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实例说明科学家不畏艰辛.勇于探索的科学精神与科学态度。 科学家的科学精神是事实和事例

\u8c08\u8c08\u4eba\u7c7b\u4e0d\u754f\u8270\u96be,\u52c7\u4e8e\u63a2\u7d22\u7684\u8fd9\u79cd\u79d1\u5b66\u732e\u8eab\u7cbe\u795e\u5bf9\u4f60\u6709\u4f55\u542f\u53d1

\u6b63\u9762\u6765\u770b\u7684\u8bdd\u662f\u6311\u6218\u81ea\u6211\uff0c\u6311\u6218\u56f0\u96be\uff0c\u62e5\u6709\u90a3\u79cd\u6210\u529f\u540e\u7684\u548c\u81ea\u5df1\u5bf9\u522b\u4eba\u505a\u51fa\u8d21\u732e\u7684\u6210\u5c31\u611f\u3002\u53cd\u9762\u6765\u770b\uff0c\u8fd9\u662f\u4eba\u7c7b\u5bf9\u672a\u77e5\u4e8b\u7269\u7684\u4e00\u79cd\u6050\u614c\u5fc3\u7406\uff0c\u8d8a\u662f\u6df1\u5965\u7684\u79d1\u5b66\u5c31\u8d8a\u6709\u4e00\u79cd\u795e\u79d8\u611f\u5728\u91cc\u9762\uff0c\u751a\u81f3\u662f\u5371\u9669\u3002\u6240\u4ee5\u8fd9\u5c31\u8868\u73b0\u51fa\u4eba\u7c7b\u9aa8\u5b50\u91cc\u7684\u90a3\u79cd\u5f81\u670d\u6b32\uff0c\u5f53\u7136\u8bf4\u597d\u542c\u70b9\u662f\u6c42\u77e5\u6b32\u3002\u4e5f\u4e0d\u4e4f\u6210\u529f\u540e\u90a3\u79cd\u8ffd\u540d\u9010\u5229\u7684\u5feb\u611f\u3002\u6240\u4ee5\u732e\u8eab\u662f\u80af\u5b9a\u7684\uff0c\u5173\u952e\u8fd9\u5c31\u662f\u4e00\u573a\u8d4c\u535a\uff0c\u63a2\u7d22\u6210\u529f\u540e\u4e0d\u7ba1\u662f\u4ec0\u4e48\u53cd\u6b63\u76ee\u7684\u8fbe\u5230\u4e86\uff0c\u7ba1\u4ed6\u662f\u771f\u7684\u559c\u6b22\u79d1\u5b66\u8fd8\u662f\u4e3a\u4e86\u540d\u5229\uff0c\u4e0d\u6210\u529f\u4fbf\u6210\u4ec1\u3002\u6240\u4ee5\u52c7\u4e8e\u63a2\u7d22\u8fd9\u662f\u5bf9\u7684\uff0c\u4f46\u662f\u8981\u7ed3\u5408\u81ea\u8eab\u6765\u770b\u662f\u4e0d\u662f\u6536\u83b7\u9887\u4e30\u8fd8\u662f\u5f97\u4e0d\u507f\u5931\u3002\u53ea\u662f\u6211\u4e2a\u4eba\u89c2\u70b9\uff0c\u4ec5\u4f9b\u4f60\u53c2\u8003\u3002

\u3000\u3000\u4e3a\u79d1\u5b66\u4e0d\u60e7\u6b7b\u4ea1\u3001\u7528\u4e8e\u63a2\u7a76\u7684\u79d1\u5b66\u5bb6-------\u9c8d\u5c14\u00b7\u6d77\u65af\u5fb7
\u3000\u3000\u9c8d\u5c14\u00b7\u6d77\u65af\u5fb7\u662f\u7f8e\u56fd\u4e00\u4f4d\u7814\u7a76\u86c7\u6bd2\u7684\u79d1\u5b66\u5bb6\u3002\u4ed6\u5c0f\u65f6\u5019\u770b\u5230\u5168\u4e16\u754c\u6bcf\u5e74\u6709\u6210\u5343\u4e0a\u4e07\u4eba\u88ab\u6bd2\u86c7\u54ac\u6b7b\uff0c\u5c31\u51b3\u5fc3\u7814\u7a76\u51fa\u4e00\u79cd\u6297\u6bd2\u836f\u3002\u4ed6\u60f3\u5230\uff0c\u4eba\u60a3\u4e86\u5929\u82b1\uff0c\u4f1a\u4ea7\u751f\u514d\u75ab\u529b\uff0c\u800c\u8ba9\u6bd2\u86c7\u54ac\u540e\u80fd\u4e0d\u80fd\u4e5f\u4ea7\u751f\u514d\u75ab\u529b\u5462\uff1f\u4f53\u5185\u4ea7\u751f\u7684\u6297\u6bd2\u7269\u8d28\u80fd\u4e0d\u80fd\u7528\u6765\u62b5\u6297\u86c7\u6bd2\u5462\uff1f\u4ed6\u8bbe\u60f3\u5230\u8fd9\u4e5f\u662f\u6709\u53ef\u80fd\u7684\u3002\u56e0\u6b64\uff0c\u4ece15\u5c81\u8d77\uff0c\u4ed6\u5c31\u5728\u81ea\u5df1\u8eab\u4e0a\u6ce8\u5c04\u5fae\u91cf\u7684\u6bd2\u86c7\u817a\u4f53\uff0c\u5e76\u9010\u6e10\u52a0\u5927\u5242\u91cf\u4e0e\u6bd2\u6027\u3002 \u8fd9\u79cd\u8bd5\u9a8c\u662f\u6781\u5176\u5371\u9669\u548c\u75db\u82e6\u7684\u3002\u6bcf\u6ce8\u5c04\u4e00\u6b21\uff0c\u4ed6\u90fd\u8981\u5927\u75c5\u4e00\u573a\u3002\u5404\u79cd\u86c7\u7684\u86c7\u6bd2\u6210\u5206\u4e0d\u540c\uff0c\u4f5c\u7528\u65b9\u5f0f\u4e5f\u4e0d\u540c\uff0c\u6bcf\u6ce8\u5c04\u4e00\u79cd\u65b0\u7684\u86c7\u6bd2\uff0c\u539f\u6765\u7684\u6297\u6bd2\u7269\u8d28\u4e0d\u80fd\u80dc\u4efb\uff0c\u53c8\u8981\u7ecf\u53d7\u4e00\u79cd\u65b0\u7684\u6297\u6bd2\u7269\u8d28\u6298\u78e8\u3002\u4ed6\u8eab\u4e0a\u5148\u540e\u6ce8\u5c04\u8fc728\u79cd\u86c7\u6bd2\u3002\u7ecf\u8fc7\u5371\u9669\u4e0e\u75db\u82e6\u7684\u8bd5\u9a8c\uff0c\u7ec8\u4e8e\u6709\u4e86\u6536\u83b7\u3002\u7531\u4e8e\u81ea\u8eab\u4ea7\u751f\u4e86\u6297\u6bd2\u6027\uff0c\u773c\u955c\u738b\u86c7\u3001\u5370\u5ea6\u84dd\u86c7\u3001\u6fb3\u6d32\u864e\u86c7\u90fd\u54ac\u8fc7\u4ed6\uff0c\u4f46\u6bcf\u6b21\u4ed6\u90fd\u4ece\u6b7b\u795e\u8eab\u8fb9\u9003\u4e86\u56de\u6765\uff0c\u84dd\u86c7\u7684\u6bd2\u6027\u6781\u5927\uff0c\u6d77\u65af\u5fb7\u662f\u4e16\u754c\u4e0a\u60df\u4e00\u88ab\u84dd\u86c7\u54ac\u8fc7\u800c\u6d3b\u7740\u7684\u4eba\u3002\u4ed6\u4e00\u5171\u88ab\u6bd2\u86c7\u54ac\u8fc7130\u6b21\uff0c\u6bcf\u6b21\u90fd\u5b89\u7136\u65e0\u6059\u3002\u6d77\u65af\u5fb7\u5bf9\u81ea\u5df1\u8840\u6db2\u4e2d\u7684\u6297\u6bd2\u7269\u8d28\u8fdb\u884c\u5206\u6790\uff0c\u8bd5\u5236\u51fa\u4e00\u4e9b\u6297\u86c7\u6bd2\u7684\u836f\u7269\uff0c\u5df2\u6551\u6cbb\u4e86\u5f88\u591a\u88ab\u6bd2\u86c7\u54ac\u4f24\u7684\u4eba\u3002

