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终身成长》的读书笔记? 终身成长读后感怎么写

\u300a\u966a\u5b69\u5b50\u7ec8\u8eab\u6210\u957f\u300b\u7684\u8bfb\u540e\u611f\u662f\u4ec0\u4e48\uff1f

\u5199\u4f5c\u601d\u8def\uff1a\u4ee5\u300a\u966a\u5b69\u5b50\u7ec8\u8eab\u6210\u957f\u300b\u4e2d\u7684\u5185\u5bb9\u4f5c\u4e3a\u4e3b\u9898\uff0c\u63cf\u8ff0\u6545\u4e8b\u7684\u53d1\u5c55\u7ecf\u8fc7\uff0c\u6700\u540e\u603b\u7ed3\u4ece\u4e2d\u5b66\u4e60\u5230\u4e86\u4ec0\u4e48\uff0c\u6b63\u6587\uff1a

\u53ea\u770b\u4e66\u540d\uff0c\u90fd\u80fd\u7ed9\u4eba\u4ee5\u6ee1\u6ee1\u7684\u6b63\u80fd\u91cf\u3002\u8bb0\u5f97\u66fe\u7ecf\u770b\u5230\u8fc7\u4e00\u53e5\u8bdd\uff1a\u5728\u8fd9\u4e2a\u4e16\u754c\u4e0a\uff0c\u6709\u516b\u5341\u5c81\u7684\u201c\u5e38\u9752\u6811\u201d\uff0c\u4e5f\u6709\u4e8c\u5341\u5c81\u7684\u201c\u673d\u6728\u201d\u3002\u6211\u60f3\uff0c\u8fd9\u5c31\u662f\u5bf9\u7ec8\u8eab\u6210\u957f\u7684\u6700\u597d\u8be0\u91ca\u5427\u3002
\u4f5c\u8005\u628a\u4eba\u7684\u601d\u7ef4\u5927\u81f4\u5206\u4e3a\u4e24\u7c7b\uff1a\u56fa\u5b9a\u578b\u601d\u7ef4\u548c\u6210\u957f\u578b\u601d\u7ef4\u3002\u56fa\u5b9a\u578b\u601d\u7ef4\u6a21\u5f0f\u7684\u4eba\uff0c\u8ba4\u4e3a\u4eba\u7684\u624d\u80fd\u4e00\u6210\u4e0d\u53d8\u3002\u65f6\u523b\u60f3\u8bc1\u660e\u81ea\u5df1\u7684\u667a\u529b\u3001\u4e2a\u6027\u548c\u7279\u5f81\u3002\u4ed6\u4eec\u4f1a\u628a\u53d1\u751f\u7684\u4e8b\u5f53\u4f5c\u8861\u91cf\u80fd\u529b\u548c\u4ef7\u503c\u7684\u76f4\u63a5\u6807\u5c3a\u3002
\u6210\u957f\u578b\u601d\u7ef4\u6a21\u5f0f\u7684\u4eba\uff0c\u8ba4\u4e3a\u4eba\u7684\u80fd\u529b\u53ef\u4ee5\u901a\u8fc7\u52aa\u529b\u57f9\u517b\u3002\u867d\u7136\u4eba\u7684\u5148\u5929\u624d\u80fd\u3001\u8d44\u8d28\u3001\u6027\u683c\u5404\u6709\u4e0d\u540c\uff0c\u4f46\u90fd\u53ef\u4ee5\u901a\u8fc7\u5b66\u4e60\u548c\u7ecf\u5386\u6765\u6539\u53d8\u3002
\u8fd9\u4e24\u79cd\u601d\u7ef4\u6a21\u5f0f\u7684\u4eba\uff0c\u5e26\u6765\u7684\u6700\u7ec8\u7ed3\u679c\u4e5f\u662f\u76f8\u5dee\u5f88\u5927\u3002\u6240\u4ee5\u6211\u4eec\u4e00\u5b9a\u8981\u4e0d\u65ad\u7684\u5b66\u4e60\u4fee\u70bc\uff0c\u4e0d\u8bba\u662f\u5728\u5de5\u4f5c\u4e2d\u8fd8\u662f\u5728\u4eba\u9645\u4ea4\u5f80\u65b9\u9762\u8ba9\u6210\u957f\u578b\u601d\u7ef4\u5360\u636e\u6211\u4eec\u7684\u5185\u5fc3\u3002
\u4e66\u4e2d\u7684\u5efa\u8bae\u8fd8\u91cd\u5851\u4e86\u6211\u7684\u5bb6\u5ead\u6559\u80b2\u89c2\u70b9\u3002\u4ee5\u524d\u8ba4\u4e3a\uff1a\u53ea\u8981\u7236\u6bcd\u79ef\u6781\u5411\u4e0a\uff0c\u5b69\u5b50\u80af\u5b9a\u4e0d\u4f1a\u6d88\u6781\u6020\u6162\u3002\u6b8a\u4e0d\u77e5\u591a\u4e48\u5e7c\u7a1a\u7684\u60f3\u6cd5\u3002
\u7236\u6bcd\u4e5f\u662f\u9700\u8981\u4e0d\u65ad\u5b66\u4e60\uff0c\u4e0d\u65ad\u66f4\u65b0\u81ea\u5df1\u7684\u9648\u65e7\u89c2\u5ff5\uff0c\u7528\u79ef\u6781\u7684\u65b9\u6cd5\u5f15\u5bfc\u5b69\u5b50\uff0c\u4e0d\u8981\u5938\u5956\u5979\u7684\u5929\u8d4b\uff0c\u800c\u8981\u6b23\u8d4f\u5979\u7684\u52aa\u529b\uff1b\u4e0d\u8981\u76f2\u76ee\u7684\u6279\u8bc4\uff0c\u800c\u8981\u7ed9\u51fa\u5efa\u8bbe\u6027\u7684\u610f\u89c1\u3002\u4f60\u9700\u8981\u771f\u6b63\u7684\u53bb\u4e86\u89e3\u5b69\u5b50\u7684\u52aa\u529b\u548c\u6210\u5c31\uff0c\u800c\u4e0d\u4ec5\u4ec5\u662f\u6577\u884d\u7684\u8bf4\u4e00\u53e5\u4f60\u771f\u68d2\u3002
\u6539\u53d8\u662f\u4e0d\u6613\u7684\uff0c\u8c01\u75db\u82e6\u8c01\u6539\u53d8\uff0c\u8c01\u6539\u53d8\u8c01\u53d7\u76ca\uff01\u6210\u957f\u662f\u6bcf\u4e2a\u4eba\u4e00\u8f88\u5b50\u7684\u4e8b\uff0c\u5b83\u65e0\u5173\u5e74\u7eaa\u3002\u65e0\u8bba\u4f55\u65f6\uff0c\u505c\u6ede\u6210\u957f\uff0c\u624d\u662f\u6700\u53ef\u6015\u7684\u8870\u8001\u3002\u7ec8\u8eab\u5b66\u4e60\u65b9\u53ef\u7ec8\u8eab\u6210\u957f\u3002

