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最早发现电 最早是谁发现电的?

\u8c01\u6700\u65e9\u53d1\u73b0\u5e76\u4f7f\u7528\u7535??

\u963f\u62c9\u4f2f\u4eba\u6700\u5148\u53d1\u73b0\u7684\u7535\uff0c\u963f\u62c9\u4f2f\u4eba\u53ef\u80fd\u662f\u6700\u5148\u4e86\u89e3\u95ea\u7535\u672c\u8d28\u7684\u65cf\u7fa4\u3002\u4ed6\u4eec\u4e5f\u53ef\u80fd\u6bd4\u5176\u5b83\u65cf\u7fa4\u90fd\u5148\u8ba4\u51fa\u7535\u7684\u5176\u5b83\u6765\u6e90\u3002\u65e9\u4e8e15\u4e16\u7eaa\u4ee5\u524d\uff0c\u963f\u62c9\u4f2f\u4eba\u5c31\u521b\u5efa\u4e86\u201c\u95ea\u7535\u201d\u7684\u963f\u62c9\u4f2f\u5b57 \u201craad\u201d\uff0c\u5e76\u5c06\u8fd9\u5b57\u7528\u6765\u79f0\u547c\u7535\u9cd0\u3002
\u5728\u5730\u4e2d\u6d77\u533a\u57df\u7684\u53e4\u8001\u6587\u5316\u91cc\uff0c\u5f88\u65e9\u5c31\u6709\u6587\u5b57\u8bb0\u8f7d\uff0c\u5c06\u7425\u73c0\u68d2\u4e0e\u732b\u6bdb\u6469\u64e6\u540e\uff0c\u4f1a\u5438\u5f15\u7fbd\u6bdb\u4e00\u7c7b\u7684\u7269\u8d28\u3002\u516c\u5143\u524d600\u5e74\u5de6\u53f3\uff0c\u53e4\u5e0c\u814a\u7684\u54f2\u5b66\u5bb6\u6cf0\u52d2\u65af\u505a\u4e86\u4e00\u7cfb\u5217\u5173\u4e8e\u9759\u7535\u7684\u89c2\u5bdf\u3002
\u4ece\u8fd9\u4e9b\u89c2\u5bdf\u4e2d\uff0c\u4ed6\u8ba4\u4e3a\u6469\u64e6\u4f7f\u7425\u73c0\u53d8\u5f97\u78c1\u6027\u5316\u3002\u8fd9\u4e0e\u77ff\u77f3\u50cf\u78c1\u94c1\u77ff\u7684\u6027\u8d28\u8fe5\u7136\u4e0d\u540c\uff1b\u78c1\u94c1\u77ff\u5929\u7136\u5730\u5177\u6709\u78c1\u6027\u3002\u6cf0\u52d2\u65af\u7684\u89c1\u89e3\u5e76\u4e0d\u6b63\u786e\u3002\u4f46\u540e\u6765\uff0c\u79d1\u5b66\u4f1a\u8bc1\u5b9e\u78c1\u4e0e\u7535\u4e4b\u95f4\u7684\u5bc6\u5207\u5173\u7cfb\u3002



