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荀子应如何评价 后世如何评价荀子?

\u5982\u4f55\u8bc4\u4ef7\u8340\u5b50\u7684\u5b66\u4e60\u8bba\u4f5c\u6587800\uff1f

\u8340\u5b50\u662f\u6218\u56fd\u65f6\u4ee3\u7684\u5112\u5b66\u5b97\u5e08\uff0c\u4e5f\u662f\u5f53\u65f6\u6700\u6709\u5b66\u672f\u6210\u5c31\u548c\u793e\u4f1a\u5f71\u54cd\u7684\u601d\u60f3\u5bb6\u4e4b\u4e00\uff0c\u5bf9\u540e\u4e16\u5f71\u54cd\u6df1\u8fdc\u3002
1.\u8340\u5b50\u5177\u6709\u5b66\u672f\u6279\u5224\u7cbe\u795e\uff0c\u5177\u5907\u517c\u5bb9\u5e76\u5305\u7684\u610f\u8bc6\uff0c\u4f53\u73b0\u4e86\u6218\u56fd\u767e\u5bb6\u4e89\u9e23\u8d70\u5411\u5b66\u672f\u4ea4\u878d\u5386\u53f2\u8d8b\u52bf\u3002
2.\u8340\u5b50\u5bf9\u5112\u5b66\u7ecf\u5178\u7684\u4f20\u6388\u5c45\u529f\u751a\u4f1f\uff0c\u6c49\u4ee3\u5112\u5b66\uff0c\u4e0d\u4ec5\u793c\u5b66\u51fa\u81ea\u8340\u5b66\uff0c\u8bd7\u7ecf\u5b66\u4e43\u81f3\u4e8e\u6625\u79cb\u5b66\u90fd\u4e0e\u8340\u5b66\u6709\u5173\u3002
3.\u6240\u4ee5\u8340\u5b50\u7684\u601d\u60f3\u975e\u5e38\u4e30\u5bcc\uff0c\u53ef\u4ee5\u8bf4\uff0c\u5b87\u5b99\u8bba\u3001\u4eba\u6027\u8bba\u3001\u9053\u5fb7\u89c2\u3001\u77e5\u8bc6\u8bba\u3001\u6559\u80b2\u89c2\u3001\u6587\u5b66\u3001\u653f\u6cbb\u5b66\u3001\u7ecf\u6d4e\u5b66\u3001\u903b\u8f91\u5b66\u7b49\u5404\u4e2a\u65b9\u9762\uff0c\u8340\u5b50\u90fd\u6709\u5f88\u5927\u7684\u5efa\u6811\u3002
4.\u8340\u5b50\u5bc6\u5207\u5173\u6ce8\u73b0\u5b9e\u4e16\u754c\u7684\u53d8\u5316\uff0c\u5145\u6ee1\u4e8b\u529f\u7cbe\u795e\uff0c\u8340\u5b50\u8bb2\u5b66\u4e8e\u9f50\u3001\u4ed5\u5ba6\u4e8e\u695a\u3001\u8bae\u5175\u4e8e\u8d75\u3001\u8bae\u653f\u4e8e\u71d5\u3001\u8bba\u98ce\u4fd7\u4e8e\u79e6\uff0c\u5bf9\u5f53\u65f6\u793e\u4f1a\u7684\u5f71\u54cd\u4e0d\u5728\u5b54\u5b5f\u4e4b\u4e0b\u3002
5.\u4ed6\u5728\u575a\u6301\u5112\u5b66\u7684\u57fa\u672c\u4fe1\u5ff5\u7684\u524d\u63d0\u4e4b\u4e0b\uff0c\u8fd8\u5728\u52aa\u529b\u4e89\u53d6\u6269\u5927\u5112\u5bb6\u7684\u653f\u6cbb\u7a7a\u95f4\uff0c\u4fef\u4ef0\u4e8e\u653f\u6cbb\u4e0e\u5b66\u672f\u4e4b\u95f4\uff0c\u8340\u5b50\u6240\u4f53\u73b0\u7684\u52a1\u5b9e\u7cbe\u795e\uff0c\u5e94\u8be5\u662f\u6c49\u4ee3\u5112\u5b97\u8463\u4ef2\u8212\u7684\u53d6\u6cd5\u5bf9\u8c61