\u8bfb\u4e66\u7b14\u8bb0\u600e\u4e48\u5199 \u8bfb\u4e66\u7b14\u8bb0\u662f\u6307\u8bfb\u4e66\u65f6\u4e3a\u4e86\u628a\u81ea\u5df1\u7684\u8bfb\u4e66\u5fc3\u5f97\u8bb0\u5f55\u4e0b\u6765\u6216\u4e3a\u4e86\u628a\u6587\u4e2d\u7684\u7cbe\u5f69\u90e8\u5206\u6574\u7406\u51fa\u6765\u800c\u505a\u7684\u7b14\u8bb0\u3002\u5728\u8bfb\u4e66\u65f6\uff0c\u5199\u8bfb\u4e66\u7b14\u8bb0\u662f\u8bad\u7ec3\u9605\u8bfb\u7684\u597d\u65b9\u6cd5\u3002 \u8bb0\u5fc6\uff0c\u5bf9\u4e8e\u79ef\u7d2f\u77e5\u8bc6\u662f\u91cd\u8981\u7684\uff0c\u4f46\u662f\u4e0d\u80fd\u4f9d\u8d56\u8bb0\u5fc6\u3002\u5217\u5b81\u5177\u6709\u60ca\u4eba\u7684\u8bb0\u5fc6\u529b\uff0c\u4ed6\u5374\u52e4\u52a8\u7b14\uff0c\u5199\u4e0b\u4e86\u5927\u91cf\u7684\u8bfb\u4e66\u7b14\u8bb0\u3002\u4fd7\u8bdd\u8bf4\uff1a\u201c\u597d\u8bb0\u6027\u4e0d\u5982\u70c2\u7b14\u5934\u3002\u201d\u6240\u4ee5\uff0c\u4fc4\u56fd\u6587\u5b66\u5bb6\u6258\u5c14\u65af\u6cf0\u8981\u6c42\u81ea\u5df1\uff1a\u8eab\u8fb9\u6c38\u8fdc\u5e26\u7740\u94c5\u7b14\u548c\u7b14\u8bb0\u672c\uff0c\u8bfb\u4e66\u548c\u8c08\u8bdd\u7684\u65f6\u5019\u78b0\u5230\u4e00\u5207\u7f8e\u5999\u7684\u5730\u65b9\u548c\u8bdd\u8bed\u90fd\u628a\u5b83\u8bb0\u4e0b\u6765\u3002\u8bb0\u4e0b\u91cd\u8981\u7684\u77e5\u8bc6\u5982\u6709\u4e0d\u61c2\u53ef\u4ee5\u518d\u770b\u4e00\u4e0b\u3002

