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么断句啊?有解释就更好了? 谢谢 到底怎么断句啊???求现代汉语断句高手帮忙!!!

\u614e\u52ff\u8f7b\u901f\u5982\u4f55\u65ad\u53e5 \u5982\u4f55\u89e3\u91ca \u6700\u597d\u6709\u6bcf\u4e2a\u5b57\u7684\u89e3\u91ca

\u201c\u614e\u52ff\u8f7b\u901f\u201d\u4e3a\u56f4\u68cb\u5341\u7edd\u4e4b\u4e00\uff0c\u662f\u4e00\u4e2a\u6210\u8bed\uff0c\u5728\u6c49\u8bed\u8a00\u6587\u5b66\u91cc\u6210\u8bed\u662f\u4e00\u79cd\u56fa\u5b9a\u7684\u8bcd\u7ec4\u5e76\u8d4b\u4e88\u5b83\u7279\u5b9a\u7684\u542b\u4e49\uff0c\u662f\u4e0d\u5b58\u5728\u65ad\u53e5\u7684\u3002\u5177\u4f53\u53ef\u4ee5\u7406\u89e3\u4e3a\uff1a\u6307\u5bf9\u5c40\u65f6\u7684\u6001\u5ea6\uff0c\u8981\u91cd\u89c6\u5bf9\u624b\uff0c\u5c0f\u5fc3\u8c28\u614e\uff0c\u5162\u5162\u4e1a\u4e1a\u3002\u4e0d\u8981\u51ed\u4e3b\u89c2\u610f\u5fd7\u76f2\u76ee\u51fa\u624b\u884c\u68cb\uff0c\u8981\u6839\u636e\u53cc\u65b9\u68cb\u52bf\u7684\u53d1\u5c55\uff0c\u8ba1\u7b97\u5468\u5168\u3001\u4e25\u5bc6\u540e\uff0c\u518d\u786e\u5b9a\u5982\u4f55\u884c\u68cb\u3002\u5e0c\u671b\u5bf9\u4f60\u6709\u6240\u5e2e\u52a9

\u8fd9\u4efd\u62a5\u544a\uff0c\u6211\u5199\u4e0d\u597d\u2014\u2014\u8fd9\u53e5\u8bdd\u903b\u8f91\u91cd\u97f3\u505c\u987f\u5df2\u7ecf\u6807\u6ce8\u5b8c\u6bd5\uff0c\u4e5f\u5c31\u662f\u8bf4\uff0c\u201c\u6211\u5199\u201d\u540e\u9762\u4e0d\u80fd\u518d\u65ad\u5f00\uff0c\u800c\u201c\u6211\u5199\u4e0d\u597d\u201d\u8fd9\u56db\u4e2a\u5b57\u7684\u642d\u914d\u53ea\u80fd\u662f\u81ea\u7136\u65ad\u53e5\uff08\u533a\u522b\u4e8e\u903b\u8f91\u91cd\u97f3\u65ad\u53e5\uff09\u201c\u6211\u2014\u5199\u4e0d\u597d\u201d\u3002
\u8fd9\u4efd\u62a5\u544a\u6211\u5199\uff0c\u4e0d\u597d\u2014\u2014\u540c\u6837\u662f\u5df2\u7ecf\u6807\u6ce8\u5b8c\u6bd5\uff0c\u4e5f\u5c31\u662f\u8bf4\u53ea\u80fd\u6309\u7167\u81ea\u7136\u505c\u987f\u8fdb\u884c\u3002

