丰子恺时干吗的 丰子恺因什么而出名,他的出生时间和地点,做过什么事,他的兴趣...

\u4e30\u5b50\u607a\u751f\u5e73\u505a\u8fc7\u4ec0\u4e48\u4e8b

\u8da3\u770b\u4f5c\u5bb6\u2014\u2014\u4e30\u5b50\u607a\uff1a\u7f18\u7f18\u5802\u547d\u540d\u7531\u6765\u4e0e\u610f\u6db5

\u4e30\u5b50\u607a\uff081898.11.9\uff0d1975.9.15\uff09\u539f\u540d\u4e30\u6da6\uff0c\u66fe\u7528\u540d\u4e30\u4ec1\u3001\u5a74\u884c\uff0c\u53f7\u5b50\u607a\uff0c\u5b57\u4ec1\u3002\u6d59\u6c5f\u6850\u4e61\u77f3\u95e8\u9547\u4eba\u3002\u6211\u56fd\u73b0\u4ee3\u753b\u5bb6\u3001\u6563\u6587\u5bb6\u3001\u7f8e\u672f\u6559\u80b2\u5bb6\u3001\u97f3\u4e50\u6559\u80b2\u5bb6\u3001\u6f2b\u753b\u5bb6\u548c\u7ffb\u8bd1\u5bb6\uff0c\u662f\u4e00\u4f4d\u591a\u65b9\u9762\u5353\u6709\u6210\u5c31\u7684\u6587\u827a\u5927\u5e08\u3002\u89e3\u653e\u540e\u66fe\u4efb\u4e2d\u56fd\u7f8e\u672f\u5bb6\u534f\u4f1a\u5e38\u52a1\u7406\u4e8b\u3001\u7f8e\u534f\u4e0a\u6d77\u5206\u4f1a\u4e3b\u5e2d\u3001\u4e0a\u6d77\u4e2d\u56fd\u753b\u9662\u9662\u957f\u3001\u4e0a\u6d77\u5bf9\u5916\u6587\u5316\u534f\u4f1a\u526f\u4f1a\u957f\u7b49\u804c\u3002\u88ab\u56fd\u9645\u53cb\u4eba\u8a89\u4e3a\u201c\u73b0\u4ee3\u4e2d\u56fd\u6700\u50cf\u827a\u672f\u5bb6\u7684\u827a\u672f\u5bb6\u201d \u3002\u4e30\u5b50\u607a\u98ce\u683c\u72ec\u7279\u7684\u6f2b\u753b\u4f5c\u54c1\u5f71\u54cd\u5f88\u5927\uff0c\u6df1\u53d7\u4eba\u4eec\u7684\u559c\u7231\u3002\u4ed6\u7684\u4f5c\u54c1\u5185\u6db5\u6df1\u523b\uff0c\u8010\u4eba\u5bfb\u5473\u3002
\u4e30\u5b50\u607a\u662f\u6211\u56fd\u65b0\u6587\u5316\u8fd0\u52a8\u7684\u542f\u8499\u8005\u4e4b\u4e00\uff0c\u65e9\u5728\u4e8c\u5341\u5e74\u4ee3\u4ed6\u5c31\u51fa\u7248\u4e86\u300a\u827a\u672f\u6982\u8bba\u300b\u3001\u300a\u97f3\u4e50\u5165\u95e8\u300b\u3001\u300a\u897f\u6d0b\u540d\u753b\u5de1\u793c\u300b\u7b49\u8457\u4f5c\u3002\u4ed6\u4e00\u751f\u51fa\u7248\u7684\u8457\u4f5c\u8fbe\u4e00\u767e\u516b\u5341\u591a\u90e8\u3002