爱迪生(1847~1931)是美国著名的发明家。一生勤奋好学,善于思考,努力工作,在75岁的时候,还每天准时到实验室签到上班,他在几十年间几乎每天工作十几个小时,晚间在书房读3至5小时书,若用平常人一生的活动时间来计算,他的生命已经成倍的延长了。因此,爱迪生在79岁生日的那天,他骄傲地对人们说,我已经是135岁的人了。他活到84岁,一生中的发明有1100项之多,其中最大贡献是发明留声机和自动电报机,实验并改进了白炽灯和电话。爱迪生20岁出头开始研究电灯,历时10余年,他先后选用了竹棉、石墨、钽……等等上千种不同物质作灯丝材料进行试验,时常通霄达旦,有一次他和助手们竟连续工作5昼夜。1879年爱迪生用碳丝作为白炽灯丝,并点燃40小时。由于碳丝表面多孔,性脆,强度很低。不久被钨丝代替。

1883年爱迪生发现了热电子发射现象,也叫“爱迪生效应”,即金属表面附近的部分电子或离子因高温而使其无规则运动得到足够的动能,克服表面的束缚,逸出金属之外。爱迪生效应对于一切真空管的操作至为重要,作为发射表面的阴极常涂上一层碱土金属氧化物,以利电子发射,并用电流加热以维持高温。

1900年爱迪生发明了铁镍蓄电池,是一种碱性蓄电池,电动势约为1.3~1.4伏,寿命长,但效率不高。爱迪生一生有许多发明,可是当别人问爱迪生成功原因时,他说:有些人以为我有什么天才,这是不正确的,“天才”是百分之一的灵感,百分之九十九的出汗。

叙拉古的阿基米德

除了伟大的牛顿和伟大的爱因斯坦,再没有一个人象他那样为人类的进步做出过这样大的贡献。即使牛顿和爱因斯坦也都曾从他身上汲取过智慧和灵感。他是“理论天才与实验天才合于一人的理想化身”,他就是叙拉古的阿基米德。
阿基米德生平

阿基米德(Archimedes,约前287—212),诞生于希腊叙拉古附近的一个小村庄。他出生于贵族,与叙拉古的赫农王(King Hieron)有亲戚关系,家庭十分富有。阿基米德的父亲是天文学家兼数学家,学识渊博,为人谦逊。阿基米德受家庭的影响,从小就对数学、天文学特别是古希腊的几何学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当他刚满十一岁时,借助与王室的关系,被送到埃及的亚历山大里亚城去学习。亚历山大位于尼罗河口,是当时文化贸易的中心之一。这里有雄伟的博物馆、图书馆,而且人才荟萃,被世人誉为“智慧之都”。阿基米德在这里学习和生活了许多年,曾跟很多学者密切交往。他兼收并蓄了东方和古希腊的优秀文化遗产,在其后的科学生涯中作出了重大的贡献。公元前二一二年,古罗马军队入侵叙拉古,阿基米德被罗马士兵杀死,终年七十五岁。阿基米德的遗体葬在西西里岛,墓碑上刻着一个圆柱内切球的图形,以纪念他在几何学上的卓越贡献。 阿基米德的成就

阿基米德无可争议的是古代希腊文明所产生的最伟大的数学家及科学家,他在诸多科学领域所作出的突出贡献,使他赢得同时代人的高度尊敬。

阿基米德求得了抛物线弓形、螺线、圆形的面积和体积以及椭球体、抛物面体等复杂几何体的体积。在推演这些公式的过程中,他熟练的启用了“穷竭法”,即我们今天所说的逐步近似求极限的方法,因而被公认为微积分计算的鼻祖。他还利用此法估算出∏值在 和 之间,并得出了三次方程的解法。面对古希腊繁冗的数字表示方式,阿基米德提出了一套有重要意义的按级计算法,并利用它解决了许多数学难题。 阿基米德在力学方面的成绩最为突出,这些成就主要集中在静力学和流体静力学方面。他在研究机械的过程中,发现了杠杆原理,并利用这一原理设计制造了许多机械。他在研究浮体的过程中发现了浮力定律,也就是有名的阿基米德定律。

阿基米德在天文学方面也有出色的成就。他设计了一些圆球,用细绳和木棒将它们联接起来模仿日月和星辰的运动,并利用水力使它们转动。这样日食和月食就可以生动的表现出来了。阿基米德认为地球是圆球状的,并围绕着太阳旋转,这一观点比哥白尼的“日心地动说”要早一千八百年。限于当时的条件,他并没有就这个问题做深入系统的研究。但早在公元前三世纪就提出这样的见解,是很了不起的。 阿基米德的著作很多,作为数学家,他写出了《论球和圆柱》、《论劈锥曲面体与球体》、《抛物线求积》、《论螺线》等数学著作。作为力学家,他著有《论平板的平衡》、《论浮体》、《论杠杆》、《论重心》等力学著作。在《论平板的平衡》中,他系统地论证了杠杆原理。在论浮体中、他论证了浮体定律。

