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对百姓都有哪些称呼 古代对百姓的称呼

\u4e2d\u56fd\u53e4\u4ee3\u5173\u4e8e\u767e\u59d3\u7684\u79f0\u547c

\u4e2d\u56fd\u4e3a\u4f55\u79f0\u547c\u666e\u901a\u6c11\u4f17\u4e3a\u8001\u767e\u59d3\uff1f\u8fd9\u4e2a\u79f0\u547c\u662f\u600e\u4e48\u6765\u7684\uff1f

\u53e4\u4ee3\u767e\u59d3\u7684\u522b\u79f0\u5927\u6982\u6709\uff1a\u5e03\u8863\u3001 \u767d\u4e01\u3001 \u5eb6\u6c11\u3001 \u8349\u6c11 \u3001\u9ed4\u9996 \u3001\u5339\u592b\u3001 \u9ece\u5eb6\u3001\u9ece\u6c11\u3001\u5201\u6c11

黎民、黔首、布衣、黎氓、黎氓等。

1、黎民

黎民是一个汉语词汇,拼音是lí mín,指庶民,泛指普通百姓、就是平民百姓。

欧阳予倩《渔夫恨》第六场:“为除强暴舍一身,除了强暴救黎民。”

2、布衣

布制的衣服,借指平民。古代“布”指麻葛之类的织物,“帛”指丝织品。富贵人家穿绫罗绸缎与丝绵织物,平民穿麻、葛织物。

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三国诸葛亮《出师表》

译文:我本来是平民,在南阳亲自耕田,在乱世中苟且保全性命,不奢求在诸侯之中出名。

3、白身

白身[bái shēn],字面意思为白色的身躯,亦可指光身、赤身、平民等。

《三国演义》第一回:“三人(刘、关、张)救了董卓回寨。卓问三人现居何职。玄德曰:‘白身。’卓甚轻之,不为礼。”

译文:刘关张三人救了董卓,董卓就问这三人身居什么职位,刘备说平民。董卓听了有点轻视,不用待他们。

4、黎氓

一个汉语词语,读音是lí méng,是指黎民,亦作“ 黎萌 ”、黎民。 

5、黔首

“黔首”(qián shǒu)是中国战国时期和秦代对百姓的称呼。秦始皇时期开始使用。“分天下以为三十六郡,郡置守、尉、监。更名民曰‘黔首’”(西汉司马迁《史记·秦始皇本纪》),含义与当时常见的民、庶民同。

译文:把天下分为三十六个郡,郡又设置守、尉、监,更把百姓成为黔首。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黔首

百度百科-黎民

百度百科-布衣

百度百科-白身

百度百科-黎氓



  百姓是古代最常用来称呼普通民众的词,除此之外,关于百姓的称呼还有很多,比如黎民,《礼记·大学》载:“以能保我子孙黎民。”这里的黎民就解释为“众也”。与此相近的还有黎庶、黎首、黎元等,如杜甫名篇《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中有诗句:“穷年忧黎元,叹息肠内热。”也有一种说法认为,这里的“黎”是“黑”的意思,与古代百姓所戴头巾有关,古时候百姓是将头发挽成髻,包上头巾,而当时规定百姓只能用黑色头巾,故称百姓为黎民。黔首也是用来称呼老百姓的,这在战国就比较流行。《吕氏春秋》、《战国策》、《韩非子》等书中就都出现过黔首这个词。“黔”即“黑”的意思,当时的老百姓不能戴冠,黑黑的头发露在外面,所以被称为“黔首”。另一种说法也是认为百姓只能用黑色头巾。秦始皇统一六国后,于秦始皇二十六年“更名民曰黔首”。古代社会等级森严,普通人只能穿着麻织的布,质粗而价低,所以“布衣”也成了百姓的代称。百姓又称作白衣、白士、白丁,是指没有功名的人,如刘禹锡《陋室铭》里就说:“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除此之外,百姓还被称为庶民,庶也即众多的意思。另外,“氓”也是古代对百姓(多指失去土地从外迁来的居民)的称呼。如《诗经·卫风》中就有《氓》篇,写了一个负心的小伙子。而草民、生民、平民、小民、民众、丁口也都有百姓的意思。

百姓 黎民 布衣 平民
1.四千多年前,黄河流域的炎帝部落和黄帝部落结成联盟,他们同东夷一起打败了从南方前来进犯的九黎民族,并俘获了大量的俘虏。这些俘虏便成了炎黄部落的奴隶,被称为“黎民”。

