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么,曾国藩人才战略到底何非凡之处,而令这些顶尖认为折服呢? 山不能为大匠而生奇木,天亦不能为贤主更生异人

\u806a\u660e\u7684\u8d3c\u4e3a\u4ec0\u4e48\u6ca1\u6709\u4efb\u4f55\u4f5c\u4e3a\u800c\u5e76\u4e0d\u6bd4\u806a\u660e\u7684\u66fe\u56fd\u6f58\u5148\u751f\u786e\u662f\u8fd1\u4ee3\u6700\u6709\u5927\u672c\u4e8b\u7684\u4eba\u5462?

\u628a\u4f60\u7684\u95ee\u9898\u91cd\u65b0\u6574\u7406\u4e00\u4e0b\u518d\u6765

\u8fd9\u8bdd\u662f\u66fe\u56fd\u85e9\u8bf4\u7684\u3002\u5c71\u6797\u4e0d\u4f1a\u4e3a\u4e86\u624b\u827a\u9ad8\u660e\u7684\u6728\u5320\u751f\u51fa\u9002\u5408\u7684\u5927\u6811\uff0c\u4e0a\u5929\u4e5f\u4e0d\u4f1a\u4e3a\u4e86\u8d24\u660e\u7684\u541b\u4e3b\u751f\u51fa\u5947\u624d\u5f02\u80fd\u4e4b\u58eb\u3002\u610f\u601d\u662f\u5ba2\u89c2\u73af\u5883\u4e0d\u53ef\u80fd\u4e3a\u4f60\u51c6\u5907\u597d\u4f60\u6240\u8981\u6c42\u7684\u6761\u4ef6\uff0c\u9700\u8981\u4f60\u81ea\u5df1\u53bb\u514b\u670d\uff0c\u53bb\u594b\u6597\u3002

那么,曾国藩的人才战略到底有何非凡之处,而令这些顶尖人物折服呢?
其一、求贤若渴
  曾国藩桃李满天下,左宗棠门下却无一人出名,为何?左宗棠自负甚高,傲气凌人,到他手下做事往往难得有出头之日;而曾国藩宽容大量、求贤若渴,有本事的人一般都能得到重用,所以天下人才都愿意跟着他走。
  对人才的重要性,曾做过吏部侍郎的曾国藩认识非常透彻,他认为办天下事要用天下才,办的事越大需要的人才就越多。曾国藩“以荐举人为己任,疆吏阔帅,几遍海内”,看准了的人决不放过,曾效仿刘备三顾茅庐请出了彭玉麟;他还嘱咐师友同僚,随时推荐各类人才;对于任何前来投奔的人才,他都礼遇有加,盛情接待。
  正是这种求贤若渴的美名,让全国各地第一流人才对这位曾“伯乐”趋之若鹜,甚至许多新科进士不愿履朝廷之任而愿意进入曾国藩的幕府。
其二、相人有法
  据说曾国藩精通麻衣相法,而事实上,是他一生在考察人才方面摸索、积累了丰富经验。
  在《用人三策折》中,曾国藩把具体考察人才的方法归纳为“询事”、“考言”、“奏折”、“诱迫”四法。他主张对人才宜“留心察看,分别贞邪”,相貌、言语、举止、行为……曾国藩无时、无地不注意观察人才,并将其优缺点一一记录下来,以备日后参考使用。此外,曾国藩还经常设置不同的情境来考验对方,以找出真正沉稳内敛、德行佳的人才。当年,年轻气盛的李鸿章就在曾国藩的考验下碰过好几次钉子。
  在选人时,曾不喜欢用官气重、夸夸其谈的人,并以“德大于才”为用人第一要旨,对此他有过精辟的阐述:“与其无德而近于小人,毋宁无才而近于愚人。”
其三、量才适用
  曾国藩不仅善于发现人才,还善于使用人才。他清楚地认识到,“世人聪明才力,不甚相悬,此暗则彼明,此长则彼短,在用人者审量其宜而已。山不能为大匠别生奇木,天亦不能为贤主更出异人” 在笔记《才用》篇中,曾国藩进一步指出:“虽有贤才,苟不适于用,不逮庸流,……当其时,当其事,则凡才亦才亦奏神奇之效,否则龃龉而终无所成。故世不患无才,患用才者不能器使适宜也。”
  因此,曾国藩不拘一格降人才,“凡于兵事、饷事、吏事、文事有一长者,无不优加奖借,量材录用。”长此以往,使得他帐下军事型的、谋划型的、经济型、技术型的人才应有尽有,其势如日中天,前无古人,登峰造极。
其四、琢玉成器
  对于可造之才,曾国藩在培养上所花的工夫可谓不遗余力。
  “人才以培养而出,器识以磨砺而成”, 这是曾国藩的培养人才观。他认为“天下无现成之人才,亦无生知之卓识”,不可动辄说“天下无才”或“无人可用”。
  曾国藩从长期实践中归纳出培养人才的方法,主要有“教诲”、“甄别”、“保举”、“超擢”四种。教诲之法即教训、教导;甄别之法即对能力、品质考核鉴定;保举之法即向上级荐举有才或有功的人,使得到提拔任用;超擢之法即超级提升。以教诲为例,凡手下将领来拜见,曾国藩总抽时间接见,并谆谆训诲、告诫他们对上要精忠报国,对下要力戒骚扰百姓;平时,他也经常以书信、饭前闲谈的形式对手下提些要求。因此,属下从士兵到将领,无不将他视为楷模。
其五、奖励为重
  曾国藩深谙人的心理,认为对人才不能求全责备,而要多鼓励扶助。他说:“衡人亦不可眼界过高。人才靠奖励而出。大凡中等之才,奖率鼓励,便可望成大器;若一味贬斥不用,则慢慢地就会坠为朽庸。”
  在具体实践中,曾国藩建立了有效的激励机制,注重针对不同人的不同需求,采取相应措施来激发其积极性——“武人给钱,文人给名”,即以厚赏来得兵将之勇,以名位来换幕僚之智,皆大欢喜,军心一统。通过不停的举荐,曾国藩的幕僚“几乎人人皆有顶戴”,“以满足他们的好名之心”。
  尤其难能可贵的是,曾国藩不怕部属与自己同职齐名,鼓励他们“自立门户”“自辟乾坤”,并为之铺路搭桥。也正是这样,才有了后来李鸿章、左宗棠等人的大放异彩。
  知人善用,莫过曾公。这位传奇人物的一生,再次向我们昭示了一个道理:成就别人,最终也将成就你自己——得人才者得天下!

扩展阅读:曾国藩人生哲理四句话 ... 曾国藩最精辟的十句话 ... 曾国藩是英雄还是罪人 ... 曾国藩到底有多可怕 ... 曾国藩家训36字诀 ... 曾国藩16字座右铭 ... 曾国藩后人新中国为官 ... 江上代有才人出原句 ... 才华横溢却被埋没的人 ...

本站交流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欢迎反馈与建议,请联系电邮
2024© 车视网