\u7ba1\u5b50\u662f\u6625\u79cb\u521d\u671f\u8457\u540d\u7684\u653f\u6cbb\u5bb6\u3001\u519b\u4e8b\u5bb6\u3001\u7ecf\u6d4e\u5b66\u5bb6\u3001\u54f2\u5b66\u5bb6\uff0c\u4ed6\u6240\u5904\u7684\u65f6\u4ee3\uff0c\u6b63\u662f\u4e2d\u56fd\u5386\u53f2\u4e0a\u201c\u793c\u5d29\u4e50\u574f\u201d\u3001\u793e\u4f1a\u6025\u5267\u53d8\u5316\u7684\u65f6\u4ee3\u3002\u51e0\u7ecf\u4eba\u4e8b\u53d8\u6362\u7684\u7ba1\u4ef2\u7ec8\u7531\u9c8d\u53d4\u7259\u63a8\u8350\uff0c\u88ab\u9f50\u6853\u516c\u4efb\u547d\u4e3a\u537f\uff0c\u5c0a\u79f0\u201c\u4ef2\u7236\u201d\u3002\u5728\u7ba1\u4ef2\u76f8\u9f50\u768440\u5e74\u95f4\uff0c\u4ed6\u5927\u5200\u9614\u65a7\u5730\u8fdb\u884c\u6539\u9769\uff0c\u5728\u519b\u4e8b\u3001\u653f\u6cbb\u3001\u7a0e\u6536\u3001\u76d0\u94c1\u7b49\u65b9\u9762\u8fdb\u884c\u4e86\u5353\u6709\u6210\u6548\u7684\u6539\u9769\uff0c\u4f7f\u9f50\u56fd\u56fd\u529b\u5927\u76db\u3002\u4ed6\u5e2e\u52a9\u9f50\u6853\u516c\u4ee5\u201c\u5c0a\u738b\u6518\u5937\u201d\u4e3a\u53e3\u53f7\uff0c\u201c\u4e5d\u5408\u8bf8\u4faf\uff0c\u4e00\u5321\u5929\u4e0b\u201d\uff0c\u4f7f\u9f50\u56fd\u6210\u4e3a\u6625\u79cb\u65f6\u671f\u7b2c\u4e00\u4e2a\u79f0\u9738\u7684\u5927\u56fd\u3002\u800c\u7ba1\u4ef2\u7684\u601d\u60f3\u624d\u5b66\u5c31\u4f53\u73b0\u5728\u300a\u7ba1\u5b50\u300b\u4e00\u4e66\u4e2d\u3002\u300a\u7ba1\u5b50\u300b\u5171\u670986\u7bc7\uff0c\u5176\u4e2d10\u7bc7\u4ea1\u4f5a\uff0c\u5b9e\u5b5876\u7bc7\uff0c\u96c6\u6709\u4e00\u6279\u201c\u7ba1\u4ef2\u5b66\u6d3e\u201d\u7684\u601d\u60f3\u548c\u7406\u8bba\u3002\u5176\u5185\u5bb9\u535a\u5927\u7cbe\u6df1\uff0c\u4e3b\u8981\u4ee5\u6cd5\u5bb6\u548c\u9053\u5bb6\u601d\u60f3\u4e3a\u4e3b\uff0c\u517c\u6709\u5112\u5bb6\u3001\u5175\u5bb6\u3001\u7eb5\u6a2a\u5bb6\u3001\u519c\u5bb6\u3001\u9634\u9633\u5bb6\u7684\u601d\u60f3\uff0c\u66f4\u6d89\u53ca\u5929\u6587\u3001\u4f26\u7406\u3001\u5730\u7406\u3001\u6559\u80b2\u7b49\u95ee\u9898\uff0c\u5728\u5148\u79e6\u8bf8\u5b50\u4e2d\uff0c\u201c\u8944\u4e3a\u5de8\u8f76\u8fdc\u975e\u4ed6\u4e66\u6240\u53ca\u201d\u3002\u53ef\u4ee5\u8bf4\uff0c\u300a\u7ba1\u5b50\u300b\u662f\u5148\u79e6\u65f6\u72ec\u6210\u4e00\u5bb6\u4e4b\u8a00\u7684\u6700\u5927\u7684\u4e00\u90e8\u6742\u5bb6\u8457\u4f5c\u3002
\u5510\u4ee3\u6768\u501e\u66fe\u7ecf\u4e3a\u300a\u8340\u5b50\u300b\u4f5c\u6ce8\uff0c\u4f46\u6b64\u540e\u4e00\u76f4\u5f88\u5c11\u6709\u4eba\u5173\u6ce8\u8fd9\u90e8\u4e66\uff0c\u76f4\u81f3\u665a\u6e05\u624d\u6709\u5b66\u8005\u5bf9\u5b83\u8fdb\u884c\u6821\u52d8\u8be0\u91ca\u3002\u738b\u5148\u8c26\u91c7\u96c6\u5404\u5bb6\u4e4b\u8bf4\uff0c\u53d1\u6325\u5df1\u89c1\uff0c\u7f16\u6210\u300a\u8340\u5b50\u96c6\u89e3\u300b\u3002\u8be5\u4e66\u5f15\u5f81\u5e7f\u535a\uff0c\u8109\u7edc\u6e05\u6670\uff0c\u662f\u300a\u8340\u5b50\u300b\u4e00\u4e66\u8f83\u4e3a\u5b8c\u5584\u7684\u6ce8\u672c\u3002
\u5f53\u4ee3\u5b66\u8005\u5b54\u7e41\u6240\u8457\u300a\u8340\u5b50\u8bc4\u4f20\u300b\uff0c\u662f\u201c\u4e2d\u56fd\u601d\u60f3\u5bb6\u8bc4\u4f20\u7cfb\u5217\u201d\u4e1b\u4e66\u4e4b\u4e00\u3002\u8fd9\u90e8\u4e66\u4ee5\u8340\u5b50\u672c\u4eba\u7684\u8457\u4f5c\u4e3a\u4e2d\u5fc3\uff0c\u53c2\u8003\u4e86\u5386\u4ee3\u5bf9\u8340\u5b50\u5b66\u8bf4\u7684\u8bc4\u4ef7\uff0c\u5bf9\u8340\u5b50\u7684\u601d\u60f3\u505a\u51fa\u4e86\u5168\u9762\u800c\u7cbe\u5230\u7684\u9610\u8ff0\u3002
\u5218\u79b9\u9521\u662f\u5510\u4ee3\u8457\u540d\u7684\u6587\u5b66\u5bb6\u548c\u601d\u60f3\u5bb6\uff0c\u5176\u54f2\u5b66\u8bba\u4f5c\u300a\u5929\u8bba\u300b\u4e0e\u300a\u8340\u5b50\u00b7\u5929\u8bba\u300b\u7bc7\u540c\u540d\uff0c\u7ee7\u627f\u548c\u53d1\u5c55\u4e86\u8340\u5b50\u4ee5\u6765\u7684\u552f\u7269\u4e3b\u4e49\u81ea\u7136\u89c2\u3002\u4ed6\u8ba4\u4e3a\u5ba2\u89c2\u4e16\u754c\u7684\u53d1\u5c55\u53d8\u5316\u6709\u4e00\u5b9a\u89c4\u5f8b\uff0c\u5efa\u7acb\u4e86\u5929\u4eba\u5173\u7cfb\u5b66\u8bf4\uff0c\u6307\u51fa\u5929\u5730\u4e07\u7269\u5404\u6709\u5176\u4e0d\u540c\u7684\u804c\u80fd\u548c\u4f5c\u7528\uff0c\u5bf9\u53d1\u5c55\u4e2d\u56fd\u53e4\u4ee3\u552f\u7269\u4e3b\u4e49\u505a\u51fa\u4e86\u91cd\u8981\u8d21\u732e\u3002

