失之东隅 得之桑榆 是什么意思? "失之东隅,收之桑榆"什么意思?

\u201c\u5931\u4e4b\u4e1c\u9685\u5f97\u4e4b\u6851\u6986\u201d\u8bb2\u7684\u662f\u4ec0\u4e48\u610f\u601d\uff1f

\u5931\u4e4b\u4e1c\u9685\uff0c\u6536\u4e4b\u6851\u6986

\u3010\u89e3\u8bf4\u3011\u4e1c\u6c49\u5218\u79c0\u5373\u4f4d\u4e3a\u5149\u6b66\u5e1d\u540e\uff0c\u6d3e\u5927\u5c06\u51af\u5f02\u7387\u519b\u897f\u5f81\uff0c\u6549\u5e73\u8d64\u7709\u519b\u3002\u8d64\u7709\u4f6f\u8d25\uff0c\u5728\u56de\u6eaa\u4e4b\u5730\u5927\u7834\u51af\u519b\u3002\u51af\u5f02\u8d25\u56de\u8425\u5be8\u540e\uff0c\u91cd\u53ec\u6563\u5175\uff0c\u590d\u4f7f\u4eba\u6df7\u5165\u8d64\u7709\uff0c\u7136\u540e\u5185\u5916\u5939\u653b\uff0c\u5728\u5d24\u5e95\u4e4b\u5730\u5927\u7834\u8d64\u7709\u3002\u4e8b\u540e\uff0c\u6c49\u5149\u6b66\u5e1d\u5218\u79c0\u4e0b\u8bcf\u5956\u4e4b\uff0c\u8c13\u51af\u5f02\u521d\u867d\u5728\u56de\u6eaa\u5931\u5229\uff0c\u4f46\u7ec8\u80fd\u5728\u6e11\u6c60\u83b7\u80dc\u3002\u53ef\u8c13\u5728\u6b64\u5148\u6709\u6240\u5931\uff0c\u540e\u5728\u5f7c\u7ec8\u6709\u6240\u5f97\uff0c\u5f53\u8bba\u529f\u884c\u8d4f\uff0c\u4ee5\u8868\u6218\u529f\u3002
\u3010\u91ca\u4e49\u3011\u2460 \u4e1c\u9685\uff1a\u6307\u65e5\u51fa\u5904\uff0c\u5373\u65e9\u6668\uff0c\u55bb\u521d\u59cb\u3002\u2461 \u6851\u6986\uff1a\u6307\u65e5\u843d\u5904\uff0c\u5373\u591c\u665a\uff0c\u55bb\u6700\u7ec8\u3002
\u3010\u5931\u4e4b\u4e1c\u9685\uff0c\u6536\u4e4b\u6851\u6986\u3011\u539f\u6307\u5728\u67d0\u5904\u5148\u6709\u6240\u5931\uff0c\u5728\u53e6\u4e00\u5904\u7ec8\u6709\u6240\u5f97\u3002\u540e\u55bb\u5728\u67d0\u4e00\u9762\u6709\u6240\u5931\u8d25\uff0c\u4f46\u5728\u53e6\u4e00\u9762\u6709\u6240\u6210\u5c31\uff0c\u5e38\u7528\u6b64\u8bed\u3002

\u4e2d\u534e\u6210\u8bed\u6545\u4e8b\u96c6

[成语解释]原指在某处先有所失,在另一处终有所得。比喻开始在这一方面失败了,最后在另一方面取得胜利。

失之东隅,收之桑榆

[ shī zhī dōng yú,shōu zhī sāng yú ]

[注释]东隅:太阳初升之所,指东方,也指事情开始之时;桑榆,黄昏太阳落下之所,也指事情最终结果。

[用法]复句式;作分句;含褒义

[哲理寓意]矛盾的普遍性原理

出自南朝宋范晔《后汉书·卷十七·冯异传第七》:"玺书劳异曰:' 赤眉破平,士吏劳苦,始虽垂翅回溪,终能奋翼黾池,可谓'失之东隅,收之桑榆'。'"

译文:颁布圣旨慰劳冯异说:“赤眉打败,将士辛苦,开始在回溪遭受挫折,最后在渑池一带获胜。这就是所谓在日出的东方吃了败仗,在日落的西边却得到了胜利。"

示例:

1、谁知那个旗婆,贼心未死,竟想失之东隅,收之桑榆,胆敢又到孝感县境一个大字号店里去,这回他却是恶贯满盈,自寻败露了。

2、谷城之变,我还是不肯怪罪他,仍希望他能失之东隅,收之桑榆。

扩展资料:

成语典故

公元25年秋天,汉光武帝刘秀建立东汉政权,然后开始把屠刀指向赤眉起义军,占领了长安。经过激战,赤眉军打败了邓禹(刘秀部下),刘秀又丢了长安长安。几经激战,进攻赤眉起义军都失败了,且败况严重,邓禹只带着24骑逃回宜阳;冯异(刘秀部下)抛弃了战马,只带着几个人步行走回溪阪,逃回营寨。

