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理解左翼作家对胡秋原苏汶的批评? 中国古代文学考研方向

30\u5e74\u4ee3\u6587\u5b66\u53f2\u4e0a\u7684\u6587\u5b66\u8bba\u4e89

\u4e24\u4e2a\u53e3\u53f7\u7684\u8bba\u4e89\uff08\u56fd\u9632\u6587\u5b66\u548c\u6c11\u65cf\u9769\u547d\u6218\u4e89\u7684\u5927\u4f17\u6587\u5b66\uff09\uff1b
\u9769\u547d\u6587\u5b66\u6d3e\u5bf9\u9c81\u8fc5\u3001\u8305\u76fe\u7684\u6279\u5224\uff1b
\u5de6\u7ffc\u4f5c\u5bb6\u540c\u201c\u6c11\u65cf\u4e3b\u4e49\u201d\u6587\u5b66\u7684\u8bba\u4e89\uff1b
\u5de6\u7ffc\u4f5c\u5bb6\u4e0e\u65b0\u6708\u6d3e\u7406\u8bba\u5bb6\u6881\u5b9e\u79cb\u5173\u4e8e\u201c\u6587\u5b66\u57fa\u4e8e\u666e\u904d\u4eba\u6027\u201d\u7684\u8bba\u4e89\uff1b
\u5de6\u7ffc\u4f5c\u5bb6\u4e0e\u80e1\u79cb\u539f\u3001\u82cf\u6c76\u5173\u4e8e\u201c\u6587\u827a\u81ea\u7531\u201d\u7684\u8bba\u4e89\uff1b
\u6d89\u53ca\u5230\u6587\u5b66\u8bed\u8a00\u95ee\u9898\u7684\u201c\u5927\u4f17\u8bed\u6587\u8bba\u4e89\u201d\uff1b
\u5de6\u7ffc\u4f5c\u5bb6\u5bf9\u6797\u8bed\u5802\u3001\u5468\u4f5c\u4eba\u201c\u6027\u7075\u6587\u5b66\u201d\u7684\u6279\u8bc4\uff1b\u5de6\u7ffc\u4f5c\u5bb6\u4e0e\u6731\u5149\u6f5c\u3001\u6c88\u4ece\u6587\u7684\u8bba\u4e89\u3002

\u5927\u90e8\u5206\u4eba\u90fd\u6bd4\u8f83\u559c\u6b22\u62a5\u8003\u53e4\u4ee3\u6587\u5b66\u548c\u73b0\u4ee3\u6587\u5b66\u8fd9\u4e24\u4e2a\u65b9\u5411\uff0c\u53ef\u80fd\u662f\u56e0\u4e3a\u8fd9\u4e24\u4e2a\u4e13\u4e1a\u7684\u5178\u578b\u6027\u66f4\u5f3a\u4e00\u4e9b\uff0c\u51fa\u6765\u4e4b\u540e\u5982\u679c\u8981\u5f53\u8001\u5e08\u4e5f\u6bd4\u8f83\u5bb9\u6613\uff0c\u6bd5\u7adf\u73b0\u5728\u5c0f\u5b66\u521d\u4e2d\u9ad8\u4e2d\u7684\u8bed\u6587\u4e3b\u8981\u4e5f\u5c31\u662f\u56f4\u7ed5\u53e4\u4ee3\u6587\u5b66\u548c\u73b0\u4ee3\u6587\u5b66\u4e24\u4e2a\u65b9\u5411\u5c55\u5f00\u7684\u3002

张钊贻:《辱骂和恐吓决不是战斗》背后的几个问题 ——“左联”的矛盾、“第三种人”论争与鲁迅“同路人”立场 



一、文章与背景

《辱骂和恐吓决不是战斗》是鲁迅关于革命文学的一篇重要文章,最初发表于中国左翼作家联盟机关刊物《文学月报》1932年12月15日的第1卷第5/6期合刊。原是给《文学月报》编辑周扬的一封公开信,内容是针对第4期芸生(邱九如)的讽刺长诗《汉奸的供状》。这首诗攻击胡秋原,但鲁迅认为诗中一些表达方式及其背后的思想意识很有问题。文章成为左翼文艺理论的经典之一始于20世纪四十年代的延安。张闻天和周扬看中文章的意义并非是“英雄所见略同”,与写作背景密切相关。