要详情还是简答,以下是详情,希望对你有帮助荀子博学深思,其思想学说以儒家为本,兼采道、法、名、墨诸家之长。他以孔子、仲弓的继承者自居,维护儒家的传统,痛斥子张氏、子夏氏、子游氏之儒为“贱儒”,对子思、孟子一派批评甚烈。其对孔子思想有所损益,政治思想中突出强调了孔子的“礼学”,颇有向法家转变的趋势,后期法家代表人物韩非子、李斯都出于荀子门下,并非完全偶然。 由于荀子处在战国末期的时代,诸子各派的思想学说均已出现,这使得他不仅能采纳诸子思想,又可以进行批判和比较,所以荀子的思想非常丰富。可以说,宇宙论、人性论、道德观、知识论、教育观、文学、政治学、经济学、逻辑学等各个方面,荀子都有很大的建树。 1、天道观:荀子认为,“天”就是客观存在的自然界,“列星随旋,日月递,四时代御,阴阳大化,风雨博施,万物各得其和以生,各得其养以成,不见其事而见其功,夫是之谓神;皆知其所以成,莫知其无形,是之谓天” (《荀子�6�1天论》)。自然界具有不以人意志为转移的规律性,“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应之以治则吉,应之以乱则凶” (《荀子�6�1天论》)。从承认自然界的客观性、规律性出发,荀子提出了“天人相分”的观点,“强本而节用,则天不能贫;养备而动时,则天不能病;循道而不贰,则天不能祸;……故明于天人之分,则可谓至人矣” (《荀子�6�1天论》)。在主张尊重自然规律的基础上,荀子进一步提出了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制天命而用之”的控制、发行、征服自然的思想,“大天而思之,孰与物畜而制之;从天而颁之,孰与制天命而用之;望时而待之;孰与应时而使之,因物而多之,孰与骋能而化之;思物而物之,孰与理物而勿失之也;愿于物之所以生,孰与有物之所以成。故错人而思天,则失万物之情” (《荀子�6�1天论》)。荀子的这一系列富于唯物论性质的思想,在先秦诸子关于天道观的争辩中,独树一帜,它高扬了理性的精神,因此具有很高的理论价值。 2、认识论:荀子指出:“凡以知,人之性也;可以知,物之理也” (《荀子�6�1解蔽》),即认为世界是可知的,它通过人的形体机能而进行。认识的过程是通过“天官”(感官)接触外界事物,再由“天君”(思维器官)进行理性的加工(“征知”),即主客体相结合。“心”(思维)是认识的重要阶段,“也心,形之君也;而神明之主也”(《荀子�6�1解蔽》)。认为,认识的片面性和主观性是一大“蔽”,“蔽”的形式很多,有:“欲为蔽,恶为蔽,终为蔽,远为蔽,近为蔽,博为蔽,浅为蔽,古为蔽,今为蔽。凡万物异则莫不相为蔽,此心术之公患也。” (《荀子�6�1解蔽》)要解蔽就须“知道”,“人何以知道?曰心。心何以知,曰:虚壹而静。人生而有知,知而有志,志也者,藏也。然而有所谓虚,不以所已藏害所将受之谓虚” (《荀子�6�1解蔽》)。如做到了“虚壹而静”,也就可以达到“大清明”。在“知”与“行”的关系上,荀子以为“行”高于“知”,“知之不若行之,学至于行之而止矣” (《荀子�6�1儒效》)。 在“名”与“实”的关系上,荀子强调“实”是“名”的客观基础,提出了“制名以指实” (《荀子�6�1正名》)的观点。 3、人性论:在人性论方面,荀子提出了与孟子“性善”论截然相反的“性恶”论的观点。他认为,人性是与生俱来的、质朴的一种自然属性,“凡性者,天之就也,不可学,不可事,……而在人者,谓之性” (《荀子�6�1性恶》),表现为“铠而欲饱,寒而欲暖,劳而欲休” (《荀子�6�1性恶》),所以人性就是“生而有好利焉”,“生而有疾恶焉”,“生而有耳目之欲、有好声色焉” (《荀子�6�1性恶》)。而人性的“善”则是后天人为(即“伪”)的,“人之性恶,其善者伪也” (《荀子�6�1性恶》)。“善”是后天环境和教化学习的结果,“礼义者,圣人之所生也,人之所学而能,所事而成者也……可学而能、可事而成之在人才,谓之伪” (《荀子�6�1性恶》)。先天赋予的“性”和后天学事的“伪”是一对矛盾,要解决矛盾通过“化性起伪”,就是通过学、事而改变“性”。“性”和“伪”是对立统一的,“无性则伪无所加,无伪则性不能自美”,只有做到“性伪合,然后圣人之名一” (《荀子�6�1礼论》)。荀子的“性恶”论与孟子的“性善”论有极大的区别,但就通过所谓的“圣王之教”来教育感化民众这一目的而言,他们又是一致的。其性恶思想也被后人认为是其法家思想趋向的萌芽. 4、礼论:“礼”的思想是荀子社会政治思想的核心观念。荀子提出, “礼”是“先王”为了调节人们的欲望、避免战乱而制定出来的“度量分界”,“礼起于何也?曰:人生而有欲,欲而不得,则不能无求,求而无度量分界,则不能不争。争则乱,乱则穷。先王恶其乱也,故制礼义以分之,以养人之欲、给人之求。使欲必不穷于物,物必不屈于欲,两者相持而长,是礼之所起也。” (《荀子�6�1礼论》)荀子认为,“礼”的内容虽包含“事生”、“送死”、“祭祀”、“师旅”等等,实质不外乎“养”(“养人之欲”)和“制”(“贵贱有等,长幼有差,贫富轻重皆有称者也”)。荀子强调,“礼”是衡量一切的最高标准和治国的根本,即“人道之极”,同时也是至高无上、永恒存在的最高原则,“天地以合,日月以明,四时以序,星辰以行,江河以流,万物以昌,好恶以饰,喜怒以当,以为下则顺,以为上则明,万变而不乱,贰之则丧也,礼岂不至矣哉!” (《荀子�6�1礼论》) 5、教育观:荀子重视教育和学习的功能,这实际是他“天人相分”天道观及“化性起伪”人性论的逻辑延伸。他认为,学习对人是至关重要的,“学不能已”,“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 (《荀子�6�1劝学》)。教育决定了人后天的成长,“干越夷貉之子,生而同声,长而异俗,教使之然也” (《荀子�6�1劝学》)。他指出,知识和德性修养是通过积累而成的,“积土成山,风雨兴焉;积水成渊,蛟龙生焉;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 (《荀子�6�1劝学》)。荀子认为学无止境、后来者居上,“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冰,水为之,而寒于水”,并强调“学”的目的就在于“为”,故学数有终,若其义则不可须臾舍也。为之,人也;舍之,禽兽也”(《荀子�6�1劝学》)。 荀子一向被认为是儒家经学早期传授中的一个十分重要的人物,他兼通诸经,应劭《风俗通》螳臂当车谓:“孙卿善为《诗》、《礼》、《易》、《春秋》。”清儒汪中著有《荀卿子通论》,认为“荀卿之学,出于孔氏,而尤有功于诸经”,并对荀子的“传经”作了详细考证,为经学史研究的学者所基本同意。荀子是先秦非常重要的儒学家、大学者,在中国封建社会前期,其地位比较高,但自宋代以后,理学家往往抬高孟子而贬抑荀子,将他从儒家“道统”中排除出来。但荀子的思想学说还是具有颇为深广的影响,如张衡、王充、柳宗元、王夫之、戴震以及近代的资产阶级革命民主派,都不同程度地受到他的影响。