阿基米德不仅在理论上成就璀璨,还是一个富有实践精神的工程学家。他一生设计、制造了许多机构和机器,除了杠杆系统外,值得一提的还有举重滑轮、灌地机、扬水机以及军事上用的投射器等。被称作“阿基米德举水螺旋”的扬水机是为了将水从大船的船舱中排出而发明的。扬水机可以利用螺旋把搬运到高处,在埃及得到了广泛的应用,是现代螺旋泵的前身。 “给我一个支点,我将移动地球”

阿基米德不仅是个理论家,也是个实践家,他一生热衷于将其科学发现应用于实践,从而把二者结合起来。在埃及,公元前一千五百年前左右,就有人用杠杆来抬起重物,不过人们不知道它的道理。阿基米德潜心研究了这个现象并发现了杠杆原理。

赫农王对阿基米德的理论一向持半信半疑的态度。他要求阿基米德将它们变成活生生的例子以使人信服。阿基米德说:“给我一个支点,我就能移动地球。”国王说:“这恐怕实现不了,你还是来帮我拖动海岸上的那条大船吧。”这条船是赫农王为埃及国王制造的,体积大,相当重,因为不能挪动,搁浅在海岸上已经很多天了。阿基米德满口答应下来。 阿基米德设计了一套复杂的杠杆滑轮系统安装在船上,将绳索的一端交到赫农王手上。赫农王轻轻拉动绳索,奇迹出现了,大船缓缓地挪动起来,最终下到海里。国王惊讶之余,十分佩服阿基米德,并派人贴出告示“今后,无论阿基米德说什么,都要相信他。”

金冠之谜

赫农王让金匠替他做了一顶纯金的王冠,做好后,国王疑心工匠在金冠中掺了银子,但这顶金冠确与当初交给金匠的纯金一样重,到底工匠有没有捣鬼呢?既想检验真假,又不能破坏王冠,这个问题不仅难倒了国王,也使诸大臣们面面相觑。后来,国王将它交给了阿基米德。阿基米德冥思苦想出很多方法,但都失败了。有一天,他去澡堂洗澡,他一边坐进澡盆里,一边看到水往外溢,同时感到身体被轻轻拖起。他突然恍然大悟,跳出澡盆,连衣服都顾不得穿就直向王宫奔去,一路大声很着“尤里卡”, “尤里卡”(Fureka,我知道了)原来他想到,如果王冠放入水中后,排出的水量不等于同等重量的金子排出的水量,那肯定是掺了别的金属。这就是有名的浮力定律,既浸在液体中的物体受到向上的浮力,其大小等于物体所排出液体的重量。后来,该定律就被命名为阿基米德定律。

爱国者阿基米德

在阿基米德晚年时,罗马军队入侵叙拉古,阿基米德指导同胞们制造了很多攻击和防御的武器。当侵略军首领马塞勒塞率众攻城时,他设计的投石机把敌人打得哭爹喊娘。他制造的铁爪式起重机,能将敌船提起并倒转,抛至大海深处。传说他还率领叙拉古人民制作了一面大凹镜,将阳光聚焦在靠近的敌船上,使它们焚烧起来。罗马士兵在这频频的打击中已经心惊胆战,草木皆兵,一见到有绳索或木头从城里扔出,他们就惊呼“阿基米德来了”,随之抱头鼠窜。罗马军队被阻入城外达三年之久。最终,于公元前二一二年,罗马人趁叙拉古城防务稍有松懈,大举进攻闯入了城市。此时,阿基米德正在潜心研究一道深奥的数学题,一个罗马士兵闯入,用脚践踏他所画的图形,阿基米德愤怒地与之争论,残暴的士兵哪里肯听,只见他举刀一挥,一位璀璨的科学巨星就此陨落。

现代实验科学的始祖----培根

弗兰西斯.培根(Francis Bacon,1561-1626)——英国著名的唯物主义哲学家和科学家。他在文艺复兴时期的巨人中被尊称为哲学史和科学史上划时代的人物。马克思称他是“英国唯物主义和整个现代实验科学的真正始祖。”
一.培根生平

培根于1561年1月22日出生于伦敦一个官宦世家。父亲尼古拉.培根是伊丽莎白女王的掌玺大臣,曾在剑桥大学攻读法律,他思想倾向进步,信奉英国国敦,反对教皇干涉英国内部事物。母亲安尼是一位颇有名气的才女,她娴熟的掌握希腊文和拉丁文,是加尔文教派的信徒。良好的家庭教育使培根成熟较早,各方面都表现出异乎寻常的才智。12岁时,培根被送入剑桥大学三一学院深造。在校学习期间,他对传统的观念和信仰产生了怀疑,开始独自思考社会和人生的真谛。

在剑桥大学学习三年后,培根作为英国驻法大使埃米阿斯.鲍莱爵士的随员来到了法国,在旅居巴黎两年半的时间里,他几乎走遍了整个法国,接触到不少的新鲜事物,汲取了许多新的思想,这对他的世界观的形成起到了很大的作用。1579年,培根的父亲突然病逝,他要为培根准备日后赡养之资的计划破灭,培根的生活开始陷入贫困。在回国奔父丧之后,培根住进了葛莱法学院,一面攻读法律,一面四处谋求职位。1582年,他终于取得了律师资格,1584年当选为国会议员,1589年,成为法院出缺后的书记,然而这一职位竟长达20年之久没有出现空缺。他四处奔波,却始没有得到任何职位。此时,培根在思想上更为成熟了,他决心要把脱离实际,脱离自然的一切知识加以改革,把经验观察、事实依据、实践效果引入认识论。这一伟大抱负是他的科学的“伟大复兴”的主要目标,是他为之奋斗一生的志向。

1602年,伊丽莎白去世,詹姆士一世继位。由于培根曾力主苏格兰与英格兰的合并,受到詹姆士的大力赞赏。培根因此平步青云,扶摇直上。1602年受封为爵士,1604年被任命为詹姆士的顾问,1607年被任命为副检察长,1613年被委任为首席检察官,1616年被任命为枢密院顾问,1617年提升为掌玺大臣,1618年晋升为英格兰的大陆官,授封为维鲁兰男爵,1621年又授封为奥尔本斯子爵。但培根的才能和志趣不在国务活动上,而存在与对科学真理的探求上。这一时期,他在学术研究上取得了巨大的成果。并出版了多部著作。

1621年,培根被国会指控贪污受贿,被高级法庭判处罚金四万磅,监禁于伦敦塔内,终生逐出宫廷,不得任议员和官职。虽然后来罚金和监禁皆被豁免,但培根却因此而身败名裂。从此培根不理政事,开始专心从事理论著述。