1931年12月始,胡秋原和苏汶(戴杜衡)批评左翼文坛,由此引发一场被称为“文艺自由”的论争。1932年11月,张闻天在发表《文艺战线上的关门主义》批评左翼文艺运动。《辱骂和恐吓决不是战斗》其实是响应中共试图改变党内关门主义状况的努力。当时,冯雪峰自然知道张闻天的意见,了解到“左联”对“同路人”作家的态度需要检讨和调整。据说,他看到《汉奸的供状》后向周扬提出批评,但周扬不接受,两人吵了一架。冯雪峰于是请鲁迅写文章,鲁迅“从公意”写成《辱骂和恐吓决不是战斗》,不料文章刊登后,立即招至四位党员盟员首甲(祝秀侠)、方萌(田汉)、郭冰若(钱杏邨)、丘东平联名发表文章批判鲁迅右倾,是“戴白手套革命论”。冯雪峰请鲁迅写文章显然没有取得预期的效果,这跟鲁迅与“左联”多数党员盟员一开始就存在的矛盾有直接关系。

为纠正“左联”关门主义,冯雪峰还于1933年1月发表两篇文章。《并非浪费的论争》由瞿秋白代笔,公开承认并纠正“左翼文坛”的“左倾宗派主义”,改变对“第三种人”的敌对语调并提出“联合”期望。瞿秋白也曾设法声援,留下手稿《鬼脸的辩护》,批评首甲等对鲁迅的攻击。这文章应该也是应冯雪峰要求而写,但不知何故没有发表。冯雪峰又介绍国外联合“同路人”的文章,把张闻天的文章稍加处理,将署名改成“科德”,转载于《世界文化》。经过一番努力,情况才在表面上得到改变。

二、冯雪峰与周扬的矛盾

《辱骂和恐吓决不是战斗》的产生及遭遇,虽有中共试图改变关门主义的政策调整的原因,但基本上是鲁迅在“左联”的尴尬地位以及由此牵连到的“左联”内部矛盾集中表现在冯雪峰和周扬的对立。

两人的关系因《汉奸的供状》及《辱骂和恐吓决不是战斗》而产生对立。对《汉奸的供状》引发的矛盾,夏衍(沈端先)质疑冯雪峰为什么不传达张闻天的文章,但从首甲他们的文章中看,显然知道张闻天的批评。共产党时处秘密状态,冯雪峰不可能让周扬他们看张闻天的文章。尽管如此,冯雪峰还是告诉了周扬他们张闻天对“左联”关门主义的批评。按照常识和逻辑,冯雪峰能告诉胡秋原张闻天的批评,没有理由会向周扬他们保密。

陈早春和万家骥称,“有种种迹象表明”张闻天的文章是应冯要求而写。恐怕并非完全是事实。只要对照《致〈文艺新闻〉的一封信》与《并非浪费的论争》就可发现,冯雪峰对胡秋原态度的明显变化,而这只能是张闻天《文艺战线上的关门主义》发表后的结果。如果看一下论战开始时代表“左联”的三篇文章会发现冯雪峰跟瞿秋白和周扬的一个差别:冯雪峰针对的只是胡秋原,而瞿秋白和周扬则把胡秋原跟苏汶置于同等的敌对地位。

据吴敏研究,周扬和冯雪峰的争吵,还有个人原因。但如果据此引申为冯雪峰和周扬都各有私心,争吵并非完全为公,因此“各打五十大板”则有欠公允。周扬对自己泄私愤直言不讳,但若认为冯雪峰因私人关系偏护苏汶,未免把他们当成市侩式的朋友关系。