公元27年正月,赤眉军在崤底(河南渑池礼庄寨)被冯异打败,遭到重大损失。眉军经过艰苦的战斗,始终不能突围,最终向刘秀投降。战斗结束后,刘秀下了一道诏书,名叫《劳冯异诏》。其中有这样几句,“始虽垂翅回溪,终能奋翼渑池。可谓失之东隅,收之桑榆。”后来,人们引用“失之东隅,收之桑榆”这个成语,来比喻在这里失败了,在那边却得到了胜利。

失之东隅,收之桑榆的近义词

塞翁失马,焉知非福[ sài wēng shī mǎ,yān zhī fēi fú ],出自一个典故。

典故原文:近塞上之人有善术者。马无故亡而入胡。人皆吊之,其父曰:“此何遽不为福乎?”居数月,其马将胡骏马而归。人皆贺之,其父曰:“此何遽不能为祸乎?”家富良马,其子好骑,堕而折其髀。人皆吊之,其父曰:“此何遽不为福乎?”居一年,胡人大入塞,丁壮者引弦而战,近塞之人,死者十九,此独以跛之故,父子相保。故福之为祸,祸之为福,化不可极,深不可测也。

译文:在靠近边塞的人中,有一位精通术数的人。他家的马自己跑到胡人那里去了,大家都来慰问他。这位父亲说:“为什么就知道不是福运呢?”过了几个月,他家的马带领着胡人的骏马回来了,大家都祝贺他。这位父亲说:“为什么就知道不是祸端呢?”家里有钱又有骏马,他的儿子喜欢骑马,有一次从马上摔下来折断了大腿骨。大家都慰问他,这位父亲说:“为什么就知道不是福运呢?”

过了一年,胡人大举侵入边塞,男子健壮的都拿起弓箭参战,塞上参战的人,十个死九个,不死的都是重伤。唯独他的儿子因为腿摔断了的缘故,父子得以保全性命。所以福可变为祸,祸可变为福,这其中的变化难以捉摸,深不可测。后用塞翁失马,焉知非福比喻一时虽然受到损失,也许反而因此能得到好处。也指坏事在一定条件下可变为好事。

示例:眼前吃点亏不用太沮丧,要知塞翁失马,焉知非福? 



  失之东隅,收之桑榆:
  东隅:东方日出处,也指早晨;桑榆:指日落处,也指日暮。比喻开始在这一方面失败了,最后在另一方面取得胜利。现考证,东隅为郑州,桑榆为开封。

  【成语】: 失之东隅,收之桑榆
  【拼音】: shī zhī dōng yú,shōu zhī sāng yú
  【解释】:① 东隅:东方日出处,指早晨,喻初始。②桑榆:指黄昏。
  失之东隅,收之桑榆:原指在某处先有所失,在另一处终有所得。后喻在某一面有所失败,但在另一面有所成就,常用此语。
  【使用频率】:较多使用
  【近义词】:塞翁失马,焉知非福
  【英 文】:lose at sunrise and gain at sunset
  【用 法】:复句式;作分句;含褒义
  【哲理寓意】:矛盾的普遍性原理
  【出处】: 《后汉书·冯异传》:“始虽垂翅回奚,终能奋翼黾池,可谓失之东隅,收之桑榆。”
  公元25年秋天,汉光武帝刘秀建立东汉政权。接着,刘秀就把屠刀指向赤眉起义军。公元26年春天,长安断粮,樊崇领导的几十万赤眉军不得不向西转攻城邑,但遭到占据天水郡的隗嚣的阻击,只得又回到长安来。这时,长安已被刘秀部将邓禹占据。经过激战,赤眉军打败了邓禹,9月又重新占领长安。这年冬天,赤眉军的粮食供应仍然极端困难,不得已于12月引兵东进。刘秀一面派大将冯异率军西进,在华阴(现在陕西华阴东南)阻击赤眉军;一面在新安(现在河南渑池东)、宜阳(现在河南宜阳西)屯驻重兵,截断赤眉军东归的道路。冯异率领西路军,在华阴、湖县一线,同赤眉军相持了60多天。多次被赤眉军打败的邓禹,这时率部到达湖县,同冯异的部队会合。邓禹妄想取胜,派部将邓弘抢先进攻赤眉军,又被赤眉军打得落花流水。邓禹、冯异亲率主力救援,在回溪(现在河南宜阳西北)又被赤眉军打得大败。邓禹只带着24骑逃回宜阳;冯异抛弃了战马,只带着几个人步行走回溪阪,逃回营寨。
  公元27年正月,赤眉军在崤底(现在河南洛宁西北)被冯异打败,遭到重大损失。剩下的起义军折向东南,不料在宜阳又陷入刘秀重兵的包围。赤眉军经过艰苦的战斗,始终不能突围。樊崇等人在粮尽力竭的情况下,投降了刘秀。战斗结束后,刘秀下了一道诏书,名叫《劳冯异诏》。其中有这样几句,“开始在回溪遭受挫折,最后在渑池一带获胜。这就是所谓在日出的东方吃了败仗,在日落的西边却得到了胜利。”(原文是:“始虽垂翅回溪,终能奋翼渑池。可谓失之东隅,收之桑榆。”)
  后来,人们引用“失之东隅,收之桑榆”这个成语,来比喻在这里失败了,在那边却得到了胜利。
  《利簋》金文:“武王”征商,隹(唯)才(在)受(“纣”)朝歌。
  鼎克闻,夙又(有)商。辛未,
  王才(在)“东禺”自(师),易(锡)又(有)事利
  金,用乍(作)檀公宝尊彝。
  《今文尚书·金滕》周公居“东”二年,则罪人斯得。于后,公乃为诗以贻王,名之曰《鸱鴞》。王亦未敢诮公。
  《古文尚书·微子之命》王命唐叔归周公于“东”,作《归禾》。
  《逸书·作雒》武王克殷,乃立王子禄父,俾守商祀。建管叔于“东”,建蔡叔于殷,俾监殷臣。
  “东”可能就是东禺
  《逸书·大匡》惟是有三祀,王在管,管叔自作殷之监,东隅[禺]之侯咸受赐于王,王乃旅之,以上东隅[禺]。
  光武帝刘秀《劳冯异诏》:“始虽垂翅回溪,终能奋翼渑池。可谓失之东隅,收之桑榆。”回溪在潼关,渑池在洛阳,也就是回溪在西边,渑池在东边,也就是东隅[禺]在西边,桑榆在东边。刘秀出生于陈留郡济阳县,幼时一定听过很多当地的传说。空桑是一个小村庄,距陈留镇仅3公里,在开封东南方35公里处,历史上这里曾归属陈留数千年,现属杞县葛岗镇管辖,位于杞县县城西13公里处。据史籍记载,炎帝神农氏政权的最后一位首领姜榆罔,就出生在这里。也就是东隅[禺]是郑州,桑榆是开封。“东禺”可能就是东亳,和西亳偃师相区别。郑玄说:“汤旧都之民服文王者,分为三邑。其长居险,故名阪尹。盖东成皋(郑州)、南轘辕(登封)、西降谷(偃师)也。”郑玄的解释是对的。

