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中国传统文化的意义以及给我们的启示? 学习中国传统文化的意义以及给我们的启示?

\u5b66\u4e60\u4e2d\u56fd\u4f20\u7edf\u6587\u5316\u7684\u610f\u4e49\u4ee5\u53ca\u7ed9\u6211\u4eec\u7684\u542f\u793a

\u5b66\u4e60\u4e2d\u56fd\u4f20\u7edf\u6587\u5316\u7684\u610f\u4e49\u4ee5\u53ca\u7ed9\u6211\u4eec\u7684\u542f\u793a\uff1a
1\u3001\u4f18\u79c0\u4f20\u7edf\u6587\u5316\u9ad8\u626c\u751f\u547d\u610f\u8bc6\uff0c\u5bf9\u5927\u5b66\u751f\u6811\u7acb\u6b63\u786e\u7684\u4eba\u751f\u89c2\u5177\u6709\u79ef\u6781\u610f\u4e49\u3002\u5982\u5f3a\u8c03\u5bf9\u751f\u547d\u7684\u656c\u754f\u548c\u7ec8\u6781\u5173\u6000\uff0c\u5728\u751f\u4e0e\u6b7b\u7684\u95ee\u9898\u4e0a\uff0c\u4ee5\u5f3a\u70c8\u7684\u751f\u547d\u610f\u8bc6\u6765\u901a\u900f\u6b7b\u4ea1\u610f\u8bc6\u3002\u4e2d\u56fd\u4f20\u7edf\u6587\u5316\u6240\u5021\u5bfc\u7684\u8fd9\u79cd\u4eba\u751f\u89c2\uff0c\u7528\u6765\u6559\u80b2\u5f53\u4ee3\u5927\u5b66\u751f\uff0c\u65e2\u80fd\u533b\u6cbb\u5c11\u6570\u5b66\u751f\u5b58\u5728\u7684\u201c\u4eba\u751f\u51b7\u6f20\u75c7\u201d\uff0c\u53c8\u80fd\u9ad8\u626c\u8d77\u751f\u547d\u610f\u8bc6\uff0c\u62d3\u5bbd\u5176\u7cbe\u795e\u7a7a\u95f4\uff0c\u50ac\u5176\u594b\u8fdb\uff0c\u4fc3\u5176\u8fdb\u53d6\uff0c\u5f62\u6210\u79ef\u6781\u6709\u4e3a\u3001\u5065\u5eb7\u5411\u4e0a\u7684\u4eba\u751f\u89c2\u3002
2\u3001\u4f18\u79c0\u4f20\u7edf\u6587\u5316\u4e3a\u5927\u5b66\u751f\u7684\u6210\u957f\u63d0\u4f9b\u4e86\u7cbe\u795e\u52a8\u529b\u3002\u4e2d\u56fd\u4f20\u7edf\u6587\u5316\u4e2d\u7684\u5d07\u5c1a\u9053\u5fb7\u3001\u91cd\u89c6\u667a\u6167\u3001\u5f3a\u8c03\u6587\u5316\u827a\u672f\u4fee\u517b\u3001\u6ce8\u91cd\u4eba\u6587\u7d20\u8d28\u7684\u57f9\u80b2\u7b49\u601d\u60f3\uff0c\u6709\u5229\u4e8e\u5927\u5b66\u751f\u601d\u60f3\u7d20\u8d28\u7684\u63d0\u9ad8\uff0c\u5e94\u5f53\u8ba4\u771f\u7684\u52a0\u4ee5\u5b8f\u626c\u3002
3\u3001\u601d\u60f3\u653f\u6cbb\u7406\u8bba\u7406\u8bba\u8bfe\u5802\u662f\u8fdb\u884c\u9053\u5fb7\u6559\u80b2\u7684\u91cd\u8981\u9635\u5730\uff0c\u56e0\u6b64\u5fc5\u987b\u91cd\u65b0\u5ba1\u89c6\u4f20\u7edf\u6587\u5316\u9053\u5fb7\u6559\u80b2\u5bf9\u5927\u5b66\u751f\u601d\u60f3\u653f\u6cbb\u6559\u80b2\u7684\u4f18\u52bf\u4f5c\u7528\uff0c\u91c7\u53d6\u6709\u6548\u63aa\u65bd\uff0c\u4f7f\u4e2d\u534e\u6c11\u65cf\u4f18\u79c0\u4f20\u7edf\u6587\u5316\u548c\u4f20\u7edf\u7f8e\u5fb7\u5728\u6821\u56ed\u91cc\u53d1\u626c\u5149\u5927\uff0c\u5207\u5b9e\u63d0\u9ad8\u5b66\u6821\u601d\u60f3\u653f\u6cbb\u6559\u80b2\u7684\u5b9e\u6548\u3002\u8ba9\u4e94\u5343\u5e74\u6587\u5316\u7684\u7cbe\u9ad3\u5728\u4e16\u754c\u6587\u660e\u7684\u6dd8\u6d17\u4e2d\u8d8a\u53d1\u95ea\u51fa\u71a0\u71a0\u7684\u5149\u8f89\u3002

4\u3001\u4e2d\u56fd\u4f20\u7edf\u6587\u5316\u6240\u8574\u542b\u7684\u4e30\u5bcc\u6c11\u65cf\u7cbe\u795e\u6709\u5229\u4e8e\u63d0\u9ad8\u5927\u5b66\u751f\u7684\u6c11\u65cf\u51dd\u805a\u529b\u3002\u5728\u51e0\u5343\u5e74\u7684\u4e2d\u534e\u6587\u660e\u53d1\u5c55\u5386\u7a0b\u4e2d\uff0c\u4e2d\u534e\u6c11\u65cf\u5f62\u6210\u4e86\u4ee5\u7231\u56fd\u4e3b\u4e49\u4e3a\u6838\u5fc3\u7684\u56e2\u7ed3\u7edf\u4e00\u3001\u7231\u597d\u548c\u5e73\u3001\u52e4\u52b3\u52c7\u6562\u3001\u81ea\u5f3a\u4e0d\u606f\u7684\u4f1f\u5927\u6c11\u65cf\u7cbe\u795e\u3002\u8fd9\u79cd\u6c11\u65cf\u7cbe\u795e\u8d2f\u7a7f\u4e8e\u6574\u4e2a\u4f20\u7edf\u6587\u5316\u4e4b\u4e2d\u3002\u4f20\u7edf\u6587\u5316\u548c\u6c11\u65cf\u7cbe\u795e\u7684\u8fa9\u8bc1\u7edf\u4e00\u5173\u7cfb\uff0c\u51b3\u5b9a\u4e86\u6c11\u65cf\u7cbe\u795e\u6559\u80b2\u79bb\u4e0d\u5f00\u4e2d\u56fd\u4f20\u7edf\u6587\u5316\u7684\u6559\u80b2\u3002
5\u3001\u4e2d\u56fd\u4f20\u7edf\u6587\u5316\u662f\u4e2d\u534e\u6587\u660e\u6f14\u5316\u800c\u6c47\u96c6\u6210\u7684\u4e00\u79cd\u53cd\u6620\u6c11\u65cf\u7279\u8d28\u548c\u98ce\u8c8c\u7684\u6c11\u65cf\u6587\u5316\uff0c\u662f\u6c11\u65cf\u5386\u53f2\u4e0a\u5404\u79cd\u601d\u60f3\u6587\u5316\u3001\u89c2\u5ff5\u5f62\u6001\u7684\u603b\u4f53\u8868\u73b0\uff0c\u662f\u6307\u5c45\u4f4f\u5728\u4e2d\u56fd\u5730\u57df\u5185\u7684\u4e2d\u534e\u6c11\u65cf\u53ca\u5176\u7956\u5148\u6240\u521b\u9020\u7684\u3001\u4e3a\u4e2d\u534e\u6c11\u65cf\u4e16\u4e16\u4ee3\u4ee3\u6240\u7ee7\u627f\u53d1\u5c55\u7684\u3001\u5177\u6709\u9c9c\u660e\u6c11\u65cf\u7279\u8272\u7684\u3001\u5386\u53f2\u60a0\u4e45\u3001\u5185\u6db5\u535a\u5927\u7cbe\u6df1\u3001\u4f20\u7edf\u4f18\u826f\u7684\u6587\u5316\uff0c\u5b83\u662f\u4e2d\u534e\u6c11\u65cf\u51e0\u5343\u5e74\u6587\u660e\u7684\u7ed3\u6676\u3002