1626年3月底,培根坐车经守伦敦北郊。当时他正在潜心研究冷热理论及其实际应用问题。当路过一片雪地时,他突然想作一次实验,他宰了一只鸡,把雪填进鸡肚,以便观察冷冻在防腐上的作用。但由于他身体孱弱,经受不住风寒的侵袭,支气管炎复发,病情恶化,于1626年4月9日清晨病逝。

培根死后,人们为怀念他,为他修建了一座纪念碑,亨利·沃登爵士为他题写了墓志铭:

圣奥尔本斯子爵

如用更煊赫的头衔应

称之为“科学之光”、“法律之舌”

……

二.培根的哲学思想 培根的哲学思想是与其社会思想是密不可分的。他是资产阶级上升时期的代表,主张发展生产,渴望探索自然,要求发展科学。他认为是经院哲学阻碍了当代科学的发展。因此他极力批判经院哲学和神学权威。他还进一步揭露了人类认识产生谬误的根源,提出了著名的“四假相说”。他说这是在人心普遍发生的一种病理状态,而非在某情况下产生的迷惑与疑难。第一种是“种族的假相”,这是由于人的天性而引起的认识错误;第二种是“洞穴的假相”是个人由于性格、爱好、教育、环境而产生的认识中片面性的错误;第三种是“市场的假相”,即由于人们交往时语言概念的不确定产生的思维混乱。第四种是“剧场的假相”这是指由于盲目迷信权威和传统而造成的错误认识。培根指出,经院哲学家就是利用四种假相来抹煞真理,制造谬误,从而给予了经院哲学沉重的打击。但是培根的“假相说”渗透了培根哲学的经验主义倾象,未能对理智的本性与唯心主义的虚妄加以严格区别。 培根认为当时的学术传统是贫乏的,原因在于学术与经验失去接触。他主张科学理论与科学技术相辅相成。他主张打破“偶像”,铲除各种偏见和幻想,他提出“真理是时间的女儿而不是权威的女儿”,对经院哲学进行了有力的攻击。

培根的科学方法观以实验定性和归纳为主。他继承和发展了古代关于物质是万物本源的思想,认为世界是由物质构成的,物质具有运动的特性,运动是物质的属性。培根从唯物论立场出发,指出科学的任务在于认识自然界及其规律。但受时代的局限,他的世界观还具有朴素唯物论和形而上学的特点。 三.培根的论著

1597年,培根发表了他的处女作《论说随笔文集》。他在书中将自己对社会的认识和思考,以及对人生的理解,浓缩成许多富有哲理的名言警句,受到广大读者的欢迎。

1605年,培根用英语完成了两卷集《论学术的进展》。这是以知识为其研究对象的一部著作,是培根声称要以知识为其领域,全面改革知识的宏大理想和计划的一部份。培根在书中猛烈抨击了中世纪的蒙昧主义,论证了知识的巨大的作用,提示了知识不能令人满意的现状及补救的办法。在这本书中,培根提出一个有系统的科学百科全书的提纲,对后来十八世纪的狄德罗为首的法国百科全书派编写百科全书,起了重大作用。 1609年,在培根任副检察长时,他又出版了第三本著作《论古人的智慧》。他认为在远古时代,存在着人类最古的智慧,可以通过对古代寓言故事的研究而发现失去的最古的智慧。

培根原打算撰写一部六卷本百科全书式的著作——《伟大的复兴》,这是他要复兴科学,要对人类知识加以重新改造的巨著,但他未能完成预期的计划,只发行了前两部份,1620年出版的《新工具》是该书的第二部份。《新工具》是培根最重要的哲学著作,它提出了培根在近代所开创的经验认识原则和经验认识方法。这本书与亚里士多德的《工具篇》是相对立的。

培根在结束其政治生涯后,仅用几个月时间就完成了《亨利七世本纪》一书,这部著作得到后世史学家的高度评价,被誉为是“近代史学的里程碑”。

大约在1623年,培根写成了《新大西岛》一书,这是一部尚未完成的乌托邦式的作品,由罗莱在他去逝的第二年首次发表。作者在书中描绘了自己新追求和向往的理想社会蓝图,设计了一个称为“本色列”的国家,在这个国家里,科学主宰一切,这是培根毕业所倡导的科学的“伟大复兴”的思想信念的集中表现。 此外,培根在逝世后还留下了许多遗著,后来,由许多专家学者先后整理出版,包括《论事物的本性》、《迷宫的线索》、《各家哲学的批判》、《自然界的大事》、《论人类的知识》等等。

四.培根在科学史上的地位

弗兰西斯.培根是近代哲学史上首先提出经验论原则的哲学家。他重视感觉经验和归纳逻辑在认识过程中的作用,开创了以经验为手段,研究感性自然的经验哲学的新时代,对近代科学的建立起了积极的推动作用,对人类哲学史、科学史都做出了重大的历史贡献。为此,罗素尊称培根为“给科学研究程序进行逻辑组织化的先驱”。

最博学的人——亚里士多德

“学园之灵”的一生
公元前三八四年,亚里士多德生于富拉基亚的斯塔基尔希腊移民区,这座城市是希腊的一个殖民地,与正在兴起的马其顿相邻。他的父亲是马其顿国王腓力二世的宫廷侍医。从他的家庭情况看,他属于奴隶主阶级中的中产阶层。他于公元前三六七年迁居到雅典,曾经学过医学,还在雅典柏拉图学院学习过很多年,成为了柏拉图学院的积极参加者。

从十八岁到三十八岁——在雅典跟柏拉图学习哲学的二十年,对亚里士多德来说是个很重要的阶段,这一时期的学习和生活对他一生产生了决定性的影响。苏格拉底是柏拉图的老师,亚里士多德又受教于柏拉图,这三代师徒都是哲学史上赫赫有名的人物。在雅典的柏拉图学园中,亚里士多德表现的很出色,柏拉图称他是“学园之灵”。但亚里士多德可不是个只崇拜权威,在学术上唯唯诺诺而没有自己的想法的人。他同大谈玄理的老师不同,他努力的收集各种图书资料,勤奋钻研,甚至为自己建立了一个图书室。有记载说,柏拉图曾讽刺他是一个书呆子。在学院期间,亚里士多德就在思想上跟老师有了分歧。他曾经隐喻的说过,智慧不会随柏拉图一起死亡。当柏拉图到了晚年,他们师生间的分歧更大了,经常发生争吵。

公元前三四七年,柏拉图去世,亚里士多德在雅典继续呆了两年。此后,他开始游历各地。公元前三四三年,他受马其顿国王腓力二世的聘请,担任起太子亚历山大的老师。当时,亚历山大十三岁,亚里士多德四十二岁。公元前三三八年,马其顿国王腓力二世打败了雅典、底比斯等国组成的反马其顿的联军,从此称霸希腊。次年,腓力召开全希腊会议,会议约定希腊各邦停止战争,建立永久同盟,由马其顿担任盟主。在会议上,腓力宣布,他将统帅希腊各邦联军,远征波斯。至此,马其顿实际上掌握了全希腊的军政大权,希腊各邦已经名存实亡,成为马其顿的附庸。