如果我们把冯雪峰对苏汶的态度跟他与瞿秋白和周扬的不同联系起来,那冯雪峰“发动”这场论争的真正意图就更清楚了。很显然,苏汶是冯雪峰一直在争取的对象。当胡秋原用马克思主义的理论来批评左翼文坛,提出作家应是“自由人”的观点,刺中苏汶这类有“进步”倾向作家动摇的要害原因,实际上是跟“左联”“争夺群众”,已经不是理论斗争的问题,冯雪峰自然要还击。但瞿秋白和周扬加入论战,把苏汶也当成抨击对象,要把苏汶推向敌方,实际上是给冯雪峰帮倒忙。《论“第三种人”》因此也显然是冯雪峰请鲁迅写的,而且冯还在文末加上苏汶“怎么办呢”一句,力图挽回瞿秋白和周扬批评所造成的损害。鲁迅的这篇文章跟张闻天的文章几乎同时发表,可以看成是冯雪峰纠正对“第三种人”批判偏差的部署。冯雪峰自己随后更写下《关于“第三种文学”的倾向与理论》,对苏汶有所肯定,并批评了瞿秋白和周扬的错误。那么,张闻天的文章是否也是应冯雪峰的要求而写的呢?这样的说法好像张闻天没有思想主见,对冯雪峰言听计从,恐怕并不符合事实。

回到冯雪峰与周扬吵架的事情,其实与苏汶无关,关键是胡秋原。在此背景下,周扬发表专门针对胡秋原的《自由人文学理论检讨》,无疑是特意向冯示威,向冯表示不买鲁迅的帐。如果周扬已经知道《文艺战线上的关门主义》的作者是谁,这算不算也是向张闻天和党中央示威?不好理解。也许,周扬会认为《文艺战线上的关门主义》的批评是冯雪峰“告状”的结果。由于里面体现了冯雪峰一贯的立场和态度,周扬可能认为中央偏听偏信,接受了冯雪峰个人的东西。也就是说,周扬也许不认为冯反对批判胡秋原是代表中共中央的意图。这样的推测似乎还可以令人接受。但《文艺战线上的关门主义》到底是“左联”上级的意见,究竟有多少是否冯雪峰的东西其实都不是问题,作为党员的周扬到底也得接受,于是出现周扬与胡秋原同桌聚会的事情。周扬认识自己的错误,大概是到了延安之后,应该跟张闻天谈过“左联”的事情,才终于明白冯雪峰当时代表党的意见。

冯雪峰作为周扬的上级,并刚刚帮助周扬恢复党组织关系,又让他主编“左联”的机关刊物,竟然不能使周扬接受自己的意见,而且还让周扬影响首甲等人公开抨击鲁迅。这些事情固然可以认为是“左联”关门主义深入人心,情况严重,但亦可以看到冯雪峰的领导能力似乎不无问题。如果周扬不认为冯雪峰的意见代表党的意见,那么他们之间的对立,似乎还有进一步探讨的空间。至于他们的矛盾,也许还是鲁迅看得准。据说,鲁迅多次说冯雪峰太老实,太认真,“斗不过他们”。如果鲁迅真的用上“斗”字,则他们两人和“左联”后来的变化和命运,也就不会令人感到诧异了。