丰子恺(1898—1975年)漫画家、作家、翻译家、美术教育家。原名丰润,又名丰仁。浙江崇德(现属桐乡)人。1914年考入浙江省立第一师范学校,从李叔同学习音乐、绘画。1921年东渡日本,学西洋画。回国后在浙江上虞春晖中学和上海立达学园任教。1925开始文学创作并发表漫画。1928年任开明书店编辑。1931年出版第一本散文集《缘缘堂随笔》。以漫画著名艺坛。并写作了以中小学生和一般音乐爱好者为对象的音乐读物32种。文笔浅显生动,起了普及西洋音乐知识的启蒙作用。50年代还从事介绍苏联的音乐教育、音乐情况及翻译歌曲。抗战爆发后,举家内迁,在任教的同时积极从事抗日文化活动。抗战后返沪杭,居家从事创作和翻译。新中国成立后定居上海,曾任上海中国画院院长、中国美协上海分会主席、上海对外文化协会副会长、上海市文联副主席等职。文学创作以散文为主。主要有《缘缘堂随笔》、《缘缘堂再笔》、《缘缘堂续笔》等。漫画有《子恺画全集》。译著有日本厨川白村的《苦闷的象征》、俄国屠格涅夫的《初恋》和日本古典名著《源氏物语》等。出版有《丰子恺文集》(7卷)。
丰子恺1898年(光绪24年)在浙江省崇德县石门湾(今桐乡县石门镇)出世。父亲叫丰??,是个秀才,他并不经理祖上开设有百年历史的丰同裕染坊,只是埋头读书,应考举人。3年一次,他已经应了3次试,都没有中举。那时候,他已经有6个女儿,没有儿子,这更使他陷于郁郁不欢。丰子恺出世,给全家带来了欢乐。3年后,37岁的丰??再次赴省城杭州参加乡试,居然考中了。本来,中了举人后,可再到北京会试,但丰??遭逢母丧,丁忧在家,不得上京,只得设塾授徒。自己的前途中止了,丰??便寄希望于儿子。子恺6岁时,父亲便把他收在座下。
教儿子的“千家诗”每页上端都有一幅木版画,第一幅是大舜耕田图,画着一个人和一只大象,很吸引子恺的兴趣。他向染坊师傅讨了些颜料,为书上的单色画着色,涂成一只红象,一个蓝人,一片紫地。但颜料涂上去,一直渗透下面好几层。丰??发现了这大片大片的颜色,大发脾气,幸亏母亲钟氏赶来,丰子恺才没有挨打,但他再也不敢在父亲面前作画。子恺9岁时,父亲逝世。丰??、始终不知道儿子会把一生贡献给艺术,成为“五四”运动以后在中国艺坛上极有影响的人物。
丰子恺十二、三岁的时候,他的两个同学在私塾里为了交换他的一张画而相打起来。塾师搜查丰子恺的抽屉,把他的画谱拿去丰子恺吓得魂不附体。谁知次日上学,塾师竟翻出画谱中的孔子像,问他道:“你能看着这样子,画一张放大着色的吗?”子恺回答:“能。”回家后,他在大姊的帮助下,用方格子放大的办法,按比例描绘孔子的轮廓,又用颜料上色。这幅鲜明的孔子像后来挂在私塾的堂前,以后每天上学,学生们都要向孔子像鞠躬,小画家的名声也就在全镇传开了。
他16岁时,参加崇德县小学会考,县督学徐芮荪亲自披阅试卷,爱丰子恺的文才,以女妻之。
1914年丰子恺毕业,成绩为众人之冠。随后考浙江省立第一师范学校。在这里,他受到中国近代文艺先驱者李叔同的艺术熏陶,从此就开始了他的艺术生涯。
1919年他毕业师范学校,与同学往上海合办上海专科师范学校,并任该校美术教师。两年后,子恺向亲友筹借学费,并卖去石门湾下西弄祖宅一栋,赴日本学画。在日本,他深受日本漫画家竹久梦二和??谷虹儿的影响。归国后,即以漫画抒写古诗意境、儿童生活、社会现实观感,从1924年起陆续发表于报刊,深得广大读者的喜爱、赞赏。
1922年,丰子恺在浙江上虞白马湖畔的春晖中学任教。春晖中学以夏丐尊为首,聚集了一群对中国的文艺事业颇有抱负的青年人,其中有朱自清、朱光潜,他们都与丰子恺交往甚密。朋友们常到丰子恺家中欣赏他的画稿,给予热情的鼓励。朱自清后来回忆当时的情景说:“小客厅里,互相垂直的两壁上,排满了那小眼睛似的漫画稿;微风穿过他们间时,几乎可以听出飒飒的声音。”1925年,《文学周报》恰好要用插图,主编郑振铎向丰子恺索画,并给这些冠以“漫画”的题头。从此中国始有“漫画”这名称。所谓“漫画”,在中国实是创格:既有中国画风的萧疏淡远,又不失西洋画法的活泼酣恣。漫画是一时兴到之笔,其妙正在随意挥洒。
朱自清是丰子恺漫画的发掘者、评论者,也曾为丰子恺的第一本画册《子恺漫画》作序,为第二本画册《子恺画集》作跋。他说:“一幅幅的漫画如一首首的小诗——带核儿的小诗。就像吃橄榄似的,老觉着那味儿。”
早在子恺读师范学校时,李叔同在走遍了艺术的各国领域之后,渐渐产生了脱离尘俗的念头。他出家时,还不到40岁。他取法名演音,号弘一。1928年,丰子恺为预祝弘一法师50岁生日,在上海与法师合作《护生画集》第一集,共50幅,由丰子恺作画,弘一法师写诗,一诗一画对照。后来,在1939年弘一法师60岁时,他完成《护生画集》第二集60幅。这时弘一法师要求丰子恺在他70岁时作《护生画集》第三集,80岁时作第四集……直至100岁作第六集。“缘缘堂”是丰子恺亲自绘图设计的一所中国式建筑,高大、轩敞、明爽,具有朴素深沉之美。在这里,丰氏全家度过了5个寒暑。对丰子恺来说,无论在生活上或创作上,这都可说是黄金时代。大部分时间用于作画或写文章,晚上照例饮酒吟诗。
儿童的心态、生活,常是丰子恺漫画的题材,这些画的模特儿大多是他的子女。他疼爱孩子,羡慕他们天真无邪。他认为“人间最富有灵气的是孩子”,孩子才是真正的“人”。从儿童的生活中观察到可爱的意境,他便取作画材。
孩子搬凳子“办小人家”,或者脱下自己的小鞋连同妹妹的新鞋穿在凳子的四只脚上,或者扮作新郎新娘,或者拿着两把薄扇凑在胯下当自行车骑,这些对丰子恺来说都是极好的画材。