1.要知道这本书的整体框架和思路脉络,这样其实就类似于掌握了这本书的骨骼和组织,知道作者的逻辑思路,能够对这本书的内容有一个大致的了解。
2.要能够提炼出书中的精华和金句,这样其实就是类似于掌握了这本书的血肉,在明白整体框架的基础上,对每一部分的精华内容能够所了解,掌握书中精髓,真正了解到作者的想法和观点
3.要能够与其他看过的书或听过的观点形成联想,也就是所谓的举一反三。这可能是书中的某个观点恰巧和其他听过的观点是一致的,也可能是相反的,也可能是正好可以形成佐证或给予解答的。总之,看一本书应该不只是停留在这本书上面,而是可以和自己原有的知识体系相联系,达到补充和丰富知识结构的目的。
4.要能够产生自己的观点和评论,在对书中观点内容以及所联想到的观点都有所了解后,能够形成自己的观点和看法。“尽信书,则不如无书”,所以对书中的观点要形成自己的理解和看法,用批判性的眼光去看待。
达到这四点,我们才能说真正把这本书吃透看透了。
那么,现在我就开始大概参照这个方法,说一下对《终身成长》这本书自己看完后的一些心得体会。
一.整体框架
本书的框架比较清晰:
书的前三章主要就是介绍本书的主题,两种思维模式:成长型思维模式和固定性思维模式。简而言之,前者认为我们的各项能力能够随着我们的努力而不断提升,而后者认为很多东西都是天生而定,难以改变。书的前三章主要交待了两种模式的成因、表现、影响等等;
从第四章开始到第七章,分别讲述了在体育、商业、人际关系、教育四个方面上,两种思维模式对人的不同影响;
最后的第八章,主要讲述了如何改变自己思维模式上作者给出的一些较为细致和实用的建议。为简化内容,下文开始,我将固定性思维模式称之为模式1,成长型思维模式称之为模式2.
二.书中精髓
1、其实文中的精髓主要就是下面的这张图,非常清晰的比对出了在遇到挑战时、碰到阻碍时、对努力的看法、对他人评价的看法、他人成功时这五种主要的场景之中,两种思维模式的不同以及造成的最终后果和结果。
1.1在遇到挑战时:
模式1会规避挑战,因为他认为能力是固定的,由天赋所决定,一旦他做一件事被认为有天赋,他就只需要再重复这件事就好。如果尝试新的挑战,就有可能失败,失败了就可能被人们认为其实是没有天赋的。所以模式1害怕失败,会逃避挑战,这造成的后果是一方面遇到新的挑战无法应对,一方面也丧失了创新的能力;
模式2会直接面对挑战,因为他不恐惧失败,即使失败了,他也不会据此就对自身产生否定,反而是会从中吸取教训,让自身得到成长
1.2在遇到阻碍时:
模式1会自我保护,推脱责任到别人的头上,或者寻找更失败的案例,进行自我安慰,或者就轻易的放弃,对自己进行完全的否定,不再努力,自暴自弃。
模式2不会放弃,会对失败进行分析总结,提升自我。
1.3对努力的看法
模式1会认为努力没有必要,因为结果都是由天赋而定,天赋高不需要努力也能成功,没有天赋在努力也没有办法胜利;而且,害怕努力,因为担心努力后仍然失败,从而让别人对自身的能力进行怀疑。
1.4对他人评价的看法
模式1听不进去别人的任何善意反对建议,希望得到崇拜,这样永远停留在某个程度,丧失了创新,也没有前进
模式2愿意虚心接受别人的批评,并从批评中总结经验教训,提升自我
1.5他人成功时
模式1感觉他人的成功就是对自己的威胁,对此不屑一顾,或者走向另一个极端,自我否定,认为自己永远不可能像别人一样成功从而放弃努力;
模式2会从别人的成功中汲取经验教训,提升自我

