 屈原作品的风貌和《诗经》明显不同。这与长江流域的民风和黄河流域的民风不同有关。当时,北方早已进入宗法社会,而楚地尚有氏族社会的遗风,民性强悍,思想活泼,不为礼法所拘。所以,抒写男女情思、志士爱国是如此直切,而使用的材料,又是如此丰富,什么都可以奔入笔底。写人神之恋,写狂怪之士,写远古历史传说,写与天神鬼怪游观,一切神都具有民间普通的人性,神也不过是超出常人的人而已。它们使作品显得色泽艳丽,情思馥郁,气势奔放。这样的作品,表现了与北方文学不同的特色。 从体制上看,屈原以前的诗歌,不管是《诗经》或南方民歌,大多是短篇,而屈原发展为长篇巨制。《离骚》一篇就有2 400多字。在表现手法上,屈原把赋、比、兴巧妙地糅合成一体,大量运用“香草美人”的比兴手法,把抽象的品德、意识和复杂的现实关系生动形象地表现出来。 在语言形式上,屈原作品突破了《诗经》以四字句为主的格局,每句五、六、七、八、九字不等,也有三字、十字句的,句法参差错落,灵活多变;句中句尾多用“兮”字,以及“之”“于”“乎”“夫”“而”等虚字,用来协调音节,造成起伏回宕、一唱三叹的韵致。总之,他的作品从内容到形式都有巨大的创造性。 屈原作品,在楚人建立汉王朝定都关中后,便产生了更大的影响,“楚辞”的不断传习、发展,北方的文学逐渐楚化。新兴的五、七言诗都和楚骚有关。汉代的赋作家无不受“楚辞”影响,汉以后“绍骚”之作,历代都有,作者往往用屈原的诗句抒发自己胸中的块垒,甚至用屈原的遭遇自喻,这是屈原文学的直接发展。此外,以屈原生平事迹为题材的诗、歌、词、曲、戏剧、琴辞、大曲、话本等,绘画艺术中如屈原像、《九歌图》、《天问图》等,也难以数计。所以鲁迅称屈原作品“逸响伟辞,卓绝一世”,“其影响于后来之文章,乃甚或在‘三百篇’以上”(《汉文学史纲要》)。

屈原的思想第一,以美政为理想的儒家色彩第二,同情最下层人民的民本思想第三,大无畏的批判精神详细请参考: http://www.mlcn.cn/miluo/200802/11590_7.html

  • 灞堝師鐨勬濇兂瑙傜偣鏄粈涔?
    绛旓細涓銆佺儹鐖辩鍥姐佷緷鎭嬫晠鍦燂紝琛ㄧ幇浜嗗鍥藉鍜屼汉姘戠殑娣卞帤鎰熸儏銆備簩銆佷互姘戞湰鎬濇兂涓哄熀纭锛屼富寮犳硶鍒讹紝鍙堥噸瑙嗕粊銆佷箟鐨勭編鏀銆備笁銆佹敞閲嶈嚜韬殑淇 娲 锛屽叿鏈変负瀹炵幇鏀挎不鐞嗘兂鈥滀節姝绘湭鎮斺濈殑澶ф棤鐣忕簿绁炪
  • 灞堝師鐨勬濇兂瑙傜偣鏄粈涔?
    绛旓細灞堝師鐨勬ф牸鐗瑰緛锛氱儹鐖辩鍥姐佸潥鎸佹涔夈佹复鏈涘厜鏄庛佸弽瀵归粦鏆楃殑鐞嗘兂涓庤姹銆傚眻鍘熺殑涓昏鎬濇兂鎰熸儏:瀵归闆风數鐨勫懠鍞や笌姝岄,琛ㄨ揪浜嗚瘲浜哄榛戞殫涓栫晫鐨勫己鐑堟劋鎳戝拰鍌瘉榛戞殫鐨勭儹鏈,涔熻〃杈句簡璇椾汉瀵瑰厜鏄庢湭鏉ョ殑鐑儓杩芥眰銆傚眻鍘熸槸涓浗鍘嗗彶涓婁竴浣嶄紵澶х殑鐖卞浗璇椾汉锛屼腑鍥芥氮婕富涔夋枃瀛鐨勫鍩轰汉锛屸滄杈炩濈殑鍒涚珛鑰呭拰浠h〃浣滃锛屽紑杈熶簡...
  • 鐢靛奖銆婂眻鍘熴灞堝師鐨涓绘棬鎬濇兂鏄粈涔?