丰子恺越是热爱儿童的无真无邪,就越是痛感人间的不平等和穷孩子的不幸。因此,他所画的儿童相实际上也包括了社会相。他说:“在这社会里,穷的大人苦了,自己能知道其苦,因而能设法免除其苦。穷的小孩苦了,自己还不知道,一味茫然地追求生的欢喜,这才是天下之至惨!”
他描写社会的画,题材是多种多样的。有以周围环境中的人物为模特儿的,而大部分却是以民间生活、都市生活中的见闻、感想为题材的。
从1925年到1937年抗战开始,丰子恺结集出版的画集、随笔、艺术理论和翻译作品,为数甚多,而且拥有广大的读者。他翻译许多介绍西洋音乐的书,这一启蒙工作受到广大读者的欢迎。无论是他的音乐著作或美术著作,在当时对“五四”以来的新文化运动都起了一定的推动作用。
多年来,日本军国主义者明目张胆侵略中国。1936年6月,“中国文艺家协会”宣布成立,并发表宣言。参加的人有丰子恺、朱自清、叶圣陶等110人。
10月,作家巴金、林语堂、鲁迅、丰子恺等共21人,又发表了“文艺界同人为团结御侮与言论自由宣言”。“宣言”指出:“在文学上,我们不强求其相同,但在抗日救国上,我们应团结一至以求行动之更有力。”
接着,1937年芦沟桥事变。面对暴寇的侵略行径,丰子恺满腔愤懑,决定用自己的画笔来宣传抗日。他准备把日本侵华的无数事件用笔画出,编成一册,以最廉的售价广销各地,使略识文字的中国人都能了解,使未受教育的文盲也能看懂。不久,日本侵略军进攻上海,在金山卫登陆后,到处狂轰滥炸。11月6日,两架日机飞到石门湾上空,投下了12枚炸弹。其中一枚落在缘缘堂门口五六丈处。当天傍晚,石门湾逃避一空。丰子恺的妹夫立即从南沈滨摇一只船出来,邀丰子恺一家老幼10人下乡暂避一时。从此,他开始了8年动乱的逃难生活。
他说:“我虽未能真的投笔从戎,但我相信以笔代枪,凭我五寸不烂之笔,努力从事文化宣传,可使民众加深对暴寇之痛恨。”有一天,丰子恺在武昌乡间看见田野中有一棵大树,被人砍伐了大半,只剩下一根主干。这时正值春天,那主干上怒抽枝条,竟也长得枝叶茂盛。其中有的新枝条甚至超过其他大树的顶,仿佛是在为被砍去的“同根枝”争气复仇。他后来提笔把这情景画出来,象征中华民族,并题上自己所作的一首诗:“大树被斩伐,生机并不绝。春来怒抽条,气象何蓬勃!”
1938年春,丰子恺在汉口得到缘缘堂被毁的消息,这对他来说是巨大的打击。这时候,恰好桂林师范的校长唐现之来信聘请丰子恺去该校任教。丰子恺于是带着全家迁往桂林。后来,他又转往广西宜山江大学任教,并随校迁到贵州遵义。1942年,他搬到重庆郊区的沙坪坝,任国立艺术专科学校教授。沙坪小屋建成后,丰子恺便辞去教职,从此专为卖画写作为生。
抗战胜利次年,丰子恺搭轮船由长江而下,到南京改搭火车。丰子恺踏上阔别十年的上海时,说:“我从京沪火车跨到月台上的时候,第一脚特别踏着重些,好比同它握手。”
他去故乡石门湾凭吊。这个船舶麇集、商贾辐辏的热闹城镇,如今已经面目全非了。胜利还乡的满怀喜悦心情终于渐渐地消失殆尽,他对当时的社会十分不满,深恶痛绝。他引用古人“恶岁诗人无好语”的话,声称自己“现在正是恶岁画家”,但又觉得这种触目惊心的画不宜多画,希望自己的笔“从人生转向自然”。1949年大陆解放,丰子恺52岁了。此后他专事著译。他在68岁时,完成《护生画集》第五集。69岁时,“文化大革命”开始了,那时他住在止海。大字报,逼供信,抄家,关“牛棚”,紧缩住房,下乡劳动,写不尽的检讨交代,批斗,挂牌,游街,克扣工资,丰子恺备受种种精神上的侮辱和肉体上的摧残。但他横下一条心,把坐“牛棚”看作参禅,把批斗看作演戏。夜晚过黄浦江去游斗,他说是“浦江夜游”;在“牛棚”中被叫去训话,他好像是去上一回厕所,回到“牛棚”照旧与画师门谈笑风生,或偷偷地作诗填词。到上海南郊劳动,冷天睡在铺稻草的泥地上,屋顶隙缝中飘下来的雪积在他枕边,70多岁的老人早上还得亲自到河埠打水洗脸,但他风趣地说:“地当床,天当被,还有一河浜洗脸水,取之不尽,用之不竭,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回到家里,不管白天发生过天大的事,也只是轻描淡写地叙述一遍,有时甚至避而不谈,只要一斤黄酒入肚,仍是吟诗诵词,谈笑自若。
然而,热爱这位老画家的作品的人,却时刻惴惴不安地关心着他的行踪、境况。当老画家奉命爬上竹梯去贴批判自己的“大批判专栏”时,围观的路人中有不少人暗自替这位老人担心。丰子恺虽然被批成“反革命黑画家”,实际上群众心底里对他更加增添了仰慕之情。
1974年“四人帮”借批大儒为名,炮制所谓“黑画展”,丰子恺自然也不能幸免。《满山红叶女郎樵》这幅画原是画中国近代文学家苏曼殊的诗句,但画中有三片红叶落下,这不成了影射三面红旗落地吗?
做子女的为了关心父亲的安全,一次次地劝他以后留意些。丰子恺却还是我行我素。他给儿子新枚的信中写道:“……我的画都是毒草……然而世间有一种人视毒草为香花,世袭珍藏。对此种人,我还是乐意画给他们珍藏。古人云:‘文章千古事,得失寸心知。’画亦如此。”
1974年夏天,丰子恺右手手指开始麻木,次年8月右手臂也逐渐不能动弹,这对辛勤笔耕了半个世纪以上的丰子恺来说,简直是极大的灾难。9月15日,一代艺术家丰子恺安详地阖上双眼,享年77岁。他没见到“四人帮”垮台,就在噩梦中与世长辞了。
不,他没有在梦中逝去。他醒了!1976年10月的鞭炮声把他唤醒了!这位艺术家一生的辛勤播种重新受到滋润和灌溉,在中国各地甚至海外发芽开花。作品就是他的生命,就是他的一切!他与读者同在。人们永远不会忘记他。正如他的老友叶圣陶在悼诗中所说:“潇洒风神永忆渠!”