腓力于公元前三三六年被刺身亡。他的儿子、年仅二十岁的亚历山大即位为王。公元前三三四年,亚历山大率领马其顿军和希腊各邦的联军出征波斯。在不到十年的时间里,他打跨了号称百万的波斯大军,接着摧毁了古老的波斯帝国。一个空前庞大的亚历山大帝国——其领土西起希腊,东到印度河,南包埃及,北抵中亚——建立起来了。公元前三二三年,亚历山大病故。这个凭着武力征服建立起来的大帝国,经过混战,分裂成几个独立的王国。

就在这个时局动荡的年代里,亚里士多德重返雅典,在那里一住就是二十年,即从亚历山大出发远征的前一年到亚历山大去世的那一年。在这段时间里,虽然马其顿在军事和政治上控制了雅典,但那里的反马其顿的潜力还是很大的。亚里士多德来到雅典,可能肩负有说服雅典人服从马其顿的政治使命。亚里士多德在雅典受到了很多的优待,除了在政治上的显赫地位以外,他还得到了亚历山大和各级马其顿官僚大量的金钱、物资和土地资助。他所创办的吕克昂学园,占有阿波罗吕克昂神庙附近广大的运动场和园林地区。在学园里,有当时第一流的图书馆和动植物园等。他在这里创立了自己的学派,这个学派的老师和学生们习惯在花园中边散步边讨论问题,因而得名为“逍遥派”。据说,亚历山大为他的老师提供的研究费用,为八百金塔兰(每塔兰重合黄金六十磅)。亚历山大还为他的老师提供了大量的人力。他命令他的部下为亚里士多德收集动植物标本和其他资料。

事实上,亚里士多德浩瀚的著作,实非一人之力所能完成。譬如,他曾对一百五十八种政治制度作了概述和分析,这项工作所需要涉及的大量搜集整理工作,如果没有一批助手的协助,是不可能做完的。当亚历山大去世的消息传到雅典时,那里立刻掀起了反马其顿的狂潮,雅典人攻击亚里士多德,并判他为不敬神罪,当年苏格拉底就是因不敬神罪而被判处死刑的。但亚里士多德最终逃出了雅典,第二年,他就去世了,终年六十三岁。

最博学的人

亚里士多德首先是个伟大的哲学家,他虽然是柏拉图的学生,但却抛弃了他的老师所持的唯心主义观点。柏拉图认为理念是实物的原型,它不依赖于实物而独立存在。亚里士多德则认为实物本身包含着本质。柏拉图断言感觉不可能是真实知识的源泉。亚里士多德却认为知识起源于感觉。这些思想已经包含了一些唯物主义的因素。亚里士多德和柏拉图一样,认为理性方案和目的是一切自然过程的指导原理。可是亚里士多德对因果性的看法比柏拉图的更为丰富,因为他接受了一些古希腊时期对这个问题的看法。他指出,因主要有四种,第一种是质料因,即形成物体的主要物质。第二种是形式因,即主要物质被赋予的设计图案和形状。第三种是动力因,即为实现这类设计而提供的机构和作用。第四种是目的因,即设计物体所要达到的目的。举个例子来说,制陶者的陶土为陶器提供其质料因,而陶器的设计样式则是它的形式因,制陶者的轮子和双手是动力因,而陶器打算派的用途是目的因。亚里士多德本人看中的是物体的形式因和目的因,他相信形式因蕴藏在一切自然物体和作用之内。开始这些形式因是潜伏着的,但是物体或者生物一旦有了发展,这些形式因就显露出来了。最后,物体或者生物达到完成阶段,其制成品就被用来实现原来设计的目的,即为目的因服务。他还认为,在具体事物中,没有无质料的形式,也没有无形式的质料,质料与形式的结合过程,就是潜能转化为现实的运动。这一理论表现出自发的辩证法的思想。

亚里士多德把科学分为:

(1)理论的科学(数学、自然科学和后来被称为形而上学的第一哲学);

(2)实践的科学(伦理学、政治学、经济学、战略学和修饰学)

(3)创造的科学,即诗学。

亚里士多德认为分析学或逻辑学是一切科学的工具。他是形式逻辑学的奠基人,他力图把思维形式和存在联系起来,并按照客观实际来阐明逻辑的范畴。亚里士多德把他的发现运用到科学理论上来。作为例证,他选择了数学学科,特别是几何学,因为几何学当时已经从泰勒斯想对土地测量的经验规则给予合理说明的早期试验阶段,过渡到后来的具有比较完备的演绎形式的阶段。但是,逻辑学的三段论法对实验科学确实毫无用处的。因为实验科学所追求的目标是发现,而不是从公认的前提得到形式证明。从元素不能再分割为更简单的物体的前提出发,在1890年未尝不可提出一个正确的已知元素表,但是到1920年,再运用这个前提就会把一切放射性元素排除在外。前提既然已经改变,“元素”一词的意义也就改变了。但是,这个事实并不能证明三段论是没用的,也不能就此认定现代物理学是错误的。幸运的是,现代的实验家并不再为逻辑形式而耗费心神了,但希腊和中古时代的科学界却在亚里士多德的权威下,运用演绎法把许多错误的权威说成是绝对正确的,并用欺骗性的逻辑形式进行了许多错误的推论。

在天文学方面,他认为运行的天体是物质的实体,地是球形的,是宇宙的中心;地球和天体由不同的物质组成,地球上的物质是由水气火土四种元素组成,天体由第五种元素“以太”构成。在物理学方面,他反对原子论,不承认有真空存在;他还认为物体只有在外力推动下才运动,外力停止,运动也就停止。在生物学方面,他对五百多种不同的植物动物进行了分类,至少对五十多种动物进行了解剖研究,指出鲸鱼是胎生的,还考察了小鸡胚胎的发育过程。亚历山大大帝在远征途中经常给他捎回各种动植物标本。在教育方面,他认为理性的发展是教育的最终目的,主张国家应对奴隶主子弟进行公共教育。使他们的身体、德行和智慧得以和谐地发展。亚里士多德还曾提出许多数学和物理学的概念,如极限、无穷数、力的合成等。

主要著作

亚里士多德的逻辑学著作后来由他的注释者汇编成书,取名叫作《工具论》。他们继承了亚里士多德的看法,认为逻辑学既不是理论知识,又不是实际知识,只是知识的工具。 《工具论》主要论述了演绎法,为形式逻辑奠定了基础,对这门科学的发展具有深远的影响。