    绛旓細灞堝師鐨勪富瑕佹濇兂鍊惧悜 妤氭皯鏃忔枃鍖 妤氭皯鏃忕簿绁 鐖辨鍥 蹇犳鍚 娈夐亾绮剧锛岀埍鍥芥儏鎬锛屽浗鐏厜澶嶆棤鏈涳紝宀傝兘鑻熸椿銆傚眻鍘熷叿浣撴濇兂鍙婃儏鎬鏍规嵁锛氭垬鍥芥椂鏈熺殑妤氭鐜嬪崄鍏勾锛堝叕鍏冨墠313骞达紝璺濈Е濮嬬殗缁熶竴涓浗绾︾櫨骞村墠锛夛紝鍦ㄦ鍥芥煇鍦帮紝涓烘鍥藉崡鍚庨儜琚栵紙鏈辫櫣楗帮級淇缓琛屽鐨勫ゴ闅朵滑锛屼笉鍫繊鍙楀畼鍏电殑娆哄帇鍜屽鍓诧紝鏉姝荤洃宸ョ殑澹叺锛...
  • 銆婄楠氥嬩腑灞堝師涓昏琛ㄨ揪浜嗕粈涔鎬濇兂鎰熸儏?
    绛旓細鍏ㄨ瘲鐨勪富棰樻濇兂锛屽嵆閫氳繃璇椾汉涓哄磭楂樼悊鎯宠屽鏂楃粓鐢熺殑鎻忓啓锛屽己鐑堝湴鎶掑彂浜嗕粬閬皸琚鐨勮嫤闂峰拰鐭涚浘鐨勫績鎯锛岃〃杈句簡浠栦负鍥界尞韬殑绮剧锛屼互鍙婁笌鍥藉鍚屼紤鎴氬叡瀛樹骸鐨勬繁鎸氱殑鐖卞浗涓讳箟鍜屽悓鎯呬汉姘戠殑鎰熸儏锛岃〃鐜颁簡浠栧媷浜庤拷姹傜湡鐞嗗拰鍏夋槑銆佸潥鎸佹涔夊拰鐞嗘兂鐨勪笉灞堜笉鎸犵殑鏂椾簤绮剧锛涘悓鏃舵繁鍒诲湴鎻湶浜嗕互妤氬悰涓洪鐨勬鍥借吹鏃忛泦鍥㈣厫鏈...
  • 灞堝師鐨勪富瑕佹濇兂???鎷滄墭浜嗗悇浣 璋㈣阿
    绛旓細缁间笂鎵杩,鍏充簬灞堝師鐨勪富瑕佹濇兂鍊惧悜灞炰簬鍎掑,杩欎技涔庡凡缁忔槸涓崈鍙ゅ畾璁轰簡銆 浣嗘槸,绗旇呰涓,鍋囧鎴戜滑鑳戒粠鍙︿竴涓搴︾爺绌朵竴涓嬪眻鍘熷強鍏朵綔鍝,閭d箞鎴戜滑灏变細鍙戠幇灞堝師鐨勪富瑕佹濇兂鍊惧悜骞朵笉灞炰簬鍎掑銆備粬浠ュ叾浣滃搧鍙婁汉鍝佸憟鐜板嚭涓绉嶉仐涓栫嫭绔嬬殑鎬濇兂鎬ф牸,杩欏氨鏄: 鐑埍妤氬浗,蹇犱簬妤氬悰,铏戒節姝昏屼笉鎮斻傝繖绉嶆畨閬撶簿绁,鍚屽剴瀹剁殑鎬濇兂浼犵粺鏄ぇ...
  • 灞堝師绮剧涓昏琛ㄧ幇鍦ㄥ摢浜涙柟闈?