如《诗经·云汉》:“周有黎民,靡有孑遗。”《齐桓晋文之事》:“老者衣帛食肉,黎民不饥不寒…”

2.又称“黎氓”,《北齐书·颜之推传》:“何黎氓之匪昔,徙山川之犹曩。”

3.又称“黎苗”,《后汉书·邓皇后纪·毅上安帝书》“菲薄衣食,躬率群下,捐膳解骖,以瞻黎苗。”

4.又称“黎甿” :唐钱起《钱考功集 ·入送李评事题漳州使幕》:“幕下由来贵无事,伫闻谈笑静黎甿。”

5.还有称“黎烝” 《史记·司马相如· 封禅书》:“正阳显见,觉寤黎烝。”

6.又称“黎首”《千字文》:“爱育黎首,臣服戎羌。”

7.又称“黎庶”《韩诗外传》:“黎庶欢乐,衍盈方外。”

8.又称“黎元”《汉书·谷永传》:“使天下黎元咸安家乐业。”杜甫《自京赴奉先县咏怀哦五百字》:“穷年忧黎元,叹息肠内热。”

9.又称萌隶(氓隶),“氓”也是古代对百姓(多指失去土地,外来迁移的居民)的称呼。《诗· 氓》:“氓之蚩蚩,抱布贸丝。”

10.又称“氓隶”。贾谊《过秦论》“然陈涉瓮牖绳枢之子,氓隶之人,……”

11.又称“庶”。《左传· 昭公三十二年》:“三后之姓,于今为庶。”

12.又称又称“庶民”,《诗 ·节南山》:“弗躬弗亲,庶民 弗信。”

13.又称“庶人”,。《教战守策》:“庶人之在官者,教以 行阵之节。”

14.又称“民”,《书·五子之歌》:“民惟邦本。”

15.又称“草民”“生民”,《孟子·公孙丑》:“自有生民以来,未有盛于孔子。”

16.又称“平民”“小民” 《教战守策》:“至于农夫小民,终岁勤劳而未尝有病。”

17.又称 “人民”,《周礼·地官》:“掌建邦之土地,与其人民之数。”

18.又称“民众”《公羊传》:“赵穿缘民众不悦,起弑灵王。”

19.又称“生灵”,《梁书·张缵传》:“拯生灵于宇内。”

20.又称“苍生”,《晋书·王衍传》:“然误天下苍生者,未必非此人者。”

21.又称“平人”,《孙悟空三打白骨精》:“你怎麽步步行凶,打死这无故平人。”

22.又称“平头百姓”,《范进中举》“家门口这些做田的、扒粪的不过是平头百姓。”

23.我国是农业大国,过去种田的多是穷人,百姓多指那些在田野里耕种的人。因此又称“野人”代指百姓。《孟子·滕文公》:“无君子莫治野人,无野人莫养君子。

24.又称“小人”,《书· 无逸》:“不知稼穑之艰难,不闻小人之劳。”

25.又以“丁口”称代百姓。《促织》:“里胥滑黠,假此科敛丁口。”百姓大多没有官职,因而又称“白身”。高适《送 桂阳孝廉》:“桂阳少年始入秦,数经甲科犹白身。”

26.又称“白士”《晋书·羊祜传》:“以白士而居重位,何能不以盛满受责

黎民,泛指普通百姓。
庶民,指一般的民众。
黎庶,指平民大众。
黎氓,亦作“ 黎萌 ”,泛指普通百姓。
黎首,泛指普通百姓。
黔首,是战国时期和秦代对百姓的称呼。
布衣,借指平民百姓。古代平民不能衣锦绣,故称。
白身,指平民,无官职、无爵位者
氓,对百姓(多指失去土地从外迁来的居民)的称呼。