\u5982\u4f55\u5bf9\u5f85\u4f20\u7edf\u6587\u5316\u4ee5\u53ca\u4f20\u7edf\u6587\u5316\u7ed9\u6211\u4eec\u7684\u542f\u793a

  中国文论传统及其现代命运
  中国古代文论话语体系与中国古代文人士大夫的精神特征密切相关。可以说,作为文学观念之理论化形态的文论话语乃是文人士大夫精神世界的直接体现。具体言之,与古代士人“社会导师”的文化认同直接相关,形成了儒家工具主义文论话语系统;与古代士人维护个体精神自由与超越意识直接相关,形成了以道家、佛释之学为思想依托的审美主义文论话语系统;与士大夫诗文酬唱的文人情趣直接相关,形成了以文本分析为核心的诗文评话语系统。

  儒家的工具主义文论系统

  儒家的工具主义文论系统,是中国古代居于主导地位或者官方意识形态地位的文论话语。就其产生的动因而言,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是西周文化之遗存。我们知道,西周是政文合一的社会,文化系统与政治系统密不可分,国家意识形态直接表现为政治的与文化的制度以及人们的行为方式。所以,诗歌在西周时期乃是作为国家意识形态话语系统与礼乐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而受到尊崇的。
  就现存《诗经》作品来看,西周诗歌的功能首先是沟通人与神的关系,那些以祭祀上帝、山川日月之神以及祖先神灵为目的的颂诗和部分“大雅”之作就属于这类作品。其意识形态功能在于:向天下诸侯证明周人统治的合法性,向周人证明贵族等级制的合法性。对神的祭祀从来都是一种特权,因此,祭祀活动本身就已经具有意识形态功能了。西周诗歌的第二个重要功能是沟通君臣关系。这里又分为“美”、“刺”两个部分。“美”是臣下对君主的肯定性评价;“刺”是臣下对君主的批评与规谏。根据郑玄《六艺论》和《毛诗序》等汉儒的记载我们知道,西周时期之所以采用诗歌的形式来沟通君臣关系,主要是因为这种形式比较委婉文雅,便于言说与倾听。现在看来,这大约是贵族社会一种言说的特殊方式或权力——可以“言之者无罪,闻之者足戒”。根据《诗经》可以知道,在西周后期,诗的这种功能得到了十分充分的实现。对于诗歌这种功能,我们可以理解为国家意识形态内部的自我调节机制。十分清楚,西周时期诗歌的这两种主要功能都是意识形态性质的。这意味着,西周诗歌本来就是彼时国家意识形态的话语形式。这对于以继承和弘扬西周礼乐文化为天职的儒家思想家来说自然会产生莫大的影响——在他们看来,诗歌具有意识形态功能就像母鸡有下蛋的功能一样是天经地义的。
  促成儒家工具主义文论观形成的另一个主要动因则是儒家士人的身份认同。儒家士人作为一个知识群体, 自产生之日起就是以“克己复礼”——通过个人的道德修养达到改造社会的政治目的为最高任务的。他们的一切话语建构与阐释活动无不以这一目的为核心。对诗歌的阐释自然也不例外。从现存的《论语》、《孟子》、《荀子》和被定名为《孔子诗论》的楚简等涉及诗歌的论述来看,先秦儒家已经在诗歌阐释过程中形成了一套工具主义文论话语系统。从孔子的“兴观群怨”说到孟子的“知人论世”、“以意逆志”说,再到荀子的“诗言是,其志也”之说,都不离“克己复礼”之宗旨。
  儒家的工具主义文论从产生之日起就成为中国古代文论话语的主流,其影响至为深远。汉代是儒家知识群体擎着儒学大旗与统治集团讨价还价、形成“共谋关系”,从而建立起新型官方意识形态的关键时期。所谓经学,实际上乃是统治集团与知识阶层在政治上终于形成联盟关系的话语表征,是知识阶层进入权力系统的意识形态保证,也是权力集团获得合法性的直接产物。经学是政治权力正式承认知识阶层话语之权威性的标志,是“势”对“道”的妥协;经学也是知识阶层话语压制了其固有的乌托邦精神之后的结果,是“道”向“势”的让步。因此,经学在中国古代文化史上具有划时代的伟大意义:它最终确定了中国主流文化始终在政治与知识之紧密联系中发展的基本格局,从而也决定了这种文化始终不能获得纯粹的知识形态而向自然领域拓展的命运。
  在经学语境中的文论话语自然是彻底的工具主义的。从《毛诗序》和郑玄的《诗谱序》、《六艺论》等文论话语来看,在汉儒的心目中,诗歌直接就是一种规范君权、教化百姓的政治工具。诗歌存在的合法性依据不能在个体情感世界中去寻找,而必须在人伦关系,特别是君臣关系中去寻找。汉儒说诗,非美即刺。无论美或刺,都是一种具有明显政治性的话语建构,是对儒家给出的价值秩序的维护与阐扬。汉代《诗》学四家,无论存在怎样的差异,其主旨都是用工具主义的眼光来解说《诗经》作品,其目的都是借助于对古代诗歌的解说来实施对现实君主的约束与引导。总之,是出于现实的政治策略。手段是文化的,目的是政治的——这就是经学语境中文论话语的根本特征。
  隋唐之时,儒家工具主义文论大体上继承了汉儒传统。但由于诗文自身的发展,文论话语也相应出现了一些新的特征。经过了魏晋六朝的诗文创作大繁荣局面之后,儒家文论家所面临的问题早已不再是如何阐释已有的诗文作品,而是如何创作新的作品。因此,隋唐儒家不再满足于通过阐释古代诗歌来表达自己的工具主义文论观点。他们直接提出诗文要为现实政治服务的观点。所谓“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之说,乃是此期工具主义文论的典型口号。这是一种典型的实用主义或功利主义文论观。在这时的价值坐标中,建功立业乃居于最高位置。因此,“有补时政”也就自然而然地成为工具主义文论的基本宗旨。
  宋代的情况发生了变化。此期的儒家已经不再把建功立业视为人生最高理想,因此也就不再满足于仅仅赋予诗文直接的政治功能。从社会地位看,宋儒与汉唐儒者根本不同之处在于:他们有幸成为君主集团唯一的合作和依靠对象;而汉唐时代的功臣、外戚、宦官、世族才是君主集团最重要的依靠对象,文人士大夫常常处于被压制与被排挤的地位。宋儒的这种社会地位,决定了他们不再以进入仕途、建功立业为人生最高理想,而是要追求更加高远的目标。一般说来,成圣成贤是宋儒普遍存在的人生理想。如此,则宋儒所主张的工具主义文论观也就有别于汉唐儒者。其根本之处是宋儒不仅仅要诗文服务于社会政治,而且更要服务于具有形而上学色彩的“道”。宋儒的文论处处离不开对“道”的阐扬。这个“道”可以说乃是宋儒乌托邦精神的话语表征而不是现实社会秩序。这种将“道”视为“文”之本体、将“文”视为“道”之发用的观点,本来是唐代中后期韩愈等人提出来的,是所谓“古文运动”的核心主张。但是这种观点在唐代并没有被发扬光大,而只是昙花一现。只是到了宋代,由于言说者的社会境遇发生了变化,才成为人人言之的普遍性的文论观点。
  这样一来,在中国古代儒家的工具主义文论观内部就出现了两种倾向:一是要求诗文直接服务于现实政治,成为“治教政令”的工具;一是要求诗文从属于某种超验的精神价值,成为载道之具。这两者之间存在着某种紧张关系:为现实政治服务与为某种高远难达的理想服务是迥然不同的。可以说,这种不同就是意识形态与乌托邦的差异所在。自宋直至晚清,儒家工具主义文论观的发展即是这两种倾向的此消彼长。