终身成长》
在对成功的数十年研究后,斯坦福大学心理学家卡罗尔·德韦克发现了思维模式的力量。她在《终身成长》中表明,我们获得的成功并不是能力和天赋决定的,更受到我们在追求目标的过程中展现的思维模式的影响。�0�2
她介绍了两种思维模式:固定型与成长型,它们体现了应对成功与失败、成绩与挑战时的两种基本心态。你认为才智和努力哪个重要,能力能否通过努力改变,决定了你是会满足于既有成果还是会积极探索新知。只有用正确的思维模式看待问题,才能更好地达成人生和职业目标。
德韦克揭示的成功法则已被很多具有发展眼光的父母、老师、运动员和管理者应用,并在实践中得到了验证。通过了解自己的思维模式并做出改变,人们能以最简单的方式培养对学习的热情,和在任何领域内取得成功都需要的抗压力。
无独有偶,在昨天晚上的效能班会上,就有班委成员分享到在成长中坚持成长型思维,并为自己带来了很多改变!人生不要自我设限。困难就像一个小怪兽,你躲过它,但最终还是要面对它,而彼时它已经长成了一只大老虎!所以面对困难,要勇敢展开行动,一旦开始 ,就会发现所有预期的障碍并不难去克服!
一、人的两种思维模式
1.固定型思维模式
认为人的才能一成不变。这让人们时刻想证明自己的智力、个性和特征。他们会把发生的事当作衡量能力和价值的直接标尺。
2.成长型思维模式
认为人的能力可以努力培养。虽然人的先天才能、资质、性格各有不同,但都可以通过努力和经历来改变。
二、两种思维模式的区别
1.对自身评价的准确度不同
固定型思维模式者,对自己能力的评估非好即坏,所以难免失真。他们的评估结果,有些被夸大,有些很模糊。
成长型思维模式者,相信能力可以培养,所以对自己的现有水平,他们能以开放的心态评估。同时,由于以学习为目标,他们也需要对自己的现有水平有一个准确的评估。这样才能更好地学习和成长。
2.对成功的看法不同
固定型思维模式者,希望确保自己的成功。他们认为聪明人应该永远是成功的。这让他们极力掩饰不足,最后变成不爱学习的人。
对成长型思维模式者来说,成功意味着拓展自己的能力。而这需要通过不断学习才能实现。