黎民,黔首布衣,白衣、白士、白丁,庶民,氓”也是古代对百姓(多指失去土地从外迁来的居民)的称呼。草民、生民、平民、小民、民众、丁口等。

  • 涓浗鍙や唬骞虫皯鐨绉板懠
    绛旓細3銆佸憾姘戯細搴舵皯鏄竴涓彜鑰佺殑姹夎璇嶆眹锛屾寚鐨勬槸鏅氭皯浼椼傚畠鍦鍙や唬鏂囩尞涓父鐢ㄦ潵鎸囦唬閭d簺涓嶅睘浜庤吹鏃忔垨瀹樺儦鐨勬櫘閫氫汉銆4銆侀粩棣栵細鈥滈粩棣栤濊繖涓瘝姹囪捣婧愪簬鎴樺浗鏃舵湡锛屽苟鍦ㄧЕ鏈濆緱鍒板箍娉涗娇鐢ㄣ傚畠鏄鏅鐧惧鐨勪竴绉绉板懠锛屼笌鈥滄皯鈥濄佲滃憾姘戔濆湪绉︿唬鍚箟鐩歌繎銆5銆侀粠搴讹細榛庡憾鏄眽璇腑鐨勪竴涓垚璇紝鎸囩殑鏄箍澶у钩姘戠櫨濮...
  • 鍙や唬瀵圭櫨濮鐨绉板懠
    绛旓細鍙や唬鐧惧鐨勫埆绉板ぇ姒傛湁锛氬竷琛c 鐧戒竵銆 搴舵皯銆 鑽夋皯 銆侀粩棣 銆佸尮澶 榛庡憾銆侀粠姘戙佸垇姘
  • 鍙や唬琛ㄧず骞虫皯鐨勮瘝鏈夊摢浜?
    绛旓細榛旈銆佸竷琛c佺櫧涓併佸憾姘戙佸憾浜虹瓑銆1銆侀粩棣 "榛旈"(qi谩n sh菕u)鏄涓浗鎴樺浗鏃舵湡鍜岀Е浠瀵圭櫨濮鐨绉板懠銆傜Е濮嬬殗鏃舵湡寮濮嬩娇鐢ㄣ"鍒嗗ぉ涓嬩互涓轰笁鍗佸叚閮★紝閮$疆瀹堛佸皦銆佺洃銆傛洿鍚嶆皯鏇'榛旈'"(銆婂彶璁奥风Е濮嬬殗鏈邯銆)锛屽惈涔変笌褰撴椂甯歌鐨勬皯銆佸憾姘戝悓銆2銆佸竷琛 "甯冭。"鎸囧钩姘戠櫨濮撶殑鏈鏅氱殑寤変环琛f湇;"甯冭。钄"甯...
  • 瀵圭櫨濮鐨绉拌皳鏈変粈涔?
    绛旓細涓庢鐩歌繎鐨勮繕鏈夐粠棣栥侀粠鍏冦佸竷琛g瓑銆傗滈粠鈥濇槸鈥滈粦鈥濈殑鎰忔濓紝涓鍙や唬鐧惧鎵鎴村ご宸炬湁鍏筹紝鍙ゆ椂鍊欑櫨濮鏄皢澶村彂鎸芥垚楂伙紝鍖呬笂澶村肪锛岃屽綋鏃惰瀹氱櫨濮撳彧鑳界敤榛戣壊澶村肪锛屾晠绉扮櫨濮撲负榛庢皯銆绉板懠鑰佺櫨濮鐨勶紝杩樻湁涓涓瘝锛氣滈粩棣栤濓紝姣斿銆婅繃绉﹁銆嬩腑璐捐皧鎻愬埌鐨勨滅剼鐧惧涔嬭█浠ユ剼榛旈鈥濓紝灏辨槸杩欎釜鎰忔濄傘婂悤姘忔槬绉嬨嬨...
  • 鍙や唬瀵鍠勮壇鐨勮传姘戞庝箞绉板懠?
    绛旓細鍙や唬鑰佺櫨濮鐨勫埆绉版湁锛氶粠姘戙侀粠姘撱侀粠鑻椼侀粠鐢裤侀粠鐑濄侀粠棣栥侀粠搴躲侀粠鍏冦佽悓闅讹紙姘撻毝锛夈佹皳銆佹皳闅躲佸憾銆佸憾姘戙佸憾浜恒佹皯銆佽崏姘戙佺敓姘戙佸钩姘戙佸皬姘戙佷汉姘戙佹皯浼椼佺敓鐏点佽媿鐢熴佸钩浜恒佸钩澶寸櫨濮撱侀噹浜恒佸皬浜恒佷竵鍙c佺櫧澹佺櫧涓併佺櫧灞嬨佺櫧琛c佸竷琛c佺紪浼嶃侀粩棣栥佸瓙濂炽佽丹瀛愩佸尮澶瓑銆鍙や唬瀵硅佺櫨濮鐨绉板懠鐢变簬...
  • 鍏充簬骞虫皯鐨绉拌皳