  以老庄、佛释为依托的审美主义文论系统

  老庄之学与佛释之学从根本学理上来说都是否定诗文存在价值的,但是这两种思想系统却又都对古代诗文的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这是什么原因呢? 毫无疑问,这只能说明无论老庄之学还是佛释之学都与诗文价值具有某种相通之处。在我看来,这种相通之处是一种超越的精神品格,是对物欲横流之现实世界的否定。对此,人们名之曰审美主义。这是在康德的意义上使用“审美”这个概念的,即无直接的功利目的,是“无目的的合目的性”。老庄、佛释之学当然有诸多差异,它们各自在学理上也是头绪繁多。但究其主旨,可以说正在于否定一切现实世界所奉行的价值观念,将人的心灵提升到一个无知无识、无利无害的价值真空之中。所谓挣脱“名缰利锁”,也就是否弃现实生活中人人信奉的价值观念之意。老庄之“无”,佛释之“空”,根本言之即是将通行的价值观念和思维方式统统荡涤之后剩下的空灵心境,也可以说是一种心灵在消除了一切内在与外在强制之后的绝对自由的精神状态。老庄的“体道”、“达道”,佛禅的“顿悟”,大约就是指进入这种精神状态之中了。这种精神状态究竟如何,以平常心境自然很难真正体会得到,但根据老庄、佛释之学的言说以意度之,则这种精神状态与人人都可以体会到的“审美体验”大约有某种重要的相似之处。或者可以说, “达道”或“悟”的境界是恒常的审美体验;审美体验是瞬间的“达道”或“悟”的境界。老庄、佛释之学追求的是这种超越境界的恒常性故而否定诗文之价值。然而诗文和其他审美活动却是在现实中体验老庄、佛释境界的方便形式,故而对其多有汲取。正如人们不能在现实中成为英雄豪杰,就愿意借助于想象在虚拟的世界中实现这一理想一样,老庄之学以自然为指归,但是绝大多数现实社会的人却是无法真正回归自然之中,于是吟咏自然山水与田园生活的诗文就来满足人们这种精神需求了;佛释之学以“四大皆空”为人生至上境界,然而现实生活的人绝大多数都在追求“实”而逃避“空”,于是描绘静谧、空灵、清幽的诗文就来满足人们这种对“空”的向往了。简言之,老庄、佛释之学在现实生活的实际实现是难以确知的,但其于文学审美领域的实现却是有目共睹的。审美主义文论观念于是成为中国古代堪与儒家工具主义文论相媲美的话语系统。
  这种审美主义文论观念是在魏晋六朝时期才形成的。此期主流文化的承担者不再是传统意义上的文人士大夫,而是其变体——士族文人。士族文人是具有实际贵族身份的文人。他们与传统文人士大夫最大的区别是:他们无须依靠个人奋斗就可以获得社会上、政治上、经济上的优势地位,这一切都来自家族门第。再加上这个时代的世家大族与君主集团之间存在着严重的利益冲突,所以他们自然就将家族利益看得远远高于社稷利益,以至于可以说,在士族文人心目中是有家无国的。在这种情况下,一个在中国古代十分独特的文化场域——以谈论哲理、品藻人物、赏析诗文书画为主要内容的言说空间形成了,即所谓“清谈”。这个文化空间的形成实在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因为一个时代的精神风尚、价值观念、审美趣味、诗文风格都是在这个文化空间中形成并充分发展起来的。这个文化空间是士族文人开拓出来的,体现了一种贵族化的精神倾向;反过来,它又大大强化和孕育了主流文化的贵族气息,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开掘出一个具有超越性的、极为精密细微、高远深湛的精神之域。可以说,中国古代文学艺术的各个门类都是在这个时期臻于成熟的。
  在这样一种贵族气息浓厚的文化空间中产生出来的诗文价值观,当然也不再是两汉经学语境中的诗学观念,“经世致用”的口号也被“诗赋欲丽”、“诗缘情而绮靡”所取代。审美主义文论观成为这个时代的主流。先秦时期道家那种自然主义的社会乌托邦与个体精神乌托邦在这时都成功地转化为诗文书画的审美风格与艺术境界了。
  我们可以随意挑选几个文论概念来说明这种审美主义文论观的基本特征: (1) 自然。在六朝的文论话语系统中,自然这个概念是指诗文作品看上去像自然生成的一样,没有丝毫人为痕迹。这个概念的深层文化内涵是老庄崇尚自然无为、否定一切人为的文化建构的精神。在玄学风尚熏陶下,六朝文人极为欣赏自然山水,但他们无论如何也不能总是生活在山水之间,于是他们一方面大造园林,将山水林木搬到自家庭院中来,另一方面又大量创造表现自然山水的诗文及绘画作品,以寄托向往自然之情。在这样的情况下,一种以自然为上、雕琢为下的审美价值观就形成了,于是, “自然”就成为文论话语中的核心范畴之一。(2) 远。这个概念在六朝时期正式成为重要文论范畴。“远”本来指空间距离之大,后来引申为时间距离之大。在《老子》一书中曾用来指“道”循环往复的运行过程中的一个环节,即所谓“逝曰远,远曰返”。六朝文人借这个概念意指精神对现实的超越,是诗文的一种重要审美境界。诸如“淡远”、“清远”、“高远”、“玄远”、“深远”以及“意远”、“心远”等等,其文化内涵都是指诗文所言说描绘的意象、意境对现实政治生活或通行的价值观念的超越与背离,是指精神对物质、灵魂对肉体、无对有、无为对有为、超验之物对经验之物的超越与背离。(3)韵。这个概念本是关于声音的,由于有韵之音能够令人回味无穷,所以后来引申为言辞表面之意背后隐含的余意、余味。六朝文人将这个概念用之于诗文书画的评价,有神韵、气韵以及风神气韵等用法。老庄之学有所谓“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之说,认为能够用通常言辞说出的东西不是那个真正有意义的东西。老庄又有“大象无形”、“大音稀声”之说,意指真正的“象”与“声”是不可以用通常的感官把握的。这样,老庄就给出了一种具有阐释学意义的观念:应该重视没有说出的东西。六朝士族文人秉承了老庄这种精神,在人物品藻上崇尚内涵与风骨,在书画鉴赏上标举“气韵生动”与“传神”,在诗文评价上则讲究“滋味”与“言不尽意”。总之,就是主张含蓄蕴藉而反对浅陋直白,这也是老庄之学在审美层面的显现。
  经过六朝时期的张扬,自隋唐以降,审美主义文论观已然成为堪与儒家工具主义文论观相抗衡的文论话语系统了。以王昌龄(托名)《诗格》、释皎然《诗式》、司空图《诗品》为代表的审美主义文论观与元白的新乐府运动、韩柳的古文运动的工具主义文论观并行不悖,足见这种文论观已经深入人心,获得了言说的合法性。宋、元、明、清同样如此。这说明在长期的碰撞磨合之后,在古代文化场域之中,儒、释、道三家学说已经找到了共存的方式;它们之间的互相渗透、触发,已经构成了彼此之间的良性互动关系。从更深层的原因来看,儒学与道、释之学的同时共存现象表征着古代文人士大夫阶层在生存智慧上走向了成熟——他们建立起了一种将出世与入世、建功立业与心灵自由、博施济众与人格提升融为一体的新型文化人格。在中国古代,文论或诗学话语、哲学或学术话语、文人士大夫文化人格三者之间存在着明显的同构关系,可以说是三位一体的。