简介
丰子恺(1898.11.9-1975.9.15)原名丰润,又名丰仁,浙江桐乡石门镇人,名仁,又名婴行。我国现代著名画家、文学家、美术和音乐教育家、翻译家,是一位多方面卓有成就的文艺大师。解放后曾任中国美术家协会常务理事、美协上海分会主席、上海中国画院院长、上海对外文化协会副会长等职。被国际友人誉为“现代中国最像艺术家的艺术” 。丰子恺风格独特的漫画作品影响很大,深受人们的喜爱。他的作品内涵深刻,耐人寻味。

自幼爱好美术,1914年入省立第一师范学校,从李叔同学习绘画和音乐。1918年秋,李叔同在杭州虎跑寺出家,对他的思想影响甚大。1917年与同学组织桐荫画会。1919年师范学校毕业后,与同学数人在上海创办上海专科师范学校,并任图画教师。1921年东渡日本短期考察,学习绘画、音乐和外语。1922年回国到浙江上虞春辉中学教授图画和音乐,与朱自清、朱光潜等人结为好友。回国后从事美术、音乐教学,曾任上海开明书店编辑、上海大学、复旦大学、浙江大学美术教授。同时进行绘画、文学创作和文学、艺术方面的编译工作。1924年,与友人创办立达学园。抗战期间,辗转于西南各地,在一些大专院校执教。文艺刊物《我们的七月》4月号首次发表了他的画作《人散后,一钩新月天如水》。其后,他的画在《文学周报》上陆续发表,并冠以“漫画”的题头。自此中国才开始有“漫画”这一名称。1925年成立立达学会,参加者有茅盾、陈望道、叶圣陶、郑振锋、胡愈之等人。1926年,任教职于上海艺术大学。1929年被开明书店聘为编辑。1931年,他的第一本散文集《缘缘堂随笔》由开明书店出版。七七事变后,率全家逃难。1937年编成《漫画日本侵华史》出版。1939年任浙江大学讲师、副教授。1942年任重庆国立艺专教授兼教务主任。1943年起结束教学生涯,专门从事绘画和写作。陆续译著出版《音乐的常识》、《音乐入门》、《近世十大音乐家》、《孩子们的音乐》等面向中小学生和普通音乐爱好者的通俗读物,为现代音乐知识的普及作了许多有益的工作。1946年返上海。出版画册《子恺漫画选》。1952年后历任上海文史馆馆员、中国美术家协会上海分会副主席、中国美术家协会常务理事、上海市对外文化协会副会长、上海市文联副主席、全国政协委员等职。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任上海中国画院院长、中国美术家协会上海分会主席,上海文学艺术界联合会副主席等。工绘画、书法,亦擅散文创作及文学翻译。
丰子恺,是中国现代受人景仰的漫画家,散文家。他的绘画,文章在几十年沧桑风雨中保持一贯的风格:雍容恬静,其漫画更是脍炙人口。丰先生作品流传极广,失散也很多,就是结集出版的五十余种画册也大多绝迹于市场,给读者带来极大遗憾。在丰子恺先生的作品中,漫画恐怕是最为著名的了。往往是寥寥几笔,就勾画出一个意境,比如《人散后,一钩新月天如水》,几个茶杯,一卷帘栊,便是十分心情。丰先生的许多漫画,都是以儿童作为题材的,例如《阿宝赤膊》,《你给我削瓜,我给你打扇》和《会议》。读丰先生的儿童漫画,让我们这些所谓的成人都觉得惭愧。什么时候,我们这个世界,能少一些欺诈,少一些执着,多一些自然,多一些淡泊。

丰子恺的散文,在我国新文学史上也有较大的影响。主要作品有《缘缘堂随笔》《缘缘堂再笔》《随笔二十篇》《甘美的回忆》《艺术趣味》《率真集》等。这些作品除一部分艺术评论以外,大都是叙述他自己亲身经历的生活和日常接触的人事,表现浓厚的生活情趣。
丰子恺小传 丰华瞻(子)
父亲于一八九八年(清光绪二十四年)十一月九日生于浙江省崇德县石门湾(今桐乡县石门镇)。祖上在石门镇开一家小染坊。祖父名丰
璜(字斛泉),长于诗文,于一九零二年乡试时中「举人」。父亲是祖父的第七个孩子,是长子;父亲的姐弟大多夭折早亡。父亲八岁时,
祖父就患肺病去世。父亲九岁时进私塾读书,十二岁入石门湾西溪小学。一九一四年他十六岁时,到杭州浙江省立第一师范学校读书。浙江第一师范的教师李叔同先生(后出家,法号「弘一法师」)教他图画、音乐,发现他的才能,鼓励他向绘画方面发展。李先生不但精于图画、音乐,也擅长戏剧、文学、书法,对父亲的一生有很大的影响。
一九一九年父亲毕业于浙江第一师范后,在上海专科师范任教。一九二一年初赴日本留学。在东京参加洋画研究会与音乐研究会。年底由日本返国。
一九二二年,父亲在浙江上虞白马湖春晖中学任教。这时开始作漫画。有几幅画发表于《我们》杂志上。一九二四年父亲辞去春晖中学职到
上海创办立达学园。一九二五年父亲的漫画在郑振铎主编的《文学周报》上连续发表,称为〖子恺漫画〗。一九二五年十二月由文学周报社出版《子恺漫画》,内收画六十幅,这是父亲的第一本画集,也是中国的第一本漫画集。
从一九二六年到一九三七年间陆续出版的画集有《子恺画集》、《护生画集》、《学生漫画》、《儿童漫画》、《都会之音》、《云霓》、
《人间相》等。其中除描写诗词意境、儿童生活与学生生活的画外,有大量的画揭露旧社会的黑暗与劳动人民所受的苦难。同一时期中父亲出版了散文集《缘缘堂随笔》、《缘缘堂再笔》、《车厢社会》等,又出版了大量的音乐书与艺术理论书,如《音乐入书》、《中文名歌五十曲》、《近世十大音乐家》、《西洋画派十二讲》、《艺术趣味》、《艺术漫谈》等。
一九三七年抗战爆发。十一月,父亲率全家逃难。从故乡出发,经江西,到达湖南长沙。后迁广西桂林。一九三九年春,父亲受浙江大学
之聘,到广西宜山浙大任教。后随浙大迁往贵州遵义。一九四二年秋,父亲到达四川重庆,任教于国立艺术专科学校。一年后辞职,在家著述为生。
抗战期间父亲在西南各省出版的画集有《漫画阿Q正传》、《大树画册》、《客窗漫画》、《画中有诗》等。一九四一年在遵义绘成《子凯漫画全集》,至一九四五年十二月由开明书店在上海出版。《全集》共分六册,收画四百二十四幅。
一九四五年抗战结束,次年父亲回到杭州。一九四六至四八年住在杭州期间出版的画集有《又生画集》与彩色版《子恺漫画选》等。
建国后父亲一直住在上海。任上海市人民代表与政协委员,又任全国政协委员。任中国美术家协会常务理事、上海市美术家协会主席、上海市作家协会副主席、上海市文学艺术家联合会副主席。一九六零年任上海中国画院院长。大部分时间在家著述。
建国以后父亲主要从事翻译俄文与日文的文学作品。译有《猎人笔记》、《夏目漱石选集》、《源氏物语》等。画集方面出版的有《绘画鲁迅小说》、《子恺漫画选》(一九五五年)、《丰子恺儿童漫选》英文本与印尼文本(一九五六年)、彩色的《丰子恺画集》(一
九六三年)。
父亲一生著作丰富,共有一百五十多种。他在绘画、文学、音乐、书法、艺术理论与翻译等各方面都作出了贡献。他在国内外都有较大的
影响。
十年浩劫期间,父亲被林彪、‘四人帮’加上莫须有罪名,遭到残酷迫害,身心备受摧残。一九七零年初他患重病,卧病半年。病愈后,他不顾林彪、‘四人帮’的迫害,仍坚持作画,并从事翻译。但由于长期受折磨,患了肺癌。一九七五年九月十五日,父亲在阴霾蔽日的情况下含恨长逝。
一九七九年六月二十八日,在上海龙华公墓大厅举行隆重的骨灰安放仪式。上海市领导同志在骨灰安放仪式悼词中指出:父亲痛恨旧社会
的反动统治,用美术创作来表示他的正义感和斗争精神;建国后他为社会主义文艺事业忘我地进行劳动,热情歌颂了中国共产党,歌颂了
社会主义。宣读了中共上海市委为父亲彻底平反的决定。