亚里士多德的另一著作《物理学》讨论了自然哲学,存在的原理,物质与形式,运动,时间和空间等方面的问题。他认为要使一个物体运动不已,需要有一个不断起作用的原因。

亚里士多德在《论天》一书中开始讨论物质和可毁灭的东西,并进而讨论了发生和毁灭。在这个发生和毁灭的过程中,相互对立的原则冷和热、湿和燥两两相互作用,而产生了火气土水四种元素。除这些地上的元素外,他又添上了以太。以太作圆运动,并且组成了完美而不朽的天体。 《气象学》讨论了天和地之间的区域,即行星、彗星和流星的地带;其中还有一些关于视觉、色彩视觉和虹的原始学说。第四册里叙述了一些原始的化学观念。在现在看来,亚里士多德的气象学远不如他的生物学著作那样令人满意,然而这部著作在中世纪后期却有很大的影响。

亚里士多德的其他重要著作有:《形而上学》、《伦理学》、《政治学》和《分析前篇和后篇》等。这些著作对后来的哲学和科学的发展起了很大的影响。

结束语

亚里士多德显示了希腊科学的一个转折点。在他以前,科学家和哲学家都力求提出一个完整的世界体系,来解释自然现象。他是最后一个提出完整世界体系的人。在他以后,许多科学家放弃提出完整体系的企图,转入研究具体问题。 亚里士多德集中古代知识于一身,在他死后几百年中,没有一个人象他那样对知识有过系统考察和全面掌握。他的著作是古代的百科全书。恩格斯称他是“最博学的人”。

“笨头笨脑”的科学巨人爱因斯坦

面对那么多成就卓越的人,也许你会自惭形秽地说:“我这么笨,怎么可能成才呢?”,“我太平凡了,根本不是成为伟大伟人的料!”下面我就给你讲述一个老师、校长都认为他很笨的人的成才故事。
这个人就是阿尔伯特·爱因斯坦。这个当年被校长认为“干什么都不会有作为”的笨学生,经过艰苦的努力,成了现代物理学的创始人和奠基人,成了现代最杰出的物理学家。

1879年3月14日,一个小生命降生在德国的一个叫乌尔姆的小城。父母为他起了一个很有希望的名字:阿尔伯特·爱因斯坦。看着他那可爱的模样,父母对他寄托了全部的期冀。然而,没过多久,父母就开始失望了:人家的孩子都开始学说话了,已经三岁的爱因斯坦才“咿呀”学语。后来,爱因斯坦的妹妹,比他小两岁的玛伽已经能和邻居交谈了,爱因斯坦说起话来却还是支支吾吾,前言不搭后语…… 看着举止迟钝的爱因斯坦,父母开始忧虑。他们担心他的智能是否会不及常人。直到10岁时,父母才把他送去上学。可是,在学校里,爱因斯坦受到了老师和同学的嘲笑,大家都称他为“笨家伙”。学校要求学生上下课都按军事口令进行,由于爱因斯坦的反应迟钝,经常被教师呵斥、罚站。有的老师甚至指着他的鼻子骂:“这鬼东西真笨,什么课程也跟不上!” 一次工艺课上,老师从学生的作品中挑出一张做得很不像样的木凳对大家说:“我想,世界上也许不会有比这更糟糕的凳子了!”在哄堂大笑中,爱因斯坦红着脸站起来说:“我想,这种凳子是有的!”说着,他从课桌里拿出两个更不像样的凳子,说:“这是我前两次做的,交给您的是第三次做的,虽然还不行,却比这两个强得多!”一口气讲了这么多话,爱因斯坦自己也感到吃惊。老师更是目瞪口呆,坐在那里不知说什么好。

在讥讽和侮辱中,爱因斯坦慢慢地长大了,升入了慕尼黑的卢伊特波尔德中学。在中学里,他喜爱上了数学课,却对其余那些脱离实际和生活的课不感兴趣。孤独的他开始在书籍中寻找寄托,寻找精神力量。就这样,爱因斯坦在书中结识了阿基米德、牛顿、笛卡尔、歌德、莫扎特……书籍和知识为他开拓了一个更广阔的空间。视野开阔了,爱因斯坦头脑里思考的问题也就多了。 一天,他对经常辅导他数学的舅舅说:

欧姆定律的诞生
乔治·西蒙·欧姆(Georg
Simon
Ohm,1787~1854年)是德国物理学家。生于巴伐利亚埃尔兰根城。欧姆的父亲是一个技术熟练的锁匠,对哲学和数学都十分爱好。欧姆从小就在父亲的教育下学习数学并受到有关机械技能的训练,这对他后来进行研究工作特别是自制仪器有很大的帮助。
1800年在中学接受过古典式教育。1803年考入埃尔兰根大学,未毕业就在一所中学教书。1811年欧姆又回到埃尔兰根完成了大学学业,并通过考试于1813年获得哲学博士学位。1817年,他的《几何学教科书》一书出版。同年应聘在科隆大学预科教授物理学和数学。在该校设备良好的实验室里,作了大量实验研究,完成了一系列重要发明。他最主要的贡献是通过实验发现了电流公式,后来被称为欧姆定律。1826年,他把这些研究成果写成题目为《金属导电定律的测定》的论文,发表在德国《化学和物理学杂志》上。欧姆在1827年出版的《动力电路的数学研究》一书中,从理论上推导了欧姆定律,此外他对声学也有贡献。1833年,他前往纽伦堡理工学院任物理学教授。1841年,欧姆获英国伦敦皇家学会的柯希利奖章,第二年当选为该学会的国外会员。1852年,他被任命为慕尼黑大学教授。为了纪念他,人们把电阻的单位命名为欧姆。其定义是:在电路中两点间,当通过1安培稳恒电流时,如果这两点间的电压为1伏特,那么这两点间导体的电阻便定义为1欧姆。
1805年,欧姆进入爱尔兰大学学习,后来由于家庭经济困难,于1806年被迫退学。通过自学,他于1811年又重新回到爱尔兰大学,顺利地取得了博士学位。大学毕业后,欧姆靠教书维持生活。从1820年起,他开始研究电磁学。
欧姆的研究工作是在十分困难的条件下进行的。他不仅要忙于教学工作,而且图书资料和仪器都很缺乏,他只能利用业余时间,自己动手设计和制造仪器来进行有关的实验。1826年,欧姆发现了电学上的一个重要定律——欧姆定律,这是他最大的贡献。这个定律在我们今天看来很简单,然而它的发现过程却并非如一般人想象的那么简单。欧姆为此付出了十分艰巨的劳动。在那个年代,人们对电流强度、电压、电阻等概念都还不大清楚,特别是电阻的概念还没有,当然也就根本谈不上对它们进行精确测量了;况且欧姆本人在他的研究过程中,也几乎没有机会跟他那个时代的物理学家进行接触,他的这一发现是独立进行的。
欧姆最初进行的试验主要是研究各种不同金属丝导电性的强弱,用各种不同的导体来观察磁针的偏转角度。后来在试验改变电路上的电动势中,他发现了电动势与电阻之间的依存关系,这就是欧姆定律。这一定律可以表示为两种形式:一是部分电路的欧姆定律,通过部分电路的电流,等于该部分电路两端的电压,除以该部分电路的电阻;二是全电路的欧姆定律,即通过闭合电路的电流,等于电路中电源的电动势,除以电路中的总电阻。
欧姆的研究成果最初公布时,没有引起科学界的重视,并受到一些人的攻击,直到1841年,英国皇家学会授予欧姆科普勒奖章,欧姆的工作才得到了普遍的承认。科普勒奖是当时科学界的最高荣誉。1854年7月,欧姆在德国曼纳希逝世。