  以文本分析为核心的诗文评话语系统

  专门关注诗文的文本构成、语言形式、表现技巧等等方面的文论话语在中国古代同样有一个相对独立的传统,对此以往的古代文论研究重视不够。这个文论话语系统并不直接与某种意识形态或乌托邦精神发生联系,因此可以说是“价值中立”的,也可以说是关于“形式”或“技艺”的言说。《易传》中关于言、象、意关系的论说,可以看作是这种文论话语的滥觞。在六朝时期,这种诗文评话语系统才正式形成并蓬勃发展起来。自隋唐以至清季,形成了内容丰富的文论话语系统。概而言之,这种文论话语主要有如下几个方面的内容:
  一是文体论。中国古代文体意识成熟较晚,汉儒刘歆《七略》与班固《汉书·艺文志》的分类标准只能算是文体意识的萌芽状态。只是到了六朝时期,文体意识才算比较成熟起来。曹丕有“四科八体”之分,首次从文体角度将“诗赋”与奏、议、书、论等实用文体区分开来;陆机《文赋》有“体有万殊,物无一量”之说,是讲诗文文体的复杂多样;到了刘勰的《文心雕龙》,则进一步以专篇论述文体之流变与特征,自《明诗》至《书记》凡二十篇,论及文体三十余类。而且对这些文体中所包含的更细微的文体差别也言之甚详。因此, 《文心雕龙》可以说是中国古代文体观念成熟的标志。此后,文体论的演变基本上都离不开刘勰给出的范围。当然,按照现代文学的定义和分类标准,刘勰依然存在着文学与非文学浑然不分的问题。因为从审美角度看,古代文体几乎没有不讲究审美性的。即使是一封书信,也要写得情文兼至才行。对他们来说,无往而非文学;相比之下,倒是现代人的审美范围缩小了。另外,六朝时期的“言、意之辨”、“文、笔之辨”都是文体意识成熟的表现。
  二是创作技巧、技法。先秦乃至两汉时期,文人普遍相信“有德者必有言”以及“诚实在胸臆,文章著竹帛”的观点,不大重视诗文的写作技巧问题。同样也是在六朝时代,由于精神生活成为士族文人首要关注的事情,并且因此而在各个精神生活门类中都形成了独立而细致的评价系统,于是各种“技艺”也就被空前地重视起来了。刘勰根据各种文体的特征,分别提出了具体的写作要求,已经涉及到写作技法问题。沈约等人更进一步提出“四声八病”之说,从声律的角度提出了一系列诗歌创作技法方面的原则。隋唐之时,诗人沿着六朝开创的创作习惯写作,并在理论和实践上发展和丰富了创作技法与技巧。到了宋代,诗人们开始关注所谓“诗法”、“句法”问题。由于宋代新产生了“诗话”这种文论体裁,所以宋、元、明、清几代关于“体”、“格”、“音律”、“句法”等诗歌写作技巧和修辞方式的议论大大发展起来。涉及这方面的文字远远超过了那些工具主义和审美主义的文论。
  三是关于诗文发展源流的观点。这也是这派文论话语的重要组成部分。钟嵘《诗品》分析魏晋六朝时期诗人们的渊源,虽多有牵强附会之处,但注意到诗歌创作的前后继承关系应该是一项重要贡献。唐宋以后的诗文评,都把梳理诗人对前人的承继关系作为重要内容。例如,宋人吕本中的《江西诗社宗派图》梳理江西诗派源流关系;明人许学夷《诗源辩体》从体制、格律、风格等角度入手,对自《诗经》以迄宋代的诗歌发展演变源流进行梳理,等等。这种着眼于形式诸因素的源流辨析并不属于工具主义或审美主义文论话语系统,而是一种比较客观的论说,故而应归于诗文评系统。