\u6269\u5c55\u8d44\u6599
\u8d77\u7535\u73b0\u8c61\uff1a
1\u3001\u9759\u7535\u611f\u5e94
\u5bfc\u4f53\u4e2d\u7684\u7535\u8377\u5728\u5916\u7535\u573a\u7684\u4f5c\u7528\u4e0b\u5728\u5bfc\u4f53\u4e2d\u91cd\u65b0\u5206\u5e03\u7684\u73b0\u8c61\uff0c\u7531\u82f1\u56fd\u79d1\u5b66\u5bb6\u7ea6\u7ff0\u00b7\u574e\u901a\u548c\u745e\u5178\u79d1\u5b66\u5bb6\u7ea6\u7ff0\u00b7\u5361\u5c14\u00b7\u7ef4\u5c14\u514b\u5206\u522b\u57281753\u5e74\u548c1762\u5e74\u53d1\u73b0\u3002
2\u3001\u9759\u7535\u5c4f\u853d
\u5bf9\u4e8e\u4e00\u4e2a\u63a5\u5730\u7684\u7a7a\u8154\u5bfc\u4f53\uff0c\u5916\u63a5\u7535\u573a\u4e0d\u4f1a\u5f71\u54cd\u8154\u5185\u7684\u7269\u4f53\uff0c\u8154\u5185\u5e26\u7535\u4f53\u7684\u7535\u573a\u4e5f\u4e0d\u4f1a\u5f71\u54cd\u8154\u5916\u7684\u7269\u4f53\u3002\u9759\u7535\u5c4f\u853d\u7684\u5e94\u7528\u5f88\u5e7f\u6cdb\uff0c\u4f8b\u5982\u7535\u5b50\u4eea\u5668\u5916\u7684\u91d1\u5c5e\u7f51\u7f69\u3001\u7535\u7f06\u5916\u5c42\u5305\u88f9\u7684\u91d1\u5c5e\u76ae\u7b49\u90fd\u662f\u7528\u4e8e\u9632\u6b62\u5916\u90e8\u7535\u573a\u5bf9\u5185\u90e8\u7684\u5f71\u54cd\u3002\u9700\u8981\u6ce8\u610f\uff0c\u5982\u679c\u5916\u90e8\u7684\u7535\u573a\u662f\u4ea4\u53d8\u7535\u573a\uff0c\u5219\u9759\u7535\u5c4f\u853d\u7684\u6761\u4ef6\u4e0d\u518d\u6210\u7acb\uff0c\u53e6\u89c1\u7535\u78c1\u5c4f\u853d\u3002
\u53c2\u8003\u8d44\u6599\u6765\u6e90\uff1a\u767e\u5ea6\u767e\u79d1-\u7535

1、美国的科学家富兰克林最先发现电。

2、1732年,美国的科学家富兰克林(Benjamin Franklin,1706~1790)认为电是一种没有重量的流体,存在于所有物体中。当物体得到比正常份量多的电就称为带正电;若少于正常份量,就被称为带负电,所谓"放电"就是正电流向负电的过程(人为规定的),这个理论并不完全正确,但是正电、负电两种名称则被保留下来。此时期有关"电"的观念是物质上的主张。

3、富兰克林做了多次实验,并首次提出了电流的概念。富兰克林的这一说法,在当时确实能够比较圆满地解释一些电的现象,但对于电的本质的认识与我们的"两个物体互相磨擦时,容易移动的恰恰是带负电的电子"的看法却是相反。

4、1752年,他提出了风筝实验(据传,没有实际证据证明富兰克林做过此类实验。)。其他科学家在实验中,将系上钥匙的风筝用金属线放到云层中,被雨淋湿的金属线将空中的闪电引到手指与钥匙之间,证明了空中的闪电与地面上的电是同一回事。后来他根据这个原理,发明了避雷针。

5、富兰克林让别人做了多次实验,进一步揭示了电的性质,并提出了电流这一术语。富兰克林对电学的另一重大贡献,就是通过设计1752年著名的风筝实验,"捕捉天电",证明天空的闪电和地面上的电是一回事。

6、科学家用金属丝把一个很大的风筝放到云层里去。金属丝的下端接了一段绳子,另在金属丝上还挂了一串钥匙。当时富兰克林一手拉住绳子,用另一手轻轻触及钥匙。于是科学家立即感到一阵猛烈的冲击(电击),同时还看到手指和钥匙之间产生了小火花。而且科学家的手被弹开了,这个实验表明:被雨水湿透了的风筝的金属线变成了导体,把空中闪电的电荷引到手指与钥匙之间。一年后富兰克林总结制造出了世界上第一个避雷针。

扩展资料:

1、物质中的电效应是电学与其他物理学科(甚至非物理的学科)之间联系的纽带。物质中的电效应种类繁多,有许多已成为或正逐渐发展为专门的研究领域。比如:

2、电致伸缩、压电效应(机械压力在电介质晶体上产生的电性和电极性)和逆压电效应、塞贝克效应、珀耳帖效应(两种不同金属或半导体接头处,当电流沿某个方向通过时放出热量,而电流反向时则吸收热量)、汤姆孙效应(一金属导体或半导体中维持温度梯度,当电流沿某方向通过时放出热量,而电流反向时则吸收热量)、热敏电阻(半导体材料中电阻随温度变化而变化)等等。

3、对于各种电效应的研究有助于了解物质的结构以及物质中发生的基本过程,此外在技术上,它们也是实现能量转换和非电量电测法的基础。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电



远在2500 多年前,古希腊有一个叫塞利斯的人发现,用毛皮去摩擦琥珀(一种天然宝石),这块被摩擦过的琥珀能吸引一些像绒毛、麦秆等一些轻小的东西。那时候的人们无法解释这种现象,只好说:琥珀中存在一种特殊神力。他们把这种特殊神力称作“电”。这个词就是从希腊文的“琥珀”这个词演变而来的。

  公元1600 年,英国医生吉尔伯特(1544~1603)发现用摩擦的方法不但可以使琥珀具有吸引轻小物体的性质,而且还可以使不少别的物体如玻璃棒、硫磺、瓷、松香等具有吸引轻小物体的性质。他把这种吸引力称为“电力”。

  吉尔伯特是当时英国女王伊丽莎白一世的御医,也是一位有代表性的科学家。他受过医学教育,后定居伦敦,于1573 年开始做医生,为病人治病。由于他的医术比较高明,被召进皇宫,于1601 年做了英国女王伊丽莎白一世的保健医生。女王逝世后,他又被任命为詹姆斯一世国王的医生。在他行医期间,他又去从事物理学方面的研究。他做了多年的实验,发现了“电力”,“电吸引”等许多现象,并最先使用了“电力”、“电吸引”等专用术语,因此许多人称他是电学研究之父。他的主要著作《论磁石、磁体和地球大磁石》全面论述了对磁体和电吸引的全部研究工作。

  在吉尔伯特之后的200 年中,又有很多人做过多次试验,不断地积累对电的现象的认识。其中,1734 年法国人杜伐,做了一些用玻璃棒与丝绸摩擦、松香与毛皮摩擦的试验,在这些试验中,他发现有两种不同性质的电,一种是把玻璃捧用丝绸摩擦,玻璃棒能吸起像纸屑、木屑之类的轻小物体,这种吸引力称为带电现象。他将这根玻璃棒用丝线悬挂起来,再将另一根与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靠近它,发现这两根棒相互排斥,于是他就把玻璃棒带的电,称为“玻璃电”(即正电);另一种是把松香用毛皮摩擦也产生带电现象,把用毛皮摩擦过的松香靠近用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发现这两者相互吸引,于是他称松香所带的电为“松香电”(即负电)。这就是人们所讲的同性电相互排斥、异性电相互吸引的现象。杜伐发现了这些现象,也作了最早的理论解释。尽管这种解释很粗浅、带点形而上学的性质,但毕竟比不想去解释为好。

  此后,观看电的实验成为人们的一种娱乐。在欧洲几乎每一个国家都有一大批人以进行这种带电的实验和表演这些实验让人们观赏,赚钱谋生。1745年,普鲁士(德国的前身)的一位副主教克莱斯特做了一个很有趣的实验。他利用一根导线将摩擦起电装置上的电引向装有铁钉的玻璃瓶,使瓶子充电,当他的手触及铁钉时,突然感到猛烈的一击。这是一次放电现象,铁钉上聚集的电穿过人体(人体就是一种导体),使人感受到强烈的电的震动。

  1746 年,荷兰人莱顿在上述实验的启发下做成了莱顿瓶。什么是莱顿瓶?莱顿瓶是一个玻璃瓶,瓶的外面和瓶内均贴上像纸一样的银箔,把摩擦起电装置所产生的电用导线引到瓶内的银箔上面,而把瓶外壁的银箔接地,这样就可以使电在瓶内聚集起来。如果用一根导线把瓶内的银箔和瓶外壁的银箔连接起来,则产生放电现象,引起电火花,发生响声,并伴随着一种气味。