荀子是孟子之后儒家代表性的人物。他对各家都有所批判,唯独推崇孔子的思想,所以传统意义上的中国史学界将荀子归为春秋战国诸子百家中的儒家代表人物。然而在儒家五圣、孔门十哲的行列中始终没荀子的身影,这位在史书上被称为儒家的集大成者为何遭受了如此的冷落呢?事实上荀子的思想体系和孔孟有极大不同,相反倒也法家思想有几分相似之处,而且他最著名的两名弟子韩非和李斯都是法家代表人物。实际上儒家思想至迟在战国时代就已出现分野:中国传统的主流儒家是奉孔孟之道为正统的,然而荀子在推崇孔子思想的同时又对孔子的思想又有很多的质疑和对立。所以荀子实际上是儒家之中的一个另类,或者也可以说是一个偏法家的儒家代表人物。这和孔孟一派的思想就显得有些不同,也正因为如此也不太被后世的儒家弟子所认同。

荀子曾到访秦国并留下这样一段话“其固塞险,形埶便,山林川谷美,天材之利多,是形胜也。入境,观其风俗,其百姓朴,其声乐不流污,其服不佻,甚畏有司而顺,古之民也。及都邑官府,其百吏肃然,莫不恭俭、敦敬、忠信而不楛,古之吏也。入其国,观其士大夫,出于其门,入于公门;出于公门,归于其家,无有私事也;不比周,不朋党,倜然莫不明通而公也,古之士大夫也。观其朝廷,其朝闲,听决百事不留,恬然如无治者,古之朝也。故四世有胜,非幸也,数也。是所见也。故曰:佚而治,约而详,不烦而功,治之至也,秦类之矣。”这段话的大意是说:秦国山川险固、民风淳朴、吏治清明。这还是后世史书中那个虎狼之秦吗?此时已是商鞅变法之后的事了,难道说奉行法治的秦国在荀子这个儒家代表人物眼中更实现了儒家眼中的教化?

荀子之所以能得出这样的观点在一定程度上就源于他在儒家内部相对特立独行的思想体系。长期以来孔孟的思想体系被视为儒家的主流思想,而荀子的思想体系几乎和他们建立在完全不同的立论上。我们知道孔孟之道认为“人之初,性本善”。孟子就说过:“人皆有不忍人之心。先王有不忍人之心,斯有不忍人之政矣。以不忍人之心,行不忍人之政,治天下可运之掌上。所以谓人皆有不忍人之心者,今人乍见孺子将入于井,皆有怵惕恻隐之心——非所以内交于孺子之父母也,非所以要誉于乡党朋友也,非恶其声而然也。由是观之,无恻隐之心,非人也;无羞恶之心,非人也;无辞让之心,非人也;无是非之心,非人也。恻隐之心,仁之端也;羞恶之心,义之端也;辞让之心,礼之端也;是非之心,智之端也。人之有是四端也,犹其有四体也。有是四端而自谓不能者,自贼者也;谓其君不能者,贼其君者也。凡有四端于我者,知皆扩而充之矣,若火之始然,泉之始达。苟能充之,足以保四海;苟不充之,不足以事父母。”然而荀子却认为:人性本恶。

荀子认为:所谓人性就是人的自然本性,是所谓“生之所以然者”。其自然表现为“饥而欲饱,寒而欲暖,劳而欲休”。荀子认为人的这种天然的对物质生活的欲求是和道德礼仪规范相冲突的。他认为人性“生而有好利焉”、“生而有疾恶焉”、“生而有耳目之欲,有好色焉”,如果“从人之性,顺人之情,必出于争夺,合于犯纷乱理而归于暴”。所以说人性是“恶”,而不是“善”。荀子这里的情性观与早期儒家《性自命出》一派的思想有关。然而性自命出以“情”为天的观念引出的是自然主义、情感主义的生存论调。荀子没有沿着这一个路向发展,这是因为,他认为天然禀赋的性情是恶的。因而顺应他的发展,将引起人与人的争夺,导致社会的混乱,这就是性恶论。事实上荀子和孔孟一样注重道德教化的作用,所不同的是——孔孟认为人性本善,因此教化很容易就能深入人心;荀子却认为人性本恶,但不能任由恶行发展,所以要用教化来规范人们的行为,与此同时荀子也强调了政法制度的惩罚作用。在荀子看来:所谓人性自律是虚无缥缈之物,构建社会体系必须依赖制度管理,从这点而言荀子思想的确有和法家契合的地方。这也就是不难解释荀子对秦国的看法了,因为在荀子看来:只要能建立一套导人向善的机制,至于用礼仪教化的手段或是刑法威慑的手段并不重要。