三、鲁迅与冯雪峰等的差异

尽管鲁迅“从公意”写出《辱骂和恐吓决不是战斗》支持冯雪峰和张闻天落实中共文艺政策,但在论争过程中,他的态度、观点和立场,实际上跟冯雪峰等共产党人并不完全一致。

鲁迅跟冯雪峰等的差异已有不少研究者指出。关于鲁迅与胡秋原的问题,张宁指出,“革命文学”论战当初,胡秋原就支持过鲁迅,而鲁迅与胡秋原文艺上的观点其实有很多相同的地方,不过鲁迅批评胡“在马克思主义里发见了文艺自由论”的谬误,尤其是从普列汉诺夫的马克思主义来看,还是正确的。熟悉普列汉诺夫的胡秋原,只要考虑一下普氏著名的小册子《论个人在历史上的作用问题》,就能理解“个人”受各种社会历史等等条件的制约,根本不可能完全“自由”。也许胡秋原说的文艺自由是另外的意思,但他没说清楚或没能力说清楚。如果鲁迅是在批评胡秋原,则他的批评的确点中胡秋原的一个理论要害。然而,当冯雪峰以“文学和批评的阶级任务”,瞿秋白以文艺作为阶级斗争的工具的要求来否定胡秋原的文艺自由论,鲁迅都没有声援,他在论争中根本没有针对更具体意义上的创作自由问题进行讨论。其中的一个原因是很清楚的。鲁迅早已在辛亥革命前便清醒认识到以文学鼓动革命的限度,文学对社会改革所起的作用实际上非常迂回曲折,根本在改变人的精神,而不在宣传与鼓动。而冯雪峰、瞿秋白和周扬却还在努力推动鼓吹文艺为阶级斗争服务,重复在鲁迅心目中已经破产的“革命文学”理论,即文学用作革命理论的“留声机”来推动革命,是否会令他有时光倒流的感慨?

他们的差异还有对“第三种人”的看法和态度。论争开始,苏汶观点鲜明,而冯雪峰、瞿秋白和周扬他们尽管用语和态度或稍有不同,但批判的锋芒也很清楚,就是文艺要不要为政治、为阶级斗争服务的问题。鲁迅对此不置一词,除了前述原因,也因为他们地位不同。

冯雪峰要争取苏汶他们,鲁迅虽写文章支持,其实是有保留的。论争结束后,鲁迅并没有停止对“第三种人”的批评。不过也必须指出,苏汶当初提出“第三种人”时并没有一个清楚的定义,此后也有一个“潜在的演变过程”,并非始终如一。另外,虽然一般认为论战只持续了一年多,此后鲁迅固然没有停止批评,“左联”其他成员其实也没有停止批评。如果不包括鲁迅在内,“左联”对“第三种人”的批评其实一直延续到1935年底。不过其他人的批评着重文艺理论,跟鲁迅批评的焦点不同。

对于鲁迅继续批评“第三种人”的原因,研究者也做出一些解释。李旦初指出当时“血和泪”的历史背景影响鲁迅对“第三种人”的态度,黄悦接过这个观点,指出鲁迅跟胡秋原和苏汶在文学问题上虽有“不少相似之处”,但胡、苏求的是消解文学阶级斗争论,而鲁迅刚好相反,是要“把捉它”,“运用它”,在“血和泪”的环境进行反抗斗争,并以此“道德立场”继续对“第三种人”进行批评。他们所说并非没有道理,但还没有说清楚:鲁迅的是什么“道德立场”?对此,我们不妨分析一下鲁迅的《论“第三种人”》。

鲁迅在文中诚然也说明左翼文坛的正确路线和政策,但当冯雪峰以左翼文坛代表的姿态,承认过去的错误和要纠正存在的“宗派主义”时,鲁迅的表态却是如何面对左翼文坛并不完美的现实,一点儿都没有“回护左翼”或“替人文过”。他不但承认苏汶所指责的左翼作家中有人“左而不作”,还指出甚至有人化为“敌党的探子”;也不否定苏汶提出左翼评论家会批评“第三种人”为“资产阶级的走狗”,甚至认为可以想得更坏。当“左联”理论家在这些问题上跟苏汶纠缠争辩,鲁迅自然“失声”。然而,左翼文坛包括鲁迅在内,在重重压迫下仍然“一面克服着,一面进军着”。鲁迅跟党的“指导者”态度和步调不完全一致,但能一同前进,这正是“同路人”的特征。但“第三种人”不也是“同路人”吗?为什么鲁迅要批判他们呢?理由很简单,鲁迅并不认为他们是“同路人”。

鲁迅认为当时要超脱斗争的“第三种人”在现实中根本“做不成”。还有一类“第三种人”离“同路”更远,而鲁迅与一些共产党人对他们的不同态度更突出,如杨邨人等。

四、结束语:鲁迅与“第三种人”再认识的两个问题

文艺界自1949年以后,对“第三种人”和“自由人”论争有了新的认识和评价。若按文艺界经验的认识来评价三十年代的人物和观点,则还需要结合当时才能中肯。

以苏汶“死抱着文学不放”但又惧怕被批判为“资产阶级走狗”的心态论,在1949年以后的中国大概很令人理解和同情,对鲁迅的批评进行重新思考也是很自然的事。在文艺问题上,鲁迅也许接近苏汶多于“指导者”,故论战初期“失声”,虽然对梁实秋批评的其中几点可以用到苏汶身上,但《论“第三种人”》批评的焦点并非左翼文坛的理论与政策,而是苏汶自身的矛盾。