  传统文论的现代命运

  现代以来,中国传统文论陷于窘境。由于现代汉语的言说方式代替了古代汉语的言说方式,面对现代汉语语境中的文学创作,传统文论似乎失去了阐释能力。但是,传统文论毕竟是曾经延绵千百年的主流话语,事实上,它们构成了现代文论话语形成的基础,并且以改头换面的方式进入到现代文论话语系统之中。如果说中国现代文论的形成过程也就是中国现代知识阶层接受西方文论话语的过程,那么,古代文论话语也就自然而然地构成了这一接受过程的“前理解”或“前结构”,从而对接受对象的选择、接受方式以及接受效果产生重要影响。
  传统的工具主义文论话语在现代以来一直拥有很大市场。无论是“启蒙”、“救亡”,还是社会主义国家意识形态的建构,都需要将文学这种具有莫大社会效果的言说方式当作影响社会、改造社会的工具来看待。于是,现代文论就与传统工具主义文论建立起极为亲密的关系——后者成为前者最有力的话语资源之一,前者则成为后者合乎逻辑的现代发展。从晚清改良主义者对文学社会功用的空前阐扬,到自由主义者主张的“为人生的艺术”、左翼作家主张的“文学革命论”,再到20 世纪50 —70 年代一系列文艺政策的推出,其间无论存在着多大的差异,有一条一以贯之的精神却是比较鲜明的,这就是文学应该服务于社会。可以说,正是由于有根深蒂固的传统工具主义文论做基础,才使得这种以现实服务为宗旨的现代文论话语以压倒性优势获得主导地位。从1980 年代至今,由于来自中国传统与西方的工具主义文论话语资源在一个时期内被过度使用,导致了文论话语主流地位先后被唯美主义、形式主义、精神分析主义等等五花八门的西方文论话语所占据;倡导文学社会功用的言论空间受到挤压,日益被淡化和边缘化了。
  传统的审美主义文论在现代文论话语中的影响则比较微妙,现代只有那些具有唯美主义倾向的文论家才与之结缘。审美主义文论虽然以老庄佛释之学为理论依托,但它并不一定直接体现具体的老庄、佛释思想,后者只是为前者提供了进入纯精神、无功利的意义空间的阶梯而已。对于那些不能在现实生活中奉行老庄清静自然或佛释无住无执修身原则的大多数文人士大夫来说,偶尔躲进空灵、超越的审美境界之中小憩一刻,也是对心灵的抚慰与净化了。也许正是因为这个原因,传统文人士大夫,无论是儒家还是道家,几乎人人对这种审美境界钟爱有加。作为一种传统文化积淀,审美主义文论在现代知识阶层那里也依然时时有所显露,这也就是他们接受西方唯美主义文论话语的文化心理基础。我们知道,西方唯美主义文艺思潮是在德国古典美学的影响下发展起来的。其核心口号就是“为艺术而艺术”。20 世纪20 年代,中国文学界有不少作家、文论家(主要是创造社成员)接受了这个口号,成为与“为生活而艺术”相对立的重要文艺主张。从表面来看,这种主张毫无疑问是从西方唯美主义文论话语“拿”过来的,但是如果细加考察就不难发现,他们所“唯”之“美”在很大程度上是中国传统审美主义文论的东西。例如,周作人、林语堂、宗白华、朱光潜等人的文论观点就是如此。再看看那些在“为艺术而艺术”口号下进行的创作实绩,例如小品文、抒情诗之类,所表现的艺术境界也同样带有明清小品文的鲜明印记。这就足以说明,中国传统的审美主义文论观在现代唯美主义思潮中实占有举足轻重的位置。
  传统诗文评可以说是中国式的文本中心主义文论,它只关注文学文本构成方面的事情。这种文论传统构成了中国现代文论对西方以“新批评”和“意象批评”为代表的文本中心主义文论接受的文化心理基础。例如,英美“新批评”的代表人物燕卜荪20 世纪三四十年代先后两次来中国任教,他的诗歌批评方法对当时中国诗歌创作与批评都产生了很大影响。中国人对燕氏提出的著名的“含混七型”说颇能心领神会,因为他们是从中国传统文论中固有的“含蓄蕴藉”角度来接受这种观点的。20 世纪80 年代,俄国形式主义批评、英美“新批评”、法国结构主义批评在中国文论界掀起热潮,将人们的眼光从社会历史拉向文本自身,这当然主要是当时文化历史语境所决定的,但是中国传统文论对于文本分析的重视以及积累的大量经验肯定也是一个不容忽视的因素。

元旦
一月一日
(“元旦”一词最早出自南朝梁人萧子云《介雅》诗:“四气新元旦,万寿初今朝”。元是开始,第一的意思;旦是会意字,上面的“日”表示太阳,下面的“一”表示地平线。太阳从地平线上升起,象征一天的开始。元旦,就是一年的第一天。

公历1月1日,是当今世界公认的元旦节。我国历代的元旦,日期并不一致。如夏代是正月初一;商代在十二月初一;周代在十一月初一,等等。1949年9月27日,中国人民政治协会第一届全体会议通过使用“公元纪年法”,将公历1月1日定为元旦。)

元宵节
农历正月十五
(又称“上元节”,即阴历正月十五日。是我国一个重要的传统节日。在古书中,这一天称为“上元”,其夜称“元夜”、“元夕”或“元宵”。元宵这一名称一直 沿用至今。由于元宵有张灯、看灯的习俗,民间又习称为“灯节”。此外还有吃元宵、踩高跷、猜灯谜等风俗。我国古代历法和月相有密切的关系,每月十五,人们 迎来了一年之中第一个月满之夜,这一天理所当然地被看作是吉日。早在汉代,正月十五已被用作祭祀天帝、祈求福佑的日子。后来古人把正月十五称“上元”,七 月十五称“中元”,十月十五称“下元”。最迟在南北朝早期,三元已是要举行大典的日子。三元中,上元最受重视。到后来,中元、下元的庆典逐渐废除,而上元 经久不衰。)

愿望节
二月五日
(愿望节又称许愿日。)
起源于二十一世纪初,和其它传统节日不同,属于新时代产物,迅速发展形成。
愿望节为每年阳历二月五日,在当天都会有很多年轻人把自己的愿望写在纸上,然后挂到树上,挂得越高,愿望越有可能被实现 。

妇女节
三月八日
我国于1922年开始纪念三八节。中国妇女第一次群众性的纪念三八节活动是1924年在广州举行的。
1949年12月,中央人民政府政务院规定每年的3月8日为妇女节。联合国从1975年国际妇女年开始庆祝国际妇女节,确认普通妇女争取平等参与社会的传 统。1977年大会通过了一项决议,请每个国家按照自己的历史和民族传统习俗,选定一年中的某一天为联合国妇女权利和世界和平日。对联合国而言,国际妇女 节定为3月8日。
植树节
三月十二
中国的植树节定于3月12日。1979年2月,中国第五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六次会议决定,将每年的3月12日定为中国的植树节。1981年12月,五届全 国人大四次会议又通过了《关于开展全民义务植树运动的决议》,国务院于次年颁布了全民义务植树运动的具体实施办法。植树节前后,我国各地都要集中进行植树 造林活动。
寒食
清明节前一天
(旧俗中的一个节日,在清明节前一天[一说清明前两天]。春秋时已出亡多年的晋国公子重耳回国即位[即晋文公],封赏随其亡的臣子,唯独漏掉了介之推。介 之推于是携老母隐居绵山[今山西省介休县东南]。晋文公得知后欲加封赏,寻至绵山,找不到他,便想烧山逼他出来。但介之推坚持不出,结果母子二人俱被烧 死。晋文公于是规定每年这一天禁止人们起火烧饭,以寒食表示悼念。后来便形成了在寒食这天寒食、扫墓的风俗。)