  • 鍠勪簬瑙傚療鍜屽潥鎸佷笉鎳绉戝瀹鎴愬姛鐨渚嬪瓙
    绛旓細鑰屽反鐢礇澶嵈閮戦噸鍦板浠栬锛 "濡傛灉绉戝闇瑕侊紝灏辨暟浠栧崄骞淬佷簩鍗佸勾!"宸寸敨娲涘か鍦ㄥ叓鍗佷竷宀侀珮榫勬椂锛屽緱浜嗚倽鐐庯紝鍚庡張鎮h偤鐐庯紝浣嗕粬浠嶅湪鍋"绉戝鐨勮嫤宸"銆備粬杩樹负鑷繁浣滀负涓涓绉戝瀹娌℃湁瀹屽叏灏藉埌瀵逛汉绫荤殑涔夊姟鎰熷埌鍗佸垎閬楁喚銆傚洓銆佺埍杩敓 鐖辫开鐢熷彧涓婅繃涓変釜鏈堢殑瀛︼紝瀹屽叏鏄潬鑷鎴愭墠鐨勩備粬宸笉澶氭瘡澶╁伐浣滃崄鍏...
  • 鍚嶄汉鍕囦簬鍒涙柊鐨渚嬪瓙
    绛旓細绾佃鍘嗗彶锛屾瘡涓浣嶅彇寰楀崜瓒婃垚灏辩殑浜猴紝鏃犱笉鏄暍浜庡垱鏂扮殑銆傛暍浜庡垱鏂帮紝鏄竴绉嶆瀬鍙疂璐电殑绮剧锛屾垜浠兘搴旇瀛︿範銆 灏忓鐨勪竴绡囪鏂囥婄涓夊彧灏忔澘鍑炽嬩腑鍐欎簡杩欐牱涓涓晠浜嬶細涓栫晫闂诲悕鐨勫ぇ绉戝瀹鐖卞洜鏂潶鍦ㄨ灏忓鏃讹紝涓娆″姵浣滆鍚庯紝浠栫粰鑰佸笀浜や簡涓鍙仛寰楀緢绮楅檵鐨勫皬鏉垮嚦銆傚綋鑰佸笀鐪嬩簡鏋佷笉婊℃剰鏃讹紝浠栦粠璇炬涓嬪張鎷垮嚭绗...
  • 绉戝瀹跺媷浜鎺㈢储绉戝绉樺瘑鐨勭殑鏁呬簨
    绛旓細姘ф皵鐨勫彂鐜版槸瀵规媺鐡﹂敗鍕や簬鎬濊冦鍕囦簬鎺㈢储鐨勯捇鐮旂簿绁炵殑棣堣禒銆傚叾瀹烇紝鍦ㄦ涔嬪墠锛屽凡缁忔湁涓や綅绉戝瀹瑙﹀埌浜嗙湡鐞嗙殑榧诲皷锛屼护浜洪仐鎲剧殑鏄紝鍥夸簬浼犵粺鐞嗚鐨勬潫缂氾紝浠栦滑閮藉崐閫旇屽簾锛屼粠鑰屽皢鎾╁紑鐪熺悊闈㈢罕鐨勬畩鑽h缁欎簡鎷夌摝閿°傛棭鍦17涓栫邯锛屾娲蹭汉閫氳繃鐕冪儳鍜屽懠鍚哥殑鐮旂┒锛屽彂鐜颁簡绌烘皵涓瓨鍦ㄧ潃涓ょ鎴劧涓嶅悓鐨勬皵浣撱備絾鏄紝褰撴椂娴佽...
  • 鐜板疄鐢熸椿涓媷寰鐩村墠涓嶇晱鍥伴毦鐨渚嬪瓙鏈夊摢浜?
    绛旓細鎮ㄥソ锛佺幇瀹炵敓娲讳腑鍕囧線鐩村墠涓嶇晱鑹伴毦鐨渚嬪瓙淇嬀鐨嗘槸銆傛渶鍏稿瀷鐨勬瘮濡傚湪杩欐鎶楀嚮鏂板啝鐥呮瘨鑲虹値鐤儏鐨勬垬鏂椾腑锛岄偅浜涘媷鏁㈤嗚鐨勭櫧琛eぉ浣夸滑锛屼粬浠敤鑷繁鐨勬棤绉佹棤鐣忔繁鍒昏癄閲婁簡鍖诲姟宸ヤ綔鑰呭湪鐤儏闈㈠墠鐨勮矗浠绘媴褰撱傝繕鏈変负鏁颁紬澶氱殑娑堥槻鍛樸佸叕瀹夊共璀︺佸ぇ瀛︾敓鏉戝畼浠ュ強璁歌澶氬鎰熷姩涓浗鐨勮嫳闆勪汉鐗╋紝浠栦滑鏃犱笉鏄湪骞冲嚒鐨勫矖浣嶄笂鍕囧線...
  • 鏈夊摢鍑犱綅绉戝瀹鐮旂┒闂涓涓濅笉鑻,绮剧泭姹傜簿
    绛旓細1銆佸紶琛′竴鐢熶负鎴戝浗鐨勭瀛︽枃鍖栦簨涓氫綔鍑轰簡鍗撹秺鐨勮础鐚紝鏄垜鍥藉彜浠d紵澶х殑绉戝瀹涔嬩竴銆備粬璋﹁櫄璋ㄦ厧銆佸嫟瀛︿笉鍊︼紝鍦ㄦ墍浠庝簨鐨勪簨涓氫腑琛ㄧ幇鍑轰簡涓涓濅笉鑻熴佺簿鐩婃眰绮俱涓嶇晱寮烘潈銆鍕囦簬杩涘彇鐨勭爺绌堕鏍笺傝屼粬涓嶆厱鍚嶅埄鐨勯珮灏氬搧寰锋洿鍊煎緱鎴戜滑瀛︿範銆2銆佺埍鍥犳柉鍧︽湁涓娆¤鏈嬪弸鍒颁粬瀹跺悆楗傞キ閮藉仛濂戒簡锛屾湅鍙嬭繕娌℃湁鏉ワ紝鐖卞洜鏂潶鐪...
  • 绉戝瀹跺媷浜杩芥眰鐪熺悊鐨勬晠浜嬮鐩
    绛旓細浠栦滑鍦ㄥ疄楠屽閲岄捇浜嗗崄骞淬佸嚑鍗佸勾锛屾兂涓嶅埌涓涓勾杞讳汉鐜╃帺绾哥墝灏辫兘寰楀嚭杩欑暘閬撶悊锛岃璇翠笉鏈嶆皵鍚э紝濂借薄鏈夌悊锛岃璇寸湡鏄繖鏍凤紝鍙堟湁浜涗笉鐢樺績銆傝繖鏃朵竴鐩村潗鍦ㄦ梺杈硅鐪嬬殑闂ㄦ嵎鍒楀か鐨勮佸笀鑳″瓙姘斿緱鎾呰捣鏉ヤ簡锛屼竴鎷嶆瀛愮珯璧锋潵锛屼互甯堥暱鐨勪弗鍘夊0璋冭閬擄細鈥滃揩鏀惰捣浣犺繖濂楅瓟鏈惂锛岃韩涓烘暀鎺堛绉戝瀹锛屼笉鍦ㄥ疄楠屽閲岃佽...