荀子“人性本恶”的人性观来自于他的“天道自然”的天命观。孔孟思想将天命人格化——所谓天命自我民命,就是说天命由民意体现,这对促使君主尊重民意具有积极作用。然而荀子却认为:天行有常、天道自然——不为尧存,不为桀亡,就是说天命只遵循一定的自然规律,而不会对世人格外好或者格外坏。荀子将天、天命、天道自然化、客观化、规律化。在荀子看来:天为自然,没有理性、意志、善恶之心。天是自然天,并不是神。宇宙的形成不是神造,而是万物自身运动的结果。人在天命面前是无所作为的,与其迷信天的权威,去思慕它、歌颂他,等待“天”的恩赐,不如利用自然规律以为人服务。荀况强调“敬其在己者”,而不要“慕其在天者”。甚至以对天的态度作为君子、小人之分的标准。强调人在自然面前的主观能动性,主张“治天命”、“裁万物”、“骋能而化之”的思想。荀子明确的宣称:认识天道就是为了能够支配天道而宰制自然世界。荀子讲圣人并希望借圣人的道德教化使社会大众得以转变性情,从而达到”以至于善“的目标。荀子认为圣人的重要作用在于他能“使天下皆出于治”,礼法并举,王霸统一。可以说荀子的思想其实以儒家为主体,同时吸取道家、法家及各家之精华,从而形成了他独特的思想体系。也正是这种与众不同使其显得与各家各派都有些格格不入。

荀子一生有韩非、李斯这两个著名弟子:一个是法家思想的集大成者,另一个则是用法家思想构建大秦帝国的实践者。按说有这样两个举世闻名的弟子应该是荀子的骄傲,然而荀子这两个弟子都是典型的法家人物。在诸子百家之中儒家和法家之间的对立是最为尖锐的,然而身为儒家代表人物的荀子却培养出两个举世闻名的法家弟子,这本身就体现了荀子思想中偏法家的一面。后来被视为儒家正统的孔孟之道所提倡的是一种仁爱,也就是让统治者用德行感化人民。而法家呢?却是提倡一种霸道,也就是让统治者用刑法来驾驭人民。 用我们现在的眼光来看:荀子的学生不一定要走老师的道路,但在当时门户之别是被看得很严重的。在当时儒法对立的背景下身为儒家代表人物的荀子培养出这样两个法家弟子自然是不被儒家内部的主流群体所认可的。那么为什么培养出韩非、李斯这样两个法家子弟的荀子会被视为儒家的代表人物呢?荀子的”性恶论“不是与法家思想更为接近吗?应该说荀子思想的立论基础是接近于法家思想的,但他给出的解决之道却不同于法家:荀子终其一生都强调礼教乃是治理社会的最佳良药——与其用鞭子驱赶百姓,不如用道德教化百姓,使爱国守法、孝敬父母、夫妻和顺、朋友诚信等礼仪规范真正内化于心,所以荀子被后世认为是儒家代表人物。与此同时荀子又主张对那些不愿遵从礼教,执意作奸犯科伤害他人的人则要使用律法惩处,乃至以法行诛,这是他和法家思想相似之处。总而言之:荀子的思想介于主流的儒家思想和法家思想之间——相比主流的儒家思想,他看到了礼教将一切希望寄托在人性自律上的不靠谱;相比法家思想,他又不主张严刑峻法,以暴力手段治理天下。

在国家治理上荀子非常看重“礼”——荀子认为礼从区分与调节不同人的利欲关系中产生结果。在治礼的过程中不能只顾及人的欲望,而要让物与欲两者相持而长,在物质的增长和欲望的增长之间保持平衡。在荀子看来:人的天然本性是追求利欲的,而礼的作用则在对人的利欲的无限追求作出限制,二者之间不免有冲突。为了确保公共秩序的正常运转,礼的遵循不免要诉诸于一种强制性。由此礼转为法。因此荀子常有“礼法之枢要”“礼法之大分”的提法,而以礼法并称。在荀子看来:礼是介于义和法之间的一个范畴。在义礼并称时礼多是指道德。在礼和法并称时礼多指制度。荀子说礼是法之大分时既是指礼为立法的原则,又是指礼作为原则的道德立场。法的制定和形式不纯属利益分配的问题,还有一个道义问题;法的一律化打破了贵族和平民的界限,使一切人平等。但是礼的持守却仍然使得有学养的人们不至于沉落。荀子可以说是顾及到现实的利欲追求和必要性而又坚持道德理想,力求在二者之间保持平衡的思想家。即使在我们今天看来:显然一个国家也不能纯粹使用暴力专政的手段进行治理,实际上法治与德治是可以相辅相成的。由此可见荀子的思想在他那个年代是极为超前,也许正因为超越了那个时代大多数人的理解程度,所以才导致不被接受认可。

荀子思想的超前性还表现在他的历史观:主流的儒家思想是主张复古的——孔子终其一生都在为复兴周礼而奋斗,其精神固然令人敬佩,也树立了我们中华民族的气节精神。然而大河之水不可倒流——历史潮流浩浩荡荡,顺之者昌,逆之者亡。人类历史乃至整个生物进化历程就是不断由低级向高级递进的过程——正所谓三代不同法,便国不法古。荀子最先意识到这点,所以他在历史观上提出了厚今薄古的“法后王”说,所谓“后王”盖指“近时”之圣王或可能成为王者的“天下之君”,即理想的最高统治者。他认为“先王”的时代久远,事迹简略,不如近世的后王可靠,所谓“欲观圣王之迹,则于其粲然者矣,后王是也”即“法先王”必须通过“法后王”的途径才能实现。他主张“法后王”,又提倡继承“先王之道”,意在为封建统治阶级寻求理想的人格榜样。荀子批判以复古倒退为目的的“先王”观,指责“俗儒”们的“略法先王而足乱世,术缪杂学,不知法后王而一制度”。荀子的”法后王“思想打破了人们对旧时代旧制度的迷信,提倡积极的改革创新,这就和孔孟的”法先王“思想形成对立。在战国时代百家争鸣的大环境下这不是什么大问题,因为当时学者都能较为自由地表达自己的思想见解。即使到了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之后也没对荀子的地位造成太大影响。

汉武帝表面上是”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实际上汉代的政治是”霸王道杂之“的外儒内法型政治,这实际上就与荀子的礼法并用思想是契合的。我们现在常说一句话叫”汉承秦制而有所更张损益“:汉朝并不是像秦朝一样实行绝对的法家制度,然