--------------------------------------------------
丰子恺作品
著有:《缘缘堂随笔》、《丰子恺书法》等。

著作书目:

《子恺漫画》1926,开明

《子恺画集》1927,开明

《西洋美术史》1928,开明

《缘缘堂随笔》(散文集)1931,开明;增订本,1957,人文

《子恺小品集》1933,上海开华书局

《随笔二十篇》1934,天马

《艺术趣味》(散文集)1934,开明

《绘画与文学》(论文集)1934,开明

《近代艺术纲要》(论文)1934,中华

《车厢社会》(散文集)1935,良友

《艺术丛话》(论文集)1935,良友

《丰子恺创作选》(散文集)1936,上海仿古书店

《艺术漫谈》1936,上海人间书屋

《缘缘堂再笔》(散文集)1937,开明

《漫画阿Q正传》1939,开明

《子恺近作散文集》1941,成都普益图书馆

《艺术修养基础》(论文集)1941,桂林文化供应社

《画中有诗》(诗配画)1943,桂林文光书店

《教师日记》(日记体散文集)1944,重庆崇德书店

《艺术与人生》(论文集)1944.1,桂林民友书店

《古诗新画》(子恺漫画全集之一)1945,开明

《儿童相》(子恺漫画全集之二)l945,开明

《学生相》(子恺漫画全集之三)1945,开明

《民间相》(子恺漫画全集之四)1945,开明

《都市相》(子恺漫画全集之五)1945,开明

《战时相》(于恺漫画全集之六)1945,开明

《率真集》(散文集)1946,上海万叶书店

《小钞票历险记》(童话)1947,上海万叶书店

《子恺漫画选》1955.11,人民美术出版社

《子恺漫画全集》1962.11,香港岭南出版社

《缘缘堂集外遗文》明川编,1979,香港问学社

《丰子恺散文选集》1982,上海文艺

《缘缘堂随笔集》1983,浙江文艺

翻译书目:

《苦闷的象征》(理论集)日本厨川白村著,1925,商务

《艺术概论》日本黑田鹏信著,1928,开明

《初恋》(小说)俄国屠格涅夫著,1931,开明

《自杀俱乐部》(长篇小说)英国史蒂文生著,1932,开明

《猎人笔记》俄国屠格涅夫著,1953,文生

《源氏物语》(长篇小说)日本紫式部著,1987,人民文学出版社

心理学认为:兴趣是心理活动的倾向,是学习的内在动力,是开发智力的钥匙。新课标下的小学语文教学融思想性、知识性、趣味性和科学性于一体,在教学中,依据学科特点、学生心理特点,创设不同的情境,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丰富学生的情感,开阔学生的视野,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在创设情境的美感中,使学生感知教材,受到美的熏陶,以美去激发爱,去认识事物,学好语文,提高语文能力,使各方面素质得以全面发展。

一、创设语言情境,激发学生情感

以情动情是教育的共同规律,教师的情感对于学生来说,是导体,是火种。教师要善于将自己对教材的感受及情感体验传导给学生。

《太阳》是一篇介绍自然常识的科普小品文,以往“填鸭式”、“满堂灌”的阅读教学,往往使学生对这类课文的学习感到枯燥单调、兴味索然。如何在“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的课堂上引导学生自觉地学习、愉悦地阅读?我进行了这样的尝试:首先让学生竞猜太阳、月亮、地球等天体,并理解相互之间的位置关系。学生们兴趣极浓。我趁热打铁,让太阳公公笑容可掬地出现在大家的面前(投影出示),并热情洋溢地朗诵了诗歌《和太阳比赛早起》。我语调抑扬顿挫,丰富的美感与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从心中呼之欲出。学生们分明感受到了我的激情,情不自禁地从轻声应和到朗声吟诵。“太阳有哪些特点?与人类到底有着怎样的关系?”带着对探索太阳奥秘的向往,他们迅速进入了课文的阅读情境。在一个个“小小科学研究所”(自由组合的学习小组)中,学生们或静思,或朗读;或抒情,或说明;或辩论,或探究,自始至终处于“愤悱”状态,俨然是一个个“合格的科学研究员”。最后,我与学生一起进行美文配乐诵读《太阳——粉刷匠》,诗意的语言,诗意的课堂,烘托着诗意的情愫,从小爱科学、学科学的情感已经在学生幼小的心田里播下了种子。