苏汶的矛盾在于:想遵循“指导者”的方针策略,却又做不到。三十年代,上海文坛并非左翼独占,现实中存在不少并无政治色彩的刊物和作家,曾经“进步”的苏汶也只是参加了“左联”的一些活动便脱离了这个组织,并不在“指导者”辖下,完全可以无须按其“策略”写作,况且他还有一个圈子和同人刊物《现代》。但苏汶不想让“指导者”扣他“资产阶级”的帽子,这一态度只能理解为他要珍惜自己左翼作家的身份。从冯雪峰的角度,苏汶这种既愿站在左翼并反感于被认为是资产阶级分子的作家是很好的争取对象,虽然他显然也遇到“宗派主义”的抵制。但问题是,苏汶很难争取,他两样都做不到:固然不会“左而不作”,但也作不出具备左翼特征的作品;既要保存左翼作家的标签,却要追求忠于艺术价值而又脱离当时斗争的“属于将来”的作品,也就违背一个左翼作家为大众进行现实斗争的基本理念和立场。“第三种人”对苏汶而言,不可能是一条出路。鲁迅所谓自拔头发离开地球的比喻,指出苏汶焦躁不安,不是别人摇头,而是自己做不成“第三种人”的缘故,其实是看得很准的。所以,苏汶的问题不全在文艺理论或左翼文坛路线政策。

对于“怎么办呢?”的问题,比较一下批评他的鲁迅会很有启发性。鲁迅通过翻译、培养作家、写杂文、支持大众语运动等来支持左翼文化事业。这些活动与鲁迅文艺运动“改造国民性”,与“五四”文学“为人生”,与文艺干预生活、参与社会斗争等左翼理念不但没有冲突,而且是一以贯之的。“左联”时期的鲁迅也没有改变自己去做政治政策的“喇叭”或“留声机”。当冯雪峰他们有意请鲁迅写一篇关于长征的小说,鲁迅没有写。他始终忠于自己,忠于现实。不过,他倒写了一篇更有思想深度的历史小说,也是政治寓言的《理水》。对于苏汶所害怕的扣帽子,鲁迅在“革命文学”论战中,被扣的帽子可谓多矣,但他也从未“搁笔”,反而参与成立“左联”。这一点尤其值得注意。

1935年,周作人借古讽今,引张岱评东林党虽多君子,但“窜入者”和“拥戴者”实多小人,影射“左联”及共产党祸国殃民。数月后,鲁迅在《“题未定”草》之九中几乎原封不动援引张岱的话,指出这类批评是“苛求君子,宽纵小人”,“实则反助小人张目”。鲁迅的态度是很鲜明的,他并非不知道左翼文坛有“左而不作”而且善扣帽子的“小人”,也不是没有被扣过帽子,但他为了革命的远大利益,并不计较这些。只要能看到革命团体内还有“切切实实”“为着现在中国人的生存而流血奋斗”的“君子”,还有希望,即使身处“横站”的处境,他仍会支持。这是个很难得的真正“同路人”的“道德立场”。如果没有这些不同,鲁迅这个“中间物”就会跟并非真正“同路”的“第三种人”没有什么区别了。