清明节
农历三月初八
(清明节是我国传统节日,也是最重要的祭祀节日,是祭祖和扫墓的日子。扫墓俗称上坟,祭祀死者的一种活动。汉族和一些少数民族大多都是在清明节扫墓。按照 旧的习俗,扫墓时,人们要携带酒食果品、纸钱等物品到墓地,将食物供祭在亲人墓前,再将纸钱焚化,为坟墓培上新土,折几枝嫩绿的新枝插在坟上,然后叩头行 礼祭拜,最后吃掉酒食回家。唐代诗人杜牧的诗《清明》:“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写出了清明节的特殊气氛。

清明节,又叫踏青节,按阳历来说,它是在每年的4月4日至6日之间,正是春光明媚草木吐绿的时节,也正是人们春游[古代叫踏青]的好时候,所以古人有清明踏青,并开展一系列体育活动的的习俗。)

劳动节
五月一日
新中国成立以后,中央人民政府政务院于1949年12月将5月1日定为法定的劳动节,是日全国放假一天。每年的这一天,举国欢庆,人们换上节日的盛装,兴高采烈地聚集在公园、剧院、广场,参加各种庆祝集会或文体娱乐活动,并对有突出贡献的劳动者进行表彰。
端午节
农历五月初五
(阴历五月初五日为“端午节”。“端午”本名“端五”,端是初的意思。“五”与“午”互为谐音而通用。是我国的一个古老节日。我国古代最早的爱国诗人屈原 遭谗言被放逐后,目睹楚国政治日益腐败,又不得实现自己的政治理想,无力拯救危亡的祖国,于是自投汩罗江以殉国。此后,人们为了不使鱼虾吃掉其尸体,纷纷 用糯米和面粉捏成各种形状的饼子投入江心,这便成为后来端午节吃粽子、炸糕的来源。这风俗已传到了国外。)

儿童节
六月一日
中华人民共和国定每年6月1日为国际儿童节。1949年12月23日中央人民政府政务院规定“六一”国际儿童节为中国儿童的节日,并宣布废除国民党政府 1931起实行的4月4日为儿童节的规定。中国第一个儿童节是民国二十一年(1932年)的4月4日。民国二十年(1931年),“上海中华慈幼协会”发 起建议,希望政府规定每年4月4日为儿童节。随后,教育部制定了儿童节纪念办法,并于隔年的4月4日实施。
中国共产党建党日
七月一日
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纪念日
七月七日

七夕情人节
农历七月初七
(阴历七月七日的晚上称“七夕”。我国民间传说牛郎织女此夜在天河鹊桥相会,后有妇女于此夜向织女星穿针乞巧等风俗。所谓乞巧,即在月光下对着织女星用彩 线穿针,如能穿过七枚大小不同的针眼,就算很“巧”了。农谚上说“七月初七晴皎皎,磨镰割好稻。”这又是磨镰刀准备收割早稻的时候。)

敬老节
农历七月十三

中国建军节
八月一日

中秋节
农历八月十五
(阴历八月十五日,这一天正当秋季的正中,故称“中秋”。到了晚上,月圆桂香,旧俗人们把它看作大团圆的象征,要备上各种瓜果和熟食品,是赏月的佳节。中 秋节还要吃月饼。据传说,元朝末年,广大人民为了推翻残暴的元朝统治,把发起暴动的日期写在纸条上,放在月饼馅子里,以便互相秘密传递,号召大家在八月十 五日起义。终于在这一天爆发了全国规模的农民大起义,推翻了腐朽透顶的元朝统治。此后,中秋吃月饼的风俗就更加广泛地流传开来。)

重阳节
农历九月初九
(阴历九月初九。我国古代以九为阳,九月九日正是阴月阳日,故名“重阳”。相传东汉时汝南人桓影,听到费长房对他说,九月九日汝南将有大灾难,赶快叫家里 人缝制小袋,内装茱萸,缚在臂上,登上高山,饮菊花酒,借以避难。桓景这一天全家登山,晚上回家,果然家里的鸡、狗、羊全部死掉。从此,民间就有在重阳节 做茱萸代、饮菊花酒、举行庙会、登高等风俗。因“高”与“糕”音同,所以重阳节又有吃“重阳糕”的习俗。唐代诗人王维有《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一诗:“独 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记载了当时的风俗习惯。由于该诗感情真挚,至今脍炙人口。)

教师节
九月十日

国庆节
十月一日
(1949年10月1日,是新中国成立的纪念日。这里应该说明一点,在许多人的印象中,1949年的10月l日在北京天安门广场举行了有数十万军民参加的 中华人民共和国开国大典。其实,人们头脑中的这一印象并不准确。因为,1949年10月1日在天安门广场举行的典礼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成立盛 典,而不是开国大典。实际上,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开国”,也就是说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早在当年10月1日之前一个星期就已经宣布过了。当时也不叫“开 国大典”,而是称作“开国盛典”。时间是1949年9月21日。这一天,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筹备会主任毛泽东在政协第一届会议上所致的开幕词中就已经宣 告了新中国的诞生。)

冬至
农历十一月二十二
(在我国古代对冬至很重视,冬至被当作一个较大节日,曾有“冬至大如年”的说法,而且有庆贺冬至的习俗。《汉书》中说:“冬至阳气起,君道长,故贺。”人 们认为:过了冬至,白昼一天比一天长,阳气回升,是一个节气循环的开始,也是一个吉日,应该庆贺。《晋书》上记载有“魏晋冬至日受万国及百僚称贺……其仪 亚于正旦。”说明古代对冬至日的重视。

现在,一些地方还把冬至作为一个节日来过。北方地区有冬至宰羊,吃饺子、吃馄饨的习俗,南方地区在这一天则有吃冬至米团、冬至长线面的习惯。各个地区在冬至这一天还有祭天祭祖的习俗。)

腊八节
农历腊月初八
(古代十二月祭祀“众神”叫腊,因此农历十二月叫腊月。腊月初八这一天,旧俗要喝腊八粥。传说释迦牟尼在这一天得道成佛,因此寺院每逢这一天煮粥供佛,以后民间相沿成俗,直至今日。)

除夕
农历十二月大年三十
(大年三十晚上叫除夕。“除”,本义是“去”,引申为“易”[交替];“夕”字的本义原是“日暮”,引申为“夜晚”。故而除夕之夜,便含有“旧岁到此而 除,明日另换新岁”的意思。“除”乃除旧布新之意。除夕最早源于先秦时期的“逐除”。据《吕氏春秋•季冬记》记载,古人在新年的前一天,用击鼓的方法来驱 除“疫疠之鬼”,来年才会无病无灾。这就是“除夕”节的由来。“除夕”在古时还有许多别称,如除夜、逐除、岁除、大除、大尽等等。称呼虽多,但总不外乎送 旧迎新、祛病消灾的意思。)