二、创设欣赏情境,激发学生美感

在语文教学中,把学生引入美的迷宫,让他们观察美、感受美、鉴赏美、追求美,形成健康高尚的审美观念和审美情趣。

例如:教学《燕子》一文,我认为旨在通过引导学生感受燕子的活泼可爱和光彩夺目的春天景色,培养学生“亲近自然、善待生命”的思想感情。于是,我首先出示挂图,引导学生仔细观察图上有些什么,并试着给这幅画起个好听的名字。学生兴致顿生,争相起名:《燕归来》、《春光烂漫》、《春意盎然》、《泥融飞燕子》……在此基础上,我不失时机地激励导入,让学生看图读文、了解大意后再起名儿。学生们又相机发言:《生机》、《聚会》、《燕趣》、《春天的赞歌》……随后,在亲切活泼的氛围中,通过分组自学,结合看图,品读精妙句段,欣赏燕子外形特点和飞、落之美,感受灿烂春光,有感情地背诵并动口、动手亲自描绘春景,学生的眼中、心中活现了一幅幅姿态万千、美不胜收的自然景观,在春光中灵动捷飞的燕子,无疑更令他们喜爱。“你们喜爱燕子,还有什么别的理由?”一石激起千层浪,学生们立即你一言、我一语,充分发表自己的见解,谈自己的亲眼所见、亲手所触、亲身所历,言出己口,情出己心。这种以美激趣的手法,让学生如临其境,在赏读中身心已融入了课文,融入了自然,关爱生命的意识和情感在“润物细无声”中悄然萌芽。

三、创设悬念情境,激发好奇情趣

教学时,为学生制造悬念,给学生留下值得回味探究的问题,可以提高其兴趣,激起学生到教材中去寻找答案的欲望。

在教学《白杨》一课时,我首先用课件播放祖国西部风光片,让学生直观地了解白杨的外形和它的生长环境,随后,我在屏幕上出示了一则《寻人启事》:

我是一棵贪玩的小白杨,生长在遥远的西部大戈壁。前几天,我一个人悄悄地跑出来玩,直到现在还没有回家。我的爸爸一定很着急,我也很想爸爸,可我找不到他了。

同学们,我爸爸的特征是 。如果你们有谁看到他,请告诉我。我一定会让我爸爸重谢你。

贪贪玩的小白杨

“小白杨的爸爸到底有什么特征?”带着这样的悬念,学生们个个聚精会神地自主阅读课文,找出了描写白杨外形的语句,并归纳出了白杨的外形特征,最后帮小白杨写完了《寻人启事》。

接着,我因势利导,又一次富有趣味地用填空的形式设疑:“小白杨在大家齐心协力的帮助下,终于回到了爸爸身边。一大早,他就带着礼物和感谢信来了。”我在屏幕上打出了《感谢信》的内容:

……

亲爱的小朋友,你们的爸爸和我的爸爸有着许多的共同点。如:我爸爸是西部铁路线的守护神,你们的爸爸是西部的建设者;我爸爸扎根大戈壁,你们的爸爸。

小白杨

月 日

一看这没有写完的表扬信,学生们立即明白了还要继续帮助小白杨把爸爸与白杨树的共同特点补充出来。于此,学习热情又一次高涨,在“个体读书寻疑——小组质疑讨论——组际交流汇报”的过程中,“爸爸”的高大形象在学生心目中越来越丰满清晰,对不畏艰苦、无私奉献的边疆建设者的敬意也油然而生。

整堂课,学生思维活跃,热情高涨,在心灵自由的飞翔中,他们感受到了读书的快乐,享受到了审美乐趣;在兴致勃勃地搜集处理文本信息的同时,他们受到了情感熏陶,获得了思想启迪;他们联系生活与课文对话,跳出书本与教师对话,个性得以解放和张扬。

四、创设渲染情境,激发求知欲望

语文课程具有丰富的人文内涵,因此,要重视语文课程的熏陶感染作用,尤其在课堂上,要发挥语文课程以情感人、以美育人的独特功能,通过优秀作品的耳儒目染、潜移默化,把时代和民族倡导、尊崇的主流价值观贯穿于语文教学的全过程,使学生在感受语文材料、感悟人文内涵的过程中,受到心灵的感动、人格的感化。

教学《草原》一课时,我利用电视、VCD播放胡松华演唱的歌曲《草原上升起不落的太阳》,学生通过富有立体感的欣赏,感受到了那广阔无垠、蓝天碧野的大草原。在借助音乐形象烘托、渲染课文内容后,我又不失时机地导入:“今天,我们就和作者老舍先生一块儿领略草原美丽、迷人的风光。那一碧千里的天然牧场,土壤肥沃、牧草茂密、野花芳香,晶莹的湖泊像蓝宝石一样镶嵌在辽阔的大草原上。蒙古族同胞就生活在这风景如画的地方……”此情此境,一下子就唤起了学生对美的向往和求知的渴望,为学习课文奠定了感情基础。

再谈谈我在《我的战友邱少云》一文中创设情境,发挥课文的熏陶感染作用的点滴思考和实践:

我动情地范读课文第7自然段,使学生受到强烈感染和震撼。听完范读,学生交流心情,有说难受的,有说焦急万分的,有说痛苦的,有说满腔怒火的。我继续用生动的语言渲染气氛:“此时此刻,战友的紧张就是我们的紧张,战友的担心就是我们的担心,战友的矛盾就是我们的矛盾,战友的痛苦就是我们的痛苦。邱少云的生死抉择,牵动着我们每一个同学的心呀!”组织学生诵读此段课文后,我适时播放电影片断“烈火中的邱少云”,随着电影画面的呈现,我又充满深情地激励:“同学们,这就是被烈火烧身的邱少云!这就是忍受着巨大痛苦的邱少云!这就是像千斤巨石一般的邱少云!这就是直到最后一息也没挪动一寸地方、没发出一声呻吟的邱少云!面对这样一位惊天地、泣鬼神的英雄,你有什么话想说吗?”谈观后感时,有学生说着说着竟掉下了眼泪。最后,我让学生妙笔直抒心中情:“战斗结束了,邱少云的战友们怀着无比崇敬的心情,用邱少云生前挖坑道时用过的铁锤和钢钎,在陡峭的391高地的石壁上,刻写了一句纪念他的碑文。同学们,此时此刻,假如你也是潜伏部队中的一员,你也亲眼目睹了这惊天动地、气壮山河的一幕,你会写一句怎样的碑文来纪念、来歌颁这位年轻而伟大的战士?”深沉而饱含思念之情的音乐轻轻地响起,学生在悠悠缅怀的情绪和氛围中,写出自己心中的碑文碑文:①邱少云万岁!②邱少云,你永远活在中朝人民的心中。③邱少云同志永垂不朽!④让我们永远记住邱少云的精神——为胜利而献身。⑤啊!邱少云,我们为你骄傲。啊!邱少云,祖国为你自豪。⑤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只有当教师热情投入、真情流露、热情洋溢、激情四射的时候,才能以情悟情、以心契心、以神会神,使学生受到真正的熏陶和感染。

