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电影只有 24 格/秒 为什么电影进度条显示只有24秒,实际播放了1小时?(用的是迅...

\u5173\u4e8e\u7535\u5f71\u7684\u626b\u76f2\u3002 \u6bd4\u5982\u8bf4\uff0c\u7535\u5f71\u4e2d\u4e00\u79d2\u949f\u6709\u4e8c\u5341\u56db\u683c\uff0c\u662f\u56e0\u4e3a\u4eba\u7684\u8bb0\u5fc6\u53ea\u80fd\u8bb0\u4f4f1|24\u79d2\u7684\u4e8b\u60c5\u3002

\u4f60\u8bf4\u7684\u4e0d\u662f\u5f88\u51c6\u786e\uff0c\u4eba\u7684\u5927\u8111\u4f20\u9012\u5230\u773c\u775b\u80fd\u5206\u8fa8\u7684\u662f1\u79d224\u5e27 \u5728\u8fd9\u4e2a\u8303\u56f4\u91cc\u4eba\u770b\u5230\u7684\u52a8\u753b\u662f\u8fde\u7eed\u7684\uff01

\u5c0a\u656c\u7684\u8fc5\u96f7\u7528\u6237\uff0c\u60a8\u597d\uff1a
\u60a8\u53ef\u4ee5\u91cd\u542f\u4e0b\u8fc5\u96f7\u770b\u770b\u64ad\u653e\u5668\u67e5\u770b\u4e0b\uff0c\u6216\u8005\u5378\u8f7d\u91cd\u88c5\u8fc5\u96f7\u770b\u770b\u64ad\u653e\u5668\u5c1d\u8bd5\u3002
\u66f4\u591a\u7591\u95ee\uff0c\u6b22\u8fce\u60a8\u5411\u8fc5\u96f7\u7f51\u7edc\u5e73\u53f0\u63d0\u95ee\u3002

这个问题要把拍摄和放映区分开。
人眼及其数据接收与传输系统每秒能够输送10-12格画面,然后大脑的视觉处理中心会将每格画面保留1/15秒。所以,如果在前一格画面尚且保留的1/15秒内大脑又收到一幅新的画面,那么这就产生了连续运动的感觉。
另外,实验室研究证明,人的感光系统能够区分多达每秒48次闪光,如果继续提高频率,那么亮和暗之间的转换就无法被人察觉了。所以50Hz交流电下运作的台灯闪烁,人基本上是无法察觉的。
请注意,作为电影、电视、游戏存在基础的「似动现象」最低帧率,和闪烁与否并不是一回事。电影在较低的放映速度下,比如16-24格每秒,即使已经构成了运动画面的幻觉,亮度的变化仍会被人眼察觉到闪烁,亮度越高闪烁越明显。

所以电影放映采用了一些手段来解决这个问题。先介绍传统的电影放映机原理:
一般的电影放映机采用马耳他十字车机构,有个凸轮连续地转动,每当它和十字车开槽啮合一次,十字车旋转1/4周,传动轴每旋转一整圈,间歇输片齿轮转动1/4圈即90度,对应于胶片上四个齿孔,等于拉动一格胶片(对于普通35mm胶片而言)。在这个拉动过程中,叶子板会遮住放映灯。只有当一格胶片稳定地停留在片窗前时,灯光才从中通过。这个过程保证了让静止画面运动起来。
早在卢米埃尔时代,人们已经发现,单片式的叶子板即每格画面遮挡一次,如果按每秒16格计算,画面在明暗之间转换16次,得到的运动画面闪烁不定,让人不堪忍受。所以有人发明了双片式的叶子板,让每格画面在银幕上重复出现两次。后来,电影院装备了更广阔的银幕,更高功率的弧光灯,闪烁更明显,双片式叶子板也显得不够用了,波兰发明家Kazimierz Prószyński又发明了三片式叶子板,每格画面在银幕上重复出现三次,彻底解决了频闪问题。当然叶子板的每一片并非等大,最大的一片呈90度,用来在完成抓片的1/4个周期内遮挡光线。

所以在采用三片式叶子板的情况下,16格每秒的放映速度实际上等于每秒刷新48次(达到消除闪烁的底线),所以16格是最低的容忍帧率。三片式叶子板在20年代已经普及。
1930年后有声电影确立了每秒24格的规范,电影院的放映机一般都采用双片式或三片式叶子板,所以我们在电影院看电影,它的刷新频率其实是每秒48次或72次,并不像很多人以为的只有24次那么低,只不过,单格画面是在重复出现两次或三次而已。
以上说的都是放映速度,拍摄速度实际上是非常自由的,正因为如此,才有快镜、慢镜,或谓降格、升格之由来。
如果大幅提升拍摄和放映速度,或许的确会改善电影观看质量,但在胶片时代这也是一种浪费。为什么是24格,一是因为在无声电影末期,电影拍摄、放映速度从16格、18格一路飙升,实际上已经达到了24格左右,沿用24格这是自然的决定;其次24格普通35mm胶片等于每秒456毫米,对于当时片上发声的技术来说,这是记录最高5000Hz声音的光学声迹的最短必要长度,再短的话声音容易失真,所以每秒不能低于24格的长度。
24格是有声电影的基本规范,不过也有很多电影格式非按照每秒24格运行。比如8毫米是16格,超8毫米是18格,50年代的宽银幕制式,Cinerama是26格,Todd-AO是30格,80年代的高帧率先驱Showscan一直鼓吹60格。不过并非主流,不提。
而今的数字放映,沿用了类似「三片式叶子板」的思路,让一幅画面重复刷新三次,所谓的「三闪技术」(triple-flashing)是也。如果以3D电影为例,实际上每秒钟观众双眼总计看到的画面总数是24×3×2=144幅。
从去年开始,北美的一些设备提供商,如Christie Digital,伙同几个大导演如James Cameron、Peter Jackson,正在鼓吹更高帧率的电影拍摄及放映,《霍比特人》《阿凡达2、3》将会以48格、60格速度拍摄,他们也希望电影院升级设备,以48格、60格进行放映。至于这种升级是否会实现,还是未知之数。
拍摄帧率提高之后,的确会降低乃至消除闪烁、抖动和运动模糊等传统胶片电影的特征,这在美学和观众接受习惯上该怎么来认识,也是另一个问题。
附带一说,按照Peter Jackson他们目前的技术方案,如果电影拍摄帧率提高到48格/秒,那么放映时将会采用「双闪」(double-flashing)来代替「三闪」(triple-flashing),因为实际帧率提高了,不需要单幅画面再重复出现三次那么多,两次足矣。但是,更激进的技术原教旨主义者、特效大师、
Showscan的发明人Douglas Trumbull(http://en.wikipedia.org/wiki/Douglas_Trumbull)认为,应该彻底取消同一幅画面反复播放两次或三次的做法,电影放映质量才会得到根本提高,所以他鼓吹的是每秒66格的拍摄、放映速度。
总而言之,24格每秒已经是80余年来的世界规范,不久的将来是否会有变化,需要观察。
望采纳。

24帧是最适合人眼的速度。低于24就会决定不是很六关,高于24就会有重影。

扩展阅读:landloop在饥荒是什么 ... 电影经典免费 ... 适合一个人看的电影 ... 24格微电影 ... 观看免费电影 ... 电影是每秒24格的真实 ... 电影高清完整版 ... p16+ki67+是癌变吗 ... 电影24格完整版 ...

本站交流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欢迎反馈与建议,请联系电邮
2024© 车视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