春节
农历正月初一
(是农历的一岁之首,俗称“大年”。春节的来历,在我国大约有四千多年的历史了。它是我国民间最热闹、最隆重的一个传统节日。古代的春节,是指农历二十四 个节气中的“立春”时节,南北朝以后才将春节改在一年岁末,并泛指整个春季,这时大地回春,万象更新,人们便把它作为新的一年的开始。到了辛亥革命后的民 国初年,改农历为公历[阳历]后,便将正月初一定为春节。直到1949年9月27日,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上才正式把正月初一的新年定为“春节”,因而至 今仍有许多人将过春节叫过年。)

年: (人人常把过春节说成“过年”,而“年”的最初含义与今天根本不同。据说,在很古的时候,世界上有一种最凶恶的野兽叫“年”。它生长得比骆驼还大。跑起来 比风还快,吼起来比雷还响。它一出来,见人吃人,见畜伤畜,人们的生命安全受到严重威胁。天神为了惩罚“年”,把它锁进深山,只许它一年出山一次。人们在 长期的实践中,发现了“年”有“三怕”——怕红颜色、怕响声、怕火光。于是,有一年腊月三十晚,大伙在门口贴上红纸,不断地敲锣打鼓、放鞭炮,晚上屋子里 彻夜点上灯。“年”晚上来了一看,家家灯光通明;一听,处处放炮声,吓得它不敢进村。白天它又偷偷下山来,见还是户户门上红,遍地咚咚响,吓得它胆颤心 惊,调头又跑回去了。从此后,“年”一直没敢再来,据说饿死在深山老林里了。后来,人们才把防“年”、“驱年”,变成安安稳稳地过年了。“年”没有了,但 是过年的习俗仍保持着。鲜红的春联,辉煌的灯火,清脆的爆竹,响亮的锣鼓,年年如此。)