荀子博学深思,其思想学说以儒家为本,兼采道、法、名、墨诸家之长。他以孔子、仲弓的继承者自居,维护儒家的传统,痛斥子张氏、子夏氏、子游氏之儒为“贱儒”,对子思、孟子一派批评甚烈。其对孔子思想有所损益,政治思想中突出强调了孔子的“礼学”,颇有向法家转变的趋势,后期法家代表人物韩非子、李斯都出于荀子门下,并非完全偶然。 由于荀子处在战国末期的时代,诸子各派的思想学说均已出现,这使得他不仅能采纳诸子思想,又可以进行批判和比较,所以荀子的思想非常丰富。可以说,宇宙论、人性论、道德观、知识论、教育观、文学、政治学、经济学、逻辑学等各个方面,荀子都有很大的建树。 1、天道观:荀子认为,“天”就是客观存在的自然界,“列星随旋,日月递,四时代御,阴阳大化,风雨博施,万物各得其和以生,各得其养以成,不见其事而见其功,夫是之谓神;皆知其所以成,莫知其无形,是之谓天” (《荀子??天论》)。自然界具有不以人意志为转移的规律性,“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应之以治则吉,应之以乱则凶” (《荀子??天论》)。从承认自然界的客观性、规律性出发,荀子提出了“天人相分”的观点,“强本而节用,则天不能贫;养备而动时,则天不能病;循道而不贰,则天不能祸;……故明于天人之分,则可谓至人矣” (《荀子??天论》)。在主张尊重自然规律的基础上,荀子进一步提出了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制天命而用之”的控制、发行、征服自然的思想,“大天而思之,孰与物畜而制之;从天而颁之,孰与制天命而用之;望时而待之;孰与应时而使之,因物而多之,孰与骋能而化之;思物而物之,孰与理物而勿失之也;愿于物之所以生,孰与有物之所以成。故错人而思天,则失万物之情” (《荀子??天论》)。荀子的这一系列富于唯物论性质的思想,在先秦诸子关于天道观的争辩中,独树一帜,它高扬了理性的精神,因此具有很高的理论价值。 2、认识论:荀子指出:“凡以知,人之性也;可以知,物之理也” (《荀子??解蔽》),即认为世界是可知的,它通过人的形体机能而进行。认识的过程是通过“天官”(感官)接触外界事物,再由“天君”(思维器官)进行理性的加工(“征知”),即主客体相结合。“心”(思维)是认识的重要阶段,“也心,形之君也;而神明之主也”(《荀子??解蔽》)。认为,认识的片面性和主观性是一大“蔽”,“蔽”的形式很多,有:“欲为蔽,恶为蔽,终为蔽,远为蔽,近为蔽,博为蔽,浅为蔽,古为蔽,今为蔽。凡万物异则莫不相为蔽,此心术之公患也。” (《荀子??解蔽》)要解蔽就须“知道”,“人何以知道?曰心。心何以知,曰:虚壹而静。人生而有知,知而有志,志也者,藏也。然而有所谓虚,不以所已藏害所将受之谓虚” (《荀子??解蔽》)。如做到了“虚壹而静”,也就可以达到“大清明”。在“知”与“行”的关系上,荀子以为“行”高于“知”,“知之不若行之,学至于行之而止矣” (《荀子??儒效》)。 在“名”与“实”的关系上,荀子强调“实”是“名”的客观基础,提出了“制名以指实” (《荀子??正名》)的观点。 3、人性论:在人性论方面,荀子提出了与孟子“性善”论截然相反的“性恶”论的观点。他认为,人性是与生俱来的、质朴的一种自然属性,“凡性者,天之就也,不可学,不可事,……而在人者,谓之性” (《荀子??性恶》),表现为“铠而欲饱,寒而欲暖,劳而欲休” (《荀子??性恶》),所以人性就是“生而有好利焉”,“生而有疾恶焉”,“生而有耳目之欲、有好声色焉” (《荀子??性恶》)。而人性的“善”则是后天人为(即“伪”)的,“人之性恶,其善者伪也” (《荀子??性恶》)。“善”是后天环境和教化学习的结果,“礼义者,圣人之所生也,人之所学而能,所事而成者也……可学而能、可事而成之在人才,谓之伪” (《荀子??性恶》)。先天赋予的“性”和后天学事的“伪”是一对矛盾,要解决矛盾通过“化性起伪”,就是通过学、事而改变“性”。“性”和“伪”是对立统一的,“无性则伪无所加,无伪则性不能自美”,只有做到“性伪合,然后圣人之名一” (《荀子??礼论》)。荀子的“性恶”论与孟子的“性善”论有极大的区别,但就通过所谓的“圣王之教”来教育感化民众这一目的而言,他们又是一致的。其性恶思想也被后人认为是其法家思想趋向的萌芽. 4、礼论:“礼”的思想是荀子社会政治思想的核心观念。荀子提出, “礼”是“先王”为了调节人们的欲望、避免战乱而制定出来的“度量分界”,“礼起于何也?曰:人生而有欲,欲而不得,则不能无求,求而无度量分界,则不能不争。争则乱,乱则穷。先王恶其乱也,故制礼义以分之,以养人之欲、给人之求。使欲必不穷于物,物必不屈于欲,两者相持而长,是礼之所起也。” (《荀子??礼论》)荀子认为,“礼”的内容虽包含“事生”、“送死”、“祭祀”、“师旅”等等,实质不外乎“养”(“养人之欲”)和“制”(“贵贱有等,长幼有差,贫富轻重皆有称者也”)。荀子强调,“礼”是衡量一切的最高标准和治国的根本,即“人道之极”,同时也是至高无上、永恒存在的最高原则,“天地以合,日月以明,四时以序,星辰以行,江河以流,万物以昌,好恶以饰,喜怒以当,以为下则顺,以为上则明,万变而不乱,贰之则丧也,礼岂不至矣哉!” (《荀子??礼论》) 5、教育观:荀子重视教育和学习的功能,这实际是他“天人相分”天道观及“化性起伪”人性论的逻辑延伸。他认为,学习对人是至关重要的,“学不能已”,“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 (《荀子??劝学》)。教育决定了人后天的成长,“干越夷貉之子,生而同声,长而异俗,教使之然也” (《荀子??劝学》)。他指出,知识和德性修养是通过积累而成的,“积土成山,风雨兴焉;积水成渊,蛟龙生焉;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 (《荀子??劝学》)。荀子认为学无止境、后来者居上,“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冰,水为之,而寒于水”,并强调“学”的目的就在于“为”,故学数有终,若其义则不可须臾舍也。为之,人也;舍之,禽兽也”(《荀子??劝学》)。 荀子一向被认为是儒家经学早期传授中的一个十分重要的人物,他兼通诸经,应劭《风俗通》螳臂当车谓:“孙卿善为《诗》、《礼》、《易》、《春秋》。”清儒汪中著有《荀卿子通论》,认为“荀卿之学,出于孔氏,而尤有功于诸经”,并对荀子的“传经”作了详细考证,为经学史研究的学者所基本同意。荀子是先秦非常重要的儒学家、大学者,在中国封建社会前期,其地位比较高,但自宋代以后,理学家往往抬高孟子而贬抑荀子,将他从儒家“道统”中排除出来。但荀子的思想学说还是具有颇为深广的影响,如张衡、王充、柳宗元、王夫之、戴震以及近代的资产阶级革命民主派,都不同程度地受到他的影响。