五、创设游戏情境,增添学习兴趣

教师可利用形、声、光、电等多媒体教学手段强化知识信息,采用游戏的方式来诱发学生学习兴趣,引导完成学习过程。

无论是趣味性很浓的课文,如《会摇尾巴的狼》、《陶罐和铁罐》,还是说理性较强的课文,如《田忌赛马》、《蛇与庄稼》,都可以通过精心设计,巧妙运用看图、放录音、演示实物、听音乐、讲故事、猜谜语、演小品、做记者、当导游、唱儿歌、配乐朗诵等方法妙解课题或课文内容,增强教学的生动性和趣味性,帮助学生进行思维定向,并进行合理的想象,迅速地进入新课的学习和探索。

如:在《燕子》一文的教学中,“给画儿起名”这一形式的运用,令学生耳目一新,情趣徒增,极大地调动了他们参与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无论观察图画还是朗读课文,都非常投入。课终时,我又带领他们进行了“我最喜欢的画名”评选活动,更让他们在热烈的言语交际过程中加深了对课文的理解,升华了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这样的教学,还有效地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训练了学生准确的综合概括能力。

总之,“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在语文课堂教学中,通过创设各种生动活泼的阅读情境,可以激活学生的思维,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使课堂教学真正点燃学生的智慧火花,滋润学生的情感幼芽。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发掘各自的创造潜能,显示各自的聪明才智,真正获得了求知的乐趣、审美的乐趣、创造的乐趣、积极极向上的乐趣,并将这些乐趣转化为学习的内在动机,语文教学便落到了实处,焕发了灵气,学生也在交往、竞争、合作、交流、模仿、探究、实践的学习的过程中增长了知识,学会了民主和自主,培养了能力和责任,提高了整体素质。

我国现代画家,散文家,美术和音乐教育家、翻译家,是一位多方面卓有成就的文艺大师。解放后曾任中国美术家协会常务理事、美协上海分会主席、上海中国画院院长、上海对外文化协会副会长等职。被国际友人誉为“现代中国最像艺术家的艺术” 。

丰子恺(1898.11.9-1975.9.15)原名丰润,又名丰仁,浙江桐乡石门镇人,名仁,又名婴行。我国现代著名画家、文学家、美术和音乐教育家、翻译家,是一位多方面卓有成就的文艺大师。解放后曾任中国美术家协会常务理事、美协上海分会主席、上海中国画院院长、上海对外文化协会副会长等职。被国际友人誉为“现代中国最像艺术家的艺术” 。丰子恺风格独特的漫画作品影响很大,深受人们的喜爱。他的作品内涵深刻,耐人寻味。