  • 鍔熷か涓嶈礋鏈夊績浜虹殑渚嬪瓙
    绛旓細濂涓嶇晱鑹拌緵锛屼笉鐣忚韩浣撳彈鍒版斁灏勬х殑褰卞搷锛岀粡杩3骞村張9涓湀锛岀粓浜庡湪鎴愬惃鐨勭熆娓d腑鎻愮偧鍑0.1鍏嬫柊鐗╄川锛屽彇鍚嶄负闀紝杩欓」鐮旂┒涔熻濂硅幏寰椾簡璇鸿礉灏斿銆備絾濂瑰苟涓嶇埍鎱曡崳瑾夛紝瑙嗛噾閽卞绮湡锛屾妸濂栫珷缁欏皬濂冲効鐜╋紝鎶婂閲戞崘鐚粰鍦ㄦ垬浜変腑鐨勬硶鍥姐傚ス杩欑绮剧锛岃鍚勫浗浜哄+榧庡姏璧炴壃銆傦紙3锛夌埍杩敓鏀硅繘鐏场 鏉板嚭鍙戞槑瀹剁埍杩敓...
  • 绉戝瀹跺媷浜杩芥眰鐪熺悊鐨勬晠浜嬫湁鍝簺?
    绛旓細鎴戜滑閮界煡閬擄紝鐗涢】鏄綅浼熷ぇ鐨绉戝瀹銆備负鑷劧绉戝鐨勫彂灞曞仛鍑轰簡宸ㄥぇ璐$尞銆傞偅涔堬紝浠栫殑鎴愬氨涓昏鍦ㄥ摢浜涙柟闈㈠憿锛熷厛鐪嬬湅浠栧湪澶╂枃瀛︽柟闈㈢殑璐$尞銆傚湪鐗涢】涔嬪墠锛屽摜鐧藉凹銆佸竷椴佽銆佸紑鏅嫆绛変汉鏇剧粡鍙栧緱浜嗗緢澶ф垚灏便傜墰椤跨户鎵垮苟鍙戝睍浜嗕粬浠殑鐮旂┒鎴愭灉銆傜墰椤垮勾杞荤殑鏃跺欙紝灏辩浉淇″紑鏅嫆鎻愬嚭鐨勮鏄熸寜鐓т竴瀹氳建閬撹繍鍔ㄧ殑鐞嗚銆備絾涓轰粈涔堜細...
  • 浣犺繕鐭ラ亾鍝簺绉戝瀹鎵х潃鎺㈢储姘镐笉瑷寮冪殑浜嬩緥,璇峰拰鍚屽浜ゆ祦?
    绛旓細杈惧皵鏂囷細鏌ュ皵鏂疯揪灏旀枃鏄憲鍚嶇殑鐢熺墿瀛﹀锛屼粬鎻愬嚭浜嗚繘鍖栬銆傝揪灏旀枃鍦ㄧ爺绌惰繃绋嬩腑闈复浜嗚澶氭寫鎴樺拰璐ㄧ枒锛屼絾浠栧缁堝潥鎸佽嚜宸辩殑瑙傜偣锛屾渶缁堝彂琛ㄤ簡銆婄墿绉嶈捣婧愩嬶紝鏀瑰彉浜嗕汉浠鐢熷懡涓栫晫鐨勮鐭ャ傝繖浜绉戝瀹閮芥湁鐫鍧氬畾鐨勪俊蹇靛拰姣呭姏锛屼粬浠涓嶇晱鍥伴毦锛屾案涓嶈█寮冦備粬浠殑鎺㈢储鍜屽垱鏂扮簿绁炲浜虹被绀句細浜х敓浜嗗法澶х殑璐$尞銆
  • 鏈変粈涔堝叧浜庡悕浜鍕囦簬瀹炶返鑰屾垚鍔熺殑渚嬪瓙?
    绛旓細娉曞浗绉戝骞绘兂灏忚瀹跺剴鍕捖峰嚒灏旂撼锛屼负浜嗗啓浣溿婃湀鐞冩帰闄╄銆嬶紝灏辫鐪熼槄璇讳簡500澶氱鍥句功璧勬枡銆備粬涓鐢熶箣涓叡鍒涗綔浜104閮ㄧ骞诲皬璇淬傝涔︾瑪璁拌揪浜屼竾浜斿崈鏈傝嫳鍥藉崥鐗╁瀹躲佽繘鍖栬鐨勫鍩轰汉杈惧皵鏂囷紝闅忊滆礉鏍煎皵鈥濆彿鑰冨療鑸圭幆鐞冭冨療锛屼粬鐜父娴峰锛岀爺绌剁敓鐗╅仐楠搞佽褰曚簡50涓囧瓧鐨勭弽璐佃祫鏂欙紝鏈鍚庡啓鍑轰簡杞板姩涓栫晫鐨勩婄墿绉...
  • 扩展阅读:女科学家牺牲自己和猩猩 ... 受到迫害而死的科学家 ... 为猩猩怀孕的女科学家 ... 科学家的名人事迹大全 ... 科学家禁止复活的九种动物 ... 因为发现被驱逐的科学家 ... 军方不敢公布的绝密 ... 人类不敢公布的秘密 ... 因为发现被迫害的科学家 ...

    本站交流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欢迎反馈与建议,请联系电邮
    2024© 车视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