我认为这个是非常诚恳的。也就是对他的缺点和错误进行了指出。

理解左翼作家对虎丘的他的评价是不同的

如何理解注意嘉定,胡秋燕出门的批评了,我们要深刻。

  • 鑰冨墠缁冧範,涓浗鐜颁唬鏂囧鍙插悕璇瑙i噴
    绛旓細鈥滆嚜鐢变汉鈥濇寚銆婃枃鍖栬瘎璁恒嬬殑鑳$鍘,鈥滅涓夌浜衡濇寚銆婄幇浠c嬬殑鑻忔倍銆傝浜変互鏂囪壓鐨勯樁绾фс佹枃鑹烘т笌鏀挎不鐨勫叧绯讳负涓績銆傚厛鏄儭绉嬪師鍙戣〃銆婇樋鐙楁枃鑹鸿銆,鎵瑰垽鎻愮ず姘戞棌涓讳箟鏂囧鐨勬硶瑗挎柉涓讳箟瀹炶川,鍚屾椂鎵硅瘎宸︾考鏂囧潧鈥滃皢鑹烘湳闅忚惤鍒颁竴绉嶆斂娌荤殑鐣欏0鏈衡濄備互鍚,浠栧張鍙戣〃銆婂嬁渚电暐鏂囪壓銆嬬瓑鏂囥傗宸﹁仈鈥濈殑銆婃枃鑹烘柊闂汇嬭浇鏂囨壒璇...
  • 闈╁懡鏂囧涓庤嚜鐢变富涔夋枃瀛︾殑璁轰簤鏈夊摢浜涗互鍙婅繖浜涜浜夌殑鐗瑰緛
    绛旓細杩欎簺杈╅┏,鏃㈠嚮涓簡姊佸疄绉嬭鐐圭殑閿欒,涔熸樉绀哄嚭椴佽繀瀵归┈鍏嬫濅富涔変汉鎬т笌闃剁骇鎬х殑娣卞埢鐞嗚В銆傗滄枃鑹鸿嚜鐢扁濈殑璁轰簤璁轰簤鍙戠敓鍦鑳$鍘銆鑻忔倍鍜宸︾考浣滃涔嬮棿,浜夎鐨勭劍鐐规槸鏂囪壓涓庢斂娌荤殑鍏崇郴銆備粠1931骞10鏈堝埌1932骞10鏈,浠ヨ嚜鐢变汉鑷鐨勮儭绉嬪師,杩炵画鍙戣〃銆婇樋鐙楁枃鑹鸿銆,銆婂嬁渚电暐鏂囪壓銆嬬瓑涓绯诲垪鏂囩珷,榧撳惞鏂囪壓鈥滆嚦姝讳篃鏄嚜鐢辩殑銆...
  • 椴佽繀涓轰粈涔堣鍙栥婁笖浠嬩涵鏉傛枃銆?
    绛旓細銆2銆曗滅涓夌浜衡濅竴涔濅笁涓夊勾鍗佹湀鑻忔倍(鍗虫潨琛)鍦ㄣ婄幇浠c嬫湀鍒婄涓鍗风涓夋湡鍙戣〃銆婂叧浜庛堟枃鏂般変笌鑳$鍘熺殑鏂囪壓璁鸿京銆,鏂囦腑鑷О鏄眳浜庡弽鍔ㄦ枃鑹哄拰宸︾考鏂囪壓涔嬪鐨勨滅涓夌浜衡,榧撳惞鈥滄枃鑹鸿嚜鐢辫鈥,鏀诲嚮宸︾考鏂囪壓杩愬姩銆傞瞾杩呬竴涔濅笁鍥涘勾鍥涙湀鍗佷竴鏃ヨ嚧澧炵敯娑夌殑淇′腑鎸囧嚭杩欎簺鎵璋撯滅涓夌浜衡濃滆嚜绉拌秴鍏氭淳,鍏跺疄鏄彸娲俱傗濄3...
  • 30骞翠唬宸︾考鏂囧杩愬姩鍏蜂綋鍐呭?鐩殑?鎰忎箟?