  古希腊的一位科学家亚里士多德在所著的《动物志》一书中曾描述过一种能够放电击毙小动物的电鳐。18 世纪中叶有人把这种鱼带到英国,引起当时生物学家很大的兴趣,当人用手去碰这种鱼的头部或身体的下部时,便会感到猛烈的一击(即电击),于是人们就想起了刚刚发明不久的莱顿瓶,它就像这种鱼一样,只要用导线把瓶内外的银箔连接起来,就可以放电、引起电击。此后,这种电击来自放电,便没有人怀疑了。尽管18 世纪初,人们已经发明了验电器,可以判断一个物体是否带电,但在当时人们仍往往用自己的身体去检验电是否存在,甚至有不少人以能受一次电击为荣。

  18 世纪中叶,在大洋彼岸的美国,大电学家富兰克林又做了多次实验,进一步揭示了电的性质,并提出了电流这一术语。富兰克林是第一个享有世界声誉的美国科学家,尽管他取得科学上的成就的时候美国还没有独立。他同时又是著名的社会活动家和政治家。在美国进行独立战争时期,他是积极的支持者和参加者。他是美国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时期著名纲领性文件《独立宣言》的三个起草人之一。他是1781 年美国和英国谈判的代表。他之所以取得这么大的成就,主要是靠自学得来的。他家境贫寒,幼年曾做过印刷业的学徒工人,尽管学徒工待遇低,工作劳累,但他却是一个“手里有一点小钱都花在书上”的人。他只要有一点空余时间就读书,在30 岁以前就已熟读了有名的物理学家波义尔和牛顿的著作。由于他勤奋学习,虽然没有进大学受高等教育,却在科学领域里有所作为,并获得了许多有名大学的荣誉学位。

  他于1753 年先后得到美国历史最悠久的大学——哈佛大学和耶鲁大学的荣誉学位。他还是新大陆第一个长期性的科学团体——美国哲学会的主要奠基人。

  富兰克林的第一个重大贡献,就是发现了“电流”。他在1747 年给朋友的一封信中提出关于电的“单流说”。他认为电是一种没有重量的流体,存在于所有的物体之中。如果一个物体得到了比它正常的份量更多的电,它就被称之为带正电(或“阳电”);如果一个物体少于它正常份量的电,它就被称之为带负电(或“阴电”)。根据富兰克林的说法,经常移动的是正电。

  所谓放电就是正电流向负电的过程。富兰克林的这个说法,在当时确实能够比较圆满地解释一些电的现象,但对于电的本质的认识与我们现在的看法却相反。现在的看法认为:两个物体互相摩擦的时候,容易移动的恰恰是带负电的电子,如果它们是导体,由于人本身也是导体,过剩的电子或短缺的电子很容易从导体(人体)传到地下或得到补偿,因而摩擦后不显电性。如果互相摩擦的物体都是绝缘体(即不导电的物体),经过摩擦,电子从一方移向另一方,于是双方就都带电了,一方带正电,一方带负电,二者电性相反,电量相同。

  富兰克林对电学的另一重大贡献,就是通过1752 年著名的风筝实验,“捕捉天电”,证明天空的闪电和地面上的电是一回事。他用金属丝把一个很大的风筝放到云层里去。金属丝的下端接了一段绳子,另外金属丝上还挂了一串钥匙。当时富兰克林一手拉住绳子,用另一手轻轻触及钥匙。于是他立即感到一阵猛烈的冲击(电击),同时还看到手指和钥匙之间产生了小火花。

  这个实验表明:被雨水湿透了的风筝的金属线变成了导体,把空中闪电的电荷引到手指与钥匙之间。这在当时是一件轰动一时的大事。很多人都在重复富兰克林的这一实验。为什么富兰克林的这一实验会引起这样的轰动?因为当时社会上对于雷电有一种恐惧心理,大多数人认为雷电是“上帝之火”,是天神发怒的表现。富兰克林在美国费城的实验惊动了教会,他们斥责他冒犯天威,是对上帝和雷公的大逆不道。然而,他仍然坚持不懈,而且在一年后制造出世界上第一个避雷针;终于制服了天电。由于教堂高高耸立的塔尖常被雷电所击,教会为了保护教堂,最终也不得不采用了这个“冒犯天威”的装置。以前电一直被人们当作一种娱乐手段,从此总算找到了实际的应用价值。