  • 涓轰粈涔瀛︿範涓浗浼犵粺鏂囧寲
    绛旓細鏈鍚庯紝瀛︿範涓浗浼犵粺鏂囧寲鍙互甯姪浜轰滑鏇村ソ鍦颁簡瑙d腑鍥界殑鏈潵銆備腑鍥戒紶缁熸枃鍖栧己璋冨垱鏂般佹敼闈┿佸彂灞曠瓑鐞嗗康锛岃繖浜涚悊蹇靛浜庝腑鍥界殑鍙戝睍鍏锋湁閲嶈鐨勬剰涔銆傞氳繃瀛︿範涓浗浼犵粺鏂囧寲锛屼汉浠彲浠ユ洿濂藉湴浜嗚В涓浗鐨勬湭鏉ュ彂灞曡秼鍔匡紝鏇村ソ鍦颁负涓浗鐨勫彂灞曡础鐚姏閲忋傛讳箣锛屽涔犱腑鍥戒紶缁熸枃鍖栧彲浠ュ府鍔╀汉浠洿濂藉湴浜嗚В涓浗鐨勫巻鍙层佹枃鍖栥佺ぞ浼氬拰...
  • 涓轰粈涔堣瀛︿範涓浗浼犵粺鏂囧寲
    绛旓細涓浗浼犵粺鏂囧寲鍘嗘潵鍊″鐨勪互閬撳痉瀹炶返鏉ユ彁鍗囦汉鐨勭簿绁炲鐣岋紝瀵硅嚜宸卞绀句細閮借鍏锋湁楂樺害鐨勮矗浠绘劅锛屽″搴斿缓绔嬬殑鍏冲績浜猴紝鐖辨姢浜恒佸皧閲嶄汉鐨勫崗璋冩湁搴忕殑浜洪檯鍏崇郴锛屾槸褰撲唬澶у鐢熼亾寰蜂慨鍏诲缓璁惧叿鏈夋瀬涓洪噸瑕佺殑鎸囧浣滅敤銆備簩銆瀛︿範浼犵粺鏂囧寲鍙互鍩瑰吇澶у鐢熺殑鐖卞浗鎯呮 鐖卞浗涓讳箟浣滀负浼犵粺鏂囧寲鐨鏍稿績瀵瑰ぇ瀛︾敓鍏锋湁閲嶅ぇ鎰忎箟銆傜埍鍥戒富涔...
  • 涓轰粈涔瀛︿範涓浗浼犵粺鏂囧寲?
    绛旓細瀛︿範涓浗浼犵粺鏂囧寲鏈夊緢澶氬ソ澶勩傞鍏堬紝涓浗浼犵粺鏂囧寲鏄腑鍗庢皯鏃忓嚑鍗冨勾鏉ョ殑鏂囧寲绉穩锛屾槸涓崕鏂囧寲鐨閲嶈缁勬垚閮ㄥ垎锛屽寘鍚簡涓板瘜鐨勫摬瀛︺佹枃瀛︺佽壓鏈佸巻鍙层侀亾寰风瓑鏂归潰鐨勫唴瀹癸紝瀵逛簬浜嗚В涓浗鏂囧寲銆佸巻鍙插拰鎬濇兂鍏锋湁閲嶈鐨勬剰涔銆傚叾娆★紝瀛︿範涓浗浼犵粺鏂囧寲鍙互甯姪鎴戜滑鏇村ソ鍦扮悊瑙e拰浼犳壙涓崕鏂囧寲鐨勭簿楂擄紝澧炲己鏂囧寲鑷俊蹇冿紝鎻愰珮鏂囧寲...
  • 瀛︿範涓浗浼犵粺鏂囧寲鐨鐜板疄鎰忎箟
    绛旓細浠庤屾洿濂藉湴璁よ瘑鍜屾妸鎻¤嚜宸辩殑鏂囧寲韬唤鍜屾皯鏃忚鍚屻2銆佸煿鍏婚亾寰疯蹇靛拰鏂囧寲绱犲吇锛涓浗浼犵粺鏂囧寲涓暣鍚潃涓板瘜鐨勯亾寰疯蹇靛拰鏂囧寲绮鹃珦锛屽浠併佷箟銆佺ぜ銆佹櫤銆佷俊绛変环鍊艰蹇碉紝浠ュ強璇楄瘝銆佷功鐢汇侀煶涔愩佽垶韫堢瓑鑹烘湳褰㈠紡銆傞氳繃瀵硅繖浜浼犵粺鏂囧寲鐨勫涔犲拰浼犳壙锛屽彲浠ユ爲绔嬫纭殑閬撳痉瑙傚康鍜屾枃鍖栫礌鍏伙紝鎻愰珮鑷韩鐨勪汉鏂囩礌璐ㄥ拰瀹$編姘村钩銆
  • 涓浗浼犵粺鏂囧寲鐨閲嶈鎰忎箟
    绛旓細3銆侀潚灏戝勾鏄疄鐜颁腑鍥芥ⅵ鐨勭敓鍔涘啗銆傚綋鍓嶏紝鍔犲己涓崕浼樼浼犵粺鏂囧寲鏁欒偛锛屽浜庡紩瀵间粬浠潥瀹氳蛋涓浗鐗硅壊绀句細涓讳箟閬撹矾銆佸疄鐜颁腑鍗庢皯鏃忎紵澶у鍏翠腑鍥芥ⅵ鐨勭悊鎯充俊蹇碉紝鍏锋湁閲嶅ぇ鑰屾繁杩滅殑鍘嗗彶鎰忎箟銆涓浗浼犵粺鏂囧寲鐨鐗圭偣锛1銆佷笘浠g浉浼狅紝涓浗鐨浼犵粺鏂囧寲鍦ㄦ煇浜涚煭鏆傜殑鍘嗗彶鏃舵湡鍐呮湁鎵涓柇锛屽湪涓嶅悓鐨勫巻鍙叉椂鏈熸垨澶氭垨灏戠殑鏈夋墍鏀瑰彉锛屼絾鏄ぇ...
  • 浜嗚В涓浗浼犵粺鏂囧寲鏈変粈涔閲嶈鎰忎箟
    绛旓細3銆侀潚灏戝勾鏄疄鐜涓浗姊︾殑鐢熷姏鍐涖傚綋鍓嶏紝鍔犲己涓崕浼樼浼犵粺鏂囧寲鏁欒偛锛屽浜庡紩瀵间粬浠潥瀹氳蛋涓浗鐗硅壊绀句細涓讳箟閬撹矾銆佸疄鐜颁腑鍗庢皯鏃忎紵澶у鍏翠腑鍥芥ⅵ鐨勭悊鎯充俊蹇碉紝鍏锋湁閲嶅ぇ鑰屾繁杩滅殑鍘嗗彶鎰忎箟銆4銆佺户鎵垮拰鍙戞壃浼犵粺浼樼鐨勪紶缁熸枃鍖栵紝鍙績杩涘浗瀹舵皯鏃忚鍚屻佸嚌鑱氫汉蹇冦佹縺鍙戞皯鏃忔剰蹇楋紝鍙壄杞竴浜涚ぞ浼氭垚鍛樿瘹淇$己澶便侀亾寰峰け鑼冿紝鏈夊姪鏂肩淮鎶...
  • 涓浗浼犵粺鏂囧寲瀵瑰綋浠eぇ瀛︾敓鏈変粈涔浣滅敤鍜屽奖鍝?
    绛旓細涓銆浼犵粺鏂囧寲鐨勫涔锛屾湁鍔╀簬澧炲己澶у鐢熺殑鏅烘収涓庤兘鍔 涓浗浼犵粺鏂囧寲鑷彜鑷充粖鐨勬紨鍙樿繃绋嬫槸涓浗浜虹殑鐢熷懡鍘嗙▼銆傚叾涓殑鏍稿績鎬濇兂銆佸熀鏈环鍊煎師鍒欏拰鐢熸椿鏂瑰紡鏄腑鍗庢皯鏃忚繋鎺ュ悇绉嶇敓瀛樻寫鎴樼殑鏅烘収缁撴櫠锛屾槸涓崕姘戞棌璁板繂鍔涚殑鍩烘湰褰㈠紡锛屼篃鏄垜浠幏鍙栨櫤鎱т笌鑳藉姏鐨勯噸瑕佹笭閬撱傛瘮濡備紶缁熸枃鍖栫殑涓涓壒鐐瑰氨鏄畠鍠勪簬鍚告敹鍚勭涓嶅悓娴佹淳...
  • 浼犵粺鏂囧寲鎰忎箟
    绛旓細鎴戜篃鍘荤瓟棰樿闂釜浜洪〉 鍏虫敞 灞曞紑鍏ㄩ儴 闂涓:涓浗浼犵粺鏂囧寲浼犳壙鐨勬剰涔浣曞湪 浼犵粺鏂囧寲鑳藉淇濊瘉绀句細鍜屾皯鏃忕坏寤朵笉缁濄佽嚜寮轰笉鎭佹寔缁彂灞;浼犵粺鏂囧寲鑳藉淇濊瘉姘戞棌椤跺ぉ绔嬪湴銆佷俊蹇冨潥瀹氥佺嫭绔嬭嚜涓汇傛墍浠,浼犵粺鏂囧寲鑳藉寤虹珛璧疯嚜淇°佽嚜寮恒佽嚜绔嬬殑浜虹敓鍜屾皯鏃忋 鎵浠ヨ,涓浗鏂囧寲瀛樺垯涓浗鍏,涓浗鏂囧寲缁濆垯涓浗浜° 涓浗鏂囧寲瑕佸湪...
  • 鎵嬫妱鎶ョ殑鍐呭鍐欎粈涔
    绛旓細鎵嬫妱鎶ョ殑鍐呭鍐欎粈涔堝涓嬶細1銆佷紶缁熸枃鍖栨墜鎶勬姤鍐呭锛浼犵粺鏂囧寲鐨勬剰涔锛氫腑鍥戒紶缁熸枃鍖栨槸涓浗鏁板崈骞存矇娣涓嬫潵鐨勭簿鍗庯紝瀛︿範涓浗浼犵粺鏂囧寲锛岀涓锛屽彲浠ュ鍔犲鍘嗗彶鐨勪簡瑙c佸鏂囧寲鐨勪簡瑙o紝涓板瘜鑷繁鐨勭煡璇嗛潰锛涚浜岋紝鍐嶈呬篃鍙互鍩瑰吇姘戞棌鑷豹鎰熷拰澧炲姞姘戞棌鍑濊仛鍔涳紱绗笁锛屼竾鐗╃殑鍙戝睍閮芥湁鐩搁氫箣澶勶紝鏁板崈骞寸殑鏂囧寲鍙诧紝涔熸槸涓浗浜...
  • 瀛︿範涓浗浼犵粺鏂囧寲鏈変粈涔堟剰涔
    绛旓細瀛︿範涓浗浼犵粺鏂囧寲鏈夊姪浜庝簡瑙h嚜鎴戙佽瀺鍏ョ兢浣撱侀傚簲绀句細锛屾湁鍔╀簬鑷垜淇吇鍜屾彁鍗囬亾寰风礌璐ㄣ傚涔犱紶缁熸枃鍖栵紝灏辫兘浜嗚В涓浗姘戞棌鎬ф牸鍜屼腑鍥戒汉鐨勭壒鎬э紝浜嗚В涓浗浜虹殑姘旇川銆佹ф牸銆佹儏鎰熺壒寰佸拰鎰忓織鍝佽川锛岃繖瀵逛釜浜烘繁鍏ヤ簡瑙h嚜鎴戝拰绀句細锛屽缓绔嬪拰璋愯瀺娲界殑浜洪檯鍏崇郴锛岄傚簲绀句細鐢熸椿鍜屼笌鏃朵勘杩涙帹鍔ㄧぞ浼氬彂灞曞叿鏈夐噸澶鎰忎箟銆傜ぜ涔夊粔鑰婚亾寰...
  • 本站交流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欢迎反馈与建议,请联系电邮
    2024© 车视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