失之东隅,收之桑榆

【解说】东汉刘秀即位为光武帝后,派大将冯异率军西征,敉平赤眉军。赤眉佯败,在回溪之地大破冯军。冯异败回营寨后,重召散兵,复使人混入赤眉,然后内外夹攻,在崤底之地大破赤眉。事后,汉光武帝刘秀下诏奖之,谓冯异初虽在回溪失利,但终能在渑池获胜。可谓在此先有所失,后在彼终有所得,当论功行赏,以表战功。
【释义】① 东隅:指日出处,即早晨,喻初始。② 桑榆:指日落处,即夜晚,喻最终。
【失之东隅,收之桑榆】原指在某处先有所失,在另一处终有所得。后喻在某一面有所失败,但在另一面有所成就,常用此语。

失之东隅,收之桑榆比喻开始在这一方面失败了,最后在另一方面取得胜利。现在多为指某人在这一方面虽然失败了,却在其他方面成功。



失之东隅,收之桑榆
【解说】东汉刘秀即位为光武帝后,派大将冯异率军西征,敉平赤眉军。赤眉佯败,在回溪之地大破冯军。冯异败回营寨后,重召散兵,复使人混入赤眉,然后内外夹攻,在崤底之地大破赤眉。事后,汉光武帝刘秀下诏奖之,谓冯异初虽在回溪失利,但终能在渑池获胜。可谓在此先有所失,后在彼终有所得,当论功行赏,以表战功。
【释义】① 东隅:指日出处,即早晨,喻初始。② 桑榆:指日落处,即夜晚,喻最终。
【失之东隅,收之桑榆】原指在某处先有所失,在另一处终有所得。后喻在某一面有所失败,但在另一面有所成就,常用此语。
词目:失之东隅,收之桑榆 使用频率 较少使用
发音:shī zhī dōnɡ yú,shōu zhī sānɡ yú
释义:东隅:东方日出处,指早晨;桑、榆:指日落处,也指日暮。比喻这个时候遭到损失或失败,在另一个时候等到补偿或成功。
出处:《后汉书·冯异传》:“始虽垂翅回奚,终能奋翼黾池,可谓失之东隅,收之桑榆。”
示例:谷城之变,朕还是不肯治他的罪,仍望他“~”。(姚雪垠《李自成》第二卷第十九章)
近义词 :塞翁失马,焉知非福用法:复句式;作分句;含褒义

扩展阅读:东隅已逝桑榆非晚爱情 ... 偏居一隅 不失桑榆 ... 东隅已逝 桑榆未晚 ... 北海赊扶摇东隅已逝 ... 失之东隅 收之桑榆 ... 失之东隅打一生肖 ... 矢之东隅 东隅已逝 ... 桑榆的暗含意义 ... 女朋友说东隅已逝桑榆非晚 ...

本站交流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欢迎反馈与建议,请联系电邮
2024© 车视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