  • 璋佺煡閬涓板瓙鎭虹殑鐢熷钩
    绛旓細宸ョ粯鐢汇佷功娉曪紝浜︽搮鏁f枃鍒涗綔鍙婃枃瀛︾炕璇銆備赴瀛愭伜锛屾槸涓浗鐜颁唬鍙椾汉鏅话鐨勬极鐢诲锛屾暎鏂囧銆備粬鐨勭粯鐢伙紝鏂囩珷鍦ㄥ嚑鍗佸勾娌ф椋庨洦涓繚鎸佷竴璐殑椋庢牸锛氶泹瀹规伂闈欙紝鍏舵极鐢绘洿鏄剭鐐欎汉鍙c備赴鍏堢敓浣滃搧娴佷紶鏋佸箍锛屽け鏁d篃寰堝锛屽氨鏄粨闆嗗嚭鐗堢殑浜斿崄浣欑鐢诲唽涔熷ぇ澶氱粷杩逛簬甯傚満锛岀粰璇昏呭甫鏉ユ瀬澶ч仐鎲俱傚湪涓板瓙鎭哄厛鐢熺殑浣滃搧涓紝婕敾鎭...
  • 涓板瓙鎭虹殑璧勬枡
    绛旓細涓板瓙鎭锛1898鈥1975骞达級婕敾瀹躲佷綔瀹躲佺炕璇戝銆佺編鏈暀鑲插銆傚師鍚嶄赴娑︼紝鍙堝悕涓颁粊銆傛禉姹熷磭寰凤紙鐜板睘妗愪埂锛変汉銆1914骞磋冨叆娴欐睙鐪佺珛绗竴甯堣寖瀛︽牎锛屼粠鏉庡彅鍚屽涔犻煶涔愩佺粯鐢汇1921骞翠笢娓℃棩鏈紝瀛﹁タ娲嬬敾銆傚洖鍥藉悗鍦ㄦ禉姹熶笂铏炴槬鏅栦腑瀛﹀拰涓婃捣绔嬭揪瀛﹀洯浠绘暀銆1925寮濮嬫枃瀛﹀垱浣滃苟鍙戣〃婕敾銆1928骞翠换寮鏄庝功搴楃紪杈戙1931骞村嚭鐗...
  • 涓板瓙鎭鍥犱粈涔堣屽嚭鍚,浠栫殑鍑虹敓鏃堕棿鍜屽湴鐐,鍋氳繃浠涔堜簨,浠栫殑鍏磋叮鐖卞ソ
    绛旓細涓板瓙鎭锛1898.11.9锛1975.9.15锛夊師鍚嶄赴娑︼紝鏇剧敤鍚嶄赴浠併佸┐琛岋紝鍙峰瓙鎭猴紝瀛椾粊銆傛禉姹熸涔$煶闂ㄩ晣浜恒傛垜鍥界幇浠g敾瀹躲佹暎鏂囧銆佺編鏈暀鑲插銆侀煶涔愭暀鑲插銆佹极鐢诲鍜岀炕璇戝锛屾槸涓浣嶅鏂归潰鍗撴湁鎴愬氨鐨勬枃鑹哄ぇ甯堛傝В鏀惧悗鏇句换涓浗缇庢湳瀹跺崗浼氬父鍔$悊浜嬨佺編鍗忎笂娴峰垎浼氫富甯佷笂娴蜂腑鍥界敾闄㈤櫌闀裤佷笂娴峰澶栨枃鍖栧崗浼氬壇浼氶暱绛夎亴...
  • 涓板瓙鎭绠浠
    绛旓細涓板瓙鎭猴紙Zikai路Feng锛1898骞11鏈9鏃ワ紞1975骞9鏈15鏃ワ級锛屽厜缁簩鍗佸洓骞寸敓锛鏁f枃瀹躲佺敾瀹躲佹枃瀛﹀銆佺編鏈涓庨煶涔愭暀鑲插锛屽師鍚嶆鼎锛屽張鍚嶄粊銆佷粛锛屽皬鍚嶆厛鐜夛紝鍙峰瓙瑙婏紝鍚庢敼涓哄瓙鎭猴紝绗斿悕T路K锛屽張琚О涓衡滃渾閫氬ぇ甯堚濄佲 鏈夊痉琛岀殑浜衡濄傚笀浠庡紭涓娉曞笀锛堟潕鍙斿悓锛夛紝浠ヤ腑瑗胯瀺鍚堢敾娉曞垱浣滄极鐢诲強鏁f枃鑰岃憲鍚嶃1898骞...
  • 涓板瓙鎭虹殑璧勬枡!!
    绛旓細涓板瓙鎭灏忎紶 涓板崕鐬(瀛)鐖朵翰浜庝竴鍏節鍏勾(娓呭厜缁簩鍗佸洓骞)鍗佷竴鏈堜節鏃ョ敓浜庢禉姹熺渷宕囧痉鍘跨煶闂ㄦ咕(浠婃涔″幙鐭抽棬闀)銆傜涓婂湪鐭抽棬闀囧紑涓瀹跺皬鏌撳潑銆傜鐖跺悕涓扮挏(瀛楁枦娉),闀夸簬璇楁枃,浜庝竴涔濋浂浜屽勾涔¤瘯鏃朵腑銆屼妇浜恒嶃傜埗浜叉槸绁栫埗鐨勭涓冧釜瀛╁瓙,鏄暱瀛;鐖朵翰鐨勫寮熷ぇ澶氬き鎶樻棭浜°傜埗浜插叓宀佹椂,绁栫埗灏辨偅鑲虹梾鍘讳笘銆傜埗浜蹭節宀佹椂杩...
  • 涓板瓙鎭鏄粈涔堟椂浠g殑浣滃
    绛旓細涓板瓙鎭锛圸ikai路Feng锛1898骞11鏈9鏃ワ紞1975骞9鏈15鏃ワ級锛屽厜缁簩鍗佸洓骞寸敓锛屾禉姹熺渷鍢夊叴甯傛涔″競鐭抽棬闀囦汉銆傚師鍚嶄赴娑︼紝鍙堝悕浠併佷粛锛屽瓧瀛愯锛屽悗鏀逛负瀛愭伜锛岀瑪鍚峊K锛屼互涓タ铻嶅悎鐢绘硶鍒涗綔婕敾浠ュ強鏁f枃鑰岃憲鍚嶃備赴瀛愭伜鏄腑鍥界幇浠g敾瀹躲佹暎鏂囧銆佺編鏈暀鑲插銆侀煶涔愭暀鑲插銆佹极鐢诲銆佷功娉曞鍜岀炕璇戝銆1898骞达紙鍏夌华浜屽崄鍥...
  • 涓板瓙鎭虹殑浜嬭抗
    绛旓細鏃㈢劧閲嶅湪鎯呰皟锛岄噸鍦ㄨ叮鍛筹紝閲嶅湪澧冪晫锛岄偅涔堬紝涓嬮厭鑿滃氨涓嶄細璁茬┒锛屼笉蹇呭北鐝嶆捣鍛筹紝涓嶅繀鐢熺寷娴烽矞锛涘彧瑕佸嚑棰楄姳鐢熺背锛屼竴纰熻眴鑵愬共灏卞彲浠ヤ簡锛屾$劧鑷緱锛屽叾涔愯瀺铻嶃傞偅鏃讹紝涓板瓙鎭鍦ㄤ腑瀛︽暀涔︼紝涓涓懆鏈殑涓嬪崍锛屽揩涓嬬彮鐨勬椂鍊锛屾湁浣嶅悓浜嬭浠栧枬閰掞紝涓板瓙鎭鸿嚜鐒舵鐒跺墠寰銆備袱浜鸿竟楗竟璋堬紝鍏磋嚧鐩庣劧銆傚埌浜嗕細閽炵殑鏃跺欙紝閭d綅...
  • 涓板瓙鎭鏈変粈涔堢粡鍏哥殑浣滃搧
    绛旓細涓板瓙鎭锛1898鈥1975骞达級婕敾瀹躲佷綔瀹躲佺炕璇戝銆佺編鏈暀鑲插銆傚師鍚嶄赴娑︼紝鍙堝悕涓颁粊銆傛禉姹熷磭寰凤紙鐜板睘妗愪埂锛変汉銆1914骞磋冨叆娴欐睙鐪佺珛绗竴甯堣寖瀛︽牎锛屼粠鏉庡彅鍚屽涔犻煶涔愩佺粯鐢汇1921骞翠笢娓℃棩鏈紝瀛﹁タ娲嬬敾銆傚洖鍥藉悗鍦ㄦ禉姹熶笂铏炴槬鏅栦腑瀛﹀拰涓婃捣绔嬭揪瀛﹀洯浠绘暀銆1925寮濮嬫枃瀛﹀垱浣滃苟鍙戣〃婕敾銆1928骞翠换寮鏄庝功搴楃紪杈戙1931骞村嚭鐗...
  • 扩展阅读:为丰子恺设计一张名片 ... 丰华瞻还活着了吗 ... 丰子恺死亡真相 ... 给我的孩子们 ... 丰华瞻享年多少岁 ... 丰子恺的儿女现状 ... 丰子恺的妻子怎么死的 ... 丰子恺 给我的孩子们 ... 丰子恺的全部作品 ...

    本站交流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欢迎反馈与建议,请联系电邮
    2024© 车视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