    绛旓細2銆佽拷姹傜湡鐞嗭細浠庢斂鏈熼棿,灞堝師鍧氭寔涓捐搐鎺堣兘銆佷慨鏄庢硶搴︾瓑缇庢斂鎬濇兂锛屸滆櫧涔濇鑰岀姽鏈倲鈥濓紝琛ㄨ揪浜嗗潥鎸佺湡鐞嗙殑鐨勬棤绉佹棤鐣忋傛祦娴悗锛屼粛浠モ滆矾婕极鍏朵慨杩滃叜锛屽惥灏嗕笂涓嬭屾眰绱⑩濋摥蹇楋紝榧撳姳鑷繁銆傚悓鏃讹紝鍦ㄦ祦鏀炬湡闂翠粬杩樺啓灏变簡銆婂ぉ闂嬩竴涔︼紝杩炲悜鑻嶅ぉ鎻愬嚭172涓棶棰橈紝鍐嶆琛ㄧ幇浜嗗浼犵粺瑙傚康鐨勫ぇ鑳嗘鐤戝拰杩芥眰鐪熺悊鐨勭簿绁炪
  • 灞堝師绂婚獨鐨勪富棰鎬濇兂鍐呭鏄粈涔
    绛旓細鎶ㄥ嚮浠栦滑棰犲掓槸闈烇紝缁撳厷钀ョ锛岃皸瀹宠搐鑳斤紝閭伓璇浗鐨勭姜琛屻傘婄楠氥嬩綔涓洪暱绡囧法鍒讹紝鎵琛ㄧ幇鐨勬濇兂鍐呭鏋佸叾涓板瘜锛屼富瑕佸彲姒傛嫭涓轰袱涓柟闈備竴鏄弿杩颁簡璇椾汉鍜屽綋鏈濈粺娌昏呯殑鐭涚浘锛鍗崇悊鎯充笌鐜板疄鐨勫绔锛涗簩鏄弿杩颁簡璇椾汉蹇冪伒鐨勭棝鑻﹀拰绾犵粨锛屽嵆杩涘彇鍜岄闅愮殑鐭涚浘銆
  • 灞堝師鐨鐖卞浗琛ㄧ幇
    绛旓細1銆佸潥鎸佲滅編鏀库濈悊鎯筹紝鍧氭寔鏀归潻寮婃斂鏄灞堝師鐖卞浗涓讳箟绮剧鐨勬牳蹇冦2銆佷笉灞堜笉鎸狅紝涓庢伓鍔垮姏杩涜鍧氬喅鏂椾簤鏄眻鍘熺埍鍥戒富涔夌簿绁鐨勯噸瑕鏂归潰銆3銆佷互姘戜负鏈紝蹇у浗蹇ф皯鏄眻鍘熺埍鍥戒富涔夌簿绁炵殑鍔ㄥ姏銆4銆佸眻鍘熷師鏉ュ彈鍒板悰涓讳俊浠伙紝鏀挎不鎵嶈兘寰楀埌鍙戞尌锛屼絾鐢变簬鎬ф牸鍘熷洜璁╁皬浜虹殑鍧忚瘽寰楅烇紝娓愭笎澶卞幓鍚涚帇鐨勪俊浠汇傛嫇灞曪細灞堝師锛氬眻鍘熸槸...
  • 灞堝師鐨勬濇兂鏄粈涔
    绛旓細灞堝師鐨勬濇兂鍜屽垱浣滃眻鍘熷璇嗘笂鍗氥備粬瀵瑰ぉ鏂囥 鍦扮悊銆佺ぜ涔愬埗搴︺佸懆浠ュ墠鍚勪唬鐨勬不涔卞叴琛板拰涓浜閲嶈鐨勫巻鍙蹭紶璇,閮藉緢鐔熸倝;瀵逛簬鏄ョ浠ユ潵鍚勫ぇ鍥界殑鍘嗗彶鍜屼竴浜涢噸瑕佷汉鐗,涔熷緢浜嗚В;鑰屽妤氬浗鍏堢帇鐨勫垱涓氬彶,灏や负绮剧啛銆傚湪杩欏箍闃旂殑棰嗗煙閲,浠栨荤粨浜嗚澶氱粡涓栨不骞充箣鐞,鎻愬嚭浜嗘繁鍒荤殑瑙佽В銆傚湪灞堝師鐨勪綔鍝佷腑,闅忓閮借〃鐜板嚭寮虹儓鐨勫咖鍥藉咖姘...
  • 銆婂眻鍘熴嬩腑灞堝師鍏锋湁鍝簺鎬ф牸?灞堝師涓昏鎬濇兂鏄粈涔?
    绛旓細灞堝師鐨浣滃搧鏄粬鍧氭寔鈥滅編鏀库濈悊鎯筹紝涓庤厫鏈界殑妤氬浗璐垫棌闆嗗洟杩涜鏂椾簤鐨勫疄褰曘備粬鐨勨滅編鏀库濈悊鎯宠〃鐜板湪浣滃搧涓紝灏辨槸鈥滀妇璐よ屾巿鑳藉叜锛屽惊缁冲ⅷ鑰屼笉棰団(銆婄楠氥)銆傛墍璋撯滀妇璐ゆ巿鑳解濓紝灏辨槸涓嶅垎璐佃幢锛屾妸鐪熸鏈夋墠鑳界殑浜洪夋嫈涓婃潵娌荤悊鍥藉锛屽弽瀵逛笘鍗夸笘绂勶紝闄愬埗鏃ц吹鏃忓鏉冧綅鐨勫瀯鏂備粬杩樹互濂撮毝鍌呰銆佸睜澶悤鏈涖...
  • 扩展阅读:屈原跳河真实原因 ... 屈原的《问天》 ... 离骚中的屈原思想 ... 简析屈原的美政思想 ... 屈原思想的主要内容 ... 屈原的四种思想是 ... 屈原主要的人生经历 ... 屈原精神的内涵六个方面 ... 简单概述屈原的一生 ...

    本站交流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欢迎反馈与建议,请联系电邮
    2024© 车视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