阅读此书后,我常这么跟自己说:我们不能确定自己是否思考任何事情都采用成长型思维模式,但我们可以带着觉知,思考做出此刻决定的我采用的是哪种思维模式,并积极的调整。比如,昨天生病的我,特别的焦虑,因为一周的开始,我不能正常完成任务,学生会不会因此不学习,我是不是因此不是一个好老师,可是我真的很不舒服,四肢无力,肌肉疼痛,喉咙肿胀,怎么办?当我这么思考时,我突然意识到,我一直不停的调整教学方法,只是为了向别人证明我是一个好老师吗?我难道不是为了让孩子们通过我学习到更多学习的方法,难道不是为了让自己能学到更多的专业知识和教学方法吗?难道拖着生病的身体也要工作,然后表现出不佳甚至糟糕的状态也是应该原谅的,因为只有这样才是好老师吗?这么想是不是固定型思维模式呢?如果用成长型思维模式可以怎么思考呢?想到这里,我停顿了会,我知道,此刻,我应该好好的安心的休息,只有这样才能尽快好起来,才能用良好的精神和身体状态迎接挑战,不能给孩子们上课,也给孩子们布置好作业,让健康的他们保持学习的节奏。另外,在以后的日子里,为了保证自己工作时的健康状态,我需要加强体育锻炼,在任务特别忙碌的时候,积极寻求父母亲友的帮助。这么思考的过程,让我感觉很愉悦。在这,还想特别感谢:毫不犹豫给我批假的领导,慰问我的同事以及关心我身体和表达不能听我上课很遗憾的同学们。

  我把成长型思维模式带到了教学、生活以及与亲子和子亲的交流中,虽然用得还有些不成熟,但努力的效果不错,积极寻求解决方案的我总能幸运的获得帮助,通过以往几次的经历,我感觉自己的行动力也在逐步提升,我感觉自己越来越美好。

10月,读了卡罗尔·德韦克的《终身成长》,颇有感触。作者认为,人们获得的成功并不仅仅由能力和天赋来决定,在追求目标的过程中展现出来的思维模式更为重要。
在书中,作者介绍了两种思维模式——固定型与成长型,分别概括了人们应对成功与失败、成绩与挑战时的两种基本心态。固定型思维模式认为,人的能力是固定的,人们所做的种种努力不过是在予以证明;成长型思维模式认为,人的能力是可以改变的,可以通过后天努力不断获得培养。
作为一本翻译过来的心理学著作,语言表达方式的差异,再加上心理学表述方式的独特性,让这本书读起来会有一些难度。但细细品位,或许可以用更为通俗的语言对其观点进行这样的表述:一个人的生命成长,不在于先天因素,也不在于外力的多寡,关键在于你拥有怎样的一种思维模式——是满足于已有现状、旨在规避失败的固定型思维,还是以努力为志向、不断寻求挑战机会的成长型思维,决定了在成长的道路上你能够走多远。
就这一点,我深有感受。刚刚参加工作时,我曾经参加过一次区级优质课评选。在精心备课、多次“演练”之后,学校领导和同事都觉得教学设计很出彩,拿个区级一等奖应该不存在多大的问题。按照当时的惯例,在比赛前一天下午我到承办比赛的学校进行试讲。当试讲开始时,我忽然莫名其妙地为“要不要板书”纠结起来:如果板书,我的字写得很难看,会不会影响课堂质量?如果不板书,会不会被评委认为教学环节不完整?纠结之下,我开始征求同事的意见。
几个同事觉得,不管板书漂不漂亮,只要认真去写就好,极力鼓励我按照课堂流程进行板书。虽然觉得同事的意见有道理,但内心深处对自己板书水平的高度不自信,依然促使我下决心避免板书,并为自己找了一个看起很有道理的“理由”——教学课件上都已经有了全部板书内容,何必再在黑板上重复一次呢?
那一次比赛的结果很悲惨,不仅名次极差,还被教研员作为反面教材在历次优质课比赛前进行批判:有的老师,比赛准备不充分,竟然会在讲课过程中忘记板书。没有板书,这算什么课堂?原来才知道,在评委手里的赋分表上,板书这一项分值10分,占了满分的10%。
以至于有的评委开玩笑说,你若是不想要这10分,我们就是想给你也没有理由给呀!更可悲的是,在随后观摩的几节课中,执教教师的板书水平也大都与我差不多,甚至有的还远不如我。我想,彼时的纠结与下定决心避开“板书”这一心理行为,就可以用《终身成长》中的固定型思维模式来解释。