  富兰克林的这个实验,不仅在美国有很大的影响,而且影响到世界其他国家。1753 年,俄国科学家里希曼在屋顶上装了一根导线通到实验室,想用验电器来观察雷电现象。那时正逢雷雨交加,一个火球从上面传了下来,结果里希曼遭雷击而死亡。因此,富兰克林的风筝实验的影响,足以使每个电学家避免这种无谓的牺牲。

  电流现象的研究,对于人们深入研究电学和电磁现象有着重要的意义。

  现在我们知道,电流就是电荷向一定方向的移动。在金属导体中的电流是靠自由电子的运动来形成的。电流通过电路时,会产生许多新的效应。如电流通过电灯的时候,电灯就发热发光;电流通过电风扇的时候,电风扇就能转动。电流可使蓄电池充电;可带动电伽机作功??。这些现象表明,电流也是一种能量传输过程,电能可以通过各种特定的器件转化为其他形式的能量。

  电流可存在于固体、液体或气体中。雷电现象,就是人们最早注意到大气中的电流现象。富兰克林传奇式的风筝实验使人们了解到雷电和摩擦带电的关系。随着避雷针的发明,逐渐消除了人们对雷电的恐惧心理。但在18世纪末之前,人们对电流现象的认识也仅到此为止,基本上仍然是一无所知。

  那么,最早开始电流研究的是哪一位科学家呢?意大利的解剖学教授伽伐尼(1737~1798)被人们认为是最早开始电流研究的人。据记载,伽伐尼的发现是一次偶然性的发现。1780 年的一次极为普通的闪电现象,引起了他的思考。这次闪电使伽伐尼解剖室内桌子上与钳子和镊子环接触的一只青蛙腿发生痉挛现象。严谨的科学态度使他没有放弃对这个“偶然”的奇怪现象的研究,他花费了整整12 年的时间,研究像青蛙腿这种肌肉运动中的电气作用。最后,他发现如果使神经和肌肉同两种不同的金属(例如铜丝和铁丝)接触,青蛙腿就会发生痉挛。这种现象是在一种电流回路中产生的现象。在这里,蛙腿的肌肉是导体回路的一部分,肌肉和两种不同的金属丝构成了世界上第一个电流回路。肌肉的痉挛表明有电流通过,起到了电流指示器的作用。根据这种现象,他还制成了“伽伐尼电池”。但是,伽伐尼对这种电流现象的产生原因仍然未能回答,他认为蛙腿的痉挛现象是“动物电”的表现,由金属丝构成的回路只是一个放电回路。

  伽伐尼的看法在当时的科学界引起了巨大的反响,人们自然地联想到海洋当中的一些带电的鱼,如电鳗、电,人们在海中如果被这种鱼触及身体,也会有电击的感觉。这说明在一些动物体内也贮存着电。但是,另一位意大利科学家伏打(1745~1827)不同意伽伐尼的看法,他认为电存在于金属之中,而不是存在于肌肉中,他于1782 年在写给朋友的信中说:“关于所谓动物电,您是怎样考虑的呢?我相信一切作用都是由于金属与某种潮湿的东西相接触才发生的”。两种明显不同的意见引起了科学界的争论,并使科学界分成两大派,他们的论战十分激烈,每一方都指责对方是异端邪说,标榜自己观点的正确。争论的结果是伏打的见解占了优势。但很可惜,因为伽伐尼于1798 年就因病去世了,他再也不能知道这场争论的胜负,再也听不到争论的结果了。