断句如下:
防民之口,甚于防川。川壅而溃,伤人必多,民亦如之。是故为川者,决之使导;为民者,宣之使言。
这段话出自左丘明《国语·周语上·召公谏厉王弭谤》。
以下是《召公谏厉王弭谤》全文的原文、注释以及参考译文:
召公谏厉王弭谤
【原文】
厉王虐,国人谤王。召公告曰:“民不堪命矣!”王怒,得卫巫,使监谤者。以告,则杀之。国人莫敢言,道路以目。
王喜,告召公曰:“吾能弭(mǐ)谤矣,乃不敢言。”召公曰:“是障之也。防民之口,甚于防川。川壅而溃,伤人必多,民亦如之。是故为川者,决之使导;为民者,宣之使言。故天子听政,使公卿至于列士献诗,瞽献曲,史献书,师箴,瞍赋,曚诵,百工谏,庶人传语,近臣尽规,亲戚补察,瞽、史教诲,耆、艾修之,而后王斟酌焉,是以事行而不悖。民之有口,犹土之有山川也,财用于是乎出;犹其有原隰衍沃也,衣食于是乎生。口之宣言也,善败于是乎兴。行善而备败,其所以阜财用衣食者也。夫民虑之于心而宣之于口,成而行之,胡可壅也?若壅其口,其与能几何?”
王不听,于是国人莫敢出言。三年,乃流王于彘。(《国语·周语上》)
【注释】
【注释】
(1)弭(mǐ)谤:消除议论。弭,消除。谤,原义指责,公开批评。后指背后议论他人过失,逐渐成为贬义词。
(2)巫:古代以降神事鬼为职业的人。
(3)莫:没有人;没有谁。
(4)目:用眼睛看,用作动词。表示不敢说话。
(5)障:防水堤坝,用作动词,堵塞。
(6)川壅(yōng)而溃:壅(yōng),堵塞。溃:水冲破堤坝。
(7)为川者:治水的人;为,治。决之使导,引水使它流通;决,排除;导,疏通。
(8)宣之使言:治民者必宣导百姓,使之尽言。宣,开导。
(9)听政:治理国政。听,治理,处理。
(10)公卿:三公九卿。至于:以及。列士:上士,中士,下士。诗:指采集于民间的讽谏诗,不是指《诗经》。
(11)瞽(gǔ)献曲:盲人乐师向国王进献乐曲。瞽,无目,失明的人。
(12)史献书:史官向国王进献记载史实的书籍。
(13)师箴(zhēn):音师进献规劝的文辞。箴规谏的文辞。
(14)瞍(sǒu)赋:盲人吟诵讽谏之诗。瞍,没有眸子的盲人。赋,朗诵。
(15)曚诵:盲人诵读讽谏文辞。曚,有眸子而看不见东西的人。
(16)百工:百官。
(17)庶人传语:百姓的意见间接传给国王。
(18)近臣尽规:常在左右的臣子,进献规谏的话。尽规:尽力规劝。
(19)亲戚补察:同族的亲属,弥补并监察国王的过失。
(20)耆(qí)、艾修之:国内元老大臣把这些规谏修饬整理。耆,60岁的人。艾,50岁的人。
(21)而后王斟酌焉:而后由国王仔细考虑,付之实行。
(22)是以事行而不悖(bèi):国王的行事由此才不至于违背事理。悖,违背。事行,政事畅行,政令通行。而:转折连词,但是。
(23)于是乎出:从这里生产出来。
(24)原:宽阔而平坦的土地。隰(xí):低下而潮湿的土地。衍:低下而平坦的土地。沃:有河流灌溉的土地。
(25口之宣言也,善败于是乎兴:由于百姓用口发表意见国家政治的好坏才能从中表现出来。宣言:发表议论。善败, 治乱:于是,从这里面。
(26)行善而备败,其所以阜(fù)财用衣食者也:这两句是说,凡是老百姓认为好的就做,反之就得加以防备, 这是增加财物衣食的办法。所以,用来……的方法。其:副词,表示揣测,(这)大概(就是)。阜,丰富,增加。
(27)成:成熟。行,自然流露,自然表现。胡,怎么。
(28)其与能几何:这句是说,这能有多少帮助呢?其,代词。与,帮助,《战国策》说:“君不与胜者,而与不胜者。”
(29)乃流王于彘(zhì):把国王放逐到彘地去。乃,副词,终于。流,流放;放逐。于,介词,到。彘,地名,在今山西省霍县境内。
【参考译文】
周厉王残暴无道,老百姓纷纷指责他的暴政。召穆公告诉厉王说:“老百姓已不能忍受您的政令了!”周厉王听了勃然大怒,找来一个卫国的巫师,派他暗中监视敢于指责自己的人。一旦这个卫国的巫师告诉周厉王(有人批评他),就杀掉他。于是国都里的老百姓都没有人敢随便说话了,(大家)在路上(见到),就互相使个眼色罢了。
周厉王很高兴,告诉召穆公说:“我能消除百姓的批评了,现在老百姓都不敢说话了。”召穆公说:“你这样做是堵住人们的嘴啊。可是堵住人民的嘴,比堵塞河流的危害还要严重啊。河道因堵塞而造成决口,伤害的人必然会很多,堵住老百姓的嘴,后果也是如此啊。因此,(真正善于)治理河道的人,是疏通河道而使河道畅通;(而真正善于)治理百姓的人,是开导他们而让他们畅所欲言。所以天子处理政事时,让三公九卿以至各级官吏进献讽喻诗,乐师进献民间乐曲,史官进献有借鉴意义的史籍,少师诵读箴言,无眸子的盲人吟咏诗篇,有眸子的盲人诵读讽谏之言,掌管营建事务的百工纷纷进谏,平民则将自己的意见转达给君王,近侍之臣尽规谏之力,君王的同宗都能弥补、监察国王的过失,乐师和史官以乐歌、史籍加以谆谆教诲,年高望重的师傅再进一步劝诫他,然后由天子斟酌取舍,付诸实施,因此国家的政事得以实行而不违背常理。老百姓有嘴,就像土地上有山水一样(自然),社会的物资财富全靠它出产;又像高原和低地都有平坦肥沃的良田一样(自然),人类的衣食物品全靠它产生。老百姓发表言论,政事的成败得失就都能表露出来。人们认为好的就尽力实行,认为失误的就设法预防,这才是增加财富衣食的(正确)途径啊。老百姓在心里有所考虑,然后说出来,朝廷认为行得通就照着实行,怎么能加以堵塞呢?如果硬是堵住老百姓的嘴,那么赞同您帮助您归附您的人能有多少呢?”
周厉王不听(召穆公的劝谏),于是国都里的老百姓再也没有敢公开发表言论指斥他的了。过了三年,人们终于把这个暴君周厉王放逐到彘地去了。

防民之口,甚于防川。川壅而溃,伤人必多,民亦如之。是故为川者决之使导,为民者宣之使言。
翻译:阻塞老百姓的嘴,好比阻塞河水。河流如果堵塞后再决堤,伤人一定很多,人民也是这样。因此治水的人疏通河道使它畅通,治民者只能开导他们而让人畅所欲言。

防民之口,甚于防川,川壅而溃,伤人必多,民亦如之。是故为川者,决之使导;为民者,宣之使言。
翻译:阻止人民进行批评的危害,比堵塞河川引起的水患还要严重。河水被堵塞必然会引起堤岸决口,一旦决口就会死很多人,对于人民来说也是一样。所以对于河流一定要使河道通畅,对于人民,一定要让人民畅所欲言。

扩展阅读:孩子有时候会自言自语的说话 ... 一年级停顿断句 ... 说话时头不自觉的晃动是怎么回事 ... 断句的方法和技巧 ... 小学生断句的方法 ... 小学生断句技巧 ... 语言停顿的四种方法 ... 断句的基本方法 ... 古文断句三式口诀 ...

本站交流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欢迎反馈与建议,请联系电邮
2024© 车视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