其实,无论是固定型思维模式的退缩性遭损,还是成长型思维模式的侵入性发展,主要的区别点就在于,你是否会不由自主地为自己设限。在西方心理学界,有个著名的跳蚤效应,说的是很多时候,人们会在自己的心里给自己设限,默认一个发展或成长的“高度”,并时常暗示自己:越过这个高度是不可能的。
这个理论来自一个有趣的科学实验。有一位生物学家往玻璃杯里放一只跳蚤,跳蚤很轻易地就能够跳出来,因为它能够跳的高度是自己身体的400多倍。如果在这个杯子上加一个玻璃盖,跳蚤就会碰在这个玻璃盖上,多次重复以后,把玻璃盖拿开,你会发现跳蚤已经不能跳出这个杯子,它跳的高度正好是原来盖盖子的位置以下。在这个实验中,跳蚤是有能力跳出来的,而跳不出来的原因是因为,它在内心里已经默认了这个杯子的高度是自己无法逾越的。这种现象,我们称之为“自我设限”。
实际上,这种自我设限时时会出现在我们的职业生涯之中,不断敲打并矮化着我们的激情与斗志。回望我们的教育人生,在最初的时候,每一颗心灵都充满着对美好的渴望,每一个生命都勃发着万丈雄心。岁月的流逝,不仅带走了光阴与光芒,更让我们知道了惧怕,懂得了屈服,一切都开始变得那么困难。慢慢的,在我们的内心里已经默认了一个高度,这个高度常常暗示我们:这件事是无法完成的,成功是不可能的,你绝对做不到的,别再硬撑了,你看别人都这样子……于是,我们开始不再想法设法去追求成功,而是一再降低对自己的要求。
正如《终身成长》的作者所言,真正的自信是,有勇气敞开心扉去欢迎新的变化和想法。而我觉得,唯有此,才不会让自我设限阻碍了梦想,以及成长。

《终身成长》的读书笔记:
书中精髓

1、其实文中的精髓主要就是下面的这张图,非常清晰的比对出了在遇到挑战时、碰到阻碍时、对努力的看法、对他人评价的看法、他人成功时这五种主要的场景之中,两种思维模式的不同以及造成的最终后果和结果。

1.1在遇到挑战时:

模式1会规避挑战,因为他认为能力是固定的,由天赋所决定,一旦他做一件事被认为有天赋,他就只需要再重复这件事就好。如果尝试新的挑战,就有可能失败,失败了就可能被人们认为其实是没有天赋的。所以模式1害怕失败,会逃避挑战,这造成的后果是一方面遇到新的挑战无法应对,一方面也丧失了创新的能力;

模式2会直接面对挑战,因为他不恐惧失败,即使失败了,他也不会据此就对自身产生否定,反而是会从中吸取教训,让自身得到成长

1.2在遇到阻碍时:

模式1会自我保护,推脱责任到别人的头上,或者寻找更失败的案例,进行自我安慰,或者就轻易的放弃,对自己进行完全的否定,不再努力,自暴自弃。

模式2不会放弃,会对失败进行分析总结,提升自我。

1.3对努力的看法

模式1会认为努力没有必要,因为结果都是由天赋而定,天赋高不需要努力也能成功,没有天赋在努力也没有办法胜利;而且,害怕努力,因为担心努力后仍然失败,从而让别人对自身的能力进行怀疑。

1.4对他人评价的看法

模式1听不进去别人的任何善意反对建议,希望得到崇拜,这样永远停留在某个程度,丧失了创新,也没有前进

模式2愿意虚心接受别人的批评,并从批评中总结经验教训,提升自我

扩展阅读:读书笔记20篇摘抄 ... 读书笔记免费抄写 ... 读书笔记简单又漂亮 ... 二年级读书笔记10篇 ... 读书笔记怎么写摘抄 ... 10个读书笔记 ... 读书笔记大全100篇 ... 小学生读书笔记 ... 《读懂孩子》教师笔记 ...

本站交流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欢迎反馈与建议,请联系电邮
2024© 车视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