  1800 年春季,即19 世纪第一个年头的春天,有关电流起因的争论有了进一步的突破。怎么会引起这种突破呢?这又要从伏打说起,伏打在他自己看法的指导下发明了著名的“伏打电池”。这种电池是由一系列圆形锌片和银片相互交迭而成的装置,在每一对银片和锌片之间,用一种在盐水或其他导电溶液中浸过的纸板隔开。银片和锌片是两种不同的金属,盐水或其他导电溶液作为电解液,它们构成了电流回路。现在看来,这只是一种比较原始的电池,是由很多锌电池连接而成为电池组。但在当时的历史时期,伏打能发明这种电池确实是很不容易的。

  伏打电池可以说是伏打赠给19 世纪的宝贵礼物。他的这个发明为电流效应的应用开创了前景,并很快成为进行电磁学和化学研究的有力工具。由此,伏打和与他同时代的别的国家的不少科学家,得出了各种有趣的结果,当时的报纸和杂志上不时登出各种各样新发现的消息。有了电池,英国的化学家戴维(1778~1829)才有可能奠定电离理论基础,并且分离出钠、钾、锶、 硼、钙、氯、氟、碘等元素,促进了化学的发展,并进而促使他的助手法拉第建立了电解定律。

  伏打虽然发明了电池装置,但并不了解这种装置的道理。戴维阐明了这种装置的道理,指出这类电池的电流来自化学作用。但不管怎样,伏打的发明使人们第一次获得了可以人为控制的持续电流,为今后电流现象的研究提供了物质基础。伏打本人由于这项贡献,被许多国家的科学院选为院士,据说1801 年法国的拿破仑曾亲临现场观看了伏打的实验表演,并授予他一枚特制的金质奖章,以表彰他发现电流的贡献。

电是一种自然现象,是一种能量。电是像电子和质子这样的亚原子粒子之间的产生排斥力和吸引力的一种属性。它是自然界四种基本相互作用之一。电或电荷有两种:我们把一种叫做正电、另一种叫做负电。通过实验我们发现带电物体同性相斥、异性相吸,其吸引力或排斥力遵从库仑定律。

美国的科学家富兰克林最先发现电

电的发现可以说是人类历史的革命,由它产生的动能每天都在源源不断的释放,人对电的需求夸张的说其作用不亚于人类世界的氧气,如果没有电,人类的文明还会在黑暗中探索。 让我们穿越时空,重返发现电的一刻。