    绛旓細鈶㈠叧浜庘滄枃鑹鸿嚜鐢扁濈殑璁鸿京銆傝璇佸彂鐢熷湪鑳$鍘銆鑻忔倍(鏉滆 )鍜宸︾考浣滃涔嬮棿銆傝浜夌殑鐒︾偣鏄枃鑹轰笌鏀挎不鐨勫叧绯,鑳$鍘熶竴鏂瑰己璋冭壓鏈殑鐙珛鎬с傘佲宸﹁仈鈥濈殑鎴愮珛鍙婂乏缈兼枃瀛1銆佲滃乏鑱斺:涓浗宸︾考浣滃鑱旂洘绠绉版椂闂村湴鐐:1930骞3鏈2鏃,涓浗宸︾考浣滃鑱旂洘鎴愮珛澶т細鍦ㄤ笂娴烽湠椋炶矾鍙紑,瑙f暎浜1936骞村彂璧蜂汉:椴佽繀銆佸啹闆嘲銆佹煍鐭炽佸啹涔冭秴...
  • 瀵圭浜屼釜鍗佸勾鐨勬枃瀛﹁浜夌殑浣滅敤
    绛旓細4)鍏充簬鈥滄枃鑹鸿嚜鐢扁濈殑璁轰簤(涓庘滆嚜鐢变汉鈥濅笌鈥滅涓夌浜衡濈殑璁轰簤)姘戞棌涓讳箟鏂囧鈥斺斺1930骞村埌1931骞村嚭鐜扮殑姘戞棌涓讳箟鏂囧灞炰簬鍥芥皯鍏氱殑鍙崇考鏂囧缁勭粐,閬埌椴佽繀銆佺灴绉嬬櫧绛変汉鐨勬壒鍒ゃ傝嚜鐢变汉鍜岀涓夌浜:璁轰簤鍙戠敓鍦1931骞磋嚦1932骞撮棿鐨鑳$鍘銆鑻忔倍涓宸︾考浣滃涔嬮棿銆傝嚜鐢变汉鎸囥婃枃鍖栬瘎璁恒嬬殑鑳$鍘,绗笁绉嶄汉鎸囥婄幇浠c嬬殑鑻忔倍銆
  • 椴佽繀鐨勬潅鏂囨湁浠涔堢壒鐐?
    绛旓細 (1)1928骞村墠鍚,澶槼绀俱佸垱閫犵ぞ鏀诲嚮椴佽繀(宸︾考鏂囦汉),椴佽繀浜堜互鍥炲嚮銆  2)瀵硅嚜鐢变富涔夋枃瀛︽濇兂鐨勬壒鍒  A 棣栧厛鏄鏂版湀娲剧殑鎵瑰垽銆傛湁銆婄‖璇戜笌鏂囧鐨勯樁绾фс嬨併婁抚瀹剁殑璧勬湰瀹剁殑涔忚蛋鐙椼,鐩存寚姊佸疄绉嬨  B 鎵瑰垽鑷敱浜,绗笁绉嶄汉  浠h〃浜虹墿:鑳$鍘銆鑻忔倍,涓昏瑙傜偣鏄枃鑹鸿嚜鐢,浠栦滑鏍囨鏃笉鏄祫浜ч樁...
  • 涓夊崄骞翠唬鏂囧鎬濇疆涓,浜烘枃涓讳箟鏂囧鎬濇疆鍜宸︾考闈╁懡鏂囧鎬濇疆鏈夊摢浜涘尯鍒拰鑱...
    绛旓細锛屾爣蹇楃潃鏂囪壓鐣屾姉鏃ョ粺涓鎴樼嚎鐨勫垵姝ュ舰鎴愩傛枃瀛﹁浜夛細1928骞撮潻鍛芥枃瀛︽淳瀵归瞾杩呫佽寘鐩剧殑鎵瑰垽 鍏充簬鈥滄枃瀛﹀熀浜庢櫘閬嶄汉鎬р濈殑璁轰簤銆傚悗鏈熲滄柊鏈堟淳鈥濈殑鏂囧浜烘ц 鍏充簬鈥滄枃鑹鸿嚜鐢扁濊浜夈鑳$鍘銆鑻忔倍涓庡乏缈间綔瀹朵箣闂淬傚叧浜庘滃ぇ浼楄鏂囪浜夆濄宸︾考浣滃瀵鏋楄鍫傘佸懆浣滀汉鈥滄х伒鏂囧鈥濈殑鎵瑰垽銆
  • 璇村嚭鎴戝浗鐜颁唬鏂囧鍙蹭笂钁楀悕鐨勬枃瀛︽祦娲惧強鍏朵唬琛ㄤ汉鐗