荀子作品:《荀子》,主要思想是仁义、王道;“君舟民水”的关系;性恶论。

  • 鑽瀛鍎掑鍦颁綅
    绛旓細鍏舵锛鑽瀛愬鍎掑缁忓吀鐨勮础鐚笉鍙拷瑙嗐傛眽浠e剴瀛︼紝鐗瑰埆鏄滅ぜ瀛︹濄佲滆瘲缁忓鈥濈敋鑷斥滄槬绉嬪鈥濈殑鍙戝睍锛岄兘娣卞彈鑽瀛愭濇兂鐨勫奖鍝嶃傛豹涓湪銆婅崁鍗垮瓙閫氳銆嬩腑鎸囧嚭锛岃崁瀛愯櫧婧愯嚜瀛旈棬锛屼絾浠栧湪缁忓棰嗗煙鐨勪綔鐢ㄥ挨鍏舵樉钁椼傝繖涓瑙傜偣寰楀埌浜嗙粡瀛﹀彶鐮旂┒瀛﹁呯殑骞挎硾璁ゅ彲锛屽緪澶嶈涔熼珮搴璇勪环浜嗚崁瀛愬湪缁忓鍙蹭笂鐨勫湴浣嶃傛洿涓烘樉钁楃殑...
  • 鍚庝笘濡備綍璇勪环鑽瀛?
    绛旓細鍞愪唬鏉ㄥ炴浘缁忎负銆鑽瀛銆嬩綔娉紝浣嗘鍚庝竴鐩村緢灏戞湁浜哄叧娉ㄨ繖閮ㄤ功锛岀洿鑷虫櫄娓呮墠鏈夊鑰瀵瀹冭繘琛屾牎鍕樿癄閲娿傜帇鍏堣唉閲囬泦鍚勫涔嬭锛屽彂鎸ュ繁瑙侊紝缂栨垚銆婅崁瀛愰泦瑙c嬨傝涔﹀紩寰佸箍鍗氾紝鑴夌粶娓呮櫚锛屾槸銆婅崁瀛愩嬩竴涔﹁緝涓哄畬鍠勭殑娉ㄦ湰銆傚綋浠e鑰呭瓟绻佹墍钁椼婅崁瀛愯瘎浼犮嬶紝鏄滀腑鍥芥濇兂瀹惰瘎浼犵郴鍒椻濅笡涔︿箣涓銆傝繖閮ㄤ功浠ヨ崁瀛愭湰浜虹殑...
  • 鍙搁┈杩佸湪銆婂彶璁般嬩腑瀵硅崁瀛鐨璇勪环鏄痆绌1].
    绛旓細鑽瀛鏄憲鍚嶇殑鎬濇兂瀹讹紝銆婂瓱瀛愯崁鍗垮垪浼犮嬪氨鏄徃椹縼鍐欑殑鍏充簬鑽瀛愬拰瀛熷瓙鐨勬晠浜嬶紝鈥滆崁鍗垮珘娴婁笘涔嬫斂锛屼笉閬傚ぇ閬撹岃惀浜庡帆绁濓紝淇$Θ绁モ
  • 銆鑽瀛銆嬬畝浠
    绛旓細鐜颁唬鐮旂┒鑽瀛﹁呬篃鏈夋墍澧炲姞锛屽嚭鐜颁簡璇稿楂樻涔嬨娿堣崁瀛愩夌増鏈簮娴佽冦嬶紝澶忕攧闄朵箣銆婅鑽瀛愮殑鍝插鎬濇兂銆嬶紝鏉庡痉姘镐箣銆婅崁瀛愩嬬瓑锛涘叾涓瘮杈冩柊鍑鸿呭锛氬偍鏄崕涔嬨婃槑鍒嗕箣閬撱嬬瓑銆 娓呮湯瀛﹁呰碍鍡e悓锛屽湪浠栫殑銆婁粊瀛︺嬩腑杩欐牱璇勪环鑽瀛鈥(涓浗)浜屽崈骞存潵涔嬪锛岃崁瀛︿篃锛岀殕涔℃効涔熴傗濆敖绠¤繖鏄瀵硅崁瀛鐨勬敾鍑伙紝浣嗘槸浠...
  • 鑽瀛绠浠
    绛旓細鏁呭張绉板瓩鍗裤傛浘涓夋鍑轰换榻愬浗绋蜂笅瀛﹀鐨勭キ閰掞紝鍚庝负妤氬叞闄碉紙浣嶄簬浠婂北涓滃叞闄靛幙锛変护銆鑽瀛愬鍎掑鎬濇兂鏈夋墍鍙戝睍锛屽湪浜烘ч棶棰樹笂锛屾彁鍊℃ф伓璁猴紝涓诲紶浜烘ф湁鎭讹紝鍚﹁澶╄祴鐨勯亾寰疯蹇碉紝寮鸿皟鍚庡ぉ鐜鍜屾暀鑲插浜虹殑褰卞搷銆傚叾瀛﹁甯歌鍚庝汉鎷挎潵璺熷瓱瀛愮殑鈥樻у杽璁衡欐瘮杈冿紝鑽瀛愬閲嶆柊鏁寸悊鍎掑鍏哥睄涔熸湁鐩稿綋鏄捐憲鐨勮础鐚
  • 鑽瀛涓汉浠嬬粛涓庝富瑕佹濇兂
    绛旓細鎵浠鑽瀛铏戒笌瀛熷瓙鍚屼负澶у剴,浣嗚繙娌℃湁寰楀埌瀛熷瓙閭f牱鐨勭ぜ閬,鍚庝汉瀵浠栫殑璇勪环瑜掕船涓嶄竴銆 瑗挎眽鏃舵湡,鑽瀛愬奖鍝嶄笉鍙婂瓱瀛,浣嗗湴浣嶅拰瀛熷瓙涓嶇浉涓婁笅,澶т綋涓婃槸鑽銆佸瓱骞跺皧銆傚徃椹縼鍦ㄣ婂彶璁般嬩腑鎶婅崁瀛愬拰瀛熷瓙骞朵负銆婂瓱瀛愯崁鍗垮垪浼犮,璁や负浜屼汉閮界户鎵夸簡瀛斿瓙鐨勪簨涓氥傚垬鍚戝湪銆婂瓩鍗挎柊涔﹀彊褰曘嬩腑璇磋懀浠茶垝鏇锯滀綔涔︾編鑽鍗库,杩樿涓轰笌浜屼汉鍚...