  • 涓栫晫涓,璋佹渶鍏堝彂鐜扮數?
    绛旓細鍏厓1600骞达紝鑻卞浗鍖荤敓鍚夊皵浼壒锛1544锝1603锛夊仛浜嗗骞寸殑瀹為獙锛鍙戠幇浜嗏滅數鍔涒濓紝鈥滅數鍚稿紩鈥濈瓑璁稿鐜拌薄锛屽苟鏈鍏浣跨敤浜嗏滅數鍔涒濄佲滅數鍚稿紩鈥濈瓑涓撶敤鏈锛屽洜姝よ澶氫汉绉颁粬鏄數瀛︾爺绌朵箣鐖躲傞噰绾冲摝
  • 鐢电殑鍙戞槑鑰呮槸璋?
    绛旓細鐢电殑鍙戞槑鑰呮槸瀵屽叞鍏嬫灄銆1752骞达紝瀵屽叞鍏嬫灄鍋氫簡椋庣瓭瀹為獙锛屽垱閫犵殑璁稿涓撶敤鍚嶈瘝濡傛鐢点佽礋鐢点佸鐢典綋銆佺數姹犵瓑锛屾垚涓轰笘鐣岄氱敤鐨勮瘝姹囥傚苟涓旓紝瀵屽叞鍏嬫灄鎻愬嚭浜嗙數鑽蜂笉鑳藉垱鐢熴佷篃涓嶈兘娑堢伃鐨勬濇兂锛屾彁鍑轰簡鐢垫祦杩欎竴鏈锛岃屽悗鍙戞槑浜嗛伩闆烽拡銆備汉鐗╂垚灏 瀵屽叞鍏嬫灄鍙戞槑浜嗘憞妞咃紝閬块浄閽堬紝鏀硅繘浜嗚矾鐏鍙戠幇浜嗗ⅷ瑗垮摜婀剧殑娴锋祦銆鏈鍏...
  • 涓栫晫涓鏈鏃鐨勭數鏄璋佸彂鐜鐨?
    绛旓細鍏厓1600骞达紝鑻卞浗鍖荤敓鍚夊皵浼壒锛1544锝1603锛夊仛浜嗗骞寸殑瀹為獙锛鍙戠幇浜嗏滅數鍔涒濓紝鈥滅數鍚稿紩鈥濈瓑璁稿鐜拌薄锛屽苟鏈鍏浣跨敤浜嗏滅數鍔涒濄佲滅數鍚稿紩鈥濈瓑涓撶敤鏈锛屽洜姝よ澶氫汉绉颁粬鏄數瀛︾爺绌朵箣鐖躲
  • 璋佹渶鏃╁彂鐜骞朵娇鐢ㄧ數??
    绛旓細闃挎媺浼汉鏈鍏堝彂鐜鐨勭數锛岄樋鎷変集浜哄彲鑳芥槸鏈鍏堜簡瑙i棯鐢垫湰璐ㄧ殑鏃忕兢銆備粬浠篃鍙兘姣斿叾瀹冩棌缇ら兘鍏堣鍑虹數鐨勫叾瀹冩潵婧愩傛棭浜15涓栫邯浠ュ墠锛岄樋鎷変集浜哄氨鍒涘缓浜嗏滈棯鐢碘濈殑闃挎媺浼瓧 鈥渞aad鈥濓紝骞跺皢杩欏瓧鐢ㄦ潵绉板懠鐢甸硱銆傚湪鍦颁腑娴峰尯鍩熺殑鍙よ佹枃鍖栭噷锛屽緢鏃╁氨鏈夋枃瀛楄杞斤紝灏嗙惀鐝妫掍笌鐚瘺鎽╂摝鍚庯紝浼氬惛寮曠窘姣涗竴绫荤殑鐗╄川銆傚叕鍏冨墠600...
  • 鐢垫槸璋佸彂鐜鐨勭數鏄粈涔堟椂鍊欏彂鏄庣殑
    绛旓細鏈鏃鎻愬嚭鐢佃繖涓蹇电殑鏄叕鍏冨墠浜斿叚鐧惧勾鐨勫彜甯岃厞鍝插瀹舵嘲鍕掓柉銆傜幇鍦ㄦ墍鐢ㄧ殑鐢碉紝澶ц嚧鍙互鍒嗕负鍒╃敤鍙戠數鏈哄彂鐨勭數锛屼互鍙婂皢鍖栧鑳藉彉鎴愮殑鐢碉紝濡傜數姹犮傜洿鍒1752骞达紝瀵屽叞鍏嬫灄鎵嶅嚭鐜帮紝鍋氫簡椋庣瓭瀹為獙锛岃屽悗鍙戞槑浜嗛伩闆烽拡銆1821骞达紝娉曟媺绗彂鏄庣數鍔ㄦ満锛屾槸浠婂ぉ涓栫晫涓婁娇鐢ㄧ殑鎵鏈夌數鍔ㄦ満鐨勯蓟绁栥1831骞达紝娉曟媺绗鍙戠幇鐢电鎰熷簲锛屽埗閫...
  • 鐢垫槸璋佸彂鐜鐨