    绛旓細u 鐧惧锛氭垬鍥藉悗骞虫皯鐨勯氱О u 榛庢皯锛氬嵆骞虫皯銆傗滈粠鈥濋氣滈獖鈥濓細榛戣壊锛屽洜榛戝彂鑰屽悕銆倁 榛旈锛氶粩锛岄粦鑹诧紝鎴樺浗鏃舵湡绉﹀皻榛戣壊骞虫皯鐢ㄩ粦甯冨寘澶达紝鏁呯О鈥滈粩棣栤濄倁 甯冭。锛鍙や唬瀵屼汉绌夸笣甯涳紝骞虫皯绌块夯甯冿紝鏁呯О骞虫皯涓衡滃竷琛b濄倁 搴舵皯锛堝憾浜猴級锛氱Е姹夊墠瀵硅韩浠芥瘮濂撮毝楂樼殑鍐滄皯鍜屽皬鍟嗕汉鐨绉拌皳锛涚Е姹夊悗娉涙寚涓鑸钩姘戙
  • 鍙や唬鎸囧钩姘戠殑璇嶆湁
    绛旓細1. 鐧惧锛氭渶鍒濇寚榛勬渤娴佸煙鐨勯儴钀借仈鐩熸垚鍛橈紝鍚庢潵鎴愪负璐垫棌鐨勯氱О锛屽湪濂撮毝鍒舵椂鏈熸寚鐨勬槸濂撮毝涓汇2. 甯冭。锛氬彜浠f寚鐢ㄩ夯钁涘竷鍒舵垚鐨勮。鏈嶏紝鍥犲钩姘戠┛涓嶈捣涓濈粐鍝侊紝鑰岀┛楹昏憶甯冭。锛屾晠鐢ㄥ竷琛f寚浠e钩姘戙3. 鐧戒竵锛氭寚娌℃湁瀹樿亴鐨勫钩姘戯紝浜︽硾鎸囨病鏈夋枃鍖栨垨鐭ヨ瘑鐨勪汉銆4. 搴舵皯锛鍙や唬瀵鏅氭皯浼楃殑绉板懠锛屼笌璐垫棌鐩稿銆5. ...
  • 涓浗鍙や唬瀵涓嬪眰鍔冲姩浜烘皯鐨绉板懠闄鐧惧銆侀粠搴躲侀粠姘戝,杩樻湁鍏朵粬鐨勮娉曞悧...
    绛旓細鐧惧鐨绉拌皳銆傚父瑙佺殑鏈夊竷琛c侀粩棣栥侀粠姘戙佺敓姘戙佸憾姘戙侀粠搴躲佽媿鐢熴侀粠鍏冦佹皳绛
  • 鍙や唬鍏充簬骞虫皯鐨绉拌皳
    绛旓細9. 骞虫皯杩樿绉颁负钀岄毝锛堟皳闅讹級锛屸滄皳鈥濇槸鍙や唬瀵骞虫皯锛堝鎸囧け鍘诲湡鍦帮紝澶栨潵杩佺Щ鐨勫眳姘戯級鐨绉板懠銆傘婅瘲缁徛锋皳銆嬩腑鍐欓亾锛氣滄皳涔嬭毄铓╋紝鎶卞竷璐镐笣銆傗10. 骞虫皯绉颁綔鈥滄皳闅垛濓紝璐捐皧銆婅繃绉﹁銆嬩腑鏈夛細鈥滅劧闄堟秹鐡墫缁虫灑涔嬪瓙锛屾皳闅朵箣浜猴紝鈥︹︹11. 骞虫皯鍙堢О鈥滃憾鈥濓紝銆婂乏浼犅锋槶鍏笁鍗佷簩骞淬嬩腑鎻愬埌锛氣滀笁鍚庝箣...
  • 涓浗鍙や唬瀵涓嬪眰鍔冲姩浜烘皯鐨绉板懠闄鐧惧,榛庢皯澶杩樻湁浠涔
    绛旓細鐧惧鐨绉拌皳銆傚父瑙佺殑鏈夊竷琛c侀粩棣栥侀粠姘戙佺敓姘戙佸憾姘戙侀粠搴躲佽媿鐢熴侀粠鍏冦佹皳绛夈
  • 扩展阅读:1-100岁古代叫法 ... 对平民百姓的各种称呼 ... 普通老百姓在古代叫什么 ... 古代百姓的别称有哪些 ... 百姓的六种别称 ... 古代对老百姓的称谓 ... 中国古代对百姓的称谓 ... 中国的古称有哪六个 ... 古代对普通老百姓的称呼 ...

    本站交流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欢迎反馈与建议,请联系电邮
    2024© 车视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