  • 濡備綍璇勪环鑽瀛鐨勪粊鑰呭繀鏁汉
    绛旓細璇璇彞鐨勬剰鎬濇槸浠佸痉鐨勪汉涓瀹瑕灏婃暚鍒汉锛屽彧鏈夋噦寰楀皧鏁埆浜虹殑浜猴紝鎵嶇О寰椾笂浠佽呫備粊鑰呭繀鏁汉鏄鑽瀛鎻愬嚭鐨勪竴绉嶄笌浜虹浉澶勭殑閬撳痉瑙勮寖锛屼竴涓汉鍝佸ソ鐨勪汉锛屼竴瀹氭槸鎳傚緱灏婇噸鍒汉鐨勪汉銆傚皧閲嶄粬浜猴紝涓嶄粎鏄竴绉嶈涓猴紝鏇存槸涓涓汉鐨勫唴鍦ㄤ慨鍏汇傝崁瀛愭垬鍥芥櫄鏈熻档鍥戒汉锛屾濇兂瀹躲佸摬瀛﹀銆佹暀鑲插銆佸剴瀹跺娲剧殑浠h〃浜虹墿锛屽厛绉︽椂浠...
  • 鎴樺浗鏃舵湡 鍎掑鎬濇兂鐨璇勪环 (瀛熷瓙銆鑽瀛)
    绛旓細骞舵寚鍑洪『浠庝汉鐨勬湰鎬у氨浼氬紩鍙戜簤澶哄拰鏆翠贡,鎵浠ョ幆澧冨拰鏁欒偛瀵浜虹殑鎴愰暱闈炲父閲嶈 鎬濈淮鎷撳睍锛氬瓱瀛愬拰鑽瀛鍚屼负鍎掑瀛︽淳鐨勪唬琛ㄤ汉鐗,涓轰綍鍦ㄤ汉鎬у杽鎭堕棶棰樹笂浼氬緱鍑烘埅鐒朵笉鍚岀殑缁撹?锛3锛夆滅ぜ娉曞苟鏂解濓紙鏀挎不鎬濇兂锛夎涓烘不鍥藉簲浠ョぜ鏁欎负涓,涓诲紶绀兼硶骞舵柦 鏉ユ簮锛氱户鎵垮剴瀹,鍚告敹娉曞 (闃呰寤朵几锛氳崁瀛愯锛氣滃悰鑰,鑸熶篃锛涘憾浜鸿...
  • 銆鑽瀛銆嬨併婇煩闈炲瓙銆嬨併婂ⅷ瀛愩,鍝湰鍦ㄧ悊璁轰笂鏇存湁浠峰?
    绛旓細鍏充簬銆鑽瀛銆嬨併婇煩闈炲瓙銆嬨併婂ⅷ瀛愩,璋堝強鈥滀环鍊尖,棰滃皬浜岃寰楄鏈変竴涓璁鸿寖鍥,鎵嶈兘瑷涔嬫湁鐗,涓夋湰涔﹀湪涓嶅悓棰嗗煙,閮藉睍鐜颁簡鍏剁嫭鐗逛环鍊笺 棣栧厛,灏辩幇浠gぞ浼氫汉绫绘枃鏄庡彂灞曡岃█,銆婅崁瀛愩嬭繖鏈功鏈鏈変环鍊,鍥犱负鑽瀛愮殑绀句細鍘嗗彶瑙傝鎴戜滑娣卞垏璁よ瘑鍒扳滃彈鏁欒偛鈥濈殑閲嶈鎬с 鍏舵,灏辩嫾鎬х珵浜変箣涓嬬殑绠$悊鏉ヨ,鏈鏈変环鍊肩殑鏄婇煩...
  • 鑽瀛鐨勫璇存濇兂鍦ㄥ悗涓栨湁鐫鎬庢牱鐨勫湴浣?
    绛旓細濡傘婄ぜ璁般嬨併婇煩璇楀浼犮嬬瓑涔︿腑閮ㄥ垎鍐呭鍗虫妱鑷婅崁瀛愩嬨傜敱浜庤崁瀛愭湁浜涜鐐瑰拰鍎掑浼犵粺璇存硶涓嶅悎锛屾晠鍙楀埌鍚庝汉鎸囪矗鍜岄潪璁紝濡傚攼闊╂剤灏辫鑽瀛︽槸鈥滃ぇ閱囪屽皬鐤碘濄傚埌瀹嬩唬鍒欎负绋嬫湵鐞嗗鎵涓嶅锛屽嚭鐜颁簡鎵瓱鎶戣崁鐨勭幇璞°傚埌娓呬唬鏈勾锛屾鍚秴銆佺珷鐐抽簾绛夊垯瀵硅崁瀛鐨勫璇存濇兂閲嶆柊浣滃嚭璇勪环锛岃偗瀹氫簡瀹冨湪涓浗鍙や唬鍝插鍙...
  • 扩展阅读:谭嗣同对荀子的评价 ... 对荀子的评价300字 ... 对荀子的总体评价 ... 后世对荀子的评价 ... 历史学家对荀子的评价 ... 荀子对管仲的评价 ... 对荀子的认识与评价 ... 荀子唯物思想家评价 ... 对庄子的个人评价 ...

    本站交流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欢迎反馈与建议,请联系电邮
    2024© 车视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