    绛旓細鐢电殑鍙戞槑鑰咃細瑗垮厓鍓600骞村乏鍙筹紝甯岃厞鐨勫摬瀛﹀娉板埄鏂氨鐭ラ亾鐞ョ弨鐨勬懇鎿︿細鍚稿紩缁掓瘺鎴栨湪灞戙傝岃嫳鏂囦腑鐨勭數锛圗lectricity锛夊湪鍙ゅ笇鑵婃枃鐨勬剰鎬濆氨鏄岀惀鐝銆嶃18涓栫邯鏃惰タ鏂瑰紑濮嬫帰绱㈢數鐨勭绉嶇幇璞°傜編鍥界殑绉戝瀹跺瘜鍏板厠鏋楄涓虹數鏄竴绉嶆病鏈夐噸閲忕殑娴佷綋锛屽瓨鍦ㄦ柤鎵鏈夌墿浣撲腑銆傚綋鐗╀綋寰楀埌姣旀甯镐唤閲忓鐨勭數灏辩О涓哄甫姝g數锛涜嫢灏...
  • 鐢电殑鍙戞槑鏄皝?
    绛旓細鎱堝杽瀹讹紱鏇存槸鏉板嚭鐨勫浜ゅ鍙婂彂鏄庡銆傚瘜鍏板厠鏋楁浘缁忚繘琛屽椤瑰叧浜庣數鐨勫疄楠岋紝骞朵笖鍙戞槑浜嗛伩闆烽拡锛鏈鏃鎻愬嚭鐢佃嵎瀹堟亽瀹氬緥銆備粬杩樺彂鏄庝簡鍙岀劍鐐圭溂闀滐紝铔欓瀷绛夌瓑銆傛硶鍥界粡娴庡瀹舵潨灏斿摜璇勮锛氣滀粬浠庤媿澶╅偅閲屽彇寰椾簡闆风數锛屼粠鏆村悰閭i噷鍙栧緱浜嗘皯鏉冦傗濆瘜鍏板厠鏋楄缇庡浗鏉冨▉鏈熷垔銆婂ぇ瑗挎磱鏈堝垔銆嬭瘎涓哄奖鍝嶇編鍥界殑100浣嶄汉鐗╃6鍚嶃
  • 鐢垫槸璋佸彂鏄庣殑?
    绛旓細浜ゆ祦鐢垫槸灏煎彜鎷夌壒鏂媺鍙戞槑鐨勩傝繄鍏嬪皵娉曟媺绗槸鑻卞浗钁楀悕鍖栧瀹舵埓缁寸殑瀛︾敓鍜屽姪鎵嬶紝浠栫殑鍙戠幇濂犲畾浜嗙數纾佸鐨勫熀纭锛屾槸楹﹀厠鏂煢鐨勫厛瀵笺1831骞10鏈17鏃ワ紝娉曟媺绗娆″彂鐜扮數纾佹劅搴旂幇璞★紝骞惰繘鑰屽緱鍒颁骇鐢熶氦娴佺數鐨勬柟娉曘1831骞10鏈28鏃ユ硶鎷夌鍙戞槑浜嗗渾鐩樺彂鐢垫満锛屾槸浜虹被鍒涢犲嚭鐨绗竴涓鍙戠數鏈恒備粬鎶婂绾挎帴涓婂寲瀛︾數姹狅紝浣垮叾瀵肩數...
  • 鐢垫槸璋佸彂鏄庣殑鍛?
    绛旓細鍥犱负浠栨湁寰堜弗瀵嗙殑璁鸿瘉杩囩▼锛屽悗鏉ヨ嫳鍥界殗瀹跺浼氳鍙簡浠栫殑鍙戠幇锛屽苟涓旀帴绾充粬涓虹殗瀹跺浼氫細鍛樸傚綋鐒讹紝瀵屽叞鍏嬫灄琚涓烘槸杩戜唬绗竴涓瀵圭數瀛﹀仛鍑哄法澶ц础鐚殑浜猴紝骞堕潪鍙槸闈犱竴涓疄楠岋紝鑰屾槸涓绯诲垪鍦ㄧ數瀛︾悊璁轰笂鐨勮础鐚紝鍖呮嫭杩欐牱涓浜涙垚灏憋細纭畾浜嗙數鐨勫崟鍚戞祦鍔紙鑰屼笉鏄厛鍓嶈涓虹殑鍙屽悜娴佸姩锛夌壒鎬э紝骞朵笖鎻愬嚭浜嗙數娴佺殑姒傚康锛涘悎鐞...
  • 扩展阅读:拉屎是谁发明的 ... 电的创始人是谁 ... 电的真正发明者是谁 ... 电的发现和起源 ... 磁铁最早是谁发现的 ... 电是谁发明的谁发现的 ... 电的创始人 ... 最早发现电的人是谁 ... 电谁发明的人是谁 ...

    本站交流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欢迎反馈与建议,请联系电邮
    2024© 车视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