    绛旓細1931锝1933骞,宸﹁仈鍙堝拰鈥濊嚜鐢变汉鈥濄佲濈涓夌浜衡濆睍寮浜嗘濇兂璁轰簤.鈥濊嚜鐢变汉鈥濇寚銆婃枃鍖栬瘎璁恒嬬殑鑳$鍘,鈥濈涓夌浜衡濇寚銆婄幇浠c嬬殑鑻忔倍(鏉滆 ). 涓滃寳浣滃缇:钀у啗銆佽惂绾佺鏈ㄨ暭銆侀獑瀹惧叾銆佹潕杈夎嫳銆佽垝缇ゃ佺綏鐑姐佺櫧鏈楃瓑,鍒涗綔浜嗕竴鎵逛互鐜板疄涓讳箟涓哄熀鏈惧悜鐨勬姉鏃ユ晳浜℃枃瀛. 1938骞3鏈27鏃,涓崕鍏ㄥ浗鏂囪壓鐣屾姉鏁屽崗浼(绠绉版枃鍗...
  • 浜屼笁鍗佸勾浠g殑鏂囧浣滃搧鏈夊摢浜
    绛旓細姝ゅ悗锛屽湪銆婃枃鍖栨壒鍒ゃ嬨併婃祦娌欍嬪拰澶槼绀剧殑銆婂お闃虫湀鍒娿嬬瓑鍒婄墿涓婂彂琛ㄨ澶氭彁鍊℃棤浜ч樁绾ф枃瀛︾殑鏂囩珷銆傝繖浜涘″鍒濇璁鸿堪浜嗛潻鍛芥枃瀛︾殑鏍规湰鎬ц川銆佷换鍔★紝鎺ヨЕ鍒颁綔瀹朵笘鐣岃鐨勮浆鍙橀棶棰樸2.鍏充簬鈥滄枃鑹鸿嚜鐢扁濈殑浜夎 杩欏満璁轰簤鍙戠敓鍦鑳$鍘銆鑻忔倍鍜宸︾考浣滃涔嬮棿銆1931骞村簳锛岃嚜绉扳滆嚜鐢变汉鈥 鐨勮儭绉嬪師杩炵画鍙戣〃鏂囩珷锛岃皥鈥...
  • 涓浗浜屽崄骞翠唬鏂囧绀惧洟浠嬬粛,鍖呮嫭鏃堕棿,鎴愮珛鍦扮偣,浠h〃浜虹墿,瀹楁棬,鏈哄叧鍒婄墿...
    绛旓細鑷敱浜 30骞翠唬 鑳$鍘 鏂囪壓鑷敱璁 绗笁绉嶄汉 30骞翠唬 鑻忔倍 鏂囪壓鑷敱璁 鐜颁唬娲捐瘲(鎴栫幇浠h瘲娲) 30骞翠唬 鎴存湜鑸掋佸緪杩熴佸崬涔嬬惓銆佽矾鏄撳+ 銆婄幇浠c 鐜颁唬涓讳箟 蹇冪悊鍒嗘瀽娲惧皬璇 30骞翠唬 鏂借洶瀛樸佺﹩鏃惰嫳 銆婄幇浠c 寮楁礇浼婂痉瀛﹁ 鏂版劅瑙夋淳灏忚 30骞翠唬 绌嗘椂鑻便佸垬鍛愰弗銆佹柦铔板瓨 ...
  • 扩展阅读:胡铸涛的子女 ... 秦始皇还活着的证据曝光 ... 中央为什么不彻查胡鑫宇案 ... 胡景翼五兄弟照片 ... 胡惟庸的真实死法 ... 对胡风冤案理解 ... 胡惟庸给朱元璋戴绿帽 ... 胡风到底冤不冤 ... 左翼作家创作特点 ...

    本站交流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欢迎反馈与建议,请联系电邮
    2024© 车视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